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敲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1
关键词:完形填空;解题技巧;能力
完形填空是一种集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立意新颖、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完形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做完形填空,首先,从心理上,要平心静气,不急不躁。集中思想、树立信心、平心静气、去除杂念才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保证。其次,做完形填空时,要注意以下的答题技巧。
一、细读首句,预测主题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短文一般无标题,但首句通常不设空,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熟悉语言环境,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首句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是整篇文章的引领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细读首句,重视文章的第一、二句,了解短文的概貌与作者的意图,也就是在理解方向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为把握主题、准确理解整篇文章奠定了基础,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同时也不可忽视首句前后呼应的作用。
二、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要学会跳读技巧。借助首尾句所给的提示,跳过空格,快速地把短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进一步从整体上理解短文大意。切忌急于求成,看一句填一空。若一开始就忙于填空,势必无法掌握文章的中心,造成顾此失彼,错误百出的不良后果。理解文章大意是解答该题型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以语篇形式呈现的试题,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语义、语境上的准备。其次,要注意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过渡词语,在阅读时,可将这些词语进行标注,这有助于理清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另外,要通过字里行间的意思推断作者的观点、意图和立场,这种理解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学生确定该填的词。
三、通读全文,试选答案
根据全文大意,以全文为背景,把所给的四个选项分别套入空格所在的句子试填,初步完成空格。试填选项时,一定要注意在语境的理解上下工夫,要抓住上下文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平时练习时要注意分辨一些的细微差别,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所选选项的准确性。要弄清空格处待填的事什么词、起何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习惯表达法、语法知识等,从而筛选出符合文意的选项。此阶段可采取择优法;根据文章及结构边读边填,如果能立刻判定最佳选项,就无需再去逐个考证其余选项,就无需再去逐个考证其余选项。
在解题过程中,不少学生答题时只看有空白的部分,这种离开上下文,单独地看一个句子,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结合整篇文章来看,内容确是错误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前后兼顾,上下统筹。最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四、细读全文,推敲难题
有些空格在初步完形时就可以定局,然而部分空格答案还不明确。到这一步,短文中被挖去的词就有了“复位”,对语境的了解也就是更清晰、更准确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联系上下文义,根据常识,运用逻辑推理,结合语境和已选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对备选项再次进行仔细推敲、缜密思考,选出最佳选项。若有些答案实在难以确定,可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在语法或内容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选项,然后再比较、定夺。也可按空格所在位置,从词汇搭配、上下文义、习惯用法、词义辨析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耐心细致地逐项分析,以求对应。还可以先读所要填的词所在的句子,复读上一句,兼顾下一句,即“瞻前顾后”,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五、复核全文,调整答案
填空全部做完以后,应把短文从头到尾再读一遍,对在阅读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局部调整,在更换答案时既要遵循语法规则,又要兼顾全篇。仔细检查一下所选选项是否能使文义上下连贯、前后照应、逻辑顺畅,情节是否合理,语法结构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如果意思连贯,情节合理,语法结构正确,就意味着选答没有问题;如果发现个别填空使文章文理不通,语法结构有问题,就说明选答不正确。对这样的填空应该认真推敲,进行调整。对以一些经过分析后仍模棱两可的答案最好尊重第一印象,还是不改动为好。对于那些实在不能解决的空格,就只能凭你的预感来选择了。
总之,在做完形填空题时,除了掌握以上的做题技巧外,还应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去做,即通过全文理清线索,寻找主题句,仔细推敲,复审全篇,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高的准确率。当然,做好完形填空题最基本的还是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必要的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平时要多学多练,树立理解全文整体的观念,学会阅读,培养自己思考、推理、判断的能力,只要我们在冲刺阶段注意到这些方面,应该说解答完形填空的水平就能得到一些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清海,张风民.高考英语专项导与练――完形填空[S].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2
一、补白式品读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如《推敲》等文本的标题非常简洁,教学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之进行补白式品鉴,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教学《推敲》一文时,我曾如此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补白式品读:1.谁在“推敲”?请在标题前填上合适的人名。2.谁在什么情境下“推敲”?请在人名与标题之间填写表明时间、自然景况的词语。3.谁在什么情况下“推敲”什么?请在标题后面填上名词。4.谁在“推敲”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
上述问题刚展示在白板上,就起到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教学效果。你看:有的学生蹙眉深思,时而喜笑颜开;有的学生细读文本,时而在读书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有的学生喃喃自语,与同桌交头接耳。几分钟后,学生便纷纷举手抢答问题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把话说连贯、说准确、说得有文采。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第4题,则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品读文本,细细推敲文意反复斟酌答案后再回答,并允许学生对之进行多次修改或补充。经过这次严格的补白式品读标题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品鉴,还掌握了扩展、丰富语句内涵与话题内容的基本方法。
二、提炼式品读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标题自然也有题眼了,而这题眼就是标题中的关键词。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提炼式品鉴法找准了标题的关键词、中心词,并对之加以深刻理解,甚至沿着这个关键词或者中心词层层挖掘文本深意,不仅可以达到鸟瞰全文、为整体阅读和细致分析文本等奠定基础的目的,还可以以此确定文本的感情基调,建构话题,促进学生阅读期待的形成,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克隆之谜》一文时,我曾如此引导学生运用提炼式品读法鉴赏标题:1.标题中哪一个字高度概括了全文的中心?2.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个字的具体含义。3.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它的这些含义?标题中的题眼为“谜”,我引导学生先从解题入手:让学生查阅字典或者词典,了解“谜”的多种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确定“谜”在标题中的意思为“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体现克隆之“谜”的具体内容,并加以反复朗读、品鉴。学生由此明白了全文围绕一个“谜”字,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克隆。2.许多植物具有克隆的本领。3.一些单细胞生物也有克隆的本领。4.科学家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里,说明高等动物也可以克隆。5.克隆技术可以在很多方面造福人类。学生通过如此提炼性地品读标题,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质疑式品读
质疑式品读标题法,就是针对《早》等形散神聚、意蕴丰富、写法灵活、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标题从小处做文章,引导学生在文本深远广阔的思想海洋里尽情遨游。
比如教学《早》时,我预设了下列三道既有一定梯度又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文中对哪种景物的描写暗含了“早”的深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在寒冬中早早开花的景物?
2.文中怎样叙述主人公课桌上“早”字的来历?由此可以感知主人公怎样的精神?
3.请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主人公终其一生时时刻刻都在以“早”字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故事。
鉴于不同学生个体知识储备、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实际差异,我对学生进行了分层管理:成绩优秀者必须独立完成第一和第二道预设题,成绩中等者必须独立完成第一道预设题,成绩暂差者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第一道题。对于隶属于课外延伸与拓展性质的、难度较大的第三道题,我与全班学生共同完成。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3
那么,如何优化处理语文教材单篇课文后的练习题呢?笔者认为,这不仅要弄清练习的一般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弄清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各种从显性到隐性的意图。
练习的一般功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1)诊断和反馈这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所学进行诊断和反馈,也包括学生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诊断和反馈。教师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拾遗补缺,学生也可以依此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2)消化和巩固这主要指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并且使之强化、巩固。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迁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3)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之后,常常会获得一种成功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而这种感觉又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驱力之一,但这一点似乎常被人们所忽视。
练习设计的意图,之所以是优化处理所起材况后练习的最主要的依据,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编者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意图十分明确,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这“意图”二字,才可以“有的放矢,百发百中”。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是教读课文)的练习设计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整体感悟――文笔精华――语言运用――联想比较。可见,教材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更加科学有效地实现作业的一般功能和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条理的形成和发展。
鉴于练习的一般功能和作用,尤其是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在优化处理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突破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固定的处理方法或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规律的、有利于各种阅读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观念要更新
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因为语文教材的练习。除了一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外,大部分都是开放型的。同时,学生也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须意识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再仅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他们应该敢想、敢说,有独特的见解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灵性,体现其学习语文的个性,并使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隐性意图得到落实,这种更新后的观念在处理“联想比赛”类题目时更显重要。例如,《十三岁的际遇》中的第二题:“本文所表达的那种‘精神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学生所写的练习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学生是主人
要坚持学生是完成练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完成练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的原则。因为练习的一般功能和语文教材题目设计的各种意图决定了学生必须是完成练习的主人,而教师仅仅是点拨或提示者。但语文教材中,有的题目确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辅以适当的引导。例如,《白蝴蝶之恋》中的第一题(3):(“我”为什么感到“失落、怅惘”?“我”的感叹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样的问题让缺乏人生体验的十几岁的孩子来回答,的确是“为赋新词强作愁”。所以,教师就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为学生搭桥铺路、接通思维。
三、时机要把准
感知――理解――运用――创造,这四个练习层次不仅体现了学习主体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一般过程,而且也暗合了阅读课文时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四个阶段。所以,教师在优化处理语文教材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准确把握处理良机。例如,在处理“整体感悟”题时,就可安排在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作为检测学生“整体感知”效果的主要手段。如《月亮上的足迹》中的第一题:“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登月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教师就可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之后,立即让学生完成这一练习,并根据其完成的情况,来探求实现快速阅读的手段和目的相统一的策略。
四、主次要分清
这是指教材的课后练习也有主次之分。所谓“主”是指那些能够体现单元教学总目标、课文重难点和单篇教学目标的练习题。反之,则是“次”。毫无疑问,“主”题应投入较多的精力,“次”题则可投入较少的精力,“主”题学生必做,“次”题学生可视情况选做,而不可“主”“次”不分,或以“次”充“主”。例如,《鸿门宴》第四题;“将下面的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要注意表现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是一道边做题,题头就有选做的标号“”。又如,《挖养菜》第四题:“辨析下列近义词的差别,并分别造句。”就属于选做题。因为相对来说。本题设计意图游离于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课文重难点及单篇教学的主目标。
五、习惯要养成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被深入,陕西省中考英语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考查覆盖面广,考点多。作为初中毕业班英语老师,帮助学生做好迎考计划,研究复习策略至关重要。
一、分析学生现状,做好迎考思想动员
本届学生总体来看,基础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大部分个体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懒散,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被动性和强迫性。知识遗忘,空白现象严重,脑子里词汇量,词组量很少,且记忆得似是而非,更谈不上在具体语境中正确应用;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语法理解偏差,懒得分析乱选一起;平时缺少练笔,很难写出结构,字母组合以及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句子,更谈不上写出层次性强结构完整的美文。笔者认为,首先要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鼓励其和老师一起加油,从头复习,查漏补缺,系统总结归纳知识,一起提高。其次是讲究策略,化难为易,重拾自信先让学生的思想轻松起来,自信起来,然后乐于和老师一起冲刺中考。
二、讲究策略,科学迎考
2.1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现用教材是循环上升的,知识复现率很高。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把三年来所学课本知识进行重新归类,把同一话题或语法划分成新的大单元,从重点单词到短语以及句型进行系统扎实的梳理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单词讲究会变形应用,短语会做到会造句,重点句式要背诵达到脱口而出。从七年级复习起,每过一个单元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过关演练,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引起其兴趣。由于各科都在挤时间抓学生,整个复习过程漫长辛苦,所以教师要狠抓课堂,抓考查,关键是督促鼓励学生动起来,自己总结各词性的功能和用法,在运用中体验句型结构,从普遍到特殊,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相互区别,进行系统有序的总结归纳,使之成为知识网,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师补充,组织课堂活动,随时考查,灵活应用,避免枯燥单调的讲解语法知识。结合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式,指导学生编写对话,或者写作文。其实相当于中考给材料作文。只不过该书中给的材料多且多可以直接拿来应用于对话或者作文中,这样学生课后自己在家可以轻松作文,加强谋篇布局训练,书写训练,教师要及时批阅,在课堂上纠错或者表扬美文以及进行对话表演,形成竞争,激活复习课堂。切忌布置大量的机械抄写作业,或者无选择的布置大量试题。英语中考知识面广,考点多,但是并不复杂,切忌搞偏怪难题,整得自己累,害得学生叫苦不迭。
2.2专项训练,掌握技巧。 根据中考说明题型,进行专选训练。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1.首先听力三个题型,要求学生巧用时间差,快速读题,心中有数,每天训练,保持听力的敏锐度。听句子选应答语符合英语习惯或句式要求,听对话内容还要抓住问题关键,听短文前先熟悉问题,有针对性的听。注意听、猜、分析答案。
2.单项选择:让学生说出答案和原因,一人一题,随机点名,人人都要有所准备。要把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结合所给语境选出合适的选项。教师随时指点用法,做到触类旁通。学生在做题时认真审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排除法、比较法、逻辑推理法、固定搭配法及关键词法等进行解题。切忌题海战术和重复浪费时间。
3.完形填空。 旨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整体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注意逻辑上的合理性,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仔细推敲联想文意,并根据各个具体选项的含义,选择最佳选项。纵观近年来陕西省中考试题,该题着重词汇和短语的考查,鼓励学生平时注意加强扩大词汇量和短语量,注意近义词,近义短语的区分,抓住零碎时间,随时记忆。
4.阅读理解。 陕西中考阅读题量大,包括任务型阅读,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五篇短文的阅读并解决其中问题,占分比例很大。但考题答案多在文中,一目了然,只有个别考题须通过分析全文,领会文意,通过分析推理总结答案。平时训练学生限时阅读尤为重要,一般先把问题通读,明确题意,然后带着问题去看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划出答案所在行;再细读全文,捕捉支撑主题思想的细节,推敲试题与短文的联系,确定需要逻辑推理方可得出的答案。教师需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考阅读题目怎么出,题目本身可能会出现哪些生词。坚持每日必读,平时阅读作业可布置阅读并提问切回答问题,在文中划出答案,或者写出文章大意等。以防止学生胡乱选择,应付差事。
5.交际运用。 考查形式一,句子形式多样,无固定模式,要求学生先阅读方框中的句子,搞清每句含义,并大概了解对话内容,然后通读全文,搞清对话话题及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语法句法功能,英美习惯用语,前后对应,相互印证,选择正确选项并准确填入。形式二多考察问候语,结束语,以及根据答语写问题。从答句求出问句,从问句求出答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所给提示或上下文,认真分析,从下句受到启发,有必要时,从全文中推敲求证。题目全部完成后 ,应将整篇对话再默读一遍,看看所填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语法,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平时训练注意强调书写的准确性,包括单词拼写,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等。
6.短文填空和翻译句子。 指导学生,先从所给单词入手,理解词义和其可能的变化形式。然后一读文章,理解文意,根据词意,固定搭配,并列,转折,原因等,基本完成空白;二读文章,注意抓开头,抓关键词,判断动词时态,名词代词的数和格,数词的形式,观察前后判断形容词副词以及其比较等级等;三读文章,检查改错。
翻译句子的综合性也比较强,但多是常用短语和重点句型结构。平时注意让学生积累短语,做题时注意根据中文意思,分析语境,找出空白部分,抓关键词正确运用其形式。
7.写作。 坚持写作训练的经常性,注意文体多样,话题多样,教会学生认真审题,能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体,并进行整体构思,层次分明,首尾照应等,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表达方式符合句法要求,灵活多样,语法,标点,拼写正确,通读全文,修改错误,用适当的连词,谚语使文章更精彩。注意版面设计美观合理,修改所用符号规范,禁止乱涂乱改。及时归纳收集常见病句,师生共同加以分析,降低再犯的机率。同时归纳收集精彩文句,展示优秀作品,并在全班点评,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表扬使学生有成功感,从而逐渐提高整体写作质量。还要注意,平时让学生积累优美文句,背诵优秀作文,热点话题的范文,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
总之,有效复习科学应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学情,不断摸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应考策略。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5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程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对《老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弄清楚它是属于文本阅读型,应从理解的层面出发来组织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是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的核心,那么程翔老师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呢?我们结合课例来分析一下。
(一)初步感知文本,学生反馈
现代阅读学认为,认识文本是一个渐进过程。阅读全文,学生应能够做出判断,同时学生对文本所写内容也应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作者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倘若中学生能够对上述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断,初步整体感知文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我们来看看程翔老师的课堂:
师: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一下交流讨论,看看存在哪些问题,每一个组都要提出问题来,不提出问题来那我就要找组长了。
(生讨论)
生:我们组的问题是:为什么第二节的第一句加那么多引号。
师:第二节的第一句为什么加这么多引号,你们共有几个问题?
生:四个。
师:四个问题,你先说完,这是第一个问题。
生:第二个问题是登三轮的人为什么都组织起来,第三个是为什么每想起老王作者都觉得心上不安,第四个问题是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
师:刚才她提的这四个问题,后面这些组和他们有相同的举手,请放下。
程翔老师让学生列出读完课文之后疑惑的问题,并询问其他组的成员是否有相同的问题,从而把握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整体理解情况。
师(向一组):你们觉得难吗,她这四个问题?不难是吧?噢。
师(转向另一组):难吗,这个问题?不难,你们组都能解决是吧?不是?
生:有些还是不怎么理解。
师:这四个问题是不是有的可以替她解答?噢,那很好。
师(转向另一组):你们觉得她这四个问题是不是都很难呢?
生:正在讨论其中的一个。
师:噢,有的很容易是吧?有的还要考虑考虑,恩,抓紧讨论。
师(转向另一组):这四个问题你们觉得难吗?
生:最后一个问题有点难。
师:噢,最后一个有点儿难,难理解,那其他三个问题呢?
生:还可以。
师:好的。
师(转向另一组):你们觉得这四个问题难吗?
生:还行。
师:还行?那你们一会抢答,好不好?
程翔老师通过询问学生这几个问题难易程度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理解这篇文章存在多大程度的难度。
从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程翔老师根据某一组提出的四个问题,然后连续问了其他几个组,这样看似简单的询问,其实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能够了解学生的反馈。程翔老师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他们认为这四个问题不是特别的难,只有最后一个问题难懂,这样,程翔老师就能有效获悉学生们的基本学情,学生把自己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地方反馈给老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应反思备课时对学生的估量是低了还是高了,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教学。教师不仅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更多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
(二)精细研读文本,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按照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低级向高级、次第而进、稳扎稳打的阅读策略。早在先秦时期的《学记》中就提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的要求。因此,学生应该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与点拨下,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解决对文本存在的困惑。
我们来看看程翔老师的课堂,程老师这堂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了本节课讨论的四个问题,主要讨论问题三和问题四。
研读问题一:第二节的第一句为什么加那么多的引号?
问题分析过程:
生1:这些引号可以突出老王的一些特点。
师:请同学补充或者说出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生2:引用。
师:分析并表示赞同此回答。
研读问题二:登三轮的人为什么都组织起来?
问题分析过程: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去解决它,等你们长大了不用老师讲自己就明白,我现在讲了,你们也不明白。
研读问题三:为什么每想起老王作者觉得心上不安?
问题分析过程: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生1:因为作者跟老王比起来,作者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但是没有给老王帮助和关心,所以自己心里觉得很不安。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跟第四个问题放在一起解决。生2:都是人,老王对她很好,可是自己却做得没有老王好,而且自己还比老王幸运。生3:老王拿着鸡蛋和香油真心想送给他们,而作者却要给他钱,就像侮辱他一样。师:这位同学回答的思路很对,是从书里找到的还是自己说的?生3:都有一点。师:同学们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课文里面找依据,不是自己胡乱想的,不能够抛开课文。
师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然后师总结:老王去世了,作者心里感觉不安,不安之后作者就开始自己问自己:我为什么心里不安呢?是因为吃了老王送的鸡蛋和香油?是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作者想来想去最后找到了答案——“我”渐渐明白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因为作者觉得愧怍于老王,所以心里才不安。
研读问题四: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接着第三个问题顺利地引入到解决第四个问题。生1:作者比老王幸运,但是她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所以觉得愧怍。生2:老王送鸡蛋香油表示感谢,作者却拿钱侮辱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妥。生3:老王对作者很好,可是老王去世了作者都不知道,觉得对不住老王,所以很愧怍很惭愧。师:她应该知道并且去参加老王的追悼会,可是她没有去参加,对吧?生3:对,草草地把他埋了。生4:作者以为老王生病了,可是在知道去世的消息期间一直都没有去看老王,所以感到愧怍。师:同学们我们还得看书,这个问题不简单,不是讨论讨论就可以解决的,它既需要讨论,又需要认真看书,还需要老师帮你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看这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幸运的人是谁啊?生:作者。师:作者她说自己是幸运的人,为什么呢?我们来对照看一看,一个不幸者,不幸者指的是谁?生:老王。师:老王为什么不幸?老王的不幸包含几层意思?生5:两层,精神上和身体上,精神上亲人都没有了,孤独;身体上一只眼睛瞎了,年老了还拉车。生6:生活上很贫穷。生7:因为眼睛瞎没人愿意坐他的车,没有生活来源。生8:社会对他不公平,说他的眼睛瞎是因为不老实,其实老王是个老实人。师总结:同学们,咱们这就总结出来了,老王的的确确是个不幸的人,他最大的不幸就是很早就去世了,搞清楚他为什么不幸,接着我们还是要讨论那句话,为什么愧怍?生9:因为作者没有给老王太多的帮助,但是老王给她很多帮助。生10:老王送鸡蛋香油作者却拿钱侮辱他。生11:没有经常去看望老王。生12:作者感觉道德上不如老王……师总结:作者杨绛是著名的作家、学者,她的丈夫也是著名的作家、学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明显要高于老王,但是她还是觉得愧怍,这实际上是知识分子良心的表现。这个问题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作者包括作者的一家,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到了,但还是觉得愧怍,其实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去帮着老王看病、送医院、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给他吗?作者没有这个义务,她没有这个义务反而还感觉到愧怍,是不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啊?这篇文章你们要理解是很难的,真正应该愧怍的是政府,不是杨绛……
从上面详细的课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程翔老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并且找答案要以文本为依据,在解决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的时候这个做法尤为突出,重复提醒同学们要看书读文本,根据文本揣摩作者,从文本中找答案,指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位,而不是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教师只是在学生不能通过文本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提供指导,帮助解决问题。从课例中可以明显看出程翔老师把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整节课都贯穿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三)反复推敲文本,能力提升
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分析的内容加以整理表达出来,突破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认知,达到能力的提升。重复地阅读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努力引领学生融进文本,读出自己那份独特的体会。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指引学生寻找答案。学生通过反复地推敲文本,再基于对前几个问题的分析,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技巧与能力,可以独立地解决类似问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与揣摩解决问题并得出答案。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实际上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这样不断地重复分析思考的行为,其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在《老王》这堂课中学生虽然没有能够独立解答第四个问题,但是在解答第四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反复推敲文本,尝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分析过程看上面表格),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对社会认知的限制而未能得出准确的答案。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能力一定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二、案例的启示
回过头来看程翔老师教授的《老王》这节课,他灵活调整教学目标,重视文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试着独自解决心中的疑惑。
其实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模式,程翔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自身的特点,在《老王》这节课上表现出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这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自由地发挥,但是要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文体的规律,认真分析文本,严谨地做好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本亚.语文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6
人生的标点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参考答案
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