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范文1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 学习阻抗 成因 对策
阻抗,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从历史与社会教学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缺少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存在抵触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降低学生学习阻抗的策略,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兴趣,最终能够大大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地位和效率。
一、历史与社会课学习阻抗的成因
1.应试教学的弊端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教学都是“上课画画线,考试背条条”的填鸭式教学,本来充满趣味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考试时,大部分试题以陈述性知识考查为主,即使是程序性知识考查,也被命题老师转换成了陈述性知识考查。这样,在广大老师和学生心中留下了一个印象:只要考前突击强化记忆,就一定能够通过考试。因此,平时从来没有进行过较为规范的课堂教学,有时历史与社会课还被挪作他用,变相地成为了语文、数学等课。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学生没有认真学习这门学科的认知,苦于在临考之前死记硬背,身心疲惫,在心理上开始排斥历史与社会学科。
2.教师权威性降低
应试教学削弱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趣味,也削弱了教师的教学地位。
诸多学校领导认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在教师安排上往往比较随意,通常将一些年老的、毫无专业背景的老师安排担任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这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思想陈腐,自我要求降低。甚至有的学校把一些不适应教学语数英等学科的老师安置在历史与社会教师队伍中,把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当做这些教师的“避难所”。有的学校为了弥补英语、语文、数学老师课务工作量的不足,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交给这些教师,然而这些老师在平时不好好上历史与社会课,只有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发一个复习提纲让学生背,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反而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权威。
因受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和权位主义的影响,目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真正诚心从教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教师比较少,有的兼任学校行政领导,有的执著于公务员考试,有的因家教利益的驱动随时准备改换第二专业。大部分历史与社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的发展,一直在用上师范学院期间所学的知识教学,满足不了形势的需要,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往往水平较低。
3.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本身带来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注重人文性、综合性、生活性。它融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教法学法上提出了探究性、合作性、活动性教学等众多的教育新理念,极大地增加了该学科的技术难度。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历史与社会师资力量势必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无所适从,仍在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对新课程教学,本该充满乐趣的学习变得味同嚼蜡。
综上所述,由于诸多原因,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和教学水平的信任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充满阻抗。
二、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消除学生学习阻抗的对策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师个人的小环境,只要真心、全心地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我相信就一定能够开辟一片新天地。
1.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新时期,教师要将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1)上好第一堂课
开学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师生双方都对对方怀着一定的期待。因此,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继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进入课堂后充满激情。
其次,非结构化教学。第一堂课主要的目的是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因此,教师要卸下过多的专业伪装,不能过分地追求结构化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上课时不过分地在意时间,也不过于在意课堂的结构。
最后,要帮助学生做好学期甚至学年的学习规划,制定目标,激励前进。
总之,开学第一堂课,是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关键,我们要足够重视,充分表现自己。
(2)保持童趣
第一堂课不但要充满激情,而且以后的每一堂课教师始终要注意讲授的内容不能脱离教学主题,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表情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而且是一个不失童真童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要向学生传达上课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
(3)提高“会心”能力
“会心”是一种“同解心”,是教师使学生感到被尊重的手段。具体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或辅导活动时,通过自己的姿势、动作、眼神等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表达对学生学习、生活,甚至内心情感的体会,并客观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使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2.合理权威性的获得
合理权威性的获得是指教师通过一些教学的和非教学的手段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
教师的形象包括外在和内在的。外在的是教师的穿着、动作、语言和平时在校园各类活动中的表现等。这种外在的形象能够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因此教师要注重并恰当地表现自己。内在的是指教师的学识、阅历、能力及以前的成功教学经历等。这些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并通过课堂教学无形地向学生透露。
要提高教师形象,获得合理的权威性,教师一方面要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科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评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最终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合理的教师权威性是一种教师的形象值,对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暗示和影响,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阻抗。
3.家校联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不管我是不是担任班主任,都用“联、诚、扬”三字诀加强家校合作,降低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阻抗。
(1)联
多通过走访、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联系、沟通,争取家长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支持。
(2)诚
在沟通时,诚心诚意,不局限在本学科范围,联同班主任一起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而给家长提出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3)扬
多表扬学生的优点、亮点。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阻抗,只有教师正视这一事实,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学精神,积极探索消除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阻抗的方法,教学的“春天”才会来临。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