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瓷茶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瓷茶具范文1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发生与发展,同其它饮食日用器具一样,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的历程。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不同,各有千秋。中国人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1、茶文化溯源(南北朝时期)
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从饮茶起始,就有了客来敬茶的礼节,到南北朝时,客来敬茶成了普遍的礼仪。南北朝茶文化初步兴起,这一切充分说明,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一个时期是重要的孕育阶段,而佛教、道教徒及儒教的文化根源和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给茶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使茶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了器物文明和中华文化传承相统一的特点。
2、唐宋茶文化全面发展(唐宋时期)
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饮茶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一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下,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的饮茶方式以煮饮为主,茶具品种繁多,每一种的作用之界限细致,如陆羽在《茶经髙四之器》中列举了28种茶器,茶釜(鍑)、茶炉、茶碾、茶罗等一系列的茶具。可见唐代茶具的多样和讲究,但是具体到个人饮茶,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的茶具,而普通人家,准备的茶具可能会相对简单些,但其中几件则是必须的,那就是茶炉、茶釜、茶碾(或茶臼、茶磨)、茶碗。茶炉,煎煮茶最重要的器具之一,可由铜铁瓷铸造。直筒,下有数脚,空心中间盛放碳;茶釜:重要的煎茶具,敞口,深腹,口沿有两桥形耳,釉色莹润,器形规整;茶碗,饮茶器。越窑茶瓯最佳。“茶瓯”:陆羽把当时一种敞口,斜壁,浅腹,矮足圈的碗称为茶瓯。
以唐代的陶瓷茶碗为例,当时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产地有越州、鼎州、婺州、岳州、寿州、洪州、邢州七个大的产区。饮茶之风盛行带动茶具生产在各大生产区内兴旺发达。邢窑生产的白瓷碗器形一般小而浅,略似斗笠,敞口浅腹,比较厚重,口沿有凸起的厚卷唇,给人以丰润厚重的感觉;越窑碗,花口通常做五瓣花形,腹部压印成五棱,圈足稍外撇,敞口,深腹,釉色莹润,器形规整。
宋代是一个抑武扬文的时代,对文化相当重视。饮茶也变得更加有文化、有品位,点茶和斗茶就是宋代最有特色的品饮方式。宋代的饮茶器具相对于唐代来说要简单些,但种类和数量上比唐代少不了多少。出现了:茶筅、汤瓶、茶盏,三者是点茶必需的用具。宋代汤瓶设计与制作的壶嘴瘦小,颈细而流长,整体造型典雅秀美。宋人崇尚点茶,汤瓶在点茶过程中起重大作用。宋代的茶壶,关键在壶嘴,嘴出水时要有力,落水要准,为此壶嘴的出水要圆而小,以求出水时呈抛物线形,流出来的水富含线条美,又不易破坏“茶局”美。
3、茶具对茶文化的贡献与影响(元明时期)
宋代饮茶发展到元代已经走下坡路。但元代茶具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远销国外。元代茶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式,亦或是使用的茶具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进入明代以后,茶叶的加工和饮茶方法、饮茶习惯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大变革,因而茶具造型和艺术风格都相应的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转型。明代的饮茶风尚不仅讲究茶质、制茶的方法、贮存的场所及用水的好坏,而且还讲究饮茶品茗的环境,对器皿的要求越来越高。又因“茶以青翠为胜”,故而绿色的茶汤,用洁白如玉的茶盏来衬托,更显得清新雅致,悦目自然,陆羽鼓吹的怡情悦目的茶具基本精神,终于在明代得到了回归。清代的茶饮习惯仍然是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淡雅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
清代茶具品种增多,形态多遍,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众多新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清景德镇瓷独领,其茶具小巧玲珑,胎质细腻,釉色光润,画意生动。彩瓷、珐琅、粉彩,美丽炫目;白瓷质细、料厚、形美,素静典雅,质朴无华,釉色光莹似玉,可谓精美绝伦;青花瓷淡雅滋润,与茶的清丽恬静和谐一致,具独特美感,青花茶具名声鹊起。雍正、康熙、乾隆三朝景德镇彩瓷生产最为繁荣,因此茶具也显得格外精致、华贵,除青花外尚有粉彩、斗彩、珐琅彩及各类颜色釉,极一时之盛。在此期间,由前代盏托演变而来的盖碗也开始流行,它们常被用来款待客人,成为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
4、多元化的现代茶具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强,人与人的交流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而饮茶可以使人获得片刻的安宁、轻松、愉悦的享受。城市里相应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茶楼,成为人们休闲聚会的好地方,茶文化带动了陶瓷茶具的空前兴旺。
现代茶具造型在人们审美观的影响下日趋丰富,茶具的设计与制作是根据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
需求而改变的,制作者在造型上力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最大结合。总之,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茶具也顺应其时代的需求从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陶瓷茶具范文2
差距之一:外观和品种
我国是目前世界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日用陶瓷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日用陶瓷平均单件换汇仅为0.32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0.87美元的水平,为英国、日本的1/7,法国的1/3。我国虽有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大多数企业的质量仍属中低档产品,其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差。国外高档产品基本达到“五无(无斑点、无落渣、无色脏、无针孔、无釉面擦伤)、一小(变形小)、三光滑(釉面、口、底光滑)”的要求,而我国产品的外观质量离此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在产品的内在质量方面,我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不大,如热稳定性、吸水率、白度等内在质量指标并不比国外差,主要差距在铅、镉溶出量指标。我国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与美国FDA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与美国加州对铅、镉要求相去甚远。产品的花色品种和器型较少也是阻碍我国日用陶瓷产品上档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用陶瓷在现代生活中不仅仅是实用,很大程度上已被作为艺术品欣赏。花色品种变化慢、格调单一的产品已越来越不为人们所接受。与国外产品相比,我国产品仍存在花色品种不丰富、式样陈旧的缺点。
差距之二:品牌知名度
在国际日用陶瓷市场上,美国的“皇家道尔顿”、日本的“诺里塔克”、德国的“罗森塔尔”、法国的“哈瓦龙”均是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的形成都有较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且长期坚持精品化的路子,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国内虽有“华陶”、“华光”等知名品牌,但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极少,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都是贴牌生产,即国内生产,打国外商标,这样虽可解决短期的出口,但对中国陶瓷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
陶瓷茶具范文3
一.传统瓷茶具装饰面临的问题
早期对于瓷茶具的装饰设计还停留在初始阶段,设计师对于各种装饰元素的运用未能达到熟练的阶段,这也使得传统瓷茶具装饰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现有的瓷茶具成品结构来说,其装饰艺术价值体系的构成仅限于色彩、材质,并没有将更多地传统元素运用到瓷茶具装饰里,这直接导致瓷茶具的艺术价值大幅度降低。
1.搭配问题。传统元素是中国历史变革中积累的文化产物,带有浓厚的中国民俗风范,这是其它装饰元素不可替代的。瓷茶具在装饰设计阶段,未能充分理解中国传统元素的深刻内涵,导致传统元素的艺术价值难以全面体现出来。如:传统元素的搭配方式设计不当,造成瓷茶具艺术元素的价值大大降低。
2.结构问题。尽管瓷茶具内、外部空间狭小,但注重瓷茶具空间结构的调配也很关键。瓷茶具在引进传统元素时必须要考虑结构层次的划分,从而保证瓷茶具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而现实装饰设计里瓷茶具传统元素运用与内部空间结构互相冲突,使得装饰处理后的产品未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3.价值问题。瓷茶具装饰设计引进传统元素不仅是为了满足瓷茶具艺术价值发展的需要,也是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传统元素的价值已经从瓷茶具的经济价值上升到了社会价值、品牌价值、民族价值等多个领域。瓷茶具在装饰设计时未能领悟到传统元素的多元化价值,盲目地运用传统元素进行瓷茶具设计。
二.中国传统元素的深刻内涵
瓷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具,其传承了中国古代、现代文化的多项内容,也是我国艺术内涵的综合体。考虑到提升瓷茶具的艺术价值,对其进行不同的装饰改进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让瓷茶具在消费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瓷茶具装饰则显得格外重要,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可大大提升瓷茶具的内部消费环境及外在市场价值。作为瓷茶具的装饰设计师,应在充分领悟中国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设计手法,不断美化瓷茶具的外在价值及艺术效果,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1.中国传统元素的概念中国传统元素主要是指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包括:艺术、风俗、工艺、节日、思想、道德等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美德,这种传统并非精神意义上的道德品质,对现实传统元素的继承也是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中国传统元素是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象征性元素,传统元素是中国人们在历史发展变革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美好事物。传统元素不受时间、空间、人物、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是由时间、文化、历史、道德等传统元素共同熏陶而成,现代人接触传统元素将会体会到一种高品质的艺术层次感。伴随着世界各国文化合作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中国传统元素开始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瓷茶具装饰设计中引进传统元素是时代装饰发展的趋势,也是宣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有效途径。
2.中国传统元素的分类中国传统元素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元素进行划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概念意义上看,中国传统元素是抽象的概念名词,并没有明确指定哪一样事物属于传统元素,这也说明传统元素仅仅是一个文化精髓的提炼。但从现实运用情况来说,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装修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并且可以具体到某一个装饰符号。根据这一点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划分,其具体包括:雕花纹饰、窗格门扇、中式家具、织绣、绘画、书法、印染、瓷器饰品等,这些实际物体构成将中国传统元素的魅力发挥地淋漓尽致,受到了广大消费群体的一致好评[3]。此外,还有一类中国传统元素是摆脱实际物体的,其属于人们思想意识的范畴,典型的代表包括:传统美德、人文理念、儒家思想等等,这同样是我国传统元素的精神意识范畴,对现代建筑室内装饰风格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传统书法装饰美的体现
书法是中国传统元素的典型范畴,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都会将书法巧妙运用到艺术装饰中,这对于各种艺术品自身价值的提升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瓷茶具在装饰改造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书法艺术进行美学创造,塑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瓷茶具艺术美感。“势”在陶瓷茶具中是装饰艺术的重要元素,对整体装饰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设计师领悟“势”的深远内涵对其艺术创造有很大的帮助。瓷茶具的“势”包含两层内涵:首先,形势,即书法字体的形势、姿势、线条的走势;其次,气势,即作品给人的气势、感受。通常来说,字的姿势,书法的美、字形美。形是靠线条来表现的,势依附于形,所以势是存在于线条之中的。线条在标准化的美术字空间中是毫无用武之地的,然而在个性化的书法中,它成了主角。充分利用好“形势”优化瓷茶具设计是一种装饰创新的有效方法。追求意境之美是美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价值实现的过程。意境美并非大脑凭空想象,而是在现实物品中的有效体现。书法装饰的意境美,是书法对陶瓷装饰的气势、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南齐王僧虔《笔意赞》中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显然神采作为意境的内涵之一,成为欣赏书法的标准之一[4]。如果说神采是偏于的人的个性的话,那么韵趣是偏于的作品的格调。意境美学的构造可以通过传统元素的合理运用实现,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等等,这些典型的传统物体的运用有助于提升瓷茶具的艺术魅力,让装饰艺术的外在美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四、传统书法艺术美学的运用
瓷茶具装饰艺术的运用来源于其在艺术美学上的表达,这是体现瓷茶具装饰价值的重要一点。对于现代化的瓷茶具作品来说,其艺术美学、装饰美学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为书法艺术美学价值的呈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早期的纸上书法相比,陶瓷茶具书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陶瓷材质上作画,将中国画艺术由纸张转移到瓷质装饰中。陶瓷的茶具书法装饰根据器形不同,如圆体的、方体的或者异形的等来选择适当的书体和色调。并多在边缘的笔划上做文章,使之相互适应、和谐,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在书法创作中,篆刻通常用在印章上,运用在陶瓷茶具上不仅能起到气势、填补空间的装饰性作用。借用文字来表达图画,相互补充,情景交融的意境犹如一幅中国画[5]。中国画采用的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景物形象的再次构造将设计者的思想意念表达出来,留给欣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而“中国字”呈现的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利用文字描述将设计者的思想意念呈现出来,瓷茶具装饰中选择不同的字体形式衬托装饰思想,如:草书、楷书等书写字体创造的艺术价值各不相同,但均是表现瓷茶具美学艺术的一种方式。
五、书画结合的新型装饰艺术
陶瓷茶具范文4
泡花草茶的茶具
想泡出一壶好的花草茶,首先得从选择茶具开始。中国的陶瓷器举世闻名,是茶具中的高级品。而英、法、德等欧美国家也有几家百年名牌陶瓷器厂商,如威基伍德(WedgWood),皇家道尔顿(RoyalDoulton)、明顿(Minionl、史泼德(Spode)等,生产犹如艺术品的茶具组。至于玻璃茶具通常比陶瓷茶具来得价廉,但上品不仅晶莹剔透,也有颇别致的造型。
以下除了谈基本的壶、杯等茶具组合外,还将介绍几种泡花草茶用到的相关附件。
茶壶 花草茶的壶基本上呈广腹近球形,以便进行沸水的热对流运动,促成壶中花草释出色香味来。一壶约400~500毫升的量,适合数人一起饮用。
陶瓷茶壶的外形精致,且许多绘有优美的花草虫鸟等图案,与自然风味的花草茶颇为契合。此外,由于质地细密。不易起化学变化,又较可保温,最能发挥并维持花草茶的色香味。在寒冷的季节,附保温罩的茶壶更能维持茶温。只是使用陶瓷茶壶时,无法欣赏到花草在壶中徐徐开展的美观过程。
玻璃壶则是冲泡花草茶最普遍的工具,较陶瓷材质轻巧易执,更胜的是提供花草浮潜伸舒、鲜活如生的视觉享受。缺点是它不具保温功效。茶香较易流失。有的玻璃壶内附有杯状茶滤。花草即直接置于滤杯中,花草的浸汁经此渗入沸水中,斟茶时茶渣即留存滤杯内。具有过滤茶叶的功能。
加温器 因为玻璃壶不保温,所以加温器是很适合的搭配器具。它是一个玻璃皿、壶座板及蜡烛座的组合,饮茶时将玻璃壶置于皿口的座板上,藉由底下的烛火维持茶温,座板可使茶壶受热均匀,而烛光映透玻璃皿壁,增添几许温馨的气氛。
沙漏和计时器 花草茶各有最佳的焖泡时间,藉这两种计时工具来掌握会正确些。采用沙漏具有一种传统的乐趣,但有的花草茶焖泡时间较长,沙漏不宜使用。则适合以计时器设定所需时间,届时鸣晌即可斟茶。
茶杯陶瓷茶杯较具保温性,以内侧纯白或白底者为宜。由于花草茶的汤色多轻薄淡雅,斟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尤其澄亮,映衬着氰氢的袅袅热香。格外诱人遐思。无柄的玻璃杯易烫手,可以外加连柄的杯座。盖杯最适合一人独饮时用,通常附有茶滤。
滤构多数的陶瓷茶壶内没有滤筛或滤杯的设计,如果斟倒原料较碎小的花草茶人杯时,必须借助滤构架干杯口过滤并承接茶渣。
蜂蜜罐、砂糖罐 花草茶虽有一股自然的甘甜味,但仍有许多人不习惯它的清淡少味,故可视个人口味添加蜂蜜或砂糖,以增加风味。而清饮时,蜜罐和糖罐也能当作桌上的装饰。
密封罐 花草茶是易潮物质,散货尤其需要妥善收贮于密封的罐子中,同时避免香味散逸,还可防虫。
泡茶草茶的技巧
冲泡花草茶不算复杂,与冲泡红茶、中国茶有不少共通的原则。基本上只要把握以下几项重点,自己在家也能完成一壶既可口可目又益身的花草茶。
原料品质及用量想泡出美味的花草茶,先决条件是选择品质优良的原料,在确保原料品质好之后,再根据各种药草的特性来斟酌原料的用量。原则上浓香类的药草可以少放些,如果是选用新鲜药草,则其分量是干燥原料的2~3倍。
用水选择 水质与水温都是诱发花草茶色香味的重要因素。泡茶用水取自洁净的山泉、活井或溪流最好,若不易取得,也可选择质纯的矿泉水,然后将水煮沸,冲泡时的水温在95度左右,如此泡出的茶澄亮色正。味道也佳。至于用水量的多寡,若以最常用的玻璃壶为茶具,一壶为500毫升。
泡茶方式 许多种花草茶可用壶泡法也可用锅煮法,通常以第一种居多。花、叶等原料因为较容易释出内含成分,采用壶泡法即可。若原料是果实、树皮、根、茎等坚韧部分,采用锅煮法就比较能萃取当中的精华(特别是以求得药效为目的时)。
煮茶的锅是不锈钢、玻璃或陶瓷材质皆可,铁制或铝制品可能会引起化学变化,并不适合使用。进行时先将水煮沸,然后放入原科,继续转小火煮至药草舒展开来,茶汤颜色及味道皆释出,即可熄火。如果是采用壶泡法,冲泡前先用热水温壶烫杯。加入沸水时才不致温差太大,影响茶香发挥。在煮茶和焖泡的过程中,锅及壶一定要加盖密闭,以免药草中的挥发油随蒸汽散逸。
焖泡时间 每一道花草茶都有最适合的焖泡时间,视花草本身的特性及取用部位而异,掌握得好,才能使药草的本质(包括色香味和药理功能)完美呈现。一般,易释出滋味的花、叶,浸泡5~15分钟不等;至于较坚韧的果实、树皮、根等需浸泡15分钟以上。由于多种药草含有单宁成分。泡太久了会产生涩味,茶色也不清澈。此外,第一泡时需浸久些,回冲即可稍缩短时间。
调味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口味,可以添加多种调味品。如鲜奶、柠檬汁、果粒、果丁、冰糖、蜂蜜或者不合热量的甜叶菊。理想的花草茶和调味品的比例掌握在3:2比较好。投放调味品的时机不可过晚,这样味道才佳。
泡用建议:
1、以95℃左右开水在透明耐热玻璃壶中冲泡。
2、焖泡5分钟,让茶味完全渗出,即可饮用。
陶瓷茶具范文5
日式茶具里一类是浓茶专用的,盛抹茶的陶瓷小罐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一类是抹茶专用的,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
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经过400多年的演化,种类极其繁多,其中最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的主要有:凉炉、茶杯、茶釜、茶入和茶碗。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
(来源:文章屋网 )
陶瓷茶具范文6
经几位壶友介绍,我的好友圈里有了一位“真金白银”的紫砂壶制作大师。他是杨春根,江苏宜兴丁蜀镇人,是我国当代一位优秀的中青年陶艺家。
他的艺术履历里这么写道:自幼受紫砂艺术的熏陶和影响,酷爱紫砂壶艺。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陶艺家顾建军研习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后又经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何道洪等名师的指导,技艺日趋成熟和完善。20多年来致力于紫砂泥料的配置和研究,对紫砂矿料及五色土具有独到的见解。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杨春根老师又开始对历代名人名壶的研究,尤其对明清时期老壶的特征,泥料和工艺特点有较深的研究和熟练的鉴别能力。
收藏界评价他创作的壶艺作品是选料考究,配置科学合理,题材新颖,格调高雅,内涵丰富,既有传统壶艺的神韵和魅力,又具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属于雅俗共赏之佳作。
其作品价值从他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荣获大奖可见一斑。去过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的朋友可以一睹其精品之作的风韵。他创作的“四方筋囊传炉壶”由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并有多件佳作被刊登在中外专业杂志,深受中外壶友和藏家的青睐。
我与杨春根老师的交往,缘于壶,更缘于心。
端茶说壶
柴米油盐酱醋茶,系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也就是说,茶乃生活必需品。有人说,茶乃一种人生,不同性格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品同一壶茶能品出不同的意境。
也有人说,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文人喝茶则是一种文化。我交往的文人中爱茶者众多,一杯茶在文人眼中,既是解渴佳品,又可扬清荡浊,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
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香、品茶, 此为茶趣。
话说品茶有讲究,一杯茶须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甜润,云雾的香馨浓厚,龙井的馥郁味甘,尽在不言中。
要喝茶,便不能不说壶,让我们一起听听杨春根老师如何说壶。
“当世以宜兴紫砂壶为最,盛行于明清年代及本世纪初,时下更具紫砂收藏热势。
茶壶之盛行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已把喝茶当作社交、礼仪及日常保健的重要生活方式,而用一把精致的茶壶泡一杯馨香的茶,在平淡中享受生活,怀一份虚融淡泊的心境 ,此为品茶玩壶之乐是也。”
古壶之风
杨老师对古壶也多有研究。且听君道来――“古朴、富丽、淡雅乃为古代茶具之风范。 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觞于三唐,发展于宋元而成熟,光大于明清。”
我们看到,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先说说唐代茶具。自从“茶圣”陆羽著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一个新境界。其《器》章就列举了28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
时下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体现了以实用为主兼及情趣的特色。
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这一切,都与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相适应。
宋代饮茶多用茶盏,也是一种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不同的是,宋代以通体施黑釉的“建盏”为上。
斗茶时,茶汤呈白色,汤花更是色泽纯白,与乌黑的建盏相配,黑白分明,便于看出水痕,区分茶质优劣。盏壁较厚,宜于保持茶汤的温度。这些都是建盏的实用效能。
到了明清时期,茶具呈现一种返朴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所能企及。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基本原因,在于饮茶方式的改变。
明代饼茶已不时兴,散茶流行,人们普遍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绿色的茶汤,以白瓷衬之,更显得清新雅致,赏心悦目。这就不难理解明清时代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具,为何均以白色为主调了。到了后来,白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
紫砂茶具的勃兴
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及了。
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型精巧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
根据各大师的工艺特点,以其作者名字命名其壶,如明正德、嘉靖间的供春壶(龚春)、万历间的大彬壶(时大彬)。
清代宜兴紫砂壶制作仍兴盛不衰,亦出了很多名师,如嘉庆、道光间的陈鸿寿(字曼生),所制茶壶名曼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