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文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文狼

课文狼范文1

关键词:生活体验;语言描述;角色扮演;音乐渲染;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永恒的美丽。书声琅琅,婉转圆润,或抑、或扬、或顿、或挫、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细细地品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朗读也要从低年级抓起。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内容丰富,文章用词优美,大多数篇幅不长、朗朗上口、易于诵读,而且几乎每篇课文都明确要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被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永远留住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一份属于朗读的美丽,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低年级学生“美读”课文呢?

一、利用生活实际的迁移体验,读出语感来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虽不丰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是可以将生活经验很好地与所学课文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读出语感来。

《“黑板”跑了》这篇文章中只出现了一句主人公的话语:“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这句话是安培在被他当作黑板的马车车厢的后壁上专心演算,已经忘却周围一切,并且快得到结果了,那块“黑板”却突然移动,离他而去,情急之下所说之话。短短一句话,却充分体现出安培当时的急切心情,体现出当时他已到了一种忘却一切的境地。为了让学生更确切地体会安培当时的心情,读好这句话。我举了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你在全神贯注地做题,收卷的铃声你都没听见,而且你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题,答案算出来,只差写上去而已。此时,组长来收你的试卷,你会怎么说?学生回答:“别收,别收,我马上就写好了!”学生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其实已经体会到了安培当时的心情。此时,我再让学生读读安培的话,学生准确地把握了感情,读得相当出色。

二、观察文中图画,语言描述,入情入境

低年级语文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因此,教师应善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学生进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

“少年王勃”第三自然段写江上迷人的秋景。我让学生闭上双眼:“同学们,此刻,你们站在了滕王阁上,遥望江面,看到的是怎样一派迷人的秋景呢?”在给学生一段充分想象的时间后,我把一幅放大的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细细观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创设了情境,利用了插图,我把学生带到了滕王阁,似身临其境,学生感受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之后,我进行范读,让学生仔细聆听,范读时,我尽量使语气极尽温柔、舒缓,还不时用手平缓轻点,以表达我的感情,学生很快被感染,把文字蕴涵的感情读得淋漓尽致。

三、通过角色扮演,领悟感情,表达感情

一般来说,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就能够体验到那个已表达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种种表情,因此,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既能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这种需求,又能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感彩,何乐而不为呢?如“狐狸和乌鸦”“青蛙看海”“小鹰学飞”“狼和小羊”这些课文,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指导学生朗读。就拿“狼和小羊”来说,这篇寓言中的角色,有着截然相反、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狼的凶残,小羊的善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鼓励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彩。

四、采用音乐渲染,烘托感情,指导感情朗读

音乐和文字恰当地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享受美中理解课文,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在学习“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我适时地播放了歌曲《快乐的节日》,那欢快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充满了整间教室,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欢庆节日的场面中,使他们沉浸在节庆欢乐的气氛中,充分感受到了幸福、快乐。此时,我再让他们读一读课文,学生很好地把握住了课文,快乐之情充分流露。

课文狼范文2

终日嘤嘤嗡嗡

令人气愤填膺

汲取他人鲜血

消耗他人生命

不忍将你杀死

落下杀生罪名

知趣赶紧走开

莫在拍下丧命

//

苍蝇

本是厕所驱虫

专做扰人营生

冬天几近绝种

夏秋重又复生

终日嘤嘤哼哼

到处传播疾病

影响家庭和谐

破坏家庭安定

不堪将你杀死

莫要怪我无情

//

屎壳郎

分解大粪有功

不管讨厌声声

课文狼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和初中的课堂里,会常听到琅琅书声,而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却变得可有可无。其实,高中语文不应忽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有其独特魅力,我们应继承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朗读是很重要的一环。首先,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语感,体味作者的独特的情感和神韵。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可组织学生听完孙道临先生朗读之后,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我们会很快地进入到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色的美妙诗境中去。月光下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荷韵,那是怎样的一番诗意!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荷塘上月色的描写,三个传神的词――“泻”“洗”“笼”,全在读之中得以领悟。荷塘四面的景色,由近及远,以有声衬无声,全在读之中体会了。其他的许多课文,如《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它们都能在朗读中吸引学生,让他们百读不厌,培养起深厚的语感基础,提高语言素养,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朗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比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课文中以对话展开情节,有郑国国君与烛之武之间的对话,烛之武与秦穆公之间的对话等。课文就是以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烛之武虽抱怨长久未能得重用,但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却毅然挑起重担,前去说服秦穆公。在与秦穆公的对话中,巧妙地离间秦晋联盟,说动秦穆公放弃初衷,转而保卫郑国。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会投入到郑国国君、烛之武、秦穆公等人说话的语气语调的琢磨中,领悟事件发展中人物性格特征。学生就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之中,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朗读时,人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时,学生能够投入自身的情感,结合自身的领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比如,在讲授《游褒禅山记》时,让学生朗读。学生会边读边思考:第一段中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是不是多余,写前洞与写后洞二者间有什么用意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教授现代诗歌《雨巷》时,组织学生朗读,在读之中,学生就会有很深的感受。他们会感受到音韵之美,沉入读诗的心境,进入一种美的境界,品味诗中语言带来的情感之美,那种幽怨、伤感和惆怅的情调能够深深地感动学生。诗中的意境,在舒缓的旋律中流出的淡淡的忧伤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入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学生在读之中就有多重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

我们应重视高中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它应是教学中的常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不能一味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认为高考不考朗读就不重视;我们也不能迁就学生的性格、生理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忽视了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就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遗憾了。高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各种精妙的词语,生动活泼的句式,精彩的语段,文体形式等,都可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追求语言美的情趣。“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古代圣贤总结的最佳认知诗书的真理,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扎实的朗读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做准备。

为更好地贯彻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思路,我们还必须讲究和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策略及方式。

一、重视指导,多元评价

学生的朗读,首先,注意到的是正字正音;然后是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的处理及全文的把握;学生处理不好的地方,老师应给予指导。可介绍疏通文意的读法,推理文理的读法,品味意境的读法等。循序渐进,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激励学生多读以致乐读。可以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二、花样朗读,讲求效果

朗读有形式多样的方式: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等等。各种方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文体、课型采取不同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荷塘月色》、《赤壁赋》、《再别康桥》等课文就适合配乐朗读,《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课文就适合分角色朗读。其他类型的朗读方式,可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学生通过多方式的朗读能很快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如果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以其文、图、声并茂的特点,给朗读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置身朗读的氛围中,激发兴趣,乐于朗读。如先前举到的《荷塘月色》一文,在听完多媒体播放的声音和影像同时呈现的孙道临先生的朗读,学生很快就会沉浸在课文所表达的那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之中。再以多媒体播放一曲朦胧淡雅的二胡曲,以舒缓的情调作为学生朗读的背景,学生就会尽可能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更好地演绎作品。这样,学生就喜于体悟朗读的魅力。

可以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朗读为手段,以培养语感为核心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文学作品的能力,让琅琅书声进入我们高中的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课文狼范文4

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朗读,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开发潜力,增强记忆;突破性格障碍,掌握语言技巧,掌握有效沟通,巧妙表达的口才,在大庭广众中,轻松体现你的睿智高雅,轻松走上成功之路。鉴于此,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的训练,但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行朗读比赛。一个组在读的时候,其他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他组就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分,然后把这组的最后得分记下,每月讲评一次,学期末对优胜者进行奖励。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学生上课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

诵读能力如何培养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诵读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这种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时要读,这里姑且称为“预读”,要求“声出口,笔在手”。但值得提及的是,诵读课文不是简单的开口就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认、辨、疏即注音、辨字、疏句,方法是拼音注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疏通课文中有关句子,做到文章的意思能大致理解。当然,在预读阶段,需要“发疑”,这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一致看法。高明的语文教师,都把“导读”当作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课文的貌似无疑之处生疑、发疑。因为只有生“疑”,才能有“悟”,朱熹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发疑在预读中的重要性。

(二)课上要读,可采用朱自清先生的诵读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读或默读,跟上教师的节奏、要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有关问题。教师范读,可主读全篇或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一个自然段,其余的则要学生根据范读自己去读,体会文章的思想。

(三)课文讲解之后,依然需要诵读,学生独立进行,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诵读,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对于声音、章句、层次、中心、义理、感情、神韵、训诂,学生容易融会贯通而达到进一步的理解。

(四)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去多读、反复读,从而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论化和感情化、艺术性与表演性的处理。课后读的对象可以是课上的讲练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争取做到把精彩的时文和中外名著有的放矢地介绍给学生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为说话和写作服务。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练习的平台,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1)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同学朗读《每周一诗》养成阅读习惯;(2)分组竞赛比高低,增强竞争意识;(3)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思维习惯;(4)演讲故事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5)精要分析明主旨,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等。配合教学要求,教师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如下:

(一)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使用正确的语调,教师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都能给学生树立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阅读往往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可让学生消除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三)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对重要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后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价指点,对读得特别好的,教师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全体同学听,这对全班学生的阅读具有启发辅导作用。

(四)齐读。对于短小的课文和气势较强的段落,让学生齐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它既可调节课堂的气氛,又可增强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五)默读。即让学生只用眼,不出声,不动唇进行阅读。它是一种主要的读书方法,不受阅读速度的限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又能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课文狼范文5

世界上有许多可怜的人和可怜动物。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只可怜的小狗,它无依无靠,而且身有残疾。

在暑假的一天,我的邻居朋友来到我家,说:“晓燕,我们家旁边的空地上,有一只身患残疾的小狗。”我好奇地问:“它怎么了啊?”她说:“小狗少了一条尾巴。”“尾巴?”我惊讶极了,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我以前只见过瘸脚的狗。她向我点了点头。我急忙说了一声:“快带我去看看。”虽然我还是将信将疑,但想看看,不想问了。

到了那里,我真的看见了一条没有尾巴的狗。它靠着墙,缩成一团,好象很冷的样子,又好象是害怕见到我们,我去摸摸它时,它马上逃开了。在另一个地方又缩成了一团。

我回到家,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小狗可能是饿了,在那边的上面有几根我们不要吃的香肠,你去喂那只小狗好了。”我急忙跑过去拆了一根,我家的小狗看见了飞快地跑了,还摇着尾巴,那就表示它也想吃,我只好给它了那根香肠的五分之一。然后我又把剩下的香肠分成了三段,一段一段的喂给了那可怜的小狗。下午我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去看流浪狗,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一个洞里找到了小狗,它在洞困住了,出不来也进不去。因为有一块石头在中间挡住了,所以我就把石头从很小的洞中用力拿了出来,然后一拉小狗的脚,小狗出来了。唉!那真是一条可怜的小狗,我可是要尽力去关心它。

课文狼范文6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大家都拿起了各自的面包开始狼吞虎咽了。正当我准备开吃时,眼睛的余光撇到了这样一个场景:隔我们班级一个座位之距的六(3)班的一个男生拿着其中一个面包抛来抛去,当玩具来玩,最后还做出了一个令人愤怒而又心痛的动作——把面包放在椅子上使劲地压,一个新鲜的面包就这样被糟蹋了。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可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这两个字——浪费。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见到这样一幕:饭桌上,许多菜、肉还没动过就被扔了,吃剩下的饭渣随意地被倒入了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成了一堆垃圾……

“民以食为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为了粮食发动过无数次的战争,国家在前线奋力拼搏着,而有许多人却在后线里糟蹋着那来之不易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