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1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培养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用工的需求目标也从原来的农村迁移劳动力转移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我院首批批准的中高职衔接办学的专业之一。该专业采取“2+3”模式,即在中专部学习2年,转入高职学习3年,其在高职阶段企业顶岗实习0.5年,最后获得大专学历。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制定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体系,以期共同探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1分解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责任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相关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还要具备经济、法律、文化、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素质方面,对于非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在能力方面,除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营销技能外,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针对目前初中毕业升入中等职业阶段的学生,其基础知识较弱,沟通、协调能力缺乏,但思想开放、活跃的现状。根据学生的特点,明确中专部和大专部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中专部培养的重点在于拓展其视野、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保持其思想的创新性;大专部培养的重点在于深化基础知识、加大非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营销技能。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培养体系。
2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力求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做一些突破,让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具备相关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同时可以继续深造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衔接。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营销技能型人才。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贴近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为企业订单培养所需专业技能型毕业生。2.2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对接。本方案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此外,在中职学习期间,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试点班以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也允许参加考试,符合要求者,进入试点班学习。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中职阶段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为主,高职阶段在培养技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中职阶段课程既能满足企业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又能为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提供必要基础。2.3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获取翔实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探索我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会根据企业需要,分批分次的为企业提供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在校内学习,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践,这一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自成系统的计划而按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但分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注重课程内涵的衔接。中职阶段能较好地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打好,把重复课程及教学内容删去,所节省的时间,用于在中职阶段适当加强语、数、外、计算机等文化课教学及适当增加基础课的内容,高职阶段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先进技术的学习,加强实训和毕业设计实习。总体来说,试点方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理论知识学习与技术能力培养要求进行设计。2.4中高职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共享。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高职阶段学校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建设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金点子策划中心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大学生服务中心、商务礼仪实训室、推销洽谈实训室为学生日常模拟训练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北京天虹、北京物美、北京天德勤、天津好利来、娃哈哈牡丹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共享。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通过互相合作开发课程和共同教学实现了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共享,进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可以与中职院校共享,进而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紧密程度。
3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2
【关键词】实践课程,营销软件,顶岗实习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型,模式也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实践教学要与行业的岗位对接,主要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模拟岗位实习学习;一种是安排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习。通过调研发现这两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一些致使营销专业学生不能达到社会岗位目标要求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学习的因素分析
一般影响校内实训条件主要有硬性的和软性的两种,硬性的条件有实训室的模拟环境和设施,软性的主要指实践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的影响。
(一)模拟市场营销环境设施落后,导致学习后跟不上社会岗位需求发展要求。在进行实际调研中,虽然有的高职院校购买了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有的购买了市场营销物理沙盘模拟,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还购买了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但软件的升级却迟迟跟不上。众所周知,社会市场不断变化,瞬息万变,营销的知识和策略也要有所调整变化,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因此,若模拟的软件环境不进行与时俱进,即便学生在校内实训模拟了营销的各个环节,步入社会岗位仍然会有脱节现象发生。就好比我们在校学习的计算机软件是2003版,而实际很多单位用2007版一样,一下子感到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影响实训目标
1、专业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是要求实践性技能水平比较高的专业,若在课程设置上过多地偏重于理论课,忽视大量的实践练习,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足,而从事营销行业工作需要拥有大量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其中有部分是依靠在学校期间实践课程上的实训来获取的。
2、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内容有脱节现象。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确立与实施不能靠老师主观臆造、凭空想象出来,而应在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环节上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对原有的部分理论课程知识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调发展。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力量薄弱。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从普通( 包括中等、高等)教育系列转轨过来的,许多的教师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滞后性,而且这些教师均没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因而实践教学改革不明显,实践项目不明确,实践课程目标不明晰等缺点显而易见。可想而知,这样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只能凭理论指导,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课教师,其专业发展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应用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师资力量的专业实践素养,使实践教师快速由不成熟到成熟,高职院校应定期指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岗位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营销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等要素,而且回到学校进行校内专业实训指导也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二、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学习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顶岗实多情况主要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可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的方式或“ 2+1”实践教学模式(即入学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进行一整年的顶岗实习)。无论哪种模式均存在如下不尽人意的因素,这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努力,逐步改善。
(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沟通不到位,学生待遇受挫,廉价劳动力情况存在。其实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后发现,很多企业在合作之初都是打着对实习学生待遇要比较低,工作在一线比较辛苦无所谓的算盘。加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不足,谈判不占有主导地位,造成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待遇偏低,用工比较苛刻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岗位不到位、形同虚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大多参加由高职院校签订的相关合作企业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学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不让营销专业实习学生直接进行岗位上的实际操作,只是让实习学生观察了解岗位情况。但如果企业对岗位不放手,不信任实习学生的工作,这就会让营销专业实习的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岗位的职责与目标,所设岗位对实习的学生而言,形同虚设。
(三)企业指导教师不负责指导,无法快速掌握实践技能。学生关键的校外实习学习在岗位上需要企业老师进行初次和工作过程的指导,而实际现实中,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学生放映企业指导老师根本不会教你,全靠自己观察和摸索经验,这样就无法快速掌握工作技能,这样其实对企业工作开展也不利。
(四)岗位单一、无法掌握全面的技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毕业学生能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技能,但由于合作企业较少,实习岗位工作安排的单一性,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掌握比较单一的技能,而真正毕业后工作可能从事的岗位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校企合作推进实践学习过程中,合作企业可以适时调整实习岗位,既让学生多学习了实践技能,又能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积春,苏福根,冉建平 .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2]康 朱红丽. 浅析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08期
[3]杜智玮.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3年06期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3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新思考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具有实战性、操作性、教学示范性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业特点。按照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述:“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在这种定义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应用性和实战性;但目前许多院校(本科院校如此,高职院校亦如此)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市场营销学科特有的方向,也与市场营销适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发展,即我们培养的学生仅仅是完成了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注重了它的“学历性”而忽视了它的“职业性”,这与我们国家确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一、传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当前,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模糊,仍沿用理论学科加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主。
(二)专业教学体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1.职业教育理念。未能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输职业教育理念。刚进入大学校门,许多学生并未形成职业教育概念,他们不清楚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不知道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不理解市场营销工作的实质,往往将营销与推销等同起来,因此,应首先进行职业介绍,将学生从一名素质教育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只注重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仍然存在,虽然引用案例教学法,但没有体现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特点。即没有解决高职教育的“怎么做”的问题,而如本科教学所体现的“为什么做”问题。例如,在讲授“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案例时,讲授的重点就是“为什么吉利集团要并购沃尔沃?”从市场营销学来分析,这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一个吉利公司经营者角度加以思考分析这一并购背后的种种原因,这是本科教育所要讲授的;而作为高职教育,则强调这种经济行为对销售吉利汽车有何帮助,是充分利用沃尔沃的品牌、技术来打造和提升吉利品牌,实现汽车的关键技术共享,这样在吉利“4S”店销售吉利汽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
(三)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一方面,是因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士大多在企业拥有不错的地位,不错的待遇,很难应聘到高职院校任教;正是由于实战经验的教师少,导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可以说,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遇到的问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一)教学方法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材及教辅材料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下列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引入法。将市场营销课程中理解非常困难的概念、定义等,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由课题组教师收集大量的营销案例,来启发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企业营销案例进行思考,特别是对失败案例的典型分析,找出原因,提供方法。通过这样的案例角色扮演,使学生真正了解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2.情景模拟法。将企业真实场景还原至教学课堂。例如在讲授汽车营销课时,可将汽车“4S店”的真实场景搬到课堂内,根据“4S店”的销售顾问岗、前台接待岗、售后服务岗、等各个岗位,分别选派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依据汽车销售流程,展开模拟教学。
3.小组讨论法。对于经典案例,除了集体讨论外,还以小组方式进行小范围讨论,例如在分析奇瑞汽车公司花5000万元人民币聘请世界足坛巨星梅西作G5的形象代言人时,就以每8人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分析,究竟这钱花得值不值。每位同学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4.辩论法。和讨论法区别就在于,采用讨论法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不求最终的结果。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辩论法在于,对于问题的观点,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并运用实例、论据来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在团队里面的领导意识。例如,在分析“红绿王老吉之争”案例时,就采用此法甚为有效。
(二)教学内容
1.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面临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不少高职院校都选用了本科市场营销的教材。因此,应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来设计组织编写教材。
2.引入考证制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证,这是高职教育比之于本科教育最有利的地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教师普遍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实际经验缺乏的现状,应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求企业的基本管理知识,销售知识等。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派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修培训以及实施一对一传、帮、带等方式,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例如通过暑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上海大众、广汽本田、中国移动等企业培训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接受企业的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2.对中青年教师除了专业技术资格要求外,即强调要重视职称的评审工作,在限定时间内拥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对于以前企业工作转为教师的,拥有工程师或经济师;还要求在职业技术资格上有所发展,即要求初级职称者必须拥有“助理营销师”或“营销师”的资格证书。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形成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特色,使市场营销专业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
参考文献:
[1]李世宗.新世纪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十分旺盛的态势。但是从全国各个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从而导致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75%以上的企业都希望毕业生能够有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不能很好地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关联度较低,造成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从业岗位技能的脱节,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在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必须关注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增强高职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
2002年,国内开始有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探讨。例如丁容仪等人认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为详细指导教与学而提供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必须根据本门课的课程目标来制订,课程主要目标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课程标准由内容标准和考核标准构成,内容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目标、任务、内容、组织与实施,考核标准包括对该门课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标准。
赵志群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中提出:课程标准具体描述了一门科目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该达到的具体指标;课程标准是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工作评价、考试考核的依据。该课程标准的描述更加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的实际。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指导文件。其内涵不仅包括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直接指向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甚至指向了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不可能统一,从而导致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的多元化特征的形成。
二、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研究现状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此后,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开始研究和建立相关课程标准,并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近几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体系、开发原则、开发流程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与成果,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同度。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和设计方法逐步形成,并已经试点应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整体的质量还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仍存在偏差,这直接反映出高职市营专业课程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整体上课程模式的改革在课程实施层面没有大的突破;②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对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③考核方式难于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高职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迫切需要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探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模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市营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只有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职业岗位的变化,兼顾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模式
本文所界定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是指与市场营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根据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营销岗位所需技能的分析,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产品推销、销售谈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营销策划等。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基于营销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
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标准比较接近于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说实施起来较为容易,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老师比较习惯于这种体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该模式下的课程标准作用不大。
课程目标体现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职业岗位技术问题的解决来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内容的序化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逻辑顺序。课程评价以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程度来评定。市场营销专业的入门课程,如《市场营销学》适宜于采用这样的课程标准。
2.基于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标准是一种创新,打破了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即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实施流程即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课程教学内容就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课程考核依据则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定。该种模式下,一门课程中可能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的实施难度比较大,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学。此类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共同完成。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适宜于采用这样的课程标准,如《市场调研》、《产品推销》、《销售谈判》、《营销策划》等课程。
3.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
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标准,通常一个学习单元就是一个真实项目,整个课程可以包含一个项目,也可以包含几个项目。课程目标即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的完成主要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团队成员围绕项目进行自主性学习,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可以采用这样的课程标准,如《营销策划技能操作与竞赛》、《推销技能竞赛》、《模拟商务谈判》、《毕业设计》等课程。
四、融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在构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征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营销实践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事营销业务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首先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征,即构建课程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够用,为今后的职业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2.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营销工作创造性强,涉及各行各业,既要与产品打交道,又要与人打交道。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同时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使学生具备胜任营销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
3.融合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充分融入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本质。但是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可能与行业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制定课程标准时还要同时考虑学生面向特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行业核心能力、跨行职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必须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制定或修订时,注意要高于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要以职业素质本位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与行业对接,融入职业要求,融入素质教育理念,从而充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
4.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要解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问题,必须要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既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又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办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质量,确保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市营专业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采用企业现场教学、校企双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营销案例等,有效保证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标准,一方面可以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标准。校企合作也为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了一个平台。校企合作通过双方资源互补,实现共赢,这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 语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构建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的起点。从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进行研究,对完善、丰富、升华现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营销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三种基本模式。这三种模式很难说谁优谁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所有课程标准采用同一种模式是不合适的,应该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或三种模式。采用哪一种模式的课程标准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和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只有多种模式的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李春富.课程转换在营销职业资格认证中的应用
[J].继续教育研究,2011,(7).
[2] 武秀艳.试论职业院校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J].才智,2011,(7).
[3] 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27).
[4] 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
[J].职教论坛,2011,(14).
[5] 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
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
[6]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8.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5
摘要: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及G20 以后,“市场”这个词也越来越普及化,因此市场营销课程也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欢迎。传统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应该根据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在理论教学中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训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更好地得到锻炼,使市场营销教学更能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培养的毕业生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关键词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实训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为企业输送具备营销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然而,在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生离企业的人才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现场应变能力的不足。在此前提下,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实训课程也越来越重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中职学校存在主要问题
1.1 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种激励、扶持、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但是,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校的招生困难的局面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每年各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的减少就是最好的例证。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三种原因:①普通高中报考热造成中职学校招生困难。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越来越大,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得到充足的体现,一些父母在为子女选择求学目标时,缺乏冷静的思考及判断,跟着大部队走,从而使得中职学校招生困难。②一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低下。随着社会的变化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一些中职学校没有适时对本校的教学思路与理念进行改革,墨守成规,学生学到的知识和社会脱节太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学生对学校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高,久而久之这些学校便会出现招生难的问题。③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因为招生困难的问题,每年的招生季也是每所学校的“抢人季”,一些学校利用地理优势纷纷抢占好的生源,省属学校争不过市属学校变成了行规,还有一些经济实力差的学校争不过经济实力好的学校,久而久之,好的学校更好,差的更差,恶性循环不断。
1.2 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中职学校在最近几年,招生竞争非常激烈,同时,随着学生人数的整体降低,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也开始减少,部分中职学校,为了补充生源,在招生方面几乎没有门槛,一般只要是中小学毕业的学生,都可以招生。这种低门槛、低层次的生源,降低了学生的整体质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在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老师也不敢深入教学;由于表现差,在校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玩手机、睡觉,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失去兴趣。
1.3 实训实习的问题在中职学校这是个普遍性的问
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的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
2 当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程安排
2.1 校园超市和电商平台的联合运用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商纷纷涌现,阿里巴巴、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等电商龙头一次次地创造了销售的神话,于是,一些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辟电商的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提前接触社会,一些学校也慢慢地开辟专业绿道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电商平台的模拟,甚至很多学校的校园超市也变成了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场所,并且区别划分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2 市场营销模拟平台的搭建市场营销模拟平台的原理是依据具体营销技能对应营销职位形式安排营销模拟训练,以4P 为理论基础,以显示工作需要为背景,以模拟环境为平台,让学生学习理论,了解现实,体验销售策略的布局。过程:首先注册公司,再进行市场调研,战略分析,然后利用现有分配到的资金进行市场开发,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促销,宣传等来进行品牌知名度的打造,利用技术购买或开发来提升产品等级,选择包装,再在超市渠道或商场渠道或招投标市场去竞争获得业务,最后依据你所获得的订单再进行统一生产;再在自己货源不足或急需货物无法生产时,可以到自由交易市场去进行谈判交易签合同获得你需要的产品,进行配货发货。通过这个模拟实习,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市场营销专业的每一个平台,并能熟悉每个平台的职能作用,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学习。
2.3“2+1”教学模式的建立目前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安排基本上都是遵从“2+1”的学习模式,即在校本部集中学习理论及专业课知识两年,第三年由学校各系部统一安排实习岗位,实习期限为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使学生能提前接触并了解社会,同时也慢慢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改正之,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某一块的专业技能掌握的不好而重新回头学习的事件也屡有发生。通过最后一年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些有人格缺陷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好的锻炼,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某些学生会慢慢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提升,最终也为自己能成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3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增设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3.1 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专业,是与市场接触最为密切的专业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提高专业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多参与社会实践,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企业营销大赛的形式,丰富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引进企业的营销培训理念,充分借鉴企业的实际销售经验,提高营销教学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用生动灵活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切实掌握一套高效实用的营销技能。
3.2 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市场规律方面的知识;再有,沟通、交往、协调、组织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中职学校教师必备的素质,不应该作为“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现代社会中,不管哪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其沟通、交往、协调等能力是基础的、基本的能力。当然,当我们沟通专业性问题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很重要。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营销能力,加大相应的教学资源投入,为学生提供营销模拟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营销人才培训流程,在仿真模拟环节,投入一定的教学仿真设备,提高学生模拟的真实性,特别是文科实验室及相应配套平台的投入,要充分予以重视。在这种模式下的仿真教学,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增设实训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让学生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有目的地提升自己。通过参加实训课程的演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对自我性格有了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慢慢地从任性走向宽容,从叛逆走向成熟,为以后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个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不同于电子、计算机及平面设计的一些理科专业,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市场营销专业也不同于中文、历史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文字描述及表达方面普遍也存在着欠缺,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阅历丰富起来。通过在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对自己进行人生及事业的初步定位,有目的地、系统地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毅,韩军辉“. 团队项目训练法”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与爱同行”营销策划综合训练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房地产市场营销 定位 教学方法 改革
一、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直接进入房地产生产、经营、管理、中介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该专业每一门课程时不仅要学到该门课程的知识,还要掌握从事今后可能出现在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对于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而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市场意识,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房地产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获得实践应用能力、公关谈判交流能力和营销心理能力,因此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行业的应用型或操作型的高技术人才”。作为一个专业下的一门课程,房地产市场营销必须服从于这个目标。很多时候,照搬其他院校、其他专业,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明显不对。我们培养的并不是营销一线人才,而是房地产相关专业的一线人才。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得心应手,反之,一个仅上过一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毕业生去销售房地产之外的任何产品都会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掌握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构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中所需的市场营销能力”。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定位
培养高技能、精操作的一线工作人才是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教学理念,做为高职高专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下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应该贯彻这个教学理念并做相应的延伸,再根据教学理念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认为需要以能力的构建为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定位的主线,对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中的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就应该做到:找共性、抓亮点、重实践、求针对。
1.找共性。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所涉及的能力点较多,其中有些能力并不是只有在仅进行房地产市场营销工作时才需要的,这些能力在学生从事其他相关工作时也同样需要。例如: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的能力、客户交流沟通能力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撰写的能力,不仅应用于房地产销售工作内容,在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可行性研究以及其他前期工作中,这些能力也显的极为重要。也就是说,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客户交流沟通能力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撰写的能力是房地产相关工作普遍需要的、必不可少能力,具有共性的特征。因此,求共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把房地产调研和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安排课时。从全局来看,根据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整改的趋势,将具有共性的内容在一门课程中重点讲解课时把这部分内容从其他课程中解放出来,总体上节省课时。
2.抓亮点。对于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中房地产市场细分和定位的能力以及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能力,是对应特定的工作内容,可以相对单独形成就业群的。虽然并不能形成该专业的主流就业方向,但是培养这些能力仍是该门课程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中的一个亮点。对于该亮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尽量突出,塑造课程特色。
3.重实践。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本身有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中应该定位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重实践并不是不要理论,首先,我们需要将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浓缩,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同时,根据岗位技能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以岗位技能为核,以能力的延伸为线”,按照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能力—撰写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能力—房地产市场定位、细分能力—房地产营销策划、策略能力的程序来安排教学内容。
4.求针对。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教学计划的编写,甚至每一堂课程的教案,都要时刻注意“房地产”这个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案例的选用和技能型作业的布置,都要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这个专业针分相对。由于,市场营销课程在本科和一些大专院校发展的时间较长,基础较厚,教师在讲授我们课程的时候很容易继承一些其他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但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中的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区别于以往的市场营销课程的,这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仔细斟酌,务必针对于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
四、教材选用和师资队伍定位
教材的选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所决定的。高职高专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材规范、适用、配套逐步改变了过去随意选择教材的情况。目前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定位比较准确。只是在共性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配合处尚有不足,这是需要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面。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要定位于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双师型”师资定位。就目前情况看,高职高专房地产市场营销“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要更困难一些。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教师从事多年的市场营销课程讲授工作,但是缺乏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针对性,在实践培养课程上会出现教学内容和培养技能要求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掌握房地产专业知识体系,但具体到营销工作又表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是哪种缺陷的教师,我们主张利用企业的力量来完成教师培养工作。建立良好校企合作关系,让我们有知识缺陷的教师走上企业的岗位,顶岗学习,逐步建立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下的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