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养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范文1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这里所说的“神强”实为脑神健全之意。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脏腑协调、肢体运动、五官通利,使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又在于养神。

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

中医养生范文2

然而,张悟本、道士李一等一个个“养生神人”相继出现,一本本养生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一档档养生保健的电视节目让人辨不清真假是非,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中医养生保健红火的背后,标准的缺失,行业的不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低等,让关注养生之道者感到困惑。

困惑一:食疗养生能否“百病皆除”

因为红极一时的张悟本写了一本疯狂畅销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少老百姓误以为,学养生、学食疗就能“治百病”。

因此,不少江湖骗子、“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教授”,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宣传所谓的“养生经”,断章取义套用中医理论,片面夸大食物功效。

中医讲五谷为养,蔬果为助,也就是说人体主要是靠五谷来维持,蔬菜水果是辅助五谷杂粮的,只吃蔬菜,或者把水果当成主食,本末倒置,身体何谈健康?此外,中医养生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养的是精、气、神,外养就是皮肉与筋骨。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而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食疗养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绝不等于“吃了某样东西百病皆除”。辨识“张悟本”的方法很简单:太绝对的养生说、食疗说,绝对不可信!“急功近利”的养生学说不是中医。

困惑二:养生能否“依葫芦画瓢”

中医养生理论深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系统,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

人的一生分为“生、长、壮、老、已”,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养生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顺应自然,更何况中医理论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选择养生方法或保健药物,最好请专业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评判,再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困惑三:休闲场所的中医保健是否可信

近年来,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被视为国粹的中医技法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甚至连发廊、足浴店也搭上“中医”二字。

专业医疗机构与休闲场所有本质的区别。医生是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手法。没有资质的按摩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却不懂医理,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哪些系统性疾病。

针对一些不法休闲场所打着“中医养生”的旗号从事,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三看”:一看环境,正规按摩场所应敞开透明,不会关得严严实实;二看资质,场所的经营证照及项目、保健师的从业证件要看清楚;三看手法,是否针对穴位,是否有一整套操作程序值得考究。

困惑四:养生可否等病了再养

中医自古以来,重在“治未病”,强调无病防病。不少人自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养生之道,其实不然。

中医养生范文3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高兴的事与不高兴的事,被人赞扬的事或被人批评的事。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被人贬低的时候,不要太气馁,否则会没有了志气。特别是不可怒发冲冠,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甚至会诱发脑卒中。如果能宠辱不惊,肝气就会舒条有序,神志就可安宁无恙。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但养形与养心是互惠的,只有形体康健,心情才能舒畅;而心情舒畅,亦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动静结合,身心才能自如。如果动静失于常态,或者形体劳累,就会伤及心血;而劳心过度,血脉不能通畅,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饮食有节,脾土安和

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节制,太饱则伤肺,太饥则伤气,太酸则伤筋,太咸则伤骨,太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必然伤及脾胃,脾胃伤了,气血津液自然会减少许多,何谈健康?所以要使脾胃(包括肝、胆、大小肠)安康,节制饮食是第一要素。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人,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发生气管炎、哮喘等疾患。中医学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等病痛。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一样重要,两者均不可偏废。

中医养生范文4

日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举行了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新闻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出席了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就今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养生旅游科学持续发展达成共同意愿,为下一步做大做强首都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首都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

经过实地考察设计,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共推出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推荐线路一: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五日游

第1天:前门同仁堂全聚德烤鸭店前门梨园京剧

第2天: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听鹂馆颐和园北京药用植物园

第3天:长城明十三陵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太申祥和山庄

第4天:太申祥和山庄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鼓楼胡同游京城名医馆

第5天:机动

经营单位:中国旅行社总社

推荐线路二: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五日游

第1天:天坛前门大街全聚德烤鸭店前门梨园京剧

第2天:颐和园北京药用植物园中卫御苑福膳

第3天:长城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太申祥和山庄

第4天:故宫鼓楼胡同游京城名医馆

第5天:机动

经营单位:中国旅行社总社

推荐线路三: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五日游

第1天:机动

第2天:天安门广场故宫恭王府什刹海

第3天:长城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

第4天:颐和园中卫御苑福膳圆明园

第5天:天坛御膳饭庄

经营单位:携程旅行网

推荐线路四:北京中医养生文化四日游

第1天: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什刹海仿膳饭庄

第2天:天坛公园颐和园北京药用植物园中卫御苑福膳欣赏京剧表演

第3天:慕田峪长城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品尝养生菜品欣赏功夫表演

第4天:雍和宫国子监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品尝北京小吃王府井大街

经营单位: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线路五: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三日游

第1天:紫禁城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第2天:居庸关长城长城脚下公社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京城名医馆

第3天:颐和园中卫御苑福膳北京药用植物园

经营单位: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推荐线路六: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二日游

第1天: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太申祥和山庄

第2天:北京药用植物园中卫御苑福膳

经营单位:北京凯撒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线路七:北京中医养生文化一日游

上午: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北京药用植物园中卫御苑福膳

中医养生范文5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中的一颗明珠,养生学包括气功学、食疗学、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学等。中医养生学易学、易行、易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学术思想已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其中中国气功尤受青睐。目前国内气功门派众多,习练气功者不计其数,但其中也不乏不明门径而盲目习练者,所以有“练功者如牛毛,成功者如牛头”之说。

我自幼受先祖父春庭公教诲,先祖父长于内养功法,他认为:养生修性之秘在于处柔,即老子《道德经》之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寿终时年108岁。

正派气功,要在修炼上做到信、勤、坚、恒。我在四川省曾举办多期气功学习班。1986年成都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气功有明显抗衰老作用。

我每天早晚坚持修炼气功,午眠半小时以静观内养。平时除应诊、讲学外,空暇之际则兴谈古今佛道儒和医易诸学。

修身养生,修性养生,要在养心。要注意身体与精神双重修养。即重在修养性功和命功,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触。精气神为命功三宝,慎则精气内藏。

凡遇不顺畅的事莫要烦恼,调节心理可按《卫生宝鉴》的方法: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视荣华富贵如行云流水。最近赠四川某方丈楹联足可窥修养之一斑:“六道升沉如儿戏,一心不住正菩提。”

七十年代因车祸脑外伤后继发糖尿病,依靠内修功法,练功为主控制糖尿病,未发现并发症或继发病症。

我的饮食以粗粮淡饭,洁净新鲜瓜菜,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因而少有感冒及胃肠炎。有时外出饮食不慎而致胃肠炎时,采用节食自养,或配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有外感不适时,即自我导引、抚摩之法以防治。在气节交错之日,如立春、冬至等,用大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诸穴以培元扶正。

中医养生范文6

膏方历史悠久

膏方,又称膏滋方、煎膏方,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蜂蜜或阿胶等制成的半流体剂型。具有体积小、含量高、携带方便、人口甜美、个体化强等特点,深受现代人喜爱。

膏方有成品膏、处方膏、荤膏、素膏等不同种类。成品膏即工厂生产的膏方,如十全大补膏、益母草膏、枇杷膏等,主治功效明确,适宜同类人群服用;处方膏即中医专家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通过辨证施治开具处方,再由药剂人员熬制而成,一人一方,一方一膏,灵活多变,个体化特征明显。荤膏是指膏方配伍中选用了阿胶、鹿角胶等动物来源的胶类;素膏由中草药煎煮浓缩而成,或称浸膏。

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有“豕膏”“马膏”的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地黄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一直流传并沿用至今。新安医家孙一奎《赤水玄珠》中的补真膏,由黄精、山药等29味药组成,此方药味众多,配伍全面,是目前中医师学习膏方组成的模板。

膏方的三大特点

膏方在组成、制备、适应证上有着与临床中药处方不同的特点。近代中医名家秦伯未指出:“膏方服时既久,其制势须扩大,大抵每方平均以30药为准。”膏方不仅药味众多,而且用量也大,一般是临床处方的10倍或五六倍,所以膏方对医生选方识证的水平要求非常高,没有经过系统中医训练,不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积累的专家,很难开好一个膏方。

膏方制备精细复杂,一般要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凉膏5个阶段。好的膏方具有外观光亮、无异味、无沉渣的特性。

膏方重在养生,次在祛疾。膏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增强肝肾功能、抗衰老、活血化淤、降血脂、干预亚健康状态等诸多作用,是养生保健、美容养颜的首选剂型。膏方也可用于慢性病控制,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指出,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患的最佳剂型。所以制方之时,应明察病者阴阳气血之偏胜,而用药物之偏胜来纠正,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衡”为期。

膏方的科学服法

在服用膏方之前一般要先服一些“开路药”,这是因为大多数膏方以补益为主,而湿困中焦、脾胃运化功能欠佳的人对补益的膏方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直接服用膏方非但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有的还会产生一些不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服用理气化湿、运脾健胃的开路药,以达到改善脾胃运化的目的。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成人每日早晨空腹先服一汤匙,10~15克,如果消化功能正常,1周后改为1天服2次,即早晨起床后与晚上睡前1小时,各空腹服用1次。

进补膏方,一般在冬季服用,以顺应冬季闭藏之气,其他膏方则四季皆宜。

服用膏方最好不要同时喝咖啡、饮浓茶等,以免降低膏方的功效。

在服用膏方时,如遇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疾病,应停止服用,等外感病痊愈后,再开始服用。

治口疮方

配方:荸荠20个,冰糖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