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鞅立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鞅立木范文1
1.只是一个“洋”外壳。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洋”项目,实际上只是拥有一个“洋”外壳,其本质和内地的项目并无区别。骗子们选择“洋”外壳有三个原因:一是,很多中小投资者并不了解“洋”公司的实际情况,极容易被表象所蒙蔽;二是,在国外注册公司的手续十分简单,而且注册资金也很少,有的地方只需花一美元就可以了。三是,国外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比国内小很多,骗子们有很多的漏洞可以钻。
破解:投资者要想判断对方是否只是个“洋”外壳的有效方法有几个,一是,查看公司注册地以及注册时间,越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国,注册时间越短,骗局的可能性越大;二是,从项目本身下手,如果项目3年前在国内出现过,骗局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到公司总部考察,考察总部是否有外籍员工,如果没有,骗局的可能性较大。
2.“洋”只是一个幌子。有些项目方虽然没有“洋”外壳,但是号称自己是海外某知名公司在国内的独家。其实这种“洋”只是一个幌子。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比注册“洋“外壳更省事,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二是,为日后寻找退路,一旦与投资者发生纠纷,这些机构可以随时消失。
破解:首先,投资者要了解行业情况。通常海外知名公司选择国内总有个原则,就是寻找业内知各权威企业合作。如果投资者调查该公司在业内没有名气,骗局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查询海外公司的背景,如果在互联网中查不到任何信息,骗局的可能性较大。第三,考察公司所在城市。如果公司所处的城市既不是直辖市、省会城市,也不是行业知名集散地,骗局的可能性极大。第四,到相关部门查询项目方的注册资本。如果注册资本较低(不足50万),骗局可能性较大。第五,考察相关样板市场,如果样板市场均在海外,骗局可能性较大。
3.“洋”项目的“洋”技术有猫腻。“洋”项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技术十分先进。实际上很多“洋”项目的先进技术根本无证可考。这是因为骗子们利用了部分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心理――国外的项目一定比国内的先进,有市场。
商鞅立木范文2
一、自下而上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一)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了进一步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首先要了解毕业生毕业年段,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层次和容量,并科学分析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而确定我们能培养的人才的规格和能抢滩的市场份额,避免目标确定的盲目性,尽量回避不确定因素对目标达成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地方产业、行业发展规划。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农机装备、汽车专用设备制造主机及配套零部件制造产业是吉林省的重点发展产业。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
再者要了解专业特点,本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比较强,其中:数控机床操作技师6人,其余均为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多名教师在全国及省数控大赛上获奖。
另外实训条件占有一定优势,校内有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拥有控设备110多台,及CAD/CAM实训室一个。占地5000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测量实训室和5个专业计算机房。并已与一汽大众、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结合专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校内、外实训资源优势和地方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是未来行业、企业的产能扩充和人才层次提升后援。
(二)行业企业职业面向
全省各级重点项目紧缺各级各类人才10780人,机械加工类人才需求量排在第一位,占近三分之一。据调研分析,未来3年内我省对数控技术人才需求将达到4592人,而全省7所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年招生仅有570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被调查的毕业生81人次中49人工作在一汽或长春汽车零部件企业占被调查毕业生数的60%,在长客及配套企业工作的占21%);通过企业专家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目前企业最急需的就是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良好,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能熟练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三) “多层次、分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分层次、分阶段达成的目标:定岗实习就可以顶上的过渡岗位:普通机床操作工;经过短期适应性锻炼就可上岗的工作岗位: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经过3-5年即可实现的发展岗位1:数控机床调整工;发展岗位2:数控机床编程员、数控工艺员;发展岗位3:班组长、调度员、车间主任;经过3-5年也可实现的可拓展岗位1: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可拓展岗位2:数控产品营销员;可拓展岗位3:质检、质保员等。其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农业机械制造、普通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等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从事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调整、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可向班组长、调度员等岗位发展,可向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质检、质保员等岗位拓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至上而下设计课程体系
在确定培养目标后,我们就将主要目标转移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上来。目标的内涵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即实现培养目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将培养目标中所有岗位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汇总、归类、合并、归纳、总结、提炼,按人们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排序,对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分析,分解能力的阶段和层次,形成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基础课程体系、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自主学习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子系统。根据职业形成规律和知识系统的逻辑关系将子系统中承载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分解,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分配给各个课程,以任务驱动方式,从而细化到每门课程目标中,进而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实现自上而下课程体系的设计。
基础课程体系、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自主学习课程体系应该各有侧重,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支持。基础课程体系应该着重于理论层面,课程内容既要包含公共基础,也要涵盖专业基础,还应对学生的素质养成提供支持。使其成为下一步进行技术职业训练与技术实践的理论基础和平台,切实为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有利支撑,因此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不能是基础理论的简单传授,应引导学生向应用技术学习和实践应用过渡;与基础课程体系目的不同的是技术课程体系的内容。技术课程体系是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设计的,因此,技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特征,这部分应该成为实践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在内容上要体现出连贯性,更要体现出培养层次的不同,要有层次的递进性和知识、技能的连贯性上有所考虑;而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从方法和操作层面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自主学习课程体系要体现出专业方向和特色,因此,要依据本专业特点来设置,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部分的课程内容要借助于社会资源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完成。
商鞅立木范文3
但是需要分清楚的是,外国家长要教孩子的是“价值”,不是“利益”;是“人格、品格”,不是“记账、算钱”。不必用钱来教孩子懂钱,而是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只会教出一群斤斤计较的小气财神。
一位美国母亲分享如何帮孩子树立金钱观
这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她10岁的女儿莎蒂如何树立金钱意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2~4岁:数钱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分清硬币和纸币之间的区别了,当孩子把一枚一枚的硬币放进存钱罐的时候,计数能力(这里指的是计算硬币的个数,而不是计算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4~6岁:开设储蓄账户、带孩子去买东西
选择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这样她就可以把一些零用钱和收到的礼金存到这个账户里。当孩子看到账户里面的钱在增长时,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然很多时候父母外出购买日常用品时习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过带着孩子去买东西,让他可以看到买东西过程中父母如何对比价格也是让她树立金钱意识的一种方法。
6~10岁:分配家务
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通过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来赚取零用钱是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在各种节日里,孩子从亲戚那里收到的礼金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除了日常给孩子的开销,给她更多的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也很重要。
10~14岁:开设个人借记卡
美国的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打一些零工,当保姆或帮人遛狗都是比较常见的临时工类型。因此在这个时候帮他们开设个人借记卡,让他们学会如何平衡收支是最适合的。如果孩子想要买一部手机,父母可以预先支付,随后再让他们用打工的钱分期偿还给父母。
14岁以上:使用信用卡
如果可以顺利完成以上几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储蓄,也会更加容易学会经济独立,因此这个时候也可以给他办一张信用卡,让她慢慢学会如何在日常消费中维持个人信用。而当孩子长到16、17岁的时候,父母就该开始考虑和他们探讨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了。
日本式财商教育: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知识,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犹太式财商教育:3岁识硬币、9岁懂货比三家
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英国式财商教育: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重要性;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法国:给孩子开设账户
法国的家长们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即便是小学生,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同样需要一笔开销,对此,家长应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国的父母还鼓励孩子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消费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让孩子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法国家长大多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是不少的,有的会有上千甚至数千法郎。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德国: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书籍――《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不能用做试验的心态,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能让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如何理好自己的钱财
理财第一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的习惯。这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记账开始,把每天的吃穿用度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有了记账的习惯,就要认真地做总结了,比如哪些钱其实是没必要花的,以后可以拿来借鉴。不是十分必要的花费,就可以省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月月有盈余,不至于加入“月光”一族。
手里有闲钱,接下来就可以做点投资了。现在“宝宝”类的货币基金挺多,有些很不错,要求的起始资金也不多,很适合资金不是很多的人理财;再有就是基金定投,强制自己每个月存一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方式。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了。可以去做一个风险相对较高,比如股票之类的投资,不过也不能盲目地投资,要做足够的功课,并且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你适合这些投资,就可以继续赚取你的财富;如果不适合,就要及时收手,千万不可有赌徒心理。
商鞅立木范文4
Abstract: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service specialty, it should reconstruct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ost-oriented service people and business types.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core skills of occupation post, it should highlight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cities in particular.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mode based on the main part of project curriculu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pecialty i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it primarily achieved requirement of innovative business training talents withgood communication abilit by "3D mutual permeability + four steps" course system, "three-level platform + four-wheel drive" teaching mode, "three-phase combination + four leading" educational ideas.
关键词: 项目课程;职业能力;国际商务
Key words: project curriculum;professional ability;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28-05
0 引言
经管服务类专业,如国际商务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递进式的训练,最后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能活学活用,直接上岗,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适应工作环境的实用型人才,一直是服务类经管专业课程改革的难点。
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番职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改实践进行了四年(2008~2012年),整个研发过程达到六年(2006~2012年)之久。该项目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立足职业能力本位,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三个“三加四”高职课程模式——开发“三维互渗+四级递进”的课程体系,通过“三级平台+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贯彻“三相结合+四化引领”的教育理念。本文将结合我们近年来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对此展开实证研究。
我们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相较于工程类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机器,即“物”,服务类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客户,即“人”,所以创新型商务人才既需要专门化的职业岗位技能,也需要较高的人际沟通水平。在实践中,与工科院校课程开发重视工作过程的系统分解相比,文科类院校(商务类专业)注重根据岗位所面向的服务人群与业务种类来重构课程体系,并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整合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设计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适切性,在培养商务类从业人员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 “人际沟通”与“开拓创新”的能力要求,实现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三能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
构建国际商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是:①课程内容设计应当以工作任务分析表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②课程内容以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为载体。③项目之下设置模块,模块是项目的细化或分解,模块是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④项目和模块均来自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⑤要充分考虑项目和模块的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⑥以实践知识为明线,以理论知识为暗线。⑦实践知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理论知识围绕实践知识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⑧项目和模块设置的一般策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
1 “三维互渗+四级递进”的课程体系
2006年,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对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建立了以商务应用能力为主体、兼顾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2007年,结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通用能力课和职业岗位能力课等三大模块。并且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逐级递进的整体。如图1所示。
通过四年多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以基本技能为基础,岗位技能为核心,注重人际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化、整合化、一体化(教学做)和延伸化,阶梯递进、特色鲜明的项目课程内容体系。
对应商务类从业人员四个层次的职业能力,即职业基本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日常英语听说写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包括网上营销商务推广能力、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包括签订并履行合同能力、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管理能力,整个课程内容以培养商务应用能力为中心,呈现出四级递进的能力阶梯,如图2所示。
1.1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打造岗位核心能力 为了实现 “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一体化”的目标,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还是国际结算、国际货代等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课程,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的框架,按照实际的业务流程或者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建成一体化课程。[3]
所谓一体化课程是指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课程。这类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作引领,以移植的岗位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模拟岗位操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教学练相结合,是仿真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一步模拟的训练,学生能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但尚未从事过真实的业务。[4]
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按照跟单员岗位从事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序化教学内容,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虚拟的外贸企业,以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开始自己的“外贸工作之旅”, 从和外商磋商谈判、讨价还价,到贸易合同的签订,一直到最后的履约,包括租船订舱、出口报检、报关等所有环节。在所有的训练中,通过建立了一个虚拟企业,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的情境下,完成实际外贸全套工作任务,虽然企业是虚拟的,但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与实际外贸工作,在内容、步骤、方法等各方面完全一致,其相关资料、经济业务也都来源于企业一线,课程中采用的单证等都是从实际企业中收集筛选出来的,与实际工作中的完全相同,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1.2 通过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培养良好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短板,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经常反映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在职业通用职业能力课程中,按照高级商务助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整合优化几门主干课程,开发了基于沟通能力培养的双语类项目课程——《国际商务沟通技能》。首先,我们将商务英语口语、商务沟通等课程整合为的一门《国际商务沟通技能》,实现了 “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整合化”的目标。其次,它也是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我们还尝试在本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力争在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中,逐步突破高职双语教学的瓶颈。
所谓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开发的这类课程,即以实际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实际业务操作作为教学内容,按真实的业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广阔的市场作为上课场所,是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面向社会进行的真实工作项目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具备从事单项业务工作的能力,但此时学生尚不具备完成一个完整工作岗位的能力。[5]
第一,课程内容上,为了保证沟通能力逐级递进,不但借鉴了国外优秀的教材资源(《Work Place Skill》),精心选择知识点,更加针对高级商务助理岗位的口头和笔头沟通技能、按照一个个项目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例如,在口头沟通能力模块中,设计了上司沟通、同级沟通和客户沟通三个项目,其中,“口头沟通——上司沟通”项目又由三个小模块构成,采取情境教学法,结合传统讲授法,即“课上课下”相结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课程中观赏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视频,了解上司的角色(模块1)、掌握与上司沟通的原则(模块2),再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用小组讨论法,活学活用向上沟通的常用句型(模块3);第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国际商务沟通技能》课程共136个学时,包括第三学期36学时和第四学期100学时;第三,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授课场所不但在校园里,还会到企业中;第四,为了培养国际商务双语沟通能力,在教师用讲授法“教学”时,尽量借鉴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在“学做”阶段,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允许其部分使用中文进行口头沟通。
具体地,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我们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实施方式“双轨制”,[6]在第四学期开设《国际商务沟通技能》课程过程中,统一安排了为期3个月广州市俊才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电话呼叫中心实习,这实际上也是在生产性实训中心进行学制中间的顶岗实习。操作方法是:把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在第四学期后半学期(2012年4~7月)到“教学工厂”做项目,剩下的一组还在学校的课堂上课;暑假(7~9月)时,两组学生再交换位置。通过这种现场作业的实战模式,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准员工,一方面可以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从事并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专任教师每周一天到企业为学生上《国际商务沟通技能》课程,兼职教师是来自俊才公司的业务骨干,负责指导学生开展业务;教学内容与相关业务一部分来自于电话呼叫中心的相关工作,由行业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开发与指导。通过现场作业,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通过学生在岗位第一线的真实体验和完成上司沟通、同级沟通和客户沟通的工作任务,不但消化、应用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一个动态环境中的“真项目真做”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
1.3 通过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激发开拓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一是把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社团活动相对接,搭建立体化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除了课内所有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师、辅导员还在课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华南赛区培训、素质拓展推广会、求职礼仪之星、商务谈判竞赛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模拟企业文化,创造一种人文素质培养与企业文化精神熏陶相融合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提升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二是通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当学生课程学习到一半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学生带着学过一半的专业课程走上社会实践岗位,体验、实践一线跟单员、单证员工作。暑假完毕,回到学校继续专业课程后续的课堂学习。第三,顶岗实习是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教学活动以学生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作引领,以所在岗位业务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场所作为教学场所,是在真实的岗位作为准员工进行真实的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履行岗位职责并走向正式就业的能力。
国际商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屡创佳绩,继2011年作品获校级银奖,2012年作品再获校级金奖,并被推荐参加广东省级比赛。近年来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参赛竞技成绩的提升,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职业岗位课程之一的《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该课程以“国际营销环境分析”、“国际营销调研”、“营销定位”、“营销策划”等工作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国际营销调研、营销策划和产品销售的能力。既重视校内课堂教学,更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进行营销环境分析、营销调研和营销策划。其中,在2011年作品《关于广州番禺区中小型企业规模扩展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中,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的调研方法与数据分析工具,对番禺区食品、建材等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其在规模扩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2012年作品《广州市十分钟加油站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创业设计》是一家专门为面试者和上班族而设,提供快速理发、衣着整理、面试技巧等服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讲求“实用、便捷、实惠”,他们用最短的时间给面试者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整体形象,并在服务过程中鼓励面试者和提供面试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的机率,具有“时效、量身打造”的特色的造型屋,强调标准化理念,创意十足。
虽然只是高职院校,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应适当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会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这些工具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研究。我们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国际结算”的研究性学习,最初,采取教师先布置研究专题,在实训课上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中文期刊网等网络学习工具检索相关专题资料,再由学习小组课后自行进行专题研究,撰写学术小论文,最后由学生学习小组做课堂展示研究成果(小论文)、师生共同评价的自主学习模式。近两年,则开始探索结合指导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在校生的挑战杯比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目前,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有三位在校生、2009级国际商务专业有一位毕业生,都在跟随“国际结算”的专任教师进行 “广州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多元化战略研究”(2010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的调研工作,通过师生共同调查研究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学到鲜活的知识,而且很好地将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学生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备赛有机结合。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也是其将来面向市场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所必备的。
2 “三级平台+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实践导向的改革,最复杂的是课程的组织实施,因为它颠覆了过去按部就班的固定式课程安排体系,因此我们建设了适应“三级平台”实践教学的设施作为支撑。项目导向、仿真训练、顶岗实习是我们实施中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而参加全国各类大赛,则是检验我们培养效果的一个舞台,通过这四轮驱动,有效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2.1 搭建“三级平台”,支撑实践教学的落实 为适应第一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建设了外贸业务实训室、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室、国际货代实训室等实训设施,配置与工作场所业务场景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
为适应第二步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建设了能够开展真实业务的商务项目中心,把外贸企业真实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进学校,并以项目中心为平台通过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把这些产品和服务推向社会。广州市俊才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电话呼叫中心的项目就是商务项目中心开发,并由项目经理负责管理的。
为适应第三步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对固定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我们结合订单式培养,与本地外贸部门合作完成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确保半年顶岗实习达到毕业生的100%。
“三级平台”保证了实训室模拟实习、校内生产性实习和半年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实训体系的有机联合,而且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线索,围绕着能力培养的核心,串接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通用能力课和职业岗位能力课,使这三大模块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2.2 通过“四轮驱动”,保证职业能力的养成 项目驱动的实施模式,是工学结合在经管服务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核心,我们的所有课程都渗透、应用了该教学模式。即无论课程内容是按照什么模式设计,是按照工作流程,还是按照工作岗位,或者按照职业能力,或者是按照项目划分,所有课程的实施都把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岗位中的每个环节、能力中的每项技能、项目中的每个任务……按照项目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且整个过程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就要依序“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核心岗位技能,而且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情境模拟的仿真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模式,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还是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报关实务课等,我们都按照“工作流程”来设计课程。
应用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打破传统的教材内容的框架,按照实际的业务动重组教学内容,围绕流程中的每个阶段任务组织实施教学,使教学过程“实战化”——学生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是完成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或者“营销任务”或者“报关任务”,一门实务课程变为一次生动的实践业务的行动,通过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流程、学会方法、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实现了“以实践工作流程为线索的教学模式”。同时,在去实际企业训练有难度的情况下,把贴近真实工作的软件引入教学,以这些软件为载体,导入相应的核心课程,实现了“真项目假做”的仿真训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场作业的实战模式,学生在三年中安排两次或以上顶岗实习,其中一次是在第四学期或暑假进行,最后一次是第六学期,是毕业前实习,要实习半年。
我们曾经担心:企业会给学院真实的项目吗?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为企业着想,企业对此是有积极性的。主要问题反倒是我们的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大部分老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负责外部联系和指导项目的能力不足,因此为了保障项目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实施真实项目教学中有必要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那样设立类似“项目经理”的职位,专门负责真实的项目教学。从2011年底起,已配备了一名专任教师担任商务专业的项目经理。
大赛竞技的实战模式,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要想设计出一个产品,很难像工科有一个实际的东西产生,更多是研究报告或者调研报告等,而这些则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检验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把积极参与各个层次的大赛作为课改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挑战杯”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3 “三相结合+四化引领”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中,通过使用一体化教材、配套教学软件、配合使用网络课程,布置课后作业、课前预习等实现教、学、练三者结合。能否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纸质、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是影响项目教学的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商务类专业丰富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纳和提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构建了 “教学设计工作化、理论内容任务化、实务内容实践化、实训内容实战化”(即“四化引领”)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理念。
3.1 “三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做”相结合。目前大多数课改试点高校没有适合项目教学的、自成体系的教材;项目教学中教材的选用随意性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是否能开发出具有高职特色的项目教学教材,是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的关键因素。已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3本项目教学的一体化教材,使用三年多,反响良好、销路突出,出版社准备近期修订后再版。
第二,“课上课下”相结合。我们依托网络教育技术手段,建成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代、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等网络课程,全部通过了学院网络课程验收。在使用网络课程配合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外贸业务工作的特点和我校教学资源的实际,例如,对于学习者来说,想让他们了解复杂多变的外贸个案,就需要网络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案例,课上采用了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就要求学生课下配合使用网络课程中的案例库、观看网络视频自主学习以及开展专题研究后自主撰写论文等,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时,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次建构。
第三,“校内校外”相结合。所谓“校内校外”结合,指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衔接与融通,保证“三维互渗”和“三步实训”落到实处。
3.2 “四化引领”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工作化”,即指一门课程的整体的教学安排、组织和规划。教学设计工作化的核心就是打破原有传统教材的框架,打破以往知识体系完整的束缚,从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按照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或者工作项目来重组和序化课程内容,这是我们整个课改理念中最关键的一点。
“理论内容任务化”,即指在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要转变思路,理论内容要转化为实务内容,通过把课程内容项目化或者任务化,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使一门理论课程或者课程的理论部分转变为生动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实务教学”。
“岗位内容项目化”,即指对于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按照实际的业务活动或者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学生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是完成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或者“营销任务”或者“单证任务”。对于一些通过一体化教材中的模拟情景难以完成的实践训练,还在实训室里辅以教学软件的训练;同时注意把整个实训尽可能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我们称之为“双证课程”。通过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流程、学会方法、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
“实训内容实战化”,即通过和企业实际项目的合作,把实训内容转化为实战过程,整个训练通常是让每个学生扮演未来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份开始,完成一次综合的、完整的业务训练。像《国际商务沟通技能》的实训就在广州俊才公司的电话呼叫中心——生产性实训中心进行。如图3所示。
在生产性实训中心的顶岗实习,兼具了学生生产性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双重功能,既是教学场所,也是社会服务基地,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的项目课程既可以供学生学习,也可以供员工培训,既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连接企业和学校重要媒介。
4 主要结论
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多、课时长、与岗位结合度较差等问题。由于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独立性较强,在单独一门理论课中设计教学项目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传统教学中难免会偏于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差。
广州番职院国际商务专业重构“三维互渗+四级递进”的项目课程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较好实现了培养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三能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的设置、到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等都围绕实践导向的“三相结合+四化引领”的教学理念,通过“三级平台+四轮驱动”把整个教学体系转化成一个“实战”训练的三年,推动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们开发的项目课程课程标准、项目设计方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编著出版的配合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材、创新的教学方法、三步实训模式等,应能系统解决项目教学中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实施等实际问题,其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四年的实践经验应该能为文科类院校经济管理类其它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当然若从教学成本分析的角度考虑,推广新的课程模式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因为项目课程对师资素质、师资数量和教学设施等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如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推广新模式的可行性,将是下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75-79.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0-78.
[3]张宏博.基于职业成长重构国际结算课程内容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0,(8):17-19.
[4]张莲苓.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会计课程的理念与思路[J].会计之友,2010,(1)上:115-117.
商鞅立木范文5
1. 培养目标的内涵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一般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与需求来制定,但是由于学校类型与层次的不同,也体现一定的差异化。从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来看,包括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即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宽知识视野和扩大知识范围;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
2. MBA 项目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硕士 (MBA) 诞生于美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我国于 1991 年开始引进 MBA 教育项目,目前已有 236 所高校获批此项目,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 702 所的 34%。工商管理硕士 (MBA) 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在于“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因此,在 MBA 培养目标定位上,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指向性来确定,著名管理学者席酋民 (2002) 认为 MBA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实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我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在 MBA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应当根据各自学科群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宗旨,注重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国际化意识的培养,并以此建立特色化的品牌形象,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生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企业认可的高级管理人才。
3. 农业院校 MBA 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农林类本科院校有 41 所,但只有 11 所农林院校开办了 MBA 项目,占 27%。对于农业院校 MBA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朱晶、温思美 (1999)较早地介绍了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企业工商管理硕士”的教育培养情况,认为农业院校 MBA 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及其相关企业培养富有创造性和竞争性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课程学习,掌握一般的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和实用技能,了解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特点,为今后在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不断变化的农业和食品行业中担任高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4]。目前,我国已经开办 MBA 项目的农业院校也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科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熟悉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善于沟通与合作,具备组织协调能力与经营管理技能,能在工商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中胜任管理工作的中高层次应用型综合管理人才。
二 课程教学模式
1. MBA 课程体系设置
从 MBA 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来看,它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课程设置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对 MBA 课程设置规定了一些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如管理经济学 ( 或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10 门核心课程中至少选修 8 门,学分上至少要修满 45 个标准学分,专业课 ( 不含政治、英语 ) 学习应不少于 600 学时。
湖南农业大学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工商管理硕士 (MBA) 课程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三个模块体系。
(1) 基础课模块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管理学、工商管理硕士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程 32 学时、2 个学分;本模块设置是按照循循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逻辑,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为后面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核心课程模块按照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 (MBA)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规定,设置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等 9 门核心课程,每门课程设置了 40 学时、2.5 个学分,知识体系涉及企业的战略、财务、营销、组织行为 、信息系统等。
(3) 选修课程是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自行设置的,湖南农业大学 MBA 选修课程体系包括专业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两大模块,其中专业选修课设置了电子商务、管理沟通、公司治理、创业管理、商法、企业社会责任等 6 门,每门课程设置了 32 学时、2 个学分,要求 MBA 学员必须完成其中 5 门课程学习;方向选修课按照农业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营销与商务管理和会计与财务管理 4 个研究方向设置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农产品营销、竞争情报、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竞争战略、战略薪酬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诊断、税收筹划、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等 11 门,每门课程设置了 32 学时、2 个学分,MBA 学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修其中的 3 门课程。
2. 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 MBA 学员主要来自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方案规定,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重视培养 MBA 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主要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企业经营案例,尽可能多地安排课堂讨论。对成功的企业,学习其优秀的管理思想,体会成功的经验;对亏损的企业,分析调查,对症诊断,开出“药方”——提出扭亏增盈的措施,然后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 [6]。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提纲挈领领式的教学方法,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原则,充分发挥 MB A 学员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员本身的资源优势,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升华,再回到实践中去。此外,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方案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要配备校外导师或企业家参与授课或作相关的专题报告,时间上要求为 8 个学时。
三 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5]。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让 MBA 学员参与各项实践活动项目,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湖南农业大学 MBA 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育形式改革等。
1.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团队训练和管理实践等项目,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听学术报告 ( 讲座 )、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要求 MBA 学员在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累计 5次以上,达到规定要求者记 1 学分;团队训练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主要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一般安排在第 1 学期内进行,记 1 学分;管理实践是以企业调研实习为主要内容,一般要求在第 4 学期进行持职实习,实习报告形式包括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或创业计划书、企业诊断与咨询分析报告等,需提交《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研究生管理实践报告》,计 1 学分。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 MBA 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MBA 学员开展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 MBA 学员在实习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展示出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便于实习单位在实习中考察毕业生并留下继续工作。湖南农业大学 MBA 教育中心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围绕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考察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标准是要有鲜明的农业特色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已经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隆平高科、金健米业、唐人神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湖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农业企业。
3. 实践教育形式改革
实践教育形式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和对接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方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针对 MBA 学员在职学习和集中授课的特点,湖南农业大学 MBA 教育中心在实践教育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在核心课程授课计划中单独列出 8 学时,邀请 MBA 校外导师或者部门著名企业家来课堂授课,传授经营管理实战技能,分享创业者与经营者的实践经验;二是在集中授课时间段内,邀请政府部门专家与领导来讲解行业部门的政府服务职能与执行现状,让 MBA 学员了解行业特点和基本状况;三是深入企业或农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拓宽 MBA 学员的社会知识面,可以是参观 MBA 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或者是 MBA 学员自己所在的企业或者农村社会;四是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岗位需要,选派部分MBA 学员参加实习。
商鞅立木范文6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诚信教育。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多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宠妃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失信于民。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极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问题非常严重。中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千亿元人民币。
不诚信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界,政府不诚信、专家教授不诚信、媒体不诚信、公众不诚信等问题也广泛存在。
拿企业不诚信来说,三鹿集团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其品牌价值被福布斯杂志评定为149.07亿元,而就是这样一个名牌优质企业,却因为三聚氰胺不诚信事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宣布破产。
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我们便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加重了我们的精神负担,也让我们的交际成本大大增加。
为了建设
诚信社会,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开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一个诚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