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医内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医内科

西医内科范文1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为基础,囊括“杂医”、“大方脉”等医学内容的医疗科,这一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汲取了历代医学的医疗经验,并且有效的实现了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其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研究发展至今,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从病种角度进行分析,当代中医内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内伤病和外感染两大类病种的医疗,其中内伤病包括气血津液病和脏腑经络病等,这一类病情的医疗主要依赖于气血津液、经络和脏腑等器官中的病理和生理现象进行辩证论治。而内科病中的外感染病类别则主要为温病,伤寒等热性病,这类病种医疗的开展则要以卫气营血、六经以及三焦等的病理、生理进行指导并加以论治。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病种范围的广阔,使得其在医疗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研究专业,专业所囊括的不同类型和系统疾病的研究,都为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开展创设了极为便利的前提条件。

2现代西医发展概况探究

现代西医即近代和现代医学,是区别于中国传统旧医而产生的新式医学。在现代西医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首先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嗅诊等方式,或利用听诊器,体温表和叩诊锤等工具进行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再以诊断结果为基础,借助先进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从发展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西医的发展要追溯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多名医学家的研究与探索为其赋予了实验医学的又一医学内涵,而这也为西医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西医科学研究中实验的逐渐兴起,高精度、多功能的医学实验仪器应运而生,这把人们的对西医的认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知水平。发展至今,现代西医的诊断治疗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对医药企业的投资数量也在日渐增加,而这都有力促进了现代西医与科学研究间的交融并进,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创收提供了必要前提。在现代西医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监视仪器记录病人生理指标,计算机存储和检索病案记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展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综合治疗机制,这都是西医发展为我国医学研究应用带来的重大贡献。

3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探究

3.1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桥梁作用分析

我国中医内科学的开展是以承接中医和现代西医临床治疗为导向的,而由于中医内科学自身被囊括在中医医学治疗的范畴内,所以其与现代西医的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关系可知,中医内科学起着中医基础和西医临床衔接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中医基础病理融入西医临床实践的有效保障。在中医内科学的桥梁作用下,中医科学中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等都能够与现代西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症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医护人员和医学研究者得以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的医学探究,进而提高我国的中西医学诊疗技术水平。

3.2现代西医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重要任务探析

随着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推进,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对中医内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学教育开展的背景下,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与发展中,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即临床实践研究与教学开展。为更加有力的促进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结合发展,中医内科学所负责的任务要求医学工作者要注重对自身基础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使得现代西医的临床医学开展不仅能够稳定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整体提升我国的现代西医教育水平,为今后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在现代西医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发展中,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研究与教师开展任务可以在巩固中医内科学桥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西医诊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这对于我国医学领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形成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的。

3.3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

为实现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有机结合,要首先注重对我国中医内科理论的进一步强化。作为中医医疗开展的主干,中医内科理论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的强化不仅能够突出我国医学发展中“中西结合”的发展特点,还能够有效保持我国中医医学的发展特色,使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能够在稳固的医学基础上得以有效实实施。其次,现代西医与中医内科学的结合还要注重对临床医学的实践与探究。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中的实践认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两类型医学的融合中临床实践对医学基础巩固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临床医学研究的开展也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医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结束语

西医内科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4―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出现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癌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癌症,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死亡发生率相对较高,以往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如人意。我院自2008年始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确诊为中晚期胃癌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中晚期胃癌。对患者胃癌分期以TNM为分期标准,共有Ⅱ-Ⅳ期,其中Ⅱ期患者有9例,Ⅲ期患者有40例,Ⅳ期患者有21例。胃癌种类具体如下:低分化腺癌患者有23例,中分化腺癌患者有5例,粘液性腺癌患者有10例,印戒细胞癌患者有4例,浸润性腺癌患者有11例,溃疡型腺癌患者有15例。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36岁,其平均年龄为54岁。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最高为80分,最低为60分,平均分数为68分。患者的转移部位主要如下:出现肝转移患者19例,出现骨转移患者9例,出现腹水的患者7例,出现腹腔转移患者18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胃癌种类以及转移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之后均需要接受血常规、心电图、B超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如有必要进行MRI以及CT等辅助检查。

1.2.1对照组

在上述常规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化疗方式治疗,一般情况下化疗会选择ELF或者小剂量FP方案。其中ELF方案主要使用在Karnofsky评分超过70分的患者身上。在第1天-第5天的时候静脉滴注四氢叶酸,剂量为50mg;第1天-第5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剂量为0.75g,使用输液泵维持10个小时;第1天-第5天静脉滴注足叶乙苷,剂量为0.1g。小剂量FP方案主要应用在Karnofsky评分低于70分,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应用剂量为0.375g的5-氟尿嘧啶,进行深静脉置管并使用便携式微量药物化疗泵维持24小时的输注,主要在第1天-第21天;第1天-第5天以及第10天-第15天静脉滴注顺铂,剂量为10mg。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基础上,在化疗间歇时接受中药治疗。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1)瘀毒内阻型。使用龙葵、蒲公英、仙鹤草以及藤梨根各30g,生蒲黄、当归、赤芍、元胡以及桃仁等各10g,白屈菜、玉竹以及藕节各20g;(2)气血两亏型。枳壳、白芍、川芎以及熟地等各10g,黄芪还有党参各30g、枸杞子以及菟丝子各12g。每天煎煮1剂,早晚各服用1次,1个疗程为2个月。

1.3疗效标准[1]

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以根据WHO颁布关于实体瘤近期治疗效果评价为依据,共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等四个级别。临床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优越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已经占据了致死恶性肿瘤疾病当中的前2位,胃癌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在其还是早期时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胃癌早期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形式,早期的发现率占据治疗患者的比例不超过10%,当患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时已经进入到中晚期,这个时候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成功率明显偏低,因此使用化疗或者中西医结合等内科综合治疗[2]。

化疗是内科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对于进入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其治疗效果依然不如人意,另一方面使用化疗治疗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对化疗临床疗效产生消极影响。当前导致化疗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肿瘤本身耐药性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中医认为出现胃癌的因为长期饮食习惯不良,过度疲劳以及心理压力大等导致体内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例变化。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单纯接受化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越性。该结果提示了中医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概率。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应用中西医进行内科治疗,能够让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调整,让其全身脱离虚弱的状态。不但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中医治疗也能够降低患者接受化疗之后所引发的毒副作用,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西医内科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西医内科治疗应用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眼、肾、血管、神经等都会受到慢性损害,导致器官功能失常,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当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控制糖尿病,尽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升患者的治疗意识,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生活习惯,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西医内疗法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53±2.5)岁。其中首次就诊患者4例,其他患者均有病史,最长病史为18年,最短病史为4年。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清化消肿的治疗方法,同时控制患者的饮食,保证饮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摄取比例合理,并及时补种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以达到纠正代谢紊乱目的。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在患者中有13例患者是休息者,保证休息者每日摄取热量:0.1-0.13MJ(25~30kcal)。16例是轻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3-0.16MJ(30-35kcal),15例是中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6-0.18MJ(35-40kcal),12例是重度劳动者,给予热量:0.18(40kcal)以上。其中4例患者属于营养不良,在治疗中酌情增加热量。除了控制患者的饮食外,给予药物治疗,服用吡格列酮,每次30mg,每天一次,持续服用2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士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才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

2.结果

西医内科疗法比常规式治疗方法效果明显。饮食得到控制的患者在饭后两小时以趋于正常。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如下图:

表一:两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糖值比较

组别 餐前血糖值(mmol/L) 餐后血糖值(mmol/L)

治疗组 18.8±2.01 10±1.21

对照组 17.42±1.32 15±1.14

表二:两组患者糖尿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

治疗组 30 18 10 2 60

对照组 30 15 11 4 50

P值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在餐前喝餐后血糖值比较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内科疗法对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作用,能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价值。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量。在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属于肥胖者,调整饮食量后,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4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明显下降。此外要注重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多让患者服用粗纤维性食物,如小麦粉、玉米、小米粥等,多食用粗粮能减慢糖的吸收速度,降低血脂,并且有通便的作用[3]。

除了将患者的饮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可借用药物治疗。在临床研究中,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肌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作用,吡格列酮能通过对患者机体内脂肪、骨骼肌烦人转录起到调节作用,是组织和患者的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进而达到降低体内血糖的目的。长期使用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能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无论是控制饮食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在控制饮食过程中,要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将饮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病人的劳动程度,补充适当的热量。在药物治疗中,要注意药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反应以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皮肤和其他方面的副反应。如果饮食配置不合理或者运动量过大,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的情况。在用药前事先对患者进行全身的身体检查,掌握患者的以往病史,如果患者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用药,对患者进行检查,找出病因,采取其他治疗方法[4]。

利用西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平均治愈率在60%。相对比其他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的副作用小,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不大,具有经济、安全的特点。从本次研究中,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0.05),从这一结果看来,西医内科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张福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伴肾功能不全 29 例 [J]. 浙江中医杂志,2011,(12) :100-102

[2]张伟杰,夏穗生,姜汉英,等.异种胰岛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9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05):90-92

[3]杨兆军,颜树峰.毗格列酮对磺酚脉类和双肌类药物联台 治疗夫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1(06):100-102

西医内科范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应用 

神经内科疾病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同时产生的因素也比较多。面对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当前并没有理想的治疗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3~2014年所接收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了分组。当中重症肌无力患者共有10例,脑干脑炎患者2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6例3例,脑血管意外10例,多发性硬化8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医用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相应的手段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原有的西医治疗基础上融合了中医治疗方法,具体药单如下:甘草半两、黄耆半两、芍药一钱、黄柏一钱、人参半两、升麻三钱、葛根三钱、蔓荆子一钱半[1]。将这些中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已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干预措施主要有:①通过中西辩证心理干预方式,中医人为人的情绪与病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是密切相关的,当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或者抑郁的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劝导,并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配合治疗,已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②针灸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针灸的方式来刺激穴位,进行1次/d,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③康复治疗,让患者躺在比较硬的创伤,经常进行自主的锻炼和伸展。④饮食方面,医护人员应知道患者进食一些清淡同时比较容易消化的事物,少量多餐,或者食用一些软化血管的事物,例如山楂、甲鱼等等,以便于提升治疗的效果[2]。 

1.3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5d之后的Barthel指标以及FuglMeyer评分,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患者入院的时间、出院时所填写的护理程度满意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 

1.4治疗效果标准 “痊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并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显著”代表着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仍然没能痊愈,有一定的身体指标显示有问题。“有效”表示患者在治疗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仍然伴有一定的症状,患者身体仍然显示异常。“无效”表示临床治疗完全没有起到任何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没能得到缓解,甚至出现了更加明显的问题。 

1.5统计学方法 主要以spss17.0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利用计数资料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则为87.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当前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种类比较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帕金森等疾病。应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治疗,虽然对病情缓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后期阶段中也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3]。其次,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很容易出现患者没有确诊,病患就死亡的现象。 

神经内科的疾病治疗原则为急性期疾病,通常多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以便于稳定患者的病情,但同时应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4]。例如在脑出血患者并发阶段中,由于病情变化比较快,通常多采取止血、保持酸碱平衡等西医的治疗方式,来将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中医安宫牛黄丸等方式来进行辅治疗,将对患者的病情稳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应充分的发挥出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的作用。 

中药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症、偏头痛等疾病治疗有效十分显著的效果。当患者服用中药后,对患者的脉络通畅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药的帮助下,通过抑制患者体内的胶原蛋白合成,能改善人体的组织增生[5]。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神经内科的疾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中药应用于患者疾病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和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而实验组则是87.6%,结果十分明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这也完全的说明了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方式的重要效果。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其整体观念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方式将是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在神经内科治疗中有着现实性的临床作用。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效果比较明显,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状,同时缓解患者疼痛。 

西医内科范文5

【关键词】 急诊内科; 中西医结合;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当患者心脏结构存在缺陷或具有功能性疾病时,会造成心事受损,影响射血功能,进而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出现不足,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为体循环以及肺循环阻塞,出现淤血。患者临床主要表征为水肿、活动受限以及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一般情况下心力衰竭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等两种表现,其中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当、血容量增加、过度透支体力以及感染是诱发其产生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常常会因延误治疗而使病症加重,对于老年重症患者而言,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因此在急诊内科中必须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予以临床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患共计200例,对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60~88岁,平均(77.12±4.11)岁,病程时长8个月~13年左右,平均病程(6.1±1.44)年。心功能分级:2级30例,3级53例,4级17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62~89岁,平均(75.43±4.22)岁,病程时长为7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6.2±1.23)年。心功能分级:2级患者34例,3级患者58例,4级患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西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对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1]。对患者进行过敏性分析,然后采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2.2 观察组 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2-3]。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即自拟参附强心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材主要有人参10~11 g、黄芪29~30 g、附子10~11 g、生大黄5~6 g、桂枝10~11 g、毛冬青30~31 g、水蛭粉3~4 g、泽兰10~11 g、冬葵子5~6 g、滑石10~11 g、牵牛子5~6 g、葶苈子10~11 g、桑白皮10~11 g、大腹皮15~16 g、白术10~11 g、甘草6~7 g、防己10~11 g、茯苓15~16 g [4-5]。

将药材与水以1:2的比例进行熬制30 min后,作为一剂让患者服用,以2周作为一个观察疗程,记录患者临床表征以及心功能各指标等。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血清进行测定,其中所有入院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室温下静置30 min,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3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6、hs-CRP、IL10,试剂盒是由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清再次进行鉴定,并同健康人血清值进行对比,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1)当心功能2级患者被完全治愈且临床不适症状消失,能够进行正常工作便可判定为显效;(2)当心功能4级患者在治疗后转为2级,且临床不适症状得以改善则判定为有效;(3)当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无任何改变且有恶化趋势,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指标不存在差异性,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生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新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治疗法讲究临床辨证治疗,本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症范畴隶属于痰饮、心悸、咳喘、怔忪以及水肿等[6-9]。

患有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阳气虚衰,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温阳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化瘀行水的方法进行辅治疗[10-13]。本院在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上予以患者中医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临床治愈率,缩短了患者临床治疗疗程。据有效统计,本院对照组患者中治疗1个疗程的有22例,治疗2个疗程的有32例,治疗3个疗程的有10例,治疗4个疗程的有16例,治疗5个疗程的有20例。而观察组患者中治疗1个疗程的有62例,治疗2个疗程的有22例,治疗3个疗程的有14例,治疗4个疗程的有2例。说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本院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15]。

参考文献

[1]张惠芳,牛瑞刚,刘金霞,等.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23-3324.

[2]黄志敏.老年重症肺炎合并低钠血症3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36.

[3]王大英,欧少君,范华昌,等.活血及改善微循环理论指导下治疗心力衰竭[C].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2008:305-307.

[4]朱春娥.杨积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5]朱昌周.黄芪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96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3):1826-1827.

[6]翟坤光.活血化痰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C].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121-122.

[7]尹娟.中药外敷治疗慢性肺心病腹胀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

[8]李建兵,米彩卿,白敏,等.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C].2011年第七届河海之滨心脏病学会议论文集,2011:324-327.

[9]关键,马骥.氨溴索、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69-70.

[10]彭升,何洲,郭明春,等.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输液泵给药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7-18.

[11]刘文英,芝敏,马耘,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7):2702-2704.

[12]林修.老年重症心力衰竭130例急诊内科治疗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08,9(4):215-217.

[13]任丽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38-2143.

[14]廖幼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87-88.

西医内科范文6

【关键词】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88-01

消化内科所涉及到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其医学知识面也比较广,且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与精细,所研究的疾病内容主要有食管、胰腺、肠胃、肝胆等[1]。中医作为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资源,在医学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建树,特别是消化内科对于中医的应用,使得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与了解更为深入[2]。本文就我院消化内科病患应用中医治疗所得到的效果实施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几年我国所救治的200例消化内科病患,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把病患分为了中医组与西药组,其中每一组病患各为100例,全部病患都确诊是消化内科疾病,病患年龄在22-78岁区间,其平均年龄是42岁[3]。

1.2方法

1.2.1西医组:西医组采取的是对症药物治疗

1.2.2中医组:中医组采取的是中医辩体、调养与辩证治疗等方式,基于病患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医体质症候,通过辩证辩体来对病患施治与调养,同时开具相应的处方,每天一剂,且每周服用天数为5天,四周为一个疗程,总共为六个疗程[4]。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对病患进行了随访,从治疗效果来看,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6%,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5%,从两组症状改善结果来看,二者所存差异不是很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消化临床中应用中医,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和西医组症状改善率接近。

3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中,中医的应用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比如中医和法、半夏泻心汤度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中医和法又称之为和解法,通过具有疏泄与和解作用方剂的引用,来对机体进行调整,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中医和法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疗效上,这种方法比较温和,但是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不够恰当或者合理,同样也会导致正气受到损伤。在消化道疾病中,中医和法一般常用于疟疾、肝脾不和以及肠胃不和等,或者因为情志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其他病症,比如情绪不宁、失眠、心情抑郁、胸闷或食少等。按照临床症状,中医和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散,对于伴胃寒病患,可加入相应的砂仁等;对于伴有胃气虚病患,应适当地对四君子汤进行加减。二为便秘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其中虚证者为气虚,应合增液承气汤;而实证者则应合承气汤。三为肝、胰以及胆等疾病的治疗,在柴胡中加入相应的金铃子散,其中伴有阳黄者,湿多过热则应合菌陈五苓散;而热多过湿者则应合茵陈篙汤。四为肠结核、功能性胃肠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慢性腹泻疾病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其中对于脾胃虚寒的病患,应合附子理中丸;而对于肝旺脾的病患,则应合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所谓半夏泻心汤就是指由七位药物所构成,其具有促消化、调节胃肠、抗菌、保肝、抗菌等作用。在消化道内科临床中能够应用半夏泻心汤的症状主要如下:一为热性脉症,面为实热色,口苦、烦躁且多动,手足温且恶热喜凉、食欲不减和大小便不够清利等,其脉象所呈特征为阳脉,舌苔呈一种红黄状态。二为寒性脉症,面为为虚寒色,口淡且不渴,大小便较为清利,厌恶寒冷喜暖,口气所产生的异常不是很明显,其脉象特征为阴脉,舌淡且苔白。三为寒热错杂症,简单地讲就是上述这两种病症的结合。基于临床症状,通过寒热多少的分析来明确相应的治疗处方与方式,按照热多少来进行草、茯、参、连以及姜等相关药物用量的增加。若热气相对比较多,且寒气比较少,则应该加大连与茯的永用量,而其他药物的用量则应适当地减少;相反,若寒气比较多,且热气比较少,则应适当地减少连以及茯的用量,加大其他药物的用量。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复发性或者慢性的腹痛、大便异常、腹泻以及排便习惯等,同时生化异常或者缺乏相应的胃肠道结构,对于该疾病所呈表现的不同,中医学对其的定义也所不同,且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对于腹泻,所用中成药中主要是参苓白术丸;便秘型在其常用的中成药中主要为舒肝片。评价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主要标准就是大便次数、形状以及量等,如果达不到上述这些需求,则其治疗效果为无效。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中医,所获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目前在消化内科临床中中医的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就必须要加强方药方面的研究,提高临床应用的疗效,在研究阶段,在强调现代技术的同时,还应将中医学自身所有优势保留下来,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总结,构建并完善满足中医学临床的评估体系,制定满足消化内科疾病方面的辩证标准,强化中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继而进一步推动中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2] 陈飞,徐珊.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 ,2013,(6):2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