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桃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桃花的诗句

桃花的诗句范文1

译文:去年今日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译文: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译文:在人间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春江晚景》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晚景》宋.苏轼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桃花的诗句范文2

关键词:风景园林;宜居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城市化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城市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的依赖性。“宜居城市”这一新兴概念随之产生,它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同时又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理念主体。

2 宜居城市的定义及内容

宜居城市是指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1]。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宜居城市”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宜居城市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繁荣、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文化丰富厚重、公共秩序安全等这六个方面[2]。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协作[3]。

3 园林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及

作用 城市的生态绿化是城市对外形象的标志,体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1]。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而言, 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采用园林绿化的处理手法,构建具有生态、美观、经济、安全等效益的城市园林环境,是营建城市环境的主要途径[3]。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合理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园林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4]。

城市园林在现代城市中体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协调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3]。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园林工作更是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舒适生活、促使社会和谐进步、协助建设安全城市、传承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同时园林绿化在协调宜居要素关系、融合相对独立的不同宜居要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宜居城市整体性的塑造[5]。

3.1 宜居城市中的城市要素与园林绿化

从目前城市的发展情况趋势看,城市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对性的矛盾关系。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将原生态自然逐渐蚕食,自然环境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受其影响而恶化。城市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变现代城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6]。宜居城市发展的要求中,对城市空间安全、环境质量、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被重点关注。因此,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建设也应当呼应城市的多种需求,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园林的内在功能,促进城市的宜居化发展。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自然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有效融合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平衡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设施与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竞争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之间的均衡[4,5]。

3.2 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自然环境不仅包括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群等,还包括建设在其中的道路系统、城市广场等各种人工环境,而这些环境都涵盖在城市园林的范畴中。在城市自然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园林绿化的手段,协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创造舒适的园林环境[7]。园林系统在营造城市地域特色的前提下,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调控气流、形成城市的通风道及防风防沙屏障,同时降低城市噪音;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地[5]。

3.3 城市中的文化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精神要素和灵魂组成,而现代城市文明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和生活享受则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延续。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特征和形式决定了塑造的园林结构、园林艺术的主题、建筑设施和其他小品项目的建造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所用植物的配置形式和植物种类的挑选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形成的园林载体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脉特征,担任着城市文化传播的作用[5]。

3.4 宜居城市中的生活要素与园林

城市的“宜居”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谈城市的发展,园林的建设要从城市的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营造出多元化、具有适宜空间的生存空间。在营造居住环境和社区氛围方面上,园林具有天生的自然条件,通过设置和谐的人工环境给舒适的居住环境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同时还通过自身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特征为居民生活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在城市居住环境规划中,适当设置一定比例的游憩休闲空间,有助于居民营造和睦的人文关系,孕育良好的社区氛围,同时也体现出城市园林对城市中使用者的人际关怀

4 城市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和谐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成绩斐然,城市园林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飞速发展,各地总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都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也存在着在建设中一味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的现象。比如追求当年栽种、当年成活、当年见效;引进了外地高档树种,大量堆砌建筑小品和雕塑;不结合国情、市情大量铺草坪等[8]。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丧失,这些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时的经验教训。

4.1 注重人工造园,忽视自然与生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中心广场或主题公园的建设相继出现,但此类工程存在着在规划上定位不准、缺乏对本地生态资源的研究和自然地形利用的问题。这种片面地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耗费巨资,无视城市绿地的宝贵资源和维护成本,既破坏原有本土景观的特征,又加重了园林建设资源的消耗,还导致园林“千园一面”的现象出现[3]。

4.2 注重功利形象,忽视科学与适用

一些城市园林建设在规划布局上失衡,重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当地居民的休憩要求。更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大量实施反季节种植;或者违背园林建设的科学规律,盲目引进外来热带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造成园林建设脱离实际,偏离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

5 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对策

5.1 科学性规划生态园林建设

科学规划即是必须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型城市园林。这要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园林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本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条件,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在园林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改变对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加强对城市中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要注重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地采用本土植物与引进的外来植物相结合[3]。

5.2 科学性设计精品园林工程

科学设计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这就要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相互统一。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乔木,科学地选择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功能的基础,应优先使用适应性强、成本低、本地特色突出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朴树、槐树等。此外在乔木树种选择中还可考虑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搭配,如泡桐、合欢、杨树等,合理搭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积极使用竹类植物和赏花赏果等经济植物。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植被,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3]。

5.3 科学性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

回顾历史教训,传统的不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是导致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4]。节约型园林就是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类型,这实际也是园林绿化建设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具体表现[3]。

5.4 科学性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随着建设要求的提高,只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工作者已不能完全胜任对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时依靠几个单一部门的工作也难以达到城市建设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建设人”具备多方面知识和统筹规划的能力,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多部门单位的协作。此外,建设宜居城市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的公共事业,这要求政府一方面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及教育,带动群众多渠道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和加大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地开展[6]。

6 衢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措施

衢州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交汇处,拥有林业用地面积66.9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1.5%。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119hm2,绿化覆盖率42.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2m2,城市片林及环城林带面积1410.59hm2,新建成的南区健身公园、西区市民公园、鹿鸣公园、信安湖水岸森林等大型城市绿地乔木树种面积比重85.5%,乡土树种种植数量比重86.2%。2011年以来,衢州市以创建宜居城市为契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以科学编制宜居城市建设规划、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把城市园林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结合,扩建以乔木为主体、灌木铺垫、花草点缀、休闲娱乐设施配套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结合衢州地处金衢盆地的地形特征和作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胡柚之乡”的乡土特点,探索“城外万亩桔海环绕,城中千亩桔海点缀”的城市创建模式。

坚持注重实效,突出民生。创建工作以来,衢州市实施了一系列城乡绿化项目,居住区平均绿地率达到30.2%;实施一批生态富民项目,建设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项目35个、规模1.53万hm2;实施竹林“一竹三笋”高效经营、油茶提升、珍贵树种用材基地建设等项目。

坚持宣传推广,全民参与。衢州市坚持把弘扬生态文明、增强自然意识作为创建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通过举办各类城市生态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科普资料,建立钱江源、府山公园、紫薇山等13处县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扩大了创建工作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形成了市民主动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7 结语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建设者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建设的长期性,也要认识到它的可实现性。建设宜居城市是—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城市园林建设也是如此。在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积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城市园林优势,改善生存环境[9],创建共同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邬海波. 宜居城市绿化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3):54~58.

[3]韩 洁. 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35.

[4]朱春梅. 关于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4):63.

[5]马 冰. 园林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2(2):50.

[6]崇 宇. 浅谈生态城市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08,12(6):101.

[7]刘子辉. 以“大园林”理念建设豫东生态宜居城市[J].中国园林文摘,2011(8):54?55.

桃花的诗句范文3

如果说“桃花”正式与情感结盟并沾亲带故的理解为“桃花运”,那最初是源于《诗经》。在《周南·桃夭》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很显然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或者是迎娶一位貌美如桃花的妻子。这里用桃树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比喻将来的后世子孙人丁兴旺,这样的好女子,自然利于家庭的和谐。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合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自这里。这应该算是“桃花运”一词较为官方的说法啦。

崔护诗开启与爱情有关的桃花运程

关于桃花运还有一个民间或山寨版本的传说,说的是唐朝诗人崔护和绛娘的艳遇故事。阳春某日,崔护外出游玩忽感口渴难耐,就寻到一户桃花掩映的农家,进门讨水喝。那日,招待他的正是女子绛娘。绛娘生得貌美如花,知书识礼,让崔护神魂颠倒,爱慕之心陡起。正想着如何与她接近时,看到墙壁正中挂有绛娘写的对联,上联是:几多柳絮风翻雪,下联是:无数桃花水浸霞。

读罢,让崔护更是惊讶不已,此女子年纪轻轻如此学识,令人佩服,不过他又暗自欣喜。崔护读了绛娘的“咏梅”诗:“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便回了一句“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并深情地望着绛娘。这一眼,看的绛娘春心荡漾。喝水完毕,崔护离去,没想到这痴情的绛娘竟倚门企盼,思念成疾。

次年春天,桃花再开,崔护抱着侥幸的心理再访,却见小院深锁。于是,在大门上题写了“人面桃花相影红”的诗句后,走了。过了几天,他不死心,估计是想看人家有没有反应,又折了回来,却听见院里有哭声,就敲门询问。一老汉出来说:“崔护,你害了我的女儿,自从去年见到你后她就得了相思病,日前又看见门上的诗句,更是一病不起,不吃不喝的死了。”

崔护顿感事情严重,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崔护抬起女子的头,深情地哭诉说:“绛娘,我来了,我也在思念你。你要是醒过来我就娶你为妻。”不想绛娘竟睁开了眼,活了过来。不久二人成婚,崔护的学业也由此日益精进,后来金榜题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于是,后人便根据这段佳话将男女情事,谓之走“桃花运”。

桃花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MATLAB软件由美国公司开发研制,实现了科学数据、矩阵计算以及数值分析的可视化,为需要进行数据计算的诸多领域提供高效、全面的解决方法。化学工程及工艺实验往往产生较多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能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帮助人们掌握实验规律,为实际的正常提供准确的指导。

1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与一般的化学实验只重视验证某一原理不同,其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给工业生产提供指导,无论实验时间还是实验规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均较为复杂,由此可见化学工程及工艺实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涉及较多环节,尤其实验数据的处理尤为关键。之前对化学工程及工艺实验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进行,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无法满足当今工业生产的需要。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尤其以计算机为基础,人们开发出了各种数据处理软件,使得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更为简单、方便。其中MATLAB软件是诸多数据处理软件最为优秀的一款软件,通过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能化繁为简,极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使得数据处理精度很好的满足实验需要,将数据处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MATLAB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为给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提供参考,接下来对MATLAB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2.1MATLAB的数据处理步骤

(1)数据处理整体框架众所周知,每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目的存在较大区别,所以进行数据处理的步骤以及应用的公式存在较大差别,很难使用一个程序完成所有数据处理工作。不过通过对多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要求进行分析,可得出其相似之处,即,先进行数据输入,借助基本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最终完成处理数据的输出。针对这些相似之处进行程序设计,可简化数据处理过程,促进数据处理效率的提高。(2)编制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是高效处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的基础,因此,使用MATLAB软件处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时,确保编制程序运行的高效性十分重要。数据程序编制包括数据输入、处理与作图、构建数据库等环节。其中数据输入的实现主要借助input函数加以实现。例如,需要输入实验环境中不同湿度参数时,可这样设置t=input(‘请输入实验中环境湿度数据’),输入函数多以矩阵方式形式呈现。处理与作图是化学工程和工艺实验数据处理中重要的一环,原因在于实验获得的数据一般为离散数据,需使用多种拟合方法对其进行拟合处理,其中最小二乘法是应用率较高的拟合方式,接下来的探讨主要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进行探讨。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产生的(x1,y2)离散数据为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处理,得到自变量、因变量x、y,并以y=f(x)为输入函数关系,其依据的思路为使得∑(f(x1)-y1)2以及离散数据中x1的残差平方取得最小值。原因在于实验期间难免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一些实验误差的出现,而使用最小二乘法并不需要对输入函数y=f(x)进行全部的离散数据(x1,y1),不过需要∑(f(x1)-y1)2以及离散数据中x1的残差平方取得最小值。由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可知,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采用最小二乘法可满足数据处理要求。另外,化学工程和工艺实验中有时会对流体流动阻力状况的研究,即,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行测试,而后进行针对性处理,获得雷诺准数(Re)以及摩擦系数λ的离散数据,同样适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连续的曲线,以此为基础将对应的图形画出,考虑到雷诺准数(Re)与摩擦系数为成双对函数,所以可得λ=c+aReb,尤其当a、b、c均为常数时,此时令c=0,可得λ=aReb,又因Re和λ是成双对函数,因此,logλ=loga+blogRe,在此基础上可使用MATLAB中polyfit()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处理,实现对化工数据处理程序的基础。(3)数据库的构建采用以上思路对MATLAB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获得在特定湿度条件下的实验参数,而在实际生产中所受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不可能稳定在设计好的湿度条件下,这就考虑如何取得相近数据的问题。假设其符合线性关系,使用外推或内插方式计算得出实验物性数据参数。文中探讨的化工实验中,设计的程序已经考虑到实验湿度、粘度、密度等参数进行拟合,构建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因此,对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操作,只需按照提示将湿度参数输入系统中,程序便自动运行,计算得出该湿度条件下相关数据,大大的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为确保设计数据处理程序的合理性,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完成且对应的数据库构建完成后,需要输入相关数据对程序的运行状况进行验证,以及时分析出程序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通过对设计程序进行反复的优化,便可应用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处理中。

2.2MATLAB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经上文分析将MATLAB软件应用在化学工程和工艺实验数据处理中,可获得预期的数据处理效果,但MATLAB软件对数据的处理建立在对实验数据正确采集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保证化工实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考虑到化工实验经过的步骤较多,使用较多的测量仪器,实验人员操作中难免出现误差,这就要求实验人员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影响数据误差的因素,在实验中加以准确把握。首先,保证实验取样的合理性。化工实验取样的合理性包括很多内容,如使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取样,保证取样位置的合理选取,即,取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取样操作,保证每个取样环节操作的正确性。其次,注重对样品进行正确处理。取样操作完成后,对样品操作是否合理、规范,会给实验数据造成影响,因此,化工实验对样品进行破碎、混匀、缩小等操作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最后,校准所用的测量仪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测量精度,以及性能往往给实验数据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化工实验前要求实验人员对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认真的检查,部分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对所用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根据规范标准设计相关的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消除系统产生的误差。当然为减少偶然误差,化工实验中还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多次实验求取平均值,以达到降低实验误差的目的。

3结语

数据处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关键环节,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在保证数据处理结果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可明显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数据处理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常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简化数据处理流程的同时,促进数据处理效率的明显提升。使用MATLAB软件处理数据时,关键在于编写合理的数据处理程序,因此,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编写程序的合理性,处理数据效率的高效性。(2)使用MATLAB软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为保证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把数据采集环节,即,在取样以及样品处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规范进行,尤其应注重校准所用的测量仪器,确保所用仪器处于最佳状态。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采取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降低实验数据的误差,为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分析与发展趋势[J].丁权.化工管理.2016(30).

[2]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朱涛,徐文艳.化工高等教育.2008(01).

[3]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M].南京大学出版社,张雅明,谷和平,丁健编著,2006.

桃花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思路

Abstract: in the community in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sign of the village green, achieve good plot ratio and afforestatio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developers of the demands of the economy, and to work better for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s build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of green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ing; Design ideas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 应重视小区绿化的设计, 达到良好的容积率和绿化率, 既要满足开发商经济上的要求, 又要更好地为居住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

居住小区绿化是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自然、良好、生态、温馨的生活环境为宗旨的,

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做出不同设计,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打造出最佳的居住小区绿化。“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地理条件的合理利用;第二,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2、人性化,以人为本

小区的环境设施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区的生活质量,它贴近居民生活,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不仅如此,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比如: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小区园林设计将园林与居民生活融入在一起,一片绿荫,他会去散步;一片操场,他会去健身;一片池塘,他会去欣赏倒影;一座小桥,他会去驻留脚步。

3、美观大方,经济实用

居住小区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律。

4、 结构多元化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我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换取人造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经过技术人员巧妙设计,使各个零乱的节点变的有序,散而不杂,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

二、城市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思路

1、小区公共组团绿地设计

小区公共绿地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居民休息、娱乐、健身与交往的主要场所, 深受居民的喜爱。因此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这种需求, 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在小区公共绿地即公共花园的组团绿地中设置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 如要有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 有方便居民使用的开敞空间等, 还应布局合理, 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 以上。同时要有相应的游戏场和简易、安全的活动设施, 适当安排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服务内容,结合少量的能够体现小区特点的人文景观。另外创造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 灵活地利用树木、花卉结合亭廊等创造出相对安静的休息绿地, 满足居民休息或闲聊等需要。

2、小区楼间绿地设计

楼间绿地是每两栋楼间为通风、采光而留的空地, 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 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 楼间绿地面积约占30% 左右, 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楼间绿地设计应以环境效益为主, 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进行布局,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利用植物( 乔、灌、草、花) 进行景观营造, 美观、生态且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 结合少量小型建筑小品( 包括坐椅、花架、铺装路面、花坛等) 组织空间, 小品要小巧精致, 桌椅坐凳既方便又美化环境, 为居民创造出优美的休息活动场地。

3、 道路绿地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绿地主要以行人为主, 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 其绿地设计不同于城市道路, 可结合宅旁绿地和公共绿地以及道路走向进行设计, 首先考虑居民出入方便要求, 其次要考虑遮荫和美观。

4、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 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 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 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 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 进行植物配置, 创造复层结构, 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 1)满足居住区绿化功能居住区绿化分几种类型: 绿篱设置、宅旁绿化、隔离绿化、架空空间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道路景观绿化。

( a)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 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类灌乔木, 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要求相对较高大。

桃花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生态环境;宜居环境;空间规划

Abstrac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tect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basic principl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must always be adhered.Key words: environment; livable environment; spatia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城市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居环境空前恶化,生态化人居环境的需求应运而生。生态住宅区是在“人、居住环境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下创造的一种人居环境;同时也是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重新认识和把握,以及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居住环境创造活动的结果。

一、城市住区环境分类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精神领域的构成,是住区的软件环境,它包括住区的人(这里的人具有小社会意义的群体)、经济、文化、习俗、历史、文脉、特色等。社会环境是既依托住区实体环境又相对独立的精神内涵,它虽要通过实体要素来呈现,但却给住区的一切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使住区实体环境呈现某种特有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住区的社会环境是居民利用实体系统产生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合集,它属于无形的意象环境,它能够体现住区环境的特色和特质,居者在住区中交流体验,寻找有情趣的生活和社会归属感。居民是住区环境的主体,他承担双重角色,即是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他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游走,在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能的交换,对有形的环境进行有机的调控,住区环境为满足居者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而生成融合各项生活元素的空间序列。(二)室内外环境室内环境是指居者的居室和公共交通,室外环境是相对室内的一切外部活动空间,这里主要是建筑外的环境,它以一定的场地为要素并按一定的秩序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环境氛围。室外环境是相对室内空间外的一切活动领域,它以一定的外部场地为要素并按照某种秩序和建筑整合起来,形成一定意义的住区环境氛围。宜人的住区环境设计是良好居住室内和好的室外环境的互动,好的居住必须满足人们需要的充足日照、清新的空气流通、安全的结构、适宜的尺度等。当然,在如今通涨的房价是城市普通阶层最大心疼,它势必是和谐社会住区的构建的一大障碍,通过建筑及其外环境的节约设计可以降低居住成本,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居者的入住成本。住区外环境往往和景观联系在一起,环境设计既要创造一个优美的视觉空间,又要为居者创造宜人的栖息之地。住区的室内外环境主要包括居者、建筑、绿化、道路、水体、小品等其它要素,还包括人工以外的自然要素,如空气、阳光、土壤、水系等。它们是能被居民直接利用,是活动休闲的实实在在的载体,即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体。二、宜居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一)宜人的空间体系住区的空间一般由建筑、道路、节点、开敞场地等相互围合转换形成,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应予以特别关注。建筑之间可当参照传统居住院落空间,适当尺度的居住组团和围合空间有利于居者交往,从而增进邻里感情;道路、节点、开敞场地综合考虑,道路不论大小尽量等级分明且级别高的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安全,交叉口应该安全、易识别、易到达,另外,道路应如路径适当的串联环境中的景观节点和开敞地,在路径空间中整体规划服务设施,以便达到路径空间的均好性。通过合理组织建筑、道路、节点、开敞地等构建丰富、实用的住区景观层次。 (二)降低居住成本无论是新建住区还是旧区改造,都要进行细致的前期调研,重视对场地原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住区环境如何有机再生,适度改造自然环境和设计人工环境,避免过渡设计,这样既可保持本地化的自然特色又可节约成本;把住区建筑设计与改造纳入环境设计范畴,建筑设计与改造加大对绿色节能的研究,积极试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并加强总结,建立一套可行的住区节能理论体系。(三)文化特色住区的文化特色既包括建成环境的文化意象,也包括住区的精神文明(表现为居民某种文化、娱乐、价值取向等)。住区环境的营造首先要建立住区有别于其它住区的物质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和环境的文化意象,建筑尽量发掘当地历史、文化,使之具有时代性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住区环境尽量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对残存的自然有机梳理使之再生,人工环境设计不论大小尽量融入当地某种文化意象,使住区成为孕育居民文化素质的场所,其次,完善且分布合理的文娱活动场所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比如:文体广场、文化馆、亭阁等,它们可供人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等各种活动,另外,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也很有必要,缔造的社区文化可以增进住区的凝聚力,文化使居民对住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依照生态学的原理,一个住区在其运行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处理应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长期以来,我国的住区垃圾废弃物一直是堆放、填坑和直接排放为主,没有一套科学的处理方法。现在全国的垃圾堆、坑占地已达0.33亿平方米,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垃圾的堆放和废水的直接排放,给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生活住宅区的生态平衡。

(五)合理选用绿色建材不良的建筑材料会严重损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如石材含有放射元素、混凝土抗冻剂产生的臭味和装饰材料挥发的甲醛以及其它带刺激性气体的材料等,给人带来了诸如头痛、皮肤过敏、哮喘甚至癌症等病痛。因此,在营造绿色生态住宅时,要积极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并取得国家环保标志的材料和提倡使用3R材料,以及尽快发展运用纳米化、活化与复合杂化等高新技术处理的环保保健材料。

三、引导住宅生态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一)注重成熟技术的应用生态住宅建设首先要体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而成熟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从实践到完善的过程。例如改善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技术,管道输送中的节能技术,水的循环利用技术措施,多功能节能节水龙头(阀门)应用技术,新型节水坐便器的应用技术,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等诸如此类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有待于逐步开发和应用,从而使生态小区逐步走向“绿色”。

(二)技术的适用性要建设生态化住宅小区应该首先考虑到技术的适用性。例如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是节约能源的。当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经收集处理后,再进入小区的中水系统进行循环再利用,这样就可以提高居民用水的质量。但是如果把它用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的地区就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建设生态小区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到技术对在建小区的适用程度,有针对、有重点的来开展生态小区的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