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1
在高年级“预习课”上,我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熟课文。课堂上,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以这“三件事”为目标,以“单元导读”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能清楚地把握。当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要重点渗透学习方法。
在学习生字新词的时候,我以“词语盘点”为练习阵地,从字到词到句,由点到面,逐步完成生字新词教学。在方法的指导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联想法、归类法、求助法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记住这个词。记得在学习第七组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字词时,当提及“刷浆”这个词语时,很多孩子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当地话叫“批墙”,还有的同学说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一样可以把握它的意思。有的同学则用“归类法”来学习这个单元的其他词语,像“精神抖擞、转悲为喜、兴致勃勃”都是描写人的精神状态的词语,“破绽”和“漏洞”也可以归为一类,都是指说话做事不周密,露了马脚……当孩子们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把握一些字词的意思之后,相信他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字新词时都不会再眉头紧锁了,而能用合适的方法去探索这个词的深意。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高年级的孩子在经过指导后可以熟练使用几种常见的方法,如题目扩展法、概括段意法、要素串联法、内容借助法、问题串联法等等。一开始教孩子们这些方法时,可以带着孩子们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用起来便得心应手了,而且概括得非常到位。一开始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也是挺意外的,但孩子们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真的,课堂上你留给孩子多少机会,孩子就会还你多少奇迹。在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在接下来的所有预习课里,老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概括了,这样,不仅孩子们对课文印象深刻,关键是我们还很省力,这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在整体感知《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用题目扩展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文章肯定是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过程,再加上小嘎子的性格特点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过程,体现了小嘎子顽皮可爱、灵活敏捷,但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接下来在整体感知《金钱的魔力》的内容时,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用合并段意法来概括,一至四自然段写‘作者受到冷落’,五自然段至最后写‘作者受到了高待’,体现了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的小人形象!”她语气中带着气愤。我说,应该说“我”受到了冷遇,文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呀,她会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另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原来这就是金钱的魔力啊!应该给‘魔力’加上引号才对。我想用这些词来形容托德和老板:唯利是图、阿谀奉承、世故圆滑。”为孩子有这么丰富的词汇量感到高兴!“老师,我用不同的方法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金钱有什么魔力?在‘我’出示百万英镑前后,托德和老板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作者想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文章主要写了‘我’到裁缝店买衣服时,先受到冷待,后由于出示了百万英镑,又受到热情款待的事,刻画了托德和老板以‘钱’取人、献媚讨好的小人物形象。”他有理有据地分析完之后,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笑了,问:“这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是……”“问题串联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当掌握了这些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后,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如有人问起他读过的某本书的内容时,他一定会对答如流。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2
一、理想的课堂是求“简”的课堂
1.教学的切入要简单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的过程。要在课堂中达到这样有效的互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细心研磨,精心从文本的字词句段中、从课后思考题中、从单元导语和自读提示中寻求最佳的切入点,为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打开思路,打开视野。请看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的教学:
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组都编排了一个教育主题或者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也会在每个单元组的前面编写一段单元组的学习导语。教师在教学本组中的略读课文时,可以从教材中的导语入手发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语:“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因此,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和《金色的脚印》时,可以根据从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学习中习得“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的方法,有效地进行略读教学。
2.教学的环节要简约
真正好课的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略读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首先要知道“写了什么”,再谈谈 “有什么感受”,最后交流“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根据略读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再加上有限的课时安排,就要求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约,思路要清晰,要多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和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请看《学会看病》一课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1.认真读课文,画出“母亲在孩子生病后的作法”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的这种作法,你赞同吗?
二、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内心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这样做,她愿意吗?
三、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谁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母亲内心既然如此地不舍,但为什么非要这样做,这样残忍吗?
以上的教学环节简约开放,一层深于一层。整节课,孩子们个性的见解、放飞的思绪和灵动的语言,无不彰显了略读课教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之美。
二、理想的课堂是求“精”的课堂
1.追寻精要的学习目标
怎样去捕捉文章重点,让教学“略”中突“精”?目标的把握非常关键,教材中对每个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设计,单元的导语往往提示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学中可以紧扣导语,以整个单元为主题来确定精要的学习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习以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来确定《金钱魔力》一课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依据学习目标将教学定位在“感受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对学习的内容作适当地取舍,紧紧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来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请看一教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中“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这一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老板为什么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老板一系列动作的词语。
生:望、吹、钻、翻、说。
师:谁能来说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了什么,你认为用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以上的教学是依据确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的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凸现略读教学中的“重拳敲击”策略。
2.追寻精当的点拨引导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老师应该多想方法,让学生能自己通过主动学习而习得知识,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中学习。教师只能在汇报交流中,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适时地点拨。
《刷子李》一课学习目标的重点是“感受刷子李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时,要紧紧抓住体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精彩细节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习得方法。请看一教师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精彩细节进行教学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1段,找出含有“果然”“居然”“竟然”的语句来细细地读一读。
师:谁能来说说你从这些句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果然”词中读懂了刷子李的技艺实在高超,敢穿黑衣黑裤和一双黑鞋来刷墙。
生:我从“居然”一词体会到了刷子李的本领的确高明。
生:我从联系上下文知道“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是他裤子上破的一个小洞,真正体会到刷子李本领的奇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第一自然段中“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这个观点。
生:不傻,因为他自己对自己成竹在胸,非常有把握。
师:请你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对于这个问题能否有新的体会?
三、理想的课堂是求“宽”的课堂
(1)适时的内容拓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学可以事先布置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真正落实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如《夸父追日》的教学,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课中可以从聊聊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又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起点和经验。
(2)灵活的能力拓展。教学中的拓展不应该只是资料的拓展,更应该尝试给学生许多自我拓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才能。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类的写景或游记的文章时,可组织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看到的景色;读《慈母情深》后让学生去学唱或吟诵《游子吟》;学完《大瀑布的葬礼》,可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演讲稿……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3
一、 努力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把阅读权交给学生。
“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并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1.回归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我认为,就是通过对阅读的材料的语言训练,加强学生敏捷、准确的“语感”能力,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的正误、形象、情感等诸方面的感受及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所谓语感,是指“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它不限于对言语的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它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语感又主要运用直觉思维。”
第一,诵读,这是培养语感的首要途径。旧时的读书人,要走读书进学之路,必须熟读熟背“十三经”,他们吟哦与自得正是在传达着一种诵读带来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蕴藉与心理~意趣,事实上,课标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实际情况也表面:教师轻诵读,学生诵读能力就差,语感能力也差。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课文的深层底蕴不可能在抄写生字词,抄写段落大意,抄写中心思想,教师对答题技巧的分析中得到把握,只有以诵读为基础进行量的积累,才会有语感能力形成质的飞跃。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诵读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就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百鸟闹春”的意境,并且在这同时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语言。此时,我觉得对语言、修辞、以及文章的内容都无需做太多的分析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就是这道理。
第二,“自悟”是培养语感的必惊之路。语文是一门模糊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材料蕴含丰富的情感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说,语文阅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领悟力”的高低,而这种能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自悟”而非灌输,朱熹说过:“读书是自读书”。主导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领悟。学习课文,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甚至共鸣,从而达到移情启智的目的。学生在阅读时,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和投入,就不可能由情入境,与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非学生自悟,是对学生的感悟能力恶性扼杀。在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让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此时,学生油然而生凄凉之情,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当然此时学生的感受程度有深浅,强弱之分,但比起老师的讲解却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学生的切肤之感,而不是老师的强行灌输。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无论从思维与语言、阅读的关系看,还是从探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于漪老师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首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善于选择恰当的钥匙,不断抓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之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实践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1) 利用导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用了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可以使两个毫不相关的人亲密无间”。作为导入,这样学生对金钱的魔力就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带着这种疑惑,学生逐步深入研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2)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某种角度说,有疑是一切发现创造的开始,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如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最后哈尔威船长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对这一结尾的看法,教参上是认为,这是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的体现。 但也有同学从艺术效果来阐述,认为这样写更悲壮,更打动人心,能更增强悲剧的力量。这是个很好的赏析角度,而且层次更高,真正体现了阅读感受多样性。
(3) 在比较中阅读探究。同一题材或体裁的文章可以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比较,如鲁迅的《社戏》,《故乡》,《孔乙己》三篇小说,我们进行比较阅读,就可以探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品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三、 开展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农村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但这一定要落实,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每星期至少两节阅读课,并作好辅导和读书笔记。
四、 从活动中增强语文能力。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4
关键词:课内;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70-0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但小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本人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互不联系,彼此独立进行。鉴于此,我对现将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和梳理如下:
一、培养兴趣,让孩子乐于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乐意干,才能干好它。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汇编属于自己的作文选,开展辩论赛等),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得法,激活课外,使学生爱上阅读
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
1、课前收集资料
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以往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只重视课文的学习,这影响了学生积累语言和开阔视野。而在新课程标准里就明确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可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此便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如我在教学《藏戏》一文时,因为本身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搜集有关藏戏的知识,还可以把内容拓展到搜集藏族有哪些民风民俗等。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有的在网上做摘记,有的查阅工具书。课上,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学生们对本该无话可说的陌生事物,却从它的由来,发展等方面介绍的是头头是道。而且还从衣食住行等全面的介绍了藏族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内激活课外
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学理念,必须重视语文的外延,课内即是课外。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相应的补充,选择与教材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找准对比点,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如学习六下的朱自清的《匆匆》时,我用了钱鹤滩的《明日歌》来导入。让学生朗读体会,作者通过《明日歌》是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再让学生投入新课文的初读。在这样的类比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朱自清诗一般的语言和时光的匆匆。再如五下《金钱的魔力》学习中,学生找出描写托德的笑,经过朗读体会,学生看到了一种极其丑陋的见钱眼开的嘴脸。我接着又出示了《红楼梦》里各种人物的一组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笑。这个环节重点抓住托德的“笑”来品鬼相,悟鬼品。通过各式各样的笑的对比,一则,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二则让让学生深入明白作品的言说形式,形象理解马克吐温笔下的托德的“笑”的文学魅力。
3、课外拓展延伸
在课堂收尾处做好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其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可以在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比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我在课上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你们对梗概中的那部分内容比较感性?”有极大一部分同学都说对鲁滨孙是怎样驯化野人的非常感兴趣,还有部分读了原著的同学说,那部分最精彩了。我接着就明确指引同学们可以在原著中寻找到答案。
我们还可以编主题手抄报、搞手工制作等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在上完了《藏戏》一课后,就与美术老师进行了沟通,让同学们能在美术老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制作藏戏的面具,同学们的兴趣都特别的高涨。
三、完善制度,保证学生阅读质量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实践
读书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这里要谈的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意义深厚而广泛。它能拓宽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好读、广读、善读。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可见阅读兴趣是先导,如果学生们的阅读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那这样的阅读是不会取得成效的。
1.精彩瞬间,戛然而止
经过调查发现,在家校普遍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发展的今天,学生们也乐意看书、读书,但阅读的偏食现象严重。如何对这些激发学生们那这些“高优”书籍,产生兴趣呢?
笔者在教学中会找一些故事性强、语言互动效果好、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著,如《青鸟》《金银岛》《绿野仙踪》等,通过自己的研读,选择精彩的片段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们描述,当学生们注意力被吸引、开始置身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时,笔者便戛然而止:“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原著阅读。
2.光影时尚,按图索骥
人们总是喜欢把那些传唱不衰的经典文学拍摄成电影,家喻户晓的电影《乱世佳人》《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威尼斯商人》等曾让多少的影迷为之痴狂。
笔者就借用电影抛砖引玉,打开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例如,教过《金钱的魔力》,便让学生们欣赏电影《百万英镑》;学完《小嘎子与胖墩比摔跤》,就播放电影《小兵张嘎》。但凡喜欢电影的人都知道,名著与电影并不能等同,导演也是读者,电影中必然添加自己的理解元素。观影完毕就要让学生们去原著中,寻找电影拍摄与原著的差别。
3.书香校园,经典随行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洋溢着书香的校园。在这样学校的学生们是幸福的,他们能够拥有得天独厚的课外阅读资源: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环境优雅席地而坐的阅读室。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具备这样的条件。据观察,不少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来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三年级教授童话组课文时,教师就会安排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童话列车丛书:《怪蛋之谜》《小糊涂神》《恐龙复活记》《红地毯杂技团》……而且统一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或者图书阅览室集体看书。淡淡的书香就在这小小的空间氤氲,课外阅读的种子也悄悄地在学生的心间萌芽。
不仅如此,更有一些学校能邀请到名作家到校讲座。“动物大王”沈石溪就曾邀到笔者学校畅谈创作经历。没有跌宕的人生经历,就没有精彩的小说故事,沈石溪绘声绘色的演说,让学生们大呼过瘾。那年,《斑羚飞度》《兵猴》《最后一头战象》《狼妻》等书,一度红遍校园。
二、事者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其法则事倍功半
1.读书不二法
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读这本书时,可采用先浏览,后精读,再精读,进而跳读摘抄,全方位、多角度地“蚕食”这本书。
2.字斟句酌法
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囫囵吞枣就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经典就该细细品味。
三、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在生活中提升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外阅读,是死读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学生们能把课外阅读的收获自如地运用时,他们就会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也就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阅读。例如,拗九节时,就让学生们为家人献孝心:讲述“目连救母”的故事,谈谈“中国二十四孝”的典故,煮一碗拗九粥,为亲人洗一次脚,写一首深情地小诗。当课外知识成为沟通亲情的桥梁,读书的快乐便在这里得以传播。当课外阅读成为支撑生命的擎天柱,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呢?
2.在活动中提升
金钱的魔力课文范文6
一、引导自主促“主动”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要依靠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与新学习的知识相互作用,再由学习者本人主动完成。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们“星动课堂”的“主动”理念便由此而来。但是,小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有限,这种“主动”尤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交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同时注意创设情境、指导学法,以此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通过引导自主促进其“主动”学习,让学生慢慢学会对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合理加工和正确处理。
我们吸收“合作课堂”的合理内核,要求教师在“星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视本课重难点及本班学情需要设计“预习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如笔者执教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这样设计“预习学案”:1.自学本课生字词;你觉得哪些生字或词语最难写?请你准确、端正、整洁地把它们写在田字格内。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重要信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下来。3.学习本课后,你还有哪个问题没弄明白或可以用来考考别人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识字与写字教学须贯穿每个学段,并在不同学段有不同侧重,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我们在“预习学案”中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只是强化了其书写的准确、端正、整洁;到了课堂检查预习情况时,教师也只是抽查听写生字词,再有针对性地指导,而不会字字词词检测。另外,因为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它并不难,所以,我们在设计“预习学案”后面两个问题时,对如何读懂课文未作具体要求,而是稍稍提高了一点难度,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和其他信息,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用主动预设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预习学案”中的每一个问题。
除了课前“预习学案”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学习,课中也可预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在课中可设计“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静静研读课文,从中发现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进而建构自己的认知意义。而这也正是本文构思的匠心所在。如果教者不引导,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研读、感悟,普通的小学生仍然很难领会到这一写作手法的妙用。
二、有效合作真“互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向个体的意义建构,更倡导借助反复协商,与他人广泛互动、资源共享,最终达成意见一致或共同理解。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建构新知的重要方法。我校“星动课堂”倡导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有思维与合作价值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超越其纯粹个体化的意义建构,进而达成意见一致或共同理解。比如我校尚文红老师执教《金钱的魔力》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分析课文中两个关键人物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生依惯例先自读课文,再组内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有了自读自悟和组内交流这些环节作基础,到了全班交流时才会有师生、生生的精彩对话即课堂的精彩生成。
生1:我说说托德的性格特点。我从“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我也料到你没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句话中的“刻薄”一词看出,托德是个瞧不起人的人。因为托德是个招待客人的侍应,侍应见到客人一般都会热情招待,但托德看到一衣着朴素的人就露出刻薄的嘴脸,说明他看不起穷人。
生2:我补充一点。从这个句子中,我还看出托德是一个傲慢无理的人。“是吗?”里的这个问号,说明托德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客人会有100万英磅;“哼”“我也料到”“像你这样的阔人”“只会带大票子”这些词语的运用,也都能反映出托德对待客人的傲慢无礼,说客人是“阔人”“只会带大票子”其实是反话,意在讽刺客人没钱。
师:同学们从分析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学法引导),还有谁从不同角度(强调求异思维)说说托德的性格特点吗?
生3:从托德对客人的称呼还可以看出他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他在不知道客人有钱时用“你”称呼客人,当知道客人是位百万富翁时马上改用了“您”这个称呼。
生4:“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这段细节描写,定格于托德的笑容,把他笑容中的折皱铺展开来,细致刻画,并及时抓取了他在“瞟”了一眼钞票后笑容的细微变化,这样一来,托德见钱眼开的市侩小人嘴脸便被展露无遗了。
师:同学们能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学法引导)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有谁来说说老板的性格特点?
……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再搭建一个展示交互平台促成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多次、多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倾听和表达的意识,提高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在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中完善了个人对人物性格的深度理解和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适度探究见“灵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另一N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适当难度的任务,调动学生探究知识奥妙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成其潜能的激发。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开动脑筋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往往能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为良性循环。
在“星动课堂”的文化氛围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升级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呈现为分层次、多样式、开放性,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平等、民主、宽松、开放,学生的思维活跃、灵动,较少受到环境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中给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加上有课前、课中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以及课堂上教师的针对性点拨,学生适度探究、适度拓展便可“灵动”生成精彩的课堂。我们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师:通过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再回头看看老师的板书(如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圆明园的建筑昔日的辉煌
学生讨论、探究后汇报展示。
生:我们发现,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建筑大小、动静、中西、虚实的对比描写,突显了圆明园建筑昔日的辉煌。
生: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先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师:是的,圆明园的辉煌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请大家再欣赏一组昔日圆明园的图片资料,从中选一两处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或者选你身边熟悉的景物,运用今天学到的对比手法,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欣赏完图片资料后,用6分钟练写,然后展示。
生1:圆明园中,有设计独特的西洋建筑大水法,也有构思巧妙的中式迷宫黄花阵。
生2:漫步在圆明园,你会看到气势雄伟的北国风光,也会欣赏到温婉秀丽的江南水色。
生3:圆明园中的收藏非常丰富,既有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也有清朝的名人书画;既有中国古代的奇珍异宝,也有从西方引入的先进仪器。
生4:圆明园中,既有用西洋方式计时的12个铜兽首,也有我国古明的地动仪。
生5:圆明园里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既有我国的国花牡丹,也有从外国引进的郁金香。
生6: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庄严肃目的高大宫殿,也有小巧别致的园林小景。
生7:校园里既有高大挺拔的大榕树,也有纤细柔软的君子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