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室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室设计

教室设计范文1

感觉统合(以下简称感统),是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觉①及本体觉②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③残障学生的大脑或某些感官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各感官系统之间会出现信息组织与整合不协调的状况。感统训练通过多感官刺激,建立各感官之间的关联等方法,提高残障学生各感官系统之间组织协调的能力,对残障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感统训练因此成为了特教学校康复领域新出现的康复训练手段,越来越多的特教学校开始设置感统教室作为其特定的训练场所。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尚未对感统教室做出明确的设计要求。感统教室在缺乏规范的指引下,可能会在空间形态、使用方式、设施配置等设计上出现疏漏。为了提高感统训练效果,应对既有的感统教室的现状特点进行调研,剖析其规律性问题,并总结其在规范中需要被统一规定或指导的设计要点。《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康复训练用房提出了“适用、安全、舒适、卫生”的设计原则。④感统教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用房的其中一类,应将这一设计原则作为其核心评价标准。同时,笔者认为感统教室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应考虑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因个体的器官缺陷导致残障学生在行为能力和生理需求上具有特殊性,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室在空间尺度、色彩、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其次,应考虑相应训练器材的使用需求。感统训练需要进行多感官的刺激,要借助于多样的感统训练器材来完成。如何满足器材的使用需求,发挥其训练效果是感统教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应充分考虑无障碍的要求。感统训练对于盲、聋、智障学生来说都有帮助,其使用对象包括多类的残疾,此特点决定了感统教室需要有高于普通公建且同时能满足多类残疾的无障碍要求。

2.调研现状

浙江省内的特教学校已普遍设置了感统教室,因此笔者选取了浙江特教学校展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主要关注感统教室的空间大小、平面布局,器材配置以及使用状况等问题。温州特殊教育学校、浙江省盲校、杭州市杨凌子学校三所特教学校涵盖了盲、聋、智障、肢残四种最基本的残障类型。故本文将以该三所学校为例介绍感统教室的调研结果。2.1温州特殊教育学校的感觉统合教室温特教是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于2008年。学校招收,盲、聋、培智三种类型的残障学生,学校分设有启明部、启音部及启智部,感统教室设置于启智部内(图1)。教室中,一般会有两个班,每班10人左右同时进行感统训练。因此感统教室的面积较大,约为432㎡,层高3.9m,是一个长宽为24m×18m的开放有柱空间(图2)。室内布置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训练器材(图1、2),每种训练器材都有自己固定的使用区域,甚至会有单独的隔间(图3)。考虑到每种类型的器材(例如,球类、滑行类器材等)在使用时对地面的要求不同和一定的安全因素,地面采用了地胶与地垫两种材料。为了防止学生在训练时出现安全事故,整个教室都做了软包处理。室内在隔墙中设置了储藏柜。据教师反映,储藏柜远不能满足器材的储藏需求。另外,为了完成特定的训练动作以及方便清洁器材,室内需要学生更换拖鞋后进入,因此教室在入口处放置了鞋柜。但教师反映,现有的换鞋区域较为局促,不能满足学生坐下来换鞋的需求,同时也阻碍了入口的交通,因此希望室内有一个独立的有座椅的换鞋区域。室内的采光通风条件很好,装饰色彩丰富,整体给人以活泼轻松的视觉感受,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训练时的兴趣。2.2杭州杨凌子学校的感觉统合教室杭州杨凌子学校是一所培智学校。感统教室的平面形状不太方正,面积约70平方米左右,层高3.9米左右(图4)。室内布置的训练器材种类、数量较少,但都有特定的使用区域。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除走道外,其余空间被划分为清晰的三个功能区域。右侧平衡触觉板训练区域还设置了升降机(Ceiling-mountedhoists)(图5),升降机可将残障学生从轮椅上运送到指定的训练区域,方便其进行康复训练。考虑到安全因素,球类与爬行类器材的使用区域内铺设了地垫,其余地面材料为地砖。比较特别的是,室内垂直墙面采用毛毡材料进行软包处理,保障安全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在墙上进行训练成果展示。教室北侧有大片的落地玻璃,南侧有大片镜子,但未设安全防护栏。教室采光通风条件非常好,室内色彩丰富,且布置有很多卡通元素,符合学生的心理,能激起学生训练的兴趣。2.3浙江省盲校的感觉统合教室浙江省盲校的感统教室位于新建的康复训练楼的三层北侧,面积相比其他训练用房较大,约为113.9平方米,层高3.9米左右(图6)。器材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均布置在教室的两侧,在中间留出了适当的活动空间(图7)。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面以木地板为主,球类训练区域内铺设了地垫(图6)。室内墙面和柱子软包材料的高度为1.9米左右。教室一角为储藏空间,收纳有一些小型器材。部分地垫收纳在窗台上。据教师反映,仅仅这些储藏空间不能满足器材的储藏需求,且不利于教室的美观(图8)。教室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有教师反映,窗台的高度为900mm,进深为800mm,原本用来存放空调室外机,后因不符合室外机的尺寸而停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会往窗台上爬坐,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建议应考虑减小或不设窗台的进深,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设计要点

通过观察上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感统教室,梳理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笔者发现了其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认为应作为感统教室的设计要点进行规定。(1)感统教室需要大型的室内空间。感统训练需要大量的多样的感官训练器材,以实现多样感官刺激,建立感官之间关联的目标。这是感统教室区别于其他训练教室的重要特点。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盲、聋、培智学校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中明确要求了需要配置的训练器材的类型(表1)。感统训练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多,其中部分器材尺寸较大(表2)。因此,教室需要为器材的正常使用提供充足的使用空间以及储藏空间。同时,教室需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空间来指导器材的使用,开展训练活动。此外,感统训练多数以游戏活动为主,教室需要宽阔的活动空间以满足游戏活动的需求。感统教室除须满足上述的空间需求外,还需预留一定的可扩展空间以应对训练仪器的增设。因此其势必会是大面积的室内空间。另外,从国外特教现状与国内趋势可见,今后特教学校中残障学生的残障程度会逐渐加重,轮椅使用者的人数会大幅增加,感统教室需要考虑升降机的使用(图5)。在教室层高设计时需要考虑升降机对室内空间高度的要求。(2)感统教室需要进行功能分区。上述三个感统教室均对室内空间进行了功能划分,其原因在于:首先,特定的功能分区能使残障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训练状态,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免残障学生面对种类数量众多的器材时出现困惑、无所适从、注意力分散等不良表现。其次,通过对一些器材进行区域分隔,可以防止器材尤其是一些大型器材间的碰撞。最后,功能分区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误入训练区域,干扰训练或引发安全事故。(3)感统教室应为保证学生安全选用相应的特殊内装材料。首先,感统教室应使用符合器材需求的地面材料(表3)。上述感统教室都运用了不同的地面材料。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器材在使用时对地面的要求不同。例如,滑行类或骑行类的器材需要地面材料平坦、少阻力,而爬行类或球类器材需要地面材料柔软而有弹性。当然,每种地面材料都应注意防滑处理。其次,墙壁、柱子、柜子的转角、凸起部分易与学生发生碰撞,应进行软包处理。此外,教室中若采用玻璃、镜子等材料时,应对其进行防冲撞处理,同时加设安全护栏,室内的窗台应进行防攀爬处理。(4)感统教室应注重室内附属空间的完善。为了教室内的整洁美观以及器材管理的方便,除部分固定在使用区域内的大型器材外,其余器材均需要特定区域或单独隔间进行储藏。储藏空间应注意防潮,给学生提供一个卫生的训练环境。另外,因为一些训练动作是需要穿拖鞋进行的,感统教室中需要设置特定的有座椅的换鞋更衣空间,也要为教师的备课休息等提供准备区域或隔间。(5)感统教室应注重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特殊学生需要一个清洁、卫生的训练环境,应注意教室内部的采光与通风。针对残障学生常有的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康复训练等的不良反应,教室应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轻松活泼的训练环境。例如,运用丰富的色彩或卡通形象对教室的界面进行装饰,以期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室及其周边区域应提供满足多类残疾的无障碍需求的设施设备,保证每类残障学生在进出和训练时的安全,培养其独立的行为能力。例如,走廊及教室内墙面加设扶手,设置导盲块,设置电子屏提醒聋生上下课等。

4.结语

教室设计范文2

关键词:公共教室;预约;B/S;;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693-04

1 概述

1.1背景

教室的使用一般是学校教务部门负责分配教室资源的使用情况。但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教室只能用来上课的单一功能亟待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在寻求改变,以适应培养更多社会栋梁的需求。现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涌现出了各种校内社团组织,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学习与生活,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以自我探索自身的价值和培养兴趣爱好。渐渐的教室资源就改变了只能用于上课的单一功能,慢慢的也成为学生们课余时间的活动场所。

既然现在的公共教室成为了一种公共资源,对其进行预约则成为一个十分必要的管理手段。在网络时代的今天B/S(Browser/Server)模式的软件开发设计在软件业十分流行[8],大部分高校的资源管理也都通过这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我决定使用这一模式来对公共教室进行网上管理。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资源实现网络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利用这两个优势,来完成繁琐的人工操作,从而改变过去教室传统的预约模式,又提高办事的效率。

1.2意义

在教学的大舞台上,大量高科技设备进入公共教室环境,把一个个公共教室武装成为一个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成为现代科技在教学中应用的集中体现,它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等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发展。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增加,必然对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许多问题与挑战。本课题针对教学实际的需求,以数据库为平台,构建基于的B/S模式的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需求量大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分配管理问题,对保证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方法

本论文论述了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的公共教室预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论文依次从开发背景、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这样几个角度来介绍各个开发阶段的过程。

2 系统设计方案

2.1需求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根据高校实际运作情况的综合分析来进行设计,所以要尽量的设计得人性化,让人使用方便。本系统主要用户对象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教师、管理员。

为学生设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查询功能、预约功能。为教师设计的功能也有两个:查询功能、预约功能。管理员除了拥有学生和教师的查询功能、预约功能以外,还有教室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用户管理。

2.2功能设计

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的总体结构共分四个部分,该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3开发环境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在Microsoft Windows XP系统中完成;开发使用到的工具有: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 cs5(中文版),应用程序编写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数据库服务器工具SQL Server2005企业管理器。

2.4运行环境

硬件平台:奔腾4(P4)1.6GHz及以上配置CPU;512MB以上内存。

软件平台: Windows XP/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3/vista/windows 7;SQL Server 2005企业管理器或2005以上的版本;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IIS5.0或以上版本web服务器。

3 系统详细设计

3.1逻辑设计

通过图2所示E-R图阐述对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建立的几个主要实体数据模型。

3.2物理结构设计

3.2.1数据表设计

数据表概念设计。概念模型是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它描述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反应用户的现实环境,与数据库将来怎样实现无关。一个好的数据库不是基本表越多越好,而是设计尽量少的表实现尽可能多的用途。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完全遵循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4 系统功能实现

4.1数据库连接模块

从系统的安全性考虑我们不能将数据库连接字串随便放在一个页面中,本系统的数据库连接字串放在web.config文件中。

本系统对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的页面功能提供指定接口,通过该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SQL查询为例,该模式的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库操作流程图

4.2登录功能模块

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的登录界面比较简单,在后台代码中实现账号和密码的比对,如果正确则根据身份条件跳转到相应页面,本系统在操作成功后的主界面分为三类:管理员界面(Administrator.aspx)、教师界面(Teacher.aspx)、学生界面(Student.aspx)。

4.3预约功能模块

预约功能是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的主要功能,在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到的预定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实现类似课程表样式的显示方式,而且要能够直接选取需要预定的时间。为此本系统提供了如图4所示表格来显示教室的预定状况。

4.4退出功能模块

退出功能主要是对登陆记录的session值注销,所有功能存放于Logout.aspx页面文件中,在学生、教师、管理员点击菜单中的退出按钮时,将跳转到Logout.aspx页面来,后台程序就进行session值的注销操作。操作完成后页面自动跳转回到首页即登陆页面。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通常,单元测试和编码属于软件过程的同一阶段。在编写代码时期对每项功能进行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系统化技术。最后经过集成测试整个系统能够完成早期设想的预约管理功能,多次修改后,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终于搭建成功,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公共教室网上预约系统实现了它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金桥夜话[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王石.精通Visual C#2005——语言基础、数据库系统刚开发、Web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69-175.

[3] 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M].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教室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室设计;学生;“三化”;“三性”

Talk about th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FU-Li

(ShenZhen university ;normal college education department)

Abstract: Classroom is main activity place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and also the main teaching spa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classroom desig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design "three" standards ,this is,humanization, scientific and family , as well as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life, course, liquidity. Highlight the "three" classroom design standards, the pursuit of “three” ide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give classroom desig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with Suggestions

Key words: classroom design; students; "three" standards; “three” characteristics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方,而教室则是学校最主要,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改变,我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讲台课桌的单一状况。教室中增加了许多人文人本的因素。此外,受益于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也渐渐影响着教室的设计。教室在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以及光学、建筑学专家的关注,关于教室设计的研究层出不穷。

但是,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教育被“异化”为一种改变命运的途径、教室仅仅被当做传输知识的场所,学生视教室为“牢房”等等。作者基于我国教室设计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室设计的“三化”、“三性”,以促进教室设计实现“三化”、突出“三性”,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成长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空间。

一、所谓“教室”

(一)教室的界定

对于“教室”这一实体的界定,对然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提法,但大多千遍一律。

1.众说“教室”

新华词典中关于“教室”的解释是,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这是关于“教室”最简单,也是最直白的一种界定。

教室就是由一个很大的房间,前面为讲台,靠讲台的墙上有黑板,这里是老师上课、布置作业的地方。后面是学生的座位,一般有四组,每组有八至九桌,每桌坐两个学生。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教室有小学教室、中学教室、大学教室之分。每个教室都要进行必要的布置,可以根据老师学生的意愿、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殿堂。

这个来自于网络的定义很传统,也很特别。它既饱含了教室的原有成分(即黑板、讲课、座椅等),又简述了教室的现实意义(即“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磨练意志、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掺杂了现代教学观的内容,即“教室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意愿、想象来设计”。

2.本文界定

凡是与人相关都事物都会变得复杂,凡是与教育相关的事物就会变得深刻。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搜索各种词语,排列组合,对他其进客观的描述。然而,描述其内涵却并非易事。

本文对于“教室”的界定:教室即指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师生共同创设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 它即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同时一个有内涵的生命团体。其中的一切物体及其排列组合都是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生长生活的重要因素。

(二)教室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变化(李秉德1991)。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论》中,列举了教学的七要素“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或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他将教学环境列为影响教学的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休息的基本场所,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教室中度过的。教室不仅为教育提供可能与机会,而且作为学生具体的活动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自我、展现自我及人际交往与互动的重要场地。

任何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室正是这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离开了学习环境,教学亦如无水之鱼,无土之木。教室的重要性并非言语所能企及。就当下中小学而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和学校中度过的,比例是基本对等的。而在学校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这样时间比例来推算,教室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

一言蔽之,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是对教室一种至高的评价,也是一种责任的诠释。通常情况下,教室设计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要素。

二、追求“三化”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人性化最初常用于管理领域,提倡“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尊重等;后在教育、建筑、艺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人性化,简而言之,即是推崇以人为本。在教室设计当中就是要关注“人”(学生和教师)的存在。教室设计要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宗旨。而不是单单为了设计美观,或者节约。

以学生座位编排为例。对生性敏感的人,教师最好让他们背靠墙壁,或侧靠墙壁,或侧靠不是过道边的那一面,这样可使他们获得踏实和安全感,否则,老师和同学的走动会搅得他们心绪不安;对于缺乏信心、易慌张的,可以让他们坐在前几排的中间区域;对于生性不好动的,可以让他们坐教室前后靠门边的座位;对于冷漠、缺乏学习兴趣的,可以让他们坐在第一排;对于有点神经质的学生,则最好不要让他们坐在教室大梁或吊灯的正下方,这样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对心事重重、遇事容易悲观的学生,应该尽量安排在光线充足、人气旺的位置,比如靠前门或靠走廊窗口下的座位。

此外,桌椅的设计、讲台高低等等也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光荣榜的张贴也要估计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就是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性关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让其体验到自己被尊重。

(二)科学化

科学化,即教室设计的合理性,合科学性。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室设计能被科学理论证明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或者是,将科学研究运用于教室设计,使教室设计更趋完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细节来论述科学化在教师设计中的应用。

1.灯光

一项新试验成果表明,调节教室灯光色调和光线强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革命性的新方法正在英国萨里郡的两所高中进行实验。据悉,两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更改灯光的要求,包括更改灯光强度和颜色。在此之前,这一照明系统已经在德国20所学校安装试用。系统备有不同的灯光设置:白色的焦点光用于考试测验等时段,蓝色的活力光是为学生早上刚刚起床来到教室学习时使用的,而红色的冷静光则适用于学生休息时间。

2.黑板设计

黑板是教室里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对于黑板的选择已经从传统的黑色黑板,到墨绿色黑板,再到现在的白板。已有科研表明:在教室照明中视觉舒适性而言,应关注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根据教室黑板与课桌面亮度比的要求,“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好;照明节能效果看,“白色”黑板比“黑色”黑板更明显。

3.空气质量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要素。有人说,没有空气人只能生存5分钟。我们也常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生命健康延续的重要条件。空气质量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部分,也得到相关研究的重视。

以北京市为例。有学者于2004年对北京市94 所中小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甲醛浓度、苯的浓度等几个方面。结论是空气质量有相对好转,但仍有待提高。并提出相关建议:如,通风有利于改善教室空气质量;教育、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于新、改、扩建和新装修学校的预防性监督和竣工验收;加强教室的日常通风,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教室人数; 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 减少对学校的危害等等。

4.色彩学应用

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它主要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色彩学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本文主要以色彩感为例说明。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如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重量感、兴奋感等;对色彩的好恶;不同的色彩的有不同的意义,及其象征性、表情性等;色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会产生相应的关联。

我们通常说,绿色给人以安全感和希望;红色是热情的象征;紫色是优雅和浪漫的代言;黄色则可给人以温暖;而黑色则是一种严肃和端庄,蓝色是一种灵性和广阔的感觉……明丽、清新的色彩可使人心情愉悦,也排压解难的功效。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可根据色彩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喜好,使教室多彩化。这一点可以很好的体现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设计方面。

(三)家庭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那么教室就应体现出“家”所有的氛围和特质。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馨,是舒适,是和谐。追求教室设计的家庭化,即指使得教室具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1.教室标语温馨化

有些教室的标语相当触目惊心:“懒惰等于自己活埋”,“对手在拼杀,我在做什么?”“死后终将长眠,生前何必久睡”诸如此类。在这样如战场一样的教室里,战战兢兢地生活,学习似乎就是“厮杀”,怎能培养出有爱心,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呢!

教室标语应当是班级文化的体现。它可以是全体班级成员的约定,也可以是老师领带对学生的期待,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祝愿,也可以能激起学生共鸣的名言警句。

2.各种设施安全化

相对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且活泼多动。在教室桌椅的材质选择、电器设置等都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如坚硬的拐角处、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电线、插座要及时维修,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墙壁设计和谐化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教室墙壁的设计要突破传统的名人名言,或者单调的白色墙壁。教室四周的墙壁和悬挂班级学生的作品、班级活动照篇、或者是轮流摆放学生全家福。多姿的墙壁可以讲班级成员仅仅团结在一起,和谐的才是最温馨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的感觉。

三、突出“三性”

(一)生命性

教室本身是一个无血无肉的客体。而教室中的内容却可以是有生命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教室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浓缩的子系统。 教师和学生就是教室里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阶段,经历着磨练,完成着成长。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空间,一切都变得具有了生命的意义,有了生命的温馨体验。

生命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追求“生命在场”的境界。除了要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存在外,还可以在教室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生命。例如种植适量的花草,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学会照顾他人;在小学低年级摆放一些小玩具,将其假定为班级成员,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叶澜先生曾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生命活力应体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教室设计的生命性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

(二)课程性

教室环境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 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这是对教室的课程性的完整诠释。教室作为一种教学环境,能够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事物,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室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其教育意义是也不容忽视的。那么在教室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各种设施的教育意义。如名言激励、书画陶冶、人文关爱等等。

教室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一种教育的空气,也是一种文化的集合。

(三)流动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事物才是有新鲜的,有活力的。教室设计的流动性主要是指,教室里的任何设置都要具不断更新。教室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完善,日趋完美的。

针对传统的教室设计,大多是“开学热”,就是说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热情高涨,而在后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就会被课程、作业或其他一些琐事所阻挡,对教室设计的热情会逐渐减退。

因此,这一点主要针对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光荣榜、报刊等不能定期更换而言的。班主任可与学生达成一个约定。比如,小组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轮流负责报纸更新;每个月更换一次班级建设主题(如感恩、尊重、宽容)等等。教室应是一个流动的环境,而不是没有一丝涟漪的死水。

教室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对美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理想教育的追求。教室是一种客观实体,也是一种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载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承诺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人文、人性、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室设计范文4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教室;GBS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30―04

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与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一致[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者发现问题,并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围绕一项重大任务或一些问题,来开展学习者所有的学习活动;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交流和反思,通过相互交换想法,从而形成共享的、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3][4]。基于目标的情节设计(Goal-Based Scenarios,GBS)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情境学习”模式,而真实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情景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虚拟环境,给用户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本文构建的虚拟教室系统就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情景化的虚拟环境,提供学习者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其目的在于对GBS涉及到的而现实生活中不易或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或场景进行模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 GBS概念和特点

基于目标的情节设计(Goal-Based Scenarios,GBS)是由R.Schank[5]提出的。他主张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训练学习者掌握相关的目标技能。

GB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技能、任务、主题故事、焦点任务和操作,关系如下:[6]

GBS框架下的教学过程,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7]

1 确定目标

学习目标是为特定的所要教授的技能和知识所设计的(例如,评价、综合和比较能力)。它不是概念层面上的知识教学(例如,阐述能力)。

2 制定任务

这一任务就是最终实现的目标。这个任务是针对学习者而言,应尽可能的明确,并且需要掌握目标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3 选择焦点任务

分析学习者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设定能控制学习进程的焦点任务。这比上面提到的任务显得更详细和具体。焦点任务及其指导信息的设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所需掌握技能的探究。

4 设计主题故事

主题故事用以设定学习环境,抓住学习者兴趣,强调主题的重要性。让学习者在设定的主题故事的环境中,利用已有技能和目标技能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5 设计操作

为学习者设定具体的行为操作。尽可能详细安排,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且易于量化评估。

6 构建学习环境

构建支持目标技能的学习环境(例如,医院、机房、电视台或外国领事馆等生活中具体的场景)以及提供学习资源。

二 虚拟教室系统在GBS中的作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并行实时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8]。它以模拟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嗅等感知行为的逼真体验中,使参与者可以直接参与和探索虚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和变化,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产生沉浸感。视景仿真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更高境界,它为使用者提供逼真的体验,为人们探索不便于直接观察的事物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极大便利。

GBS的特点是采用故事、游戏或实验等方式,借助活动参与和对话,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主题故事(cover story)是创设的学习情境。它为学习活动提供了一条主线,提供了学习活动产生的情境以及使GBS更具有学习吸引力的具体场景。要想使GBS接近学生的经验,就必须使主题故事显得真实。如果学生参与的是一个不真实的主题故事,那么他们将无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或文字向学生描述设计好的故事情节,然后由学生自己想象。从常规的课堂教学转换到GBS所需的真实性的情境或故事场景有很大难度。然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所构建的虚拟教室就可以实现从日常的教室环境到故事情节所需情境的转换。

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教室系统对于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真实情景

能够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情景化的学习环境。多维度呈现信息,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给人很好的临场感和逼真感。对于在现实世界中不易或者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也可以进行模拟再现,如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设计的场景既具有能反映知识被实际应用,又能支持学习者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

2 提供支持学习的材料

对于GBS主题故事所需的某些学习材料,可以在虚拟教室中呈现。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可以再现实际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另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理论直观化、形象化,方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演示晶体的内部对称、最紧密堆积、硅氧骨干等晶体结构。

3 提供操作体验的机会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如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放心地进行各种练习而不必担心由于误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如虚拟的外科手术等。

三 虚拟教室系统设计及开发

1 开发工具

利用VR技术开发虚拟教室,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三维建模软件、实时视景仿真软件等。目前主流三维建模软件有Maya、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等,视景仿真软件有Vega Prime、VR-Platform、Virtools等。本文中开发的虚拟教室系统使用的软件主要是3DS MAX 、Creator和Vega Prime。Creator是一种用于对可视化系统数据库进行创建和编辑的交互工具,具有完整的交互式实时三维建模系统。[9]首先由3DS MAX完成大部分建模工作,然后在Creator软件中,对精细化模型作优化处理,减少三维模型的数据量,使其满足实时渲染和交互的要求。Vega Prime是一种用于实时仿真及虚拟现实应用的高性能软件环境和工具。结合VC++调用其API函数,能够快速实现复杂场景的构建,并通过程序设计实现复杂的人机交互功能。Vega Prime(VP)和Creator都是由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能够为彼此提供足够的支持[10]。

2 系统框架设计

虚拟教室系统支持图像真实感和交互实时性,促进和谐的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环境的建构,支持进行各种活动的模拟。虚拟教室的教学功能需求可概括为:

(1)显示教学及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教学的教案,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文档、信息。提供支持学习的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展现教室场景

主要包括表现教室各个角度的场景,如教师讲课时的场景、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场景等。

(3)展示教室外其他场景

配合教学设计需求,构建练习技能、探索问题的仿真场景。

(4)接收、传输以及发送师生音频信号

在教师讲课、师生交流时,能够实时收听音频信号,增强教学效果,需要耳机、话筒等外设及底层通信协议的支持。

本文中的虚拟教室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整个虚拟教室系统包含多类场景模块,每一类场景可以理解为实现某类知识技能的一个具体的情节模块。当使用者选择某个情节模块后,虚拟教室才自动调用相应的实验模块,激活该模块并启用它,反之,就冻结该场景模块使之不可用。

3 系统构成

虚拟教室环境系统建设包含三部分:视景仿真、碰撞检测与处理以及人机动态交互。

视景仿真主要由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和Creator建立场景模型,然后由Vega Prime(VP)实时渲染。模型既要考虑视觉呈现的效果,又要兼顾实时渲染对数据量的要求。本系统中的模型用3DS MAX制作并以3DS格式导出,然后导入Creator软件中,做简化处理。除了删除或合并多余面片,Creator还提供细节层次(LOD)技术和布告板(Billboard)技术来兼顾图像真实感和系统性能[11]。细节层次技术是为同一物体建立多个不同精细度的模型,在实时系统运行时,根据视点距离模型的远近调用不同模型。距离较近时,显示多边形数量较多的精细模型,反之则显示简单模型。布告板技术是通过将物体的透明纹理映射到一个平面上,然后在运行时控制布告板绕XZ或YZ平面旋转,使之始终面向视点。最后将模型保存为flt格式,以便在VP的可视化图形界面编辑器(LP)中使用。

碰撞检测主要是确定两个或多个物体间是否发生接触或穿透。VP主要提供了7种碰撞检测算法,这些算法由抽象类vpIsector来定义。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Tripod和Bump两种算法。Tripod算法用于在水平地面上,由3条收集数据的直立线段(line segment)组成,用于计算运动物体与地形的交叉点。Bump算法使用6段线段(line segment),沿x轴、y轴和z轴正负方向收集碰撞信息。[12]碰撞检测还引入了消息机制,Vega Prime在vpIsector中定义了Event枚举变量来描述碰撞事件。vpIsector::EVENT_HIT表示碰撞发生时的事件通知,vpIsector::EVENT_CLEAR_HIT为碰撞消失时的事件通知。根据此消息可进行相应的处理[13]。

开发者可利用VP提供的函数和接口进行二次开发,通过鼠标的响应和键盘的输入,可以实现虚拟教室中的人机交互操作。用户通过鼠标和键盘实现自由行走、对场景内物体控制等,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文所设计的虚拟教室系统中的常规教室,效果如图2所示。它包含了真实教室环境所拥有的3D场景以及代表教室功能的3D实体:黑板实体用来显示教案。学生有其对应的课桌。教师和学生在客户端登录虚拟教室,选择化身,指定座位后,化身自动走到指定位置。

在此系统中,采用单窗口(window)、多通道(channel)、多观测者(observer)显示。主通道大小和窗口大小一致,用来显示使用者视角。当使用者对某个物体进行操作时,由于视角范围的限制,在一个通道不能全部显示由此操作引起的其他变化。因此在窗口的右上角添加一个小的通道并用另外一个观测者的视角来显示场景中的其他相关变化。用户的运动方式采用步行模式。

四 虚拟教室情境转换应用设计

虚拟教室系统的情境转换应用可通过教学设计案例加以说明。下为高中物理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教学案例设计。

学生在已掌握直线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物体的平抛运动规律。知识目标确定为使学生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并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运动的合成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和运动轨迹。能力目标确定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转化、推理、综合和归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沟通、知识共享等。

所完成的任务为操控飞机轰炸敌军。主题故事为一架飞机在平原上空巡逻,发现远处有敌军坦克出现,需要立即对它进行轰炸。学生需要最终实现的目标是控制飞机能准确轰炸到目标物体。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教室系统进行此教学活动。首先在虚拟常规教室中进行基本知识点的引导,然后将场景切换到虚拟场景模块,为学生创造一个飞机在原野上空飞行并可投弹轰炸目标的情境,如图3所示。在此系统中,学生可以灵活调节各种参数,尝试在不同水平速度和不同高度环境下,经过正确计算得出运动轨迹。飞机轰炸模式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以及完成任务之后,都可以随时切换至虚拟教室场景,教师对知识点加以引导和总结,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支持,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五 结束语

在GBS教学框架中,学生学习的是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所要掌握的目标技能就隐藏在任务中。任务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GBS就不能实现其优势。而虚拟教室系统能提供逼真的学习场景,既具有反映知识实际应用的物理情境的作用,又具有大量资源支持学习者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同时还能提供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尝试和探索。虚拟教室的实现,为GBS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6.

[2] Peggy A.Ertmer, Timothy J.Newby著,盛群力译.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7-31.

[3] 章伟民.建构主义及其教学设计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00,(3):23-26.

[4] 谭敬德,徐福荫.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6,(1):13-15.

[5] Schank,R. Goal-based scenarios. Beliefs, reas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Psycho-logic in honor of Bob Abelson[M]. Hillsdale, NJ England: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4:1-32.

[6] Schank, R., Fano, A., Bell, B., & Jona, M. The Design of Goal-Based Scenarios [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993, (4):305-345.

[7] Schank, R . Goal-Based Scenarios :A Radical Look at Education[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993, (4):429-430.

[8] 李云花.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重型机械科技,2004,(4):

49-50.

[9] 许冰,岳晓果.基于MultiGen Creator 和Vega的虚拟训练场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09,(1):107-108.

[10] REN Aizhu, CHEN Chi, LUO Yuan.Simulation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in Virtual Reality.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674-679.

[11] 孟晓梅,刘文庆.MultiGen Creator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教室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座位设计

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过程有重要影响。学生的课堂座位安排对班级环境具有很大制约作用,对于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殊效果[1]。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及整个教育活动都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2]。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及时从小组合作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纠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合适的座位安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成绩。因此,课堂教学中座位的安排必须是教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Wulf(1977)经研究后发现,在学生选择座位的情形下,坐在前排及中央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师生交互比较频繁;在教师指定座位的情况下则没有发现差异。Wulf的研究支持自我选择假设的观点。Stires(1980)的研究与Wulf(1977)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Stires发现,学生在自己选择座位和教师指定座位的情况下,坐在教室中央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业成绩,教室座位对学生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Stires的研究支持环境假设的观点。尽管对活动区的划分还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议,但众多研究都确认了活动区的存在,综合以往研究发现,以下观点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坐在活动区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坐在活动区的学生较喜欢老师;坐在活动区活动区的学生师生口语互动频率较高;活动区的学生上课比较专心致志,认真听讲;坐在活动区的学生学业成绩较优秀[3-4]。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中学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都采用行列式作为安排方式,行列式座位方式自17世纪由夸美纽斯发明分班授课制以来,是各学校普遍采用的座位编排模式。因其酷似农田中的秧苗排列,故又称“秧田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整齐端坐的学生全部面向老师,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生之间干扰较少,便于知识讲授和学生书面练习,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隐含“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以“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现代教育倡导的平等、主动、合作、探究等教学要求相违背。但在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学生爆满,一个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甚至上百人,只宜采用这种模式[5]。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合作,以上的座位安排方式显然不符合作学习的要求。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与讨论,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勤于动口、动手、动脑、乐于参加语言实践的习惯,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1.体现合作的价值。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是大有益处的。心理学家玛瑞琳・沃特森说:“给一个公平的、仁慈的、地位平等的团体的每一位能起作用的成员提供与别人一起学习的机会让其发挥作用,这是非常有益的,它教会孩子们去关注团体中其他的成员,发扬利他主义的精神,而其行为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发的亲社会性。”

2.有利于在教室建立社区联合体。帮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不仅在小组中而且在整个团体里感受团队精神,减少个人纠纷。

3.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协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生活技能,比如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观点,有效地交流,解决争端,与别人一起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等等。研究表明,那些进行协作式练习的学生在这些个人的道德准则及其生活技能方面做得的确要好很多。

4.提升学生成就感与自尊心。不管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从协作式学习小组中受益。有几项研究表明,尤其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这在所有学科及所有年级都有很肯定的结果。

5.分级制的另一种选择。奥克在《学校分级制度的弊端》一书中指出协作式学习是避免分级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实现了教育的平等。每个学生都从这个能力参差不齐的学习小组中受益,包括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共同学习,而且还关心那些学习较弱的同学,通过给其他人讲解知识,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6]。

因此,在小组合作条件下的学习对教室座位的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与座位设计相符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配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组的组建要有原则性,具备操作的合理性,不能过于随意,不能随意根据座位前后左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不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否合作,是否具备合作能力进行合作。为使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实现最优化,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由教师进行分组,尽量不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因为这样做往往是相似性的结合,即好学生选好学生,“差生”选“差生”,女生选女生,等等,不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身份,一项职责[7]。在合作小组中,分别可以是组长、解说员、记录员、信息员、助手,等等,每一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容活动时有不同职责。组长要负责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观察同组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声音的控制、提问和应答的礼貌等,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解说员、记录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这些角色在一个阶段后要互换[8]。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给学生按成绩分档。把班上的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至最低分档,尽最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

表1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成绩参考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与接受能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划分成A(综合评定好)、B (中等)、C(较差)三个不同层次,每个大层次再根据综合评定情况分为两个小层次。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为实现组间的同质,每组中A类、B类、C类能力的成员应各有一名。

具体分组情况,要根据考试试卷的难易情况、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只要能将各小组划分出3各大层次,6各小层次的即可,小组成员也可以再少,但不宜超过6人。

2.确定小组数目。一般合作小组的成员人数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另外,教师还可根据班级总体人数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整个班级合作小组的数量。

3.将实验对象全班学生分到合作小组中。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学业水平的平衡。第一,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应包含学业成绩低、中、高的学生。第二,应保证分配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当。第三,杜绝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现象。第四,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合理搭配。第五,确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定期轮换。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2]。

4.记录合作小组信息。将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分配的任务等信息,填到各小组的信息表上。

二、合作小组的座位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实现团队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基于现在普遍的行列式座位安排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兼顾学生身高、小组成员自觉性、主动性等因素。学生的座位安排可以按图1进行设计:

图1 小组合作学习座位设计图

其中,①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的目的是让A1层次的学生(即组长)督促和帮助B、C层次中较弱的学生,A2层次的学生督促和帮助B、C层次中较好的学生,1层次的学生(即组长)座位位于整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后排中央,可督促整个小组其他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另外,安排A1、A2层次同学位于座位的同一列上,可使这个层次的同学相互优势互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得到增强。

②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的目的让C1、C2层次的同学位于小组中央,可让A、B两个层次同学共同关注,帮助、督促其学习,A、B层次同学可与其他合作学习小组相近层次的同学进行相互帮助学习,且A层次同学置于后排,可监督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活动。

三、小组合作下座位优劣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能否获得成功,学习效果和能力是否获得进步,主要通过恰当的评价标准衡量,只有当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展示他们已经掌握所需学习的材料时,小组才能取得成功。当小组的成功依赖于所有小组成员测试成绩的总和时,或当依据每个小组成员对合作小组项目的贡献,对这些小组成员予以评价时,学生的成绩会上升。如果仅仅给学生小组一张工作表或一个项目,而没有说明学生个人任务和责任时,学生成绩就会下降。

我们主要以推进率、优秀率、优秀推进率等指标作为个人、合作小组和班级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个人可通过在小组中的、班级的位次、年级的位次变化;小组按小组各成员的平均分在班级各小组的位次变化计算;班级按数学成绩在大区域统考(市、区级统考)总推进率及与平行对照班级比较计算。推进率计算公式为:

(■×■-■)×100%

其中Bi为某个学生或合作学习某小组的第i次测试成绩,■为某个学生或合作学习某小组的第i次测试平均成绩,Ai为对照学生或对照小组的第i次测试成绩,■为对照学生或对照小组的第i次测试平均成绩。

另外,推进率另一简便计算方式为:

推进率=(本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上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上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100%。

通过合理的教室座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不流于表面,在实质上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卫中.学生协作学习的合理分组[J].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4:40-42.

[2]段志东.教室座位编排模式摭谈[J].青年教师,2006,6:13-14.

[3]Alexandra Marx,Urs Fuhrer and Terry Hartig.Effects of classroom seating arrangements on children’s question-asking[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0(2):249-263.

[4]Sommer,R.Classroom ecology and acquaintanceship[J].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9):63-66.

[5]段志东教室座位编排模式摭谈[J].青年教师,2006,6:13-14.

[6]侯俊萍.论协作式小组学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18(6):82-84.

教室设计范文6

关键词:网络教学;实时交互;Coolite;虚拟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42-03

一、引言

在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于网络教学工具,学习者和教学组织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的功效。但是在当前的网络教学中,由于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大部分网络教学平台都是以单向传授型教学为主要模式,互动手段比较单一,缺乏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教师演示等教学环节。在不能与老师接触的情况下,学生如何将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成为当前学习者和网络教学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在现有的网络教学基本模式上加入新的信息单元和新的互动模式,构建一个具有良好实时交互性的网络虚拟教室环境,尽可能地模拟实际教室教学环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网络教学的效果。[1]

二、虚拟教室的实时交互功能设计

传统环境下的学习交互是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通过媒体与教师或同学或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交流。[2]莫尔(Moore)在1994年确定了远程教育中的三类交互:学习者与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3]基于这三种交互类型,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必要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以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的问答、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想法,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服务器端的网络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互动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虚拟讨论环境的建立

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方式建立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参考聊天室、微博等网络交流手段的设计模式,在虚拟教室中构建一个以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学习想法为核心内容的讨论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一对一或以小组形式教学的交互,提高学习者网络学习的效果。[4]

2.网络虚拟提问的实现

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双向的,在虚拟教室中,不仅教师需要将学习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同时学习者也需要将学习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更及时地调整教学组织工作。针对这方面的设计需求,在分布式客户端的情况下采用问题提问、教师指导以及课堂测试等环节,尽最大的可能模拟实际教室的教学环境,以期能发挥网络教学的最优效果。

3.多种学习内容交互手段的设计

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学习内容是网络学习最主要、最关键的交互对象。在虚拟教室中加入教师演示动画、实时视频广播、实时提问与回答等内容,丰富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增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可操作性。

三、Web虚拟教室的技术实现

1.开发概述

本平台主要采用借助于IIS提供服务的B/S结构,在服务器端采用.NET 3.5框架作为后台,以AJAX作为部分服务器控件的处理手段;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同时采用AJAX以及Coolite技术在客户端设计必要的控件进行客户端的实际控制以及主动性的响应;数据的存储采用以XML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格式。

(1)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软件设计模式,在不损失课程交互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避免C/S结构软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安装客户端以及在访问的过程中受到网络结构限制的问题,使系统使用更加简单和高效。

(2)将教学视频、交流讨论区域以及提问环节等信息模块融入到传统的网络教学环节中,以知识点作为主线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合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网络信息载体,为网络教学和开放性教学提供一定的软件平台基础。

(3)根据设计的需要,在浏览器端通过AJAX、Coolite以及Ext等相关的网络技术,在浏览器客户端设计必要的用户插件,并结合后台服务器端设计AJAX服务器控件,实现了客户端对用户的主动响应以及计时响应等操作,以弥补传统的基于浏览器的教学系统的被动响应机制,使平台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4)参考传统网络交流手段,在系统上建立了虚拟互助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学生成为这个虚拟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实时交流和信息反馈的渠道,并辅以非实时的学生留言提问、教师布置作业,完善了交流方式。

(5)根据整个平台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以及对于数据分析方面的需求,选择适合于网络教学的轻量级数据存储媒介,使平台的安装更加简单,使用效率更高。

2.关键过程实现

(1)实时视频广播的实现

以聊天室为主要形式的文本型虚拟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缺少视频、音频等形象性的信息承载工具,教学效果存在着差距。因此,平台在设计上加入教师授课视频元素,使虚拟教学环境信息承载工具更加丰富。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冗长的教学视频将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Ext框架的程序设计,以Web端主动响应的形式实现教师对学生端视频播放的控制,如图1所示。

播放视频的URL是以Session的形式在母页面与子页面之间传递。在客户端通过JS代码定期检测对应存储URL的Session是否发生改变,当Session 更新时,通过JS控制子页面的播放进度和播放地址。

(2)实时提问环节的实现

在教师课堂提问等实时信息收集的交互手段的设计上,通过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分析,以AJAX、Coolite以及Ext等相关的网络技术实现Web编程,结合后台的数据设计,实现了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过程,如图2所示。

客户端主动地对服务器端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弥补了传统基于浏览器的教学系统的被动响应机制。平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给网络学习组织者,使组织者能及时根据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计划,网络教学更具主动性,增强了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基于Web实时交互的虚拟教室实现了以下效果:

1.将过程性评价的体系引入到网络教学中,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

在互动环节中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和客观测试题目,将考核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网络教学过程,增强了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收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开展能够有的放矢,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网络教学的效果。

2.通过互动环节的设计,再现课堂教学的环境

基于Web浏览器的分布式客户端的设计,通过模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以及课堂测试等环节,将学习信息反馈给教学组织者,尽最大可能模拟实际教室的教学环境,以期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3.多种形式的信息承载单元的设计,实现了网络信息呈现的多样性

在信息呈现效果上,将大量的互动性信息模块通过程序在用户的浏览器上实现,使用户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学组织者实现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打破了传统网络教学网站中以文字、图片以及授课视频等信息承载单元传递信息的模式,弥补了信息元素过于单调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本平台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功能设计,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如交互手段的多样性设计、实时信息收集等方面还有欠缺,需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冯秀琪,刘影.论远程教育中的学习交互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04,206(3):69-71.

[2]沈军,顾冠群.面向网络教学的互动式体系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6-10.

上一篇自信的作文

下一篇秋思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