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路难其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路难其一范文1

2、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注释:

4、(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5、(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6、(3)清酒:清醇的美酒。

7、(4)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8、(5)玉盘:精美的食具。

9、(6)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10、(7)直:通“值”,价值。

11、(8)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

12、(9)不能食:咽不下。

13、(10)茫然:无所适从。

14、(11)太行:太行山。

15、(1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16、(13)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17、(14)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8、(15)会:当。

19、(16)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行路难其一范文2

2、原文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行路难其一范文3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李白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沧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ānghaǐ,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亦指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

(来源:文章屋网 )

行路难其一范文4

(1)整体把握。这一环节是古诗歌教学的常规工作,应在老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涉及内容应包括诗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注解以及字词读音。了解写作背景,对于一首诗词感情基调的确定非常重要。如教材中很多诗人的作品都创作于自己遭贬谪之后,情感上往往带有愤懑、抑郁之意,这些在诵读中应该有所体现。一些常见字词的读音辨析也不容忽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中的“沉(chén)”和“忽复乘舟梦日边”中的“乘(chéng)”。如果读音上混淆了,对诗句意义理解也可能产生偏差。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读音的字词也应重视,如“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将(qiāng)进酒”“阿(ē)房(páng)宫”等。

(2)细节品味。对诗词逐句进行细节品味,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老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所谓重读,就是在朗诵中加重语气、增大音量,以强调所读内容。诗词中哪些需要重读,为什么要重读?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认为需要重读之处提出来,让学生标注在书本上,无疑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出来呢?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设计启发式问题的方式。如在李白《行路难(其一)》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通过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找到应该重读的地方。老师问:这一句表现的是什么场面呢?学生回答:是宴会。老师问: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宴会呢?学生答:是豪华奢侈的宴会。老师问:怎么能看出这场宴会的豪华奢侈呢?学生答:“金”“玉”的容器,价值“十千”“万钱”的酒菜。这三个问题思路清晰,层次步步推进,没有为难学生和牵强附会之感。学生在回答完第三个问题后就会明白,原来“金”“玉”“十”“万”需要重读,能强调出这场盛宴的豪华。

②找出诗词中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在一些诗词中,往往会有转韵现象。如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前四句的韵脚是“an”,到了五、六句则转为“ai”,这就是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前四句,诗人异常压抑,面对美食佳酿毫无食欲,内心急切不安又无所适从,进退无路却又想继续求索。从整体上看,前面部分都是沉抑的,而在反复的“行路难”咏叹之后,一句“今安在?”则像是对前面“冰塞川”“雪满山”痛苦迷惘的宣泄,诗人已不是简单发问“我在哪里?”而更像是控诉:“我能往哪里走?”这样最后一句的豪言壮语便呼之欲出了。在教学中,这样的“点”很重要。学生一旦用转韵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点”,便能拥有一份成就感,对诗词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

行路难其一范文5

释义: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6、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行路难其一范文6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挂绝壁枯松倒倚”是从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而来的。

2.“落残霞孤鹜齐飞”自然让我们联想到______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3.“云帆”指挂得很高的船帆。李白《行路难》诗中与“云帆”相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首小令中的时间是动态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仔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

1.从体裁上看,《咏怀八十二首》属于________。《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属于__________。

2.从鉴赏角度看,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两个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在诗中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道海/设题】

《诗词鉴赏练习》

一、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同意。这从“落残霞孤鹜齐飞”“夜静云帆月影低”两句可以看出。(这首小令,仿佛一幅从黄昏到静夜的秋景图。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时空推移的动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二、1.五言古诗五言古诗。

上一篇春雨作文600字

下一篇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