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政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范文1

(一)本学期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一中学生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在教学更多的强调实践活动,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注重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着眼于思想道德和政治观点的形成,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纠正和提升,注重利用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本备课组的老师彼此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注重交流切磋,发扬团体合作精神,认真上网收集教学资料的课件,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合作型的社会,教师之间经验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加速本备课小组成长为凝聚力强的团队。

3、本备课组的老师投入大量时间和心血,精心准备期末的复习资料。为期末市统考取得良好成绩奠定基础。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本备课组的老师根据《高一政治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如下:

1、出现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的情况。

2、教学内容容量大,跨度广,如何把握好重难点,避免肤浅,泛泛而谈?

3、对专业的政治学术语应解释到何程度?

4、政治领域当中的问题具体如何操作?

5、开放性题目学生的解答能力欠缺, 学生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三)教师展开讨论,积极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下一学期的做法如下:

1、教师应具备开拓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增值,加强对专业知识的钻研,才能迎合时代潮流。

2、注重课前印发相关预习资料给学生,堂上筛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令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课堂上让学生点评时事,多向学生介绍名家的著作、轶事,利用讲座、辩论等多种形式,掀起学生学习的,促使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理解和掌握基本经济理论。

高一政治范文2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

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 按劳分配(公有制) 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完善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5、财政作用

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纳税?

(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12、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高一政治范文3

关键词:高一;政治;教学;对策

高一是学生在学习旅程上的又一新阶段。高中时期的知识往往更加复杂、难懂,很多学生来到了崭新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学习压力,难免会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惑。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政治课教学重在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开启智力和陶冶情操,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政治可以教学生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世界有更多了解与感悟。并且,政治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也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我们有必要加强政治教学。教育一直在沿着时代的轨迹不断进步。然而,在平日的观察中我不难发现,高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第一,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对认识政治的重要性偏低。政治不像数学、语文那样在生活中处处能派上用场,因此,人们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更加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家长对政治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学习政治出路较窄,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政治的学习比较漠然。学生受家长的影响,也容易使思想受到局限。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高一政治知识比较散,它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混编在一起,知识内容较抽象,需要学生深刻内容才能将教材吃透。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没头没尾,知识归纳能力较弱,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师的突发性提问,往往跟不上节奏,导致学习状况越来越差。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存在以上问题,其中不乏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对学生尽到教学责任。政治时帮助学生思想养成的重要根基,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提高学生政治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作为自己的职责,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以下是我就这个主题提出的关于政治教学的对策,希望能为众多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帮助。

1培养学生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政治,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做起。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达尔文因为兴趣,才会观察昆虫;爱迪生因为兴趣,才会不断做物理实验,达芬奇因为兴趣,才会钻研画画技巧。兴趣是我们进行探索创新的助力,中外名人的许多重大成就,根本上都是兴趣使然。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政治的开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用多媒体教学来使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为了使政治教学不那么枯燥,在制作课件时,我都会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音乐,还有学生们平时熟悉的动漫角色等等。有时还会穿插一些超链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边看边学习。在学习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不同国家的货币以及货币的演变历史,并且还播放了一小段关于货币的纪录片,学生门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了,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多媒体。这样,就让学生对政治产生了良好的初始印象,学生便会认为政治课是有趣的,学习起来会更加有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和教师本身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在课下观察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学生建立起亲近感,使自己的言语幽默,这样会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学生的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2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鼓舞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使学生更加自信。有些教师常常忽略方法指导这一环节,认为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但是教师倘若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借鉴,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正确的方法指导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多做练习、多做总结,不要光以“背”为目的,理解教材内容、能够熟练使用才是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然后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利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政治。如学生想到税法,我们先联想到税法的概念: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已发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然后,我们可以从概念引申出税法的主体、目的、手段、依据、特点、类型。想到依法纳税,我们可以想到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这样,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再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3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要想学好政治,必须要巩固好基础知识。许多学生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在做题时常常碰壁,经常在一些基础题上丢分。教师应向学生宣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劝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当天所学的巩固好,再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否则,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在后期的学习压力便会加倍,进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对学习政治的自信心。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做些基础练习题、进行基础知识考核等来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培养起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尽心尽力,帮助学生尽快度过政治学习中的难关,为他们创造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断的进步、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金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才智;2009.

高一政治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新教材 政治 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前,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学中的几个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成为一个成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奠定基础。为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做点工作。

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以往的教材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教教材,从而束缚了学生和教师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检验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材、灵活掌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通过教材这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一政治课讲《货币》这一内容时,我不仅注意使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展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金钱即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关键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实例说明正是在取与舍之间,通过金钱的桥梁,显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防止拜金主义,正确对待金钱。

二、从重视教法研究到重视学法研究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过去教师往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新教材的设置要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点金术,使学生不仅满足于学会,还要会学。在会学中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转变中使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高一经济常识《银行和储蓄》这部分内容,发动学生上网查资料,到银行实际操作并结合教材做成课件,当堂讲述自己准备的内容,这些课生动、活泼、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会学是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法的研究更为重要

三、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转变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浅层次的形式,没有真正开启学生的心灵——解放学生的头脑。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死板的学习,其结果是高分低能,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材的使用应该培养学生敢于问、善于问、深入地问、举一反三地问,问办法、问对策、问措施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大胆设想,精心准备,真诚的面对,全心全意地培养,为学生主动提问题、敢于发问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选出典型的段落让学生提问;讲课中学生根据内容随时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学生充分提问。在讲货币产生四个阶段的时候,学生提出“从一般等价物到货币产生用了多长时间”?听课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感兴趣,给于充分的肯定,认为学生问题提的有深度,意味着学生对政治课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学的进去。这个转变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市场。

四、从学后做向做中学转变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演绎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感到被动、突然、困惑,掌握知识空、死、单、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教材要求做中学,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自己的实际、身边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去感悟,去分析,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做中学。在讲《企业的经营者》时,启发学生讨论“假如我是一位企业经营者或是公司经理,从现在起应当怎样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假如你是企业家应当怎样经营?”大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在学做企业经营者和公司经理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五、从机械地储存知识向能动地运用知识转变

以往的教学,教师总是急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或规律,学生没有思维自由弛聘的空间,被动的跟着教师学习、接受、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向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部分知识,让学生(1)调查一下父母或亲戚、邻居的经济收入,看看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各种分配方式所占的比重各是多少?(2)调查了解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电信行业如何才能打破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六、从教师权威的建立向民主氛围营造的转变

高一政治范文5

关键词 高一政治;课堂事例;选择和运用;经济生活

一节完整而成功的政治课需要有明确的理论结构体系,突出的重难点,同时也要有丰富的课堂事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关注和了解学生,能选择并利用合适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使高一政治课堂成为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理论贯通、学生喜爱的课堂。

一、选择恰当的事例

1.贴近生活,“接地气”

高一新生要适应高中生的角色,面对很多的挑战。政治学科内容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它面前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够较为轻松地吸收消化知识,高一政治教师在举例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接地气”的事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经济生活》在生活中的价值,感觉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巩固课堂知识。

例如,学习货币的基本职能时,可以列举学生购买文具、书籍、生活用品等事例,学习信用卡的含义、作用和优点时可以将它与学生常用的“饭卡”相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时,可以列举本地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开动脑筋,切实提出有效的方法……

2.简单明确,“针锋相对”

高一《经济生活》的内容体现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知识的展现也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不断拓展,逐渐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开始在选择事例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在特定的背景知识下快速读懂材料。材料要简单明确,设问要针对性强,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迅速联系课本知识,正确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强高一学生学好政治的信心,当学生学会在题干中得出答案时,还会使他们认识到阅读和分析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例如,在介绍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以列举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应突出养猪成本的提高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体现出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另外明确猪肉的供给量和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发生的变化,体现供求关系对于价格的影响。对于其他的一些因素,教师在课前处理材料时就应将之略去,避免造成学生答题混乱,指向不明确。

3.与时俱进,收放自如

相对于照本宣科和空洞的理论讲解,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征的事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通过对事例的回忆,再现知识点,并调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适当选用较为生动新颖的事例。

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影视明星做广告来表现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以当前的“非主流”现象来表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等等,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但是,如果事例选用不恰当或是教师引导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课堂中运用某网络游戏为例,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如果将该游戏描述得过于详细、生动,不仅可能使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兴趣继而沉迷其中耽误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避免哗众取宠,真正发挥此类事例的作用。

二、巧妙运用适当的事例

1.构建联系,“前呼后应”

一节课要列举几个事例,没有标准答案。但教师应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前后联系,前呼后应。

课堂举例要时刻围绕教学内容,为说明知识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如果一个事例要转好几个弯才能联系教材,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反而会把他们引入迷途。如果事例可以与课本中其他的知识点联系,可以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既使学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又复习了原有的知识。

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联系。课本每一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应当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举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通过一个事例,多个设问的方式把多个知识链接,层层深入。若是列举了多个事例,可以选择几个有联系的事例。例如,在介绍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这一弊端时,列举了“毒牛奶”的事例,那么在介绍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时,完全可以从同一个事例“牛奶”入手,转换角度解释相应内容。

2.准确定位,恰到“好处”

事例用在什么时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呢?首先要定位,是用来导入新课,承上启下,归纳总结,还是用来拓展延伸的。

导入新课的事例放在课堂开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知识点;承上启下的事例放在课堂中期,巩固新学知识点,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归纳总结的事例放在知识点讲解之后,对之前的知识点总结深化;用来拓展延伸的事例一般放在知识点学完之后,开拓思维,实现跨越。

例如,讲解完储蓄、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之后,请同学们根据“张大爷”家的“具体情况”,帮助他设计一套投资理财的方案,并阐明原因。这个事例能够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帮助学生归纳了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将课本知识运用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中来。

3.积极引导,传递“正能量”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特别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例如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科学发展观等。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多用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事例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当然,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列举一些较为消极负面的事例,此时,教师要给予评价,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地态度去解决问题,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观点。

高一政治范文6

关键词: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分析与讲解

“多彩的消费”作为《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内容,即是对第一单元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归宿点。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中心――消费,两条线索――消费的基本认识和怎样消费来组织教学的。各种消费观和怎样消费是本课的重点,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综合探究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点,充分认知和了解艰苦奋斗精神,深化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就这个知识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作为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与讲解

在讲到影响消费的因素时涉及“居民收入”,而“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收入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就其外延理解,可支配收入,有三个理解维度,即:国家、地区和居民个体;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来分析,可支配收入又可分为“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宏观核算来说,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净收入+经常性转移净收入(其中,生产要素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各项财产性收入;经常性转移收入=补贴收入+赠予收入+无偿移转收入);从微观统计角度来说,国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教材内容中的可支配收入不是从国家和地区的维度来理解、分析的,而是以居民个体的角度来分析的,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其范畴指的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在此需要关注的是居民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则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在道理上是一样的。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这些内容进行渗透、讲解,同时将工资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放在一起进行区别、分析,拓展学生学习的范畴,强化学生对经济知识的认知和了解。

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与讲解

恩格尔系数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结合统计材料对销售结构变化总结得出的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延伸、拓展其范畴,将这个规律以一个国家来分析:一个国家越穷,那么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反之,国家越富,购买食物支出的比例就会越小。加强学生对经济知识的运用。笔者在这个基础上,灵活变化恩格尔系数,分析、总结其系数指标的时代性与条件性,即: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与总支出金额是成正比的;同样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恩格尔系数高与低分别代表着国家的富裕和穷困。在分析、观察、统计恩格尔系数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时间越长恩格尔系数就越明显、越准确,其年份中恩格尔系数的波动也属于正常现象;第二,在进行国际分析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可比口径,如:在中国,其住房、医疗、交通等有着补贴的现象,所以,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应适当地进行调整;第三,趋区域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不同,其恩格尔的系数也就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恩格尔系数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误差。

三、“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分析与讲解

就这部分知识,高一政治教材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清楚几方面的关系,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个人行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消费与创造、享受与积累的关系。笔者在教学中也是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讲解的。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地进行消费,借以处理好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从众,以个人实际需求出发,尽量避免情绪影响消费,保持冷静,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双赢。同时,笔者认为在讲解此内容时还应渗透一定的绿色消费观念,保护环境,诸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购物、物品多次使用、废品循环再生使用等等,让学生深入明白个人行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基础之上,有意识地渗透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艰苦奋斗不仅仅是过去时代所需要的,更是我们今天不变的精神追求,诸如:强化学生自主分析、总结消费与创造、享受与积累等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来约束自我的行为,力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政治教师应明确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知识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政治知识点,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延伸、拓展知识范畴,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