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乡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乡情事范文1
林洪,字龙落,号可山人。关于他的故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泉州(今福建),一是钱塘(今杭州)。笔者倾向后一说。因在书名著者下注“和靖先生裔孙”,在书内“寒具”节中也有“吾翁和靖先生”之句。据史载,和靖先生(即林逋)为钱塘人。林洪生活于南宋理宗(赵昀)在位时期(1225-1264年),是位隐士,他一生从未走上仕途,淡泊名利,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常游名山大川,自称“游江淮二十秋”,与时人陈秋岩、刘漫塘过从甚密。林氏以诗闻名于世。他又是美食家,由于长期生活在山野农村,对素食情有独钟,并有深入研究。留世著述,除《山家清供》外,尚有《山家清事》、《茹草记事》等。
《山家清供》二卷,共分102节(上卷47,下卷55),另附“茶供”、“新丰酒法”二节。全书广收博采,主要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多利用有关历史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
绿色食品是当今热门话题,吃素食是一种时尚,古代对此就有深刻认识,先民很早就提出“食不可无绿”。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论衡》)清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中也提到:“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认为粗食淡饭,既是保健食品,又能养成节俭的风气。《山家清供》所叙食品,并非豪门显贵大摆宴席的珍馐异馔,美味佳肴,而是寻常百姓的普通饭食,许多都是利用源于自然、无污染的蔬菜、水果、野果及动物等为原料而制作的绿色食品,这是《山家清供》的显著特点。如“山家三脆”,是把嫩笋、小蕈(即菇)和枸杞放进水里煮开,加香油、盐、胡椒及酱醋拌食,或加面做成汤饼。有诗赞曰:“笋蕈初萌杞菜纤,燃松自煮供亲严。人间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许多野菜、野果都可充当食品,受到山村农家的青睐,如荠菜(即苦菜),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说:“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书中也介绍了吃荠菜的方法:用醋、酱拌食,如嫌苦,再加些姜、盐即可。这种野菜,不仅用以充饥,还能起到“安心益气”作用。
我国素有喜食豆制品的习俗。豆古称菽,包括黄豆、黑豆、绿豆、蚕豆、豌豆、扁豆等多种,是“五谷”之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菽“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认为豆类既能“代谷”,又可“充蔬”,所制各种“蔬饵膏馔”,是正宗“国菜”。书中载有“东坡豆腐”、“鹅黄豆生”、“雪霞供”、“豆粥”等系列豆制食品。如在“鹅黄豆生”中介绍了生豆芽菜的方法:是在盆中“铺沙植豆”,采用人工保温、洒水等措施,使豆发芽。将豆芽用油、盐、香料调味,然后用麻饼卷着吃,风味特佳。作者自称在外游历时,每当起想这一美味,就想赶紧回家满足这一口福。又如“雪霞供”,是用芙蓉花烹调豆腐,这种食品,红(花)白(豆腐)交错,如同“雪霁之霞”,名称也富有诗意。
提倡素食,但并非一概反对肉食。书中也有鸡、鸭、羊、鱼等肉类食品,但都制作简易,食之也不觉油腻,如“黄金鸡”:是把鸡毛脱去,洗净,用麻油、盐水煮熟,加进葱椒,吃之爽口,确是山乡农家的普通食品。
我国自古就有食药同源、寓医于食的思想传统,即通过饮食达到健身和疾病防治的目的。书中载有多种这类食品,如“酥琼叶”:把琼叶蒸饼,薄薄地切成片,将蜂蜜涂上或涂上油,用火烤,然后放到纸上散散火气,食之松脆,能“止痰化食。”又如“苍耳饭”:采苍耳嫩叶洗净,用姜、盐、苦酒拌成生菜,也可加米粉做成干粮,可治疗风疾,杜甫有“苍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的诗句。再如“地黄焘回薄保就是用地黄捣汁和面做的面片,这种食品能驱治腹中寄生虫。
《山家清供》中所记虽系家常食品,材料易得,但制作技艺各不相同,有的堪称一绝。如“蟹酿橙”:选黄熟的大橙子截去顶,剜掉肉瓤,留少许液汁,将蟹肉放进装满,再将顶盖上,放进盆里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盐拌食,有酒、菊、香橙、螃蟹的风味,食之“既香而鲜”。“拨霞供”中介绍了涮兔肉法:林氏昔游武夷山,往访隐士时,曾获一兔,当时无厨师,他们便将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胡椒等腌一下,烧开半锅水后,用筷子夹肉片放到开水里,摆熟了吃。还有诗:“醉忆山中味,浑忘贵客来。”书中并附注“猪羊皆可”,这说明南宋时已有涮猪羊肉的食品了。当时还能制作冷面,该书“槐叶淘”记述:盛夏时采摘高处的青槐叶,捣汁和面,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进冷水浸泡,捞出后用酱醋浇拌。这种冷面,清香而又爽口。杜甫盛赞此品“经齿冷于雪”,并说“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槐叶冷淘》诗)还有一种“寒具”,是预制可以保存的食品,《齐民要术・饼法》中称之为细环饼。做法是:以蜜调水和面,搓成细条,扭作环形,类似麻花,用麻油煎成,食之油香酥脆。这种食品,“可留月余,宜禁烟用”,是古代寒时节的节令食品。后来发展成为四季皆宜的食品,南京的“寒具”很出名,被列为“健康七妙”之一。
《山家清供》的另一特色是它的编著形式。该书配合内容所述,穿插许多有关历史掌故、诗文等,说史叙事,诗文结合,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如在“冰壶珍”中记述:宋太宗(赵匡义)曾问苏易简(翰林学士):食物中什么才称得上珍品?苏答:食无定味,适口为珍。并说:齑(ji基)汁最美。是指浸上腌菜加上绿豆的清面菜汤,喝了能止醉解渴。还有“玉糁(shen身,谷粒碾磨的小渣)羹”,所记的是坡某日晚上与其弟子由饮酒,喝到痛快时,便把芦藤捶烂煮上,不用其他料物,只再加进研碎的白米为糁一块吃。东坡忽然放下筷子拍案说:“若非天竺酥酡(古印度酪制食品),人间决无此味。”书中所引诗歌更多,随处可见,如“土芝丹”,土芝即芋,在介绍用糠皮火烧烤之后,即引又居山人诗:“深夜一炉火。浑家团碜;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又如“蜜渍梅花”开头即引杨万里诗:“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坡是美食家,但他并不追求山珍海味,也提倡清淡的素食,如在“豆粥”中就引录他的诗:“岂知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粳光似玉,沙锅煮豆软如酥。老我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书中还有“山海羹”,这是用笋蕨和鱼虾等调制的食品,在介绍做法之后,又引梅屋诗:“趁得山家笋蕨春,供厨烹煮自炊薪。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这些诗,并非可有可无,它们既加深了所述内容的理解,又提升了阅读兴趣。
还须提及的是,《山家清供》虽系古籍,但它就事论事,从不引经据典,文字也不古奥艰深,读之通畅易晓,如“梅粥”节:“扫落梅英,净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同煮。”一般人都可读懂。这也是该书受到好评、易于流传的原因之一。
自《山家清供》问世后,至今近800年来,已出版多种版本,主要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597年)抄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虞山顾氏《小石山房丛书》刻本;梁希谈、梁世文校本(年代未详);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涵芬楼《说郛》丛书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夷门广牍》影印本;1985年中华书局据《丛书集成初编》重印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汇集的《说郛三种》影印本;1989年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饮食物语》的《食之语》分册,将《山家清供》收进,除原文外,尚有译文,附加彩图,采用新式标点,精致线装,是较好的版本。
附言:笔者在本文中对《山家清供》撰者林洪故里问题,提出认为钱塘(今杭州)人,依据是书中指明林洪为林和靖后裔。后经查史料记载,称和靖先生隐居西湖终身未娶……对此又产生疑团。乃致函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向其请教。很快得到答复。游先生复信如下:
“永厚同志您好。
山乡情事范文2
山姆青柠汁不放冰箱会坏吗?
不会,只是喝之前放冰箱冷藏一会味道会更好。
常温下它味道不好,一定要冷藏或者做成小冰块喝真的味道特别赞,酸甜适中,能喝到青柠本身的味道一瓶容量也不大,一个人也是能喝完我看它也适合放在苏打水里喝,不过我嫌麻烦推荐购入,这个夏天妥妥回购它的。
山姆超市小青柠一提多少钱
大的是1L*232.8
小的是300ml*849.9
常温下它味道不好,一定要冷藏或者做成小冰块喝真的味道特别赞,酸甜适中,能喝到青柠本身的味道一瓶容量也不大,一个人也是能喝完我看它也适合放在苏打水里喝,不过我嫌麻烦推荐购入,这个夏天妥妥回购它的。
山姆小青柠汁保质期多长
45天。
山姆的小青柠汁真的是宝藏!
之前是小包装的,现在新出了大包装,一家人喝着不要太爽呀
1L*2桶32.8,真的很划算呀
优选菲律宾小青柠,深圳产,保质期将近1个半月
酸甜适度,直接喝、搭配苏打水都很好!
山乡情事范文3
zhǎng xiàng sī ·wú shān qīng
长相思·吴山青
lín bū
林逋
wú shān qīng ,yuè shān qīng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àng sòng yíng ,shuí zhī lí bié qíng ?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jūn lèi yíng ,qiè lèi yíng 。luó dài tóng xīn jié wèi chéng ,jiāng tóu cháo yǐ píng 。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2、古诗翻译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却是不懂恋人分别的愁绪。离别的人儿双双热泪盈眶,两人相爱却没办法在一起。而钱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是指两个没办法在一起的人的心冷了。
山乡情事范文4
爬山注意事项遇到雷雨天气 避免接打手机
清明节多雨水,惊蛰过后便有雷雨天,市民祭扫先人一定要带雨具,并注意防雷。
在野外遇强雷雨,不要使自己成为最高点。市民应尽快离开山顶、山坡、山脊、河流、湖泊,避免多人拥挤一起,应选择最低处,双脚并拢蹲下,除下身上金属物品;不要靠近电杆、高塔、大树、烟囱以及墙根的避雷接地装置,不要接触金属管线、电线。
同时,雷雨天气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因为手机开通电源后,所发射的电磁波极易引来感应雷,使人遭受雷击。
如果不幸遭到雷击,电流会使人的心跳、呼吸停止,但只要抢救及时多数可以恢复,亲友应及时向120求救,并马上以心肺复苏法和人工呼吸现场抢救。
爬山运动量大 随身带巧克力
上山扫墓耗时长,体能消耗大,老人、妇女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建议市民出行之前,准备巧克力、糖果或含糖饮料,一旦出现头晕、怕冷、出冷汗、手颤等低血糖反应时,马上吃一点糖分较高的食物能有效缓解症状。同时,还应多喝水,适当补充水分。
专家建议,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糖尿病人适合进食无糖食物或点心,比如苏打饼干,不可食用含糖太高的食物。
此外,到野外扫墓还应注意预防花粉过敏。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可戴口罩、墨镜、手套等,穿上长袖衣裤,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行走时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口行走,必要时还应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雨天山上气温低,市民应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雨天也要防火 提倡文明祭祀
清明时节上山祭祀,不少人焚烧纸钱,火种随风飘散,给山林防火造成了极大压力。
森林防火办提醒,在清明扫墓期间,市民尽量不要携带火种上山,应用绿色环保的方式祭拜祖先,用鲜花代替纸烛,做一名文明的低碳扫墓人。即使是在墓区,也请市民在指定地点焚香烧纸。防火办特别提醒,清源山上禁止明火。
山上的枯枝败叶较多,一旦尚未完全熄灭的烟头掉在这些易燃物上,很容易引起火灾。因此,上山扫墓时切忌吸烟。并请家长看紧孩子,别让他们玩火。
一旦发现火灾,不可盲目乱逃,要充分利用身边可以灭火的物品进行扑打,并立即请求周围群众及工作人员支援,及时拨打电话报警。
山路湿滑难行 滑鞋是首选
上山扫墓一般行程半天,若选择不合脚的鞋子不仅会使足部受损,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爬山不应穿着凉鞋、拖鞋、尖头鞋、高跟鞋或新鞋,可选择软皮面或布面等透气性好的圆鞋头、厚胶底鞋或尼龙搭扣的运动鞋,最好是防滑又耐磨的徒步鞋。出行前应仔细检查清除鞋内的小沙石等杂物,鞋垫皱褶也要整理铺平。
杂草林地行走 不妨“打草惊蛇”
春季是蛇活动的频繁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
专家提醒市民,在山间灌木、杂草林地行走时,可先用棍棒敲击草丛,“打草惊蛇”将蛇赶走;遇蛇袭击,不要直线跑,更不要向下坡逃跑,可左右拐弯交替作“之”字形躲避;若被蛇咬,伤者切忌惊慌奔跑,要缓慢行走或由他人运送,剧烈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伤者要立即用止血带或手帕、绳索等在伤口5厘米处进行缚扎,每隔15―30分钟放松1分钟,以免肢体坏死。伤者应到医院救治。
养生防病心脑血管病
春天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仍然较低,而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又大,所以要注意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我国医学家和气象学家调查结果表明,每年的3-4月份是心肌梗塞病的高峰期之一,其中诱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天气之一就是“寒潮过境时的大风、低温”。
关节病
一年中,春季的空气湿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江南地区的阴雨天数较多,此时湿度常常在90%以上,关节痛和风湿病变的症状就会加剧。当然,湿度的变化也常常表现于冷空气过境前后,因而春季关节病的特点是反复性比较大,症状的轻重常常与天气的阴晴变化相对应。
皮肤病
春季里,人们喜欢外出踏青。当室外风速超过每秒6米时,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使人患上荨麻疹、花粉过敏症。
另外,还有不少人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从而易产生一种叫“桃花癣”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痛等症状,有些女性的脸上还会出现红斑、丘疹,或表现为雀斑增多和黄褐斑加重等。
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气交替最活跃的季节,天气多变,这样的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所以,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流感、腮腺炎、猩红热时常流行。
精神病
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约占全年的70%以上。临床实践证实,当暖流性的春风吹来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比例也比寒冷时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也常常发生在春季里。
吃这些食物要适量蔬菜类: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不宜多吃,多食会诱发皮肤皮肤疮疡肿毒,并且有可能加重已发病情。
瓜果类:桃、杏等尽量少吃,古书中有记载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菌类:包括蘑菇、香菇等,食用过量可能引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也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的食物之一。
山乡情事范文5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主观因素
1.1.1设计方面。
设计阶段是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的理论依据,因此设计也必须要参考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特点,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底层土层的成分含量以及粗细骨料等材料的指标要求都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有确认了方案是经济可行的,方可进行正式的设计阶段。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在没有详细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开始了进行图纸的设计工作。而这样形成的设计文件与施工的实际情况肯定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了边施工边修改图纸现象的出现,施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既延长了项目的施工工期,又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1.2施工方面。
沥青路面基层的平整度对于整个路面的质量有着最重要的影响,一旦基层的施工没有处理好,在进行压实的操作之后就会因虚铺厚度的差异导致路面不够平整,直接降低了施工的质量。而对于沥青铺设温度以及机械设备的吨位选择和碾压次数,也都是有着相关的指标要求的,一旦操作不符合要求,都会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施工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来说,施工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但实际的情况是我国工程项目的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因此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还是相对欠缺的,这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也是自然因素。客观的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对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1.2.1雨水天气。
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是沥青材料的重要的组成成分,而其透水性与沥青混合料的间隙率是紧密相关的,如果间隙率太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就达不到要求了。因此当雨水天气来临时,水分就一定会进入到沥青混合料的内部,这就导致了沥青路面松散以及坑洼不平的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冬季时,沥青路面的基层下面的水分在毛细的作用会凝结成冰,冬季过后,温度出现回升时,这些水分肯定无法全部的蒸发,这就是沥青混合料与集料的粘附性,甚至可能会使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出现剥离的现象。
1.2.2温度的影响。
沥青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决定了沥青是要受到温度的影响的,而沥青路面的施工场地肯定是在室外的,无论是哪个季节都要照常施工,很容易受到室外温度的影响。当室外温度较低时,沥青的粘滞度就会增强,而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所以强度就会增大,而当室外温度急剧下降时,沥青内外部就会产生拉应力,达到拉力极限后,路面就会出现裂缝,大大的降低了路面的施工质量;当室外温度较高时,沥青混合料的分子的运行速度也加快了,这就大大的减弱了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也就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强度。
2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改善对策
2.1做好原材料的管理工作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沥青肯定是最重要的施工原材料,所以沥青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整个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就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做好了对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了也就保证了路面的施工质量。采购原材料时必须对材料进行随机的检测工作,材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是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当进入到施工现场后,质检人员应按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规程》中的要求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对于粗集料等原材料,要重视其形状、尺寸、粘附性以及松软度等指标,在签订采购合同时,粗集料的筛分级配变异小一定是要保证的,另外白云石、长石以及石料软弱颗粒的含量也必须是符合《沥青混合料含量标准》中的要求的。
2.2提高质量意识
一个工程的生命线就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将施工质量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了施工单位在进场施工之前,就应建立一套健全可行的质量掌控体系,而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就应按照这个质量掌控体系进行自检以及监理的报检等。不论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还是在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都应该建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不能出现为保证施工进度就放弃施工质量的问题,在施工中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严格要求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保证施工质量。
2.3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全过程管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原则,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与控制。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和审查,保证监理单位在监理工作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社会监理企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执行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监理的各项规定,确保监理工程师的各项权利和职责,及时纠正施工中的各种失误和疏漏;再次,施工企业要建立自检制度,明确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的各项职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
2.4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
在设计方案的最终稿确定之前,应不断的推敲并共同讨论,力争选择最优方案。设计方案必须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工艺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施工时要实事求是的根据工程量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在足够的时间内完成质量可靠的工程量。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应符合质量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提高技术含量,也要考虑工程项目的资金投资,争取用最小的施工成本换取最优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一些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施工人员都应熟记于心,从而控制一切的不稳定的因素。
2.5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道路沥青路面的工程施工是一个团体性很强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人员、施工材料和设备,其中员工素质是影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每一个人员在工作上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前的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培训,压路机、炒料炉、摊铺机等施工机械的操作培训等,都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此外,施工企业应当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必要时要聘请技术顾问,这样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改善对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中,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以通过主观因素不断完善,而主观因素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要求来不断规范,当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施工人员不应认真的找出造成此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及时的制定改善措施。只有真正的弄清了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才能够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促进公路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山乡情事范文6
摘要两首山水诗,同样是写山中景色,但是张旭和王维各自运用自己独特的观察点,把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蕴藏在每一行诗里,诗中所引用的自然意象少却写出了一番情韵,一番景致。如何把握诗中所铺设的自然意象基础上的空间延伸和情感内蕴,确实需要我们仔细地体会和品味。
关键词:山水诗自然意象空间延伸空与实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同是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在张旭和王维的诗里情感着墨点各异,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旭的《山中留客》写的是黄山山中的烟雨变化,写出了云蒸霞蔚般的美妙景致。题目中的“留”意蕴十足,点明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为留客,而读者也会产生疑问:诗人为什么要留客,怎样留客,用什么来留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中去吧。
一个“春”字告诉我们,诗人进山的时间不是遍地落叶的秋天,不是浓浓寒意的冬天,而是花红草绿、阳光明媚的春天。踏青时节,处处都是好景致,时时都是好心情。“弄”,就把我们带进了充满想象,充满诱惑的大山世界。春天的大山妙在哪里呢?诗人没有写出来,但是我们在品诗的过程中,却能运用自己的想象、联想和情感、经验、知识去构建一个自己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的情景。山中有太多迷人的景色了:郁翠的树叶、淡雅的野花、晶莹的露珠、悦耳的鸟鸣、清澈的小涧、缭绕的云雾……如此奇妙的山景是使诗人一如既往前行的原因。
春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同时春天也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季节。乌云和雨天常常破坏游人游玩的雅兴。诗人跟朋友一起进山,而朋友却因为天上的几朵灰灰的云而想回去。诗人劝阻朋友:“莫回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诗人通过自己游玩山水的经验来说明“莫为轻阴”的理由,因此诗人劝告朋友,下不下雨不是出游的最主要的因素,进入山中欣赏美景的时候,是根本不在意天气的变化,置身于美景之中“亦沾衣”。没有进入到大山游玩的人是很难说出个缘由来的,因此诗人告诉朋友:随着深入山中,周围缭绕的云雾也会弄湿衣裳。“入云深处亦沾衣”,诗人在这一句诗中,写尽了浓云变态深情和山中浓翠幽深静谧之美,诗笔如云海般灵动壮阔和飘逸自如。“沾”字用得极妙,犹如诗人的草书,达到一个至灵至性的境界。在诗中,云景在山中是点睛之笔,写云赞云而不露痕迹。虽然诗里并没有说出山中的景物,但是诗人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广阔的立方体空间,由山这个大的空间范围我们可以想到很多,所以诗人通过自己游玩山水的亲身体会来写大自然的美妙,是运用主观的一种写法,口语化强,感情自然顺畅,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而王维的《山中》则有别于张旭的《山中留客》。这首诗诗人采用的是客观意象的写实手法。意象是诗歌内在构造的基本元素。任何一首诗无论长短,都不是单个意象的孤立呈示,而是由几个或是一组意象组合而成。自然意象,顾名思义就是天然的物象,如风、雨、云、雾、雪等天象;草、木、花、山、水等自然景观;飞禽走兽等动物。在诗中诗人并没有为我们引路,而是通过景物的客观再现,把诗人的一举一动完全融全在大自然之中,一景一物的描写几乎看不出人为的痕迹。苏轼评价王维的山水诗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同是湿衣,让我们来品品王维的“湿衣”。
《山中》写的是初冬季节的山间景色。“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间的小溪因为初冬季节的来临,气候干燥,小溪里的石头水落而出;秋天的红叶长得茂盛,但因天气渐渐变冷已经凋落而变得很少了。冬天时节,在山林之中,看到遍地落叶,溪流失去往日的生气,目睹此情此景,就会让人不觉得感叹,然而诗人并没有流露出伤感之情,而是巧用一个“白”,一个“红”,避免了荒凉冷落之感。
“白”用来形容浅溪里的石头,色彩明朗,景象清雅,写出了一种情调,一番滋味,为何要用“白”来形容石头叱,而不用“青”或是“灰”?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是冬季,但是一缕缕的阳光射进树木里,光线直接照在石头上,或是水面反光照在石头上,由此为让人感到石头似乎是白色的,给本来凄清的小溪注入点生气。“白”字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细致!诗人的细致观察也表现在另一首诗《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红”写出了山间的树木因这点色彩艳丽而不显得萧条荒寂。诗人很善于调色,能把冷清的调成欢快,把明朗的调成寂清。如诗人在《过香积寺》写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个“冷”,就把山中青松周围的环境淋漓尽致地刻写出来。前两句诗虽然给出荆溪、白石、红叶、山路等几个自然意象,但是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绝不会局限于这几个之内,而是会运用再造性想象,延伸出更多的意象,像红叶落尽,地上堆满落叶,风吹过,卷起片片叶子:长绿树上的鸟窝凌乱。孤寂,没有了昔日的悦耳鸟声等等,类似的景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因此诗中的意象空间绝不仅是孤立的、单调的,也不仅仅是对客观自然空间的模拟,而是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多角度的立方体空间。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元”,原也。山林里没有下过雨,但何故弄湿衣裳呢?“空翠湿人衣”。正因为路边的红叶稀少了,使得常绿的树木更加苍翠,这翠色空欲滴,即使没有云雨,看到翠得似水的树木,全身都像被沾湿似的。一个“翠”字,写尽青翠欲滴的山色,写出诗人的一种置身于其中的彻彻底底的感悟。一个“湿”字,在静态中写出了动态,又在动态中表现静态,点透了诗人置身山间的主观感受,渗尽了诗人对青山翠色的无限热爱之情。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富有特征的动态描写,在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中,使得平常的事物一下子变得很不平常,在我们面前显现出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在诗中,诗人以他画家的眼睛捕捉了自然事物的微妙元素,比如光、色等。“白”、“红”、“翠”的运用写出了色彩层次,犹如一幅山水画。诗人由溪里石写到树上叶,空间感、对比感、层次感强。在诗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在诗人眼中,那些自然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而自然是一种自我化了的自然,是一种由声、色、光、影组合而成的静谧优美的自然。王维善于把画面、音响、动作、色彩等极巧妙地在诗中融合起来,使他的一些山水诗既非呆板的图画,亦非无声的死寂,而是立体画和交响诗的结合体。
纵观这两首诗,张旭和王维都在清闲空旷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了自然万物源源不尽的生气,思想情感提升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完全融合成一体。张旭的诗给人的感觉有一种蕴籍和自然。司空图在《诗品集解》中认为“蕴籍”是“矫矫不俗,超超出群。幽花初开,名香始熏”,认为“自然”是“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语,悠悠天钧”。王维的诗则给人一种冲淡和空灵之感。司空图认为“冲淡”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犹之惠风,荏苒在衣”。“空灵”是“光景穿漏,表里皆通……明镫辉映,竟体昭融”。他们把情感的寄寓和渲染,极致地结合在“实”处。“实”处是诗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有所感受,有所解悟。清人周济认为:“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诗不仅表现诗人情感的“实”,而且要读者也有所共鸣的“实”。
而王维和张旭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立足点。张旭立足于主观感受,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作为诗的出发点,整首诗围绕一个“留”来抒写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王维却在客观的写实的基础上,写出了闲、静、淡、远,写出了一种悠然自得、安谧恬淡的生活,写出了一种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点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相同的境界。王维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淡”和“空”,并非毫无味道的淡和空。这种“淡”正如苏轼在给赵德麟的信中说道:“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而“空”正如宗白华认为的:“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而王维在《山中》这首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山水诗中蕴集很多内在和外在的情感,而这情感又体现在自然空、静之美的体悟之中。同样是山水诗,一道主观抒写,一道客观再现,却是韵味各异,诗境不同,但是诗中情,诗中美却是永恒的,飘逸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