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系型数据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1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Relational Database Network Office System Study
Chen Jinping
(Dalian Fishe Ries Universit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Dalian116300,China)
Abstract:The database is the data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advanced technology,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science,relational database applic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sprea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terprise network in the 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relational database design and application,the application method has a certain univers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Keywords:Relational databases;Office system;Enterprises;Server
一、企业网络办公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
(一)系统结构的选择
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结构的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对于网络办公系统来说,尤其是一些结构关系较为复杂的系统,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结构而要有一个完善的办公系统是不可能的。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需要定制不同的系统结构,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结构的规划。按照系统业务情况的不同,可把企业网络办公系统的开发结构分为B/S(browser/service)和C/S(client/service)两种结构模式。它们特色鲜明,是当前常见的系统开发模式。
B/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环节为核心,除了部分脚本,大部分程序解析和数据处理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的,用户不需要安装特殊的客户端程序,只要能够连接服务器,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系统。C/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在终端要求安装有专门的软件来处理事务,数据被传递到服务器端,用户必须使用客户端应用软件才能访问系统。
(二)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
1.设计规则。综合考虑到企业办公系统基础数据量大,访问频繁,设计时尤其要注意系统的处理效率。同时从全局的层面出发,数据构成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保证全局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系统结构。该企业办公系统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和web程序服务器构成。数据库存放所有的管理数据,发展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数据,程序服务器存放应用程序,并且处理用户的访问请求。采用这种有冗余的相对集中的关系型结构可以对系统中的主要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当WEB程序服务器收到用户的请求后,服务器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器将请求转换为数据库访问命令,并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命令并返回结果。
二、PHP语言在办公系统中的应用
该系统采用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语言编写,它是服务器端的编译执行环境,我们可用它来创建动态Web页或生成功能强大的网络应用程序。对关系型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增加、编辑、删除可以用命令insert、update、delete来实现。现在以增加通知信息为例来说明PHP语言在办公系统中的应用:
$ddd=time();
if(empty($timu))
echo"题目不能为空";
elseif(empty($_POST['neirong']))
echo"内容不能为空";
elseif(empty($lanmu))
echo"你没有选择栏目";
$sortid=(float)$usec+(float)$sec;
$quer=mysql_query("insert into$tongzhi set timu='$ timu',neirong='$neirong',lanmu='$lanmu',ReleaseTime='$ddd',AmendTime='$ddd'");
if($quer)
echo"通知记录添加成功";
else
echo"调整记录添加失败";
?>
对记录的修改和删除方法与此类似。
三、关系型数据库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安装在企业的服务器上,形成一个可供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根据不同的权限而使用相应功能的公共系统。
(一)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1)企业内通知的接收与发送。(2)企业公文的接收与发送。(3)企业业务部门电子公告。(4)内部员工电子邮件。(5)相应辅助功能:如日程安排,通讯录等。
(二)数据库设计
该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由HFYH(合法用户表),TZ(通知表),GW(公文表),NBYJ(内部邮件表)几个主表组成。
(三)系统特点
本系统与传统的办公管理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占用主机空间小。对于传统的办公管理软件,用户如果希望实现数据管理,则必须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办公管理软件,占用主机空间。而本系统属于B/S系统,只要安装在服务器上,同时用户拥有使用权限,便可使用本系统。
2.安装简便。只需一次安装便可服务于多个用户。
四、结束语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但是如果没有关系型数据库结合其中,办公系统将无法工作。本文介绍的关系型数据库网络办公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2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非结构化数据;Notes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Notes Database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Applications in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Li Ning
(Optical Inform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Beijing1016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Lotus Domino/Notes platform based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structured data and unstructured database,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in the role of the unstructured database with traditional relational database storage mechanism and access mechanisms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roposed Notes databases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pproach,which aims to achiev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n Notes databases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to use Notes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data.
Keyword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Unstructured data;Notes database;Relational database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与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是整个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与一般信息系统比较,它的特殊性表现在所处理的信息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函、传真等形式出现,所处理的数据类型称为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网页、表格、图形、格式化文本、OLE对象、声音以及图像等信息,非结构化数据是一种文档型的数据,传统的面向结构化数据库无法完整地处理文档型数据,OAS建立数据库时必须以文档型数据为核心,同时选择性地结合关系型数据库。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等)适合结构化信息的应用和存储,但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越来越显现出不足的一面。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据库领域引入新的概念“非结构化数据库”,其目标就是针对WWW应用新的需求,高效率地表达和存储管理文档型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库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应运而生,它是OAS数据管理的有效手段,与关系型数据库相比,其区别在于它突破了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定义不易改变和数据定长的限制,支持重复字段、子字段以及变长字段,并实现了对变长数据和重复字段进行处理和数据项的变长存储管理,在处理连续信息和非结构信息中有着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Lotus Domino/Notes是当今OAS的主流开发平台之一,采用了先进的单一架构的文档数据库技术―Notes数据库,Notes数据库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时,可谓是得心应手。考虑到许多单位内部大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结构化的数据都以关系型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开发OAS过程中必然要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的交互问题,那么如何使OAS共享已有信息系统的信息,避免重复工作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
在OAS数据库设计中,不仅要解决共享数据的问题,实际上文档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各有各的利弊。文档型数据库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而对于各种运算操作则有些力不从心,即使能够完成,实现的难度也很复杂无法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方法相比较。下表针对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在存储机制和访问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
表: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应用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 Notes数据库
(文档型数据库)
模型 基于事务处理模型 基于文档处理模型
数据类型 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存储机制 元数据 表 表单
索引 视图
记录 列 域
字段 行 文档
访问机制 使用ODBC标准的SQL语句访问数据 使用全文检索访问数据,复制方式增加、删除文档
定位数据 Queries方式定位数据 视图方式定位数据
系统的维护
应用程序存储在客户端,不方便维护 应用程序存储在Notes服务器,方便维护
综合考虑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各自优缺点,在OAS数据库建设中,涉及到关系型数据库操作运算问题时,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进行处理,处理完结之后,通过ODBC接口技术实现文档型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的交互。
三、实现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整合方式
Notes数据库支持ODBC标准存取不同类型数据库信息。通过开发平台内嵌的Notes公式语言和Lotus Script语言,可以在Notes数据库中引入结构化信息,将已存在的结构化数据转换成Notes数据库。
(一)使用函数访问外部数据库
Notes公式语言包含一整套的语法规则,提供丰富的命令和函数,可以对常量和变量进行计算和简单的逻辑控制。Notes提供了三个@DB函数:@DBColumn、@DBLookup、@DBCommand,通过底部的ODBC接口来访问外部数据库。
@DBColumn函数从活动数据库或其他Notes数据库的视图或文件夹中查找并返回一个完整的值列。实现方式如下:
@DbColumn(“ODBC”:”NoCache”;data_source;user_ID1:user_ID2;pass_word1;password2;table;col
umn:null_handling;”Distinct”:sort)
@DBLookup函数给定一个关键字值,在指定的视图(或文件夹)中,找出视图的第一个排序列中包含此关键字值的所有文档。对每个选中的文档,或者返回视图里指定列的内容,或者返回一个指定域的内容。实现方式如下:
@DbLookup(“ODBC”:”NoCache”;”data_source”;”user_ID1”:”user_ID2”;”password1”;”password2”;”table”;”column”:”null_handling”;”key_column”:”key”;”Distinct”:sort)
@DBCommand函数传递一个命令到外部DBMS并返回结果。实现方式如下:
@DbCommand(“ODBC”:”NoCache”;data_source;user_ID1:user_ID2;pas_sword1;password2;comm
and_string:null_handling)
(二)使用Lotus Script访问外部数据库
Lotus Script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丰富的类,类方法和类属性,包含有集成的对象浏览器和程序开发环境。Notes的ODBC Connection、ODBC Query、ODBC Result Set三个类为Notes提供了用ODBC标准存取外部数据库的属性和操作。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首先建立ODBC数据源。利用Windwos的管理工具注册数据源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开始->所有程序->打开Windows控制面板;
(2)选择管理工具;
(3)双击数据源ODBC图标;
(4)按下“添加”按钮;
(5)选择需要的驱动程序,按下“确定”按钮;
(6)输入数据源名称及说明信息,并按下“确定”按钮;
(7)在Domino服务器上添加Data数据源,该数据源访问的管理信息系统所在服务器SQL Server。
2.创建。创建一个Agent,选择Lotus Script编写。首先引入扩展类:
将语句Uselsx“*LSXODBC”放置在Global对象的Options事件中或访问ODBC类的中,其功能是通过加载ODBC LSX使ODBC类在编程环境中有效。
3.编写Lotus Script语句。
DimtestAsNewNotesUIWorkspace’定义当前的notes工作台
DimdataAsNotesUIDocument’定义在当前notes工作台打开的文档
DimdocAsNotesDocument’定义notes数据库中的一个文档
Setdoc = Test.CurrentDocument’设置doc为被调用文档
Setdata = doc.Document ’设置在当前notes工作台打开的文档为doc文档
Dim connectionAsNewODBCConnection ’定义ODBC链接对象
Dim queryAsNewODBCQuery’定义ODBC查询对象
Dim resultAsNewODBCResultSet ’定义ODBC结果处理对象
Setquery .Connection= connection ’挂靠ODBC查询对象和相应链接对象
Set result.Query= query’挂靠ODBC查询对象和相应结果处理对象
Con.ConnectTo(“data”)’数据源名称为data
Qry.SQL=“Select * from Maintenance where月份=…+doc.fieldgettext(“CHXGX”)”
’ODBC查询对象的SQL查询语句定义
result.Execute ’SQL语句执行
IfNotresult.Is Resultset AvailableThenMessagebox“该月份无更新信息!”
Exit Sub
End if
rows=result.MaxRows ’返回结果记录数
result.FirstROW’定位第一条记录
DO
maintancename=result.GetValue(“信息名称”) ’获得字段值
……
doc.which=maintancename
……
result.NextRow’继续下一条记录
LoopUntil result.IsEndOfData ’直到查询最后一条记录
Result.Close(DB-CLOSE)’关闭结果集
Con.Disconnect’断开数据库链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式可实现Notes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无缝集成,这两个系统能完好的单独实现和运行,不仅能发挥两者各自的长处,而且还能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成为一体化系统。
四、总结
实现异构数据库的交互技术和方法有很多,而且这一技术发展也相当快,本文仅从一个侧面加以讨论,希望通过这一探讨让我们对异构数据库的整合技术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数据资源的目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武坤主.Lotus Domino/Notes R5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3
关键词: 行列互换;关系模式;数据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495-04
随着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数据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也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工作,其设计的优劣会影响到系统各模块功能的执行流程和运行效率及性能的好坏。在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阶段,是把E-R模型转化为相应的关系模型[1-3],人们以关系规范化理论为指导,即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4-5]。
不仅如此,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数据的结构、大小、及数据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数据库设计人员在逻辑设计时既要考虑目前的数据状况,还要考虑数据关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经验至关重要。有些时候,数据模型设计好且系统开发完成,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数据的状况和数据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时需要对现有的数据模型做适当修改,并且还要保证现有数据不丢失、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系统运行可靠和高效率,这也是数据库系统维护的重要工作。
例如,在金融行业的CRM系统中(其他行业也类似),需要用关系表来存储个人客户,其中有电话号码信息,表1为一种数据模型结构。
表1 个人客户关系表方式一
此关系的主键为CNO,且此关系是第三范式的。
另一种数据模型是把客户电话号码分离出来,用一张单独的表来存储,表2为其存储结构。
表2 个人客户关系表方式二
[Customer(个人客户)\&CNO
(客户号)\&SNAME
(客户姓)\&GNAME
(客户名)\&SEX
(性别)\&BIRTHDAY
(客户号)\&PHONETYPE
(电话类型)\&PHONENUM
表2中关系Customer的主键为CNO,是第三范式的;关系Cphone的主键为(CNO,PHONETYPE),也是第三范式的。
第一种方式称作以行的形式存储,第二种方式称作以列的形式存储。两种方式都符合关系模式设计的规范化原则,但各有其优缺点。有时设计人员以一种方式设计好关系模式后,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需求、报表格式[6-7]、数据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此种方式的优点变得不明显,设计人员要用另一种方式来存储数据,这时就牵涉到关系中数据的行列互换。
1 行列存储方式的比较
上面提到,行列存储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图1中的方式是以行的形式存储,其优点为:
1)关系模式结构比较清晰,易于理解。
2) 很多报表的格式与关系模式结构类似,易于生成。
3) 用一个关系存储数据,在查询时不需要作多表连接,具有较高的查询效率。
这种方式也有一些缺点:
1)关系表中会出现很多空值,因为不是所有客户都有三种类型的电话号码,特别是对于客户数量很大的情况(一般CRM系统中客户数可达百万以上),这既浪费存储空间,又可能会给数据处理带来异常。
2) 存储客户的电话类型数目是固定的,不够灵活,若增加或减少电话类型数,需要增加或减少表的属性,修改表的结构。
相比较而言,图2中的方式是以列的形式存储,它的优缺点正好与图1中的方式相反。其优点为:
1)若客户没有某种类型的电话号码,则不存储,不会出现空值,从而不会带来可能的数据处理异常。
2) 存储客户的电话类型数目是可变的,非常灵活,若增加或减少电话类型数,不需要增加或减少表的属性,不必修改表的结构,只需要在表Cphone插入或删除记录即可。
这种方式的缺点为:
1)关系模式结构不太清晰,不太容易理解。
2) 很多报表的格式是以行的形式显示,不太容易从数据表中直接生成。
3) 因为是用多表存储,在查询时需要作多表连接,影响查询效率。
由于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很难说一种方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方式,设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数据量、报表格式、数据间的关系会采用一种方式,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会改为另一种方式,这时就要对关系中的数据进行行列的互换。
下面就以图1、图2为例,以Oracle 11g[8-9]为工具具体阐述如何进行行列互换的。
2 行到列的转换
假设已有图1中的关系表结构,需要转换为图2中关系模型。首先创建客户电话号码表Cphone,创建语句见图1。
图1 创建客户电话号码表Cphone
再生成表Cphone中的数据,生成语句见图2。
图2 生成客户电话号码表Cphone中的数据
最后删除表Customer中的列HOMEPHONE、OFFICEPHONE、CELLPHONE,见图3。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4
关键词:信息检索观察学习
实验分析
分类号:G354
1、引言
许多学生虽然有搜索引擎使用经验,但不会使用数据库高级检索等功能,难以从学术研究任务中提炼主题并在功能丰富的网络数据库界面中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检索式构造与输入,所以无法获得满意的检索结果。在网络时代,传统信息检索已无法满足科研信息的需要,网络自助式交互的资料搜集方式已成为高效率科研的基本前提。因此,如何让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资源,就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当他们在数据库网站进行检索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向老师或同学咨询以寻求帮助(试图找到快捷正确的检索方法),而对于图书馆提供的用户培训课程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趣,见图1。许多高校因此取消了文献检索课程。用户需求的饥饿状态与已有检索服务被忽视的现状之间形成了一个令人惋惜的缺口,这就给数据库资源的设计与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要求。
由图1可见,用户对他人检索过程的观察学习是其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题组关于认知风格的已有研究表明:在没有外界信息干预的自我摸索式学习中,场独立风格的人学习速度更快、学习效果更好,并且一旦学会后能在相关任务中灵活运用所学策略,善于分析总结,决策时趋于理性;场依存风格的人则更依赖于反馈结果,而不是考虑问题本身,倾向于依赖自身以外的信息,决策时理性程度较弱。在外界信息干预的环境下,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如何,也被纳入本文探讨范围。
这类探讨包括:人们在序贯决策行为中不变的规则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什么?在决策的过程中受外界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影响行为调整的机制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受用户自身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机制是什么?等等。它们对于设计科技数据库更加人性化的界面、引入容易获得的在线工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探索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系统推荐学习以及信息共享等web2.0的功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研究信息搜索过程关于主体自身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并证实了人们在信息搜索活动中相互协作、借鉴参考他人行为进行学习的需求,如Kuhhhan(1991)在研究高中生信息搜索行为时发现,在信息查找过程的“选择阶段”,用户的典型行为是与其他人商量。不足的是,大部分涉及观察学习行为的研究缺乏严格的实证分析,没有深入到搜索过程的各个阶段,带有一定的局限。然而,该类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研究中的观察学习理论,下面本文就以观察学习理论为切入点,逐步研究用户在科技数据库搜索过程中的观察学习行为。
2、相关研究
2.1 观察学习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了新的关于学习过程的研究。其基本观点就是人们并不仅从他们自身的经历进行学习,还从其他人的经历进行学习,产生了所谓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其中大部分工作是由班杜拉(1977)完成的。他认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即通过观察他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在将来某些时候,这些编码信息会为行为提供指导。学习行为也不需要强化,只需要观察行为示范原型被强化的过程就可以发生,即“替代性强化反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影响观察学习的条件如下:榜样是学习者的偶像;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奖励或惩罚;榜样与学习者在特质上有相似之处;学习者的模仿结果会得到(自己或他人的)强化;模仿的行为可明确认定;模仿的行为是学习者能力所及的。
班杜拉提出认知、行为和环境三个因素之间交互的观点,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三角的相互关系,上面三个因素都作为彼此的决定因素相互作用与交融,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被认为对其他要素都有影响。
在信息搜索行为中,观察学习主要表现为用户观察别人的检索行为信息后进行的学习行为。它的特点是不一定经过刺激反应的过程,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
本文研究对象是带有简单检索使用偏好的用户,关注用户间的检索经历信息互相参考是否对新手的学习行为产生作用,分析他们如何通过观察别人的检索行为进行学习。用户通过自身对外部刺激反应处理的经验累积或来自别人的经验传授,导致自身检索策略的改变,具体过程见图2。这是一种不断迭代循环与寻优的搜索活动,是用户基于对搜索结果反馈的浏览和评价、对先前的需求理解或搜索策略进行重新认知或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选择行为的调整。其中同时包含着内在心智与外在行为的调整。
用户的检索结果不能满足需求时,则会尝试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操作行为来调整自己的检索策略,这属于模仿学习的范畴。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折衷主义学习理论中由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其核心是:个体注意到了环境中的一些事物;记住了他所注意到的;个体产生了系列行为;环境反馈一个结果(奖励或者惩罚),从而改变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2.2 观察学习的应用
目前,对于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经济学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例如纽约大学实验社会学中心(the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CESS)在肖特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出了一大批以学习行为研究为核心的实验经济学项目,其主要研究目的之一是:个体在不同场景下决策行为变化的过程机理――个体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受其影响。他们将个体的学习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亲历(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观察他人行动(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听取他人建议(建议学习,learning by advice)。Sehotte一项关于“惊奇大奖”的社会学习实验发现被试“看着学”的效果可以比“干中学”更好,也就是说观察能潜在地提高学习绩效。Banerjee、Bikhchandani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观察学习很容易导致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和信息追随(information cascades)的发生。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重点探索了究竟何种干预信息对用户改善需求描述的影响较大。实验发现,通过参考来自搜索伙伴对需求理解的详细经验信息比来自系统的简单信息干预对用户学习帮助更大。
从已有文献看,研究观察学习理论最多的还是心
理学领域。该理论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其他领域来进行行为分析,如经济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然而,观察学习应用在信息搜索领域还很少见。本文将观察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研究信息检索者如何在外部信息干预下进行观察学习,也为此类研究补充了新的内容。
综上所述,研究用户如何在观察外界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对于网络交流搜索环境下的界面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证分析。
3、大二榜样信息干预实验简介与分析
3.1 实验目的
主要目的旨在通过检索方法决策序贯行为实验,观测连续的检索方法选择行为在榜样信息干预下如何发生改变,即榜样行为信息是否会影响检索决策个体认知的改变,并由此调整个体的检索策略。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被试的选择 本次实验共招募大二学生23人,先对这些学生进行镶嵌图形量表测验以确定他们的认知风格,然后根据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进行分组,场独立组12人,场依存组11人。
在招募前已事先确定被试有互联网搜索引擎使用经验,而没有科技数据库搜索使用经验,这样对于科技数据库的使用来说,这些被试都是带有简单检索偏好的新手,因此容易观察新手在学习过程中行为的变化以及以往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策略的影响。此外,本次是面向全校公开招募实验对象,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有选择与随机相结合的被试挑选,招募过程中还特别注意了专业、性别的合理分布,因此不存在性别或专业集中的情况。
3.2.2 实验思路 具体实验思路:组织23个已经进行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心理测试并分组的大学生集中在实验室,让他们依据给定的关键词,在CNKI实际检索平台上完成10轮检索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采用“高级检索逻辑与+精确匹配”方法才能获得标准答案。此外初级检索中的“二次检索+精确匹配”(下面简称二次检索)也可获得标准答案,但效率不够高,需要若干次检索才能获得准确结果。为此我们允许用户每个检索任务可以有三次选择检索方法的机会(检索任务一般最多给出三个关键词)。
从第2轮开始,每轮都通过电脑提供10人的榜样检索信息给被试,并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记录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同时要求被试填写问卷来记录下每一轮选择某检索策略的原因以及对结果的满意度评分,以供后期分析使用。
3.2.3 榜样信息设计 我们具体构造了10轮10人的榜样信息,其中每个榜样信息包括以检索界面截图形式展现的检索方法界面、关键词输入形式以及他们对自己检索结果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本实验被试进行替代性强化学习。
榜样信息构造了三个阶段的榜样强化学习经历,目的在于引导本实验被试进行替代性强化学习,具体包括:
第一阶段由第1轮构成,主要是10个榜样盲目试错的过程。由此观测本实验被试当时可能的表现――是跟着盲目试错,还是独立思考另辟蹊径?
第二阶段由第2 5轮构成,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二次检索的人数不断增多,高分评价开始出现(显然已经利用二次检索获得了准确结果),同时也有人开始使用高级检索,但评价分不高(显然还没有获得准确结果)。观测本实验被试是依据榜样人数及其对所选检索策略评分高低去选择学次检索,还是当出现高级检索多框界面明显图形信息(尽管评价得分不高)时就会进行相似性判断,主动学习高级检索。
第三阶段由第6-10轮构成,该阶段二次检索与高级检索人数相当,二次检索与高级检索使用者均给出了高分评价。由此观测本实验被试是否会理性选择更有效率的高级检索。
从实验的第2轮开始,每轮通过电脑提供榜样信息,以供被试进行观察学习,见图3。
3.2.4 实验流程 首先被试根据主试的简单介绍理解检索任务,接着在没有榜样信息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第1轮检索任务。从第2轮开始,被试可以在榜样信息的引导下完成检索任务,并记录选择该策略的原因。对比所给标准答案进行满意度打分,直到所有任务完成。整个实验的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3.3 数据分析与讨论
3.3.1 榜样主体与实验主体行为的分阶段比较 为了实现实验引导学习的目标,我们依据实际用户搜索行为特点,构造了lO人榜样信息趋势,见图5、7、9;图6、8、10则是本观察实验被试在看完相应榜样信息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趋势。
图中的两条竖线表示的是榜样信息引导在整个检索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从每个阶段来分析本次实验主体的观察学习行为,也从整体上说明了替代性强化学习的存在,即在观察榜样信息后,用户能够将榜样的信息纳入到自己未来的策略中。这与2.1节所述观察学习的行为特征是一致的。
・实验第一阶段:盲目跟从现象明显。第一阶段由第1轮构成,榜样信息主要表现的是10个榜样盲目试错的过程,目的是观测本实验被试此时可能的表现。
首先看榜样信息,所有榜样都显示出了简单检索方法以及模糊默认界面的偏好,在输入关键词方面以句子居多、一框多词、一框一词也有涉及。
实验主体观察学习的情况是,23人中有9人跟随大多榜样选择了简单检索方法,15人跟随在模糊默认界面操作,将近一半的人跟随大多数榜样学习使用句子输入,也有人跟随一部分榜样学习使用一框多词输入法。
亦存在一部分人独立思考的情况,如有一些人尝试使用了二次检索、精确匹配调整。
数据显示,在榜样的错误信息干预下还是出现了跟随现象,说明大多被试在自己缺乏正确知识的情况下,盲目跟从现象明显。而且原先的经验习惯在这里起到了知识负迁移的作用,被试并没有更多地思考到底哪种方式更有效,而是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盲目地跟随榜样信息进行学习。
・实验第二阶段:存在一定跟随效应。第二阶段由2-5轮构成,榜样主体中使用二次检索的人数不断增多,且有人给出高评价(部分人利用二次检索获得了准确结果)。同时也有人开始使用高级检索,但评价分不高(说明还没有获得准确结果)。由此观测本实验主体是依据选择各种方法的榜样人数,以及榜样对其检索结果的评价分值高低去选择学次检索,还是当出现高级检索多框界面的图形信息时(尽管评价分不高)去进行判断模仿,从而主动学习高级检索。
由图5-10可见:存在着观察者跟随榜样信息学习的现象,放弃简单检索的人数随着榜样中放弃该方法人数的增多而明显增多,这可能与使用简单检索没有获得满意结果也有联系,说明实验主体存在对自身结果的强化;跟随榜样进行二次检索学习的人在此阶段增多,说明被试有理性分析能力(看到二次检索的高分评价);跟随学习精确匹配的人也在增多;从检索词输入方式的选择来看,这个阶段选择一框多词或语句输入方式的主体随着榜样主体选择人数的减少而减少,且减少幅度大于榜样信息。其他关键词输入的选择人数则与榜样人数的变化趋势一样,显示了不一致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跟随榜样学习行为。这与实验引导目标一致,显现了主动学习高级检索方法的现象。
这就说明榜样任务与主体任务相似时,只需要稍微点拨,用户便能很快学会高效的方法。这是因为用户的困难集中在检索词如何放置方面,只要出现高级检索界面一框一词的类似情景的提示,用户便很容易学会高级检索。可见,给用户直观的视觉指导信息是有效的。
・实验第三阶段:跟随效应下降,理性学习特点凸显。第三阶段由第6-10轮构成,该阶段榜样主体中选择二次检索与高级检索的人数相当,且都有高分评价出现。由此观测本实验被试是否会理性选择更有效率的高级检索方法。
由图6、8、10可见:该阶段只有少部分人受到榜样信息的误导,始终徘徊在简单检索、模糊匹配以及句子、一框多词的选择上,导致了最终的检索失败。更多的用户理性选择了更有效率的高级检索,成功得到正确答案。
由三个阶段的实验可以看出,当被试缺乏相关检索知识的时候,会依赖于自身过去的习惯与经验,同时也会盲目模仿可得的榜样;当外界榜样情境出现与被试所处情境有相似之处时,被试会受视觉刺激,进行主动的学习模仿;在经过多次对自身行为的强化以及对榜样的模仿过程后,被试会由盲目模仿逐渐回归理性.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正确结果与正确策略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其中,具有相似性的榜样信息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示用户的作用,会比被试完全的自我摸索、自我强化要高效。
3.3.2 实验主体替代性强化学习的分析
・检索方法的替代性强化学习。榜样信息主体从一开始盲目使用简单检索,没有得到满意结果,转而尝试其他检索方法,在第2-5轮有人使用二次检索获得正确结果,并给出高分评价,于是被试在参考榜样行为的强化结果下,也跟着开始使用二次检索。这就是典型的替代性强化学习,即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惩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榜样信息在第三阶段选择二次检索与高级检索人数相当,且都有高分评价出现。此时,被试并非完全受榜样信息替代性强化的影响。由图6可以看出,被试在第三阶段基本都选择了高级检索,大部分人放弃了二次检索和简单检索。这表明被试在受榜样信息替代性强化影响的同时,也会参考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综合判断,理性地学习。
・关键词匹配方式的替代性强化学习。榜样主体第1-10轮选择模糊匹配人数呈递减趋势,选择精确匹配的人数呈递增趋势,大约在第5轮,榜样主体中使用精确匹配的人数多于模糊匹配的人数。
23名实验主体开始大多选择模糊匹配,最后大多数人选择精确匹配,选择模糊匹配的人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选择精确匹配的人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由图8可见,大约从第6轮开始,选择精确匹配的被试人数开始多于选择模糊匹配的被试人数,略慢于榜样主体的第5轮。将图7-8进行对比,可见曲线变化趋势几乎一样,说明实验主体在关键词匹配方式上的替代性强化学习很明显。
・检索词放置方式选择的替代性强化程度较高。
由图9可见,第5轮之前,榜样主体最多选择的是将检索词拼接成句子的方式,其次使用较多的是一框一词,选择一框多词的相对较少,并且.选择这三种放词方式的主体数量差异不明显。第5轮之后,选择一框一词放置方法的人数显著增加,明显多于另外两种放词方式的选择人数。
从图10可见,观察实验主体在参考了第1轮榜样主体的行为之后,在第2轮中,使用句子和一框多词两种检索词放置方式的人数较多,选择一框一词的人数较少;参考了榜样主体第2轮行为后,在第3―5轮选择_二种放置方式的人数无明显差别;而在参考了榜样主体第5轮行为后,第6轮选择一框一同的人数呈递增趋势,且另外两种放置方式的被试人数呈递减趋势。同时,选择一框一词的被试人数明显多于选择另外两种放置方式的被试人数。
将图9和图10比较后发现,观察学习实验主体的放词方式变化趋势总体上和榜样主体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前5轮选择三种检索词匹配方式的人数差异不明显,从第6轮开始,选择一框一词的人数逐渐增多,且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检索词放置方式的选择人数。
然而,被试放置检索词方式的变化趋势也并非同榜样行为趋势完全一致,说明存在替代性强化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对过去经历的强化。
3.3.3 场依存比场独立更善于进行观察学习 图11和图12是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用户检索方法选择人数的百分比对比图;图13和图14是场独立组和场依
以上对比图说明:依存组向榜样学习高级检索的人数比例高于独立组;依存组向榜样学习一次一框的人数比例高于独立组。
除了分析其调整行为之外,课题组进一步依据检索策略接近目标学习策略的程度构建得分公式,即检索策略得分=检索方法得分×0.8+关键词放置方法得分×0.2,对每个用户每轮选择学习的检索策略赋值,使用SPSS软件对依存组、独立组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10轮检索任务中两组被试检索策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场依存小组检索策略的平均得分高于场独立小组。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以上实验结果说叫有依赖性、自我概念低的场依存型学习者更善于观察学习;他们在观察学习中更愿意吸取他人的特点,因而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4、结论
基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以及对科技数据库用户在外界信息干预下的检索行为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
・大多数缺乏相关正确知识的新手,存在明显的模仿学习现象。实验表明,当用户缺乏对问题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时,会有盲目模仿试错的行为。在这个盲目的过程中,如果获得看似与问题相关的提示信息(如本文中给出的高级检索界面提示),用户则会积极尝试模仿。一旦获得理想结果,用户便在大脑中建立起所用提示线索与理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以后的尝试中不断使用调整,直至把正确的方法巩固下来。因此,为用户提供正确、容易理解的榜样信息(如别人的检索经历或者是专家的在线交流指导等)对缺乏检索经验的新手非常重要。进行一段时间观察模仿后,在对自身过去行为总结的基础上,被试会逐渐产生理性思考,进而做出正确检索决策。可见,科技数据库网站建设中设置在线交流帮助系统或者他人检索经历推荐系统非常重要。
・实验主体对榜样行为的学习存在替代性强化,同时也存在对自身过去行为结果的强化。也就是说,在所执行任务存在类似、相关时,榜样实施某种行为带来一个成功的结果,观察到这一现象的被试不用自己去经历就会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实施某种行为带来一个失败的结果,观察到这一现象的被试就不会采用该方法。同时,检索者对自己过去行为带来的正确或错误结果,在采取新策略时也会纳入考虑,还是存在理性思考的。例如,被试看到榜样使用二次检索并给出了高分评价后,有可能去模仿学次检索。但在其尝试的过程中,在对自身所得结果反馈不断思考和理性判断后,最后被试并不一定会采用二次检索。所以说,观察学习是一个模仿和理性思考并存的过程。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5
[关键词]B树;索引;数据库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TQ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52-02
1 引言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表的存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来存放数据页面,另一部分存放索引页面。通常,索引页面相对于数据页面来说小得多。数据检索花费的大部分开销是磁盘读写,没有索引就需要从磁盘上读表的每一个数据页,如果有索引,则只需查找索引页面就可以了。所以建立合理的索引,就能加速数据的检索过程。
数据库索引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数据库的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索引。在书籍中,索引允许用户不必翻阅完整个书就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数据库中,索引也允许数据库程序迅速地找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数据库。
2 B树的定义
2.1 B树的结构
本文删除记录时引起的结点内部数据变化,甚至整个结点内的记录都无效时,会调用刷新函数。该函数以树的根为参数,在遍历树时调用结点类的写入函数将新数据覆盖到数据库文件的原地址上。而有些被删除了的结点,在内存中的B树已经无法联系到,所以无法写入覆盖,也无需操作。所以实际上本系统的删除操作不会减少数据库文件的大小。
4 总结
本文描述了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B树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过程。详细叙述了B树在本系统中的实现和应用,以及本系统如何构造了如常见数据库的表与字段,以及各个操作的流程。对B树性能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实验表明,B树非常适合作为存取辅助设备的数据结构。
参考文献
[1] Thomas H.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等著,潘金贵等译.算法导论(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
关系型数据库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运用
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1.1组织性、可共享。在数据库中,大部分信息数据并不是处于孤立状态,各信息数据、文件处于某种关联中,而这种内在、外在联系是一种组织性的结构,也就是说不通集合中的信息数据都具有某相同点。同时,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说,实现信息数据的可共享化特别重要,是其显著特征。在运行过程中,数据库中收集了企业单位各方面一系列数据信息,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1.2独立性、灵活性、可控制的冗余度。独立性是数据库数据信息具有的显著特点。就计算机数据库技术逻辑独立性来说,总体逻辑结构发生的质的变化,比如,重新规定信息数据,合理改变数据项与类型,优化调整各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就物理独立性来说,是指是数据存储结构的不同,但初始程序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计算机数据技术作用下,可以有效存储一系列信息数据,灵活处理信息数据,还能实时传输、输入输出、查询等对应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客观需求合理处理一系列数据[1]。此外,冗余是指信息数据重复出现,用户在浏览数据库的时候,重复出现浏览过的信息数据。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作用下,可以顺利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有效消除冗余信息数据,缩短用户查询数据信息的时间,提高查询准确率,提高数据库中数据信息利用率。下面是计算机数据库灵活性结构示意图。
二、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2.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现状2.1.1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范围日渐扩大,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商业等领域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业信息管理手段,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在新形势下,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日渐增多,需要大数据处理系统。而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正好具有较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企事业单位对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为此,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数据库技术,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特别是数据库系统应用范围,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领域发展的客观要求。2.1.2安全性、兼容性日渐增强。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单位纷纷优化利用数据库系统,有效各类数据信息[2]。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竞争方面的客观需求,企业之间的信息必须保密,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库系统中重要的信息数据被窃取、篡改。在此基础上,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也进一步提高。2.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策略2.2.1注重技术革新,提高数据库技术实用性。在新形势下,数据安全始终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必须多角度、多层次革新计算机技术,促使计算机数据库处于更加安全、稳定运行中,加强信息数据管理,确保存储的信息数据更加安全,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篡改,导致对应的数据信息不准确,确保一系列信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要多层次促使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充分显现数据库技术优势,将其灵活应用到信息管理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用性。2.2.2规范数据库。同时,在信息管理过程中,要多层次规范信息数据存储,提供信息数据的系统性。以“数据录入”为例,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对应的信息数据更加准确,具有其系统性特点,有效防止数据库中出现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数据。还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优化信息数据录入形式,完善信息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处于安全运行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持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不同行业、领域中,有利于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需要综合分析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特点,客观分析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革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提高其适用性,促使数据库更加规范化,促使设备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琳,贾利宾.浅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