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营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营销

高校营销范文1

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目前学术界较多地将素质分为通用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员工的基本职责就是通过完成任务而达到目标,体现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更为关键(赵永乐,沈晓燕,2007)。专业素质要项及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特质等素质类别,营销岗位的专业素质主要有以下内容:

知识素质是指岗位主持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系统的认知成果,以及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营销岗位的知识素质包括市场营销基本理论,营销相关的产品和技术知识,客户组织运作模式的掌握、税收、证券、价格、信息等经济杠杆的要素知识,企业形象知识等。

营销岗位的技能素质大多是体现在行为上的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例如公关技巧,良好的沟通技能和业务谈判技能,市场调查、预测方法的掌握,信息收集、媒体分析的技巧,回款管理技能,一定的公文写作技能,零售产品及宣传品的陈列、摆放和布置技巧等等。

能力特质素质是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岗位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包括冲击与影响力、成就导向、主动积极、人际理解力、客户服务导向、自信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培养人才等。

二、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导向的高校营销专业培养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针对岗位素质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式。

1.课程设计

首先,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高校学制不可能涵盖社会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有所不为”。把“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来设计能力结构并分解成若干个能力模块,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的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计划。

基于这一点,如果学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我认为,按照纵向的营销技能或岗位标准(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相对于按照横向的行业标准(诸如房地产营销、金融营销等)来说,更能结合学生的潜在素质,因材施教,至少在某一岗位序列上的素质教育更能有所突破。2.实践教学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的案例教学、营销模拟和课外的认识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但这些教学模式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障碍。如,还缺乏高质量的、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的案例教程,且多为展示型案例,学生们常常感到脱离实际;计算机模拟软件则在环境数据上缺乏真实性和动态性,决策过程缺乏系统性,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而校外实习由于大学扩招、企业自主经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顶岗实习已经不太现实,认识实习也如走马观花。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内要加强以课业体系为基础的课堂实践教学,结合案例教学,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展开,并以项目各阶段的口头陈述和书面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训练学生们的调研能力、协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老师的讲评巩固对各种专业技能的掌握。

在课外,丰富第二课堂是当前素质教育最现实的选择。(1)协助学生组建专业协会:市场调研协会,营销策划协会或营销俱乐部等;(2)举办营销技能大赛,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广告创意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推销大赛等营销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3)聘请企业营销岗位高管人员人员为学生举办各类讲座,甚至担任部分教学任务。4)有条件的话鼓励学生建立或参与商业实体。

参考文献:

[1]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林杨永俊熊珍琴: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及其目标教学模式重构[J].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徐斌甘建平: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2

[4]赵永乐:工作分析与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沈晓燕:企业营销岗位素质模型研究[A].河海大学,2006

[6]郭国庆: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与保证.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高校营销范文2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营销知识,也让我个人更加的成熟和坚强;在实习工作中,当我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时,曾夜不能寐的思考解决方法,因为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具体的市场上,曾受到无数次的拒绝和嘲讽,有多少次在深夜里独自一个人哭泣,有多少次已经决定卷铺盖离开;可是第二天又早早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因为我始终相信:生命在于坚持,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却拒绝放弃!

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我坚持了下来;如今的我已经变的老练和成熟了,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曾多次受到主管经理和副总的表扬;在具体的市场上,能很好的处理同客户的关系,同时维护好同终端的客情关系,从而让我感受到了营销给我带来的乐趣!

首先,我介绍一下所在市场的基本情况,我所在的太康市场是豫东深度分销的楷模,实行的是大客户与小客户相结合的乡镇体制,除了县城的几位大客户外,在每一个乡镇设一个一级经销商,是完全的市场精耕。

其次,我很有幸能够参加啤酒大战,感受啤酒营销,在我们区域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流通领域的维雪啤酒,餐饮渠道的雪花啤酒,当然了还有其他品牌的啤酒,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等。

在抢占市场的时刻,在流通领域里铺货时,作为总公司的主打产品金星新一代的促销政策是10带2加1.8升的大豆油,展示两个月,27元/箱;维雪20带3,28元/箱;雪花10带2,28元/箱;竞争是相当的激烈。在县城的每一个终端店都是必争之地,各个厂家都在抢,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餐饮领域的竞争,更是在比拼实力,都在买店,你出3000,我出5000,经过较量我们金星买断了大部分饭店,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花费了将近200万买店费!

高校营销范文3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通常称为校本部)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一般认为,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在创办初期,这类机构统称为“二级学院”,后期则称为“民办二级学院”或“新制二级学院”,俗称“三本”,对校本部的“依附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作为三本学校,其学生的培养在理论上要弱于一本、二本,强于高职高专类学校,而在实践环节要强于一本、二本,弱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因此,在保证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必然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办学特色的关键,同时独立学院由于先天形成的与校本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诸方面均与校本部存在很大的雷同,即使其在以后的变革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较明显的“母体依赖性”,使得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2从市场营销专业层面来看

市场营销专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过程日益发展起来的、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性专业之一。据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历年高居用人单位榜首,是生命力旺盛的“朝阳专业”。作为应用性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要求与其他非应用性专业或弱应用性专业相比,更突出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校本部严重雷同,缺乏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与规格尚难以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使得近来人才市场呈现企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尚未满足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同时并存的两难境地。因此,从专业角度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意义深远。

2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全面进入分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阶段,本科教育进一步细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大学三种类型。独立学院应该处在教学应用型大学这一位置。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目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单一,且陈旧落后,大部分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3年半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用半年时间从事毕业工作环节的“3.5+0.5”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薄弱,不具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性,无法实现与企业无缝接轨,学生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针对高校教育的以上弊端,为企业培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而提出的。这种培养模式非常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性强、对营销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学科特点,是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办出亮点、形成自身优势的最佳选择。

2.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校本部高度趋同

一是受独立学院与校本部之间的“母子联系”影响,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长期沿袭校本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虽然近年来一些独立学院意识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需要主动变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但由于独立学院对校本部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在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尚未完全突破校本部的大体框架,新修订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在总体上与校本部仍有很大趋同性,因而未能体现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特色与亮点。

二是新制定(修订)并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尚未很好地突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独立学院是依托校本部兴办的二级学院,因而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方面,既与一本、二本有明显差别,又与高职高专类学校有明显差别。一般来说,独立学院作为三本学校,其学生的培养在理论上要弱于一本、二本,强于高职高专类学校,而在实践环节要强于一本、二本,弱于高职高专类学校。这样,独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

2.3缺乏高质量的实习基地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创建一流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实习基地应成为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实习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以保证的依托。第二,实习基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中与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的三大支柱之一。第三,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第四,实习基地也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园地。实习基地具有单学科和纯理论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我国独立学院大多办学历史较短,运作机制不健全,与社会各界联系相对较少,或受地域限制,加上在实习基地建设资源上与一本、二本及兄弟独立学院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一次独立学院专业实习基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

2.4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业实验室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模拟试验的场所,是直接为学科和专业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与开发、专业培养与证书教育服务的教学辅助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专业实验室建设需要注入建设资金,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及软硬件,配置相应的实验场地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因此,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独立学院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不少独立学院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或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提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思考

针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独立学院除了在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要推陈出新、突出特色外,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环节应有所创新。

3.1采用“3+1”教学模式

鉴于“3.5+0.5”教学模式的弊端及“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独立学院应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与质量。借鉴一些高校的成功做法,独立学院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理解“3+1”教学模式内涵基础上,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3+1”教学模式下的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3+1”教学模式下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完善课堂实训、模拟教学实训、综合实训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营销专业实训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基础,以校企联合为手段,协作就业为目标,全方位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各种实践基地,探索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双证制等多种指向就业的教学手段,形成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

3.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突出独立学院特色

当前,社会在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性特征的同时,更加要求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特征。要正确把握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从专业特征来看,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性特点要求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突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职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具体到主干课程的设置,应重点开设符合该专业人才的职业以及行业要求,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应用型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须在构建经济、管理、法律等全方位、多层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营销专业知识的培养,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反映学科发展新趋势、增强国际意识。市场营销是发展较快、受国际化影响较大的学科专业,考虑这些因素,需设置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并不断加强国际商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触摸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3.3建设一批数量较充足、质量较高的实习基地

针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独立学院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可根据情况采取建立自营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进行。目前,随着独立学院新校区的落成,在校园内设有商店、超市等经营场所,可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提供平台;同时,独立学院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的需要,在互利合作原则下,协商共建实习基地。按照岗位要求,调整并细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开展各种营销模式训练和生存训练,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参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各种营销的手段。

3.4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市场营销实训是市场营销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性操作环节,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树立学生的营销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独立学院应按照“管理先进、设施齐全、运作高效、服务专业”的要求,大力建设市场营销实验室、国际商务实习实训室及电子商务实习实训室;同时,可成立市场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两个校内学生专业学习交流、能力拓展和锻炼的平台,并安排专任教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

高校营销范文4

【关键词】高校,营销管理,营销策略,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是高等教育学校却渐渐显露出生源危机的端倪,高校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决定我国高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市场营销的运用,谁能掌握市场营销的原理,率先实现高校的成功营销谁就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一、我国高校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观念相对落后。由于我国高校长期远离市场竞争,导致其缺乏真正的市场营销观念,在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当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但是很多我国高校并未采取营销的手段,将学校推荐给学生。同样,学生也因为不了解学校及其专业而苦恼。很多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营销观念,只是等待学生和用人单位主动上门,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种情况让高校很难获得发展。

(二)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许多高校没有认真分析本校师资条件、教学设备及资源条件,就盲目的扩大学校规模,增加大量的学科及专业。这种粗放的扩张将原本有限的资源分散开来,不但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失去了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高校专业设置应该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设置权一直较为集中,总体来看,无论是专业计划,还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都过于统一,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不符。

二、强化高校营销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招生营销策略。招录足够的学生是高校正常运营的基础,由此可见,招生工作是高校生存的关键。高校必须加强招生的营销管理,才能适应教育市场竞争的要求。首先,招生人员要对生源市场进行详尽的调查,并预测出本季学生择校的趋势,这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和保证;其次,招生部门要对本次招生工作做出系统的安排,做好招生宣传和推荐工作,这样才能使社会及考生提前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实现高校与学生间的信息对称;再次,高校可以派出招生人员来到生源集中的地区开展咨询、讲座等互动交流活动,学校与考生及家长面对面的接触,可以使考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概况,若条件允许,高校可以邀请部分考生及家长到校参观考察。

(二)强化教学营销管理。高校在对教学进行营销管理时,一定要注意树立学校的教学特色,比如做好本校的精品课程,使之吸引更多的学生。除此之外,要在课程设置、教师配置及教学模式等环节上贴近学生。所有设置要从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设置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1、塑造高校品牌化形象。高校品牌化要与专业化、特色化的学科及专业相联系。这样才能突出本校的优势,让考生在择校时能发现本校的亮点。高校要对特色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挖掘本校品牌专业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品牌专业的特点。

2、改革教学内容。高校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并合理的添加就业相关的内容。过去高校教学内容大多比较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就业,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进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所学知识与专业发展保持一致。

3、调整专业设置。高校要深入调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在科学的分析后,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专业调整或增开要与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相符,从而确保开设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

(三)加强就业营销管理。学校在对就业营销进行管理时,首先,要掌握本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等情况;然后,学校就业部人员要积极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招收本校的毕业生。同时,学校要将本校人才培养转变成品牌化产业。品牌化的优势可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促进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高校在打造品牌化人才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成长为道德高尚、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品牌与品牌赋予的内容相符。学校要将历届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对其归纳、整理,从而分析出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这些经验可以指导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工作。

(四)合理使用公共关系策略。高校可以借鉴公共策略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的成功经验,指导高校的营销管理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和手段与公众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双向沟通。高校要将本校的教学优势展示给公众,并确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获得考生及家长的信任,进而选择本校。

随着公众对高校的逐步了解,用人单位等社会机构更加信任学校,从而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进而使两者最终能各取所需。高校在运用公关策略时,应该确立自己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高校要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形象,然后对形象进行设计、规划和适当的包装。总之,学校表现出的形象要符合社会公众的要求。利用各种传媒的力量将学校的学术动态和重大举措传达给公众,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宣传方法。高校还应协调与政府部门、媒体单位、用人单位等组织的关系, 可以借校庆的机会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的形式树立本校的良好形象,还可以直接以广告的形式加深学生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结束语:在中国,营销观念已经渐渐被很多非营利组织所接受,但是这些组织运用营销策略的能力较差,如何让其更好的吸收利用市场营销策略仍是研究的重点。我国高等院校要掌握市场营销的原理, 深入分析市场、资源,制定适合自身发展营销策略,从而实现学校的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营销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营销;品牌文化

随着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四大城市举行,无疑,未来十年内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于是,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就成为中国众多组织的关注要点。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这些都是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著名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肯定不仅仅于此。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关注体育营销的热潮,当时的收视大约是120亿人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是将近6亿元,是上一届世界杯的6倍。体育作为营销的一种载体,它延伸的历史实际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罗马的竞技场,但作为现代营销手段,它的运用时间却很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面是馅饼,一面是陷阱,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总结。而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在高校这类组织中的实践与探索应用相对滞后,本文试从体育营销、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的理论及相关实践,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找出高校在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方面的共性问题,以供其他高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参考。这不但在实践层面上,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都具有双重的借鉴意义。

一、体育营销与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体育营销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营销是指为一种体育产品生产、定价、促销、渠道等设计和实施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并达成组织目标。体育营销不但是体育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很多非体育企业和组织经常采用的战略和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营销活动是体育产业的精髓,也是因为体育产业正在急速成长,而且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

体育营销和传统营销一样,是一个过程,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体育营销管理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循环过程以及其中的体育营销要素,这对体育企业和参与体育产业的非体育企业的决策层和体育营销人员的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对这一模型的简单解释是:体育营销循环过程始于体育和非体育企业/组织对体育营销使命的设定。这一使命必须与企业或组织的整体战略相一致,相协调。在设定体育营销的使命(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和组织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与分析,即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者(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基于“4C研究”所获得的体育市场信息与数据,企业和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体育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中,企业和组织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体育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最后,通过对这一组合战略的实施、管理和评估调整,使企业和组织将自己的体育或非体育产品更有效、更高效地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体育营销模型中,最为体育和非体育企业所采用、最为大众所熟知也是体育营销最有特色的策略之一是“体育赞助”。组织赞助常见的理由有:组织想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想让公众看到并记住组织的名字,以及合理利用组织现有资源。组织赞助的其他原因还有:为了接触特定的细分市场,为了巩固基础市场,为了将组织跟体育联系在一起,为了作类似“慈善”营销等等。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三个要素:精神、载体和群体。世界有三大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的历史都很悠久,人口都在10亿以上,影响非常深远。另外,文化都需要载体,文化的第三个要素是群体,没有群体也自然无法形成文化,而且这个群体可以按民族(汉、回、满等)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可以按地区(南方、北方、西北)形成地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下面的亚文化。这些精神、风俗、仪式和群体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从深层到表层的中华文化。

组织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组织文化的塑造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高校的组织文化和品牌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一个高校的文化,是这个高校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对于高校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高校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比如,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即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高校的内部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都不能脱离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都要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二、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建设传播探索

由于高校作为组织的一种形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较于企业界红火热闹的体育营销实践,高校成功的案例比较匮乏。但是,中国的众多高校又都有着迅速发展、成就世界名校的憧憬,如何借力体育营销东风,实现组织目标,诸多高校在此方面的投入与实践与日俱增。但这些从事了或在犹豫着要不要尝试体育营销的高校却面临同一个困局,如何才能体育营销?如何才能让体育引领品牌美誉度和人才引力的大幅提升?而纵观整个体育营销产业,无论如何风生水起,真正的体育营销理论,能够指导高校作好体育营的理论却是凤毛麟角,鲜有涉及。

通过广泛调查与研究,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了一套高校体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AIFC。AIFC是四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Affiliation(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四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高校体育营销的实践。

Affiliation(联系度)是指高校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高校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其营销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体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成功在体育营销这个大舞台上是不可能赢得喝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金六福进入白酒市场前三甲利用的就是创新性的体育营销。金六福独辟蹊径,巧妙地祭出“奥运庆功酒”的大旗,渲染“奥运福,金六福”的品牌理念;巧妙地借道奥运实现体育精神和品牌文化的对接。Focus(聚焦力)。系统的整合相关资源是体育营销的主要特征。一个成功的体育营销案例总是由协同动作、相互关联的众多要素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商务活动组合,是营销主体内部和外部要素及企业和消费者诸多要素的集成。从体育营销活动来看,从传统的4P道4C再到4R构成一个纵向系统和价值链;从体育营销活动绩效看,其过程涉及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多种主体的利益,构成了一个从个体效用到社会福利的横向系统和价值体系。

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组织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体育作为一种媒介,却可以很好地将品牌文化与组织文化连接在一起,通过体育营销建设与传播文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体育营销,可以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这种优秀独特的品牌文化气质,会吸引顾客(潜在学生和教师),逐步进入关注期和恋爱期。这时,通过深层次体育营销,进而将高校自身的组织文化予以巧妙传递,可以使内外部顾客对高校的内部文化、外在品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达到相互的认同与契合,则体育营销的作用就十分圆满了,成功将陌生关系催化成了稳固的婚姻关系。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营销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自身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点滴塑造,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那么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关键。在“道”这个层面需要的是参悟,而在“术”这个层面需要的是执行和操作,高校的体育营销在此两方面均需要深入研究与勤于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营销的关键在于三点:首先是对自身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理解与塑造,其次是对体育营销理念的深究与实践,第三则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相信随着体育营销在国内外的持续发展,中国的高校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类似北大、清华的著名高校品牌。

参考文献:

[1]胡立君.体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2]李世丁,周运锦.贩卖奥运—运动营销攻略守则[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13-19.

[3]高力翔,陶于.审视可口可乐的奥运体育赞助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1):29-30.

[4]许永刚,王艳丽.中国体育赞助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52-154.

高校营销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育营销; 管理模式; 进展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各类人才需求计划,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高等院校招生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用人单位按计划接受统分毕业生一系列计划组成,这种运行机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专业面设置窄等特点,造成了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接下来,经过高等院校运营自逐渐扩大,高等教育需求空间的膨胀,市场竞争呼唤高校营销式管理,加入WTO后中国高校营销环境的变革,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高级化和专门化发展等一系列运行机制,逐渐建立起了高校教育营销理念。对高等教育营销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信息对等,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有效完成社会使命。

一、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还属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才被提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研究,从目标市场策略,促销策略,对高校招生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从革新就业营销观念,毕业生适应性分析,公共关系策略三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总体上讲,还是零星的和不系统的,局部化、表层化为主,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也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尚未形成跨学科的系统的基础理论。

二、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相关理论

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研究主要涉及到顾客价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对于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顾客价值”与“价值顾客”,顾客价值理论的发展,顾客满意理论三部分。(1)刘洁等对“顾客价值”与“价值顾客”下了定义,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键,深化了市场营销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2)如表1所示,展现了顾客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意义。(3)顾客满意理论主要包括基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意要素识别阶段,测量模式选择阶段,调研实施阶段,满意度计量阶段四个阶段。对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前人主要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原理,多数谬误理论,关系购买理论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教育经济学理论,前人从教育的需求与供给,教育供求关系的调节和平衡,人力资本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要素,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进行了研究。

三、高等教育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营销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包括自给自足型,部分收费型,无偿提供型三种类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尚不存在市场营销,直到世纪年代末期,引入营销机制,开展市场活动,目前为止,仍然是“摸着石头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计划经济的思想残留以及现存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内部教育营销导向观念淡化。(2)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步较晚,目前对于营销管理思想的研究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3)不能动态把握,适时调整,营销仅仅停留于广告、服务态度和公益活动使的我国高校的教育营销手段单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院校在市场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4)由于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之间是割裂的,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营销管理模式不存在,导致高校教育营销活动缺乏系统化。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高校教育营销目标市场的不确定,高校教育营销市场定位不明确,高校教育营销信息不连贯等问题。

四、高等教育营销管理整合策略

高等教育营销管理整合策略主要包括“人本管理”、“名师”、“专业设置”、“成本导向定价”、公共关系策略。1.“人本管理”营销策略。“人本管理”主要强调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及对未来需求变化的分析、研究和预测,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做出的错误判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体现多样化、国际化,学生能有选择课程和教师的相对自由,师生是平等的额,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消除单边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其次,在教学体制上体现教育的个性化。例如选课制、学分制、学分累计制、自由转专业制的实施,同时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改进教学手段。2.“专业设置”营销策略。“专业设置”营销策略主要包括高校专业组合和专业设置决策两部分组成。对于高校专业组合,包括专业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三个基本要素,也可称为学院系,专业组合的深度,要求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相关程度。包括扩大专业组合和缩小专业组合策略。对于高校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各个阶段的情况,根本原则应该是符合就业的要求。3.“公共关系”营销策略。高校公共关系策略是指高校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来协调与公众的关系,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威望。主要包括协调员工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金融机构关系,排名机构关系,竞争院校关系,生源中学关系,用人单位关系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关系。高校传播良好形象可以通过校庆活动,公益活动,广告、人员宣传,策划特殊事件,新闻宣传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手段。

五、结语

前人针对高等教育营销管理的现状、问题、理论研究进行了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找出了市场营销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进而丰富理论,通过数学模型及函数曲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同时也提出了高校营销组织结构设计的两种可选择模式,对高校营销信息的类别,建立了高校营销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配以实证测评,从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多学科、多角度、多方法的营销管理思想应用。

作者:何艳 张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树才,吴萍市场营销理论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9):58-61.

[2]刘俊学,王小兵试论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现代大学教育[J].2004(3):90-93.

[3]袁振国,房剑森,周彬著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8-139.

[4]杨康民.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品营销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贸研究,2003(3):97-99.

[5]农卫东,刘力论.高校营销管理[J].东南亚纵横,2003(6):73-74.

[6]郭国庆.入世后中国高校的环境变革与营销战略研究[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2.

[7]邱映萍.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战略意义[J].商业时代,2004(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