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二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全国二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全国二卷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1

一、试卷基本情况、试卷题型结构和分值

1.必考选择题结构和分值

二、2013年地理高考试卷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有下降的趋势。已经有三年地球运动“日照图”“瓶颈”题没有出现。气候类和洋流类等自然地理部分也没有出现较难的题。

2.每题必有图,以图为载体。

3.等值线方面的试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出现了,今后复习和辅导中还要重视。

4.人文地理分值所占比重大大下降,自然地理分值大幅提升,给以后的复习重点增加了不确定性。

5.“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部分成为今年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重点

6.以往命题的重点部分,如地球运动,今年命题范围没有涉及。天气、自然带、人口、等值线、气候、工业、农业、城市仍然是重点考查对象。

三、今后高三复习的建议

1.继续加大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大训练区位、原因、特征、影响、条件、措施、意义、变化,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常见中心词的训练力度。

2.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

高考每年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地理基础不牢固,地理就考不了高分,甚至得分将很低。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该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3.三年来地球运动未命题应该理解为一个特例,而不能作为今后地理备考复习的指导方向。

4.今后自然地理(等高线、天气系统、气候、洋流、河流)和人文地理(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部分的命题有继续出现的可能性。

5.应继续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训练。

6.应继续训练地理开放性题型。

7.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学会套“模式”。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2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题沿袭了2007年以来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的结构,对教材不同板块的考察特点明显.

(一)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有12道选择题(每题5分),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含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有4道填空题(每题5分)和5道解答题(每题12分);选考部分从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与“不等式选讲”中各命制1道解答题(每题10分),考生任选1题作答,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下表为2014年、2015年高考部分全国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对照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看,今年高考数学学科的考点主要分布在函导数与方程、数列与不等式、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等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六大知识板块,分值达125分,凸显了函数、数列、几何与概率统计三大主干课程,体现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以下简称数学考纲)关于“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的要求.与2014年我区所使用的全国大纲卷相比,今年的新课标卷突出了新课程的内容,增加了三视图、算法、茎叶图等内容的考查.整卷试题以考查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为主线:理科前8题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课本变式题;填空题前三题是难度较低的常规题;解答题前三题分别考查三角、概率统计和立体几何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因所需使用的解题方法不是常用方法,所以属于中档题.

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来看,考纲的要求是“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015年的考卷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理科卷第12、16、21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第10、12、21、24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7、11、12、14、23题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本卷中更是考查频繁.

从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来看,考纲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这里的“各种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导数题)、抽象概括能力(概率、导数题)、推理论证能力(立体几何、函数图像题)、运算求解能力(函数与导数题)、数据处理能力(概率统计题)以及应用意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题)和创新意识(函数题)等.另外,“知能并举”是今年高考的命题核心.我们以理科(文科)卷第19题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1,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C1D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试题解析】(Ⅰ)由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画平面α与长方体的面的交线,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2;(Ⅱ)由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计算相关数据.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并求平面α的法向量和直线AF的方向向量,利用sinθ=|cos|=,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今年高考刚结束,就有学生发帖“吐槽”:“做了三年立体几何,第一次遇到第一问不用证明平行垂直的.”我们的高考备考,做得最多的就是证明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本题第一问立足于长方体中,以“空间想象能力”为核心,综合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考查考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高考“强调应用性”的宗旨.“知能并举”将是今后命题的核心方向.

(二)试题的三大亮点

1.体现在对统计的考查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根据这一思想,新课标高考命题也十分注重对统计的考查.如今年理科(文科)卷第3题.

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如图3).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3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形象,帮助人深入理解,也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如课文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1997年高考题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博喻的手法,其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来比喻琴声的变化,加强了它的形象性,使人如亲耳聆听一样。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浙江卷、江西卷,2008年全国二卷、重庆卷、辽宁卷、江苏卷、四川卷、广东卷,2006年江西卷,2005年上海卷、湖南卷均涉及比喻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先具体答出表现手法——比喻,然后分析比喻在诗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最后指出比喻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中用( )来比喻( ),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有( )的作用。

现场练习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08年江苏卷)

答案解析:

本诗题干问的比较直接,只要明白诗歌的内容即可准确作答。本诗属咏怀诗,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的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这两句诗寄寓着诗人深情。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即帝王,浮云喻指帝王身边奸佞。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由此答案确定为: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将君王比作太阳,将朝中奸佞比作浮云(1分)。“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形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分),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1分)。

强化训练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4

一、函数与导数:

函数这部分内容,几乎涉及到中学里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函数的解题方法,用到了很多典型的基本方法,例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消元法、反证法等.

复习时首先要重视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其次要注意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以及函数图像的翻折变换,这些都是高考出现频率高的问题,应熟练掌握.

有关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难度较大,失分较严重,要增加复习力度,要重视有关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的综合问题,重视应用问题中函数模型的构建,要掌握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代数问题,掌握用导数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1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函数f(x)=x2+bln(x+1),其中b≠0.

(Ⅰ)当b> 时,判断函数f(x)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求函数f(x)的极值点;

(Ⅲ)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ln( +1)> - 都成立.

解:(Ⅰ)由题意知,f(x)的定义域为(-1,+∞),f′(x)=2x+ = .设g(x)=2x2-2x+b,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 ∈(-1,+∞),

g(x)min=g(- )=- +b.当b> 时,g(x)min=- +b>0,

即g(x)=2x2+2x+b>0在(-1,+∞)上恒成立,

当x∈(-1,+∞)时,f′(x)>0,当b> 时,函数f(x)在定义域(-1,+∞)上单调递增.

(Ⅱ)①由(Ⅰ)得,当b> 时,函数f(x)无极值点.

②b= 时,f′(x)= =0有两个相同的解x=- ,

x∈(-1,- )时,f′(x)>0,x∈(- ,+∞)时,f′(x)>0,

b= 时,函数f(x)在(-1,+∞)上无极值点.

③当b< 时,f′(x)=0有两个不同解,

x1= ,x2= ,

b

即x1∈(-1,+∞),x2∈[-1,+∞).

b

由此表可知:b

x1= ,

当0

此时,f′(x),f(x)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由此表可知:0

x1= 和一个极小值点x2= ;

综上所述:

b

(Ⅲ)当b=-1时,函数f(x)=x2-ln(x+1),令函数h(x)=x3- f(x)=x3-x2+ln(x+1),则h′(x)=3x2-2x+ = .

当x∈[0,+∞)时,f′(x)>0,所以函数h(x)在[0,+∞)上单调递增,

又h(0)=0.x∈(0,+∞)时,恒有h(x)>h(0)=0,

即x3>x2-ln(x+1)恒成立.

故当x∈(0,+∞)时,有ln(x+1)>x2-x3.

对任意正整数n取x= ∈(0,+∞),则有ln( +1)> - .所以结论成立.

点评: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单调性与极值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内容,本题的前两问继承传统没有大的变化,第三问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有一定的新意.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函数与导数知识的还有安徽、北京、天津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函数与导数知识仍为必考内容,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仍是热点,另外,应注意导数在不等式证明、研究曲线的切线性质、实际应用题中的应用.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函数是高考的主线,而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因此,解数列题要注意运用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解题,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所以解题时可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分母出现1-q,解题时要注意分母为零的情况,要分|q|>1,|q|

数列问题与数学归纳法是密切相关的,经常需要利用合情推理,从特殊到一般,观察分析归纳得到数列中各项之间的递推关系,然后进行证明求解.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图、表等形式给出彼此间关系,确定图、表中某一行或某一列中项的规律性质;另一种是借助函数、方程等条件给出项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的关系式或比较其中某些项的大小关系.

例2 (2007年湖南高考题)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1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第1行 11

第2行101

第3行 1111

第4行10001

第5行 110011

…… …………………………………………

分析:观察杨辉三角形可知,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21-1行;

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22-1行;

第3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7=23-1行;

第4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5=24-1行;…,

所以,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n-1)行;

因为第7行8个数为:1,1,1,1,1,1,1,1;

第6行7个数为:1,0,1,0,1,0,1;

第5行6个数为:1,1,0,0,1,1;

所以第63行64个数为:1,1,1,1,1,1,1,…,1;

第62行63个数为:1,0,1,0,1,0,1,0,…,1;

第61行62个数为:1,1,0,0,1,1,0,0,…,1,1;

第61行62个数中1的个数为:15×2+2=32.

点评:本题这种图表题型近几年一直在考,解决关键是准确理解图表前几行或列中各项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特点,然后运用合情推理,把此规律特点运用到所求的问题上,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例3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数列{an}满足a1+3a2+32a3+…+3n-1an= ,a∈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

(Ⅱ)设bn=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解:(Ⅰ)a1+3a2+32a3+…+3n-1an= ,n=1时,a1= ;

假设n=k时,ak= ;则n=k+1时,3k•ak+1= -(a1+3a2+…+3k-1•ak)= -( + +…+ )= - = ,

ak+1= ;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an= .

(Ⅱ)bn= ,bn=n3n.

Sn=3+2×32+3×33+…+n3n,①

3Sn=32+2×33+3×34+…+n3n+1. ②

②-①得 2Sn=n3n+1-(3+32+33+…+3n).

即2Sn=n3n+1- , Sn= + .

点评:数列是年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一般一个大题,1-2个小题.本题主要考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考察数列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本题也体现对常规题目运用通性通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还有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数列部分要求不会有大的改变,仍重点考察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常用的求通项、求和的方法,但须注意两点:(1)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如函数、导数、解析几何等),尤其是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解决数列问题;(2)树立应用意识,能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也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本部分基本的解题规律为: 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

变是本部分的主题,角的变换、三角函数名的变换、三角函数次数的变换、三角函数式表达形式的变换等比比皆是,在训练中,强化变的意识是关键,但题目不可太难,要立足课本,掌握课本中常见问题的通性通法,自觉对课本习题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解题规律与技巧.另外要注意加强三角函数应用意识的训练.

例4 (2007年浙江高考题)已知ABC的周长为 +1,且sinA+sinB= sinC.

(I)求边AB的长;(II)若ABC的面积为 sinC,求角C的度数.

解:(I)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AB+BC+AC= +1,BC+AC= AB,两式相减,得AB=1.

(II)由ABC的面积 BC•AC•sinC= sinC,得BC•AC= ,由余弦定理,得cosC=

= = ,所以C=60°.

点评:本题考察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新课标对解三角形要求没有降低,同时加强了对应用意识的要求,因此,与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成为考察重点.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三角函数的还有山东卷、全国二卷、湖南卷、安徽卷、江西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对三角部分的考察将保持4个稳定:内容稳定、难度稳定、题量稳定、题型稳定,考察重点仍是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求值与三角变换,另外要注意加强三角函数应用意识的训练.

四、圆锥曲线与平面向量:

本专题的重要内容是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从方程的观点出发,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关系问题等价于直线方程与二次方程联立的方程组解的问题,即等价于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情况,这是代数方法研究两曲线位置关系的基础.学习本部分内容,不仅为了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还要通过对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学习如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即掌握坐标法.

这类问题常涉及到:

(1)直线被二次曲线截得的弦AB,其中A(x1,y1),B(x2,y2)则弦长|AB|= + ,与弦AB有关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及最值问题.

(2)二次曲线上有关已知直线对称的两点问题.

(3)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相切条件下某些关系的建立及其一些字母范围的确定.

处理以上问题常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整体思想,“设而不求”、间接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思想.

例5 (2007年山东高考题)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Ⅰ)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a>b>0),由已知得:a+c=3,a-c=1,a=2,c=1,b2=a2-c2=3.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为 + =1.

(Ⅱ)设A(x1,y1),B(x2,y2),联立得y=kx+m, + =1.得

(3+4k2)x2+8mkx+4(m2-3)=0,

Δ=64m2k2-16(3+4k2)(m2-3)>0,x1+x2=- ,x1•x2= .

又y1y2=(kx1+m)(kx2+m)=k2x1x2+mk(x1+x2)+m2= ,

因为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焦点D(2,0),

kADkBD=-1,即 • =-1,

y1y2+x1x2-2(x1+x2)+4=0,

+ + +4=0,

9m2+16mk+4k2=0.解得:m1=-2k,m2=- ,且均满足3+4k2-m2>0,

当m1=-2k时,l的方程为y=k(x-2),直线过定点(2,0),与已知矛盾;

当m2=- 时,l的方程为y=k(x- ),直线过定点( ,0).

所以,直线l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0).

点评:由于新课标降低了对双曲线的要求,因此有关椭圆的内容成为重点,本题主要考察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以及运用解析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同时本题也体现了对常规题目运用通性通法解决的要求.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圆锥曲线的还有广东卷、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卷、陕西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本板块以下内容将会是命题的热点:(1)求指定曲线方程或轨迹方程;(2)圆锥曲线的定值、定点问题;(3)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4)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

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几何体:

立体几何考察的重点在空间图形上,突出对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考察.立体几何的基础是对点、线、面、体的各种位置关系的讨论和研究,进而讨论几何体,而且采用了公理化体系的方法.

空间几何体是空间直线与平面问题的延续和深化,要熟练掌握概念、性质、面积、体积公式,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等价转化思想,会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会运用“割补法”等求解,会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研究线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

例6 (2007年山东高考题)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

(1)求证:D1CAC1;

(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

(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连结C1D,DC=DD1,

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C1.

又ADDC,ADDD1,DCDD1=D,

AD平面DCC1D1,

D1C 平面DCC1D1,ADD1C.

AD,DC1 平面ADC1,且ADDC=D,

D1C平面ADC1,又AC1 平面ADC1,D1CAC1.

(2)连结AD1,连结AE,设AD1∩A1D=M,BD∩AE=N,连结MN,

平面AD1E∩平面A1BD=MN,

要使DE1∥平面A1BD,须使MN∥D1E,

又M是AD1的中点.N是AE的中点.

又易知ABN≌EDN,AB=DE.

即E是DC的中点.

综上所述,当E是DC的中点时,可使DE1∥平面A1B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考察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第二问以开放形式给出条件,考察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较好的文科试题.

在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中,比较典型的考查立体几何还有全国卷、安徽卷、江苏卷、天津卷、广东卷等.综合分析可预测2008年,高考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文科仍以简单的逻辑证明为主,主要是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要求同学们记牢4个公理及相关推论,等角定理,8个相应的判断定理和性质定理及有关的结论.注意作题的规范化.

六、概率与统计

对于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课本例题、习题的示范性、规范性、导向性的功能.概率、统计的考察以基本知识为主,应注意课本例题习题的形式,特别是概率,背景不宜太复杂,切忌过度拔高而脱离高考和学生的实际.

例7 (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b和c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用随机变量ξ表示方程x2+bx+c=0实根的个数(重根按一个计).

(Ⅰ)求方程x2+bx+c=0有实根的概率;

解:(Ⅰ)由题意知: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记“方程x2+bx+c=0没有实根”为事件A,“方程x2+bx+c=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为事件B,“方程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数”为事件C,则Ω={(b,c)|b,c=1,2,…,6},

A={(b,c)|b2-4c

B={(b,c)|b2-4c=0,b,c=1,2,…,6},

C={(b,c)|b2-4c>0,b,c=1,2,…,6},

所以Ω是的基本事件总数为36个,A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个,B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2个,C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个.又因为B,C是互斥事件,故所求概率P=P(B)+B(C)= + = .

点评:本题的背景比较新颖,避开了传统的掷筛子、射击、摸球、涂色、次品等传统背景,而与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应明确整个事件,明确基本事件,并能够准确的计算出这些基本事件的个数及其发生的概率,从题目本身看,严格遵循了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个较好的题目.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5

与往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相比,今年的地理试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稳”与“变”结伴同行,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

本试卷最大的亮点仍在于既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又考查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试题以图、图表为载体,以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一、2015年地理试卷的具体特点

(一)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考点覆盖较广

(二)注重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了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原则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一是集中于主干知识,以突出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原则;二是注重区域定位,以彰显地理的学科特色;三是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以考查、区分考生“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再梳理、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诸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强调以能力立意原则,注重读图辨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体现地理特色,突出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对区域地图的辨析能力,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历年的试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今年的地理试题也不例外。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试题命制侧重能力立意,对学科要求较多的如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地理空间位置判定(如单选第6、7题及第10题)、对区域特征的归纳分析与比较、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区分运用(如单选第6、7题)、对地理图像的判读分析、对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联系阐释、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与论证探究、对地理结论的概括说明与表述等均有一定程度的考查。学科综合能力揭示学科内涵;获取信息能力展示个人审题能力;关注时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际应用彰显个人风采。

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其中地理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力及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如选择题第6~8题经纬度、地方时的考查,只需考生读懂试题图像,了解地理原理适当判断;综合题36、37题需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读图、分析、提炼,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试题中的渗透

地理考试的命题特点就是对生活有用,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部分。自然地理内容占60%以上,重点考查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人文和区域地理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如选择题1~3题,综合题37题,都是用自然地理的原理来判断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

例题:全国二卷第36题以由我国承建、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为事实线索,以其蕴含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为立意,以学生所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为依托,通过梯度思维设计,与过去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本质对比,凸显我国“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析:今年文综的试题中加入了很多涉及时事政策的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提出和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等战略。试题展现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和综合实力,彰显民族自豪感,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体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二、2015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变化之处

(1)有图没表,区域地图多,强调区域位置判断辨析,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地图常识的把握,强调了对地理区位的辨析能力,对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复习具有指导作用。

(2)今年没出现开放性试题。自2010年开始,在高考主观试题中出现开放性试题的身影,直至2013年高考,此类题型延续了4年,但近两年此类题型没有出现。

(3)连续多年没有出现的“地球运动”考题,继去年出现后今年又出现了,跟去年相同仍是4分,难度较小。这对全省大多数考生的应试心理上的影响无疑是可喜的,因为“地球运动”这个难点过于沉重了,心理负担的减轻大大提升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2015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不足之处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朗读 学习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5-01

学好英语无论是对高考,还是今后的职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高考中英语的考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2013年起,全国二卷英语引入了听力题型代替之前的语音知识,所占比重也上升至10%,加大了对学生语音能力的考查。然而,从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习方式依然没有太大改变,不管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仍存在着“重语法、轻口语”“重做题、轻朗读”的现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大量投入与学习效果难成正比。大量事例表明,朗读对于“哑巴式英语”的突破和语言驾驭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怎样加强高中生的有效朗读训练,是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1 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

朗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能把视觉所感知到的文字信息经过一系列加工之后,用口语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结合了“听”与“看”,能有效提高人的语言观察、言语听觉及言语动觉能力,使语言输入更加有效。李阳疯狂英语作为英语学习中非常成功的一个典范,深深印证了大声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能给予我们极大的教学启示。大量的朗诵是良好英语语感形成的前提,能有效促进听力与口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保持对英语知识点的长期记忆,使良好的英语思维方式逐渐内化到大脑里,促进学习效果。

2 提高朗读训练的一些策略

2.1 正确的发音是朗读训练的前提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发音是他们今后将英语应用于正常交流的重要保障。从高考来看,近年来也逐渐增加了对听力考查的比重,语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音是开口说英语的基础,也只有在正确发音下进行的朗读训练,才会对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效果。目前,在学生说英语过程中,主要存在重音误读、无连读、变调不明显、朗读不连贯及“中式英语”严重等问题。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老师一方面要组织专题训练进行讲解,另外,在学生平时说英语过程中,也应竭力纠正。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环境。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Unit1 Friendship时,可以精心选取电影《荒岛余生》中的经典片段供学生观看。BBC、NPR及VOA等中的一些时事新闻可以作为听力训练的重要来源。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英文原版的演讲,如TED演讲、奥巴马经典演讲、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等,在提升语音水平的同时,也汲取了知识的营养。

2.2 朗读内容的选定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投入到英语朗读上的时间很有限,合理地为他们选定朗读内容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目前英语早读课来看,大部分学生将早读时间用于读写课文单词,而忽视了对教材课文内容的朗诵。教材是朗读内容的首选,把教材中一些经典段落给学生圈定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教材中的文章识记单词,而不要把大量的早读时间用于孤立地背诵单词。其次,英语几大主流期刊如The Economist,New York Times等上面不乏经典文章,老师通过认真筛选,选取一些合适的材料供学生朗读。此外,学生平时考试用的试卷及练习册也是很好的朗读材料,上面的内容经出题老师精心挑选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3 培养学生勇于开口的习惯

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阶段,具有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自尊心较强的特点,存在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一种不怕丢脸、敢于犯错的观念。利用好每一次口语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挑战自己,敢于在公众场合大声朗读,敢于上台进行演讲。要求学生不仅要开口读出来,更要说得大声。可以借鉴疯狂英语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和“一口气训练法”(一口气之内尽可能读出最多的句子)进行训练。

2.4 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

高中时期,由于没有单独的口语课,缺乏英语角等语言环境,老师应积极开展一些必要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开口说英语。如将每节课的前5分钟设为学生上台演讲,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依次轮流进行,内容可以是英语诗歌、故事或生活感悟;定期在班上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争取每次课和学生完成一个经典句子的朗读训练,如通过“Never don’t let our parents down!”这一句子的课堂训练,学生就能有效掌握对let…down短语的用法及保持对其的长期记忆。

3 结语

高中生朗读习惯的形成和朗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任课老师悉心的指导和组织。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口大声说英语的重要性,老师更应努力扮演好“学为人师”这一角色,从加强学生的发音、划定有效的朗读内容、培养学生勇于开口的习惯及开展一些必要的教学活动进行辅导,从而让学生在说英语中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仁发.浅谈新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J].读与写杂志,2009,6(5):129.

[2] 王威.浅析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J].大家,2012(6):16.

[3] 丁蓓.论学习动机与高中英语学习[D].重庆: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