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合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加工合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加工合作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1

关键词:会计 文化建设 对策 和谐

一、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探析一个企业能否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我认为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

所谓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会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要素,其中会计精神文化在各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如此重要,而事实上,当今很多企业的会计文化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和为贵、忍为高

表现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过度重视人际关系,对不公正、不公平事件具有较强的接纳和容忍能力,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这样一来,容易以人治代替法治,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二)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级会计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来。许多会计人员往往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甚了解,而新生力量,又往往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

(三)会计人员整体意识有待加强

从财务部门来讲,财务工作是一个整体,其中再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岗位。从企业来讲,财务部门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人员内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具有团队意识。

三、营造会计文化的策略

(一)与员工的专业技能保持一致,加强培训力度

会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是提供财务支持和信息支持。所以,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对会计工作的效益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也要和员工的专业技能相一致,要充分考察员工们各专业的特点,使得其文化内容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比如,电子商务、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他们的管理上要突出人文特色和管理特色。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

(二)科学完善成绩考核模式

完善员工的成绩考核模式,做到成绩考核的动态化、全面化、具体化。特别是要认真分析不同的内容员工掌握水平的对比情况,给员工们的成绩升降进行总结,并可以在擢升推荐就要作为能力评价的参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进行探索与实践,来确保充分认识、熟练应用,把握全局,不能继续以往的关注“亲信”的做法,因为只有做到公平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这是人才管理最基础保证。

(三)领导提高、转变自身定位

因为以往长时间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模式的因袭,领导的自身定位是否合理是深切关系到会计文化建设的成败和工作的和谐。由此,领导进行管理的时候的时候,必须要切实根据客观情况能动性的对领导担当的角色充分把握。第一点是要时时刻刻的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第二点是要在日常管理中敢于应用新方法,剔除陈旧管理理念造成的不良管理方式;第三点是要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

(四)实现工作内外的融汇统一,提高整体意识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要进行文化建设,但不意味着摈弃工作以外的时间和情况。现在许多工作人员往往是工作与业余两种表现,领导也是只关心工作,而不关心员工的业余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队伍凝聚力低、整体意识不高。因此,文化建设不应该只建设在工作中,也应建设在业余时间,使员工提高整体意识,充分认可和融入大家庭。

四、人文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一)使员工有归属感

不同级别的员工可以感受到大家听快乐和舒适的管理氛围。同事们不管是业绩好的还是平时业绩差一些的,都能够在大环境中获取属于自己的角色,都可以大胆的直抒己见。这样做的话,在气氛欢快融洽的实用性管理氛围中,不单能够对领导的管理的能力有提升作用,促使他们充实自我、查漏补缺,更能够让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获取知识,同时还能够尽可能的发现与激励员工的潜力与自信心,长此以往,必为员工的综合能力甚至事业发展打下了人文基础。

(二)提高了领导思想高度与管理能力

为了做好会计文化建设,领导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组织、有序的步骤的来检索学习各种理论文章,在分析、探索和互相交流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积累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对文化建设与人文管理的作用和方法产生更明晰的认识,伴随人文建设工作的一步步推进,领导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再低效重复管理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知识储备,而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在实际管理中,其目标更清晰,管理是也会更加灵活高效。

五、结语

总之,会计工作将文化建设应用在管理中,这是管理的一大进步,其意义不止于人事管理,也对财务工作奠定了人文基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实践中,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文化建设,使之有益于财务工作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云,石晓磊.会计文化重构与再社会化: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视角.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06)

[2]张建梅.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浅析。财会通讯。2009(07)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2

按照协议,中国华电将在电力发展及项目开发方面,委托中电工程开展电力产业政策、电力市场预测、电源点布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电力工程研究设计、评审及相关咨询服务;双方将以在IGCC发电技术领域的合作为先导,开展在低碳技术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双方将加强海外项目的信息共享,相互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机会,进一步加强海外项目拓展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开展资本合作等。

中美将合力破解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中美可再生能源产业论坛上,中美能源专家表示,中美两国应当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及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等领域进行互利合作,以解决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上遇到的普遍性难题。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今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仍然是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的大规模发展,给电网接入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国风电发展已遇到了电网接入的制约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张国宝说,希望利用“中美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平台,与美方企业,院所合作研究解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并对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对生物燃料生产供应、市场消费和政策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表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已同中国在风电产业技术上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进一步展开合作。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拓展,规划与分析高级副主任波比・A・加勒特说,国际合作是美国能源政策的关键因素,与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美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3500万kW,占全美总发电量的1.8%,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100万kW。而中国截至2009年底的风电装机容量达2580万kW,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50万kW。专家指出,中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比例均较低,这充分显示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技术研发上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华电集团与内蒙古兴安盟就加强项目合作进行会谈

2010年5月31日上午,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云公民,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任书辉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来访的兴安盟委书记王程熙,盟委副书记、盟长邓月楼一行,双方就加强项目合作进行了会谈。

云公民代表集团公司对王程熙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华电集团在内蒙古的投资建设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通报了本月中旬与、巴特尔等自治区领导会谈的情况。云公民表示,兴安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华电集团非常重视在蒙东地区的发展,将按照自治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考察研究。加强项目合作,在盟委、盟政府大力支持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王程熙介绍了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划。他表示,兴安盟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十二五”重点发展区域,盟委、盟政府热烈欢迎并大力支持华电集团参与兴安盟的建设和发展,将努力为华电的发展创造条件,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厅主任林正山,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罗锦华,华电煤业集团总经理丁焕德,华电内蒙古能源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丰等参加了会见。

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

2010年6月3日,±800kV向家坝一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启动验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动员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再接再厉,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安全可靠地完成工程建设调试和双极投产任务,全面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郑宝森、舒印彪,总经理助理时家林、孙昕出席会议。

刘振亚对工程启动建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加快建成并安全投运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意义重大,该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创新工程。其建成投运后,将成为我国引领世界电网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清洁能源大动脉,将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一特四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3

关键词:EVA 成本中心 价值管理 业财融合 工作模式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国资委宣布在全体中央企业推行EVA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以来,经济增加值取代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会计利润类指标成为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其权重和考核办法也不断得到提升和修订。以大型供电企业业绩对标指标体系为代表的国家电网公司业绩评价模式也更加注重财务考核与非财务考核指标的融合、更加注重短期成本收益水平与长期价值管理的平衡,也更加注重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的企业投资成本与价值管理,价值管理经营效益管理思想深入各考核体系和工作落实中。

但是,EVA价值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只是简单的表层考核方式,更应是一种业务活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促使企业以价值管理思想和目标改变传统财务与业务计划分离、目标相背的业务可行性决策方式和管理方式,考虑资本成本,体现股东、经营者目标的多元化,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尽量平衡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因此,如何深入开展业务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使得财务活动引领企业价值创造、业务活动符合企业长期价值管理目标是企业在落实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适应考核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价值管理与经济增加值

1、价值管理

国外学者Anne Ameeles(2002)指出“价值管理是指导企业资源分配的全过程,它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然后通过企业各种管理和流程环节,形成价值流系统。通过识别各种投资机会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将企业的资源分配到产出比率最高的环节和流程,从而最大化股东财富”。

汪平在《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2005)一文中认为,价值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整个世界宏观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必然,它来源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来实现,它汇聚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运营流程、各个支撑和决策系统的关键角色,又将预算、考核、激励等融为一个闭环的流程。

从以上两种观点均可看出,尽管对价值管理的概念描述视角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价值管理是融合企业财务与业务各部门各项管理资源和活动的管理决策支持流程。

2、经济增加值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描述,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

从上述计算公式及各计算调整项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增加值考核理念一是关注资本使用成本和资产管理质量,二是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管理,它是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一种运营成本最低、投资成本最省、价值链条最优的资本管理模式。

3、成本中心及其考核

企业内部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责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中产出物不能明确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的或者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管理的单位成为费用中心。由于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很难量化,只有把其对应业务部门的责任目标与企业价值目标协同一致,才能防止部门利益伤害企业整体利益。

对于内部单位基本为没有供货来源、市场选择、价格制定等短期经营决策权和投资规模、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的成本中心的市级供电企业来说,财务、业务部门协同致力于企业价值目标工作模式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二、“三对”促“三协”业财协同目标描述

(一)“三对”促“三协”业财协同概念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及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的工作部署,A公司推出“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整体实施方案,即通过“业务对口,流程对接、管理对标”,促进“过程协调、攻坚协助、目标协力”,推动财务管理职能向价值管理型和决策支持型转变,促进财务与业务高度协同,最终实现财务业务有效衔接、高度协同,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深入应用和常态运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三对”促“三协”业财协同指导思想

A公司通过建立 EVA 管理“PDCA 循环”,将价值创造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Plan(规划与计划)、Do(执行与落实)、Check(检查和控制)、Action(处理和改进),建立起各环节互动闭环的EVA 价值管理循环,对价值创造全程进行过程管控。

P(规划与计划):该环节主要是分析公司生产经营现状,结合上级考核和公司管理、发展需求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公司价值管理提升着力点和关键点,梳理流程、建立长效机制,以价值管理理念引导公司可持续发展。

D(执行和落实):该环节主要是利用“一根链条,两张网”锁定“五个重点”。即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依据,以全面预算、综合计划为手段,锁定“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防范、会计基础管理、资金效能提升”五个方面,重点展开财务业务协同推进工作。采取“打基础、理流程、建机制”的工作方式,细化明确职责分工,重新梳理流程,夯实管理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C(检查和控制):该环节主要是对计划的前瞻性、纵向层次性、横向协作性和执行落实与计划目标的差异点、过程风险点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制定改进措施。

A(处理和改进):该环节主要是对执行落实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兑现,并通过检查和控制分析对规划和计划进行选择性调整、对执行和落实流程进行优化并健全检查和控制方法、频度。

(三)“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的目标

由于“三集五大”企业管理新机制、新要求的建立和提出以及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与业务工作模块条块分割、业务流程信息传递不及时、纵向职责界面不清、横向集成融合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模式就是要打破这种“管理分散、流程割裂、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全业务链的过程管控。要实现财务与业务高度协同的工作局面主要要实现以下“四变”:

一是改变目前财务、业务条块分割的现状,扭转财务集约化“管理集成难、工作常态难、流程优化难”的局面;

二是改变思想认识不完全到位、对深化财务集约化实施方案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实际工作中“自转”的现象;

三是改变由于历史沿革、企业机制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纵向职责界面不清、横向集成融合难的局面;

四是改变自身长期管理基础不扎实的状况,特别是传统会计利润类指标考核方式下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带来的惯性思维问题。

A公司通过以上“四变”最终达到协同意识显著增强、协同流程深度融合、协同主体高度一致、协同效能全面提升的业财融合工作模式,为企业以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价值提升为核心的EVA业绩评价模式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三对”促“三协”业财协同工作内容

(一)“三对”促“三协”管理工作流程图

(二)“三对”促“三协”管理工作流程说明

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模式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强调了企业外部评价指标与内部评价指标、成果评价指标和导致成果出现的驱动因素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短期财务指标和长期财务指标的平衡。一个有效的平衡计分卡应是围绕企业战略所建立的各指标的因果关系链。“三对”促“三协”管理工作流程就是通过沟通与联系阐明企业愿景或达成具体业务共识、制定工作目标值并协调战略行动方案和分配资源、反馈与学习再改进并最终确保各指标因果关系链完整有效这样一种工作模式。

1、业务对口

(1)以定期的对接会为主要业务对口形式

“三对”促“三协”整体实施方案首先通过建立财务、业务定期召开工作对接会议的机制,全方位、深入地实现业务对口。目前A公司对接会主要在财务与营销、生产、基建等主要业务部门之间进行,采用按季度定期召开、遇到特殊事宜不定期召开的形式。

(2)划分对口工作的管理层次

A公司将财务与业务对口工作按三个管理层次划分,即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与分管财务的总会计师公司领导层面、财务与业务部门主任的中层管理层面、负责具体业务的专责层面。

(3)各管理层设定对口工作目标

对三个管理层面提出“7-2-1”的管理目标,要求专责层面对口完成70%的常态工作,中层管理层面及时完成20%的协调工作,公司领导层面重点关注10%的职责分配、历史遗留等难点问题。各层次责任明确使得对口工作针对性强,各层次衔接紧密、交流通畅、措施得力。

(4)业务对口会议的三个保障

一是在会前,财务与业务做足功课,将所有需要协调的问题先逐一核实、沟通意见,达成初步共识,确保对接会的工作目标一致,避免会上出现职责界定不清的现象;二是在会上,财务、业务针对具体问题讨论解决措施,制定切实方案;三是在会后及时出台会议纪要,明确职责,按时点要求落实会议部署,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对接工作实现有效推进。

2、流程对接

(1)将全业务链过程作为业务流程对接的“一根链条”

业务流程对接中,以前端业务为起点,到流程的终点,对涉及的所有流程点重新梳理,同时将现有流程与标准流程对照,寻找差距,不断优化。同时逐步拓宽流程对接范围,围绕工作重点难点,在多个方面展开财务与业务的对接。

(2)全面预算、综合计划,作为业务流程覆盖的“两张网”

利用公司年度综合计划把握项目进度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握资金进度实现对公司业务全貌的覆盖,并结合综合计划、全面预算重点对经营指标的业务量变动进行跟踪及管控,实现财务指标紧跟业务实绩。

(3)注重流程时间节点、环节的衔接落实

为落实流程对接具体措施,在时序上按照全业务链的时间进度,明确各业务流程环节上的职责分工、完成时间、配合方式,每一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布置到位,工作目标下达到人,保障财务、业务各部门在复杂工作流程中的有机衔接。

以项目转资为例,建立定期转资例会的对接机制,每次例会前财务即联系生产、基建、物资部门,梳理转资项目,掌握转资工作现况。例会时各部门协商明确现一阶段转资任务,制定量化的目标时间进度,转资各环节的工作安排按时间进度落实到人,下一次例会时将对照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跟进,以保证工作任务的衔接与推进。

(4)强调流程对接成果的固化

在业务流程对接过程中,针对具体业务流程制定不同的固化措施,对一般性的流程,采用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确定,并在以后的会议中回顾、监控执行情况;对重要的流程变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文件,将管理要求固化为长期规范。

3、管理对标

在业务对口及流程对接过程中,管理各层面的标准对照统一即管理对标,既是对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础依据,也是“三对”促“三协”业务协同的工作目标,具体包括财务业务管理流程的整改规范、管理文件的解读落实、各标准的融通等。

(1)财务业务管理流程的整改规范

在财务、业务紧密相连又独立的管理流程中,需要统一性的标准。对照财务督查、审计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从业务源头开始,直到财务末端,梳理整改整个业务链条上的不足与问题,糅合财务、业务管理要求,形成整体流程的整改规范。

(2)财务业务管理文件的解读及落实

对照新出台的国网公司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财务业务共同完成有关文件的解读,对比新标准,将差异点、变化点宣贯到参与对接各部门,并落实制度到位。

(3)财务业务管理标准的融会贯通

对接工作中,财务在宣贯财务管理标准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业务部门的管理需要和标准,通过将财务、业务二者的管理标准的深入分析和掌握,进一步融会贯通,同步提升二者间的管理水平及融合程度,实现标准的统一。

4、过程协调、攻坚协助、目标协力

通过“业务对口”、“流程对接”、“管理对标”的全面实施,实现财务、业务管理流程的协调配合一致,面对工作任务和困难相互协助攻坚,统一财务业务目标以共同协力完成。

(三)“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运行

为保障财务业务协同的机制运行,公司成立财务业务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及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及副组长,成员包括了营销、基建、生产、财务等主要参与部门的负责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财务资产部牵头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采用财务业务协同管理意见、控制报告、评价报告等工作载体,规范机制运行,并强化协同方案的落实,及时反馈及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四、“三对”促“三协”业财协同工作成效

“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方案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以来,公司财务管控的宽度、高度、深度和细度明显提升。在宏观上,EVA方法不是单纯的业绩评价指标,而是作为财务管理体系基础和企业业绩评价方式、激励手段、经营理念的思想得到各业务部门的广泛理解和认同,通过EVA把企业资本预算、战略规划、业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部门利益伤害企业整体利益;在微观上,财务协同业务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防范、会计基础管理、资金效能提升这五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接取得显著成效,不仅解决了长期积压的管理难题,如往来挂账数量巨大、工程决算及转资滞后、预算执行不到位、前端业务源头存在风险隐患等,还通过财务业务的协同推进,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全业务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将价值管理思想融入到项目预算编制中,大力推行项目可研经济性和投资可行性审查;二是完善了业务预算编制,细化了预算项目,改变了以往业务预算编制缺乏依据、内容粗放、无法有效预算管控的状况,通过精细科学的28张预算表单,实现所有费用项目纳入预算管理;三是从预算编制开始加入风险防范要素,发挥了预算的事前风险控制功能。

(二)工程项目管理

一是大大加快工程竣工决算速度,实现工程投运即完成80%以上入账结算工作,决算可在批复后2周内完成;二是理顺工程项目转资流程,明确分工职责,彻底扭转转资滞后现象。

(三)风险监控防范成效

以各项财务专项检查、审计为契机,以检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财务业务对接,共同完成整改,实现财务、业务风险全面防控。

(四)会计基础管理

一是清理完成历史遗留1年以上未达账项,建立机制彻底消除未达账项跨月问题;二是有效清理业务费等不明款项,并建立长效的业务财务对接机制从源头保证了月度不明款挂账零发生;三是清理了大量历史遗留工程预留款,3年以上预留款项全部清理完毕;四是完成所有临时接电费合同的清理,及时结转超期接电费。

(五)资金效能管理

公司现金预算执行率由95%提高到100%,为企业合理安排筹资、投资规划,降低资本成本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EVA作为目前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财富最大化”最佳的考核工具,实现了股东、管理者、员工三方利益的平衡,促使企业转变投资经营理念、有助于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科学配置资源和促使企业自觉调整过剩产能,但其理念的推进和价值创造过程离不开企业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与目标匹配。A公司通过“三对”促“三协”财务业务协同工作模式的构建,解决了内部成本中心单位责任目标与企业价值目标的冲突问题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资金效能管理等业务管理流程与EVA价值管理的衔接问题,是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探索,对于促进企业经济价值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30号.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12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2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9

[3]Value Based Management Control Processed to Create Value Through Integration:A Literature Review,Vlerick Leuven Gent Management School,2002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4

[关键词]机械加工;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制造工艺与技术被应用到机械加工行业中。而在这样的大变革背景下,部分机械加工专业的院校并没有针对行业现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使得原有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生产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彻底改变当前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水平低的现状。

1机械加工教学改革及其重要性

11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现状

广义的机械加工教学,实际上应当包含机械加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而机械加工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其需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理解、相得益彰。但受到传统的教学思维影响,在许多开设机械加工教学的院校里,实际上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甚至向应试教育靠拢。这与看重实践操作质量的机械加工专业需求是不符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与应用脱节,使得学生就业困难,行业里也缺少合适的人才。

12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经济重大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的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要想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就必须在高端制造、精密加工等领域占据优势地位。而要想提高我国的制造能力,优秀的制造加工人才是必不可缺的。而根据我国机械加工的教学现状来看,我国机械加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还不能达到制造业企业上岗的要求,更不要提优秀人才的质量了。因此,必须在现阶段对院校的机械加工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将生产与教学衔接上,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2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许多机械加工教学设计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即“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都是以课堂书本教学为主,对于大部分实践操作,都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即便是特别重要的加工操作教学,实践也都是作为一种辅助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存在,没有成为课堂主体,对一体化教学的推进造成了困难。但同时,在某些课堂设计中,教学模式也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即在脱离理论教学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时没有理论知识作铺垫,只知道加工操作的方式,却不知其含义和目的。这样培养的学生虽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加工操作,但由于没有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导致其思考能力差,在遇到操作问题时不具备独立查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另一种体现,

2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在教材的设计上,现有的针对应用型机械加工设计的专门教材几乎没有,大都是将高等院校的机械类教材进行提炼,这些内容与实际加工操作存在着一些差异,不是十分适用;另一方面,由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中部分示意操作往往很快就被淘汰掉了,由于教材改革没有跟上技术进步,导致学生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去掌握已经过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除教材设计以外,在就业方面,现在的企业往往都希望毕业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的设备操作技术,节省人才培养成本,而当前教学内容中与企业和实际生产对接的内容还是太少,往往不能满足在社会需求。

23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我国院校现阶段的机械加工教学条件都相对较差。课程设计、教师素质和教学设备等基本软硬件条件都相对薄弱。由于教学计划的改革缓慢,以及部分教师过于呆板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机械加工教学的课堂气氛往往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虽然在机械加工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将理论和实践串联,使得相关内容能够有机结合等,但实际上由于许多教师常年从事教学工作,其实践经验相当薄弱,这样不合理的教师素质结构显然不符合机械加工教学的要求;而对于实践教学,实践的环境条件可谓是重中之重,例如,由院校开设或合作的满足需求的实习和实训基地等,虽然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院校的实践条件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迅猛发展的行业和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来看,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3机械加工教学的改革创新方法

31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包含了现场课堂教学、实习教学、训练教学等多个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是说要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模式完全颠倒,而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有机的平衡。现场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缺点,即在涉及实践性强的知识内容时,通过带领学生前往习工程,面对面讲解并示范相关机械加工的现场操作,让学生对机床的各个结构、操作模式有一个感性和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习与实践中,也不能只单纯地对操作行为熟练,而应当设计理论重温的环节,通过实习教学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综合训练教学是指不仅要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而且还要针对实际操作进行书面或当面操作的考核,并且通过技能训练、故障分析等环节,在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能力。

32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习实训相结合

在教学设计中,及时将实践教学进行得再充分,也必须要考虑到教学条件的时效性,即教学实践不可能时时同步于实际的生产工作,由于教学设备的陈旧、误差等情况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进行。这时,就需要引入社会实习,将教学工作与社会资源对接,充分联系并与校外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行业现状,并适应当下的加工操作技术。通过接触实际的生产环境、产品实体,更加充分地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既为行业企业招聘带来便利,也减少了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岗位前的再学习成本。

33改善机械加工教学条件

机械加工的教学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师资条件。院校要着力构建既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充分的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团队。这要求院校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已有的理论教学团队,其理论知识一般都较为扎实,缺乏的是实践经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委派到合作企业里进行培训学习的方法,利用其理论优势,并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而同时还应当从合作单位中引进哪些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机械加工教学中来,利用其经验优势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开设专题课程的方法改善教学条件。而对于教学硬件条件,则应当继续加大投入,淘汰掉过于陈旧的机器设备,满足时代的要求。实际上,院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对外加工的方法,在改善教学硬件条件的同时,合理减小办学成本,一举多得。

4结论

在当前的机械加工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国家制造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进行更加深入地机械加工教学改革是国家和社会的必然需求,只有将院校的课堂设计完善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制造业发展而服务。文章仅针对机械加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部分改革和创新措施,对于相关改革和研究工作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5

【关键词】机械加工;综合实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教学是工科类院校不可或缺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必要教学步骤。实践表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习,他们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和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习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并对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启发和时半功倍的作用。

机械加工实习是工程类院校的一个传统课程设置,但传统的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与时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教与学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去合理的用,教学才有生命力和价值。

那么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在教学过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呢?

1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重要性

1)机械实习教学具有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机械加工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多个工种、多门课程、多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价值的提升。

2)通过基于项目的机械加工实习,以自主型的方式实现了学生自主操作机械装备、对典型零件能够自主编制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制定工艺卡片、自主动手加工制作,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进行更多的社会实习(如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有时会用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他们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因此,进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将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自学、自主能力的提高。

5)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因材施教。实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参加机械加工基础实习,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除进行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外,还可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更高的要求。

6)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金工实习各工种之间分工明确,许多指导教师只熟悉本工种的业务,而对其他工种了解较少。指导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因此实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教学程序设置

2.1 动员、宣传

金工实习的第一堂课是实习动员,实习指导教师除向学生讲明金工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告知学生,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可自愿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并介绍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内容和作用等。实习场地还应设置实习成品(工件)展柜,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学习渴望,增加他们对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了解和兴趣。

2.2 机械加工基础实习

学生按计划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金工实习,学习各种基本的加工方法。

2.3 多项目多套菜自行申报

学生通过一段阶段的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后,可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学分节点需求进行自行申报实习项目。实习项目的命题方式有:学生命题(自选内容)和教师命题(必修内容)相结合。学生命题申报实习项目时,学生需提出作品方案(包括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案)。教师命题则是教学大纲必需要学生掌握的实习内容和基本技能,由实习指导教师拿出实际实习产品图纸,根据教学规范程序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

2.4 方案审查

由于机械加工综合实习,设置有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环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进行严格审核,主要审查实习方案中作品的内容、作品在设计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是否适合项目的实施(包括加工的可行性、加工难度、工作量)、加工成本等。方案获得批准后,学生方进行项目实施实习。

2.5 项目实施

实习项目申请被批准后,学生除要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实习外,其余时间用来完成项目。每一个项目组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项目实施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必要的计算、零部件图纸的绘制,教师命题的项目除外)、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工序内容设计)、零件加工、作品组装,撰写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等几个部分。

2.6 考核评分

课题结束后,以实习作品和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作为结题材料,按照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1)我们机械加工实习基地,现在承接的学生包括机械类、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等,一方面学生对机械加工的认识度及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学生、学院对机械加工实习的要求差别也不一。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机械制造技术实习与其专业联系不密切,实习兴趣不高,使教学实施目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实习时间短,内容多,是一对存在多年的矛盾,使得学生对一些重要内容理解不透彻,操作不到位。

3)实习教学过程科班老化、简单:讲解、示范、指导、评分。学生则依葫芦画瓢,主动性、自创性、兴趣性有限,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不足。

机械加工合作范文6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今机械化生产已经在加工行业得以普遍应用,各种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加工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加工的而质量与各种机器设备密切相关,零件在加工完成后装配城机器,如果零件的表面机械性能出现故障,容易造成整个机器的使用性能失效。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使其表面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机械加工产品表面物理机械性能产生的变化主要有3种,分别是表面层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以及产生残余应力。

1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层的硬度出现细微的变化,即加工时出现的塑性变形现象,这主要是切削力作用所引起的表面层冷作硬化和受切削热作用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机械加工产品出现塑性变形现象会造成产品的晶体发生改变,并拉长晶粒,导致晶格严重扭曲,晶粒碎化,最终导致机械加工产品的硬化。

1.1 冷作硬化的特点

由于机械加工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和热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出现塑形变形现象,在这之后加工产品的延伸率会降低,但是变形度抗力会提高,也就是屈服点有所提高。表面层的冷作硬化使得机械加工产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处于高能位状态下,当条件适合的时候,机械加工产品的冷硬结构就会自动的转变为比较稳定的状态,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进行弱化作用。换而言之,就是机械加工表层物理机械受影响之后,塑形变形中所产生的冷硬现象可以恢复,其中恢复后表层金属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强化和弱化两个的作用效果。机械加工产品表层的应化程度受外界条件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包括塑形变形的里、变形速度以及变形时的温度,所受到的力越大,塑形变形的效果就越大,硬化程度也比较严重。但是如果变形的速度过快,所受到力就相对较小,塑性变形的条件不够充分,硬化程度也就相对较弱。

1.2 影响冷作硬化的因素

首先是机械加工产品的材质,产品原材料的本身材质对加工的影响较大,如果材料本身的硬度较低,那么在切削力和切削热作用影响后所发生的塑形变形现象严重。其次是切削的用量,表面的冷作硬化主要就是由切削操作所引起的,当切削速度增大时,机械设备与产品之间的接触时间就比较短,塑形变形的程度也相对较轻,硬化程度和硬度都会减小。当切削用量增加时塑形变形和硬化现象都会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切削量不能过小,否则硬化程度也会因为挤压次数增加而增加。最后是刀具,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刀具所造成的损伤也较大,这也是冷硬层深度和应硬度增加的一大因素。

2 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机械加工区的温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加工的表面温度,因为切削加工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过程中就转换成了热能,为机械加工增加了很多的热量,温度上升。产品表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当加工去的温度达到那个临界点时,金相组织就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切削加工所产的热能都会被切削操作带走,也就会不会引起加工区间的温度大变化,对产品表面的影响也就不大。但是,对于一些大量消耗切削功率的机械加工方式来说,金相组织发生变化是普遍存在的。有的企业,为提高加工生产的工作效率,采用的磨削加工方法,这种加工方法所需要的切削力大得多,切削速度也快,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热能也就大大增加,然后传输到加工的产品当中,引起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影响金相组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磨削用量,磨削用量中还包括磨削深度、纵向进给量两以及工件速度,当磨削深度增加时机械加工的产品表面温度都会增加,且越升越高,引起金相组织变化;当纵向进给量增加?r,产品表面温度会降低,减少对工件的损伤;当工件速度增加时,磨削区的温度上升,所造成伤害磨削深度的小,但是他会造成产品表面变粗糙。其二就是冷却方法,磨削加工方式必然会造成工件的烧伤,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冷却方法,也会对工件表面造成影响。

3 表面的残余应力

经过机械加工后的工件的表面都存在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与残余压应力的作用是完全相反的,残余压应力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而残余应力则会对工件带来伤害。残余应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就是工件表面出现裂纹,由于工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无法承受过大的拉应力,进而加速工件的损坏。

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是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冷塑形变形、热塑形变形以及金相组织,根据上面的描述,不难发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当然,除了这结果主要因素的影响之外,残余应力的产生还和加工工艺有关联。

4 解决问题的措施

4.1 基础管理

“合理配置、安全实用、养修并重、专业管理”是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一直贯彻的原则,应大力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保证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作业时,有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对机械设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盯控,明确现场加工作业的分工,严格按照计划使用机械。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对于停置或是废旧的机械设备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能对其进行拆卸,而应积极在基础管理的方式和技术上进行创新,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所有机械加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员在设备的安全生产方面的领导和教育,建立健全的生产规章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从中进行经验累积和总结。对机械加工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并经过考试取得操作证书后才能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修规程,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可靠。

4.3 操作人员管理

机械加工的加工方式众多,为满足需求,加工的种类愈加繁多,导致在加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当下,加工人员的新陈代谢越来越快,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有所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机械加工的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和对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