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级工程第三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级工程第三季范文1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6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81.9%。其中,3G用户总数达到3.79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渗透率达到31.2%。数据显示,在TD(3G标准之一)终端款数和出货量大幅提高的双重刺激下,TD用户占比明显提高。1~10月TD用户累计净增突破8 700万户,总数达1.76亿户,占3G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46.3%。1~10月,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7 277.3亿元,同比增长10.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达到74.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国产手机的狂欢八核
11月20日,联发科正式推出了“真八核”MT6592处理器,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国产手机厂商的追捧。此次推出的“真八核”处理器也对高通处理器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今年第三季度,联发科在国内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中的份额已超过6成,约是高通的2倍。国产手机厂商也更多在中高端产品中采用联发科解决方案,相反,高通在中低端市场的渗透并未收到明显效果。
13年Xbox One行货确认发售
9月末,IPTV运营商百视通(BesTV)公告称已经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上海自贸区共同出资组建新的合资公司,主要负责游戏业务运营。而百视通又于11月19日表示,公司与微软建立合资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Xbox引入中国,希望Xbox One行货能在2014年7、8月份出现在国内市场。经过了13年,游戏机终于能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Xbox One若在明年中期被引入国内的话,确实会让微软占得进军内地市场的先机。但是,游戏机的生态系统除了主机硬件之外还涉及软件以及服务等诸多内容,所以Xbox One的具体发售形式尚不明确。
360被批
央视调查互联网竞争乱象
央视《朝闻天下》播出了一期“互联网乱象调查”,报道称目前互联网巨头在多个领域中展开激烈竞争,百度、360、腾讯、阿里巴巴、搜狐、土豆、优酷等陷入大混战,并点名360安全软件阻止用户使用百度安全软件。多名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行为很让人反感。“使用起来很麻烦”,“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专家认为,互联网处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之中,彼此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很多行业都在洗牌,一些巨头不再是巨头,竞争手段就会激烈一些。
银行叫停免费短信提示
银行卡余额变动短信提醒一直方便着大家的生活,存钱、取钱、购物以及转账等账户变动用户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也提高了银行卡的安全性。但是从2013年12月开始,我国4大商业银行都开始对短信提醒业务进行收费。目前建行的短信提醒费是最高的,每个月3元钱,但是包年的话是27元钱,工行是每月2元,中行也是每月2元,目前一些城市的商业银行除了在包月短信服务之外还会推出每条1毛钱的计次收费方式来供客户选择。
2元
185亿美元
微软公布财报
微软最近公布了2014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这一季度,微软的总营收为185.3亿美元(约合1 134亿元),毛利润、营业收入、净利润、稀释后每股收益分别为134.2亿美元(约合821.3亿元)、63.3亿美元(约合387.3亿元)、52.4亿美元(约合320.1亿元)、0.62美元(约合3.8元)。微软指出,这些财务结果包含了Windows 8.1预售的1.13亿美元(约合6.92亿元)的递延营收。而这一季度的主要增长点集中在设备与消费者产品以及商业收入上。
7.88亿元余额宝披露收益数据
支付宝最近披露了其旗下基金产品“余额宝”的收益数据,据支付宝官方宣称,余额宝每天向用户分享的收益超过1 300万元,累计分享收益7.88亿元。其中超过300万用户每天在支付宝钱包内“查收”属于自己的收益,支付宝钱包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中手机用户占比最高的服务。
余额宝从2013年6月17日上线至今,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晋升为1 000 亿级的规模,这也说明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玩法”确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除支付宝外,百度的“百发理财计划”以及微信很快将推出的“微信版的余额宝”也将共同争抢这一市场。
95.6亿美元三星第三季度利润破纪录
三星日前宣布公司2013年第三财季的财报,营收为59.08万亿韩元(约合555.9亿美元),利润为10.16万亿韩元(约合95.6亿美元)。这一成绩超出了三星的预期,而且打破了之前的记录。三星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在第二季度的基础上增长了7%,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这其中功劳最大的是智能手机,GALAXY S4上市6个月就卖出了4 000万部。三星半导体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增幅达12%,这得益于移动设备和游戏机对内存的巨大需求。
阅后即焚
两巨头拼价格争收购Snapchat
Snapchat是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该应用最主要的功能是所有照片都有一个1s~10s的生命期,用户拍了照片发送给好友后,这些照片会根据用户所预先设定的时间按时自动销毁。Snapchat也因为这个具有创意的功能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现在每天通过Snapchat分享的照片有3.5亿张。而这样的数字也吸引了Facebook和Google两家公司的关注。Facebook欲出价30亿美元(约合183.6亿元)收购,却遭到了拒绝,随后Google加价到40亿美元(约合244.8亿元),也被该公司拒绝。据悉,Snapchat刚刚在6月23日完成了一笔8 000万美元(约合49亿元)的融资。
停刊
《家用电脑与游戏》
近20年老刊终止运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球的纸媒生存都受到了威胁,国内的纸媒也不能幸免,国内有着近20年历史的电脑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将正式停刊。《家用电脑与游戏》的主编在2013年11月14日在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家用电脑与游戏》2013年11月和12月两期将合刊发行,总第231期,这也将是该杂志的最后一期。《家用电脑与游戏》月刊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94年6月,原名《家用电脑与游戏机》,是中国最早的电子/电脑游戏杂志之一。
1h高超音速飞机
可打击全球目标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披露了一架SR -72双发隐形无人机的信息,其飞行速度可达到6Ma,是著名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最大飞行速度的2倍,这款新型超级隐形无人机预计将在2018年对外展示。SR -72的最大优势在于结合了隐身和高速,实现美国军方1h打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的任务要求,它在高超音速飞行时依然可以具有较好的隐身气动,6Ma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越爱国者2型地对空导弹和AIM-120等一些导弹的飞行速度。
40G/s新型激光通讯技术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激光通讯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技术可以通过光纤系统高速而准确地传输数据,速度达到40G/s,这是该领域美国目前的最高速度纪录。该技术使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这是一种激光器件,可以用来在光纤网络中高速传输数据,相比传统电缆系统它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更大的数据量。由于这种VCSEL装置体积很小,所以它还拥有很高的能源效率——其相比传统的电线要节能100倍。
起火特斯拉Model S
5周内3次起火
11月初,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田纳西州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撞击道路碎片后起火,这也是过去5个星期来第三辆起火的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Model S在客舱下方安装有巨大的电池组,由厚约6mm的钢板包裹。专家认为,如果路边碎片能够刺穿钢板并破坏电池组,就会引发电弧,从而导致起火。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起火事件并非是汽车自身问题造成。特斯拉公司已经联系了车主,车主认为,是那辆车救了他的命。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经表示,Model S的安全性好于传统的燃油汽车。
电手镯
可穿戴设备能改变体温
Wristify是一款可改变体温的可穿戴设备,由MIT工程专业学生研发,原理是加热或冷却皮肤的一部分就可以让整个身体降温或升温。目前该产品还在初期阶段,整个腕带像一个基于铜合金的定制手表,附加到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热脉冲加热,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强度和持续时间,且机器内部整合了温度计,可以随时读取人体的温度,里面的锂聚合电池可以支持长达8h的续航。这个团队的最终目标是给高楼大厦降温,团队表示每给一栋大厦降温1C°,每月就可节省100kWh的能量。
太阳磁极颠倒在即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近日称,太阳磁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完全翻转,目前北半球的磁极已经出现变化,南半球磁极颠倒现象也将出现,整个过程将在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在太阳磁极颠倒的过程中,太阳磁北极与磁南极将会相互对调,磁极变化可导致太阳表面出现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事件,将比平时出现更多的能量释放,从而使得日地空间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太阳磁极颠倒大约每隔11年出现一个周期变化,2013年太阳处于活跃期高峰,磁极颠倒将是研究太阳的好时机。
11年
手语翻译
翻译手语的可穿戴设备
手语翻译环(Sign Language Ring)是一款能够识别手势动作并将其翻译为语音,通过扬声器播放的设备,这款产品的6名设计师来自亚洲大学(Asia University)。手语翻译环由一个手镯和一套穿戴在特定手指上的可拆卸指环组成,它还能将语音翻译为文字,语音被麦克风记录后即被转录成文字并显示在手镯屏幕上。另外,用户还可以预先录制手势动作并赋予它们相应的词语。这款产品获得了2013 红点设计概念大奖。
长幼有别
人类识别数据检测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通过了一项苹果申请的被称为“基于人类识别数据检测控制内容输出的系统和方法”专利。根据这份专利的描述,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数据,寻找其他人类的存在。其中尤其提到了摄像头和红外线,识别数据可以是面部数据、热感图、语音或其他属性的数据。比如说,当一个成年人在看成年电影时,另一个或多个成年人进入后,电影会正常播放;但如果孩子进入,电影就会立刻停止。
iWatch苹果智能手表即将推出
苹果公司CEO库克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苹果将带来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该产品与大家的生活都很紧密。韩国媒体给出的最新消息显示,这款革命性的产品正是iWatch。目前苹果与LG正在秘密接洽,后者将成为iWatch的屏幕供应商,其配备的是1.5英寸OLED柔性屏幕,而这款产品的工程机早已出炉。韩国媒体还透露,这款iWatch搭载经过改造的iOS系统,除了内置地图、健康指标传感器等,还具备通话功能,并且与手机连接后能显示电子邮件、短信息和其他数据,现在苹果正在对其电池续航能力进行优化。
声呐识别
用声呐控制智能手表
加州大学伯克利及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微型芯片,集成这种芯片后,可穿戴设备就可以识别3D手势,使用者只要比划几下就可以对设备进行操作。该芯片利用声呐进行手势控制,其内置的一组超声换能器(小型的声共振器)可发出超声波脉冲,脉冲遇到障碍物(如你的手掌)后会将回声传给换能器,然后由与之相连的芯片计算经过的时间,通过这些时间信息,芯片能计算出若干3D手势,范围大概在1m之内。
按“膘”收费
超级工程第三季范文2
近日,由《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和中国进出口软件网举办的“2005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荣获2005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的有: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晟峰软件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南京日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音泰思计算机技术(成都)有限公司、PFU上海计算机有限公司、上海兆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索浪计算机有限公司、中科开元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尖峰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都颠峰软件有限公司。
EMC陷入“邮件门”
4月7日晚,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结果瑞贝卡以一封咄咄逼人的邮件进行回复,并让EMC中国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这件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形成几千人转发的局面。一些网友称瑞贝卡为“史上最强女秘书”。近日,有传闻说陆纯初已经从EMC离职。
互联网媒体由“龙套”走向“主角”
4月18日,太平洋电脑网联合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媒体和市场研究公司Nielsen/NetRatings(尼尔森公司)在上海召开了PConline影响力报告大会。尼尔森的中国互联网调研报告中显示,62%的被调查者每周上网超过10个小时,50%的被调查者每周观看电视低于5个小时,52%的网友每周阅读报纸、杂志不足5个小时。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产业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互联网正在追赶传统媒体,成为影响着年轻、有活力、对消费颇具引导力的群体的重要媒体。
有线电视数字化全面铺开
广播电视技术由模拟转向数字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广电总局将于2015年停播所有的模拟广播电视节目,全部转为数字化。目前全国已有41个 城市和省区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 这是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4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会上透露的消息。他表示,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大体上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从2003年开始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第二步是2006年发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开展数字化的卫星直播技术;第三步是2008年开展地面电视数字化。据了解,我国广播电视在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环节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只有接收环节还是模拟的。实现用户接收环节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关键。
盛大牵手惠普 宣布放弃盒子
4月18日,盛大与惠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开拓数字家庭市场。同时,盛大表示已经明确放弃“盛大盒子”的原计划。盛大家庭战略的重心是盛大易宝。惠普将为盛大提供IT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帮助盛大管理越来越庞大的IT资产。盛大则希望惠普能够在其台式电脑及笔记本上预装盛大易宝。可以确定的是,盛大将为其新运营的游戏《龙与地下城》购买高性能的服务器。家庭战略方面,孙振耀针对某些质疑回应说,虽然惠普也在2004年宣布大举进入个人消费市场,推出了自己的家庭娱乐电脑,但因为盛大在内容销售方面有不错的经验,所以双方的合作仍有很大空间。可以肯定,这仍将是一场以业务买卖为核心的合作。盛大购买惠普的产品及服务,然后惠普回馈一些捆绑销售的机会。
加速国际化进程 华为更换公司标识
5月8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更换其企业标识。华为对新标识的解释是:新标识是公司核心理念的延伸。华为称,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另外,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华为还表示,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华为还表示,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健康成长。
英特尔多核实验室落户中国高校
4月18日,中国首批英特尔高校多核技术实验室在北京揭幕,标志着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的正式启动。在中国大学里可以直接体验英特尔最新的核心技术,这有利于缩小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之间的“毕业鸿沟”。首批英特尔高校多核技术实验室将落户于全国五所重点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实验室由英特尔支持建立。除了提供基于英特尔多核技术的最先进计算机设备和用于课程建设的资金,英特尔还向五所高校授权了相关技术资料,并通过教师培训、课程研讨会和校园技术讲座来更好地支持大学将多核这一最前沿技术引入教学。
福布斯评出500强CEO薪水排名
4月24日外电消息,《福布斯》杂志日前评出了2005年美国500强企业CEO薪水排行。据排行榜显示,2005年美国500强企业CEO薪水总额为54亿美元,同比增长6%。该排行榜的薪水标准包含工资、奖金、股权和股票收益等。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EO理查德・费尔班克从去年的第十位跃居至榜首,2005年薪水为2.4942亿美元。而去年排名首位的雅虎CEO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则滑落一位,排名第二,2005年薪水为2.30555亿美元。此外,甲骨文CEO拉里・艾里森排名第七,2005年薪水7533万美元;思科CEO约翰・钱伯斯第十一位,薪水6299万美元;IBM CEO塞缪尔・帕米萨诺第五十六位,薪水2130万美元;AT&T CEO爱德华・威特克拉第六十四位,薪水1946万美元;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第六十七位,薪水1923万美元。
正版禁令引发二线PC厂商利润危机
4月24日消息,日前国家几大部委连下两大通知,即《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 同步的消息是,微软相继获得中国四大PC厂商价值17亿美元的大单。在中国这场正版化风暴中,微软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但国内的PC厂商却要为此开始寻找新的平衡。以联想为首的四大PC厂商经过艰苦谈判,得到了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微软操作系统的回报。而一些以零售为主的厂商却没有出现在此名录中。在消费市场起家、并一直坚持薄利多销走低价线路的它们,要在短时间内赚回金额高达上亿美金的正版系统采购成本,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Sun首席执行官辞职
4月25日,外电报道称,Sun微系统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斯科特・麦克尼利已正式宣布,他将不再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Sun微系统在第三财季业绩的新闻会上表示,公司总裁乔纳森・施瓦茨将在保留原职的同时兼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由于收购成本、基于股票的报酬、重组成本都出现增长,尽管收入增长,Sun微系统第三财季亏损仍然进一步扩大。现年51岁的麦克尼利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他对大型、网络化计算机的构想成为了当今互联网的基础。麦克尼利1982年创建Sun微系统,使该公司从创业公司发展为拥有近4万员工的大型网络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
风投看好中国芯片行业
4月27日,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尽管涌入中国的风险投资者拥有充足的资金,但要找到好的投资方向并不容易,在芯片行业也是如此。不过,风险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芯片行业。2005年,中国吸引的大部分风险投资来自于芯片行业。过去几年里,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芯片行业飞速发展。随着多家晶圆工厂的成立,中国的芯片封装、测试和包装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400到600家无工厂芯片设计公司,它们是风险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不过,风险投资者要想从中找到最佳投资目标需要时间。为了减少投资评估所需时间,风险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海归”,也就是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中国高管和工程师创办的新兴公司,他们认为这样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成功。
调查显示美国IT行业就业人数创纪录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到IT行业之中,目前美国IT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其历史最高水平。据InformationWeek新闻网劳动力资源统计数据处的研究分析表明,截至今年3月31日,美国IT行业的就业人数达到了其历史最高纪录,总人数达到了347.2万人,超过了前一季度结束时统计得出的345.5万人纪录和2001年第三季度网络经济发展到顶峰时的就业人数纪录。到今年第一季度结束的时候,IT行业的劳动力(在聘与未在聘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士都包括在内)为356万人,接近自2001年年底以来的最高纪录。在2001年年底的时候,IT行业的劳动力人数为357.4万人。
公司CEO称发现合适的人才越来越困难
4月30日消息,据调研机构德勤(Deloitte)对北美“科技最快500强”企业的CEO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公司的CEO计划在未来12个月里增加雇佣的员工数量。但是,这些CEO称他们发现和雇佣合适的人才越来越困难。调查显示,CEO日益强调雇员的价值。雇员问题是最大的经营挑战。66%的受访者表示,高质量的雇员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最大的贡献者。在去年的调查中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数比例是25%,而前年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数比例是19%。同去年一样,97%的CEO表示他们计划在12个月内增加雇员的人数。47%的CEO表示他们的雇员增长率将超过25%。17%的CEO表示他们增加的雇员人数将超过50%。
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从5月11日起,北京移动陆续推出新的话费套餐,与过去零星的套餐相比,这次降价幅度显然较大,被叫电话资费下降更多,几乎接近单向收费。其中全球通、神州行“超级畅听”套餐接听电话最低达到每分钟两分钱。这是北京移动首次对旗下品牌进行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优惠。北京移动此次推出了针对全球通的四档套餐和两款全球通、神州行“超级畅听”套餐。北京移动表示,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使用习惯选择某款套餐。对于已经使用的套餐,客户如果想要更改,可以随时退订,在按相关协议退订原有套餐后便可再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同时,中国联通北京公司也表示,正在酝酿新的资费政策。
超级工程第三季范文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很难独善其身。笔者通过近期走访调查国内20多家传媒,并结合多家调查公司的监测数据,对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增速减缓,但金融危机时期受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文化传媒市场反而出现明显升温,给中国传媒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传媒广告经营的冲击
1.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广告业,将可能在2009年面临调整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国广告的投放活跃度快速增长,从电视媒体到平面到户外一直到互联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高端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市场的销售也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对其新的广告预算必将进行一番调整,因为广告是任何一个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要削减时最容易削减的一部分。广告、公关、市场营销的支出,都是最先被削减的。
国际知名媒体集团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由于经济不景气,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比2008年减少0.2%。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广告市场形势尤为严峻,直到明年第三季度才可能恢复温和增长,2010年市场增幅有望达到5.5%。
中国广告业连续10年保持10%增长的速度,但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广告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根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年度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总投放同比增长15%,达到4413亿元。但由于面临国民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广告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中国的广告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危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只是暂时的。相信在经过这一轮危机之后,中国广告市场会更加成熟。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将会有一定程度增强,而且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2.金融危机对不同种类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
这次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对房地产、金融投资保险、商业和服务业的广告投放的冲击会很大,而对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广告投放冲击小。因此,金融危机对报纸和户外传统媒体的冲击大一些,而对电视可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①目前对于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最为重要的房地产业正处于一个临界点,由于房地产是目前中国报业广告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对报业广告经营的影响在30%左右。因此,房地产业一旦出现调整,可以预料中国报业广告经营必将掉头向下。②而广播的广告成本较之其他媒体广告而言偏低,每千人不足10元,很有可能成为经济不景气时广告业主的替放渠道。金融危机也将对网络广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经济低迷时期,广告主将把网络广告投向知名网站。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广告投放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二、金融危机对传媒投融资的影响
1.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国内众多的新媒体公司是依赖各类投资资本生存和做大的。在欧美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后,一些海外的资金被抽回去救场,很多“风投”对新媒体投资谨慎。2008年,中国新媒体市场的融资总量缩减了约四分之一(5700万美元),2009年融资的规模还有可能进一步回落。③如果这类公司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不能尽快实现盈利,公司将会出现严峻的资金问题。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2.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较大,并影响了一些公司的上市进程
受国内国际股市大盘下跌的影响,传媒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来家中国新媒体公司的市值在最近半年缩水一半以上,从2008年5月开始,国内传媒股票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挫,10月中旬后各大公司股票陆续跌至谷底。
证券市场不景气,光线传媒、分时传媒、易取传媒、迅雷网络、好耶等文化传媒类公司推迟上市计划。国内出版发行企业2008年本来计划上市13家,到年底,只有一家成功上市。
3.一些投资影视业的资本开始撤离,许多筹拍多时的影视节目流产
国内一些中小规模制作公司,近期纷纷传出因资金困难中止拍摄计划的消息。如新版《神秘的大佛》已经筹备两年,原本得到了北京、四川等地制造业和奢侈品企业的投资。然而,就在要开拍之际遭遇撤资和缩减投资的打击,不得不“流产”。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旗下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与北京一家影视投资公司联合投拍的40集电视剧,一直是央视关注的大戏,但前不久投资方已宣布停止拍摄。4年前执导《王保长后传》的著名导演陈福黔,手上本来有一个很精彩的剧本,但因投资商担心金融风暴来临,电视剧卖不出去,突然撤资1200万,导致陈福黔只好去拍一部低成本的纪录片。④
三、金融危机将引发传媒变局
不同种类的媒体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也是不同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一些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时效性较差的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市场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
1.影视传媒纷纷削减开支,压缩成本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传媒集团纷纷削减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如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85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7%。除了公布裁员计划外,维亚康姆还冻结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明年的薪水。
韩国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决定将电视剧单集长度由80分钟缩短至72分钟,并降低演员薪酬。KBS不仅取消播出KBS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间,并开始研究员工减薪问题;SBS不但已停播每周五晚上的连续剧,还计划缩减每日连续剧的拍摄数量。⑤
香港无线(TVB)为开源节流,继日前裁员212人后,进一步缩减开支。除了停用两个录像厂及搁置建厂工程外,据传下一步会向签约歌手“开刀”,今后不再为歌手拍MV,并实施以“1元价”,买断由唱片公司为歌手拍摄的MV版权,或者由唱片公司付费购买广告时段播映MV。
2.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
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面对报业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美国报业同行一方面呼吁政府像拯救美国经济一样出面拯救美国报业,一方面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则被迫将缩减版面,纽约时报公司不得不放弃近百年传统,在头版辟出大幅广告版面,并抵押总部大楼,寻求2.25亿美元融资;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裁减近千名员工后继续裁员10%;拥有《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8大报的美国报业巨擘论坛公司,不久前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宣称,该报将从2009年4月起取消纸媒印刷,改为网络版报纸。
欧洲报业同样如履薄冰。世界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法国每1000人平均只买154份日报,法国政府正在研究对策以化解本国报业危机……⑥。在日本,世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正经受创办13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每日新闻》面临事实上的破产局面。
中国报业也开始承受压力。由于广告收入的减少,国内一些报社已经采取了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减少赠阅以及控制无效发行等措施减少用纸量;一些报社还通过精简队伍、降低薪酬来缩减人员成本。据悉,北京某时尚平媒去年11月开始已经将工资下调15%以上,一家中央级大报的中高层干部每月降薪1000元钱,一些报社的裁员和降薪计划也在酝酿之中。⑦
3.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
随着金融危机向各个行业蔓延,一向挥金如土的时尚奢侈品牌被迫压缩开支,那些严重依赖时尚奢侈品牌广告生存的时尚杂志备受煎熬,杂志退市之声在2008年此起彼伏。美国杂志出版协会发表报告指出,2008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数同比减少了11.7%,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减少了17%。新趣味杂志《Radar》率先倒在了低迷的市道之下;少女时尚杂志《Cosmo Girl》被迫停刊,只保留网站;《Village Voice》据说已经穷到连办公室里的笔都得让员工自己掏钱的程度。
就算在阅读率很高的日本,2008年以来,也已有《月刊现代》(讲谈社主办)、《论座》(朝日新闻社主办)、《主妇之友》等著名杂志相继停刊。⑧
2008年底,我国上海的老牌著名期刊《译文》也因为发行量低、资金难以为继宣布停刊。⑨
4.新媒体公司纷纷提出裁员减薪
为应对金融危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纷纷提出裁员减薪措施。国外的互联网巨头雅虎、eBay、谷歌都宣布裁员来应对金融风暴,国内的一些大的视频网站、房地产网站、招聘网站等也都纷纷大幅裁员,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有研究者认为,2009年对于中国新媒体市场来讲极有可能是一个并购年⑩。新媒体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比如最近新浪和分众之间的收购兼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四、“口红效应”或将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本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可能更广,影响程度可能也更大,必然给我国的传媒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金融危机,反而都是娱乐产业上扬的时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提出的经济理论,认为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创办人之子李奥纳多•兰黛以雅诗兰黛实际的营收数字做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口红指数”理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大多数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一举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美国涌现出了大量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文化的繁荣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后来被津津乐道的所谓“美国精神”。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会没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韩国影视、游戏、流行音乐等产业在危机中崛起。所以在中国、东南亚一带,韩剧热播掀起一股“韩流”,带动了韩国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
“口红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传媒市场也获得一定的印证。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人平均每月花费142小时看电视(比去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每天,一个美国家庭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纪录。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在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少城市的观众收视时间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2009年春节期间,上海电视节目人均收视分钟数由2008年的237分钟上升到248分钟,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黄金时段推出的8档综艺节目中,有4档节目的收视率突破10%。
在国内电影市场,2008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到406部,票房超过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10.14亿元,增幅达30.48%。新年贺岁档影片总数则比去年多出1倍,达到近30部,而且其中多部影片实力不俗。行内估计,2009年贺岁片总收入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贺岁档票房增长2亿多元。国产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一周后票房已经接近4000万,成为今年贺岁档不折不扣的票房黑马,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远远超过了去年的《功夫熊猫》。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内地部分电视节目“出口”创汇反而比以往情况更好。如马来西亚WaTV(华频道)不久前以单集1000美元的高价购买了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26期节目版权,目前,该节目已经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播出;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出品的《山猫吉咪字母世界历险记》、超级爆笑3G手机电视动画节目《倒霉鬼德宝》及《奇志碰大兵》成功出口到美国;该公司年度大片《三国》2008年11月1日在日本上映以来,已连续三周占据票房榜首位置,在日本掀起了中国热;上海电视台的《闪电星感动》、《舞林大会》、《星尚》等节目也走俏东南亚市场,市场份额甚至比金融危机发生前还高。
我国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逆势增长,意味着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的契机。
五、对策和措施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极其巨大和深远的,传媒经营者有必要做好更长远的准备,以应对这场未知的风暴;同时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规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因为在一个迅速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而是能最快适应环境的动物。同样,在全球经济疲软之时,谁能快速适应环境为受众和广告主创造利益,谁就是传媒市场的赢家。另外,从产业管理和引导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1.调整产品生产策略,特殊时期特别编排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可能。但“口红效应”只是一个契机,传媒产品要想成为消费者心仪的那支口红,还必须有足够好看的颜色。“内容为王”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只有好的内容产品,才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各种受众调查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时期,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数量上变化,更有结构上的变化。比如电视剧市场,风靡荧屏多年的苦情戏不再受欢迎,喜剧受到追捧,这都是金融危机带给受众心理的变化。中国传媒工作者要关注受众市场的新需求,对节目版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编排,多提供一些舒解人们压力,抚慰人们心灵,鼓舞人们信心的作品。值得借鉴的是,今年无论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麻花”话剧,都不约而同地拿金融危机当做噱头,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因此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入。
2.调整经营策略
首先是广告经营策略。国内各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一样,如金融、汽车、房地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可能会缩减广告预算,而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则影响不大。因此,媒体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广告经营策略进行战略性、阶段性的调整,捕捉、培育和发展新的广告增长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不少广播电视媒体过分依赖医疗广告,当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无疑会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所以健康的广告结构也是传媒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其次,中国传媒业务结构单一,尚未走出单纯靠广告支撑的阶段。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较为先进的传媒集团的实践,中国传媒业应延伸价值链条,完善和丰富盈利模式,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个进军其他文化相关产业的机会,与其他很多文化产业相比,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冲击可能还会小一些。国内广电传媒可以把握这个机会,抓住在相关产业“抄底”进入的机会,把业务拓展到游戏、影视等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做大做强自己。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采取的是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总盘子越来越大,但是真正利润额很小。如中国电视剧2008年已经达到每年500多部、近16000集,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但数字上的“高产”,并不意味着电视剧质量的提升。2007年中国生产的近15000集电视剧,真正能播出的只有7000集左右,有近8000集被束之高阁,以每集40万的平均成本计算,一年积压的资金将达到30多亿。相当于有十多部《投名状》这样的大片,拍完之后,不送影院直接送进了库房。
这种靠拼资金、拼人力的外延式增长方式,代价沉重,难以再支撑中国传媒业的持续高速前行。当前,国内媒体除了应该在降低自身营运成本上下功夫外,还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以追求速度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代之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此外,媒体间可以加强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开支。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两大报去年底就达成协议共享新闻资源,《达拉斯晨报》和《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则互为发行业务,并共享图片和部分新闻产品的资源。福克斯电视台和NBC电视台也在酝酿共享视频资源。
4.完善国家财政支持体系,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传媒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国家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
(1)尽快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以解当前众多广电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资金供应紧张之困。
(2)加大对传媒内容生产支持力度。优秀和有市场号召力的内容产品对需求具有倍速增长效应,能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市场空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及时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时期,韩国文化总预算也逐年递增,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占国家总预算的0.62%,之后政府文化经费逐年增加。到2002年已经超过1.2兆韩元。文化预算突破政府总预算的1.09%,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仅2004年一年,中国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在东亚乃至全球掀起了巨大的“韩流”热潮。从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的经济波及效果分析上来看,“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目前,优秀内容产品的短缺是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发展中国传媒产业,首先要改善和扩大内容生产。当前,国家应构建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奖励办法,提升中国传媒的内容生产能力。
(3)鼓励传媒集团跨地域跨行业整合,培养一流的中国大型传媒集团。金融危机中单一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政府部门应鼓励传媒企业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建立产业链完备的真正跨区域、跨行业的传媒集团,打造中国的强势传媒品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痛苦同在的未来。只要中国传媒能够抓住机会,适时调整其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挖掘应用需求,以坦然面对和主动出击的态度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必然会有所回报,并将确立其在“后危机时代”的有利地位。■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释:
①孔V国:《首份金融危机对中国新媒体影响报告面世》,人民网
②郭文才:《金融危机,报业转型的良机?》,《新闻记者》2008年第11期
③池顾良:《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m/200901050077.shtml
④杨帆:《撤资风暴袭来,〈神秘的大佛〉筹拍两年“流产”》,《华西都市报》2008年10月14日
⑤干玉兰:《金融危机导致广告锐减韩国三电视台减播连续剧》,新华社首尔11月11日专电
⑥邹志鹏:《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人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
⑦晋雅芬:《中国报业:在“严冬“中期待“春天”》,《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月13日
⑧亚通社10月30日消息:《日本出现杂志停刊潮》
⑨石剑峰:《〈译文〉停刊,外国文学杂志集体进入“寒冬”?》,《东方早报》2008年11月18日
⑩孔V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新媒体》,《传媒》2008年第11期
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以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历史经验为例》,《光明日报》2009年1月20日
超级工程第三季范文4
于是,我们深入一线采访,由表及里地解剖苏宁盈利背后的商业逻辑:这个能将顾客、物流、供应商同步联系在一起,连门店差旅费报销都掌控在总部手中的零售帝国,依靠信息化的“航母平台”,实现了管理的中央集权。
2008年,注定是一个企业与企业家的崩塌之年。
有上百年历史的投行突然倒闭,有不知名的小企业一片片地关门,有曾经的企业家偶像所作所为让人大跌眼镜,也有中国首富轰然倒塌。伴随着众多著名企业与企业家的崩塌,必然是众多行业、企业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颠覆着传统的格局。
而临近2008年底,一向打得火热的家电零售业突然冬雷阵阵,“美苏争霸”开始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格局。
2008年11月17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不久后,“美苏”相继公布的第三季财报显示,国美收入为363.93亿元,净利润为15.9亿元,总门店数847家。而同期苏宁电器虽然只拥有连锁店784家,比国美少57家,但却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净利润17.12亿元,继今年中报后再次领先国美。
如果说国美的领先,公众还能从它在资本市场上的闪转腾挪,在跑马圈地上的疯狂举措,大手笔收购永乐、大中和三联等行业地头蛇的霸气中领略一二,那么苏宁的赶超却似乎总是缺乏让人耳目一新的惊人之笔。
那么,作为“2008最佳商业模式”的主办方,我们需要清晰地解释本届峰会的冠军得主――不温不火的苏宁为何会突然发力,战胜了风风火火的国美,面对行业大并购的诱惑时苏宁为何依然能保持淡定从容?
旗舰店是增长领头羊
在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新街口,两家国美门店夹击着苏宁的南京旗舰店,三者相距不过50多米,而苏宁总部就在其上,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就在这兵家必争之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相传为了打击苏宁的士气,国美董事长黄光裕亲自带队在南京蹲点设计了这两家国美。2005年开业之初,曾引发全国媒体一片喧嚣,苏宁电器甚至联手五星电器严阵以待。但3年过去了,苏宁已能泰然处之,因为新街口店的营业额已经从当初的12亿元,冲破2008年营业额18亿元的大关,远超国美两家门店的总和,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华第一旗舰店”。
新街口店虽然是苏宁的老巢,但这种竞争格局似乎是“美苏”全国战役的一个缩影。苏宁在门店数上至今落后于国美,但是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却已经领先国美近20亿元,很明显――苏宁的单店收益高于国美。
“这就是我们的旗舰店战略,门店数量少,而业绩高的原因。”孙为民谈到这个话题时,非常自信地强调了一下。
他说:“我们通过自主开店的方式,肯定比同行收购要慢。既然我们无法在门店数量上与对手展开全面竞争,那么选择提升单店平均盈利水平,特别是围绕‘旗舰店战略’,采取‘中心开花’的方式,就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重要举措。这两年的业绩显示,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虽然只占苏宁总店数的10%~20%,但是利润却占苏宁总体利润的40%~50%。而且,在核心商圈、核心位置的旗舰店更是利润‘制高点’。”
从2006年开始,苏宁正式开始了全国“3C+旗舰店”的战略布局。据悉,目前苏宁在全国已经拥有106家“3C+旗舰店”,超过2万平方米的核心旗舰店也有近10家。
2006年启动的旗舰店战略在2007年年报中就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领头羊。2007年,可比店面的销售收入增长中,旗舰店收入同比增长18.76%,明显高于中心店的14.91%,社区店的15.21%。另外,根据GFK数据显示,行业销售前十的连锁店中苏宁就达到7家,这些超级旗舰店的年销售规模平均都在5亿元以上。
在苏宁的阵型中,旗舰店除了充分提高收益外,还担当着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因此,越是大型的旗舰店,选址越是处于核心商圈,得到总部的资源支持越多,产品档次越高,品类越全,卖场体验厅的布局更宽广,更人性化。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宁全国近100家旗舰店,平均每店的备货额都超过1亿元,单店促销资源达2000万元,品类平均降幅超过15%,如此大幅度的冲击,自然能辐射范围更广的消费群体,传达更强的品牌信赖。而原有的社区店、中心店则继续发挥方便顾客的作用。
前台“傻瓜化”
作为苏宁的主打战略,旗舰店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最先接受考验的关口。特别是黄金周,近10万蜂拥而来的顾客无疑挑战着传统的零售管理体系。
在传统家电卖场里,顾客购买商品后,销售员会开具手写的单据,然后顾客就满手拿着单据四处奔波,分别在几个地方等候结账,再把付款后的单据收集齐全交给销售员。销售员还需要每天下班前汇总好售货单据,再转交给物流仓储人员安排送货上门,如此一来,送货时间就大大延迟,遇上节假日高峰期,人力物力就只能满负荷运转,还经常出错。
对于消费者来说,良好的服务体验是吸引回头客的前提,那么现在的苏宁会如何做呢?
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台海尔冰箱,销售员只需要用扫描编码的方式,把你购买的冰箱型号、送货地址和你的个人基本资料扫描到一个类似于ATM的电脑终端,相关数据就会同步传送到物流中心,立即安排发货。整个过程完全是无纸化操作,数据从门店输入到传递到物流中心,仅仅需要2分钟时间。
“这是一个看似‘傻瓜式’的简单操作,但我们却花了3亿元请来IBM进行SAP/ERP建设。”孙为民解释说,“家电零售原本很简单,一手买进,一手卖出。但如果你面向的是2000万顾客、173个地级城市、10000多个合同供应商时,一个简单的失误通过各种排列组合,就可能会演绎出无数复杂的麻烦。不仅使效益受损,更重要的是恶化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对此,一线的店员深有体会。过去苏宁前台的销售和后面的仓库并没有系统相连接,虽然有个DOS版的信息系统,但非常初级,经常将货卖错。比如明明后面已经没有货了,可前面照样给卖了出去,而同时许多货摆在后面却卖不出去。
但现在苏宁已经解决了,因为前台的店面和后台的物流已经实现同步化了。
物流“同步化”
没有现代的物流配送,就谈不上真正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连锁经营的成功与否。
那么在过去,当你为商品付账后,物流是怎样运转的呢?
“在POS机收银后,门店以手工录入的方式将定单传递给仓储部门,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仓储部门汇总,到中午12点或者下午4点截止的时候,才能统一派工,装车送货。这样货车开出至少要在两个小时之后。”苏宁南京雨花物流中心仓储部钱明部长介绍说,“因为这套流程的核心就是以业务为中心,所以营销业务、采购业务和物流业务等每个业务各有一套系统。”(见图一)
这样的安排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操作工人上午无所事事,而下午累得直不起腰。为了让物流顺畅,苏宁仓库一直得保持高峰期的人手,浪费大量人力。另外,采购与物流也存在着同样的脱节现象,采购员采购了货物往往不会通知仓库,导致仓库很可能突然收到大队汽车的货物,这不但会打乱人工安排,更会使仓库无多余容量吸纳新货。为了防止这种突况,平时仓库1/5是闲置的,从而导致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关键的问题还有,苏宁各分公司的平台不统一,各自为政,相互流通困难,从镇江调一车货去南京,要计算成两个公司的买卖,在手续上的麻烦就一堆。苏宁在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分公司,就不得不建一个物流基地,在全国就有80多个仓库。卖一万种商品,每个仓库就必须存放一万种货物。无论商品好卖与否,仓库都得存上一部分,使得苏宁大量的资金堆在了仓库,甚至直接导致了苏宁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亏损,以及在全国地级市扩张的步伐减缓。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2005年苏宁提出要在3年内建成包括15个物流基地在内的“5315”计划,正式开始兴建大型物流基地。
记者在刚投入使用的南京雨花物流中心参观时看到,整个物流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全部都是高度机械化的立体库,所有商品的大型纸箱都依靠叉车,整齐的堆码在仓库总高五层或六层的码箱中,没有丝毫凌乱与错位。所有商品进门都会设定唯一的条码,输入ERP系统,并存放于专属位置。一旦门店POS机下单,配送中心会同步产生出货指令发给现场的拣配工,每个拣配工都有一把类似于手机的电子接收终端――“RF枪”,他们会根据货物型号、存放区域和装卸区域信息,将货物从立体库中搬运到指定的装卸区域等候装车。这样拣配工不用等货车来了,订单汇总后再装车,可以全天候工作,而货车也无需等候,12点和下午4点的时候准时出发,比以前提前了两个小时(见图二)。
通过现代化的物流改进,现在苏宁每亿元销售额只需500~600平方米仓库支撑,而以前至少是1000平方米,仓库的总面积下降了40%。在进销存统一了平台后,仓库操作工人可以全天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力下降了50%~60%。在南京物流基地,员工甚至由原来高峰期400人降到目前100来人,这还包括管理人员。仅此两项给苏宁节省的成本就十分惊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节省了3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库存周转率大大提高了,资金占用率下降了很多。根据统计,苏宁库存周转率提高了60%,资金占用率至少降了40%。
B2B供应链与厂商“直联”
物流系统联系着两端,一端是销售,一端就是采购。如果销售理顺了,物流同步了,而与供应商的采购不能适时跟进,那么就会可能出现要么断货、要么积压的问题,所以强化与供应商的合作也是提高效率的另一个关键。
现在苏宁电器全国合同供应商一共有14000多个,商品型号、品类相当繁杂。就拿与三星之间的往来账目为例,以往一个星期的往来票据堆起来就有一尺多高,每次到了结算的时候,双方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手工核对和交接,出错似乎也就难免了。
而从2005年开始,苏宁就与三星通过B2B系统建立直联(见表一)。
孙为民形象的描述了双方之间的这种合作:“比如你买了一部三星的手机,苏宁的内部管理系统就会生成订单,经过安全系统会变成对上游供应商的指令,供应商会根据该指令下销售订单。而苏宁和上游厂商的票据往来也都由系统自动生成。现在三星跟苏宁的系统进行对接时,他们的供应部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国内同行要做到这种对接,要投入12个人才能搞定。”
目前,苏宁已经与三星、海尔、摩托罗拉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这种直联的B2B供应链合作关系,供应商可以进入苏宁的系统里,随时查看自己产品的销售进度和库存情况,减少业务沟通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利用苏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得来的市场信息,供应商可以更快地清除库存,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链在这种循环当中得到完善。
这种B2B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拉近上下游关系,甚至每年还可以为苏宁产生1亿元的收益。
这1亿元收益包括了两部分:一是苏宁要为供应商提供基本的入网服务,要收每个城市的上线费和对主数据的维护费用;二是苏宁还为供应商提供业务数据和增值分析,以帮助供应商准确获取销售情况分析,这些数据堪称商业情报,而且只对少数战略合作伙伴开放,因此收费不菲。
虽然对很多供应商而言,这有些像一个新的“盘剥工具”,但付出这些“小钱”毕竟可以为自己带来效率提升,所以大多数供应商们还是愿意为此掏腰包的。
扁平的信息化集权
如果说苏宁是以旗舰店战略为前台冲锋,以物流基地和B2B供应链建设为后台支撑,目标是提高单店业绩,那么这还只是看到了苏宁的短期利益,苏宁决策层大手笔推进SAP/ERP系统的真正宏伟目标是打造“扁平的信息化集权”。
在企业管理中,始终有一个矛盾,就是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平衡。管理幅度太宽,管理失控;管理层级太多,管理失效。要想做到不失控、不失效,企业规模就会受限,也就意味着企业做不大。在传统管理技术平台上,这一问题是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的。
过去苏宁的管理,用孙为民的说法,叫“物理集中、逻辑分散”,这种以业务为导向的系统适合各个分店打游击战,但不适合整合集团资源,实行协同作战,结果导致苏宁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不能在整个集团层面上调动所有的资源。当公司再进一步扩张,到达一些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一个省级公司可以支撑一个管理平台,但到了二三级公司以后,就那么小一个店,那么一点产出,还给他建分公司,建管理平台,怎么做?支撑不了。
基于这样的理由,苏宁决定有计划、系统地设计一整套基于信息技术的,涵盖人力、流程、组织和绩效管理的整体变革方案,打造不容易被拷贝或超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007年6月17日,苏宁电器投入3亿元,宣布与IBM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五年内,双方将在企业管理、流程变革、应用系统开发与IT管理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而且双方签署的是排他性协议,即与苏宁合作开发的应用系统是保密的,不能推广。因为他们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在上一代信息化中,他们是聘请的一个本土软件厂商,因为没有签订保密协议,结果率先开发的系统被推广到同行中,成为行业标准了,自身的领先优势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孙为民希望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按专业化的方式重组公司,把层级化管理变成专业化服务,就能做到既高度集中,又高度扁平的管理,如集中采购、统一分货、集中客服共享后台等。将原来的“物理集中、逻辑分散”改造为“物理集中、逻辑也集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总部对门店实现了直接掌控。
于是,在建设信息系统之前,2006年新年伊始,苏宁宣布对原有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见图三)。
“这个总体层面的变革,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比过去更复杂了。我们过去是总部、大区、再到子公司这三层结构,调整过后,好像变成了四层,其实,它的实质是压缩的。”孙为民向记者解释,苏宁的新组织架构依托于大区平台,直接掌控到连锁店,大区即是今后的物流基地。有了物流基地所在,就可以对连锁店进行支撑。苏宁跟IBM联合设计出来的新组织架构,就是利用大区把过去的子公司的管理功能屏蔽,子公司往连锁店转移,取消其作为公司的管理职能,完全依附于大区的物流平台进行运作。
在这种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加上SAP/ERP管理,连锁店的一举一动都在总部的适时监控范围内,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于是也就出现了门店“傻瓜式”操作,物流同步化,B2B供应链与厂商直联的效果。
战略性收益
在苏宁,通过信息化集权,他们使开店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而效益回收更为迅速,不需要像同行那样背负巨大的负债压力和管控忧虑,所以孙为民能在国美大肆并购面前处之不惊。
现在,苏宁电器的经营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同行,它每开一个新店的盈利周期大约是1年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很多同行那里起码是2年。因为有共享的后台系统,连锁门店完全可以把采购、物流、财务、人力资源和售后全部外包给总部,相当于网络游戏中的“外挂”软件,而自己只需要专心做好现场销售和服务即可。如果是新开门店,苏宁总部也正在完善商品知识库,一线店员通过简单的学习,短时间内即可上岗,大大缩短了人员的培训周期。
人员的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5年之前,苏宁每年的人员都增加上万人,而2006年苏宁的人员总量只增加了1000多人,同时管理人员数量还在下降。
ERP系统的使用,使苏宁人员费用每年节省900万元;物流、售后每年减少开支1200万元;管理费用每年减少300万元;通讯费每年节省100多万元;与此同时,苏宁销售利润每年可提高3000万元。一套ERP系统一年为苏宁创造5500万元的利润。以无纸化办公为例,2005年苏宁的纸张成本达1200万元,新系统上线后,2006年当年就节约80%费用。随着苏宁门店的快速扩张,到2010年仅纸张一项,该系统就可累计为苏宁节约1亿元。
如果自身有着快速开店,快速盈利的能力,为何还要去花数倍的钱收购其他企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苏宁在最后一刻放弃并购大中的深层原因。
孙为民主动谈及当初为何放弃收购大中时说:“我们主要考虑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投入的成本和收益,当时苏宁开店的成本大概在800万~1500万元之间,30亿元差不多相当于苏宁开300家店的价格了,而当时大中的门店数合计只有81家;第二是机会成本,苏宁如果不并购大中,是否会丧失抢占北京市场的机会,但我们当时开店的速度已经可以轻松地达到了每年200家,而且随着后台系统的建设,开店的效益会更快的体现;第三是整合成本,零售企业不同于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成本相当高。”
事实上,一年过后回头看,曾经有人预言北京市场苏宁会被边缘化的担忧没有变为现实,而2008年年中的时候苏宁就已经突破50家门店,第四季度更将连开12店,赶上了大中被并购前在北京市场62家门店的数量,现在的目标是加速向北京苏宁2010年百店目标冲刺。
航母的后劲
11月初,在记者启程前往苏宁采访前,业内一直流传国美电器将关闭旗下15%门店的传言,此时苏宁却高调宣布全面启动市场攻势,年末最后2个月内全国开店50家,与苏宁年初制定的全国新开200家店的目标相比不减反增。如加上10月份的新开店面,苏宁的门店总数已突破800家,与国美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苏宁公布了招聘1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1000名大专毕业生的计划,孙为民亲自带队赴各地高校巡讲。
而就在本文行将发稿时,苏宁又传来消息,苏宁电器总部品牌策划部经理闵涓清对记者表示,将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社会招聘,新增3.6万名员工,1500名中高层成熟型管理人才。2009年,苏宁将新进城市70个,至少新开门店200家。
在这场全球性的失业潮和大学生就业困难时期,苏宁的逆水行舟,一是说明长期修炼内功,厚积薄发的实力;二是说明苏宁有足够的现金流,游刃有余地把握了国美收缩,商业楼盘均价下跌的空隙,趁势出击。
未来,苏宁帝国将如何攻城掠地,一切拭目以待……
点评:
平台战略修补连锁漏洞
■文/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连锁并非是中国人首创的商业模式,但能否适合中国经济文化背景是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试金石。
苏宁电器的发展就是对中国本土电器连锁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断探索过程,应该说苏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从其艰难的探索过程看,他们的经验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回归商业本质。由于中国转型期孕育了大量的商业机会,许多企业在面对新的机会诱惑之时,往往会偏离已有的商业轨道,对于自己是什么、自己是干什么的认识不清。而苏宁逐步认识到电器连锁的商业本质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让顾客购买电器更舒服、更方便一点儿。
第二,管理升级。前台“傻瓜化”离不开后台管理层级的提升,许多企业也上了ERP系统,但成功者寥寥,关键是没有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而苏宁是从战略上认识到信息管理手段是现代连锁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物理集中、逻辑也集中”的指挥系统,连锁越多,只能是漏洞越多。管理升级还体现在与供应商的系统管理上,通过B2B供应链管理系统,节约了供应商的成本,也就拉近了与上下游的关系。这是一种“先予后取”的战略思维,为供应商搭建了提升效率的平台,供应商也自然愿意付费购买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