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作文素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资作文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资作文素材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1

一、发散思考,逆向分析,旧例作新曲

教材里的素材多被指为老素材,指他们都是一些古老而显得过时的人、事、箴言、警句等,写作中运用他们,容易老生常谈,被旧论及旧思维牵着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并运用他们。但是,运用时不妨独辟蹊径,推陈出新,运用发散思维,多方推敲,引导学生总结出多种立意角度,对比筛选,选出有新意的写作角度,那么,教材中的老素材也可以焕发出“年轻”的气息。

教材中涉及人物的篇章比较多,阅读时,指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再做对比分析,看看哪一个更容易出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文时可从以下方面运用:蔺相如回避廉颇,选择宽容比选择反击更显出一个人力量的强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团结就是力量,要注意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廉颇负荆请罪,有错就改是人的美德;选拔人才不能排资论辈,人才莫问出处;蔺相如完璧归赵,终显英雄本色;等等。可以比较这五个角度,选其中之一,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二、分类归纳,关注细节,由厚变薄

高中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等,他们有很多值得后人景仰、学习的地方,对他们的学习理解,很容易陷进繁杂浩瀚的海洋中。其实,可以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素材分类整理归纳,比如,理想志向、恒心毅力、胸怀豁达、博爱情怀、仁义英勇、人格独立等,再从每一类中找出各种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件,挖掘其中的细节,确定它们的使用范畴。

分类归纳之后,可以利用写读后感的机会,通过赏析评价的方法,要求学生对包含某一特定素材的课文抒发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写作之前,教师要明确写作的方向,把关注点定在对人物或是事件的讨论上,要求学生写出细节;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他们的理解加以疏导、归类。这样的赏析,只要求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悟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不但写出了对教材中素材的理解,同时又加深了对教材中素材的印象。

三、,剪接组合,巧妙移植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2

【关键词】近十年 广西高考 作文命题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02-03

一、近十年广西高考作文命题评析

(一)2005年的作文题目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且还有一句提示语,应该说立意并不难。与2005年的命题形式不同,2006年的命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不一样,话题作文的立意已经很明显地告诉考生了,而材料作文的立意需要学生根据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自行把握。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具有开放性,同时也要有限制性。

2006年的作文,立意角度具体丰富。学生可以用“因果分析”法,从“乌鸦”失败原因的角度去立意:成功需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要盲目模仿;人贵有自知之明,成功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可以用“找关键句”的方法,根据“牧羊人”所说的“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一句话去立意:知人难,知己更难。也可根据“孩子”所说的话“它也很可爱啊!”去立意: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付出了,就可以无怨无悔;空中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学生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立意: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肯定乌鸦的勇气,又否定乌鸦的盲目。

总的来说,这则材料立意角度具体丰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有话可说,不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2007年考的是漫画作文。基本上,这幅画还能引发我们对“现象”背后“本质”的一些思考:漫画中的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摔倒这一小事表现出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不难看出,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这一命题,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心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2008年高考作文,直击“社会热点”,直接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体现了命题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毕竟汶川地震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抓住所给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结合当时的“热点”素材,考生不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四)2009年作文,采用“寓言”形式的材料命题。题目和社会现实密切紧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兔子和小松鼠象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象征――社会、学校、家庭。

我们可以从“兔子和小松鼠”的角度来立意: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才能“健康成长”,走向成功;也可从“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的角度来立意: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引路人?这在深化高考改革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这道题目关注的还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

(五)2010年考的是漫画作文,与2007年的漫画作文相比,2010年的作文题目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可以从“第四只猫”的角度去立意:写忠于职责,不管他人议论和讽刺;可以从“前面三只猫”的角度去立意:写对“人生存技能退化”的担忧;写享乐思想对“富二代”等“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不劳而获、坐吃山空的严重后果;写不思进取的人对做事人的挖苦等。

(六)2011年作文关注社会道德困境――诚信滑坡的社会现实,很有时代感。南宁三中张咸竹老师认为:“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其实是延续了近年来全国卷作文考查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求考生对‘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命题’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南宁二中邓嘉慧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要写得出彩,主要还是要把这个话题写深刻。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心态浮躁,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买彩票中奖’是热点,参加选秀节目也是热点。因此,该如何合理追求财富、如何合理对待名利,并由此引申到如何对待人生各种梦想的追求,这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这个题目考的不是作文,考的是人品,是人的思想和道德能力。”讲究诚信是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品质。在诱惑无处不在、诚信严重滑坡的今日,青少年学生在人生大考场上做出的选择、写出的答案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2012年的作文题并不难写。我们可以从“妈妈”这个角度去思考,抓住关键句“放下多余的顾虑”这一句话去立意:为什么要放下顾虑?放下顾虑的原因――有理想、希望、爱的支撑等;怎样才能放下顾虑?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富有经验、充满智慧”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可以从“孩子”这个角度去思考:“农村”孩子为什么干起农活来却显得笨手笨脚、提心吊胆?这些都是隐藏在材料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八)2013年的作文以芦山地震为背景,体现了(把“再现”改为“体现了”)“爱心传递”这一主旨,延续考量道德价值观的传统,暗含当今国家“立德树人” 的主题。捡到手机的人因看到手机里面关于失主捐款、捐物的赈灾信息而感动,最后归还手机。这就是一种德性的感化:善心、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爱心有强大的感召力。作文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生活,体现了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九)2014年作文与2013年是一脉相承的。继续传递正能量,弘扬传统道德观,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突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答案不难在材料中找到。材料中,医院代表“社会力量”,企业老板代表“强势个人”,农民工代表“弱势群体”,三者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善良、友爱、理解、尊重、信任的和谐氛围。

二、近十年广西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一)话题作文淡出历史舞台,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基本稳定。从近十年的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看,话题作文淡出历史舞台。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已经接纳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素,把传统材料作文的限制性特点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相结合,以全新的形式闪亮登场,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基本稳定。

(二)取材视野广阔,拓宽了情景材料的来源。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题目取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寓言故事,如2006年的“乌鸦学老鹰抓山羊”;2009年的“野鸭开培训班”。有的来自现实镜头,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2年的“放下多余的顾虑”;2013年的“手机爱心传递”;2014年的“医院、老板抢救农民工”。有的来自网络调查,如2011年的“诚信卖彩票”。有的来自漫画,如2007年的“摔了一跤,出事了吧”;2010年的“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从上面的归类中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命题取材视野广阔,拓宽了情景材料的来源。作文命题逐渐走进现实生活,贴近考生生活。这有利于考生才情的展现,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三)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高考作文要考查的应该是考生运用母语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审题不应是我们要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面,应尽量减少审题难度,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出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能力。目前,有些地方,如北京正在探索“作文答题将增加选择性”的命题形式:十余年来,北京高考大作文将首次变为“二选一”模式。不管这样做是否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从一定程度上看,增加作文答题的选择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这将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

(四)倡导自由表达,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今,大多数作文题目放宽了文体限制(诗歌还是除外),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改革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2015年1月17日,《北京高考语文科目改革:作文变“2选1”难度将增加》一文中写到:今年大作文首次变为二选一,命题形式将更加多元。北京五中语文高级教师徐淳老师分析,其中一个题目将为议论类,另一个为叙述、抒情类。这个变化将鼓励擅长记叙、抒情类文体的学生彰显个性,高分作文或将以此为分水岭。

由此看来,倡导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彰显个性,也将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

(五)着眼于“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关注个体和人性。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几乎都与社会热点相关,其背后大都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重在考察考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富有时代气息的思考。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审视精神家园:关注学生心灵的自我修养,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和人性,甚至提醒学生关注人际关系,思考对生命和职业的敬畏,认知自我,直面人生,感悟人生。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接纳并认识世界,用作文创造性地表述见闻,表达对真善美的认识,鞭挞假丑恶;让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在欣赏与否定的反复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不断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考场上直接面对人生的困惑做出自己的“选择”,在选择中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六)注重考查思维能力,学生可从不同角度思考文章的立意。新材料作文中,往往会涉及好几个对象,考生只要确立好材料中几个对象间的逻辑关系,便可以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去立意。然后,选好立意的角度去行文。新材料作文,重在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三、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研究对今后高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高考作文命题不仅具有选拔性的功能,而且还有导向性的功能。只有努力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意图与规律,才能提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乎都与社会热点相关,其背后大都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着重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

今后,我们教师在临场指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有社会热点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索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积累生活,使考生能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写作素材。这样,高考作文才尽可能切合命题人的意图,合乎改卷老师的胃口,为自己的作文赢得高分。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做:

1.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精选热点素材,对素材进行梳理和归类。一则素材代表一个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以素材窥探高考作文命题。

2.指导学生概述教师所精选出的热点素材,让学生在概括的过程中熟悉素材,以便学生在考场上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3.以教师所选出的热点素材为主,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素材运用技巧的训练。

(1)引导学生挖掘每个热点素材所可能隐藏的高考作文命题。对热点素材进行多角度透视、多层面挖掘,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

(2)对素材事例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展开分析:评说热点,紧扣素材中发生的事件阐发开来,评论事件或人物,透视问题本质,揭示根源,提出对策;反思热点,从素材中的热点事件或现象出发,反思社会问题。

(3)注重素材运用技巧的训练,将思维化为写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素材中的事例进行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对比分析,意义分析等达到锤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和学会运用素材的能力。

4.点评一些时文佳作,引导学生借鉴“他山之石”。

(二)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强调考生对社会的评价能力;关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基本道德修养的培养;关注对个体、对人性的思考。

社会时时事事充满着矛盾。我们要认清事物,对事物进行正确的思考,作出合乎事理的评价,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今后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展开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命题材料中所显露出或隐藏着的矛盾。抓住命题材料中的矛盾关系,以此作为分析的入口,层层剖析,切中肯綮。

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偶然与必然的观点、认识与实践的观点、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观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整体与局部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观点分析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今后的作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既要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要满足其心理需求;既要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要满足个体需求,更要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今后的作文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自我成长,引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作文教学不仅是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是塑造人格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中应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现出人性之美。

(三)走进真题,在真题训练中体味专家命题的意图和规律。平时,我们在作文审题训练时,经常为找不到一些好的作文训练材料而苦恼。其实,笔者认为最好的作文审题材料就是往年的高考真题。如果,我们能把一些专家对近十年的高考作文真题所做的评析做一下归纳和研究,然后,再用这一研究成果来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那么,这不仅达到审题训练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真题训练中了解专家命题的轨迹,把握专家作文命题的意图和规律,体味专家作文命题的难度。

总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更应该注重贴近时代,着眼于“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个体和人性,关注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作文如做人。高考作文着力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仅是写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更是塑造人格的训练。结合社会热点,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的修养,帮助他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仍是语文教师甚至全体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喜宁.今年高考作文关注社会道德困境[N].当代生活报,2011-06-08

[2]佘鸿雁.“诚信”考量考生道德取向[N].南国早报,2011-06-08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3

1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打消他们对作文的“怕”。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师最怕视导组,学生最怕星期五(很多学校作文课在星期五)。怎样让学生从“怕”中走出来,就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像小鸟随心所欲的唱自己想唱的歌一样。从青少年作文的心理动因来讲,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成了他们一次次作文活动的直接的巨大驱动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运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象直观等多种方法,或是做游戏,观影视等来启发他们的灵感,诱发其写作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说说笑笑,读读写写中,很自然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不在“怕”作文,爱上作文。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释放,从而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的境界。顺应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其认知规律。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绘画他们自己的蓝图。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敢说、敢写,突破他们的心理障碍。如:让出课前五分钟,逼学生上台讲话锻炼胆量,讲话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天文地理,成语故事,复述文章等。一年下来学生由“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过去站起来无话说,现在似乎个个都成了小演讲家,写作水平也随之有了明显提高。

2 教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材料是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原材料首先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有无穷无尽的“闪光点”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描绘。我们可以有计划的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到工厂、田野中去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体验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广播等各种现代的传播媒介,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使之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写出的文章定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渊博的知识,提高认识,学到写作方法,让他们写作起来游刃有余。在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刊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阅读。培养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让同学们把自己读到的名言佳句及时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词库。为了鼓励阅读,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读报月活动”、“班级文化节”、“演讲比赛”、“辩论赛”。让他们从中尝到阅读的收获,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重要性。

3 让学生体验成功

分享成功是作文的最大奥秘。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要让他们手一伸就可以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想去摘更多的“桃子”。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正视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不要搞一刀切。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之处,通过赞扬、鼓励,激发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如让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展作文交流会。请小作者谈体会,开展讨论。班级的板报上或橱窗里可以开辟专栏,让学生及时报道、评价身边的事情,展出优秀的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向报刊投稿,每当看到展示自己作品的橱窗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时,他们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4 让学生广泛实践,学会创新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更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研读范文,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去实际应用。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去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不但选材要新,视觉要新,题目和语言也要新。

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要勇于更新观念,要具备接纳创新观念的思想。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用自己的评语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创新,乐于写作。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4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中学生写作决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当然也不能只凭其天资,而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在客观外界促发及教师的培养催育之下,与其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冲动,所以,写作的本质只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学生展露心灵、发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写作本无规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风格,能给人以美感以情感颤动,或予人以知识者皆为好文章。然而,写作非与生俱来,个人风格亦需博采众长、广学诸家方可形成,学习乃为基础,为师者需指导学生以系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有规律的模仿、训练到无规律、个人风格的写作,此为作文教学之要义。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所以,我们首先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o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其次,优化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那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关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作文的坚实基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是作文的前提条件,训练读写能力是作文的重点环节,精评细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5

关键词:作文教学;快乐作文;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205-01

初中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小学阶段的固定模式作文教学,导致踏入了当代"八股文"的怪圈,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长期依赖于优秀作文书和教师牵牛鼻式的指导。每次写作诚惶诚恐,兴趣不高,往往采取完成任务的作业形式,收效不大。再者从语文教师来说,同样苦不堪言,只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毫无活力的课堂和繁重的批改令老师抱怨不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总之,教师与学生写作中既苦又累,达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 然而,从根本上说,作文是一个学生思想、情感、精神集中反映的具体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是内心世界的一种需要。所以作文教学,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情绪中书写篇章。

一、让学生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强烈的表现欲是学生的天性,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写作,更应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富有个性的挑战,抓住学生表现自己的动力,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合订成一册,可让学生创意作品的标题:《花季》、《薰衣草》、《阳光少年》、《同窗岁月》……有绘画兴趣的同学自身设计封面,雅俗无妨,重在创造性。而且在扉页开设有"作者简介"和"写作宣言"等栏目,有的还拟用笔名,让学生尝尝小作家那种风光无限的滋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份美好的憧憬,指引学生细细地去追寻人生的足迹,顿悟作品的珍贵。这样,不言而喻的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写作的信心,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就会为作品的日益完美而必须付诸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如此,许多学生甚至在封底标明定价"一百万美金"、"青春无价"等等,足见对作品的钟爱。教师只要学生不任性乱来,完全可以允许个性的存在。

二、促使学生乐于动笔,有感可发

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 写作源于生活,但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往往是局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可以将多彩生活浓缩于三尺讲台,或把大千世界汇聚到斗室之课堂,增加学生的深层形象,丰富内心情感,求得文如泉涌。组织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名胜古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如精品展览、小制作、小实验等,生活的再现和创造如表演小品、绘制图片、讲述故事等等。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2.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电话教学手段,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寻找情境的切入口,导入写作的冲动、灵感乃至震撼!从而捕捉"闪光点",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界。这样,不仅语言丰富起来了,更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相互交流情感,体会感受,写作如鱼得水,表现淋漓尽致。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的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学生生活范围很狭窄,生活的经验很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把自己与时代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新建的工业园区,县城的人民公园,家乡的名胜古迹、名人等,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参观、游览、访问,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开阔眼界,关注社会生活,了解宇宙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

事实上,开展这些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所开展的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当我们引入生活的活水之后,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竹子开花——节节高。

四、阅读积累,让学生获取的文化滋养

除了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与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还必须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提倡多阅读课外书籍。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得到了特别强调,并且规定了各个年段的阅读量,这就要求我们把阅读的积累作为作文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当然,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使积累的材料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作文时自然就会思如泉涌,水到渠成。学生也就自然会爱上写作,并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五、广泛关注社会实践,提高文学素养

教资作文素材范文6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力用在课前

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前准备显得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所以,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课前就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这里我们所说的准备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的准备。布置学生做好课前的观察和积累。此外我们还要指导和告诉学生,观察并不仅指仔细的看,还包括边看边动脑筋边细心揣摩,而且还要在心里默默描述,以加深认识和记忆。并将作文的课前准备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做好语言的积累与铺垫。在上作文课前几天,教师就把近期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告诉学生,布置学生观察、调查、采访,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或者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此下来写作怎么不是“有米之炊”呢?

另一方面是教师课前应先备好课,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教师平时就应该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课前还应精心备课,认真吃透习作的要求,自己不烦写写下水文,这样能吃透习作的难点,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时才能抓住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有时教师对写作理论讲得再多,学生还是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教师还要给学生准备好范文,就象有了样板,学生从借鉴范文中学会模仿,又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当然,准备的范文应与学生的训练题目及训练内容相类似,但避免完全相同,以免学生过分模仿或至完全抄袭。

此外,备课时教师要备学生,考虑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的储备、认识的水平等因素,确立教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他们,要关注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向老师求教。每次还要想想学困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有针对的设计指导。

二、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课堂学习实效

1.在阅读课,融入写法指导

能够编排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写作文,就如同咿咿学语的幼儿一样,只能模仿大人一句一句地学着说话,要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语言之后,才能逐渐把自己想说的话流利地表达出来。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都品味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如何表情达意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文。若教师善于借助范文,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习作指导,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在阅读课教学时应做到:(1)使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将词句读懂,好的片段、全文要诵读、背诵。(2)使学生学习文章写法。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习作,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

2.习作指导课,抓课型特点,开展游戏作文

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即如何选材)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对作文的茫然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获得材料,尽可能的做到有米可炊,有话可说。作文的选材应是五花八门的,表达更要新颖、独特,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有效的课堂不能呆板机械地传授知识,空洞地培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长期以往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文课堂教学首先关注下面的一些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是反映学生自己生活世界的,所以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他人的交流,再兼顾习作方法技巧的传授。这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学生全部的生活,包括能够展开的可能的接触的。教师未必都能经历,但必须理解认识他们生活的全面,降低可能造成的障碍,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常创设一些情境,创造条件将生活搬入课堂。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说,说后写,交上来的作文形象生动、感受真切。

3.作文讲评时,合作互改共同提高

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它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作文前冥思苦想而无所得的陈旧方法。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合作学习、共同发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上作文“讲评”课前,教师要定好写作教学计划,要把所有的学生习作细看一遍,了解学生在本次作文中比较普遍的优缺点,特别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老师在课前应做好预测和应对准备。创意是作文“闪光点”,无限的预测难免与生成会产生矛盾,预设中教师还应多考虑“生成”,保留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课堂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只作适当的导引。

这样的课堂,真实的教学意图是隐性的,但学生所做的每一步都在趋向于隐性的教学目标。应该就能渐渐真正理解需要掌握的写作知识,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修改作文内化为习惯。这种互动合作式学习模式,较好地克服了过去作文评讲中的弊端,在范围上、程度上均为其知识的内化、迁移直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作文批改,重视对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