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范文1

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都是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kt250.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从只应用近代实验方法向适当应用现代实验方法和仪器,重视中学实验向现代化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现代化[2]。

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科学手段的发明与使用,是和人类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分不开的。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测定物质的各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需要结构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化学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学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四大类仪器或方法(光谱类、色谱类、质谱类、电化学类)。例如:选修5中,“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鉴定分子结构”;选修6中“用化学方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烷中的卤素”实验,“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实验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现代实验分析仪器和方法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要掌握它们的具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不同的实验技术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属于介绍性质,只要求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达到拓展科学视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色化[2]。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

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抓好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加强思想认识,重视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对此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好这些化学实验教育功能。

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需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团结协作是当前社会分工日益完善、细致所导致的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中要重视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试验探索,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里就已经明确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强调了掌握好实验方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好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包括了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教育。实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与交流再由学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做实验可以两人一组,有大致的分工,职责基本明确,紧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总结和相互评价,老师最后结合自己观察的情况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表扬一些组或个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又树立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提高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将“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列作“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在新课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在实验探究中的每一个实验,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同时,要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观察、实验、假说、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要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编写时由于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如果教师教学是按照“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其效果是学生会应试而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尽可能做到演示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其学生操作流程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及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教材并没有硬性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倡教师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建议实验1“粗盐的提纯”、实验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作为边讲边进行学生实验,实验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作为演示实验,实验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师的指导或示范下学生完成实验。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化学实验范文2

化学源于实验,重在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发展和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已被人们所重视。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涉及某些药品昂贵,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产生污染环境的“三废”(废液、废气、废渣)。针对一系列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Mayo和Pike等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以mmol量级试剂的微型制备实验取得成功,从而掀起了探究微型化学实验的热潮。1989年,我国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首次将微型化学实验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研发任务,为微型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1992年,我国出版第一本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专著。现在已愈800所大中院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其应用从有机化学到无机化学,再扩展到普通化学和中学化学。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实验仪器微型化,化学试剂微量化;减少污染;实验安全性增加;节约药品储存空间;缩短实验时间等。新时期我国以环境保护为民生国计,对学生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必不可少。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案,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微型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

微型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规律,科学性是实验的前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结果等不能违背科学规律。要不然,实验结果会偏离、曲解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危及实验人员生命安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操作顺序是“先通气,再加热”,先通氢气排除空气再加热,若操作顺序相反“先加热,再通气”,则试管里空气中的氧气与通入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

2.2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药品、操作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实验装置的选择与组装应该安全、简易,不用或少用危险品,实验中减少“三废”的产生,尽可能对“三废”进行处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杜绝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如金属钠的使用。不能用手去拿,而应用镊子夹取绿豆大小的钠与水反应。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在玻棒引流下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轻轻搅拌。

2.3环保性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室“三废”绿色化,消除或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从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如鉴别实验以点滴板代替试管,取样由原来的1毫升(20滴)降为1滴,苯、甲苯、甘油、羧酸的鉴别反应效果明显,产生的废液少。制备实验以具支试管、注射器等代替常规试验的主要仪器,例如氯气的制备实验。,因产生的氯气有毒,实验在通风厨中进行。

2.4创新性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科学,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实验不局限于实验室,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原理来解释,烧水的壶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会有一层水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滴食醋。就地取材,仪器和试剂生活化。如在药片的塑料板中滴白醋,再加入小苏打,可观测到有二氧化碳气泡生成。pH试纸测试可乐、牛奶、矿泉水和食醋的pH值。用毛笔蘸硝酸钾溶液写字,字迹干后,用留有火星的火柴轻点,便能完成火龙写字实验。

3微型化学实验示例

3.1乙炔的制备及乙炔的性质

实验仪器和药品:青霉素瓶、吸管、注射器、食盐水、电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组装乙炔制备仪器,在青霉素瓶中加入电石,注入食盐水,生成乙炔气体。将乙炔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实验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和溴水褪色。

3.2趣味指纹鉴定实验

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白纸、药片的塑料板、凡士林、酒精灯、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注射器碘有升华现象。抹有凡士林的食指在白纸上按一下。取一支试管盛1粒碘,置白纸于试管口,加热试管,观察到固体碘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白纸上出现指纹印迹。将碘溶于酒精制成碘酒,可用于消毒。用注射器取碘液滴入淀粉溶液,实验现象为蓝色。

4微型化学实验存在问题

微型化学实验所用试剂量少,仪器小巧且易得,每个学生都可亲自动手实验,深受学生喜爱,但不利于教师示教和演示实验。对于定量分析化学、合成实验如四大滴定、乙酸乙酯的蒸馏实验等很难微型化,因为常规实验现象明显,而微型化之后实验现象难以观察。微型化学实验生活化易激发学生积极性,但有些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不够科学。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仪器差别很大,教师在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探索实验条件。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微型化学实验消耗药品很少,它能避免或减少实验引起的爆炸、中毒等危险,使师生得以安全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还能节约实验仪器、药品所需费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何丽针 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演示实验;心理因素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首先是产生学习需要,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产生学习动机,而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也是孕育兴趣的源泉。本人在化学教学中,采取下列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如都是按书本“照方抓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不利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像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实验,它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并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实验目的。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索,获得真知,就能较好地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实验教学中利用有趣的语言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电解水学习水的组成时,先让学生猜谜语,“计算机解题 --打一化学反应条件”,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效果较好。在实验总结铁的性质时,出示一段话:我原有很美丽的外表,但在风雨中我会变得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纯氧中我会热情四溢,遇酸我会生气,在蓝色的海洋中我会身披红砂,是一位美丽的新娘。学生顿时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生兴趣潜移默化的被培养了。

3、注意变换实验角色。针对演示实验一般由老师在台上演示,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状,先让学生在预习、阅读、感知,在此基础上将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登台操作,当众示范,由学生评判,将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与获取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引导、探究、训练三者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通过课堂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将课本实验延伸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本中有些实验只是为了本节或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实验,试验完了师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可以讲课本的实验延伸,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将知识完整化,何乐而不为。如关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边滴边振荡,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由红变无,此时的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溶质是什么,让学生继续围绕此问题--溶质是什么展开实验探究。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合作实践,启发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的探索热点、兴奋点,引起学生深刻思考,从而形成更浓的学习兴趣。

5、变习题问题为课堂实验。将习题问题搬入大雅之堂--课堂,变枯燥的符号语言、单调的讲解为生动直观的实验,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内化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提升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55-01

在历届中考化学试题中,实验探究题必不可少,这不仅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还充分显示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同学们能力的重要性。科学规律是成因丈对自然对吃家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参与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各种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索创新精神。

一、提高独立实验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一个误区,特别是实验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多数学生实验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只需记住现象、结论和操作注意事项,忽视了同学们的独上操作。一方面造成了同学们对现象和结论没有真实的感悟,另一方面影响了同学们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就导致了同学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佳,解答实验探究题的能力较弱。其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是提高同学们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学们要放开手脚,大胆实验。

1、对于演示实验中没有出现过的学生实验,如 化学变化的观察、分子运动、粗盐提纯、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等,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弄清操作步骤和要点,然后到实验室亲自操作。

2、对于演示实验中出现过的学生实验,则应当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药品,弄清操作步骤,理清实验装置,明确注意事项,参考课本改进实验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最后进行独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学”的兴趣,“思”的投人,“创”的展开。

二、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同学们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于不同的实验,其观察目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内容的实验其出发点不同,解释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因此,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与实验目的相关的物质或现象。观察化学实验的规律,一般是先观察仪器装置,再观察反应物及其变化,最后观察生成物。观察仪器装置时,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关键部位;观察物质时,应观察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光泽等;观察物质变化时,要用强仔细地分清主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对那些不易被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和那些易混淆的现象。要反复实验,通过“看”、“摸”(如反应中的吸热、放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肩访式去感知、去体验、去比较。同时,注意反应进程中发生的现象和特征,如发光、变色、吸热、溶解、熔化超脱、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所得的现象和数据。最后,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三、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尽量找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去思考、去讨论。对于一时难以弄懂的难点知识,要适当地搜集资料,利用实物、实例或利用实验去探索、去分析。如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时,应认真分析如下问题:

1、为何不用碳酸钠、碳酸钾等可溶性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

2、为何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

3、为何不用易挥发的浓盐酸(或浓硝酸)与石灰

石或大理石反应?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逐一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对比、讨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要学会推理和归纳。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推理和归纳类题型相当多。同学们在乎时的学习中理不断地去尝试着进行推理和归纳。如通过老师对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些具体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教学,我们可以归纳出物质规律性的知识,并以此来掌握酸、碱的通性,再运用酸、碱的通性学习新酸、新碱。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对实验现象、结论可在老师的下,学会独立分晰归纳,在感性认识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感知,从而提高实验技能,扩大视野,活跃思维。

四、提高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范文5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绿色实验;绿色化学

一、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研究,是指为了提高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所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使其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对其中的有些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形式有多种,主要有:(1)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2)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实验可视性更明晰;(3)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4)对实验进行综合改进,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器具、实验药品、实验过程等进行全面的改进;(5)补充实验,为了更好地辅助化学教育教学,突出实验的功能,有时需要结合化学教学实际,需要补充一些小实验,用于验证一些物质的性质,建立一些概念或结论,巩固现行课本中实验的效果。

二、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实验的研究

1.绿色化学的内涵

(1)减量:即减少和废物排放;(2)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3)回收: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 (4)再生: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5)拒用: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

2.我们开展的微型实验研究和代用品研制开发工作,也就是绿色化学所要求的基础性工作

(1)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2)在教材修订时删去了有一定危害或危险的实验;(3)介绍了闻气体的安全方法;(4)介绍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与方法;(5)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的避免、应急处理等;(6)在新编初高中化学课本中都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7)对NO、NO2等对大气有危害的气体制备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8)在氯气等制备

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3.绿色化学研究的空间

(1)实验改进与绿色化学;(2)素质教育与绿色化学;(3)环境教育与绿色化学;(4)创造教育与绿色化学。

4.在实验教学中坚持绿色化学观点

(1)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2)要努力改革实验方式;(3)要设法删改有关有危险性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中老师该做的事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2.适当增加规律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范文6

一、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

1、引导主题:就是旨在设疑创境,激发引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化学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实验能力确定化学问题的层次与坡度,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铺设问题台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迁移。

2、实验研究:目的在于获得主动、具体的感知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来自实验活动的外部刺激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设计带有目标定向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对象和条件,要求学生遵循合理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和装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作好实验现象的记录,能够准确地、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以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事实与现象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开拓思路、培养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实验事实和现象,提出讨论问题或出示讨论提纲,学生讨论以实验小组(或相邻4人为一组)为单位进行,先是学生闯的自由交谈,互相争辩述理,再是师生共同讨论,此时指定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讨论内容,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以补充完善讨论结果。学生在对实验事实和现象的推理分析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使科学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4、归纳总结:是对知识规律系统整理的过程。旨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知识规律。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推理分析,对新知识有了粗浅的认识,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且不易准确掌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一条知识主线串联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5、反馈实践: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过程,旨在运用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妙地隐含在练习题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消化巩固,更在于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问题本质的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设情景可采用故事、实物、实验等手段,关键是要去设置“悬念”、“疑问”、“障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弄清事理的迫切需要。

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指学生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各种设想。要努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化学原理比较复杂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请学生通过途径先查阅资料,并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