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诗词范文1
目前,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虽然教师上得热热闹闹,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学生连基本知识都没能牢固掌握,也就更谈不上三维目标的实现了。这种教学方法是与我们进行改成改革的初衷相背离的,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词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色,以教学的本来面貌来面对学生,实施“本色教学”。
一、诗词教学要重视文本,实现文本的回归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目光和侧重点放在了教学的全面、活泼上,创造出了美观的教学环节,但是对于文本本身的关注并不多,教学的重心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而是转移到了课堂活动与课外内容上。在笔者看来,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品、多思,读出自己的新知,品出诗词的意蕴,思考作者赋予诗词的情感。常规的诗词教学应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只有让学生多对诗词和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进行品读,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与诗词相符合的意境,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从教学的优化入手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
(一)诗词教学回归文本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符的
1.只有让学生读懂诗词,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也才能将教学引入更深的层次。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教师要将教学提升到认知的高度,指导学生的阅读,实施有效教学。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的凭借,要想实现回归文本的目标,就要坚持以教材为主,遵循教材的编排特色。我们经常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就是因为教材这一载体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入、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要对诗词的内容进行延伸,还是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都要以学生能够读懂为基础。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生的体验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和文本进行接触,学生的任何解读都是虚无缥缈的。
(二)诗词教学回归文本能够使其本身的价值得到凸显
我们所说的回归文本,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进行良好的运用,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写者经过多次的考量才选进来的,对于学生的诗词学习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这两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形式工整,内容大气,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宋词的精妙,也能对两宋时的词坛流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宋词占据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由这两首词窥得,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运用,不辜负选文专家的一片苦心。
(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具备语文的意识,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诗词教学必须要读,读过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从那些平仄之中感知诗人的情怀。如学习《琵琶行》时,笔者就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播放了一些名人阅读这首诗的录音。学生不仅对琵琶女“年长色衰”感到悲凉,也能体会诗人当时“谪居卧病”的凄凉的心境。
二、对诗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虽然我们强调诗词教学要回归文本,但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之内,要走出课堂,去教材之外寻找一些能够利用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语文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诗词大多都篇幅较小,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显得厚重且富有文化气息呢?我们可以尝试对诗词教学进行一些拓展,使课堂呈现出浓厚的文学氛围。拓展是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拓展时,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找准拓展的时机,二是要对拓展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一)对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拓展
诗词学习最基本的就是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一些主要经历,诗词写作时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文风流派等,这些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诗词。但是,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这些内容呢?怎样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一般情况下,笔者会把这些内容放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讲述,但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差,学生觉得这些知识都是可有可无的,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对这类知识变得麻木。于是,笔者就尝试着改变引入的时机,在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深邃的地方引入他的经历、写作背景,或是在学生对诗词有不解的地方向他们讲述作者用典的来历。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启发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通过比较进行拓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遇到了困难,一时难以展开,教师就可以利用比较类的拓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勇于进行创新和质疑。在比较拓展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不用将过多的心思放在一些固定的框架内,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有发言的勇气,能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顺利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抓住诗词的细节
我们教材中的诗词都是文化精粹,每个词语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独具。教师可以在一些容易被学生忽略却又对表现主题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处设置疑问,引入拓展性探究,以便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其对诗词的解读更加透彻。
(一)抓住重要意象进行解读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很多意象历经千年后承载了很多文人的梦想与忧伤,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能够使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解读诗词,将他们的思维带入更高的层面。
(二)抓住重要词语进行解读
自古以来,文人写诗就注重炼字。从字词的细节处出发鉴赏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还可以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使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
(三)抓住重要的标点进行解读
学生解读诗词时经常会忽略标点。严格地讲,教材中所选诗词的标点都是后人添加的,未必是最恰当的。因为添加者对诗词的解读不同,所加的标点就可能不同。研究诗词中的标点,目的不是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标点,而是要挖掘潜藏在标点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诗词文化的内涵。
语文诗词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 重要性 实践
中D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9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便是我国璀璨的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诗词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形式,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诗词是我国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粹。初中阶段学习诗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领略到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同时学习诗词能为学生今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奠定一定的学习基础,并能培养起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在语言文化光速发展的今天,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越来越少的人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的品读诗词了,这也使得能够读懂诗词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诗词应当被持续的传承下去,从学生踏入学堂起就应该开始培养其阅读诗词的习惯,使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诗词的学习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对诗词的深入学习,初中学生可以了解诗词对应的那一段历史,能够知道写出这些诗词的作者的生平,这样学生就能学会如何读诗,了解诗词中的基本知识,懂得品读鉴赏诗词。这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诗词可以所说是一段尘封的过去,一段历史的缩影,诗词集中的反映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通过诗词可以了解当时的人情风俗,使学生在对诗词进行学习后开阔其视野,而且诗词除了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还折射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大量阅读,接触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带来的丰富知识。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不仅是文化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学诗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二、诗词的特点
第一,精炼。诗词一般篇幅较短,诗人用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其所见所闻,表达出其心中所感所想,可谓是凝练到了极致。诗词不似现代文章,对所写需进行描写的对象不必使用过多的笔墨,也不需要进行细致详实的描写,但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能将作用发挥到极致,将诗人的情感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好诗词精炼这一特色,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字凝练之美,并使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有所运用。充分把握好诗词精炼这一特点,对学生鉴赏诗词也有着促进作用,也更能使学生对诗词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从而能更为深入的学好诗词。
第二,音律美。诗词是一种有着独特表现形式的文体,在其字里行间包含着音律之美,诗词或五言、或七字凑成一句,或四行、或八句凑成一首,其内容讲求对仗工整,对于平仄格律的变化要求极为严苛。这样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有一种音律之美,学生在阅读诗词的时候试着将感情带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随着诗词字句间的平仄起伏来感受诗词的优美。
第三,情感表达。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往往是借诗词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随着环境、心境的变换而变换。而且在读者看来,诗词中所蕴含的感情有一种略带朦胧的美,随着阅读者的阅历、环境、心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对诗词的解读又有所不同。教师在诗词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诗人的创作目的,充分感受到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讨情感表达的方法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诗词的深入学习,体味领悟到诗人的情感,对其情感价值评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诗词教学的原则
第一,保证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诗词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进行合理安排,以此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对诗词的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同学生的交流,把握其学习的真实水平及学习的需要,再针对性的对讲解方式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为顺利的学好诗词,从而保证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在诗词学习中遵循基础性原则。诗词的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先教授给学生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去体味诗词的美,不要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师在诗词内容讲解中需遵循合作性的原则。诗词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是其对诗词蕴含情感的深刻体会。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对诗词知识的讲授,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合作,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来对诗歌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讨论更为透彻的了解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去更为深入的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四、诗词教学实践
第一,课前充分准备。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针对所教授诗词进行充分准备,因为诗词的教授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在诗词讲解的时候做到用语准确,将诗词中所有知识、情感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教师还需要在课前做好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使用导学学案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确保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诗词的教学时,教师要对诗词的背景做一个简单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后再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做好对诗词具体内容的讲解。诗词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在基本知识教授完成后,在将其进行扩展,以此来使学生真正的领略诗词的风采。
语文诗词范文3
尽管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进行的,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中学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确实缺乏研究。
其次,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很难理解,背起来很费劲,还得看书下的备注才能勉强看懂全文的大致意思。对于学生们来讲,学习古诗词不及学习现代文章有趣,因为现代文以白话文为主,简单易懂。还有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美的所在,觉得那些生活与事物离我们很遥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东西等,这使得很多学生都缺乏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再次,缺乏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
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学会了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有些古诗词被胡乱运用,久而久之,便会使其失去本意,学生也会加深错误的认识。考试中,有些学生虽然答题能答上来,但只限于表面,为以后能通透地理解其中含义和运用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一般都只把古诗词当做平时会话中定睛的那句话来使用,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络常见古诗词,更有些人拿来调侃,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对此都应加以重视。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继续沿袭下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段为教学准备的幻灯片,将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与意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听完这节课。教师还可以在放幻灯片前给学生一点提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带着枯、老、昏和夕阳这四个词投入到幻灯片的观看中,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古人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接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我们较为遥远,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
例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词分解来学习,以“雁”为切入点。我们都知道大雁一到冬天就飞去南方,而一到春天又飞回来,不是不喜欢南方的美丽,而是对北方故土的留恋,因此,大雁是思乡的象征,也常常被诗人们自愈,表达思乡之情。再看青山、绿水,都是我们见到过的景象。虽然看上去诗人的心情是平静无常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次、行舟、客路等字词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通过学习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与意义,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栩栩如生的课堂演绎,让学生身临其境,做文中的主人,便能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所带来的情境,再联系到我们的平时生活,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身心愉悦的体会。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还是以上面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孩子们联想一下,那是一种什么画面,大胆地将自己所想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一颗颗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颗颗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的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声音是嘎嘎的,一阵阵悲凉,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地流向远处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悲凉的秋风,孤独寂寞地街道,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时仅留的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的向前行走着。学生们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心情,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深入的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四、多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发挥特长
古诗词不仅仅要在本学科中有所运用,还应和其他学科相关联,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比如将古诗词翻译成英语,学生一般都会感到好玩,这样不仅记住了古诗词还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逐渐提高。还有历史也可以与语文相结合。有些学生记不住作者名字,一般古诗词作者都是历史人物,语文和历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结合也能产生微妙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快乐,有了动力学习自然不会再枯燥乏味。
语文诗词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技校语文;朗读;情感熏陶
就读于技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散漫的初高中毕业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意志消沉。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有自卑心态,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而这个阶段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并逐渐形成。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技校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词,皆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光芒。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近几年技校语文的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做法。
一、重视朗读,以读促析
古诗词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读之可以娱目,吟之可以娱耳,味之可以娱心”。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词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古诗词具有节奏强、韵律美的特点,最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可采取齐读、个别读、默读、朗读、示范读、交叉读等多种方式,以读促析,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借助于想象,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音。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
二、营造氛围,创设意境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因此,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开放的、创造性的教学思路,要善于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和图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出古诗词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我先播放Flash歌曲《雨霖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在诵读这一重要环节,采用配乐朗读欣赏的形式,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更深刻地品味柳词婉约之美,教学效果显著。
三、品读经典,净化心灵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曹操的《龟虽寿》一诗的中心是抒发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诗不同。一般的抒情诗都重在抒发感情,而这首诗却明显地具有哲理性,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当中,因此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被诗情所激动,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再如李白《行路难》一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为世人诠释了一种生命的真谛――人生旅途漫漫,难免有荆棘、有暴风骤雨,但只要鼓足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即便是惊涛骇浪,也终会被我们踏在脚下!
诗歌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学习古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这需要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品读诗词中的物象景语,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走进诗歌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参考文献:
[1]周汝昌.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千秋一寸心[M].华艺出版社,
2000-06.
[2]陈元龙.古代诗词名句赏析[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09.
语文诗词范文5
【关键词】诗教艺术 素质教育 诗意语文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诗教,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年来,广西北流市积极探索“诗词文化进课堂”,发扬诗教之功能,为青少年成长建构诗意之人生,这也是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从而建设一个诗意的语文世界。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诗词文化传统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其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因而,让中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自然形成;还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情结的生成,因为古诗诵读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鼎盛的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无不充满了可读可颂、可学可书的经典,这无疑是我们开展诗词教育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收集、挖掘有效的乡土诗词文化资源,编制成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更要开设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家乡的诗词资源中感悟经典,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诗词育德,并在诗词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展资源、丰富资源,绽放出诗词教育的活力。多年来,每一期凝聚着北流众多诗词爱好者心血的《勾漏诗词》、《漆诗刊》送进全市各中小学校。同时,在少年宫成立了广西第一家县级青少年诗社,在平政镇作豫初中成立了北流市第一家校园诗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少儿诗报《北流青少年诗报》。这些,都营造了“诗教进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诗化育人环境,营造诗香校园
诗化的校园是最富生命力的校园,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诗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奠定文化根基,还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橱窗、标语、教室外墙甚至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各方面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觉诗词的存在,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意校园中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诗化的育人环境,扩大语文诗化教学的成果,让校园里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诗的芳香,努力把校园建成一首可诵的“诗”。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诗词教育纳入校本教研计划
安排常规化的诵读,并利用广播、校刊等激发学生学习诗词、进行创作的热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本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努力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达到诗意的和谐交融,让语文课焕发出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并让学生逐步喜欢读经典诗词、学作诗。诗词是语文教材里最特殊的部分,教学诗词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2.加强班级诗词文化建设
把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让人走进每一个教室,都可以闻到一股股墨香,一阵阵书香,仿佛置身于诗海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发动学生参与校园警语的创意设计
让学生们动脑动手,创作充满诗化的规劝语,诗化了学生的眼睛和心灵,诗化学生眼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4.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
注重育人环境的诗化,特别在学生的画展、风采展示等栏目方面,尽可能运用意境高远的古诗作为题目,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欲与天公试比高”、“桃李满天下”、“满园春色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学生们的书法作品,我们也经常选一些品位比较高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
三、开展诗词教育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对学生的诗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外部的诗意环境,更应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诗词文化知识讲座、诗词吟诵、诗词创作、诗词大赛及兴趣班、专题性采风实践活动等,尤其是开展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使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到诗词学习的无穷乐趣,激发、维持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并感受家乡文人墨客的情怀,使其在悄无声息的熏染、锤炼中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修养和品质。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团队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诗怡情、以诗激趣、以诗迪智、以诗育人”的理念,开展富有生机、充满诗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走进诗人”、“找春天”、“中秋颂月”、“看看谁背得最多”等,为诗词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笔者所在的广西北流市,最近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教研室、市教育团工委、市诗词学会、市青少年诗社积极参与,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诗教进校园”活动,通过诵诗、赏诗、作诗、画诗、用诗等形式,成为北流教育文化建设、申报“全国诗词之市”的一大亮点。市诗词学会组织老诗人编写了普及诗词知识的教材,并到中小学校作诗词文化讲座,指导中小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教育活动,传承经典,以诗育人的氛围较浓。
诗词是民族的心声,是文化的载体,是育人的好形式。“诗教”的回归,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回归,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万万不可忽视诗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山人,诗教:薪火相承的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4-25(5).
语文诗词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71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历来受到学校与语文教师的重视。考虑到学生们从小接触和学习语文知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信息,创新教学方法,对课文中的古现诗词进行精炼讲解。而为了促进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语文教师除了不断丰富自身的古现诗词文学素养,完善课堂教学方法,还需要注重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古现诗词的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出详细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在对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谈谈。
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高中生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对基本的古现诗词已经有了大致的学习体验。通常情况下,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诗文内容进行背诵,而忽视了寻找或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古现诗词内容。而对这些古现诗词内容的学习,高中生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的学习,最好是要结合作者和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验,进而进行联系学习。
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本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与多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古现诗词教学阶段往往趋向于私塾教学,侧重学生们对诗文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们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的持久程度。所以,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立足自身,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从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完善课堂古现诗词教学。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结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反应,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语文教师除了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在与其他语文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与交流,实现古现诗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与多样化。所以,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要具备开阔的教学视野与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意识到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内容可教,学生们在充实丰富的古现诗词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促进高中语文学科的诗词教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充实知识材料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学习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继而调动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首先,针对古代或者现代诗词的文本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高中生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要依据老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加深对诗词意义的理解。语文老师在对类似古代诗词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师生互助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要在课前积极准备诗词中所涉及的诗人创作经历、创作背景,并预习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答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所准备的相关知识点,实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继而加深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授现代诗词时,语文教师通常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试听觉的冲击下感受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
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除了创新教学方法,调动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需要时刻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活动气氛,尽量争取兼顾到每位同学的利益。所以,在教学古现诗词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进而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要求。而对于诗词水平比较高的高中生,老师可以让他们起到带领学习氛围的作用,并在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寻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而对于诗词水平比较薄弱的高中生,老师可以注重加强对他们课本内容的详细解析,并检查他们对课文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诗词应用能力。
三、师生之间强化训练,增强对诗词的记忆
高中生对语文诗词的学习,除了要依靠老师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之外,也需要依靠对这些古现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和复习巩固。由于现代白话文应用的普遍,诗词主要出现在文本当中,而较少应用在人们的口语中。所以,高中生往往需要借助课堂时间以及课外时间,加强对它们的训练,继而增强对诗词的记忆。
首先,在课堂时间内,当语文教师讲解完整篇诗词的意义,以及文本涉及的重难点,即大致要结束该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及时地对所学的诗词进行记忆背诵,考虑到人的大脑对瞬间记忆的时效性,刚刚被讲解完的并能够清楚被理解的诗词,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记忆与背诵的难度相对是比较小的。所以,在课堂诗词教学之后,语文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随堂背诵,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背诵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