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尚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尚的故事范文1
摘要:古诗词鉴赏作为大学期间一门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鉴赏古代诗词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情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传播我国优秀古代文学作品,提醒当代大学生“不忘本”。那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以下就几点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古诗词鉴赏;鉴赏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课程的种类与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有很多大学比较注重中国古代文学,将古诗词鉴赏与古代文学作品,列入公共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学习。
一、深入文本,创设情境,细细体味文中韵味
中国古代诗词语言简练含蓄但又意境高远,需要深入体味才能发现其中之韵。而诗人创作作品时大都是有感而发,那么在学习古诗词鉴赏时,首先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行联想,体味作者当时的感受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体会。而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口头介绍、角色代入、ppt课件展示等方法。但鉴于高校场地以及设施水平的提高,建议教师们运用ppt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诗人生平事迹与经历展示在PPT上,便与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此时教师再通过讲授的方式添加一些细节,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现场朗读的方式进行情境陶冶,帮助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理解诗人与作品。
例如,在节课堂上,教师准备《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的教学,事先在ppt上做好文字准备,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出这首词时的情境。鉴于有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到就已经学习过这首诗歌,就没有再进行重复累赘的讲述,而是请一位朗诵能力优秀的学生进行上台朗诵,在注意到有学生上台进行朗诵,讲台下的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大部分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朗诵者声音宛转悠扬,语调轻快平和,听众们听了身心舒畅感到愉悦,此时学生们自动联想到苏轼当时所经历的情景,联想当时是在何种情况下会做出这首诗。在使学生们的联想学习达到后,教师再进一步推动学生进行联想,在课件里播放有关这首诗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联想学习。学生们再深入文本就容易得多,能够更好地体味文中的情感。
二、推荐课外读物,丰富学生古诗词“库存”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留下来的古诗词自然也是优秀的,中国诗词文学骨子里流露着我国优秀文化的血液。在很多方面,古代诗词文章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另外,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就放松自己,阅读量大大减少,不利于灵魂的丰盈与充实。因此,教师大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古言文学书籍,在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路上为学生助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优秀典籍值得推荐,例如《古文观止》《梦溪笔谈》《宋词三百首》等等优秀作品,其中,《古文观止》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词句的锻造,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词句。《梦溪笔谈》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杂谈,包含了沈括在生平见闻中的奇谈异事,这些怪谈虽然有的不合乎逻辑,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古文的良好习惯。而《宋词三百首》则是因为该朝代动荡不安,诞生出大量的优秀诗人及其作品,很多诗人学者生在乱世,内心悲愤不平,能够创作出大量的作品供后人观摩学习。这三本课外读物是参考了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教学状况,目前提出推荐。
例如,在某高校的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建议学生们在图书馆借阅《宋词三百首》进行课下阅读,并写下阅读感悟交给老师。有的学生或许会对此举表示不理解,但是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也去图书馆进行借阅,在课下,教师与班级学生保持线上联络,及时督促学生的阅读计划,并提醒学生们写下阅读感悟。学生们在遵从教师指导下进行正常的阅读计划,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如痴如醉,深刻体会诗词中的美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学生在进行注释翻译后发现翻译语言较直白,无法全面体现诗词的魅力与诗中诗人的情感,于是尝试着用优雅的语言进行翻译。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到了多种学习工具,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三、仿写续写,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发掘学生内心古文情怀
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属于语言文学范畴,而这个领域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也是如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模仿,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与情怀,体味到古典诗词的美丽。这个要求,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后的基础上的。学生具备了足够的阅读量后,自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此时教师自然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仿写改写。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仿写的范本要简单容易上手,多多运用一些押韵的词句,例如《苏幕遮》《水调歌头》等诗词,这种前后押韵,节奏明快的诗词,填词较容易,利于学生发挥。教师在初期也可提供词字,直接让学生进行选择填词,进行若干次训练后,学生对这种填词训练自然烂熟于心。之后,教师在进行拔高训练,直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续写。从而促进学生古诗词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优秀的仿写作品,并进行讲解,介绍在仿写中是如何运用与主题相关的词句对号入座的。学生们在经过指导后,自然会有了兴趣与头绪,此时教师再通过PPT展示仿写的对象以及主题。教师给学生们提供15分钟的仿写时间,这15分钟内,学生们苦苦思索,联想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有的同学很快就有了思绪并立即展开仿写,而有的学生还是习惯运用填词的方式进行描写。十五分钟过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完成练习,此时教师再进行收集整理,并在一定时间内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们提供可供参考学习的范本。学生们受到激励自然会极其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短板进行ppt讲解,介绍一些填词,仿写的技巧,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面知识的理解。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古诗词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锻词炼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仿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学习后,学生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以上是三点关于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简单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很少会注意到古诗词鉴赏这一方面的课程,另外,有些高校也并不设置这一门课程,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去学习古诗词,导致F在很多高校学生都忘记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优秀的作品需要人们足够的重视才不会湮没在历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这一点,努力在古诗词鉴赏的课程中提高学生们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希国. 如何使初中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吉林教育. 2017(17)
高尚的故事范文2
就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实践而言,部分公司“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同时,上市公司的“高分红”现象也极为普遍。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学术界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而是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现金股利支付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大股东通过高额分红“掏空”上市公司;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支付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分红”到底是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还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我们需要看上市公司是否为了“高分红”而损害公司价值或者公司的长远发展;反之,如果公司在盈利水平较好、发展能力较强,且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高分红”,那么就应该看作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因此,本文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解。
2001年7月31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0519)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7150万股A股(其中国有股存量发行65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每股31.39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224438万元(其中国有股存量发行募股资金20403.5万元)。贵州茅台是国内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
贵州茅台在2011年3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利润分配预案,即每10股送1股派现23元,创下了A股派现之最,是该公司自2005年以来,第5次增加现金股利。从股利支付率来看,2007~2009年一直保持在20%~30%之间,2006和2010年则分别超过了40%。实际上,2006 ~ 2010年,贵州茅台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派现水平(见表1)。
自上市以来,贵州茅台的第一大股东一直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属性是国有法人股。2011年报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1.76%,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贵州茅台的“高分红”会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吗?贵州茅台为什么能长期保持“高分红”呢?
贵州茅台能长期保持高分红,必定有良好的的基本面予以支撑。假如“掏空”假说得以成立,那么分配股利后,公司的基本面就会大幅度恶化。下面就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几个重要的角度进行剖析。
一、贵州茅台的盈利情况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营业利润率分别是50.79%、62.53%、65.40%、62.83%和61.56%,销售净利率分别是32.15%、40.98%、48.54%、47.08%和45.90%,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25.51%、34.38%、33.79%、29.81%和27.45%,各项衡量指标在研究期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贵州茅台的盈利能力很强。
从盈利质量来看,贵州茅台也具有很强的实力。2006~2010年,公司的现金流量比率分别是62.03%、82.52%、123.45%、82.69%和88.24%,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分别是172.79%、263.87%、665.07%、387.15%和554.49%,每股现金净流量分别是0.61、0.26、3.57、1.75和3.33。从以上三个衡量现金流量能力指标的结果看来,贵州茅台的现金流充裕,具有很强的现金获取能力,财务状况非常良好。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每股收益分别是1.59、3.00、4.03、4.57和5.35,每股营业收入分别是5.19、7.67、8.73、10.25和12.33。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收入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公司股东能够得到较高的资本回报。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分别是55.24、76.67、26.97、37.16和34.38,托宾Q值分别是3.49、9.51、3.70、8.29和6.98。市盈率、托宾Q值等市场指标显示,市场对该公司的定价较高,投资者普遍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综合看来,虽然贵州茅台连续多年高分红,但它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在后续年度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稳步提升趋势,这显然与“掏空”理论的推测是相违背的。因为根据“掏空”理论,大股东在“掏空”上市公司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应该变差。因此,从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股东获利能力等指标来看,贵州茅台的股利分配行为是不符合“掏空”假设的。
二、贵州茅台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2006~2010年贵州茅台的营运资金周转率分别是145.86%、140.29%、103.15%、91.68%和87.65%,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是72.53%、99.53%、67.33%、61.77%和57.31。从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贵州茅台的资产周转能力很强。
从发展能力指标来看,2006~2010年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分别是6.90%、37.38%、38.38%、30.09%和28.81%,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34.66%、88.40%、34.89%、13.80%和17.28%,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是116.13%、135.69%、137.46%、127.37%和126.60%。各项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公司具有很强的发展能力。
贵州茅台在分配股利后仍然保持着很强的资产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与“掏空”理论也是相反的。因为根据该理论,公司在被“掏空”后,由于资金等的缺乏,会对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从反映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指标看来,贵州茅台的股利分配也是不符合“掏空”理论的。
三、贵州茅台的投资情况分析
高尚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高考 古诗词 鉴赏 方法
诗词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高考中考查“诗词鉴赏”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诗词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诗词鉴赏试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诗词鉴赏题也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
一、揣摩题旨,关注题目
高考试题中的鉴赏诗是一项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题型,面对这样的语文试题,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复地读题,由浅入深地读诗,由表及里地体会题旨。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答题的方向。通过审题,知道出题人要求回答什么,什么不用回答。有的时候题目也可以提供理解诗词的某些线索。另外,鉴赏诗词类的题目也是用心体味诗词深邃美妙的意境的一种手段,要分析诗词的内在含义首先就要从诗词的文体入手,只有在关注题目,揣摩题旨的前提下,才能体会诗词意象所蕴含的丰富涵义,便于开展认真地阅读鉴赏过程,探索文字之外的情感思维,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把握作者,挖掘内涵
要想深刻地了解古诗词,首先就要对作者有所知晓,古诗词的作者往往有着独特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上的共性特征会帮助我们体会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对挖掘诗词内部的情感信息大有作用。例如:寄情于山水,以景抒感的诗人有王维、陶渊明等;以景带情,心声细腻的诗人有李清照、柳永等;言辞豪放、不拘小节、以歌咏志的有李白、苏轼、曹操等。除此之外,还有边塞诗人、爱国诗人、送别诗人等很多不同的类别。学生要抓住这类作者的特点,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来把握诗词的大体风格。有些诗词鉴赏题,出题人会在诗文后面加上对诗词作者、背景或是诗词中的某些词语的解释,考生要对这些注释认真阅读。
三、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的主要题目规则还是以领会诗词意境为主,其实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一些“意象”指标来展示的。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诗词意向,大体上都有着相同的意境含义。例如:斜阳含有凄惨之感,多会出现在离愁别绪的情感表达中;残月表示孤独忧愁的心绪,多会出现于思念、思乡的情感寄托中,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是绵绵不断的愁思与相思,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等。例如2009年的山东高考卷,有一首杜牧的诗词鉴赏《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这首诗的鉴赏就要抓住“漫悠悠”和“红袖”这两个意象来体会诗人将动静结合到一起的映照情景。同时,还有找到“孤”和“变秋”的意象提示来体会诗人有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哀愁则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客心”。
四、突出诗眼,把握情感
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最简短的言语表达最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赏析古诗词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抓住诗眼,所谓诗眼,其实就是最能够表现诗词内涵的句子或词语。抓住了诗眼就可以很快地把握住诗人写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现。例如:杜甫的《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考生要抓住“高当泪脸悬”这一句,以“泪”字为诗眼,深入赏析“泪”,明确反映出诗人的主观情绪。同时结合“南飞乌鹊”的客观意象,就可以快速地分析出诗人企盼早日归家与亲人团圆的心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雕塑了一条雄奇瑰丽的诗词艺术长廊。中华儿女徜徉于这条长廊中,开阔了胸怀、陶冶了情操、滋补了精神。因此高考中出现了古诗词鉴赏,而且古诗词的鉴赏也正在慢慢地进入青年的生活范围之中。在这条鉴赏之路上,考生要知道古诗词的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情感的把握是阅读作者思想的窗户,诗词的意象凝结着作者对整篇作品的综合思考,这些都是考生拥有高度的鉴赏意识、经历诗词鉴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古诗词鉴赏训练[J].中学生时代.2006.(04).
[2]黄颖.诗词鉴赏与多元智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0).
高尚的故事范文4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部分要求学生在识记背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古诗词内涵,并能结合生活与自身完成赏析与情感升华。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研究,结合教学经验探讨相关的改进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06
古诗词鉴赏教学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古文作为一种文体,格式、韵律均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在浏览、阅读、理解以及欣赏古诗词时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有专门爱好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感悟效率高,而部分学生则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可见,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仍有待改进。对此,笔者以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思考,从以下几方面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改善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学者共同分享、探讨。
一、以探究模式导入,破除先入为主的古诗词学习桎梏
古诗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词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首先学习相应的释义,而教师在释义教学环节所采用的策略以直接展示为主,稍显乏味,由此极易引起学生的无趣与倦怠情绪,随后的古诗词鉴赏与领悟便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完善课堂导入模式。探究模式常被用于开放化、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思维,将其用于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获得意外效果。例如,《离骚》一诗,该诗与常见的古诗不同,首先,其篇幅较长,结构分化不明显;其次,该诗灵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具有多层内涵,不易于理解;另外,诗歌的背景相对隐晦,与现代生活出入极大,对学生学习形成较大困难。而常规的“释义―阅读―翻译―情感分析”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容易进入灌输式教学误区,从而形成桎梏,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探究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诗歌进行分部分学习,如小组A学习第一章“被贬”,小组B学习第二章“反思”,小组C学习“再试”,小组D学习“徘徊”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可根据各小组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在探究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撤掉常规学习套路,使学生对诗歌进行自我学习与感悟,为其后期更深刻地体验诗歌情感奠定思维基础。
二、以文学背景渲染,建立交互体验的古诗词学习氛围
要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义,不仅要认清、看懂古诗词的字面含义,还应从作者的背景、情感、地位等方面出发进行想象、思考,以期通过换位模式达到理解的最高效化。笔者认为,进行古诗词文学背景的教学并非简单向学生陈列相关知识与故事的,而应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体验为基础进行渲染式教学。同样以《离骚》为例,对于该诗歌的文学背景,主要包括了作者、作者的社会身份、时代背景、作诗的直接事件以及作者生平事迹等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构建最完善的文学背景体验模式,是提高学生文学背景认知水平以及情感领悟水平的关键。对此,教师可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构建一个动态化的古诗词课堂。首先,教师可从互联网等课程资源中下载《离骚》的朗读音频、背景介绍小视频以及对《离骚》一诗的各角度赏析评价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流畅化设计,以音频为导入,使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聆听有感情的诗歌朗读;欣赏完朗读后,通过视频的文学背景介绍了解屈原的作诗环境,包括外在环境与心理环境。其次,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针对该诗歌进行讨论,可自由发挥自我看法,必要时教师可设置相关开放性的话题,使学生的自由讨论有方向可循。另外,在学生经过思考与体会后,组织学生开展详细的教学活动,并穿插各种鉴赏评论,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诗歌,为其形成独立看法奠定基础。
高尚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86-01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当中的瑰宝,在我校进行课本教授时,选取的都是我国历代古典诗词的佳作,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使得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诵读。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古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指导。
指导朗读,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时下,有些小学生盲目喜欢唐诗,囫囵吞枣,生搬硬读,缺乏感情,没有享受到其带来的审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只从表面上模糊诵读,没有认真思考诗人融入的感情。诗人借助了“明月―霜”来抒发“思―故乡”的离愁,滋生别离故乡别离妻子的情愫,形成“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要抓住诗人的感情主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身心投入,走进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诗韵律的美妙,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利用课前课后大量诵读家喻户晓的唐诗经典名句。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享受意境美。小学生学习唐诗不能仅仅为读诗而读诗,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学习蕴涵哲理的诗名使人思维灵活、身心旷怡、坦然处世。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描写构柳树的婀娜多姿,千万条枝叶像绿丝打扮着的少女。这样的美丽和楚楚动人,是出自哪个妙手点美呢,啊,原来是二月里的习习春风。诗句的点睛之处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图豁然出现在眼前。在背诵古诗时,最好理解渗透,进行想象,和作者思想贴近,想象作者当时的意境。背诵古诗还应该把自己当成作者,发生了什么,要干什么,一切要清楚。这样就能提高背诵古诗的能力。
领悟诗人的写作风格,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唐代诗人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其中不乏饮誉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原野的草生长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凭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拂又生机勃勃。这生命的顽强,赋予一种精神,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无不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学习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一定要把字词梳理好,理解了后自然就化成想象,还原了诗中景象,也就理解了。一切的记忆根源于理解。可以通过范读、领读、齐读、单个读,一起背诵,听录音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孩子们形成语感。古诗本身是抑扬顿挫、富于音律感的,这种出声的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像唱歌一样的记住了古诗。而且,很难忘记了,一生都会受益的。这也是古人学诗的方式―― 诵读、濡染。
了解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表现手法。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古诗的鉴赏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学么,肯定体会不到诗人的意境。建议小学生这样理解古诗,譬如说望庐山瀑布,心理面想着瀑布的情景,根据翻译理解诗句中描写的风景,譬如这样去想,日照香炉升紫烟,太阳出来,照到了香炉上面的烟,烟的颜色是紫色,遥看瀑布挂前川,远处看瀑布挂在山前,瀑布的样子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条银河从九天之上飞泻而下。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是一首纯写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想象出来,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总之,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参考文献
高尚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身伤害;处理;防范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也呈上升趋势,大量纠纷的出现使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本文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类型及处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有效的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一)概念
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导致伤、残、死亡或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
1.受害主体具有特殊性。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中,受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休学学生、已退学学生,因其已不具有高校学生学籍,因此不能成为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
2.伤害地点是特定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校园内外和由学校提供并管理的校舍、场地和设施内。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发生的人身损害就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3.伤害时间是特定的。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发生或者同时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即在学校有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责的期间内。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4.伤害客体是特定的。伤害事故既包括人身损害事故,也包括财产损害事故和精神损害事故。但是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内容仅包括人身损害,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客体仅指人身伤害事故。
二、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处理
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伤害事故其处理情况也不同。
(一)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学生活设施,因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陈旧、老化,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等,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虽给学生造成人身伤害,但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且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的,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在校生因食物中毒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在学校的食堂、餐厅等就餐发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在校内设置的不属于学校所有的餐饮摊点,学校负有监督、管理义务,因此造成学生食物中毒的,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学生在校内斗殴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之间谩骂、斗殴而造成人身伤害,应由有过错的学生承担责任。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伤害学生及时救治,如果故意伤害可能构成轻伤以上或者过失伤害可能构成重伤以上的,学校除应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的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处理。
(四)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内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生自发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只要学校的集体活动具备设施安全条件,责任应由活动组织者或有关责任人承担。学校对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或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应予以制止。
(五)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在校外发生的人身伤害,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学生有组织的校外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集体出游等,活动的组织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要认真进行安全审查,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否则校方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组织者未提出申请擅自组织活动,出现责任事故,应由组织者和相关人员承担责任,学校因不知情而免责。学生个人参与校外社会活动或少数人相约出游等类似情况的,应视为“校外”,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六)学生因突发重病、猝死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学生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是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二是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七)学生自杀事件
按自杀的诱因,大学生自杀可分为学生个人原因和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对不同情况应不同处理:一是学生个人原因和其家庭原因引发的自杀,后果应由学生自负;二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原因,主要是指学校存在过错致学生自杀,如教师、工作人员侮辱、体罚学生,处罚明显不当等,学校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论学生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自杀,学校知情后均负有救治义务。
(八)校外人员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对于突发性的违法犯罪案件,学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并积极指导帮助受害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学校的安全保卫措施并无不当,对于那些由校外人员的故意或过失侵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应当由加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例如,高校的安全措施存在明显疏漏或学校对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失的扩大存在过错,则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防范
面对日益高发的高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立法
寻求法律救济是权利受到损害后最根本的保障。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颁发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当前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但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存在较多问题,如存在对高职学生伤害事故的规范较少,法律层次较低,责任性质和归责原则不明等问题。由此看来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高校安全立法,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学校领导及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学生管理实现民主法制化。同时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保障教育教学等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完善事故处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组织,可以由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相关人员组成,确保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者尽量降低损害程度。
(四)参加社会保险,使损害赔偿社会化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赔偿问题往往是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问题,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建立学校事故保险制度,建立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在相关制度未予完善之前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平安保险,便于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使伤害降至最低。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伤害事故救济途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郝红梅.浅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刘慧,昊猛.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分析及其防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