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学校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高校三足鼎立。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学者们在呼吁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要多元化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讨。选择正确又恰当的论文形式,对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来说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2014)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1.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2.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79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其中有76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

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35%。其他形式占3.48%。课题研究为0。

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2012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为学术性论文。2013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2014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

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

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己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1.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

2.团队合作完成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培养的毕业生在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以保证专业学生在步入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职位时迅速进入角色,担当重任。既然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地位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岗位中“能文能武”,是我们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者们亟需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课程实践、专业社会活动实践、专业综合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竞赛、专业论文以及课堂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的统称。

二、为什么要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一定网络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经常深入以上企业一线岗位进行营销类工作实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但是不可否认其间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1、实践教学目的、要求很难被完全领会,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是很大,大多数学生还是抱着以完成任务为主的态度。虽然授课教师会事先布置相关任务作为考核标准,但是任务的布置并不代表实践教学目的已经传达到位。

2、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目前可以说还是实践归实践,教学归教学,两者尚未达到相辅相成的状态。大部分专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演练的时候并不明确前期的理论教学与后期的企业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二者之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

3、就本院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专业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部分教师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他们本身企业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在指导中仅凭想象或者是借鉴别人的实践经验,与教学预期效果肯定会存在明显差距。

4、专业实习学生很难接触到营销岗位的实质性工作。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受到重视与保护,大多数实习企业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核心利益部门。结果专业学生实习的时候根本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性工作,对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

三、怎样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曾在2009年构思书写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在文中提到了几种方式——课堂教学环节的改进、营销模拟软件操作、企业一线岗位短期实习、穿插于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竞赛等。经过了三年(2009年—2012年)的实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验证,成果显著,经过与用人单位的及时沟通,绝大多数企业反馈我们的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状态。

1、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改进

引进PBL教学模式,以“先问题,后学习”为基本信条,旨在解决专业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主要是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老五步”。PBL的最大贡献在于为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积极引进营销模拟软件

对于市场上先进的营销模拟操作软件及时加以引进课堂,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与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的办公软件,迅速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接轨。

3、加强企业一线岗位短期实习

可以到与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实习基地、市场进行短期专业课程实习。这一阶段的设置目的是让专业学生及时的把课堂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学到的专业技术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中加以运用,缩短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差距,进而有效缩短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同时有利于学生在下一步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中重新认识自己,掌握专业学习的作用,在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有效调整和补充知识与技能结构。

4、合理设置教学中的专业社会实践

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专业社会实践贯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比如市场调查适合于专业任何课程及学习阶段。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织,、指导并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企业的相关市场营销部门,开展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调查,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调查报告,最后统一组织专业学生交流经验、讨论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

5、积极组织并参与专业技能竞赛

(1)市场营销专业内部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技能竞赛,如推销比赛、策划比赛、广告创意比赛等,通过组织专业内部竞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赛促学、以赛代练。

(2)专业学生可以参与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以及企业组织的有奖竞赛等,例如每年一届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娃哈哈企业营销策划大赛,促进专业学生与国内先进院校、企业一线优秀管理者与营销者的交流,提升专业能力。

6、完善毕业论文审核环节

高职类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作为市场营销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锻炼学生的洞察力、探索力、创新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对高职三年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效果加以检阅。毕业论文与毕业证、学生操行评定相挂钩,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偏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下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工商管理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论文写作等个性化教学模块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理应受到重视并被高质量地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等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一度引起工商管理本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争议。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于提升论文质量乃至学生专业素质将有所裨益。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及毕业论文定位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

工商管理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承担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管理、营销、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说其性质是主要面向工商企业的应用型专业[1]。当然,不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不同特点:(1)不同专业面对的管理对象或环节有所差异,但专业基础和培养方向存在共性;(2)不同类型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各有自身特点,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如侧重信息管理、交通管理或工程管理;(3)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所差异,分精英型、大众型和技能型。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主动适应创新驱动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需条件。工商管理作为文科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环节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生产实践、会计全真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假期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参与的学生范围和时间、投入的精力、分析的系统性等方面相对有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使学生对工商领域内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并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强化对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管理。鉴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性,除传统学位论文外,毕业论文还可采用案例研究报告、企业(项目)策划方案和社会调查报告等应用型研究报告形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某高校2011—2015年工商管理专业的750篇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访谈调查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突出问题。

(一)应用性研究报告欠缺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传统型学位论文和应用型研究报告两种类型。2011—2015年该校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分别为73.7%、67.5%、69.2%、62.8%和63.2%,应用型研究报告分别为26.3%、32.5%、30.8%、37.2%和36.8%。虽传统型学位论文的占比略有下降,应用型研究报告占比略有上升,但传统型学位论文占比远高于应用型研究报告,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的性质相悖,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类型的应用性问题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实证研究较少

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规范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在被调查的论文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论文达406篇(占54.1%),其次是调查研究方法(占27.5%)(见表1)。学生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励的,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调研工作较为肤浅,缺乏科学性。比如,大多学生只是粗略调查案例公司的总体概况,对公司内部具体的运营模式、管理结构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剖析。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倾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提倡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然而在学生实际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却很少有人(约占1.5%)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三)内容缺少创新

访谈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否认自己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复制他人文献的行为。其中,近半数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大部分是抄袭的,其余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整合。抄袭必然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分析思考,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运用,而这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所调查的论文来看,学生大多从管理学中比较宏观的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角度写作,很少就其中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创新之处。

(四)格式不够规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都会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虽然各高校对此规定略有不同,但都旨在规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框架、格式等,遵循这一规范与否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高校对本科论文管理的严格程度。然而在被调查的论文中,论文的格式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本科毕业论文要有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讲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然而在很大一部分论文中,存在有背景无综述,有综述无方法,甚至不分二级标题,把这几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写的情况。此外,被调查的论文在字体、排版格式等方面不统一,使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在格式上缺乏规范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不少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调查发现,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动员时,到会的人数一般占毕业生总数的2/3。按照相关安排去做的学生的比例较低,许多学生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程序和进度,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态度。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研究工商管理问题的文章随处可见,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找工作也挤压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2],有些学生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拼凑毕业论文。

(二)教师指导不足

大多数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都采取导师制,这一点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年扩招,很多学校一个导师需要指导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如果对每位学生都很细致地指导,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在指导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时间不足,约有10%的学生认为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教师对论文指导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充足且有耐心的。虽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教师指导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投入有待加强。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有必要学会利用数据库资源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并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便较为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有效地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课程。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助于企业(项目)策划方案等应用型报告的设计。然而,部分学校要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专业英语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相关课程,要么课程的开设由于缺乏应有设施和师资条件而流于形式,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学生在查阅文献以及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障碍,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论文质量监控不到位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建立论文质量监控制度,包括课题申请、开题、中期考核、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论文全过程控制程序,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相互牵制制度,学生教育系统评教制度甚至教学督导制度,但制度形成后面临的是实施问题,没有执行机制的制度是不完整的,而制度执行效率也取决于制度执行的成本效益构成,过于复杂的制度因其执行成本过高而导致执行效率受损,对论文内容、答辩程序等方面的监控不严[3]。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本科论文涉及的表格过多,指导教师忙于应付,实际指导论文的时间被压缩,为减少麻烦而放任学生答辩全部一次通过;过半数学生认为答辩等程序只是流于形式,最后都会通过,甚至在答辩前都已经知道答辩的问题,论文质量的监控不到位。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本科论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以及提高论文质量至关重要,重点在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和质量监控的改革。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突破原有知识传授体系的隔阂,遵循课程间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主导型”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新体系。毕业论文教育相关课程应包括专业导论、文献检索、社会统计、专业英语、商务沟通、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和专项训练等有关课程体系:一是在专业导论课中,针对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的情况,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力图对学生论文写作产生正确的导向;二是增加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报素质,包括搜索、获取、整理、吸收、引用、应用有关的科研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加常规统计软件和数据库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实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开设专业英语课,系统学习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从根本上纠正印象型、感觉型、单维性思维模式,提高专业英语素质,有能力阅读外文文献;五是开设商务沟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实用性课程,并把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六是开设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注重提高该类课程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七是加强专项训练,面向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能力的专项训练,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引领者。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差强人意。因循守旧的传统式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观感受,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包括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安排的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5]。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基于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的,优势资源要素协调互补[6],以校企协同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工作底稿加强论文指导

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控制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论文指导,在论文的撰写、修改、定稿过程中,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为了便于记录教师指导和加强考核,可设计并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汇集一定期间调查搜集的资料,为取得一定数据而进行调整、试算和分析的一种表式。它用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咨询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也是有关论文创作和指导的一种考核工具。

(四)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控制

答辩环节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答辩中,每个组按答辩成绩排名次,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被淘汰,需要参加第二次答辩;在二次答辩中,成绩排名靠后的若干个学生的论文,需经集体讨论是否能最终通过答辩,如若集体讨论确实认为不合格的则不予通过,学生需要重新撰写论文并在1年后参加答辩。这将加大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并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一些学校现采用论文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打分,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方便学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抽评,使得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促使教师加强指导和学生认真撰写。

参考文献:

[1]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孙玉华,彭文钊.俄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指导:问题与对策[J].中国俄语教学,2014,(2).

[4]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

[5]蒋贵凰,张欣瑞.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4,(7).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迄今全国4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了物流本科专业培养行业所需中高端人才。由于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物流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迅猛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着“货不对板”的错位现象。为适应物流实践和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五邑大学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KAQ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尝试CDIO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KAQ-CDIO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构建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谈谈一些的具体做法与思路。

1 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概要与内涵

KAQ是最初由浙江大学的潘云鹤校长提出的融知识( 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 三位于一体全面人才培养模式。其含义是:在创新思维与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通过构建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开展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活动,使学生具备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所创立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基于项目设计与实践” ( 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CDIO 指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包含个人的学术知识,还包含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2]。CDIO 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与KAQ人才培养模式有着一致的理念与目标。如果将KAQ视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CDIO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也就是说,基于知识( 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一体化培养目标,“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基于项目设计与实践” ( 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路径与载体。我们将两种教育理念与模式融合,称之为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与运行方式如图1 所示:

在 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 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不是彼此独立的[3], 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4]。具体地讲, 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 经过培养训练和时间锻炼而形成的;素质则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个体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品质和素养,并可使知识和能力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其核心和真谛来说, 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适应性好、有专长的通用型、创造型人才[5]。物流学科是一门应用性、交叉性新兴学科,物流行业是一个复合型新兴产业,更多的是需要应用型、实操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因此,在物流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以KAQ-CDIO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指导物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南,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求。

2 KAQ-CDIO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KAQ-CDIO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物流本科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因此,KAQ-CDIO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方能确保KAQ-CDIO 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到实处。

2.1 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KAQ -CDIO化制定

基于KAQ 目标与CDIO教育理念,对于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主要体现以下三大原则与思想:

2.1.1 根据产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适应地方物流产业及企业物流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供应链、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岗位操作技能和物流实用技术,能够在物流企业、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从事物资采购供应、生产物料控制、运输组织与调度、仓储配送管理、物资信息采集与处理、国际货代与报关及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等业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应的能力素质要求;人才特征强调经管结合和实操应用;服务方面突出物流作业管理第一线;业务范围涉及供应链流程各物流阶段和环节。

2.1.2根据行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

专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和重点。物流专业能力我们确定了综合分析、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创业、组织领导、适应与应变、商务谈判、数据处理与量化分析等十大基本能力培养要求,专业能力根据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设计了业务操作、运作管理、作业现场处置、系统分析诊断、计划与决策、规划设计、专业软件应用、学科研究等能力目标。其中重点又是物流操作执行、运作管理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操作执行能力可以说是专业的职业技能,能够在专业岗位上独立工作或独立执行业务流程中的部分任务;运作管理与规划设计能力是一种体现在专业上的更高的能力,它不仅能对业务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还要能够针对不同的物流项目进行整体设计或优化,能够提供优秀的物流综合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素质结构主要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道德素质要求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专业素质是职业人谋职就业的立身之本,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继而提升为专业上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实现在职业上的扩展;创新素质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希望学生在专业上到达最高境界后具有的一种浑然天成的天赋,是指能够在职业领域里主动打破固有成规,用创新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实现发明或完成改革。

2.1.3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建立体化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目标要求,构建物流本科专业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十分重要,为此,我们按照点、线、面的分解归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及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构建了物流专业立体型知识结构体系:

(1)点:物流管理技术。也可以说是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物流行业的常规技术和不同岗位的职业本领,主要通过如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来体现。这些知识点能满足物流行业各个岗位工作的需要;

(2)线: 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是学生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所需要必需掌握的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它是学生以后业务创新以及将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技术问题系统思考的力量源泉与智力保障,主要通过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课来实现;

(3)面:即通识基础性知识,是学生走向物流职业岗位所必需掌握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人文、科技等知识,是学生具备良好素质与潜能的基础平台,能适合以后学生事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主要通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语言及应用、工程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等课程来构筑。

2.2 构建“三段式”螺旋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本科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面向企业物流应用领域,在加强物流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使之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切实保证和加强,强调实践教学的系统性、适应性、先进性。为此,我们构建了“三段式”螺旋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图2所示:

2.2.1 基本概念与业务认识感知训练

新生入校—大二上学期期间。该阶段物流专业课程较少,主要是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学,学生对物流的概念及专业的理解相当模糊,对以后的职业去向和专业的发展前景也不清楚,主要以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和课余调查为主强化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珠三角物流企业众多的良好资源优势,安排二个假期为“工作体验月”,到物流企业短期顶岗实习,通过对物流现场实操体验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必须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机操作与工具软件使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与素养。

2.2.2专业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训练

大二下学期——大三期间。该阶段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阶段,此阶段专业课程学习开始进入,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以课程教学CDIO训练、校内专业实训与校外生产实习为主,假期企业短期顶岗实习、专项调查为辅。对于物流业务类核心专业课程,每门课程均建立了一套相应的CDIO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前(认识实习+现场视频录像)——课中(实验+课堂小型项目方案设计)——课后(完成综合项目设计大型作业为课程考核形式)。它们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实现相应模块理论知识“教”与“学”有机结合,并辅以相应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强化学生专业实操技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处理问题,我们在四年教学计划中安排了5周时间进行专业实训,以“作业演示”+“运作模拟”+“系统仿真”的形式,模拟企业实际真实演示与虚拟管理环境,真实反映企业物流运作管理与规划过程,使学生学习之后学以致用,为学生就业立即上岗操作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为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大三期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物流师证书者给予2个学分的奖励。

2.2.3毕业实习与设计综合训练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阶段,我们主要采用“学、做、用交替”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就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该阶段学生可以选择结合所实习(工作)的企业做物流管理与技术专项(或综合)项目方案设计,也可以选择围绕实习(工作)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与技术问题写专业毕业论文,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围绕所从事物流业务工作单位的问题解决方案和项目方案展开,有企业实际的数据资料,强调量化方法与物流原理的应用。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达到综合能力训练目标。

3 KAQ-CDIO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3.1建立层次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为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物流业务实操能力与物流项目规划设计能力,我们建立了基础实验、专项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系统仿真实验三个层次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层:涵盖以基础技术训练为主的若干实验室,主要是针对公共与专业基础类课程开设的实验,如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专项业务模拟实训层:以增强学生物流业务运作能力和物流管理意识为目标所建立的物流业务流程模拟实训室;系统仿真实验层:即建立物流仿真实验室。主要以物流作业演示与物流项目方案设计验证为内容,通过作业流程与设备现场操作演示以及物流仿真软件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诊断、综合运用和规划设计能力。

3.2提高教师CDIO工程实践能力

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物流教育领域,实质就是在物流课程体系中实施“做中学”和“基于项目设计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因此,必须强化师资队伍CDIO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才能保证KAQ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而目前在物流专业教师中大多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但工程背景知识薄弱,缺乏工程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与企业实践相脱节,注重学科知识的研究与运用,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与交流,致使所培养的人才也存在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的缺点。因此,我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改变师资队伍结构,着重培养既具有教师素质又具有工程师(物流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3建立产学合作与校外实习基地

产学结合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学生可以通过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得到相应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和与企业科研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为配合KAQ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我们根据企业规模大小,采用校、院、系三级产学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地方物流行业协会平台,分别与多家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关系,通过校内教学、科研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

3.4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

课外科技学术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并选派骨干专业教师与聘请企业导师对口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制定了学分奖励等激励政策。

4 结束语

目前,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处于初步的设想与部分尝试阶段,由于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条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式、生产实践、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广阔的探索领域。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实践,逐步完善, 一定能把知识、能力和素质更高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输送给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弘, 于善波. 基于KAQ目标导向的物流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2).

[2] 林燕. 基于CDIO的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8)

[3] 潘云鹤. KAQ模式与研究生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2).

[4] 邓一飞. 浅议构建高校KAQ人才培养模式[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10).

[5] 丁红燕, 李年莲. 地方工科院校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