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苛政猛于虎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1
【关键词】文言文 整体感知 途径
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对文言文言语现象的整体感知。这里所说的对言语现象的整体感知,即把言语与语境视为一个语言现象的整体来加以感知。因为,言语一旦在特定的语境中展开,就会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基于此,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感知,必须结合于背景、联系于心境,贯通于文脉,融合于“物我”。这样,才能凸现感知的整体性,渗透感知的情感性,丰富感知的意蕴性。
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
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载体,也是特定环境下的思维产物。结合言语背景感知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如苏教版中学语文第8册《晏子使楚》。“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如从字而上解释,即“晏婴听人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像,果实的味道可就差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不同啊!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岂不是楚国水土使人爱偷吗?”这仅仅是对字面义的感知,而非对言语现象的感知。如果联系当时晏子说这番话的背景,透过字里行间,就足见晏子寓刚于柔、寓庄于谐、睿智中见个性、义正言辞又不卑不亢的外交家风度。当时的背景是,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恃强凌弱,借机显示自己强国的威风。楚王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为了维护国家与个人的尊严,采用请君入瓮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致楚王变主动为被动,从而达到了以弱制强、以牙还牙的目的。晏子的类比推理言之凿凿,形成了毋庸置疑的逻辑力量。这种联系言语背景整体感知言语现象的方法,有助于学生透过言语现象觅到言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加强了感知的穿透力。
二、联系作者心境整体感知
言语是作者心理流程的物质外化。因此,对言语现象的整体感知,应该联系作者的心境察之体之,从而产生“感同身受”的阅读效果。
如苏教版中学语文第9册《捕蛇者说》。作者听了蒋氏冒死捕蛇的陈述后,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作者听了蒋氏“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哭诉后,感触倍深,“吾尝疑乎是(苛政猛于虎也),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番话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既欲“更役复赋”让蒋氏免遭死亡的威胁,又想到“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规劝统治当局给平民松绑。蒋氏的哭诉,使“我”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对“苛政猛于虎”的观点笃信无疑。“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对“苛政猛于虎”的现实的诠释。不难看出,作者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从对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由“悲之”到提出“更役复赋”的想法,从“愈悲”联想到“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虽然他寄望于统治当局,但在作者的心境中深深地思索着蛇毒与赋毒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只有在对言语现象的整体感知中,联系于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振”,思想上的“共鸣”,才能将整体感知向纵深推进。
三、贯通作品“文脉”整体感知
文章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作者行文的思路就是文章的“序”,阅读中称之为“文脉”。在整体感知中,抓住这个“序”,就把握了作品的“文脉”。因此,阅读时应留意作者是顺着怎样一条思路来组织材料、表达中心的。文脉有形象性的,如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有逻辑性的,如议论或说明类文章。只有抓住文脉主线,才能从整体上感知其内容与形式。
如人教版初一(下册)《春夜喜雨》。着一“喜”字,使整体思路豁然开朗,感彩也倍感浓烈。作品顺着“喜”字展开:“知时节“的好雨似乎通人性,在人们需要它时就来了,此为一“喜”;“润物细无声”,唯恐惊扰世人,令人生爱,此为二“喜”;“云俱黑”,浓云满天,应人之需而下个通透,此为三喜;“红湿”、“花重”使人想象出润物的效果――春花娇美,春色怡人,此为四喜。然而,全诗内容不着一个“喜”字,却无一处不在写“喜”。可见,“喜,就是“《春夜喜雨》中感情脉络。把握了这一文脉,就把握了作品言语现象的整体。在教学中,要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脉,“遵路识斯真”。
四、辩证“物我”整体感知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内涵是他本身以及他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一切隶属于他的精神的东西,称之为“我”;外延则是除了他本身以外的一切,能与之发生关系者,称之为“物”。在对言语现象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要把握外在的“物”与作者内在思想感情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感知中获得审美体验,才能在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中窥斑知豹。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2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3
吾日:“今日记之,马路险于虎也!”
——题记
镜头一:马路崖子上?撞!
2009年4月25日,万里无云。一个女孩一边吃着雪糕一边走在马路崖子上。一辆小轿车在她身后疾驰着。突然,一辆翻斗车飞速驶过,开小车的司机慌了神,把车开上了马路崖子,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那个女孩倒在车轮下瑟瑟发抖,鞋子跑到了一边。在路人的帮助下,司机把她送到了医院……今天,在离朝阳街小学门口不到二十米处,我们仍旧能清楚地看到案发现场,旁边一个电线杆都被撞出了钢脊!
马路崖子上是汽车该走的地方吗?要是可以,让行人走哪里呢?
镜头二:公交车站牌?撞!
2012年5月31日晚,一辆摩托车疯狂地驶在大街上。驾驶者晕晕乎乎,满嘴喷着酒气。渐渐地,他走到了他不该走的地方。“砰”的一声,“咔啦啦”北方大酒店的车站牌被撞的只剩下几根电线“藕断丝连”,钢化玻璃稀里哗啦散了一地。驾驶者抬起醉眼看了看,继续向前驶去……第二天,也就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从那里经过,看到了现场,记下了这一幕。
公交车是为大家服务的,你今天把站牌撞烂了,不仅给公交公司造成损失,更给大家等车时造成不便(试想一个大铁框从头上砸下来……想也不敢想!),你知道吗?噢,我明白了,一旦喝醉酒就一切“不用想了”。
镜头三:祖国的未来?撞!
2011年9月5日,我坐着十路车到了东城首座站,差点被水泄不通的人群堵住。凭感觉,我知道我又要看到案发现场了。果不其然,一个九中的学生被撞倒在地上,有人在给他(她)做人工呼吸。随后,随着一阵尖声呼啸,救护车来了,医护人员把受伤的学生抬上车,快速开走了。虽然我推测不出案发经过,但我知道一朵盛开的青春之花又受到了伤害。
90后将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如果他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又有谁该承担历史责任呢?
看样子,马路真的险于虎也!以后还是远离马路吧,以免引火烧身。可这悲惨的一幕幕是马路的错吗?到底错在谁?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4
关键词: 虎 跨文化交际 翻译 习语
美国译论家奈达(E.A.Nida)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翻译就是在译入语种再现与源语的信息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物。”(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然而任何两种语言之间,异是相对的,同是普遍的,相对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正如刘宓庆(1999:43)所说,人类语言的第一位的性质是同质性,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是符号序列,都是交际工具,都有大体相同的整体性结构,如语音、语法、词汇,都从不完善到大体完善的发展演变史等。所以说,对于汉英语言中关于“虎”的同质性研究,有助于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
据说虎最早产于俄罗斯,不是中国,但东北虎很出名,现称之为中国虎。中国人对虎的联想非常丰富,故产生了许多成语、习语;然而西方国家的人对虎的联想较少,认为虎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动物,他们心目中又顽强又勇敢又庄严雄伟的动物是狮子而不是虎。
一、汉语中“虎”的联想意义类型
虎: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兽鸟,有时伤害人。通称老虎(《现代汉语辞典》)。在汉语文化中“老虎”的形象特点有两个意思:褒义和贬义。
(一)褒义
“虎”――褒义方面,虎的威猛、勇猛顽强、健壮有力,坚决果断为人所歆羡,故而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
1.“虎”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勇猛、顽强。
自古以来此类词语甚多,且都为人所喜闻乐见。“虎将”喻将军英武善战;“虎子”比喻男子之雄健奋发;“虎士”、“虎夫”、“虎贲”比喻英雄好汉;威武雄壮的步伐称“虎步”;人杰奋发有为称“虎啸风生”。
例:明沈采《千金记・投阃》:“义兵报效,马如龙人如虎彪。”这里的“虎彪”亦形容勇猛的军队。
2.“虎”同样用来描述“迅猛、壮实、威风”。
例1:他虎的站起来向大家大声地叫喊。
例2:别看她们是群姑娘,可干起活来个个像只小老虎。
3.由于中国人对虎的联想和龙一样都是勇敢、顽强,因此,“虎”和“龙”搭配成词语,表示很有生气。
例1: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例2: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例3:工地上龙腾虎跃,热火朝天。
4.“虎”有时用来表示人的外表、体形与姿态。民间,百姓称儿女为“虎娃”、“虎妞”,喻其结实粗壮。
例:《故事歌谣选・沤铁》:“他长得虎背熊腰,气雄力壮。”“虎背熊腰”形容人身材魁梧健壮。
5.“虎”亦用来表示人才、能人。
例: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二)贬义
“虎”――贬义方面,由于虎食肉动物的自然属性,是山林中的猛兽,向来被称为“百兽之王”、“百兽之长”。从“虎”字派生出的词语大体可归纳总结为下列几种。
1.“虎”有凶猛、残酷无情之意。
例1:拦路虎:比喻阻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与障碍。
例2:苛政猛于虎:指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猛虎还要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时遇妇人在墓旁痛哭。闻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由于虎和狼有相似之处,汉语中“狼”和“虎”的搭配更突出“凶猛残酷,贪得无厌”这一特征。
例:如狼似虎:像老虎那样凶狠残暴。
3.“虎”有时被用来表示“祸害、困难”。
例:骑虎难下:比喻形势虽遇困难,然迫于大事而不可中止。
4.“虎”又可被用来比喻“坏人、敌人或恶势力”。
例:引虎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如:“士则无行,报亦惨矣。再娶者,皆引虎入室。”
二、汉语“虎”和英语“lion”的异同
在西方文化中,狮(lion)象征着权利,是万兽之王,从regal as a lion(如狮王般);majestic as a lion(如狮王般高贵)等用语可以看出英语中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12世纪后英王理查德一世(King Richard I)就是因为他的勇者精神被人们奉为“lion-hearted”(狮心查理),此后,英格兰民族就自诩为“the British lion”(英国狮),这也是为什么英国选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的原因。在英语成语和谚语中有不少用狮作喻体来比喻勇猛、威严等意义,这与中国文化中的虎有着相似的比喻意义。
例1:I have always found it difficult to talk to my boss but tomorrow I will have 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我一向觉得老板不好讲话,但明天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碰一碰。)
例2: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虎口拔牙)比喻敢于在有势力的人面前挑战,与汉语的“老虎头上捉虱子”有着相似的喻义。
三、习语中“虎”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如: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译为Crouching Tiger and Hidden Dragon,即为典型的直译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部分地保留其固有的文化特征。而能够直译的言语要直译,比如:汉语中有“前怕狼,后怕虎”的说法,指充满了恐惧。英美文化中虽然视狮子为兽中之王,但是老虎和狼也代表令人恐惧的动物,因此上句谚语译成“Fear the wolf in the front and the tiger behind.”,外国人完全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指hesitate in doing something。然而有些直译不免有死译、逐字译的嫌疑,如lose face(丢脸),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paper tiger(纸老虎)。有些汉语的习语或名词,成为了西方语言的固定词汇,丰富了它们的语言宝库。
(二)直译+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解释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如:“坐山观虎斗”可译作“Sitting on a hill watching tigers fight――takes a side in a fight until one party overwhelms their enemy.”;“三人成虎”译作:“Three people make a tiger――gossip can be as ferocious as a tiger.”英汉夸张都使用数字,但汉语多用“三”、“九”,英语多用大数单位,还充分利用语法手段、修辞格等,而夸张的翻译一般采用直译,如:“九牛二虎之力”译作: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herculean effort.如果没有后面的解释,就无法将汉语习语里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所以学会运用添加解释的翻译方法也很重要,但是不能随意添加。这点在翻译源语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
(三)意译法
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又无同义习语可以借用,加上解释性文字后又会失去习语精粹的特点,最好避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意义即可。
中国成语里形容人时会用“虎头虎脑”,若按字面直译为“tiger’s head and brain”,西方人会认为“虎头”或者很可怕,或者很丑陋,或者会产生其他联想。很难与它的实际意思(mostly used of a child)naive and healthy――幼稚、可爱联想在一起。又如汉语中“她是只母老虎。”此句可直译为:She is a tigress.(female tiger).西方人大概很难联想到句子的原来意思,甚至会推断:如果是位男的就可以说:He is a male tiger.岂不知汉语的习惯:母老虎是指凶悍不讲理的妇女,即泼妇,此句应译成:The woman is a termagant.
(四)直意结合法
在翻译实践中,有经验的译者翻译方法烂熟于胸,并不拘守直译或意译,或者其他翻译方法,而是笔随意走,神思合于作者。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的原则是:能直译时便直译,不能直译时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例如:“three cheers and a tiger”可以为“三声欢呼一声吼”,结构上属于直译但将“tiger”一词意译为“吼叫”便是意译。下面笔者将给出更多例子以供参考:
例1:have a tiger by the tail/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译为“骑虎难下”。在翻译前者时,在采用直意结合法的同时运用了增词法,增加了“难下”对习语中某个成分或者隐含成分的补充说明,同时也是为了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不同于直译加解释法为点明习语的整个喻义的目的。
例2:汉语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说法:A new-born calf has no fear of the tiger./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前者为直译,但是,如果仅仅按照字面直译过来,西方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源语的内涵,相反,如果按照后者的意译,则能使译入语国家很好地理解其含义。
(五)同义习语借用法
源语习语的形式在译入语中没有对应部分,但是习语的内涵在译入语中有相应的表达形式或是英汉习语所用的设喻形象各异,意义却相近的。如: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译为:刚出虎穴,又入狼窝;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译为:养虎为患;beard the lion揪住狮子的胡须。其意思是“不畏”、“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因此和汉语“敢捋虎须”近意;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把自己放在狮子的嘴里),喻意相当于“置身虎穴”。要想做到很好地运用此方法,需要十分熟悉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此外,英汉习语中有一些属“貌合神离”,源语习语的形式与意义和译入语中有对应的相似表达形式,但是它们各自蕴涵的意义却相距甚远。例如:Many a good cow hath a bad calf.与“虎父无犬子”的意义正好相反,应译为:好母牛难免产劣犊。
四、灵活译“虎”
翻译是一门艺术,早在1964年,钱钟书先生就提出:翻译作品可视为一件艺术品,准确地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种文字又要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上是“化境”。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和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译文的境界里。在对“虎”的中英文互译中,如果要运用钱钟书先生的“化境”原理,就要把某些文化内涵也考虑进去,简单的逐字逐句的直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善于运用多种翻译手法是必要的,否则就会闹笑话。北京奥运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北京乃至全国很多餐馆为了方便游客,都增加了英文菜名。但由于翻译不专业,个别英文菜名不仅没招揽到游客,反而把人吓跑了。常见的菜名翻译错误主要是字面的逐字直译,如把淮扬名菜“红烧狮子头”翻译成Red Lion Head(烧红了的狮子头),东北菜“老虎菜①”翻译成Tiger Dish(用老虎做的菜),这种所谓的直译法并没有为游客提供便利,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和了解菜品的做法就可避免这样的笑话发生,按照北京《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所规定的菜名翻译原则,“红烧狮子头”应译为: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Pepper;“老虎菜”为:Hot and Spicy Salad(slices hot pepper,leek pepper,leek & parsley)。
五、结语
总之,译文读者的阅读过程不但是一个接受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译者在译述原习语的内容时,若能忠实地再现外国语言的某些特点,吸收外语的表现手法,不但可以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并有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天然屏障。
注释:
①虎:在东北方言中除了指老虎之外,还意指此人傻、缺心眼。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33.
[2]Bassnett,Susan.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5
积极广泛地参加禁毒宣传,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禁毒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都要为社会禁毒作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禁毒日宣传演讲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禁毒日宣传演讲稿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2)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增强禁毒意识,自觉抵制》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但是,近年来,在个别青少年身上发生了吸毒、行为,甚至走上贩毒的犯罪道路。
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防止吸毒呢?
一、接受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二、不听信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三、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并要报告公安机关。
四、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积极广泛地参加禁毒宣传,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禁毒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都要为社会禁毒作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禁毒日宣传演讲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在禁毒日到来之前,我想与大家谈谈的危害。
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生命,远离。"千万不要尝试,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在某戒毒所,一个中学生阿红面对探望她的同学留下了忏悔的泪水。阿红,这位年轻而憔悴的少女,曾是某省体操大赛的冠军,她原是即将被保送到重点大学深造的幸运儿。只因一念之差在朋友的引诱下,她吸了后来使她的人生走向毁灭的第一口。渐渐的,阿红对学习对体操以及其他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转而将吸食当成了最爱。阿红吸毒上瘾了,父母为她家财也已耗尽,最后不得不将她强制送进了戒毒所……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涕泪横流,万蚁噬心,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对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请记住阿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教训:如果你不像我一样,或是比我更惨的话,那就千万别去尝试第一次,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能左右的。
这就是一个吸毒学生在进入戒毒所后总结出的教训。听完她的故事后,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的危害之大。确实,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人在中毒后,会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思维等。不仅对身心的伤害很大,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在一个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在社会上,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古代的伟大哲人孔子曾说道:"苛政猛于虎"。而如今,我却认为:"猛于虎"。吸毒,使无数人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吸毒,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吸毒造成的危害人们早已有目共睹,人人皆知,已对人类健康,人的生命,甚至国家的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如不加强管制力度,使吸毒人数成倍增长,那么后果无法想象,中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这绝不是威严耸听,想当年清朝时期,大量鸦片使原本就腐败的清政府雪上加霜,人民痛不欲生。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侵略。不过即使处在那样的境地,也是存在着舍己为人的爱国青年的。林则徐在虎门海滩的销烟,共销毁鸦片2万箱左右,为人民与祖国的利益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应当学习林则徐,认清的危害,不要结交社会不良青年,也不要理睬陌生人,更不要吸第一口。
今天,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也日益进步,我们一定要远离,做一个珍爱生命,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有贡献的新一代中国少年。
禁毒日宣传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但是,近年来,由于不良诱-惑层出不穷,致使部分青少年步行实施了吸毒,行为,甚至走上贩毒的犯罪道路,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治安。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禁毒需要我们人人参与。做为一名学生应该积极广泛的参加禁毒宣传,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在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中,青少年吸毒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有许多青少年在吸毒。现在,已经缠(chan)绕在青少年的周围。
他们一般都是在电视、报刊上看到一些关于的内容,有的因为一时好奇而吸毒。有的是被坏人唆(suo)使而吸毒,有的是误食。可他们刚开始并不知道吸毒对他们的危害,于是他们开始进入那的魔鬼世界里,他再也无法退出来。
同学们;吸毒代表“死亡之期”,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拒绝、远离!不让“死亡之期”危害我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为了不让更多的亲人受伤,让我们勇敢的携(xie)起手来,抵制,参与禁毒。
苛政猛于虎也范文6
一、 按部就班,夯实文言知识的基础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想要拥有很强的文言阅读能力,离不开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习本单元,首先要静心咀嚼每篇课文的字词句,如同弹奏琵琶的前音,要轻拢慢捻,欲扬先抑。对文学常识、生字读音、僻字写法、课文注释、句子停顿、内容背诵等等这些内容,在学习之时不能轻易放过。像本单元的文学常识诸如《史记》、“永州八记”“唐宋家”,作者诸如司马迁、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当然,学习这些内容无终南捷径,急不行,躁不得。需花精力,需有耐心。因而,课余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加以巩固。有了坚实的文言基础,阅读能力才会随而增强。只有先轻拢慢捻,四弦如裂帛的也会奏响。
二、 形式多样,增强文言学习的兴趣
弹一个好曲子,手法应是多样的,拢,捻,抹,挑。多种组合,才出梁之音。学习文言文也应如此。在此,我提供几种文言学习的方法以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新旧连贯法,当碰到曾经学过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以前,看谁掌握多而实,如学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时,我就让学生了解以前对“然”一词的学习,而学生在这时,往往情绪很高涨,积极性也很高,你一句,他一言。学生很容易有成就感。了解身世法,当和学生讲到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介绍作者的时候,我往往丢手让学生了解、讲述。有时还要求讲有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如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矛盾,欧阳修和智仙和尚的友谊,柳宗元在永州对渔夫和农夫的走访等,这种方法会让文言文的课堂妙趣横生。对于背诵,我有接力、擂台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法。学生吟哦讽诵,摇头晃脑,此时宛然是小小学究,兴趣盎然。如果在学习这些内容只取单一的方法的话,只是单纯的记和背,学生容易生出机械的思维和枯燥的情绪。
三、 及时训练,加强文言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