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尚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尚的故事范文1
摘要:古诗词鉴赏作为大学期间一门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鉴赏古代诗词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情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传播我国优秀古代文学作品,提醒当代大学生“不忘本”。那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以下就几点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古诗词鉴赏;鉴赏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课程的种类与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有很多大学比较注重中国古代文学,将古诗词鉴赏与古代文学作品,列入公共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学习。
一、深入文本,创设情境,细细体味文中韵味
中国古代诗词语言简练含蓄但又意境高远,需要深入体味才能发现其中之韵。而诗人创作作品时大都是有感而发,那么在学习古诗词鉴赏时,首先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行联想,体味作者当时的感受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体会。而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口头介绍、角色代入、ppt课件展示等方法。但鉴于高校场地以及设施水平的提高,建议教师们运用ppt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诗人生平事迹与经历展示在PPT上,便与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此时教师再通过讲授的方式添加一些细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现场朗读的方式进行情境陶冶,帮助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理解诗人与作品。
例如,在节课堂上,教师准备《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的教学,事先在ppt上做好文字准备,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出这首词时的情境。鉴于有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到就已经学习过这首诗歌,就没有再进行重复累赘的讲述,而是请一位朗诵能力优秀的学生进行上台朗诵,在注意到有学生上台进行朗诵,讲台下的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大部分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朗诵者声音宛转悠扬,语调轻快平和,听众们听了身心舒畅感到愉悦,此时学生们自动联想到苏轼当时所经历的情景,联想当时是在何种情况下会做出这首诗。在使学生们的联想学习达到后,教师再进一步推动学生进行联想,在课件里播放有关这首诗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联想学习。学生们再深入文本就容易得多,能够更好地体味文中的情感。
二、推荐课外读物,丰富学生古诗词“库存”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留下来的古诗词自然也是优秀的,中国诗词文学骨子里流露着我国优秀文化的血液。在很多方面,古代诗词文章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另外,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就放松自己,阅读量大大减少,不利于灵魂的丰盈与充实。因此,教师大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古言文学书籍,在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路上为学生助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优秀典籍值得推荐,例如《古文观止》《梦溪笔谈》《宋词三百首》等等优秀作品,其中,《古文观止》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词句的锻造,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词句。《梦溪笔谈》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杂谈,包含了沈括在生平见闻中的奇谈异事,这些怪谈虽然有的不合乎逻辑,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古文的良好习惯。而《宋词三百首》则是因为该朝代动荡不安,诞生出大量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很多诗人学者生在乱世,内心悲愤不平,能够创作出大量的作品供后人观摩学习。这三本课外读物是参考了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教学状况,目前提出推荐。
例如,在某高校的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建议学生们在图书馆借阅《宋词三百首》进行课下阅读,并写下阅读感悟交给老师。有的学生或许会对此举表示不理解,但是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也去图书馆进行借阅,在课下,教师与班级学生保持线上联络,及时督促学生的阅读计划,并提醒学生们写下阅读感悟。学生们在遵从教师指导下进行正常的阅读计划,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如痴如醉,深刻体会诗词中的美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学生在进行注释翻译后发现翻译语言较直白,无法全面体现诗词的魅力与诗中诗人的情感,于是尝试着用优雅的语言进行翻译。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到了多种学习工具,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三、仿写续写,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发掘学生内心古文情怀
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属于语言文学范畴,而这个领域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也是如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模仿,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与情怀,体味到古典诗词的美丽。这个要求,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后的基础上的。学生具备了足够的阅读量后,自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此时教师自然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仿写改写。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仿写的范本要简单容易上手,多多运用一些押韵的词句,例如《苏幕遮》《水调歌头》等诗词,这种前后押韵,节奏明快的诗词,填词较容易,利于学生发挥。教师在初期也可提供词字,直接让学生进行选择填词,进行若干次训练后,学生对这种填词训练自然烂熟于心。之后,教师在进行拔高训练,直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续写。从而促进学生古诗词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优秀的仿写作品,并进行讲解,介绍在仿写中是如何运用与主题相关的词句对号入座的。学生们在经过指导后,自然会有了兴趣与头绪,此时教师再通过PPT展示仿写的对象以及主题。教师给学生们提供15分钟的仿写时间,这15分钟内,学生们苦苦思索,联想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有的同学很快就有了思绪并立即展开仿写,而有的学生还是习惯运用填词的方式进行描写。十五分钟过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完成练习,此时教师再进行收集整理,并在一定时间内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们提供可供参考学习的范本。学生们受到激励自然会极其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短板进行ppt讲解,介绍一些填词,仿写的技巧,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面知识的理解。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古诗词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锻词炼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仿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学习后,学生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以上是三点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简单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很少会注意到古诗词鉴赏这一方面的课程,另外,有些高校也并不设置这一门课程,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去学习古诗词,导致F在很多高校学生都忘记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作品需要人们足够的重视才不会湮没在历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这一点,努力在古诗词鉴赏的课程中提高学生们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希国. 如何使初中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吉林教育. 2017(17)
高尚的故事范文2
就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实践而言,部分公司“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同时,上市公司的“高分红”现象也极为普遍。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学术界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而是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现金股利支付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大股东通过高额分红“掏空”上市公司;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支付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分红”到底是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还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我们需要看上市公司是否为了“高分红”而损害公司价值或者公司的长远发展;反之,如果公司在盈利水平较好、发展能力较强,且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高分红”,那么就应该看作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因此,本文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解。
2001年7月31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7150万股A股(其中国有股存量发行65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每股31.39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224438万元(其中国有股存量发行募股资金20403.5万元)。贵州茅台是国内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
贵州茅台在2011年3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利润分配预案,即每10股送1股派现23元,创下了A股派现之最,是该公司自2005年以来,第5次增加现金股利。从股利支付率来看,2007~2009年一直保持在20%~30%之间,2006和2010年则分别超过了40%。实际上,2006 ~ 2010年,贵州茅台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派现水平(见表1)。
自上市以来,贵州茅台的第一大股东一直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属性是国有法人股。2011年报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1.76%,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贵州茅台的“高分红”会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吗?贵州茅台为什么能长期保持“高分红”呢?
贵州茅台能长期保持高分红,必定有良好的的基本面予以支撑。假如“掏空”假说得以成立,那么分配股利后,公司的基本面就会大幅度恶化。下面就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几个重要的角度进行剖析。
一、贵州茅台的盈利情况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营业利润率分别是50.79%、62.53%、65.40%、62.83%和61.56%,销售净利率分别是32.15%、40.98%、48.54%、47.08%和45.90%,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25.51%、34.38%、33.79%、29.81%和27.45%,各项衡量指标在研究期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贵州茅台的盈利能力很强。
从盈利质量来看,贵州茅台也具有很强的实力。2006~2010年,公司的现金流量比率分别是62.03%、82.52%、123.45%、82.69%和88.24%,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分别是172.79%、263.87%、665.07%、387.15%和554.49%,每股现金净流量分别是0.61、0.26、3.57、1.75和3.33。从以上三个衡量现金流量能力指标的结果看来,贵州茅台的现金流充裕,具有很强的现金获取能力,财务状况非常良好。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每股收益分别是1.59、3.00、4.03、4.57和5.35,每股营业收入分别是5.19、7.67、8.73、10.25和12.33。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收入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公司股东能够得到较高的资本回报。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分别是55.24、76.67、26.97、37.16和34.38,托宾Q值分别是3.49、9.51、3.70、8.29和6.98。市盈率、托宾Q值等市场指标显示,市场对该公司的定价较高,投资者普遍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综合看来,虽然贵州茅台连续多年高分红,但它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在后续年度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稳步提升趋势,这显然与“掏空”理论的推测是相违背的。因为根据“掏空”理论,大股东在“掏空”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应该变差。因此,从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股东获利能力等指标来看,贵州茅台的股利分配行为是不符合“掏空”假设的。
二、贵州茅台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营运资金周转率分别是145.86%、140.29%、103.15%、91.68%和87.65%,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是72.53%、99.53%、67.33%、61.77%和57.31。从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贵州茅台的资产周转能力很强。
从发展能力指标来看,2006~2010年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分别是6.90%、37.38%、38.38%、30.09%和28.81%,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34.66%、88.40%、34.89%、13.80%和17.28%,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是116.13%、135.69%、137.46%、127.37%和126.60%。各项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公司具有很强的发展能力。
贵州茅台在分配股利后仍然保持着很强的资产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与“掏空”理论也是相反的。因为根据该理论,公司在被“掏空”后,由于资金等的缺乏,会对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从反映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指标看来,贵州茅台的股利分配也是不符合“掏空”理论的。
三、贵州茅台的投资情况分析
高尚的故事范文3
然而,如今高中生的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又大,大量的课余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阅读的时间较少,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道路上更是走入误区。鉴于高考对诗歌的要求,老师们也只是用书面作业或考试测验的手段来勉强应试,结果古诗词的教学没了诵读感悟与赏析品味,成了字句的操练,表现手法的记忆,学生无法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真正魅力。学习兴趣不浓,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难以真正得到提高也属于正常。
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诗歌特点探索改进诗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效率。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诵读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课标中也指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感情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古典诗歌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直接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节奏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要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领悟诗歌的情感意蕴,首先就要从诵读入手。
1. 营造合适的诵读情境。与所诵读诗歌相应的特定意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到作品的氛围,从而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正确的感性认知。诵读情境的营造可以通过教师在诵读前导语的引导,也可以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例如,我在教授五言诗《涉江采芙蓉》时播放二胡音乐《睡莲》,让学生伴着伤感而幽怨的二胡声来感知诗歌内容,这样能很快走进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品味“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黯然情绪。
2. 选择适合的诵读方式。范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用流利、有感情、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来范读课文,或是播放录音进行范读,也可以让学生范读。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通过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诵,学生可以直接视其人、听其声、领略到老师的语气、声调以及表情,从而进一步仔细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并且也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感染和熏陶,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如果受自身条件限制,自己范读有障碍,也可以选择操作简便,且朗诵规范的录音带进行范读,同样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诵读,老师可以根据诗歌风格的不同来选择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例如,岳飞《满江红》慷慨豪放,就应该读得铿锵有力些,我们选择由嗓音浑厚的男生来读;而婉约词的正宗、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让温婉的女生来念就更合适;《孔雀东南飞》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而《燕歌行》就适合学生齐声诵读。
还可以举行诵读比赛,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与竞争意识,进而增强对诗歌的热爱。
二、抓住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作用到客观物象融合而形成的用以表达特定情感的艺术形象。要体悟诗歌表达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就需要我们抓住意象进行分析。
我国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发展的过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情感内涵,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成就了我国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这一特点。这些意象就是我们分析诗歌时值得抓住的关键,不与百花争艳,且花瓣不凋,偏受陶渊明的喜爱,常将他写于诗中,与他淡泊名利的隐士人格合二为一,成为后世诗人笔下高尚人格的象征;宋代的朱淑贞也曾在写《》写到“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表现了女词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及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而柳树的“柳”与“留”同音,且古人向来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句写到柳,大多是表示惜别之意。
而有些意象则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会用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如,诗歌中常常出现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传达出的是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清幽,“月”此时是美好、纯洁的象征。春季北上,秋季南迁的“鸿雁”有时是抒发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有时是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借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 把握情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喷涌的结晶。无论是惆怅,还是闲适;无论是激越,还是悲怆,一切真实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轨迹。所以说,古典诗歌的教学应把握诗中情感,领略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
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对意象的分析来感受体验。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一般诗题和诗序都会交作诗歌的相关背景。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序言中交代了诗歌写作的相关背景,并写到“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从中可见诗中情感的主调。《雨霖铃》这个词牌相传是唐玄宗入蜀时在夜雨中闻铃声,思念杨贵妃而作,曲调本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后世以此曲填词的作品也多是哀伤之作,柳永的《雨霖铃》就是如此。
高尚的故事范文4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 塞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景物描写来赏析,所以回答时要从景入手,先回答写了哪些景,具有什么特点;而“人”是在这种景中活动的,所以这种景就自然烘托出具有相应特点的“人”。
答案: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形容冷辉,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注】多病不胜衣。沙子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苏轼描写沈郎的形象有何深意?试简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分析词人塑造沈郎形象的深意,首先须分析沈郎的形象特点:“多病不胜衣”见其身世浮沉,境遇落魄;“不闻鸿雁信”“时听鹧鸪啼”表现其思念亲友,忧伤、寂寞的情怀。另外,借助注释又可知词人是想借沈郎自比。
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自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寂寞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 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 然:通“燃”。
高尚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86-01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当中的瑰宝,在我校进行课本教授时,选取的都是我国历代古典诗词的佳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使得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诵读。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古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指导。
指导朗读,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诗人借助了“明月―霜”来抒发“思―故乡”的离愁,滋生别离故乡别离妻子的情愫,形成“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主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身心投入,走进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诗韵律的美妙,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利用课前课后大量诵读家喻户晓的唐诗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享受意境美。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为读诗而读诗,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学习蕴涵哲理的诗名使人思维灵活、身心旷怡、坦然处世。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描写构柳树的婀娜多姿,千万条枝叶像绿丝打扮着的少女。这样的美丽和楚楚动人,是出自哪个妙手点美呢,啊,原来是二月里的习习春风。诗句的点睛之处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图豁然出现在眼前。在背诵古诗时,最好理解渗透,进行想象,和作者思想贴近,想象作者当时的意境。背诵古诗还应该把自己当成作者,发生了什么,要干什么,一切要清楚。这样就能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
领悟诗人的写作风格,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唐代诗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不乏饮誉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的草生长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凭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拂又生机勃勃。这生命的顽强,赋予一种精神,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无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学习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一定要把字词梳理好,理解了后自然就化成想象,还原了诗中景象,也就理解了。一切的记忆根源于理解。可以通过范读、领读、齐读、单个读,一起背诵,听录音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孩子们形成语感。古诗本身是抑扬顿挫、富于音律感的,这种出声的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像唱歌一样的记住了古诗。而且,很难忘记了,一生都会受益的。这也是古人学诗的方式―― 诵读、濡染。
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表现手法。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古诗的鉴赏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学么,肯定体会不到诗人的意境。建议小学生这样理解古诗,譬如说望庐山瀑布,心理面想着瀑布的情景,根据翻译理解诗句中描写的风景,譬如这样去想,日照香炉升紫烟,太阳出来,照到了香炉上面的烟,烟的颜色是紫色,遥看瀑布挂前川,远处看瀑布挂在山前,瀑布的样子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条银河从九天之上飞泻而下。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是一首纯写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象出来,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总之,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参考文献
高尚的故事范文6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写了首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只要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仲永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有的人甚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几年之后方仲永作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最终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比起一般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沦落为平常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即使天赋很高,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成绩,同时也告诉了人们,对于天赋不那么异秉的人,更需努力学习才能比别人聪明,有所收获。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