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1

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会议通知就是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那么,要怎么写会议通知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会议通知格式范文,欢迎参阅。

会议通知书写方法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通知讲究时效性,是告知立即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

①完全式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②省略式,例如《关于______的通知》。

通知内容简单的,只写“通知”两字,这也是省略式的一种。

二、正文:一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___的问题,经___批准,现将___,具体规定通知如下。二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有的正文比较简单,只讲明为什么或批转这一文件,有哪些原则要求,主要的具体内容应看所附文件。有的正文写多几句,借题发挥,补充强调有关要求,或作出指示,布置相应的工作。也就是要遵照执行、贯彻落实的具体内容在附件里,而不是在批转的通知中。批转通知只是一个载体。

三、结尾:三种写法:

一意尽言止,不单写结束语。

二在前言和主体之间,如未用“特作如下通知”作为过渡语,结尾可用“特此通知”结尾。

三再次明确主题的段落描写。

会议通知范文1:公司各部门:

公司定于20__年10月9日召开全体员工工作会议,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__年10月9日下午18:00

二、会议地点:公司总部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公司全体员工(值班人员除外)

四、主持人:___

五、摄像:___

六、相关要求:

1、参会人员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请假等。

2、参会人员统一着工装参会。

3、参会人员需携带笔与笔记本,做好会议记录。

4、参会人员会议前需将手机调至振动或静音,会议期间不得随意走动。

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20__年10月9日

会议通知范文2:各职能中心、各分公司:

为了及时掌握企业月度经营状况,了解各分公司管理现状,持续加强改善各职能中心的不足和解决各中心的问题,公司决定召开二一五年五月份经营管理工作会议:

一、会议时间:20__年5月6日—7日

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二、会议地点:总公司大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公司总部各中心负责人、各分公司副总级以上(含)人员;名单详见附件一。

四、会议议程:详见附件二。

五、相关要求:

1)各分公司、各中心及有关部门须客观、准确、全面地陈述20__年4月度实际经营绩效和困难、问题点,为20__年5月度企业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目标。

2)各分公司、各中心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简要汇报20__年4月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及所需支持;提出20__年5月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会议流程详见附件)

3)总裁或常务副总对工作汇报及发言进行点评、交办20__年5月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

4)为确保会议高效、有序进行,请参会人员做好会前准备发言准备,并于20__年4月30日12:00前将书面材料(PPT文件,内含需要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所需支持)发送至总裁办邮箱。 请各参会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会议。

特此通知!

附件一:《5月份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名单》

附件二:《5月份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程》

_____有限公司

二〇__年四月二十日

会议通知范文3:所属各单位: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今年计划生育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二、参加人员:……

三、会议时间、地点:……

四、要求:……

__厂

_年_月_日

会议通知范文4:中心各部门:

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于20__年__月__日(星期一)下午14:00时,在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20__年度工作总结大会,部署20__年度相关工作,为确保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会议届时有__ 领导参加。

二、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在会议上分别汇报各自的分管工作,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汇报20__年度相关工作。

三、部门负责人在会议上要结合实际情况汇报20__年度的重点工作。

四、所有参会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会场进行签到,14时将准时召开会议。

五、要求参会人员必须做好本次会议记录,会后部门负责同志要及时将会议内容传达给部门人员。

六、中心部门负责人(含)以上领导不得缺席本次会议,汇报工作时要求必须有书面汇报材料。各自书面汇报材料于1月25日上午9时前送交办公室进行复印。

七、会议汇报工作程序:副主任——财务主管——客服主管——维修部——绿化保洁部——保安部——锅炉班——常务副主任。

八、由于会议场所较小,本次会议共计划25人参加,其中中心领导班子5人,部门负责人4人,办公室2人,党员2人(___、___),维修部2人,客服部3人,保安部2人,财务部1人,绿化保洁部1人,锅炉班1人,__管委会领导2人。部门负责同志按照计划人数各自安排本部门人员参加会议。

九、各部门安排人员参加本次会议时尽量考虑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参加。

十、部门负责人在__月__日上午10:30协助办公室一块布置会场。

特此通知

________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2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

(一)上行文种的写法

1、请示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即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的主送机关也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请示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1)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或背景,要求写得充分而又简明;

(2)主体部分写请求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

(3)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可以使用以下惯用语,如:“妥否,请批示”或“当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XXX执行”等。

2、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种文种。

报告与请示虽同属于上行文,但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

(1)对上级要求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批复。

(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请示”是事前行文。

(3)文种性质不同。“报告”是陈述性的上行公文;“请示”是请求性的上行公文。

(4)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等词语,有的干脆不用,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就结束;“请示”则一般用“可否(或妥否),请批示”,对上级要求十分肯定。

报告的内涵决定了它在写作上的通用规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三段式”。“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状态:

(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3)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4)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5)情况——问题——建议等。

(二)下行文种的写法

1、通知

通知是党政公文下行文中适应性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通知适用于转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的结构由标题、正文、落款和附件四部分构成。

通知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苏州大学关于召开XXX会议的通知。(2)事由+文种,如,关于放暑假的通知。(3)特殊情况下形成的通知,标题要注明性质,在文种前加上“紧急”、“补充”、“联合”、“转发”、“批转”、“印发”等字样。

通知的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1)开头用一自然段简明交待通

知形成的缘由和根据。(2)主体简要叙述通知的事项。(3)结尾另起段写明通知执行要求,常用“以上通知,望认真执行”、“特此通知。”“本通知自之日起实行”等习惯用语表示。

制发各类通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通知的写作上要主题明白显露、文字简明扼要、结构先总后分,使人一目了然。

2、通报

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文种。通报的类型有四种:

(1)用于表扬好人好事的,称“表彰性通报”;

(2)用于批评错误的,称“批评性通报”;

(3)用于传达情况的,称“情况性通报”;

(4)用于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称“指导性通报”。

通报是用典型事实教育干部群众的,因此通报的事情应当是具有先进的代表性或具有反面代表性的人和事以及能给人以启迪和警省作用的典型事件。只有选这样的材料进行通报,才能起到教育大家、鼓舞一片、警戒八方的作用。

通报中的议说,必须是通报中典型事实的延伸,褒贬的尺度、结论的分寸、今后的工作意见都是典型事实的引发,不能牵强附会。

3、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常办公会议纪要;第二类是指示性会议纪要,即对某一重要方面的工作综合整理的会议纪要;第三类是讨论型会议纪要,主要是对某一重大理论、实践课题进行研讨的会议所使用的一种纪要,它具有参考性,不具有指挥性。一次工作会议,涉及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一次工作会议在具体讨论中必然会产生几种不同意见,不能把这些意见都纳入会议纪要,而应该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少数人正确的意见。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认为”、“会议决定”等提法,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

(三)公布性文种的写法

1、公告和通告

公告是党和国家机关向国内外先部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文种。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三条:

一是从所宣布告知的事项看,公告重于通告;

二是从宣布告知事项的范围看,公告大于通告。公告是面向国内外的,通告是面向国内或国内局部范围的;

三是从两告的机关看,公告的机关级别高,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机关;通告,上至中央,下至基层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四是从所的方式看,公告是采用新闻手段,通过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纸等形式予以;通告既可采用公告的手段公开,也可在内部行文。

两告都是短篇公文,撰写时必须文字简要、层次清晰。一是要直陈其事,不绕弯、

不兜圈;二是可说可不说的不说,可少说的不多说。文字简要,才便于人们牢记、遵守。

(四)信函性文种的写法

1、函

函是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使用的平行公文。函的结构由标题、受文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构成:

(1)标题

函的标题有两种形式: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苏州大学关于XXX的复函;事由+文种,如“关于恳求XXX的函”或“关于申请XXX的函”;“关于请求批准XXX的函”。

(2)受文机关:顶格加冒号写受文机关全称或规范性简称。

(3)正文:

开头概括交函的原因和目的,常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现将有关问题复函如下:”等习惯用语过渡转入主体。

主体部分要简洁得体,问题、意见要写得明确。

结语。根据不同类型的函件事项,选择“特此函告”、“特此复函”等习惯用语结束正文。便函也可使用“此致.敬礼”等敬语。

落款。在右下方署明发文单位名称,加盖公章并在下面写明年、月、日期。

(五)其他常用应用文的写法

1、介绍信

介绍信是用以介绍被介绍人员的姓名、身份、人数、接洽事项等情况的专用书信。介绍信具有介绍和证明的作用。

介绍信通常有两种形式:

普通介绍信。用公文纸书写:

(1)在公文纸正中的地方写“介绍信”三个字,字要比正文大些。

(2)联系单位或个人的称呼。

(3)被介绍人的姓名、身份、人数(派出人数较多,可写成“×××等×人”)。

(4)接洽事项和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希望。最后可写上“请接洽”、“请予协助”、“此致敬礼”等语。

(5)本单位名称和写信日期,加盖公章。

带存根的印刷介绍信有规定格式,使用只须填上有关内容。

(1)存根部分简填,以便日后查考。

(2)本文部分要填写详细些。

(3)派人联系办理重要或保密事情,要注明被派人员的政治面貌、职务。

(4)重要的介绍信要经领导过目或在存根上签字,有的还要限制有效期。

(5)除本文部分需加盖公章外,存根与本文的虚线正中亦要加盖公章。

2、申请书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愿望,向机关、团体、单位领导提出请求时的一种书信。申请书应把该写的问题写清楚,但也要注意精炼。申请书一般是一事一书。

(1)在申请书的第一行正中写申请书的名称。如:“入党(团)申请书”、“开业申请书”等,字体较正文稍大。

(2)写接受申请书的单位或有关负责同志的名称。

(3)写申请书的具体内容:

申请的事情或理由最好分段写,以便接受申请的一方把握要领。

申请的理由比较多,可以从几个方面、几个阶段谈认识。

(4)结尾写表示敬意的话,如“此致敬礼”、“请领导批准”等语,也可以不写。

(5)最后写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加盖公章)和写申请书的日期。

3、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工作计划的格式:

(1)计划的名称。包括订立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团委2006年工作计划”。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地讲,包括:

(1)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4、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等。

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尝试互改自改独立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论是职场应聘、与人交际,还是实际工作,都体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一个人,他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那么他在社会上简直是无所作为。但现今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人担忧,中学作文的教学更陷入尴尬中。

一、回顾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写大作文六七篇,小作文自定。但学生一听说这堂课写作文时,他们就怨声载道,叫苦连天。或望着黑板不知如何下笔,或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或胡思乱想,乱编一通;或借用他人之作,蒙天过海。在学生眼中,写作课竟成了他们最不愿意上的课。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想写、不愿写、不会写。

其次,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却收效甚微。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批改大约100本作文,要求教师每次都做到“精批细改”,是不大实际。一次大作文交上来,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批改完发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批改完。如此长时间才批改完,学生对此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作文本发下去时,学生大多只是看看分数和批语,不清楚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谓是白费功夫。正如圣陶所说的:“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①。”一个学生,初中三年经老师修改的作文大约40篇,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甚至连通知、申请书、计划、海报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抒情叙事的散文、雄辩严谨的议论文。由此可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立足将来,大胆尝试

作文教学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只有将教师从“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作文教法和指导学生写作及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好作文,多半是改出来的。清代学者唐彪,做过一个贴切的比喻:“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不停),石尽而玉全出。作文亦然(也是这样),改窜(修改)旧文,重作旧题……文必日进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尝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学生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③。”学生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用的。这种既有实效又能减轻教师负担的做法,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早在二十年前已经试行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做法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局面,我们为何要拒绝?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该大胆打破传统的“包办”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大胆创新,尝试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作文批改效益。

三、授之以渔,互改助之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即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④。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地学着走、独立走。

1、中上学生一改二

语文成绩中上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有一定,而且对于有关作文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教师组织他们相互交换批改作文和修改中下成绩学生的作文,既能避免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发挥学生修改作文的主体地位。况且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旁窥心理,使批改者对阅读他人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互批的过程中,大都对别人的文章感兴趣,因此评语也写得相当认真;被批改者也会前所未有地关心起作文来,对它进行琢磨和研究。

在互批前,教师要指导他们每次修改作文时要分别注意哪些问题。例如批改中上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1)对优秀文章,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品味精美语言,领略写作技巧。(2)针对开头结尾模式问题,提醒他们发现同学作文中新颖的开头或结尾,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将其分为开门见山直奔题开头、设置悬念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开头、景物描写渲染开头、提纲挈领作结论、借物抒情结尾、启发联想法结尾、言犹未尽结尾等开头、结尾法。经过多次有意识地指导和学习,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会百花齐放,新颖别出。(3)针对精彩语段,让学生对写作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如有学生习作中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批改者未必能很好地指出这两种写法的好处。事后教师可针对这两种描写方法对他们进行讲评和分析,让他们懂得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不同点。又如有学生习作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批改前指导他们理清各种修辞在文中不同语境下各自的作用。每次修改,只要求他们在某一两点上有收获。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如遇到任何的问题或不知从何下手修改,教师可逐一指点,直到他们找到突破口,寻到进入修改王国的钥匙为止。

又例如批改中下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在正行的旁批处记下符号:错别字、漏字、增删字词、病句、写得好的句子等,都要用与之相应的符号标出来。如旁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在此处恰当否?”“此句能换个说法吗?试换一下。”“这个词用得好!”“句子生动感人。”等等。并且要求他们把作文本交回给本人时要提醒作者仔细阅读旁批,不明白的地方要当场提出来,共同努力,一一将其订正过来。修改完毕后,修改者与被修改者要亲自到教师那里汇报情况,如仍有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当场指导。整篇文章,同学批阅,自己订正,学生都很主动,兴趣很浓,动脑动手,查阅字典,认真修改,自己为自己负责,提高很快,以后作文就会减少重复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毫无疑问,作文互批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写作和评改的关注是有积极作用的。学生在修改别人的文章的时候,能从中得到启发,能取长补短。所以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作文的过程,是提高他们自身作文能力的过程。

2、四人小组集体修改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思路也是狭窄的,想法往往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凑到一块,七嘴八舌地议论一番,往往会使当事者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所以,组织学生小组集体修改,也不外乎是一种好方法。

同样,在小组进行集体批改前,教师要明确每次作文修改的目的。可以针对字词的书写与运用、语句的通顺与否、各种修辞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运用有无其它的亮点、开头结尾有何特色、材料能否很好地体现中心、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结构安排上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可在每次的修改中要求学生做到一两点。在修改难度不大的前提下,学生还是很乐意去讨论。在小组成员针对作文进行修改前,可要求一个成员大声地朗诵自己手上的作文(要求不是自己的作文),其他成员专心听读。听读完后,先是朗诵者就作文中字词的对错与书写作出评价,然后其他成员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完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后,再商讨其它问题的看法。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不时地到每个小组查看情况:一是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确保学生在批改时每个问题都落到实处,集体修改不流于形式。这样,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学生既加强了作文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还从同学身上学到东西,可谓一石三鸟。

3、自己修改

当学生有了评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一定经验后,就可以让他们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了。学生每次完成习作草稿时,先要求他们在原文中运用各种修改符号修改,修改后再抄写。教师在批阅时,则侧重给他们的批改提建议,肯定修改的成绩但暂不定分数。此后,要求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批语及在小组批改时所学的知识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再定分数。这样,教师的批改便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正如学生独立走路一样重要。教师,在学生作文修改中,主要起到引导和指点的作用,对于怎么改自己的作文,就由学生本人去决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轻改重评、面改、学生互改、自改等多种批改作文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对这些批改方式比较感兴趣,而且在作文批改后他们反馈每次都有收获。在作文教学中,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运用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运用文字、修改润饰等写作基本功,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评人者又是被评者,这样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综上所述,作文批改模式的转变与尝试,必须向传统的“包办”模式发起宣战,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写、自改的能力为最终目的,使之成为既是写作的主人又是修改的主人,让学生与语文教师成为作文批改模式转变的受益者。

注释:

①智仁勇,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182

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2

③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7,296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教书篇《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2、《语文教学通讯》,2008,1B,第58页,《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

3、《语文教学通讯》,2008,3,第50,《作文的正区与误区》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4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 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 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5

关键词 板卡;识字教学;有效教学

一、走近“板卡”,认识“板卡”

板卡,顾名思义,即黑板和纸卡。它包括大小黑板,以及一切可以记录文字的纸卡。在MS-EEPO有效教育理论体系中,板卡的定义是:凡是能用书面方式呈现学生图文学习成果,方便学生交互学习成果的板块或纸卡,均可以称之为板卡,又称学习卡。板卡按规格大小分为:大卡(一整张美术纸);中卡(1\2张美术纸);小卡(一张A4纸);微型卡(≤1\2张A4纸)。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些大大小小的纸卡,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识字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效率呢?下面,我结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板卡利用在识字教学中的巧妙作用。

二、“板卡”,在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1.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使用“板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识字,必然乐于学习识字。识字课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板卡的力量,利用板卡创设学生识字的生活情境和识字游戏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看下面两个案例:

课例1:开学之初,一年级新生入学,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互相认识,结交朋友,让他们能更多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想培养他们随时认字、识字的兴趣。我用微型卡,给全班58个同学各做了“一封信”,卡上的正面只写了同学的名字,背面写了一句简单的鼓励学生的句子。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玩起了“送信”、“读信”的游戏。分组由学生按名字分发“信件”,不懂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要求收到“信”的同学要读出背面老师送给学生的一句话。看哪组同学送得快、认的字多、问的字少。奖励优胜者。玩罢游戏,又换一种方式玩起了抽签读信的游戏。由学生上台,抽签,抽到信后,该同学要拿着卡,带领大家读出上面的名字及后面的句子。不懂的字,老师在一旁指教。读得好的,问得少的老师加以大力表扬和鼓励。这节课,学生们兴趣高极了,识了不少字,玩得不亦乐乎。

课例2: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结合板卡,我们的老师这样设计和处理这些生字教学的:课前,老师用小卡做好了蜻蜓、蝴蝶、蜘蛛、蚂蚁、蝌蚪、搬运、展翅、鱼网等生字卡及图片卡——学生认读生字卡——玩图卡对号入座游戏——再玩读卡取物游戏——在熟读的基础上读文——在文中圈标生字词——动手学做带虫字旁的生字卡——小组成员互相考问交流——全班窜位位交流学习自制生字卡——指名汇报领读字卡并粘贴展示——最后表扬激励表现优异者。完成整节生字教学任务。

以上两个课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在一系列的看卡、玩卡、送卡、读卡、做卡等游戏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培养了他们对识字课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识字多、认字多的成就感。所以说,动动脑子,用好我们手中的板卡,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彩且适用有效的识字认字的活动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识字教学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使用板卡,可以充分体现“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引导”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字词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试着先读。接着在黑板上出示了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7个字:坑、考、秦、域、遗、究、震。及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震等14个会写字。面对这么大量的识字任务,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交流自己不用教就已经认得的字,并让他们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得这个字的。然后,要求学生用微型卡记录下自己不懂读、不会理解,觉得难写、难记的字,先同桌互相请教,如还有弄不懂的,再四人小组请教交流。再请同桌充当小老师,帮助我这个老师考考学生卡上记下的那些难懂、难写、难记、难解的字,看看对方是否都已掌握了。接着,我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测:指名汇报或举手示意自己之前不懂的字的数量及通过请教交流后又学会了的字的数量情况,然后抽读。之后,为了让本课生字学得更扎实,我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全班窜位交流,要求他们拿着自己的生字记录卡去考考别人,也让别人考考自己,至少考问3-5人。老师巡视随机检测。最后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微型卡,选择自己喜欢的3-5个生字词做“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用词写话的训练。老师则在学生完成之后再个别检测汇报、齐读,完成本课的生字教学任务。

课例的亮点:整节课生字教学完成下来,让我感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扎实。作为教师,我仅像个引路人一样,指引他们怎么做,怎么学,检测他们做和学的效果。而学生在我的指引下,借助手中的学习卡,记录难懂的字词、交流难解的字词、请教难学的字词、互相考问字词的形、音、义等,把自己学习生字中的难点在一次次交流,询查请教、考问、抄写及运用中得到解决和突破。同时,板卡的使用,又使课堂实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处处是展台、处处是平台的学习氛围,避免了老师过多空讲,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的能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的一句话:“知识,不应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这想这节课,不正是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吗?

3.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使用板卡,可以拓展学生大量识字的途径,教会他们归类识字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识字率和识字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字左右,其中2500字左右要求会写。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字会写。面对如此大量的识字要求,不可能每个字都由老师亲自教会并落实。因此,教会学生一定的识字方法,拓展学生认字识字的途径,才有可能较好地完成这样庞大的识字任务。为此,我们又在板卡的使用上再做文章。

案例(1)利用板卡,积累生活中的字。

语文学习来源的于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学习和范围就有多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能识字。为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识字,扩大学生识字范围、和识字途径。我常常鼓励孩子们,广泛利用书报、影视媒体、商标、招牌、广告、告示、网络等资源,随时识字,并要求他们注意把从以上途径中见到学到的字记录在自己识字微型卡上,做一本自主识字微型卡本。并定期开展识字卡本的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分享收获的喜悦。其次,我还鼓励学生收集识字材料板卡,如小商标、小食品的包装、糖果纸、小药盒、书画剪报、带文字的图片等,编成自己的《识字小手册》,在班级的图书角展示、传阅。又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朗诵古诗文在纸卡上摘抄好的词句等。鼓励他们给认识的事物或物品做识字标签,张贴在家中的物品上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识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丰富学生的识字途径。

案例(2)利用板卡,教会学生分类识字,复习巩固课堂内外所学生字,达到批量识字,和扎实、巩固的效果。学完一到两个单元的课文后,为再次落实和巩固所学的汉字,我习惯上一节汉字分类归纳识字课。课上,我要求我的学生,分成八个学习组,利用一张中卡(或大卡)对近期所学的单元课文(或课外积累的)出现的生字进行分类归类复习巩固。如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在中卡上把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按“平翘舌音、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同部首、同结构或难异烦字、独体字等条件进行分类归纳,并呈现在中卡上。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选择一两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方式对单元生字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把各人的分类情况汇总到中卡或大卡上,再让学生进行大动窜位交互参观,取长补短 ,取有补无,最后再展示学习卡,分组汇报识字成果卡。识字成果卡,还可以悬挂在教学的铁线上供师生览阅、传看、品评。

以上的教学实施案例,不仅体现了让识字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MS-EEPO有效教学中的核心理念,即“五防”理论。即这样的操作,防止了老师过多的空讲,防止了教学过程中泡沫的产生,防止了识字教学形式的单一机械;防止了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花花架子、防止了教学中以学生为敌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生字,理解了生字、运用生字。同时又能让学生大量识字,批量巩固,这样的训练非常的扎实、有效。

4.识字教学课堂中使用板卡辅助教学,可以提高生字的“复现率”(或者说提高生字学习的强化次数),对训练学生快速记忆,迅速书写正确运用大有帮助。

MS-EEPO有效教育的创始人,云南大学孟照彬教授在推广其MS-EEPO有效教育成功经验时反复强调:关键要素的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和关键要素的操作完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训练达到一定量,方能产生质的飞跃,一般说来,强化次数要达到12—17次,如果是做中学,一般是5—7次;如果情境故事一般是3—5次,如果是没有规律的又要死记硬背的,可能要上升到30多次。(当然这更多针对英语之类的难记单词等)识字教学也一样,由于在课堂中,我们引入了板卡的使用,有了板卡作为承载体,大大地提升了生字的重复出现的频率,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文书中圈画生字,给生字注音、(注书本也是一种卡),组词;要求学生在微型卡上记录自己不懂不会难学难记的字词;要求学生拿着自己的记录卡和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团队甚至班级内与同学互相交流、请教、考问、补充;要求学生在微型卡上做限时快速书记训练;让学生利用微型卡做课前听写练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卡上做串字成词、串词成句、串句成段的训练,让学生在黑板或学习卡上进行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的拓展比较训练,用学习卡上的难学难懂的字互相考问,检测等等,这些举措,无形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生字学习的“复现率”,加强了生字教学这个关键要素的强化次数。具不完全统计,一节识字课,如果加上对生字的认读、书写等指导。每个生字的重复出现及重复学习和使用的次数超过15次以上。学生在一次次生字的复现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认读,学会理解,学会运用。并在一系列动笔、抄写、记录、组词、造句、编段说话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书写的速度、记忆的速度。使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对生字的认读、理解、记忆、运用等水到渠成。

5.在识字教学课堂中使用板卡,可以活化识字课堂教学方式,打破沉闷单一重复的说教,使识字课真正学起来、动起来。

课改前我们的识字课,常常是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然后老师分析字音、字形、结构、字义、笔画笔顺等,读后让学生抄写。识字课堂上充刺着老师满堂的讲解。这时候的教师,往往只关心自己怎么讲,唯恐讲少了,学生就不懂了,而学生也貌似在听,其实下面做什么的都有,玩东西、开小差、讲话,搞小动作、画画睡觉,等比比皆是。农村小学的识字课堂更是严重,识字课极其单调乏味,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教师一听写或检测,不懂的人不是少数,而是多数。这样的识字课,老师教得身心疲备,学生学得精神疲乏,思想疲倦、身体疲劳、行动疲软。“五疲”现象由此生产。识字效率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但课改后,由于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大量引入板卡的使用,使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受到听、看、讲、想感观刺激外,更多的让其“做”起来,动起来。如学生可以利用板卡自行记录生字、给生字写词语、句子,拿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卡和同桌、四人小组交流、交互,甚至是全班窜位互动交流学习。学生还可以动手做识字卡、记字卡、或在中卡、大卡上进行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给生字分类、辨析、归纳,在卡上图示难记难学字的记法、学法;或在卡上补充与书本字词有关联的,但并没有出现在文本中的空白知识,可以依托生字,在卡上尽情发挥相像编词、编句、编段、编故事开头、结尾、中间填补文本空白,进行小组、团体、全班交流,展示等等,可以说,有卡在手,就能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处处学台、处处讲台、处处展台,处处平台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让恼人的“五疲”现象顿时消声匿迹。使识字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

三、结束语

在为期近两年的MS-EEOP有效教学实验实践过程中,在近两年的板卡尝试使用及实践中,我们不仅深切体会到了板卡不仅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同样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它也能充分发挥其记录、练笔、书写、检测、交流、展示等等广泛而实在的作用。我们不否认,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很多,培养和激发孩子们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的做法和途径也有很多很多,但,笔者始终认为,如果将以往那些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和经验再结合板卡的使用去进行训练,一定会使我们的识字教学课堂锦上添花,变得更鲜活、更扎实、更高效。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B类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B2011051)。

参考文献:

[1]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策略》,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

[2]赵亚夫、孙素英主编《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3]李正良、陈健萍主编广西玉州有效教育应用研究大区实践系列丛书《有效教育实践探究》第一册《要素组合方式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3

汇报材料结尾怎么写范文6

所谓“个性”,就是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感知、体验或认识。“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要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就是要敞开心扉,抒写性灵,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就是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让作文成为自己真实情感的载体;就是要重视独立思考,要敢于打破常规,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

要想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技巧:

一、呈现自我法

这是一种按照生活自然真实的状态,根据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作的方法。因为只要能够敢于写出自己的生活和感悟,文章就会与众不同,就会拥有个性。“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独特的个体经历、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作文中往往显得尤其可贵,因为这是我们的作文区别于他人文章的最本真最个性的表征。如果在这份独特的经历与体验上再加上自己的感触、领悟,进而提升为个人的思想,并由此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有所改变,则尤其有价值。

二、真情倾吐法

这是指我们在叙述故事或者表达观点时渗透了真挚的感情,真实地袒露自我的心态,把读者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倾诉交谈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自我心态的自然把握,是“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前提之一。写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就很难把话语说得动听感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能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但是如果没有具体事物作为依托,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我们应当善于叙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件,并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这样文章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起到感染人、启发人、影响人的作用。

三、创意思维法

这是说我们在写作中要发扬质疑精神,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见解的写作方法。有时,我们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看问题往往简单化、片面化,缺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写作时,我们必须激发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式的写作,突破定向直觉思维的旧格局,为自己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有时为了发现和阐明自己的新创见,我们可以或借助想象去孕育新形象;或凭借联想,由此及彼拓展新意境;或通过纵向思维,展示全过程;或反弹琵琶,逆向求异,进行独创;或运用发散思维求创新,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四、不拘一格法

这是一种语言的个性化创新,突破一般的语法、修辞、逻辑,使用“破格”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善于在语言形式上,具体包括写作的手法、结构的方式、体裁的选用、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适当地“变一变”“换一换”,从而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感觉。语言的个性化创新,一是表现为排比、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增强个性化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是可以适当将精彩的方言、俗语、民谣等引入作文,使文章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三是可以将古诗文中的名句信手拈来,为自己传情达意,以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彰显自己的语言特色。当然,同样的题材或内容,如能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注意层次之间的巧妙过渡,讲究铺垫和照应,行文一波三折,这样写出的文章无疑有助于彰显我们鲜明的个性。

【思考练习】

1.下面的选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在文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

听老人说它始建于明代,它曾繁华一时,它曾毁于战火,而它如今垂垂老矣……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人总会带我去夕照亭照相。我依稀记得当年的我曾在亭子里蹦蹦跳跳,我听见在亭子里做窝的燕子的欢叫声。而夕照亭沉默着,任凭现代化的水泥森林淹没它渐显矮小的身躯。一晃数年,我拔节而起,早已褪去年幼的青涩,而夕照亭也在青丝换白发,当年鲜红的柱子如今颜色已尽皆脱落,甚至连那窝燕子也因为不堪忍受刺耳的汽笛声搬去他方……我静静地伫立在它的远处,周边依旧是匆匆的人流。此刻,唯我与它静默着,交会着。

(选自《我与传统文化不得不说的故事——夕照亭》)

A.呈现自我法 B.真情倾吐法 C.创意思维法 D.不拘一格法

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时间,总是充满活力与激情。从每天的睁开眼起,我便踏上了一个充实的奋斗之程。我总是喜欢快走在路上,在一片的喧闹中,在一堆的嘈杂声之中,安然地穿过。我不喜欢张狂,那是无知者自卫的武器,我也不喜欢浮夸,那是胆怯者自我安慰的绝技。我知道,人生的真谛并不在炫耀与自满,而是在平淡地完成自己的事。我也有我的风采,我的绝伦。我讨厌虚伪的赞扬,我也讨厌模仿与崇拜,那只不过是偷懒与不思进取。我从不奢求别人的成功。我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的真谛在于发掘自己,雕刻自己,让自己成为成功的自己,而不是盲目而苍白的复制品。

(选自《我的时间》)

A.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写出了作者对把握人生的深入思考,辩证地看待事物,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社会许多人种种不良生活态度的不满和扬弃。

B.本文的语言仿佛从心底自然地流出,具有强烈的跳跃感,主要是因为灵活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

C.全文充满作者的个性化思考,纵横捭阖,开合有度,舒卷自如,能够给读者以心灵的强烈震撼,使人掩卷仍觉铿然作响。

D.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捕捉并提炼自己日常的生活画面,生动地抒发了自己细腻的感悟,富有个性色彩。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在画横线处补写出几句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对话。

夜晚似乎阻止不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候车室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母亲竟成为这热闹中的一道“风景线”。只见她摊开巨大的行李箱,一件件细细地数着,“

”母亲毫不忌讳地说着,丝毫不在意周围好奇的目光。而我却恼羞异常,尤其在听到周围“哧哧”的笑声后,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我低吼一声:“妈!”可母亲好像没有听见,如数家珍地向我汇报行李箱的“内部构造”。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横线句子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显得不拘一格。

、、梅贻琦等伟人,都曾是北大、清华的校长,正因为他们不注重利益,用自己的品德、“大师”气质去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我渴望生活的时期是有这些伟大的教育领航者的时期,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他们的品德。

答: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运用创意思维法,论述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人生的快乐与否,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关键看你怎样看待,不要把生命浪费在烦心事和伤心事上,放下自己的过失,放下自己的过去,不跟自己较劲儿,不跟生活较劲儿。看轻看淡看开一切,应当学会知足常乐,就不会自寻烦恼了。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得到的东西,终归也是有限的,然而,就是这些有限的所得,也可能会随时失去,既然如此,何不选择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呢?而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

参考答案见下期

【范文精评】

剩菜的滋味

赖丽萍

“妈,我回来啦。”刚一进门,我还顾不上脱鞋,就冲着厨房喊道。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母亲一定是在厨房里翻翻炒炒,大显身手。(以人物语言开篇,先声夺人,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

果然,厨房的门被“嗖”地拉开了,母亲的脑袋从里面探了出来,还伴着一股油烟味儿。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回来啦,饿了吧?再等等,饭马上就好了。”“我不饿,我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您。”我眨着眼睛,得意扬扬地说。“哦,什么好消息?”母亲的好奇心果然被勾起来了。“我们年级举行朗诵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哦。”我自豪极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这一消息。“我的女儿最棒了,今天妈给你炒两个好菜奖励你。”于是她又回到厨房,挥动着锅铲。(人物对白真实、风趣,符合母女两人的身份和年龄。)

饭桌上,一盘盘冒着热气的菜被端了上来。我拿起筷子夹了块胡萝卜一尝。天啊!真是美味,色香味俱全。我边吃边啧啧地称赞母亲的厨艺,母亲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却始终不动筷子。“妈,您怎么不吃啊?”“里面还有两个菜呢。我去端出来。”说完母亲便起身往里走。我拿着筷子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说:“还有菜呀,那我还要再尝尝。”母亲笑着骂我是个贪吃鬼,我也只好认了,谁叫我还想尝尝那另外两道好菜呢。(极力描写菜肴的精致,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语言自然得体,富有生活气息。)

母亲从橱柜里又拿出了两盘菜,我一看,这不是早上剩下的菜吗?母亲把那两盘菜放在桌边靠近她的位置。我看着那角落里的两盘剩菜,颜色枯黄,菜都是蔫的,连菜汁都呈暗色。再看看我面前的这些菜,有荤有素,色泽鲜艳,和那些剩莱一比,简直就是白天鹅和丑小鸭的区别。我猜想那剩菜的味道,一定是又咸又涩。可是看着母亲那满足的表情,就好像她吃进去的不是什么剩莱,而是山珍海味。我心中涌起了辛酸与感伤,如同一层层波澜翻滚的海浪。母亲一口一口地把菜送进嘴里,咀嚼着,那感觉就好像在咀嚼着我的心一般,一股热流涌上胸口,化成泪水在眼里打转。我的母亲啊,为什么您总是选择自己受苦,而让女儿享福呢,您的身体也一样需要呵护啊!(心理描写较为生动,道出了母女之间的真情告白,写得十分精彩。)

我再也忍不住了,伸手端过那两盘剩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母亲愣住了,我微笑地对她说:“以后您吃剩菜,我也吃剩菜,您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谁叫您是我妈呢!”母亲含笑的双眼里似乎涌起了一层水雾,于是也拿起筷子和我一起吃了起来,我发现这剩菜,有一种别样的香甜。(心情急切,心理描写真实,也令读者心有戚戚焉。)

我相信每个家庭里总有一个吃着可口饭菜的人,也有这么一个老是吃着残羹剩饭的人。我突然想起了一位母亲对女儿说的话:“想你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逛街,想象着那些漂亮的衣服穿在我女儿身上是什么样的,我就开心了。”极其朴素的一句话打动了多少儿女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偶尔和我一样吃些剩菜吧。我喜欢上了剩菜吗?不是,而是我爱上了剩菜的味道,因为剩菜里溢着满满的母爱,满满的幸福。(结尾布局巧妙,包含着深刻的寓意,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使文章语言具有独特个性。)

上一篇清纯唯美

下一篇诗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