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国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达爱国的诗句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1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2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诗意,用诗的情怀去感召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礼。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我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去漫步诗意的世界,体会诗意语文的动情和优美。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除了对于国家的爱,许多诗文还对于家乡有着浓烈的爱和思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我该何时才能回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许是第一次把尚未离家的孩子带入了思念的世界。尽管不能切身体会,但是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只要活着,便会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因为离别,因为相隔万里。同样,孟郊的《游子吟》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孩子那殷殷的叮咛和满腹的关怀。通过这些诗句,激发学生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孩子在读了这样的诗句后,一定会在身边给自己找几个好朋友,然后骄傲地告诉老师:老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三、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阵阵花香,春天的一切都变得生意盎然。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充满了鸟语花香。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能时时出现,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是个出色的小诗人。除了鸟语花香,还有无数花草树木也透着诗意。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是把身边的美景凝聚于笔端。让后人慢慢地观赏,品尝余韵。古时的诗人们不但喜欢留心身边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诗人们在山间漫步,在瀑布前驻足,以自然为友,与山水为师。千年后,我们通过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动人心灵的诗句中斟酌诗人的情怀。

四、只流清气满乾坤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杰出诗人多磨难。脍炙人口的诗句,往往都是诗人于患难之中而自然流于纸上。尽管际遇不佳,但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留给后人的确是这样一种精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众多的不如意,诗人们也会高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诗句,直觉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万击,志气依旧。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3

古典诗歌是我国浩瀚的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鉴赏优秀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诗歌语言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的特点,加上中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鉴赏诗歌时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即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清晰明白地表达感受、阐明思想,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将诗歌鉴赏落到实处。

一、理解标题,抓住主题

诗歌语言凝练,它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丰富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诗歌的标题也不例外,它往往可以给我们不少提示。如《山居秋暝》,从标题便可知,诗歌写的是深山秋天之景,“暝”的意思是“落日黄昏”点明了时间;《归园田居》的标题则表明诗人回归农村田园生活,诗歌内容主要是描绘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关联作者创作风格

诗人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有的诗人也创作不止一种风格的作品,但其主要的风格特征仍然无处不在。如陶渊明诗歌闲适恬淡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二)。这些诗句所描绘的优美的农村风光,歌吟饮酒抚琴、读书赋诗、访问邻曲、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出恬淡旷达、安贫乐道的旨趣。李白的诗歌清俊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庐山瀑布》),如此奇特的想象、富于创造性的夸张、豪迈奔放的气势非“诗仙”莫能为之。而陆游的诗歌激越悲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雄浑豪迈、奋激昂扬的诗句,犹如燃烧在诗人心里的一支爱国火炬,始终吐射着赤热的火焰。其他诗人如王维的清灵空旷、杜甫的沉郁顿挫、“郊寒岛瘦”、曹操的悲凉苍劲莫不如此。

三、了解时代背景,洞察作者内心世界

诗歌总是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坦露,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是经过诗人主观感情的淘洗、升华,使之充满感情力量,在鉴赏时,要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就必须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王维的一生,除了开元十五年秋天出使塞上以外,长期在京中做官,一生比较安定地住在山林优胜的长安郊外。因而大多数诗为描写自己幽栖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他沉溺于内心生活、寄情山水、陶醉自然,正体现了他安适自得、追求清静、爱好孤独甚至参禅信佛的心境。李商隐一生在党争的夹逢中过日子,一直不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和徐州等地,寄人篱下,做些幕僚工作。他的诗歌思想消极、情调消沉、凄凉婉转、意义隐晦,正是他一生遭遇的形象写照。

四、把握关键词句,品味诗歌意境

虽然诗歌是用形象说话,但诗人的情感思想总是要化成具体生动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仔细揣摩诗句中所饱含着的情感,抓住了关键字句,就相当于找到了理解诗歌的钥匙,这在中国古诗中尤为明显。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着一“空”字,不仅将秋雨之后暝色四合、山林空寂、万籁无声的画面展开,而且还将诗人寂然空旷、清雅幽静的胸怀和盘托出,真是一字之妙,境界全出。杜甫诗《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自”“空”二字,既描绘了丞相祠堂冷清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自已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感慨。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无论梦游是出于虚构或是诗人果有此梦,都是现实的曲折反映,而现实的黑暗和丑恶便被浓缩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即使像《离骚》这样的长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仍能集中反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炽热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五、准确理解术语内涵,初步形成鉴赏能力

学生在分析鉴赏诗歌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归纳一些诗歌分析中的常用术语,让学生熟记。这样,学生不仅能读懂诗歌,而且能将自己的理解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术语:

1、表现手法:常见的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等。

2、表达方式:常见的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3、整体风格:如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实、典雅庄重、雄浑悲壮、凄美缠绵等。

4、语言风格:如清新秀丽、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幽默诙谐等。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初读诗文精读课文研读诗文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入的古诗词,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生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社会情况,而且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5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系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戌时的旷达胸怀。

【赏析】

林则徐的这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是温总理常引用诗词中较多的一首。2003年的全国“两会”后的记者会上,作为新任国务院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正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作为其履职的誓言,开始了10年的总理任期。

2008年,再次在“两会”的记者会上提及此诗句:“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2012年3月14目的“两会”记者会上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温总理再次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达其“人民公仆”的信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温总理对这两句诗的喜爱和这两旬诗的深远意义。

林则徐的这首诗从诗体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抒怀,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这首诗最感人的当数颔联,这一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表达爱国的诗句范文6

文化作文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选用几个历史名人或文学人物的事例,来诠释论证主题,以并列式结构组织全文;另一种是全篇专写一个人物,通过描写该人物的多个典型细节片段来表达主旨。

因此类作文对写作者的文化积累、写作技能等要求比较高,所以许多同学都不知如何下笔。下面笔者就从组织素材、塑造文采等角度,以中考中优秀的文化作文为例,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此类作文的写作技法。

一、形象创设艺术画面

在写作中,应根据需要选取人物与作文主旨相关联的生活片段,通过合理想象,运用精美的语言,形象地创设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场面,并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渲染,形成一个精美的画面,然后由此议论抒情。环境场景捕写,容易塑造文采,丰富的情感蕴涵其中,更能凸显意境。

例1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风飘飘,水飑飑,你一身素衣,掸一路风尘,驾一叶扁舟,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乌台诗案的苦楚,洛阳亲友的思念,你顿觉寒意袭来,但你不愿向现实屈服,挥毫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言,更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话。你――苏轼,为自己鼓劲,努力攀登文学高峰,成为一代文学大家。(选自中考作文《为自己鼓劲》)

此段作者首先提出了文章的分论点“为自己鼓劲,书写绚丽诗篇”,然后以苏轼为例,创设了一个艺术画面:苏轼架舟于赤壁。这个画面很美,“风飘飘,水飚飚,你一身素衣,掸一路风尘……”渲染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苏轼那种豁朗练达的品性。最后作者通过概写苏轼的遭遇,再一次对分论点进行总结提升,达到了点题的效果。

二、借用诗词分析人物

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或词人,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们自身就经常被别人以浓郁的诗心和文笔所描绘。创作文化作文时,我们可根据文章主旨的表达需要,对某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文学作品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进而论证中心,升华主旨。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借用相关的诗词来对人物进行评析,如此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更能提升文采,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例2“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的颦儿走进了大观园,似乎也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一生。“态生两面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且“行动如弱柳扶风”的颦儿,她,敏感自卑却又叛逆,仅因送花的先后顺序不同,她竟联想到了尊卑等级。但她“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对人情冷暖满是愤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颦儿对爱情有着如诗的期待,这个富有浓郁诗人气质的女子,当期待变为绝望,她烧毁了象征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手帕和她的诗稿,结束了她悲剧性的人生历程。(选自中考作文《旅回古代》)

作者由作文话题“旅行”想到了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通过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抒发心灵的感悟,使文章极富感染力。在此段中,作者大量借用了红楼梦中《葬花吟》的诗句,以及描写林黛玉外貌的诗句,借以对林黛玉的性格与命运进行分析。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飞扬的文采。

三、深情描述典型情节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描写某个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来对文章中心进行论证。应注意,人物的生平事迹切不可写得太过详尽,而应将人物经历淡化,有选择地描述有代表性的情节,并辅之以抒情议论等手法,将这些情节写得形象,写出文采。如此既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亦能让文章文采跃动。

例3他手握持节棒,傲然立于茫茫雪原中。苏武,曾有人这样评价过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人。”19年异国他乡,多少夜以泪洗面。因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冷战,匈奴人竟将苏武囚禁于稀有人迹的大漠荒野中。他饿了,就只能食雪和野草:他困了,便倦卧于冰天雪地之中。他不屈服于威逼利诱,不屈服于严刑拷打,只因他有一颗顽强坚定的爱国之心。去时正值风华正茂,归时已是白发苍苍,苏武却不曾抱怨,只是在回归长安的路上噙满泪水。史铁生说:约伯的信心无上帝的担保,是真正的信心。而今我要说:苏武的爱国之心无任何福祉的承诺,是一颗令人敬畏的真正的爱国之心。行走在苏武伟大的爱国人格中,我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他给历史留下了一座不倒的爱国丰碑。(选自中考作文《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中》)

此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苏武牧羊的情景,以此来展现历史人物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此同时,作者亦将自己的感情蕴涵其中,借以抒发其在苏武高贵人格的熏陶下,感情和品格的提升。语言优美,主旨凸显。

四、巧妙化用诗词意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篇诗文都有作者的写作起因和写作背景,甚至每篇诗文的背后或者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借助对诗文的熟练掌握和理解,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巧妙地化用诗词的意境,用现代式的语言对古代诗词进行翻译、加工、丰富、整理,以此来抒感,论证主旨。如此不仅能形象地拓展诗词的艺术空间,亦能使文笔生动,文采飞扬。

例4水是友情之桥。那潭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依旧如故吗?李白与汪伦的友情随之沉积至今,让人忘不了那仍依依惜别的友人深情的目光,和那份仅存心底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默契。还有什么不快吗?举杯与朋友畅饮,对影成三人的小酌让人神伤,远在天涯断肠人的自饮让人心碎,这友情之桥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有人为你祝福、祈祷。潭水依然如故,友情越积越深,一叶素笺为你寄去相思,一封飞鸿让我们永记潭水般深厚的友情。(选自中考作文《在桥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