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检验试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检验试剂范文1
检验试剂在医院医用耗材中所占比重较大且种类繁多,综合医院中的检验试剂主要有临检类、生化类、电化学发光类、免疫类、微生物学类、分子生物学类等近千个品种,加上检验试剂多为非收费材料,绩效管理评价难度较大。如何解决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降低试剂成本,成为各级医院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难题。现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就笔者所在的医院多年来在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和原因
1.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虽然医院在医用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流程上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检验试剂的专业性、特殊性,导致对检验试剂管理的实质性“话语权”集中在检验部门负责人手上,职能部门对试剂的监管多流于表面形式①,出现了采购随意、库存积压、失效变质、甚至是浪费、外流等腐败问题,致使医院试剂成本居高不下。
2.缺少统一的招标采购平台,采购价格难于监测和评价。不同于药品及其它医用耗材,各省市缺乏统一的检验试剂招标采购平台,加上有些检验设备不开放试剂,只能使用其指定规格型号的配套试剂②,使得医院检验试剂价格基本上由供应厂商“一言堂”,即使医院内部进行招标采购,也由于不同品牌、科室使用偏好、难于进行横向比较等原因,试剂采购价格难以保证做到公正合理。
3.采购预算控制薄弱。检验试剂的采购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检验项目工作量、试剂明细数量的测定缺乏信息化数据支撑,往往是根据上一年度的使用量初步估计预算年度的增长量来确定预算采购总额。在月度预算执行过程缺少约束机制,经常出现大量的临时采购,加量采购、更换厂家采购等不按预算采购的问题。
4.信息化管理建设滞后。虽然各医院的HIS、LIS等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完善,但针对检验试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够,更多表现在仅应用单纯出入库管理功能的物资物流系统,而对于检验试剂的源头追溯、有效期预警、使用动态管控等流程管理及绩效评价大都缺少专门的检验试剂管理信息系统。
5.实物监管不到位。检验试剂采购后大多直接进入了检验部门的二级库中,由于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以领代支的二级库管理模式,职能部门只根据发票进行出入库的金额管理,而对于试剂的数量及使用管理在职能监控上基本上为空白,检验部门对二级库房管理混乱,存在无专人专职负责、无账物盘点核对机制、检验试剂外流等问题。检验试剂的实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粗放状态。6.绩效评价手段落后。在检验部门的绩效评中,对检验试剂的成本控制大都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由于检验试剂多为非收费材料,加上检验收费项目和耗用试剂难于进行较为精确的数量匹对,由此对于检验试剂的数量耗用难以建立收费核销机制,难有一种量化的收入成本配比的绩效评价办法,只能对检验部门的收支总额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粗放的绩效评价方式难以提高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二、实践探讨
1.源头控制,强化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1)清理多头供货厂商,以前医院单纯检验试剂供货厂商多达十几家,经过招标清理,确定了三家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供应厂商,实行规模供货,在原先的供货价格基础上,供货厂商主动压价30%以上。(2)招标设备,要求配套试剂必须为开放性试剂。在检验设备招标参数上明确要求配套试剂为开放性试剂,杜绝了以往设备厂商捆绑销售高价试剂的情况。(3)加强横向价格比较,在进行试剂招标时,在保证品牌质量的前提下,对本区域内多家医院进行价格的横向咨询比较,做到同区域内价格最低。(4)取消投放设备,破除垄断价格。在以往的检验试剂管理中,存在部分厂商免费投放检验设备,但要求使用其独供试剂的情况,虽看上去能在短期内解决医院资金不足无力购置设备的问题,但其提供试剂的监管评价难度更大,且易产生内外勾结腐败问题。目前医院已全部取消投放设备,在设备及试剂采购上均实行公开竞标,破除检验试剂的垄断畸形价格。
2.应用管理软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引进的物资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专门的检验试剂管理软件,和HIS收费系统、LIS系统对接运行。该系统实现了检验试剂的条码化管理,形成了采购、入库、出库、二级库管理、库存核销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规范化、可追溯的动态监控管理模式③,在供货商资质管理、试剂有效期预警、库存预警、财务成本统计管理、库存核销绩效评价等模块系统都达到了较为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3.完善财务内控,强化精细化监管。(1)加强试剂采购的预算控制。年度试剂采购总量由检验部门根据测算的年度工作量和配比消耗试剂标准制订,采购计划直接根据软件系统各类试剂的库存预警量及设定的采购标准自动生成,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和科学性,超出预算情况须由当事科室和职能科室专职人员共同写出情况说明报预算委员会审批。(2)加强对试剂实物的管理。每月由职能部门联合检验部门进行实物盘点一次,对于产生有效期预警的库存试剂要求当月必须予以更换退换,且要调减库存标准。(3)实现了试剂软件和财务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完成供货商信息、采购预算、发票管理、付款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整合,实现了财务部门对试剂管理的全流程控制。
4.精细绩效评价,增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1)集近几年的数据,做出检验收费明细项目试剂消耗配比表.按收费项目数据和试剂消耗配比进行试剂二级库存量的核销,设置每类检验项目百元收入耗用试剂费用数(表1),按0.2%的波动差异率进行绩效考核。(2)设立检验部门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总考核指标。在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综合多年数据加权平均得出检验部门的医疗收入试剂占比指标,纳入科室管理目标进行日常考核,绩效评价时,此指标占到了检验部门科室绩效总目标的60%权重,较好地激发了科室增收节支的主动性。
三、管理效果
经过多年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医院检验试剂的管理形成流程规范、监管严密、评价科学的模式,检验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指标百元医疗收入试剂占比由原先的46%下降至目前的34%,试剂成本下降明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孟贤涛 邢秀贞 韩晓雪 单位: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注释:
①吴晓红.医院检验试剂管理新尝试[J].卫生经济研究,2014(7):58-59
检验试剂范文2
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及检验试剂的选择使用对保证检验报告的正确性和合格的血液至关重要。作者就如何搞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及使用国家“批批检”试剂后我省检验质量有何变化等问题加以论述。
一、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
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重要影响,按国际通常概念,高水平的检验质量包括3个内容:①能全面系统的开展各种检验项目;②能提供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③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及时地传送。此3项内容缺一不可。能否顺利实施以上内容,虽然涉及诸多因素。但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其核心。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体系来实现的;质量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与培训、试剂仪器管理及性能、操作指导、报告方式、记录及存档及质量控制等。现进行分述。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含行政管理和组织验证试验的机构。现仅阐述后者。组织验证试验的机构属于“第三方”性质,是指独立于第一方(供方)和第二方(顾客)之外的一方,它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又无经济上的利害关系,经3方评价是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是独立、不受行政干预的行为。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应的组织验证试验机构即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机构,美国为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是美国政府对临床检验部分通过验证试验的结果,评定各临床实验室技术能力(营业许可证)的机构。我国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是卫生部直属单位,是评价医院、血站医学检验技术能力的机构,各省还设有相应职能隶属于省卫生厅的省临床检验中心,负责地方医院和血站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价。
(二)人的因素在质量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医院和血站的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同检验质量的关系相当密切。定期培训可以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学习新技能,改变旧观点。搞好人员培训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培训计划和制度。①分层培训。②操作技术培训。检验专业发展很快,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此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③学术交流,鼓励检验人员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三)试剂仪器的管理:仪器和管理应从仪器配置及订购制度和仪器校准及使用两方面着手。①仪器配置及订购应严格遵守制度。②仪器的使用和校准。仪器投入使用后要定期送到国家或省市计量局校准,要注明校准方法、时间并贴上校准合格标志。
试剂对检床检验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原材料,因此,试剂盒的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①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盒,抗-HIV、抗HCV、HBsAg、TRUST、AB血清试剂尚应使用贴有卫生部生检所“批批检”防伪标志的产品。②选择有质量保证能力的试剂生产单位产品。③实行实验室内批批检原则,经过严格选择的试剂进入实验室后,仍需进行实验室“批批检”,抽检合格并不能保证该批每盒试剂均合格,特别是免疫试剂由生物活性质制备而成,任何因素的变化均影响其质量和稳定性,如保存时间、运输条件等,因此,对其质量都要开展室内质控,要使用临界血清对每个试剂盒进行批批检。 (四)操作与报告等的管理:操作规范如何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实验者一定要按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来操作。要有正确的报告方式,检验结果的报告应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报告发出前要进行记录和登记,原始存根要长期保存,记录中(+)要记录,(-)亦要记录不能用空格表式。记录还应包括试剂厂名和批号。当报警信号发出时,可追查原始资料和操作记录,血站可追查到献血员,也可追查到该血输给哪个病人。实验记录还应存档,一般应为3~5年限期,要制订严格存档等制度。
(五)加强质量控制:①室内质量控制,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步骤,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②室间质控,包括发质控物调查形式和派调查员到现场调查两种方式。③全面流程控制(TPC),90年代美国FDA已把血站纳入GMP调整的控制范围。血站已从传统的服务型转化为全面流程控制型的医疗设施和药物标准。血站系统已成为一类注射药品的生产者,这就需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都要符合GMP规范,因此,血站系统要进入严格的管理状态,为了保证输血安全,为了提高血液质量,血站必须进入TPC状态。
二、“批批检”试剂的使用评价
检验试剂范文3
关键词:粮食检验;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22-1
1 实验室的建筑要求
1.1 位置、面积要求 实验室的位置最好是在离闹区稍远一些的地方,这样不会受到来往车辆灰尘的干扰,精密仪器也不会受震动而影响结果。实验室一般要位于较高的楼层或楼顶,这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不影响更多人的身体健康。
粮油检验实验室是完成粮油质量检验任务的工作场所,实验室的面积必须满足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粮食检测机构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中都有检测面积要求,至少是200平方米,面积越大得的分数也越高。这也说明只有相应的场所才能开展相应的工作。
1.2 建筑结构 房屋结构要尽量能防震、防光、防热、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1.3 上、下水管 实验室内应在相应的位置应该多安几个水龙头,除一般洗涤外,大量蒸馏冷凝实验也需要占用专用水龙头。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热水管,洗刷仪器用热水比冷水效果好。
1.4 室内光线 实验室内应光线充足,窗子要大些,一般除装有共用灯光外,操作台上方应有工作用灯,利于夜班操作方便。
1.5 操作台的保护 实验操作台面最好涂以防酸、防碱的大漆,或铺上塑料板或橡胶板。橡胶板比较适用一些,既防腐蚀,玻璃仪器倒了又不易打破。
2 检测室的内部科室设置
一般可设为物检室、化检室、卫检室、色谱室、原子吸收室、电子天平室等。
3 实验室的管理
3.1 药品试剂的管理
3.1.1 药品的贮藏 化验室都需贮存备用一定量的化学药品。这些化学药品应该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化学药品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化学药品应贮藏在一个专门的药品贮藏室或药品柜内。
3.1.2 试剂的管理 这里所说的试剂指的是自己制备的、直接用于实验的各种浓度的试剂。
有剧毒性的试剂,不管浓度大小,使用多少就制备多少,利余少量也要送到毒麻药品柜内保管。
废旧试剂处理时,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尤其是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质),应倒在专用废液缸中。如倒在下水道里时,要用大量的水冲掉。
防光的试剂,如KI溶液,要用红或黑纸将瓶子包好,并放在防光的暗橱里。
3.2 仪器的管理
3.2.1 玻璃仪器的管理 常用的玻璃仪器要按仪器的种类整齐地摆放在仪器橱中的固定位置上,并应保持洁净和干燥。
3.2.2 分析仪器的管理 分析仪器是比较精密的电热、光电、机械等仪器。精密的电热与光电仪器需防震,要与机械传动、跳动等震动大的仪器分开,避免互相干扰;有的仪器应该作专用箱、置套加以保护。它们的保养和维护要有记录。分析仪器的拆卸、维修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未经批准,不准任意拆卸。
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我单位是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每年都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同时单位内部也要对个别的仪器进行自校准。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报停都要填写相应的记录并由同一个人管理,年终时存档备案。
3.3 标准信息资料的管理 检验室应该经常搜集本行业和有关的专业技术性的书刊和技术资料,经常浏览国家粮食局网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以及食品科技术网查看或下载一些有用的法律、法规、最新标准等资料。标准文件应当用专人负责管理,包括标准的更新、作废。都要有相应的记载并存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需要熟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的方法标准。
产品的质量标准如下:
稻谷GB 1350-2009;小麦GB 1351-2008;大豆GB 1352-2009;玉米GB 1353-2009;高粱GB/T 8231-2007;粟GB/T 8232-2008。
3.4 化验室的污染及防治 在化验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都需要排出去。
少量的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操作,通过排风设备,排到外面以免污染室内空气,对化验人员造成直接的危害。如果所产生的毒气量大,必须经过处理后排出,如氮、硫等酸性氧化物气体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对于某些高浓度的可然性有机毒物可于燃烧炉中给予充分的氧化,使其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对某些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对某些较浓的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后排出,以免腐蚀管道。
4 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
4.1 检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所有从事物检的检测人员必须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做事认真并积极主动的人;从事化检的检测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凭,最好是理化专业的,具有一定化学知识的人员。
4.2 定期对检验员进行培训的制度 粮食检验机构的领导应当对粮食检验工作有充足的了解,应当制定每年的学习计划,提供有利条件使检验人员参加全国粮食行业各种专业培训。大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4.3 检验过程的管理制度 检验室接过业务室给的检验任务单来明确自己的检验任务,从业务室手中接过原始样品、样品的登记记录,从而进行样品的分样以及其他的检验项目。一边做一边填写原始记录。每份样品要做双实验,误差必须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否则重做。检验结果无误后交给业务室出具检验报告。
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只有具备相应的实验室资质认证能力,才能和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有关粮食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检验试剂范文4
关键词:食品检验;影响因素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的任务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检测。
食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1]。一般来说,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叶所使用的仪器、采用的方法以及分析时的环境条件和分析者的观察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有着一定的差异[2]。这种差异有仪器不准、试剂含有杂质、蒸馏水质量不佳,以及采样不能代表平均成分,操作过程中杂质的引入、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等系统误差,也有由于环境(气压、温度、湿度)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份试样处理时不一致所产生的偶然误差。这些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应从检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
1样品抽取及样品制备
1.1抽样要按照随机原则 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取样,取样工具应清洁,不得引入任何有害物质;抽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在进行检测之前不得污染,不发生变化;抽样数量要满足检验要求。
1.2样品制备是要保证样品均匀 ①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如检测酱油、醋除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外,需将样品振摇混匀,而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应充分振摇后,用于滤纸过滤;②固体样品要粉碎、混匀,如大米、挂面的水分,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
2仪器和试剂
2.1仪器的影响 能自校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等)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
2.2试剂的影响 化学试剂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有些溶液"保质期"有限,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可存放1年;标准滴定溶液要求2个月标定1次;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要求现用现配等。还有一些溶液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显色剂--萘胺盐酸盐溶液要在低温下存放,当颜色变深时弃去重新配制。还有的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定期检新配制,如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酸钾耗氧量,用到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存放时间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度发生变化,不出现应有的现象(样液中加入草酸钠溶液标准后,原有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颜色不能完全褪去而呈现淡黄色),致使检验无法进行。
3选择检验方法
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有时方法标准中会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测定食品中的钙含量,牛奶中的钙含量大概是每100g牛奶中含钙100mg,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进行测量,而保健品鹿产品胶囊中的钙含量是20%左右,在不减少取样量的前提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这种高含量的钙的测定可选用EDTA滴定法进行测量。
4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操作人员掌握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有可能为偶然误差,也有可能为过失误差(也可称之为错误)。这种误差可尽量设法减免。但是,由于操作人员对检验方法标准理解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度。
5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又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尽量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是对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使之符合营养需要和卫生标准,其目的是对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使之符合营养需要和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确保食品的食用安全;研究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来源、途径、控制化学性污染的措施及食品的卫生标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减少食品资源的浪费。因此,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在保证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水华,孙君社,薛毅.食品理化检验技术[M].第2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检验试剂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15-02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刻的认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质量检验是依据某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所进行的符合性检验,出具公正性检验报告,检验结果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如果检验项目全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食品质量检验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反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一、抽样过程的控制
抽样是食品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那么检验数据再准确,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产品,在抽样前应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依据及方法、地点、数量(包括检样与备样的数量)、封存、运输方式,抽样人员至少两人,应亮明证件,填写抽样单,被抽样单位确认后,双方签字、盖章。如果在市场上抽样,应当场与被检企业联系,取得对样品的确认。(2)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如对抽样方案进行认真培训,掌握要领。抽样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3)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但要在整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取样。同时,为满足微生物检验,取样时要保证样品不受污染,特别关注运输、贮存温度的要求。如冷冻饮品、速冻食品等样品在运输、贮存时,温度应在-18℃以下。(4)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做到抽检分离。
二、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1.指定有资格及能力的检验人员。
2.样品实施盲样。
3.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1)使用食品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检验方法,并随时更新,保证其有效性。(2)标准中有两种以上方法时,首选第一法(一般为仲裁法)。
4.仪器设备要求。(1)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其精度和性能应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如,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就不能检验,“婴幼儿奶粉”,因其最低定量限为
5.标准物质和试剂的要求。(1)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其纯度和有效期必须满足规定要求。(2)标准物质要索取标物合格证书,有可追溯性。如果是进口标准物质,通过实验室比对进行验证。(3)按要求贮存标准物质和试剂,防止失效。
6.环境要求。化验室环境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中悬浮微粒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其中有些参数影响仪器的性能,有些参数直接影响样品测定结果。例如,温度过低,使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微生物检验影响很大。因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温20%左右为宜,仪器室一般温度应在18℃~25℃为宜,微生物检验室为无菌室(一般为100级洁净)。
7.合理的检验流程。收取样品登记编号(加贴唯一性标识、状态标识)下达检验计划领取样品样品制备二次编号(盲样)样品前处理(按检验项目不同分别处理,微生物除外)按项目分别进行分析实验(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数据处理提交原始记录汇总编制检验报告按规定审批、盖章发放报告三、实验室误差控制。我们进行食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然而即使我们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熟练细致的操作,所测得的数据也不可能和真实值完全一致。这说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产生误差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将误差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为此必须了解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免的方法。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三、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检验结果质量的好坏常以准确度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通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要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考虑在检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小到最小。重点注意两点:(1)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2)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总之,要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其准确度,除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工作外,检验人员还要及时了解标准的发展,学习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确保所出具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
检验试剂范文6
为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展了自主设计实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总课时为18次,共72学时,其中基础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13次,共52学时,自主设计实验5次,共20学时。自主设计实验分为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拟定、3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与成绩考核四个阶段。自主设计实验以5~6人为一小组,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学生相关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然后给学生不完整病例,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和文献。学生根据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对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自己的设计性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即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完成后,各小组提交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内容制成幻灯片,由每小组委派一位学生将实验报告在全班内进行交流与答辩。
2实验内容安排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自主设计实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因此,有必要将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安排在自主设计实验前。基础性实验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每个学生掌握实验室常识,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性实验为一些操作繁琐复杂,内容较多的实验。一般学生难以独立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因此,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分工完成。综合性实验内容由老师确定,而学生的组合为随机自由自愿组合,经过综合性实验的磨合,组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及较强的团队意识,为后面自主设计实验的组合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和相关思路由老师确定,而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实验原理老师都会详细讲述,实验比较顺利,很少有挫败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成就感不强。而自主设计实验则不同,整个过程要求由学生自己完成,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和申领、试剂的配置到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都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和疑问时先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等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再寻求教师指导,老师只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学生在一步步地实践操作过程中熟悉了科研的基本流程,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自主设计实验与前面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紧密相关,尤其是综合性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经验与思考
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学生相关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拟定实验题目。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大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和激情都比较高,当实验遇到问题时,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自发讨论、各抒己见、查阅资料等,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解决的方法,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兴趣性的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实验成功时,学生常常会更重视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此外,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拟定题目可以拓宽选题范围,老师指导学生选题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每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题目,一方面避免小组间题目出现雷同;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拟定题目也会产生不利结果:由于学生自主选题,大都学生倾向于选择贴近生活的题目,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理论上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题目,因此,大多学生虽然选择的题目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是理论上普遍缺乏深度。虽然理论简单,但是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较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实验结果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可以看见努力的成效,具有实用性,因此乐于尝试。因此,自主设计实验的定位应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素养、临床兴趣以及科研素养和科研兴趣为基本原则。对于愿意选择高难度题目的学生,应积极鼓励和支持。
4实验操作的经验与思考
由于自主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组间选择的题目具有差异性,小组间药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增加了药品的种类,减少了药品的使用频率,随着自主设计实验的长期开展,药品累积的种类会不断增加,而使用频率可能会随之降低,导致药品的累积浪费。对策是,动员后面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尽可能在以前学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减少药品的不必要闲置和浪费。同时把自主设计实验的药品与传统实验的药品分开摆放,便于学生查找和区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养成减少药品累积浪费的习惯。此外,对于公用的实验器材如量筒、烧杯、容量瓶等也应集中放置,并规定该集中区域为公用,每次使用完成后必须清洗干净放回远处。对于每组实验用到的试剂和材料,应安排专门的试剂柜,由小组组长负责保管,以免造成器皿的丢失和混乱。各小组的实验台面也进行划分,避免同一时间发生实验台面冲突,造成实验混乱局面。此外,由于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不同于传统实验过程的预知性,自主设计实验的周期较长,没有时间做预实验,并且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教学课程安排的操作时间内不能得到预定的实验结果,因此自主设计的操作需要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来补做,为方便管理实验室,应规定学生预约几个操作时间段,安排任课老师和实验员轮流值班,相互配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
5实验技术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3~4次的自主设计实验课程,使学生不能在教学安排的课程时间内完成任务,虽然学生自愿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既定任务,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案例分析简单化,对涉及的实验技术也选择相对种类少,操作比较简单的方法,使实验室的许多仪器都处于闲置状态,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应有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但是选择实验题目中我们发现,学生偏向于选择涉及多种实验技术的主题,可见学生有使用技术的热情,一方面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实验技术欠佳,导致选择的实验技术较简单。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一方面可以在刚刚开始实验课时向学生介绍或推荐实验技术方面的参考书及技术操作相关视频;另一方面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做好宣传和普及教育。可以在实验室仪器旁标出仪器名称、应用范围、使用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并且对于位置比较固定的仪器也可将这些内容粘贴在墙面上,利于学生学习。此外,对于实验设计方案中经常涉及而实验室没有的仪器也要适时补充。
6老师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