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1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传导机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结构演变的一个突出趋势是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得以持续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也迅速加大。作为现代市场金融经济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对于熨平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金融的良性持续平稳发展已举足重轻。当然,货币政策与经济金融的具体演进态势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反过来经济金融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作用于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的变动,所以无论如何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现实的经济金融结构为前提和条件,否则货币政策可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出现错误决策,从而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动荡。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高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基本理论解析
(一)货币政策相关理论解析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运行环境,并以此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政策总称。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别称,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的要求。
第一,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内容,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与要求,它的确立与经济社会所发生的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中介目标应具有可测性、可行性、相关性等条件,它是指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货币当局必须先掌握的一些指标,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一定数值。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它们的提出和确立是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政策转变的结果。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各经济学派理论分歧颇大,远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实际操作机制中,西方货币当局主要以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当局用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运行环境,并经由中介目标去逼近最终目标所借助的方法和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两大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后者指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某种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只影响某些特殊经济领域中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 西方国家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政策。通常采用的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即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几乎可以实现货币当局的任何中介目标,因此为许多经济学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多少,对经济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弹性效果低下,故不常采用。贴现率政策使货币当局只能被动等待,不能主动出击,同时还会产生难以测度的告示效应,干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道义上的劝告、法定保证金比率、消费信用管制、房地产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额等,它们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许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凯思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从局部均衡观察,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改变实际生产领域的均衡,其基本传递过程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是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发生增减变动,然后引起货币供应量发生增减变动,这必然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投资发生增减变动,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将影响到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变化。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其基本传递过程为: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在公开市场上购入证券,则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使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增强,于是利率降低,扩大投资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资产价格上升,这就相对地降低了耐用消费品和房屋等真实资产的价格,从而增加了人们对这类真实资产的需求,使其价格上涨,并且会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实资产,这样循环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货币需求,使其社会的名义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场相关理论解析
股票市场是指股票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股票市场分为股票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股票流通市场(二级市场),前者指发行人经证券承销商包销或代销,将未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场;后者指已发行的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相互转移的市场。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流通市场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2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词大赛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1男:今天,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那么,就让这快乐响彻云宵吧。
女:陈捷,你知道吗?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像,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
女:我当然知道,就如《出塞一样》,作者以诗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仇恨和失去家人的痛苦。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由劳获、陈捷、朱朗晴、李煜涛、冯朗荣、周钧信等同学带来的朗诵《出塞》,希望你们能从中体会到边防战士们远离家乡,失去亲人的情感。
男:让我闪一直来感受吧。
男:人未还。战争是多么残酷,诗人用真切的情感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诗,体现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恨,诗是如此裸露地展现了自己。
女:的确,接下来,陈麒名、林文静、黄子谦、戴健锋一组同学将描写春夏秋冬的四首诗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次来自四季的感受吧。有请--
女:多美的意境啊!四季真美好!我们知道,描写四季的不仅有古诗,还有现代诗。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2女: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人们称之为“经典”。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女: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女)让我们读着诗唱起来;让我们唱着诗舞起来。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共六位,他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判这次比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接下来有请戚校长就古诗文唱诵比赛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我宣布:兴谷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3尊敬的各位领导、广大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伴随着火热夏天的热情步伐,第二届古诗文朗诵大赛如期而至。大会第一项:有请张校长为本次大赛致开幕词。
一、张校长致开幕词。
感谢张校长的一席话,它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诗词的璀璨耀眼。下面进行大赛的第二项:有请教师代表李老师发言。
二、教师代表李老师发言。
听了李老师对古诗词的独到理解和精彩诠释后,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学生的心声。第三项:
三、学生代表发言。
在选手的摩拳擦掌中,在观众的认真聆听下,第二届古诗文大赛拉开了序幕——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4望千古故乡明月,唱一阙历史弦歌。古往今来,每年当夜,文人骚客面对良辰美景,小饼嚼月,评古今、论兴亡,引诗情、上碧宵,看那大漠长河,边塞雄关,春花秋月,雨雪风霜。
在这竹舍青青,月上西楼的美丽夜晚,让这似曾相识的古远意境,唤醒我们心中渺远迷蒙的情思,能够照耀尘世的,不只是诗仙邀约的明月,更有那万世流芳的日月山河一卷诗。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1.《古诗联颂》
你可曾见过江南水乡莲叶何田田的醉人风光,你可曾听过婉转动人的春鸟啼鸣,你可曾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遇到采药的隐者,你可曾珍惜过粒粒皆辛苦的盘中餐,你可曾感慨西楚霸王徒留千古壮烈英名?今晚,一群特殊的吟诵者将再现这些诗情画卷,开启我们的精神之旅。
2.《春江花月夜》
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附小的小学生和留学生朋友一起表演的古诗联诵,接下来请欣赏兰霞老师朗诵《春江花月夜》。
在《全唐诗》浩瀚的星空中,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孤篇压全唐”的作品,正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花木流霜,如梦似幻的小夜曲潺潺流动,这哀而不伤的盛唐之音伴随着江潮明月缭绕千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境界吧。
3.《钗头凤》
沈园孤鹤轩前的残垣断壁上,记载着陆游与唐婉的凄婉爱情。八百年间,那深挚无告的缱绻真情被诗情和画意渲染着,被时间和记忆洇润着。“错错错”、“莫莫莫”,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诗人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他一生都放不下的,除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就只有这位“咽泪装欢”的女子了。
古诗词大赛开场白5甲:敬爱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大家好!
乙:我们四年级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甲: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乙: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诵中华经典,展示同学们激情澎湃的风采。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乙: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甲: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古诗文 多媒体
提到多媒体与电化教学,很多教师会第一时间想到计算机的应用,实际上因为各地经济条件、每节课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每节语文课都用到计算机,所以采用电化教学方式时,要按照学校及学科特点,利用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将课堂安排得更加合理。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凝练、含义深刻,但是一直以来,古板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丧失了形成文化内涵的机会,同时古诗文的优美意境无法得到展现,凡此种种,都需要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
一、应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文流程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很多,如小组合作、自由探究、集体讨论等,所有方法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第一,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播放音乐、背景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离经典文本距离更近。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在知识与心理方面做两手准备。第二,内容分析。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用朗诵、鉴赏、分析、探究等办法,达到古诗文学习的最好状态。第三,加深印象。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反思与分组讨论,完整复述课文,在头脑中完成文章的意义重建。第四,迁移拓展。把古诗文的意义形象同生活联系起来,让“死”的文章变成“活”的文章。第三与第四个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得并不多,但是如果运用合理,就会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注重点
综合运用古诗文与多媒体技术,重点应当关注学生的表现:第一,看兴趣是否因多媒体而得到激发。因为学生和古诗文之间存在文化背景的隔膜,学生很容易对文本发生抵触心理,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晦涩的文字会使学生视文章为畏途,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带领学生一边欣赏民歌《梦入桃花源》,一边校正字音、疏通字义,从而拉近学生同文本间的距离。第二,看经验是否因多媒体而增加,古诗文里面所描述的人物、影像、事件,很多都与学生生活经验没有交集,我们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增长学生见闻。如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时,可以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莲花,弥补不足。第三,看系统训练是否因多媒体的参与而提高效率。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虚词实词的积累,对于文化背景的了解,对于文言表达方法的积淀,都是需要有效系统训练加以实现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满足知识环境迁移的要求,为习得记忆类知识提供良好的背诵环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看合作交流是否因多媒体技术而有所进展,现代化的学习交流模式需要多媒体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平台的积极参与支撑。
三、多媒体对于古诗文意境展现的作用
(一)以影像展现意境
古诗文尤其是古诗词同现代文章的一个显著区别不在于文字的深奥晦涩,而在于意境的包蕴深远,学生能否准确领会诗文意境,进而理解诗文感情,是能否学好古诗文的关键。诗人将优美的文学意境以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我们欣赏文本时,就是要将词、句转换成影像,切实体会其中的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单纯依赖传统教学方法显然难以奏效,现代电教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新型技术支持。我们利用好电教手段的优势,肯定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时,鉴于现代人难以想象古代战争的情况,学生不易体会“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感觉,为此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剪辑让学生观看视频,想象古代沙场的情景,从而产生共鸣。
(二)以声音展现意境
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经常运用的朗读指导方案是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分组读、轮流读等,虽然名目繁多,但是实际上都只达到了单一的听觉效果,学生容易厌倦和疲劳感。应用多媒体辅助朗读,学生可以在悦耳的声音里体会到古代诗人、词人的浓郁思想感情,强化对于文本意蕴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我们借助朗读录音,使学生感受到山河破碎时,诗人那种对收复家园日思夜想的殷切情怀,再通过模仿朗读,把握最佳的朗读节奏,然后谈感受、找不足,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掌握本诗。
古诗文学习注重的是意境的形成,因此一定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否则传统文化精华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意境的形成需要应用多媒体,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具体如何做,还有哪些意境空间可资拓展,需要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宏.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整合的教学模式谈[J].魅力中国,2009(13).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4
一、明确阅读步骤
阅读诗歌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通读文本
要想通读,先看题目,再看作者,三看注解,最后才是读诗文。很多诗歌初看题目就可以知道内容,比如是托物言志诗,是思乡怀亲诗,还是送别诗。如《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这个题目,有很明确的信息:故乡人在外偶然相聚,而且是在客舍中,它的内容里一定有思乡怀亲之念,客居在外又有漂泊流离之感,宦海沉浮之痛,不忍离别之情。
问题是大多数学生不看注解,注解被忽略。教师一定要强调看注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看注解的习惯,知道从注解中寻找信息。
2. 判断手法
分析语言技巧,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正常的顺序是,先找修辞,找不
到,再找表现手法,还是没有找到典型的表现手法,最后才找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定是有的。
很多学生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混为一谈,眉毛胡子分不清。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表现手法的类型与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例子,记住表达方式的类型及每一种类型的典型例子,他就可以像学数学一样掌握了公式定理。
诗歌中表现手法十分重要,常见的有: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一般在古诗中,描写细微的声音,如露珠滴落,石上泉水流动,秋冬鸟、虫啼叫,落叶的声响,鱼儿跳动等,就是以动衬静;而描写较大的声音,如竹笛响,牛儿哞叫,箫声,爆竹声等,就是以声衬静。教师让学生记住这些惯例,在分析表现手法时,他会一眼就得出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结论。
对比衬托。举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什么是衬托,问“很高的人和很矮的人走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胖子和瘦人站在一起什么感觉?”这里既是衬托,又是正反对比衬托。在影视剧中,墙上的钟哒哒哒发出很响的声音,为什么?这里的问题是,学生搞不清楚什么是正面衬托,什么是反面衬托。通俗的解释就是好的,同类的就是正衬,比如两个很高的人在一起;好的和坏的,两个相反的在一起,就是反衬。但是不同的诗歌,要做具体分析。
写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歌典型的
间接抒情。诗句究竟是什么表现手法,在脑子里梳理一下有哪些类型,对号入座。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第一句记叙,同时写景,交代了时间、事件、环境,第二句抒情,情感的落脚点是“悲”字,交代了人物。
虚实结合法。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送别诗往往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明写送别时的情景,虚写送别后的情景,同时也是想象送别后的情景。学生记住了这个规律,只要一明确是送别诗,就可以基本上判断采用了虚实结合法。
表现手法是考的最多的,学生往往会判断失误,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既是比喻,又是想象,很多时候,一句诗既有修辞手法,又有表现手法。很可能学生只判断出比喻,不能够判读出想象。像这种情况,如果阅读题目问的是什么修辞法,只须要答比喻;如果问的是表现手法,就要回答想象。
表达方式只有5种: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在古诗中,描写、抒情是最多的,难得有直接议论的诗句,说明几乎没有,记叙是有的。在诗歌阅读中,很少有分析表达方式。
3. 分析手法
答题包括3点:什么手法、什么作用、什么情感。
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把湖水湖面比作白银盘,把远山比作青螺,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明丽的美景,又是想象,把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深绿色的远山想象成青螺,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明确阅读的答题模式
诗歌阅读题目的类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意象类。判断是什么意象,结合原句分析营造了什么氛围,流露表达了什么情感。
技巧类。判断手法,结合原句翻译和分析手法的作用,明确是什么情感。
语言类。概括语言特点,结合原句分析语言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炼字类。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翻译、解释分析作用、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举例理解阅读步骤和答题模式
诗歌的三大特征是语言凝练,音韵美,饱含情感。教师在教授诗歌阅读时,首先需要提纲挈领地告知学生,每一首诗歌阅读的落脚点都是情感,诗歌就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诗歌中通常都是间接抒情。
以诗人戎昱的《塞下曲》(其六)为例,分析诗歌的阅读理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VV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解,①VV(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歌的题目告诉读者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中的人物是将领、士兵,这类诗歌作者
对他们是颂扬、怜惜的情感,他们有报国、建功立业、思乡怀亲的愿望,这类诗歌的主旨往往是表达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VV”的注解可以帮助理解原句,“卢龙塞”是古地名,“烟尘飞至今”就迎刃而解,“烟尘”,借代的修辞手法,仗打得很久了,战争连年。
在这首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月”。“月”在古诗中通常表达思乡,可是有学生说“你怎么知道边将思乡?”这证明,学生连阅读古典诗歌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但是,“月”不仅仅是表达思乡,它的含义还有:清高孤傲,不同流俗;感叹昔盛今衰等,关于这一点,老师须要给学生讲清楚,以免读诗看见“月”就是思乡。
首句为什么是“北风”?“白草”?因为东风是春天,北风是冬天。知道绿色的草,枯黄的草,也该明白白色的草是怎么一回事。凛冽的西北风中被霜打后又披着白雪的凋敝的枯草在瑟瑟抖动,可见天有多么冷。而胡人的马天天都来侵扰。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将七的出场作铺垫。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5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作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3-01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品评历史中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者是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表面写汉朝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和亲这件事上,乃是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则反对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面对严重的边患一味求和的政策。又如唐?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这时表现的是隋炀帝弃旧官想另建帝王之家。若不是玉玺落到了有“日角”之相的李渊手里,隋炀帝的锦帆龙舟会游遍天下。颈联用对比、典故等表现手法粑隋宫昔日之豪华与今日之凄凉作了鲜明的对照。尾联再写虚拟的场景引人思考:不论是隋炀帝还是陈后主都因荒奢侈亡国。全诗用了“锦帆南游一征求萤火”“《玉树花》”三个典故,形象地描写了隋炀帝的贪婪奢侈,揭示了荒奢侈亡国的道理,同时也是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
二、抒情言志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二是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三是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比如战国时燕国燕昭王问政郭隗,怎样才能招得贤士报齐国灭燕之仇。燕昭王采纳了郭的建议,搭黄金台,置千金于上广揽人才,结果造成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等,乐毅帮助燕国报了齐灭燕国之仇。燕国复兴,智者郭隗功不可没。陈子昂就写过“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有幸,遂起黄金台”一诗赞颂此事,后世明君贤将也学燕昭王做法征慕人才,如诸葛亮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可见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还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了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用典故来引发联想或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平时,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整理一些常见典故。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还有就是可以用简洁精练的典故表达内涵丰富的意义。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于战争的古诗范文6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生课内外阅读 培养兴趣
随着课改的深入,各小学也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娱乐工具只有电视,家长没有让小孩子上学前读书的意识,上学前学生读书是个空白。上学后,虽然老师也强调要他们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阅读环境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其次,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室,由于师资比较缺乏也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教师也不能提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有没有课外阅读兴趣将决定一个人获取智慧的能力,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课外阅读的兴趣应该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儿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学生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一年级学生运用入学前学会的儿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为有效。
一年级一至六周是拼音教学,农村学生识字量很少,没有办法进行阅读教学。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在学前都学了一些儿歌,于是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同学们一同在操场上进行“当小老师”的游戏。刚开始我让大家在同学面前背诵自己知道的儿歌,没有同学大胆站出来背诵,我给他们做示范,并鼓励胆子大些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教儿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儿童都很崇拜老师,为了自己能当小老师,课后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儿歌。到第六周拼音学完了,学生已经能读一些简单的拼音读本,我也发现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做起了小老师的游戏,并且对这游戏乐此不疲。
一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几十首儿歌。其次,把游戏、表演、比赛、绘画、唱歌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吸引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让每位学生获得表现的机会,养成课后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
二、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在教学中,我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平时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如: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活动、词语接龙、认字擂台赛、我说的比你好等活动,活动后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多读书。
三、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平台。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到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也可以把孩子引入到起伏跌宕的情境中,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如学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在战争中和小英雄们的事迹。并让学生们去找一找时期英雄的故事。小朋友就找来了《在花山》、《难忘的泼水节》、《邓妈妈补睡衣》、《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学生能读的让他们自己读来读,学生不能读的老师给他们读。学了古诗《春晓》后,我进行了“我会背古诗”的活动,鼓励学生课外寻找阅读的快乐。
四、通过教师引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自我的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不失时机跟孩子们一块儿阅读一部好书的开头,引起他们的兴趣。
如老师有声有色地跟学生一起读 《七个小矮人》,并做简要的解释,学生马上就会捧着 《七个小矮人》读起来,比老师还快走一步。
五、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看电视,或者打牌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1.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作品扩展。学到写季节的课文,就大量地扩充关于不同季节的短文、儿歌、古诗。这样阅读的内容多了,对一年四季的认识也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