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马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马的故事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1

走在路边,不时的像两旁看着,天气很冷,我把头缩在高领毛衣的领子里,把手收到袖子里,背着重重的书包,嘴里不停的说着好冷啊!

一家叫吉祥麻辣烫的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心里想着,好土的名字,但是,看到热气和香气从里面传来,我又不由的走了进去,摸摸兜子,只剩下2元钱了,但是我还是坐了下来。

“我要10根麻辣烫。”

“马上”

我吃着麻辣烫,一股股热气从身体向上冒,感觉好舒服,吃完了,我也许是我太着急想回家,居然忘记了给钱,我正要往出走,突然,一个小女孩拉住了我的手,然后又送开了,这时我看到了我的手里抓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姐姐你好,请到门口的钱罐里交钱。”

霎时,我感到了一股温暖,比吃了麻辣烫还要温暖的感觉,原来这就是这家小小的麻辣烫店的魅力,它的魅力不仅仅是那往外冒的香气和热气,而是那个小小的钱罐,那个让我感动的瞬间。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2

安徽卫视自制大剧《娘家的故事》三部曲,用240集的长度讲述了何家姐弟南故事。在《娘家的故事3》中,马雅舒饰演的何小西不再完美,何小西在与沈建宏的婚姻生活遭遇前女友插足,陆续迎来“夺夫、夺子、夺财、夺命”的四大战役后,马雅舒反而因何小西的不完美,而更加钟情于这个角色。

快乐是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回忆起《娘家的故事》的拍摄过程,让马雅舒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一共有四台机器对着她拍。这种拍法,要求演员做到表演连贯,走位精准一气呵成,比如眼泪必须在某一时刻掉下来,稍差一分,就有机器拍不到。马雅舒却认为多机拍摄更容易,因为不是单个镜头的拍,像舞台剧一样连贯的表演,让哭戏更自然。拍完60集《娘家的故事》,马雅舒没给自己放假,马不停蹄地奔赴了《谁知女人心》剧组。马雅舒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她认为,只要在北京拍戏,每天收工能回家,就已经是一种休息了。马雅舒与《娘家的故事1》中的姐妹相处得都很好,尤其跟戏中的大姐于小磊,现在还经常打电话,一起吃饭。

马雅舒没太完整地看过《娘家的故事》,由于档期缘故,她缺席了《娘家的故事2》。拍《娘家的故事3》之前,她认认真真地把《娘家的故事2》完整看了一遍。看完这部自己的缺席之作,马雅舒突然开始无比怀念这个大家庭。她马上打电话给演大姐的于小磊,问二姐哪儿去了。大姐告诉她,演二姐的演员也没演,她们的弟弟“还在”。《娘家的故事3》中,马雅舒饰演的小西又多了一个儿子。电视剧的第一场戏,就是一家人团聚叙旧的戏,这场戏的台词需要演员们自行发挥,于是一家子说起来没完没了,导演最后绷不住了,只能靠喊停打断。

相比《娘家的故事1》中天真善良的小西,马雅舒更喜欢《娘家的故事3》中的小西。在第3部戏中,老公沈建宏的前女友为救老公双腿瘫痪,沈建宏因愧疚留在了前女友的身边。小西沮丧、颓废,怀疑爱情,开始为自己打算……马雅舒觉得这样的小西才更“人性化”。问及马雅舒怎么看待小西最后原谅了丈夫,马雅舒认为:小西能够原谅丈夫,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善良本性,老公沈建宏后来事业失败,人也崩溃了,她感到这个男人需要她。马雅舒停了一会儿又补充道:“一个人不管出过什么样的状况,犯过多荒谬的错误都不可怕,因为你不可能走一条永远正确的路。”

何小西和沈建宏的故事,颇像刘涛在宣传《前妻》时,用长微博写下的她与老公的故事。马雅舒说她并没有关注这件事。在《娘家的故事3》中,马雅舒最满意的戏是几场哭戏。以前她拍哭戏,总是默默流泪。这次拍哭戏的剧情是,何赛飞扮演的婆婆把何小西的儿子抢走,何小西绝望地喊:这是我的儿子。演那场戏的时候,马雅舒一边说台词,一边感到眼泪在飚。

谈起戏里饰演老公的尚于博,始终是马雅舒心中的一个结。马雅舒印象中的尚于博,非常认真、细心。有时候戏拍得太多,马雅舒难免记不起上一场戏穿得到底是哪件衣服,尚于博会第一时间告诉她,上一场她穿的是哪件。突然有一天,马雅舒的经纪人给她打电话,说许多记者想请马雅舒谈谈尚于博的事,马雅舒很奇怪,说要采访问他本人呀问什么?经纪人告诉她,尚于博已经自杀了。马雅舒很生气,大骂这种宣传方式太恶毒了,她马上拿起手机上网查,发现这个消息竟然是真的,当即呆傻,缓过神后,大哭不止。

《娘家的故事》系列给了马雅舒太多回忆。

马雅舒娘家的故事

《娘家的故事》系列电视剧一直在强调“娘家是女儿永远的家”的概念,记者顺势问起马雅舒娘家的故事。马雅舒说,当自己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出了事才感觉到亲人会永远跟自己站在一边。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无条件的,他们并不指望孩子成龙成凤,孩子能做一个快乐的人是父母最大的欣慰。马雅舒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只要与爸爸妈妈打一通电话,就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马雅舒第一次挣片酬,是在9岁的时候。1986年,她参演一个叫《北京小妞》的电视剧。马雅舒是云南人,刚刚来北京上学,导演为什么让一个云南小妞演北京小妞,她至今有点搞不明白。演戏期间,小演员们每天都有补助,发到手的一共有12块钱,以当时的物价,这笔钱是一笔巨款。马雅舒爱喝酸奶,一口气买了一箱,请其他小演员随便喝。她和当时著名的童星孙佳星在一起,有个生活老师天天带她俩吃涮羊肉。拍完戏,马雅舒回学校上学去了,一个月后,制片主任给她打电话,让她去儿童电影制片厂拿片酬。马雅舒第一次拿到4000元的片酬简直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她和最好的朋友杀去动物园,一人买了一身衣服,俩人把衣服套上,走在街上像双胞胎一样引人注目,然后把剩下的钱打回家了。其实小时候,马雅舒与父母的关系并不紧密,巨大狂喜要打电话才能与父母分享,但全校只有一部电话,等马雅舒打成电话,已经过去好几周,多大的喜悦也被稀释得不剩什么了。

成年以后,马雅舒与父母反而更紧密了。今年春节,她带爸爸妈妈去旅游度假。马雅舒想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给父母花多少钱,也不如让他们看到自己开心。经历过婚姻波折,马雅舒在第二次婚姻中找到了幸福,现在她虽然在电视荧屏上演着各种各样的苦情故事,但在生活中她充满了前进的正能量。

幸福绽放抗战剧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3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一、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二、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三、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四、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五、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有关的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4

3、使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布置课外收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两种共六匹马;录音机;影碟机;小奖品等。

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说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同学们知道的故事可真不少,《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遇事要认真观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勇于打破常规的去解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有关动脑筋的故事,开个小小故事会(板书课题)。

二、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演两次赛马的经过

1、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我们已经学习了《田忌赛马》这一课,有谁能将这个故事将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讲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掌声鼓励!

2、演两次赛马的经过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讲到了几次赛马?(两次)你想不想当一当小小解说员,边解说边演示两次赛马的经过?(指名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道具上台演示解说。)

3、其他学生作评价,教师作适当点拨。

【过渡语:不少同学早就按耐不住想把自己收集的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展自己口若悬河的本领,也有不少同学早就迫不及待的想听一听别人讲什么故事,以一饱耳福。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交流咱们成果。】

三、展示、交流资料

1、分小组进行交流。

要求:每个同学将收集到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讲故事的人要情,听故事的人要用心。评出小组内讲得最好的同学,推荐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2、全班进行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同学上台讲故事。

②、全体师生进行评价。(从优缺点、建议;故事给你的启发等方面作评价。)

3、评选出本次的“故事大王”。

要求:语言流畅,感情投入,绘声绘色,有吸引力。

四、交流本次活动的感受与收获

1、收集资料方面;

2、怎样讲故事方面;

3、怎样听故事、作评价方面。

五、总结谈话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中日故事;俗语;十二生肖;背景;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从古时候就开始有着文化交流,因此相互之间也受到了彼此文化的影响,从而也产生了许多文化上相似的地方,而故事则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不仅是中日两国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来讲,即使是地理上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故事类型。也就更不用说中日两国之间地理位置如此近,很容易就能够想象的到两国故事之间一定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了。但是,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文化虽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即使是同样的一个汉字也有不同的意思。因此,中日两国的故事也有做比较的必要性。所以,本论文决定研究中日两国相同的分类,即动物故事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动物故事部分中取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的十二生肖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这样便能够使研究更方便地进行。

“故事”(昔話)的形式特点比较

首先解释一下“故事”这一个概念在两国之间有什么区别。

日本著名国语辞典《広辞苑》对于“昔話”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i:

(民俗学口传文艺之一。与具体的事物紧密相连的传说不同,主要以幻想的世界为内容,一般会以“很久很久”等句式作为开头。民间故事。)

而日本民俗学家稻田浩二的《日本故事通观》ii中对于“故事”这一概念是这样解释的:

(以语言为传播手段的艺术形象有两种,分别是文学和口传文艺。故事是一次性的口传文艺,即使说话的人一样,但是严密地说,即使讲同样一个故事内容也会有不同。但是说话人每次讲述故事都会给予故事一种新的一次性的文艺特征,但是故事类型,则可以说是指民族或者人类共同的文艺素群。)

    上述看法帮助我们把握了日文中“昔話”一词的内涵。那么在中国文化中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应当是什么?在参考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日汉大辞典》后,得出其中文翻译为“传说”或“故事”。上海字典出版社的《现代汉语大辞典》iii中,对传说和故事是这样解释的:

传说: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或某种说法。

故事:(1)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2)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实践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而在《中国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中对“民间故事”是这样定义的iv: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所使用的“民间故事”这个名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其中有神话、传说,还有其他各种样式的故事,如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寓言,以及某些民族或地区特有的口头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等等。

“故事”(昔話)的内容比较——以十二生肖故事为例

两国都流传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种动物的故事、俗语等,即十二生肖故事。中日两国的十二生肖都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但其中的羊日本所指的是山羊,而中国指的是绵羊;另外,日本所称的猴是猿猴,而不是中国的猴子。还有,日本以前没有家猪,只有野猪,与中国所称的猪也有不同。经过对资料的研究以及分析,可以得出关于十二生肖来源的一些异同点。

十二生肖的来源:

相同点:

1. 故事主线相同

2. 都会补充说明猫为何不是十二生肖

不同点:

1. 日本故事当中只含糊交代了神,而中国故事当中单独指出是玉皇大帝

2. 在中国还有其他关于十二生肖来源的说法

3. 关于猫为何没有进入十二生肖的说法虽然都是因为老鼠的原因,但是具体的情节有所不同。

进一步,通过对相关语料(包括以十二生肖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俗语)的分析,可将十二生肖动物的特点总结如下:

动物名

相同点

不同点

大体上关于老鼠的形象都是一致的。虽然老鼠是十二生肖的老大,但是依然是总会引起大乱,对农业有害的形象。而且讲述老鼠跟猫之间的故事有很多。

在中国某些地方有关于老鼠的特别的节日。另外, 关于老鼠为什么会位居十二生肖首位的说法也各有不同。

牛的大体形象是一致的。都是个大迟钝。

日本喜欢用牛毛做比喻,而中国则侧重于其性格憨厚、勤奋。中国还有在某些节日将牛作为特定的祭品。

老虎的大致形象是一致的。是令人畏惧的、代表了威严的形象。同时在某些故事中也会出现老虎报恩之类的故事。

日本没有老虎,所以关于老虎的故事很少。另外,在动物故事当中的“老虎”,有许多故事情节跟日本故事中关于“狼”的很相似,这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考察。

都喜欢将兔说为是嫦娥的化身。也有时候会用于负面的比喻。

在日本有许许多多关于兔的俗语,而中国相对少。另外在中国则大多数强调兔子纯洁的形象。

都被认为是神圣的动物。

由于龙是中国原创的幻想的动物,因此在日本很少有关于龙的故事。另外,在动物故事当中的“龙”,有许多故事情节跟日本故事中关于“蛇”的很相似,这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考察。

大体形象是一致的。都常用语负面形象。对农业有害。

在动物故事当中的“龙”,有许多故事情节跟日本故事中关于“蛇”的很相似,这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考察。

大体形象一致。都是温顺的,跟人和神和睦相处的。在古时候都作为交通工具。

在日本的故事当中,会出现负面形象的马。而在中国则有关于马的特定的节日。

都作为牲畜。

在日本关于羊的故事很少。在中国,特别是少数民族有许多关于羊的节日,有时候会将羊作为特定的祭品。

大体形象一致,都是喜欢捣乱的动物之一。在故事当中关于猴子的故事特别多,而且形象生动。

在日本所指的是猿猴,而中国所指的是猴子。

都作为牲畜。也作为食用和祭品。通过鸡鸣知道时间。

在日本故事当中鸡的形象较为生动活泼,而中国的则需进一步考察。

大体形象一致。都是衷心、报恩。关于狗的俗语和成语也很多。并且有时候都会出现“恶狗”的形象。

在中国有哮天犬等将狗神化的形象,而日本没有。

 

大体形象一致,都是体大迟钝。也由于其体大,常被用作丰富的形象比喻。

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将猪作为牲畜,而日本则说的是野猪。

对上述异同 点的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首先,关于故事的定义以及分类,两国都将其定义为具有口头讲述的,从古传今的特征。另外,也都将动物故事作为单独的类别研究。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其故事主线一致,并且都会附加说明为何猫没有进入十二生肖当中。在十二种动物里,除了龙、羊、猪以外,其大体形象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交流源远流长,因此文化相同之处也就很多。包括故事以及俗语方面。

另外,由于地理上还是有些差距,各种动物形象上还是有些具体的差距。这在以上的论述中都分别提到了。而当中的龙、羊、猪则区别很大。有的是由于生态上不存在,而像龙则是由于是中国原创的所以日本关于这方面的论述相对少。但是日本都会取与之相对应的最相似的动物作为十二生肖。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在少数民族中会出现关于某样动物的特定节日,而日本则没有。这明显是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了。

但是,在张巨武的《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v这一论文中,作者提出,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类似地,日语和汉语也一样,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是跟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的,并且我认为,从对动物的比喻中可以看出,人们与此动物的情感色彩。

从生活地域上看,前文提到的虎、羊、猴、猪,因为地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中日对于此三种生肖的对应动物有所不同。在日本是不存在老虎的,因此关于老虎的故事则非常少,可以推测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有很多比喻意义都是类似的。而羊、猴、猪则是因为地理原因,所以日本中指的羊是山羊,而中国是绵羊;日本指的是猿猴,中国指的是猴子;日本指的是野猪,中国指的是家猪。

从生活习性上看,前文提到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有许多关于某种动物特有的节日,特别是鼠、牛、羊更是作为少数民族节日当定的祭品。另外龙,作为中国古代图腾的象征,也是中国独创的幻想的动物形象,在日本则很少有关于龙的故事以及俗语,当然即使有也可以推测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在列举出来的故事以及俗语当中,许多动物的形象是一致的,或者有些同样的故事类型却发生在别的动物身上,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对等性当中的“完全对等性”以及“部分对等性”。比如,关于十二生肖为何会是这十二种动物,关于猫为何没有被选为十二生肖,参考上述的表格也可以看到,在故事当中大体形象一致的动物很多。另外,像俗语当中,俗语中老鼠的形象是危害人间,相当于危害国家的小偷一样,这与中国农业文化当中的老鼠形象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中日文化中,动物在语言以及故事中是具有对等性的。而像老虎,在本文中不能罗列出来,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国有名的民间故事《虎外婆》,在日本居然有很多个版本,包括“狼外婆”、“熊外婆”等,其中的故事主线是一致的,但是动物形象却有了改变。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可以翻阅《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以及《日本故事通观》作对比。这说明了中日文化的部分对等性。

另外,从研究当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与中国自然观的不同。比如关于老虎的故事当中,《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当中的如《义虎》、《老虎报恩》等故事中描述的是老虎由于受到了人类的恩惠,从而给人类带去食物甚至是新娘等,然后从此与人类一起过上幸福生活。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故事,如在《日本故事通观》中的《狼的报恩》,但是根据不同县,其故事具体情节是不同的,当中有大部分县的故事结局并不是狼和人类和谐生活在一起,而是人类要求狼回到自己所属于的自然界当中去。

结论

综上所述,从十二生肖动物的俗语以及故事等中可以看到,中日两国之间不同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背景。由于这些背景的不同,反映出了两国之间不同的语言、故事、民俗以及自然观。作为日语学习者来说,重要的是认清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并且能够具体地分析,从而得出两国文化上不同的原因。

参考文献:

稻田浩二,「日本故事通观,同朋舍,1988年;

关敬吾,「日本故事大成,角川书店,1984年;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1998年12月第一版;

张巨武,《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第八卷第四期;

有关马的故事范文6

——题记

脚下的三叶草被刚才嬉闹的孩子们踩扁。那段与三叶草有关的故事,那段回忆,那个约定,回到那个夏天……

她们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三个女孩不知从何时起,火速建立起友谊。鱼,一个脾气火爆的女生;涛,一个文静的女生;河马,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

女生都是这样吗?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她们的“秘密基地”。前一秒钟,她们明明还在这儿的,后一秒,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三个人形影不离,彼此诉说着,青春里的那些秘密,那些心事。那年夏天的风,好凉爽,三叶草,悄悄绽放在阳光之下……

有人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那年学校文艺活动,她们报了名,一首由河马编写,谱曲的歌——《黑白·约定》。那一天,她们表演的很成功。连平时大大咧咧的鱼,也发挥的很好。似乎,那场表演的了二等奖,又似乎是三等奖,我也记不清楚了。然而,夏却渐渐热了起来,使得三叶草经受不住。

她们吵架了!我听到鱼对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愣住了,她们,怎么会吵架呢?或许是因为彼此太熟悉,所以有堵墙了吧?友谊,也应该有点儿距离,那样的友谊才可以维持下去吧?然而,鱼没有告诉我什么是,我也没去追问,这段友谊,过段时间就好了吧?然而,我错了。

“你到底要干吗?你要做什么,我们都陪你!”

某天一个中午,我坐在花坛边,不远处,她们在谈话。看来,她们真的和好了,我微微一笑,而那笑,却被一句话而冻结“你到底要干吗?你要做什么,我们都陪你!”这是鱼的声音,有愤怒,有憎恶,还有,一点儿痛,她和涛一起质问河马,我看不下去了,站起来,走到她们身边:“够了!不做朋友就算了,讲这种话干什么?”鱼对我说:“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你别管。”“的确,我不知道这件事的起因。但是,我从不会这样对我的朋友!鱼,你和我做朋友那么长时间,你该不会不知道吧?”我气愤的说。鱼和涛走了,我安慰了河马一句,也走了,只留下河马一个人。我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可是,我又错了。

某天,我从操场回到教室,却看到全班人都围在角落,我本不想去理,意外的,我看见了角落的河马,我就猜到,就知道是什么事了。我真的不知道,朋友之间何必要闹出那个这样?非要拼个鱼死网破,让另一方受伤才行吗?班中的人,只知道瞎起哄,她们,有没有发觉,这个夏天越来越热,三叶草,已经完全脱落,飞到不同的方向……

一阵风吹过,三叶草的叶子脱落,向不同的方向飞去……

后来,涛转学了,离开了这个城市;河马转学了,离开了这个班。鱼告诉了我整件事情的原委:

那天比赛结束后,未卸妆的涛与低我们一年级的一男生撞见,那男生,对化妆的涛有好感。可当卸妆后的涛出现在那个男生面前时,他对涛,又没感觉了,而对涛身边的河马心生爱慕之情。我不知道河马有没有接受他。

我对鱼说:“就为了这个男生?为了一个男生,破坏你们的友谊,值得吗?”鱼说:“呸!那对狗男女,我想起就恶心。”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河马和涛都喜欢‘天上飞’的那个。而且我又不是不知道你,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你早就不恨她,而且还想跟她和好吧?”鱼说:“是,可我有什么办法?人们都认为四叶草是幸运的象征,可我觉得三叶草最幸运,它代表了我们的约定——不管怎么样,在何地,都要记得对方,而且永远都要是朋友!”

那个月,鱼的日记,都写的是她们的故事,鱼常常那老师的“优+”向我炫耀,其实我明白,鱼只是想找个人讲讲你们的故事,了解这段故事的人,除了她们三个,就只剩海风和我了。鱼说:“我要为我们的故事出书。”我说:“那好呀,我们比比吧。”于是每周交给老师的日记,成了我们的比赛。鱼翻着我的日记:“怎么你次次都得‘优+’,老师偏心!怎么还有个‘优++’?”我说:“那你要继续努力了。你们的故事,得由你自己写,我,终究只是一个局外人。你要超过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