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经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经赏析

诗经赏析范文1

关键词:《诗经》 《蒹葭》 白话英语双译 理雅各 流畅 贴切

诗歌是文学的灵魂,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诗歌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鲜明;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诗经》更是如此。首先,《诗经》采用了优美成熟的四言诗形式;其次,它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加强了抒情效果。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就显得难上加难。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以脍炙人口的诗篇,《蒹葭》成为英译者的宠儿,各种译文不断涌现,但始终没有公认的定本,甚至有些译文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之所以不同,除了因为它们所遵循的翻译理论和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不同之外,还因为《蒹葭》所反映的文化古老而深厚,其意义具有不定性,不同译者受到自己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期待视野等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产生不同阐释。有幸的是某个偶然机会得到王方路先生所著的《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其中《秦风・蒹葭》是我的最爱,借此机会也有幸谈谈我个人对先生的心血之作的一点点不专业的看法。

一、关于《蒹葭》白话译文

王先生的白话英语双译研究可谓是开天辟地,在国内有此举的更是凤毛麟角。白话也是其中一种汉语书面表达,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与日常生活使用的口语接近,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诗经》原著采用的是当时中国各地区的民歌,用通俗流畅的白话、英语翻译,可以较为贴切的还其语言风格的原貌,而王先生的《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采用的是当代中国的白话文翻译,在这点上做到了与时俱进。

还有平时大家诵读诗经时,总要边读边看注释或翻阅字典,等查到这个字或词的意思却忘了前面所表达的内容,而王先生的白话译文采用的是“加三字重组词”,此方法可以把原诗文的句子融入白话句中,使原诗意义更明确更易懂,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译为“河边芦荻老苍凉,晶莹白露凝成霜”,读起来更朗朗上口,更方便记忆。王芳路先生采用白话译原诗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国人喜爱并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树立自尊自强的民族自尊心。

此白话译文还尽量与原诗的行文结构保持一致,《蒹葭》原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并且此诗四字一句,每句诗也只是更换了个别词语,这种写法就叫重章叠句。重章叠句的作用:可以使节奏鲜明而短促,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从而有一种余音绕梁的音乐美。王先生的白话译文也做到这一点,如原诗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分别译为“我所说的意中人,就在河水那一旁”和“我所说的意中人,就在河岸水草边”。这样既做到了保留原诗的结构美,又能体现出原诗的意义。

原诗: 白话译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河边芦荻老苍凉,晶莹白露凝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所说的意中人,就在河水那一旁。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着水流去追她,道路坎坷又很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着水流去追她,仿佛她就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河边芦荻老湿寒,晶莹白露还未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我所说的意中人,就在河岸水草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逆着水流去追她,道路坎坷如登山。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顺着水流去追她,仿佛她就在沙洲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河边芦荻老丛集,晶莹白露有余粒。

所谓伊人,在水之。我所说的意中人,就在河流岸水际。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逆着水流去追她,道路坎坷曲折急。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顺着水流去追她,仿佛她就在沙滩里。(王方路,2010:269)

二、关于《蒹葭》英语译文

理雅各英译本:王方路先生英译本:

The reeds and rushes are deeply green,

Reeds on riverbank are green,

And the white dew is turned into hoarfrost.

Crystal white dews freeze frost.

The man of whom I think,

She’s my beloved one,

Is somewhere about the water.

And she’s just on other side.

I go up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Upstream I run after her,

But the way is difficult and long.

The road is hard and long.

I go down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Down stream I run after her,

And lo! He is right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

She seems to be in river.

The reeds and rushes are luxuriant,

Reeds on riverside are wet,

And the white dew is not yet dry.

Crystal white dews don’t dry.

The man of whom i think,

She’s my beloved one,

Is on the margin of the water.

And she’s just in riverside.

I go up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Upstream I run after her,

But the way is difficult and steep.

The road is hard and high.

I go down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Down steam I run after her,

And lo! He is on the islet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he seems to be in islet.

The reeds and rushes are abundant,

Reeds in riverbank are dense,

And the white dew is not yet ceased.

Crystal white dews stay few.

The man of whom I think,

She’s my beloved one,

Is on the bank of the river.

And she’s just at riverbank.

I go up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Upstream I run after her,

But the way is difficult and turns to the right.

The road is hard and zigzagging.

I go down the stream in quest of him,

Down stream I run after her,

And lo!He is on the island

She seems to be in sand beach.(王方路,2010)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 (Legge,1871)

以上分别是理雅各和王先生的《蒹葭》英译本(以下分别简称为理本和王本)。James Legge (理雅各)是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对于《诗经》,“我的目标是把《诗经》当作中国经典的一部分来翻译”。“我的目标是翻译出原文的意义,尽量做到不增加意义,也不释义……我本人倾向于尽量做到直译”(李玉良,2005)。理雅各之所以采用散文式的直译是为了能不受形式和格律的约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意义。形式结构上,理本还是尽量做到与原诗一致,如原诗采用的重章叠句技法,在他的译本也重复保留某些相同的词语,如“The reeds and rushes”、“And the white dew”和“I go down the stream”等。译文的风格不同,首先来自对原作意思的不同理解。《蒹葭》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情感。理雅各借鉴历代儒家学者对该诗所作的传统阐释,认为这是一首关于某个神秘人物的诗,读起来犹如一个谜语,“某人在讲述他如何找寻另一个看似很好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的人。”因此理雅各将这首诗作为关于友谊的叙事诗来理解。将“伊人”译为“the man”、“he”和“him”。

但大多数评论者和译者都认为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王本除了在这方面力求与原诗行文保持一致外,更接近中国人对原诗思想的理解,在王先生的译文中将“伊人”理解为“her”和“she”, 这正符合中国大众认为这首诗是有关爱情的理解;另外在王本中还特别将表示水流的状语提前,如“upstream”“down”的提前,这样除了使译诗愈显简洁有力外,更能表现出水流的变化以及“伊人”的飘忽不定,更体现主人公的执着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蒹葭》三种不同英译本各自鲜明的特点,是因为译者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所造成的翻译是用译文表达原文的含义与情感,不论是白话还是外文翻译,只要能做到这点就算是成功。同时“一部译作,只能是对原作的一种理解、一种阐释。任何一个阐释者,不管其修养、学识如何、不管其意愿如何,都不可能穷尽对原作生命和价值的认识。”因此人们对原作的阐释、翻译只能越来越接近原诗的真义,而不可能提供与原作一模一样的“定本”。而一种诗歌译文很难全面再现原诗从神韵到形式诸方面的美感,多个译作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原诗风采的机会,在旧译成果之上可以有机会更贴近原作。要使译作更客观地接近原作的精神,帮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原作的丰富内涵,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去认识,去发掘。王方路先生的白话译文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做到了与原诗贴切相近,而其英译本与理本相较之下更贴近原诗的含义与思想;另外,两种译文都通俗易懂,能为大众接受。能将如此之难的儒家经典译得如此妥帖又不失美感,可见需要多深厚的汉语英语功底和中西文化功底。也希望这本书能达成译者的期望,能引领更多的中国学生学习传承中国经典,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建立起民族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参考文献:

[1]Legge James. The Chinese Classics.Vol.4: The She King Lane. Crawford & Company, 1871.

[2]李玉良,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经学特征[J].外语教学,2005。

[3]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3)。

[4]王方路,《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诗经赏析范文2

当一件服饰的品质、光泽或手感令人难忘的时候,你就会注意到它。或像金属一样散发着光泽,或者有着凹凸有趣的表面图案,又或仅仅是毛皮、圈圈绒,都能给服装加分许多。每一季潮流都会有新的时尚语言,那么这个冬季呢答案是:虽然多元,但依然高贵典雅。Fashion这个词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此吧

黑色重来

在顶级品牌设计师的秋冬会上,黑色作为流行元素又卷土重来,让人们从艳丽的色彩世界中回归,成为最安全同时也是最性感的服饰元素。

在流行一片彩色世界时,就有著名设计师预言说:黑色一定会回归s?台,成为时装的主导色系。果不其然,2001年的秋冬,黑色重新在各个品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当然,每一季的黑色还是有不同特色的,比如面料的差异、色调的变化、肌理的不同,都会在黑色的一统天下中彰显出自己的亮点。

套装新风

告别时尚界多年的套装在今季的各大天桥上又大放异彩,成为潮流一族的宠儿。

可能有人会惊呼:套装这么保守的款式,居然也会成为潮流

有一种说法:时装潮流10年一循环。继多个季度的褶边、贴身、绣花蕾丝、薄质料及小巧优雅的服装之后,时装设计师的花招可能都用完了,于是决定来个大回归,回到80年代曾经风行过的传统、典雅套裙或套裤之上。

所以,这个冬季的时装主流,是YSL的收腰细条纹贴身套装及金属感丝质的衣服,chanel的60年代款式及Jil Sander的潮流外套与直筒长裙。

灵动配色

红与绿的对比从来都是十分强烈的,可是有一种混合色却体现出格外优雅的风情,它就是带有荧光色的桃红与草绿相间的条格,将欧陆风情的时装带出了一些超时空的灵动之气。这种优雅的搭配色似乎有着远方异域的气息,走在时尚的街头,无比亮丽出位

呢料之恋

非常经典的带着浪漫气息的欧洲风格的格子呢,在今年有逐渐升温之势。是想重温《罗马假日》式的浪漫,还是用中性素材演释新女性的素洁与清新

新世纪的第一个冬季主要有以下几款主打造型:颇有些男性化意味的宽松式大衣,大翻领、宽腰带;衬衣+中裙+大衣的职业搭配;尖领衣+针织背心+半截裙+短靴,极具贵族气息又清纯可人。

针织情调

针织向来是冬季的必然之选,而别具质感的茄士樽领毛衫更是潮流新宠。Michael kors的紧身毛衣、calvin klein织洞疏密不一的毛衣、ralph lauren色彩鲜艳的毛衣、anna sui富有60年代的民谣歌手味道的毛衣、夏奈尔的针织套装,甚至是celine推出的针织连帽外套等,均为严冬添上一份融融暖意。而米色、咖啡色、墨绿、金色更是时尚的大热门。

皮革之旅

皮革不再是自命cool一族的专利,而是主流时尚产品。皮褛、皮衫、皮裙、皮裤,由头到脚都可以穿起一身亮丽的皮衣裳。是的,今季的皮革是既平滑又光亮的,绝对的都市味道。

黑色、红色和咖啡色是皮革的首选色彩,而其他犹如金属般质感的金和银,也在潮流之内。还有,半皮革半针织的拼缝装饰更是好看

层层错落

在女性化的主题下,最新的设计正让各种材料亮相于时装上,毛皮、皮革,甚至金属都可以。参加合奏的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几何图案和跳跃的色彩,一时之间目光迷失了方向,才明白这就是时装今年的时尚焦点有些不羁的味道,却又很都市化。

牛仔不衰

自波西米亚风吹来,牛仔布及牛仔裤便长热不衰。今季最酷的牛仔主要有四大类,浅色牛仔、黑色牛仔、灰色牛仔和金色牛仔。其中黑色的简练和牛仔的休闲,使黑色牛仔不但可以演绎出传统牛仔的硬朗,还可以表现出质朴的简约风格。

而金色牛仔是牛仔装里的disco一族,那份华丽又休闲的感觉可是别处找不到的哟

军服、制服秀

每一季的时装潮流总有主流和异军并驾齐驱,这季节的主流不用说了,无非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而异军又是什么呢非制服莫属。

诗经赏析范文3

一、打开兴趣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充分领略诗词的美,首先得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应该是介绍诗人的生平及逸事,让学生熟悉作者,喜爱作者,从而引发对其作品的兴趣。如对李白、杜甫,学生们早已久闻大名,因此学起他们的诗歌都劲头十足。而提到外国作家,像莱蒙托夫、惠特曼等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陌生,当学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莱蒙托夫不凡的一生及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了解到惠特曼开创了浪漫主义自由体新诗的先河,知道了他的《草叶集》是在嘲笑、攻击、封锁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他们便再也不可能漠然,而是将以极大的热情看待《帆》、《船长》等诗作。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二把钥匙是利用朗读营造气氛、先声夺人。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感情充沛的朗读给学生带来的是难以言传的听觉上的美感。究竟好在哪里的悬念自然把学生导入对诗词更深入的探索。

二、徜徉意境之中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领会,准确把握这种意境,这是欣赏诗词的基础。要让学生如痴如醉,感同身受,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透彻地讲解诗词

诗词的语言既精炼又含蓄,诗人把思想感情凝练地概括在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里,诗词犹如霓虹灯,教师只要打开开关,它就会放射出无限的光辉,不仅可以照亮读者的眼,更可以照亮读者的心。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词人因相思而消瘦,因相思而憔悴,可谓神形兼备,道尽相思之苦,相思之深。在讲授中须把“瘦”字讲得精辟透彻,便于学生把握和理解词的内涵。

2.动情地描绘诗词中的情景

诗词贵在情真,赏析诗词也贵在用情,读者只有被真情打动,被吸引住全部的注意力,想象才能展翅飞翔,直达诗词美的殿堂。如果说诗词是一幅独特的画,教师就是那特别的画师。譬如我在讲解《琵琶行》第一段时用比较低沉的声调描绘诗中的情景:秋风瑟瑟、江月茫茫,诗人在江边送客,倍感秋天的凄凉,离别的哀伤,想一醉方休,奈何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被领入到特定的情景中。这首长诗的基调“愁”字便在学生脑海中定格,也掀起学生心海中的波澜。

3.用丰富的联想来理解诗词的内涵

联想分为感性的联想和理性的联想,它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诗词中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产生的。诗人可以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用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人因送友人归京,故思及长安,他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神奇、别致、新颖、奇特,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潮起伏。“狂风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飙吹心。至于“西挂咸阳树”,把我们常说的“挂心”,用虚拟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心与树本不相干,作者通过想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实体,由想象造成内容上巨大的跳跃,由跳跃形成巨大的感染力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由秋天的落叶、流逝的江水联想到人生易老,岁月无情,进而引发出老病孤愁的感慨。这样的联想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杜诗“登高”内涵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中,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联想的,也要指导学生用贴近自己的生活积累、审美经验和美学理想来品味诗中的具体形象,充分发挥他们对诗词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如读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让学生们回忆自己观大海怒潮的情景,让他们在脑海中勾画出周瑜头戴纶巾、手摇羽扇,指挥若定的勃勃英姿。由苏轼早生华发的感叹,我让同学们想象自己到了白发年龄时将有何感叹,于是联想和想象的发挥,使学生如临其境,情动于衷,完成了诗与读者由陌生到亲近、由亲近到交融的过程。这样,诗人笔下的情与景,读者感受和领悟的情与景,已经形成了摄人心魄的意境,使读者流连忘返。

三、登上美的山峰

诗经赏析范文4

让坚固的锁紧紧守护我们的爱。

想把我们的感情系上安全带,

让我们的感情永远不要超出那个危险系数。

我以为我可以锁紧我们的爱,

我以为你可以紧握我的手,不让我们的感情出现伤口,

我以为你可以保护我,不会让我有突然之间的痛与伤!

我以为我可以占据你的心,让你的世界只有一个我。

我以为我可以让你大声的说出“我爱你”

我天真的以为我们的世界里只有你和我!

痛让我区分不出你对我是真爱还是敷衍

慢慢的发现自己像个孩子把你当做我的一线希望

可是那个希望的伤口太长太长

想把这份爱当做我的依赖,可是我不是你的知已,我发现我读不懂你!你也读不明白我的依赖!

我明示、暗示的去让你懂我,可是我发现那只会让我更看不懂你!

似乎我们的世界只能纯白色,容不下太多的色彩,

多一点色彩就会把我们的世界搞成黑色

恨,恨“占有欲”

恨,恨“初恋”

恨,恨“感情经历”

恨,恨不是我的那个她!

恨有你的寂寞

偏偏自己那么的放不开你,

越放不开,越灰心

我没有勇气让你的心里只有一个我,

我更没有能力让你的以前没有她!她!她!

我没有勇气在我流泪的时候说我爱你!

那句我爱你会把我变的太无辜。

诗经赏析范文5

【关键词】借壳上市 京蓝科技 重组

一、案例

2014年6月18日,京蓝控股与天伦控股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协议受让天伦控股持有的天伦置业3000万股,转让总价合计3.5亿元,并在当年7月17日办理完成过户手续,占总股本的18.65%,成为黑龙江天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原控股股东天伦控股持股8%,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由张国明变更为梁辉。

该事项属于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达到控股地位,从而获得对上市公司壳的控制权,上述股权转让之后,代码为“000711”的股票,由“天伦置业”更名为“京蓝科技”。

二、重组经过及相关收益分析

京蓝控股成立于2013年10月,主营业务是投资管理等,由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性质,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报表中资产总计为4887.2千万元,负债总数为3.6万元,其资产主要由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构成,负债率较低,而公司并没有收入,亏损116.4万元,可见成立时间短,且无法满足连续盈利三年的要求,公司想要进入资本市场,借壳是首选。选择000711,京蓝控股给出的理由是看好天伦置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长期投资价值,将通过进一步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天伦置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与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分享天伦置业未来发展所创造的价值。而就天伦置业本身来讲,其本身是民企,且具有市值小、股价较低同时业绩不佳等特点,适合作为壳资源。

京蓝控股在协议受让天伦置业股份时,每股价格是11.68元,而公司因相关事宜停牌之前最后一天的收盘价仅为6.47元,相当于溢价80%来获得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明显的溢价受让股权部分为1.56亿元。借壳时溢价支付的投资能否收回,一方面源于资本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另一方面源于公司重组之后的经营情况是否改善。重组之后复牌,000711的股价整体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最高达到每股28元,是自天伦置业上市以来的最高价。如果以每股28元来衡量借壳上市后原股东所持股份价值的增值,价值共计2.77亿元。而借壳费用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壳公司控制人从借壳中获得的利益,是转让壳公司控制权的隐形对价。结合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得出京蓝控股借壳天伦置业会使得公司有超过4亿元的利益,一方面是受让股份时支付的明显的溢价部分,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进行股权受让以及各种资本运作的行动形成的市值的增加。可见,资本市场给出的反应是认可公司的重组,公司的原股东由于这次重组而受益,但是运营情况如何还需要继续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面临危机

公司2012年微利219.87万元,2013年及2014年都亏损千万以上,按照规定,公司从2015年3月11日开始正式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数据来看,已经亏损5.46亿元,亏损额是2014年同期的17倍左右,公司在面临暂停上市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保壳,2015年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四、“保壳”措施

(一)“定增”预案未通过,又施“剥离”

2014年8月,京蓝科技公布定增预案,拟向京蓝控股、盈创嘉业等五名特定对象以不低于5.88元每股定增不超过2.38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4亿元,用于收购远江信息等项目,意图切入智慧城市领域。其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京蓝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盈创嘉业拟合计斥资9亿元参与认购。因北京杨树创投持有远江信息18.92%股权,而杨树创投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梁辉,此次定增募资收购股权其实已构成关联交易。而就在完成易主,并推出定增预案的同时,京蓝科技还宣布终止向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说明其资本运作的方式变化很大。不过,此次定增最终未能通过证监会审核,在2015年4月被否决。定增失败之后,京蓝科技选择通过剥离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主营业务来实现当期收益的增加,避免暂停上市。

(二)京蓝重组,拟出售部分资产及子公司,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从2015年6月24日到9月30日,停牌三个多月的京蓝科技宣布重组方案:公司拟将除尚未支付的吉源煤矿收购款以外的商业地产板块及煤炭、矿业板块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剥离出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约4.02亿元,由前大股东、现公司二股东天伦控股的控股子公司海口启润接手。本次出售资产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除尚未支付的吉源煤矿收购款以外,上市公司直接持有的与商业地产板块和煤炭、矿业板块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其他应收款、投资性房地产、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及其他应付款;二是上市公司持有的商业地产板块子公司股权;三是上市公司持有的煤炭、矿业板块子公司股权。双方根据评估资产确定交易价格为4.02亿元。京蓝科技意图通过本次交易,将近几年利润不断下滑的主营业务、发展前景不明的商业地产业务和煤炭、矿业业务剥离,同时获得较多现金,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开拓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销售、绿色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投资运营等业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三)停牌延期,重组继续

既然上述措施并不能够保证公司弥补前三季度的亏损,京蓝科技还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以争取盈利。公司于11月18日再次停牌,拟向乌力吉等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内蒙古沐禾金土地节水工程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且初步定于12月18日复牌。但是公司在2015年12月16日公告称,该重组事项将要延期两个月,原因是中介机构要开展尽职调查等工作以及合作双方继续就具体条款的进行协商。

诗经赏析范文6

西汉铜镜图像就主题纹样而言,是两汉铜镜最为复杂也最为精美的,就设计理念而言,其基本表现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西汉早期是梦幻或创造时期;中期是图文并茂向单纯文字装饰转化时期;晚期则以博局为中心,让神灵主宰了铜镜世界。对于铜镜主题的认识,西汉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把铜镜由天的载体具象化为太阳,最后又扩展为以博局为中心的辟邪和神仙世界。

一、西汉早期铜镜:从天体到太阳

西汉早期因为把铜镜认知为浑圆的天体,天是圆的,天上的图像是云气和由此而想象中的龙凤等神异动物组成的,所以在铜镜纹样的选择上,就偏向实体的云气和想象中的神龙,其具体表现有以龙为主干的蟠螭纹、螭龙纹和蟠虺纹,也有数量极少的人物车马和鹿等动物画像。在构图形式上,则以鲜明直观的形象及其分隔布局,将具体物象旋转分布在铜镜的四周,让画中的人物车马生活在浑天之中,给铜镜营造了一个天上世界的环境和氛围。

西安北郊红庙坡村出土的彩绘人物镜,按照构图隔断,四组人物分别为狩猎、出行和拜谒,这和西汉晚期的画像石内容基本吻合。在布局方面,全部人物和动物都左向旋转,这也与西汉晚期画像石的方向相一致。据此,画面中的车马出行应该是回归,因为紧接着的人物就是迎归场面,一位佩剑者自左而右迎接来客,这又和长沙马王堆帛画迎候的形式完全一样。由此推断,左向而来的人物应该是墓主及其随从。第四组画像中,墓主已经高踞左侧上位,接受着晚辈或僚属们的拜谒了。全部图像显示的主题应该与死者有关。其中,车马是死者走向阴间的交通工具,拜谒图则是黄泉世界的使者代表“墓伯”或地下统治者欢迎死者的光临,狩猎和接受朝拜则是地下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这也是两汉画像石永恒不变的主题。设计这些生活题材的目的就是安慰死者,埋到地下后,不但不会寂寞,没有人照料,而且还会比生前的生活还舒适。可能生前并没有车子可乘,但死后既有宝马香车,也有狩猎这样的贵族消遣享受,还有宾客拜谒。这是西汉早期铜镜图像的第一个观念,即未来世界。

西汉早期铜镜图像的第二个观念是天上世界。1991年龙首原出土的两面彩绘镜上的钩云纹,表明了铜镜的上苍属性。其他蟠螭纹镜基本都是遵循着对天空的认知而将云或龙等纹样旋转安置在铜镜的背面,并以一道道同心旋纹加强着旋转运动感。西安人物彩绘镜的图像所以呈现旋转的样式,和钩云纹的方向一致,显示的就是上苍世界,也就是告慰死者,他们归去的世界是天堂。

西汉早期铜镜透露的第三个观念是太阳。如人物彩绘镜在周边设计的16条内向连弧连接处隆起的尖角恰似太阳的光芒,这说明当时的人们还认为铜镜模仿的不单是浑天,还是天体上最大的星球――太阳。这一点,还可以从为数不多的铭文中找到答案,如程林泉韩国河所著《长安汉镜》中F型蟠螭纹镜就有“光辉象夫日月”的铭文,表明当时的人们也认为铜镜明亮如日月,这是最早的把铜镜比作太阳、月亮的文字表现。按照《长安汉镜》的观点,这个时期是在西汉武帝前后,到西汉中期,铜镜是太阳的观念就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使铜镜的作用发生了重大扩展,由一般照容而照明,并以照明的功能演化成西汉中期辟邪的重要方式。将铜镜视作太阳的表现还反映在同心旋纹以及具体形象的奔跑上,如《长安汉镜》1999YCH M104:1星云镜镜钮周边的弧形旋纹,就像风车一样在旋转。2000YCH M181:1镜钮外,四头麋鹿按顺时针方向匆匆奔跑,则更以直观的形象反映了旋转的意图,这些图像很可能象征的就是太阳运行的急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失之快,人生寿命的短暂。让动物奔跑,让禽鸟疾速的飞翔,是战国秦汉时惯用的手法之一,目的就是要表现一种速度,像周穆王一样,驾驭着如飞的骏马,尽快以速度改变空间,早日到达神仙的世界。

实际上,蟠螭纹镜和人物车马镜等图像是战国纹样的继续,在构图布局以及图样选择上都秉承了战国的传统理念,变化之处就是将铜镜由天体缩小到了星体太阳。

紧接着蟠螭纹出现的图像是以花卉为主的花卉纹镜和草叶纹。这是西汉早期人们的创造。花卉镜的构图布局以外圆内方的形式,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认知理念,并为草叶纹镜以及西汉晚期的博局镜构图样式开创了先河。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式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如1984年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乡出土的一面四山字纹镜,镜钮周边就是一个四方圈带格。天圆地方观念被引入铜镜布局的重大变化是,铜镜不再单纯代表天体或太阳,它同时还蕴含着大地的内容,铜镜是天地和合的综合体。因为铜镜包含了大地,所以,代表天体的云龙纹就被花卉植物纹所替代,神秘的上天被现实的大地所分割,铜镜上长出了植物,长出了花卉,长出了草叶。不过这种花卉是被简化了的花卉,草叶也是被抽象化了的草叶,像云气一样的草叶。草叶之中夹杂的螭龙纹样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人们,铜镜的原型是天体模仿,因为螭龙或云气是天体的象征,所以有云有龙又有花草,是因为铜镜代表了天地洪荒,是宇宙的具体表现。

在铜镜从上苍又囊括大地的同时,还出现了辟邪的因素,那就是桃状树形纹样的介入。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石鼓丝织厂2号墓出土的草叶纹镜和《长安汉镜》1997TKF M9:1、1991XYL M152:15、2000YCH M160:1等铜镜上,还有桃状树纹样,而且这树还有树干、树根,同样的树形在山东滕州西汉中期石椁画像中也时常可见。关于这种纹样的性质,过去曾有学者认为是常青树,而微山西汉石椁墓地内容的画像显示,这种三角或桃状的树应该是柏树。按照汉代的丧葬观念,墓地应种植的树木便是柏树,如应劭在《风俗通》所言:“墓上树柏,路头石虎”[i],考古发现汉代大墓“黄肠题凑”的“黄肠”就是柏木心。所以用柏木做葬具,就是因为战国秦汉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柏树枝可以打鬼[ii],由此自然能够辟邪。墓地栽种柏树和石椁刻画柏树形象以及铜镜引用柏树图样,同样也是为了辟邪。因此草叶纹镜上出现的桃形树,也隐含了铜镜辟邪的理念,不过明确说铜镜可以辟邪的铭文出现在西汉晚期。

花卉纹镜和草叶纹镜的铭文较之蟠螭纹镜内容更加丰富,将铜镜比作太阳的铭文也更加明白,如陕西省交通学校出土的一面四花卉镜铭文就有“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的字样。在这里,“日之光”比喻的就是铜镜,看见了铜镜就好比看见了太阳,太阳一出,天下光明。同样的理念,在时代稍早一些的蟠虺纹镜以及西安地区的日光对称单层草叶纹镜、对称连叠草叶纹镜等铭文中都有体现,说明,这个时期的人们逐渐把铜镜比作了太阳。

就铭文而言,西汉早期的内容基本型为表白、祈愿和怀念。表白的内容是以镜喻人,铜镜造的像人一样好,内清质而外光辉,事主君则清白坦荡。根据孔祥星先生的统计,表白心迹的铭文主要出在蟠螭纹镜上,同时,蟠螭纹镜还有祈愿和怀念的主题,如“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大乐未央,长相思,愿毋相忘”等内容。蟠虺纹镜则有“常相思,毋相忘,常贵富,乐未央”、“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远望”、“见日之光,所言必当”等。草叶纹镜在继续了蟠螭纹镜铭文内容的同时,把祈愿的铭文进一步规范化,其形式一般是两句话8个字,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等。第一句“见日之光”不变,第二句变化为“天下大明”、“大阳”或“长毋相忘”、“常乐未央”。如果是三句话,则在最后一句缀为“服者君卿”或“所言必当”。四句话则在“服者君卿”之后,再加上“所言必当”。由此可见,草叶纹镜完整的铭文应该是“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所言必当”。翻译成现代语言,这十六个字的意思是看见了铜镜,天下就光明,如果佩戴着这样的铜镜,就能够高升做官,心想事成。如此看来,这些铭文有点像今天的广告词了,有生产者自卖自夸的味道。铜镜作为服装的饰件可以佩戴,其体量不会太大太重。1985年临淄乙烯生活区3号墓出土的一面草叶纹镜直径只有6.6厘米,重80克,应该就是到时佩戴的铜镜。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铜镜在使用方式上除了固定放置在镜台镜架外,有些还可以随身携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铜镜可以“服”,“服者”还会出现在做官这样的铭文中了。

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些内容比较特殊的铭文,如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草叶纹镜铭文是:“长贵富,乐无事”和“日有熹,常得所喜,宜酒食”。四川地区的一面铜镜上则是“心思美人,毋忘大王”。刘胜是汉武帝的兄弟,公元前113年去世,他生活的时代正好是黄老无为思想弥漫的时期,所以,铭文就镌刻上“乐无事”内容,反映了当时分封在外的王子们的心态和理想。而思念美人和大王的铭文可能与当时的诸侯王有关,也可能与刘邦和戚夫人以及汉武帝和李夫人的爱情故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