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培训体系 企业现状运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培训体系建立的步骤及实践的详解

一)、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包括培训经费的投入、组织机构的设置、培训管理人员的配置、培训设施设备的配备等;

2、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接收培训的程度、员工对企业培训的参与程度、满意程度;

3、企业的培训需求情况;

4、讲师资源状况,有没有企业内部讲师队伍、对内部讲师有没有激励,有没有外部讲师获取渠道、有没有长期的合作机构等;

5、课程课件方面,有没有企业内部的专业课程课件,数量多少、质量怎么样、成不成体系等;

6、以往的培训效果如何?

二)、确定培训体系建立原则

一般来讲,建立企业培训体系,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基于战略原则: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让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企业培训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2、动态开放原则:企业要生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体系必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培训体系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否则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推进绩效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3、保持均衡的原则: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必须保证企业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保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均衡,纵向要考虑新员工、一般员工、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级管理者之间的各个不同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要考虑不同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以此来寻找培训需求和设计相应课程。

4、满足需求原则: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满足工作需求的、员工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

5、全员参与原则:培训体系的建设,不只是培训部门的事,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必须上下达成共识,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实现全员参与。

6、员工发展原则:培训体系的开发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须知出相应的贡献。

三)、确定培训体系框架图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文化、战略、规模、行业领域等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通过多次分析与研讨,确定了我公司的培训体系框架由“组织运营体系、制度体系、资源体系、信息化系统”四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再设置相关子模块予以支撑;其中组织运营体系是基础,制度体系是依据,资源体系是保障,信息化系统是载体,各模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保证企业培训体系的正常运转。框图如下:

四)、培训体系各模块介绍

1、组织运营体系

组织运营是培训体系的基础,规定了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各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内容,是领导支持培训的体现、各部门相互配合的机制、全员参与培训的前提;包括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以及在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管理职责等。

培训组织机构可结合企业的规模、组织机构模式、企业对培训的定位等因素进行设置,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那么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也就简单;企业规模大、组织机构复杂,那么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也就复杂。比如我公司员工在万人以上,组织结构复杂,我们设置三级培训管理组织,第一层为公司级,第二层为工程公司(专业公司)级,第三层为部门班组级,并要对各层级的组织管理职责、人员配置要求及相应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公司人力资源部作为第一层培训组织,统筹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职业资格取证,满足公司经营和发展对员工能力需求和岗位职业资格需求,负责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负责对各单位培训工作的管理、指导与监督;公司级培训的统筹规划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及学员能力观察与评价;培训机构与师资的管理,培训信息资料及职业资格证件的管理等。

第二层级培训组织由各单位组成,负责本单位的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资料管理等;并负责对第三层级的培训进行管理、指导与监督。

第三层级培训组织由公司各部门、项目部、施工班组组成,是专业培训落地的具体实施者,主要负责本部门的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培训资料管理等。

各级培训组织管理职责示例:

2、制度体系

培训制度体系是在公司的远景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指下实现的,是一切培训活动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其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培训制度体系可以理解一个公司的培训文化,是一个持久的、动态的、没有终点的过程,只要有培训活动的存在,这个过程就得继续。培训制度体系是有关培训运营管理、培训师资管理、培训费用管理等一切制度流程的总称,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管理、培训效果评价管理、师资管理制度、培训课件管理、员工外派培训管理、培训费用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

3、资源体系

是培训体系运营的保障,主要包括内外部师资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设施和设备三部分:

3.1内外部师资体系

讲师是培训的载体,是课程的演绎者,是培训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讲师资源供我们选择;同时讲师需要具备适当的授课技巧,认真负责的授课态度,这就需要有相应的选拔任用条件、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管理;师资体系的建立意义就在于此。

师资包括内部师资、外部师资两部分,对内外部师资的管理有一些共性部分,包括讲师基础信息、讲师选拔、聘用、授课管理、效果评估、费用管理等。同时也应根据师资的来源、特点、优势、劣势的不同,管理有所侧重。

建立外部师资体系,可使我们在较大范围获取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给企业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提高培训档次;营造良好的培训气氛,增加培训对学员的吸引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企业内部讲师是一种宝贵资源,内部讲师具有对企业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与学员相互熟识,培训中交流比较顺畅,培训师费用低等优势;对于企业来讲,内部培训在整个培训中占有的比重越大,越有助于企业培训成本的节约,有助于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形成。企业内的核心技术、管理等内容的传播,可以防止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预防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内部讲师因自身素质、讲课意愿、授课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的参与度。所以对于内部讲师的管理,需要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明确内部讲师的任职资格、选拔流程、讲师职责、培训提升、激励约束等内容,以帮助内部讲师提高授课水平、调动内部讲师的授课积极性。

3.2培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训资源的实质性部分,是培训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可有效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临时性,使企业培训具有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连续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起什么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培训什么。

企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体现组织发展要求、工作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基于组织发展的角度,要关注公司战略发展、机构改工、业务调整所产生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需求的角度,可根据岗位说明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胜任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分析构建岗位胜任力课程类别。

在清晰了哪类人需要哪类培训后,还要对具体的培训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学员现有能力与标准能力的差距,确定具体的培训课程,并进行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培训课程组成的;

3.3培训设施设备

培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是企业对培训重视程度的直接体现,宽敞明亮的教学场所、舒适的教学桌椅、性能良好的投影、音响等教学设备,是培训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

培训信息化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都有网上办公系统,各种业务的流转、档案信息的存储都实现了电子化,因此培训信息系统成为了培训体系运转的有效载体。企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可通过自行开发、借助外部专业开发团队合作开发、或直接购买相关软件。

培训信息化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流转业务、非流转业务、网络学习三大部分;其中流转业务可包括培训需求调查业务流程,培训计划审批流程,培训方案审批流程,讲师聘用审批流程;培训通知流程、学员请假流程、培训评估流程等;非流转业务包括培训师资信息、培训课件、培训记录档案、员工资质证书等相关内容,可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所需信息、统计所需数据、生成各种报表;网络学习可实现学习资源共享、远程同步学习、学员档案管理等功能,学习形式另活,可组织员工对指定内容进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或组织在线考试;也可以是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助学习,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二 企业培训体系运行效果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2

一、以实现教育培训专业化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广校体系建设

1. 印发文件。早在200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精神,山东省农业厅专门下发了《落实意见》,从强化职能、细化办法、找准目标、明确任务入手,予以贯彻落实,使农广校建设不断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 现场指导。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贾万志副省长亲自出席山东省农广校建校30年校庆庆祝会,高度赞扬山东省农广校“已成为我省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省农业厅王金宝厅长到任伊始,即到泰安市岱岳区大陡山村农广校村级教学班检查指导工作,对农广校中职教育进村办班给予充分肯定。

3. 积极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民培训,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投入。仅省财政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就从2009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400万元。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省农广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更新了广播电视制作设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制作能力,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有能力承担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节目制作任务的为数不多的省校之一。

二、以确保“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全省农广校分校和内设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

到目前,山东省农广校有17个市级分校、126所县分校、两所农高区分校、3所特殊教育分校(与司法部门联合举办),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和农业县(市、区)。省、市、县均建立了农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省农广校内部设立了办公室、财务科、教务科、培训科、学籍科、体系科、教材科、声像科和宣传科等9个科室与中央农广校处室一一对应。各市分校和县级分校也均设立综合科、教务科、培训科、教材科、学籍科等相应科室,保证了省、市、县三级的有效对接和各项工作畅通运行。能够实现分校和机构的全覆盖,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做法。

一方面,早作准备,提前工作,力争在改革中保持稳定。近20年来,每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特别是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冲击都很大。为保持农广校“三不变”,在每次改革方案酝酿出台前,山东省农广校及时收集整理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编制报告,在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以及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汇报,使农广校在历次机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站稳了脚跟,青岛、烟台、威海、临沂等部分分校还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作为,加快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面向。为联合开展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山东省农广校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在2000年和2002年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下发了两个文件,加强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文件要求,先后在齐州监狱、鲁西监狱、济南监狱建立了3所农广校分校,并从省财政厅争取专项资金6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随着部分市级农业高新区的建设,积极主动与农高区管委联系,成立了东营市和聊城市农高区分校。农广校体系在山东实现了“一个不能少”的目标,而且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三、以达到“一个更比一个强”为目的,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1. 开展优胜评选。自1991年起,山东省农广校就在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开展市、县两级分校年度优胜学校评选,评比内容涉及体系建设与管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学籍管理、农民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媒体资源建设与管理、宣传通讯工作六个方面。23年来,全省有6所市级分校、48所县级分校保持连优全优,获得15次优胜学校的市县分校超过50%。优胜学校的评选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分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临沂市、烟台市、淄博市、泰安市岱岳区分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农广校体系有影响的名校。

2. 实行达标检查。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要求,每年进行一次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任务申办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检查活动。根据各分校申办中等职业教育开办专业和农民培训层次、类别和岗位,从机构建设、场地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制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达标标准,组织专家组审查申报材料,现场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取消申办资格。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活动的开展,加大了县级分校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力度,也确保了教育培训质量。

3. 举办队伍评优。1996年,山东省农广校在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师中开展了首届全省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随后每两年一届,教学评比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教案评比、课件评比、课堂评比,形式有现场观摩、能手巡讲。教学能手的评比,在全省广大专职教师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农广校培养出了陈洪常、张景顺、邵文涛、温萍等一大批在全省农业教育行业叫得响的名师。在2012年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大赛和优秀课件评比中,山东省农广校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开展了优秀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十佳分校校长、20名优秀分校校长,活动评出了基层分校校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4. 严格选用教师。山东省农广校在实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上,实行了全省统一选聘教师、统一安排教师担任授课任务。省农广校一直在教师选用上下功夫。一是在每学期开学前与培训项目开班前,在省级和市级教学能手中,调集教师进行集训,按照教学内容集中学习备课,现场试讲评分,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选用教师。二是按照名次排序,确定教师等级,按照教师等级,确定教师课时费标准。三是由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情况作为下学期或者来年选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以实施“一人一村一班一课”为抓手,全面提高农广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规模保持在4105人,其中专职教师1149人,兼职教师大约在2784人。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全省农广校讲师团和导师团,设置了专业技术员岗和组织辅导员岗。按照任务分工和岗位要求,全省农广校教师各负其责,积极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近几年农广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滞后,农广校部分教职员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为此,2013年省校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一人一村一班一课”制度,并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实施。

1. 一人一村。全省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通过调查走访,撰写调研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方案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和田间指导,并通过赠送图书和举办读书月活动,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及时传播惠农政策以及农业新技术、新知识。

2. 一人一班。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督导一个培训班或教学班,通过全程跟踪,强化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省校的各项教学、培训管理制度,协助有关人员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3. 一人一课。组织教师每人选择一门课程,精心制作课件和做好教学设计、课堂设计,开设农广讲堂,每名教师登台讲课,其他教师观摩点评,实行岗位大练兵,年终开展一次岗位比武,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五、以“满足需求贴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农广校教育培训条件建设

1. 加强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2009年,按照农业部印发的《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要求,为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省校在济南建立了第一个农广校省级培训基地。为满足培训需要,按照全省区域布局,先后又在淄博、烟台、滨州、莱芜、临沂建立了5处省级基地。6个省级基地承担着5000人的农民创业培训、400人的乡镇体育指导员,以及肥料企业肥料配方师、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等培训任务。

2. 加强基层农民教育培训点班建设。2010年,经省教育厅下文批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式开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8个涉农专业。按照农业职业教育要把教育培训资源送到农民身边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进村入场到社”办班的要求,把全日制教学班办到大型农村社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到目前,全省农广校已在全省15个市32个县建设稳定的中职教育教学点36处、教学班73个,承担着3685名中职教育在校生的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农民培训项目要求,在全省100个县建设相对固定的农业培训点400多处,承担着40%以上的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任务。

3. 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山东省农广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为使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省校制定了全省农广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五年规划,规定了省市县三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标准和要求,济南、临沂等分校已建成标准化市级基地24个、县级基地近百个。

六、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平台,不断提高农广校体系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还有一句是“亲戚还得靠走动”。体系的凝聚力哪里来?靠的是密切联系、统一思想,靠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战斗力哪里来?靠的是工作牵动、常练常新,靠的是队伍内涵建设。山东省农广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多年来,正是靠着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这个平台,山东省农广校体系上下、同志之间密切了联系,加深了感情,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赢得了好评。

1. 稳定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在校生11812人,涉及17个市、98个县级分校,每学期有837名专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210名班主任担任教学班日常管理。每年举办省市两级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40多个班次,开展教学观摩120多场次,每学年开展优秀教学点、教学班、教师、班主任和学员等“五优”评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双提高。

2. 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体系县级分校承担了65%左右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各市分校承担了70%左右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任务,省农广校承担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80%左右的初始创业者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省农广校自筹资金每年举办一次农民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办讲座、交流心得。

3.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山东省农广校鉴定站已连续三年鉴定考评数量达到2万人以上,位居全国前茅。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不断加强农广校体系内考评员和督导员队伍的建设,得益于督导员考评员管理不断规范。全省农广校体系内有督导员36名、考评员258名。完善了鉴定站与督导员考评员工作协议,制定了异地督导考评制度,每次鉴定随机选用考评员,成立了考评员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确保了鉴定考评工作的严肃性。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3

一、验船师培训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通过对本单位验船师培训工作的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一)某些培训流于形式;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多是针对全部人员;

(三)培训方法简单,多以集体授课为主;

(四)参与培训的学员缺乏主动性;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书面考核,方法单一。

二、完善验船师培训体系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分层次验船师培训体系

根据验船师培训体系和培训对象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完成验船师资质授予和保持的日常培训工作外,还应结合验船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需求,平衡单位正常业务开展和培训项目之间的关系,平衡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分门别类,明确定位,细化目标,构建分层次验船师培训体系。

1.25岁以下和26~30岁验船师

这两个年龄段验船师尚处实习或刚获得资质的阶段,初步进入角色,现场检验工作技能、经验都还欠缺,还需实践锻炼,且因工作年限,这两个年龄段验船师都只具有初级职称,但上述年龄段的验船师是现场检验的生力军,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制定具体措施:

①集中学习,派送到总部的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船检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②发扬老验船师“传、帮、带”的作用,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派合适的老验船师作为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检验的实际指导;

③根据每个人的主管领导的派工安排,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不同类别船型的建造船舶检验和营运船舶检验的模块培训;

④为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人才,可选派合适的人员到大学里进修与本专业相近的其他专业,如轮机专业的验船师,可以进修电气专业,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

⑤充分发掘所在处室和单位内部的教师资源,所在处室定期举办对规范公约的培训,请资深验船师定期举行单位内部现场检验和理论知识的培训等,增强这个年龄段对现场检验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获取中级或高级职称,解决初级职称人员过多的问题做准备。

2.31~40岁验船师

这一年龄段验船师已积累了一定的现场检验经验,检验工作能力日益显现,成为现场检验主力军,但是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略差,需要进行技能开发的培训,如选派人员参加总部举办的各类检验技术高级研讨班;参与重大在建/改建船舶检验和船况较复杂的营运船舶检验工作等现场培训模式;全面提升这个年龄层的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3.41~45岁验船师

这一年龄段的验船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但所占验船师总数的比例略为偏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这个年龄段的验船师参与其他专业的资质授予培训班,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4.46~55岁验船师

这一年龄段的验船师基本成为专家型验船师,具有丰富的现场检验工作经历和很强处理本专业或跨专业现场检验技术难题的能力,但体力精力上已开始逐渐跟不上高强度的现场工作节奏,难以持续在现场工作,可考虑多参与指导工作,作为系统内的培训教师。

(二)建立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制度

为更好地进行培训安排、培训实施工作,应在每年初,要求一线检验业务部门提供年度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年度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完善的年度培训计划。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是全面提升验船师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术业有专攻,又可一专多能”培训方针,丰富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并设置不同船型检验的专业课程模块。

(四)灵活、合理运用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验船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灵活、合理地运用培训方法。一项培训可以将多种培训方法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培训方法,既可以消除培训的枯燥感,提高受训人员的主动性,也可以使培训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1.在岗培训

让验船师通过现场某项检验工作来学会某些检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主要方法有实习法,是培训一线检验人员常用的方法。还有工作轮换和特别任务法都适用于在岗培训。在运用这些方法中要注意实施培训的人应当具有丰富的现场检验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有关指导方法的全面培训。

2.新进人员的导向培训

新进人员的前期培训主要侧重导向活动。对新进人员指引方向,使之对新的工作环境条件、验船师职业道德、规范公约、场所文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规章制度等有所了解,使其尽快而顺利地融入进来,投身到工作中去,进入职位角色。

3.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

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或补充新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态度与观念,以利于更好地管理项目团队;提高项目经理在决策、沟通、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总而言之,通过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达到提高项目经理管理能力的目的。根据项目经理的培训目的和项目经理的工作特点,可以综合运用模拟法和游戏法等方法,注重实际管理能力的培训。

4.轮流任职计划

充分利用和发掘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打破专业分工和处室界限,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安排验船师跨专业和交流到其它业务处室顶岗培训,安排下属单位验船师到本部轮训等,使其掌握多种检验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5.滚动培训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总部和社会上相关船检培训项目的安排,选派合适人员参加培训,并在本部以及下属单位进行滚动培训,提高培训资金的最大利用率。

(五)充分发掘系统内部的培训教师,建立单位培训教师队伍

充分发掘单位内部有丰富经验的验船师以及适当返聘退休的技术专家,做好技术支持、技术把关工作,为年轻验船师选派适合的指导验船师。利用他们的传、帮、带,把自身几十年宝贵的船检经验传授给年轻的验船师同时,进一步提升单位的整体技术支持能力,最终提升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六)培训变被动为主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服务于人的发展理念,倡导主动培训。人既是培训的过程,也是培训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人是主动式培训的核心要素,培训根据工作中人的需要而设立,是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以事为中心,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突击式、速成式的“培训”,从而提高受训者的能力,促进人和组织的协同发展。

(七)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效果评估模式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式,做到公平、公正地去评价,可以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评估的目的在于检查培训效果、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和培训效果效益,从而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具体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可以有多种:面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受训员工若干年的追踪调查等,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中国船级社福州分社)

参考文献:

[1] 郭京生.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2004(07)

[2] 甘斌.员工培训与塑造.电子工业,2008(05)

[3] 李燕萍.培训与发展.北京大学, 2007(10)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4

一、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现状

1.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对培训的质量也不是十分的关注,这样就使得人力资源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行,必须要以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作为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对培训环节不是非常的关注,在培训质量上把关不严,培训的内容也不是非常的丰富,这样就使得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办法很好的保证工作质量,甚至还频频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2.培训方式陈旧

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上采取的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同时还缺乏多样性,这样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只是对员工本职工作中的内容进行指导,一般不会触及到其他的工作内容,这样也就使得员工对整个工作的了解比较片面。传统的培训是采用讲课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同时其内容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培训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培训模式和内容上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所以企业要想在当今时代更好的谋得发展,就必须要对培训的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有效的改进。

3.培训管理趋于混乱

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培训管理实际上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培训管理体系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如果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够很好的保持良好的统一性,管理体系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1.梳理正确的培训理念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培训理念在当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一个素质,它也是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人力资源培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培养专业性强,技术娴熟的人才作为自身工作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同行业甚至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的激烈,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女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企业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建设。在现代企业的人力管理当中,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执行当中。在工作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根据员工的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培训中应该对员工个人的优势充分的挖掘和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企业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2.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有效依据和基本保障。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有效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保证企业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培训管理制度能够对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只有遵守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才能使培训的各个部分有序地衔接在一起,不存在混乱现象,有利于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企业要想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培训管理制度是必然选择。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为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设定一定的标准,让培训人员按照设定的标准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科学制定培训科目

每个企业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如果采用死板的、固定的、统一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将与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思想相背。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深入到具体岗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思想状况,最终确定好合适的、适合本企业的培训科目和培训内容。

4.向员工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很多员工认为只要做好院前的工作就足够了,然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更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必要的时候想员工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帮助员工形成企业发展、自我成长的理念,推动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5

一、实施“五大”体系建设,是辽宁公司再创辉煌业绩的必然选择

2009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五大”体系建设的构想,这是国网公司实现以特高压输电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之后,推动国家电网公司真正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战略转型的、事关全局的一次重大管理创新变革。

在进入“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国网公司推出“五大”体系建设,在公司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企业文化等几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对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省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将“五大”体系建设确定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多种方式宣传“五大”体系建设的历史意义和重大作用,召开动员大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集中公司上下智慧制定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五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创新变革是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五大”体系建设是历史抉择,势在必行。通过实施“五大”体系建设,必然会促进省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价值创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必然会推进省公司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步伐,必然会推进省公司全面形成集约高效管理模式,也必然会推进省公司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教育培训作用,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对它的认识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大”体系建设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围绕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五个电网核心的业务环节,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支撑服务,遵循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安全稳定的原则,通过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这种变革将带来广大员工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的重大调整。

冲破旧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教育培训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思想为行动领航,学习为思想导航,学习是永不枯竭的资源。西门子的成功经验预示,一个企业的存在和继续发展只能依靠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不断取得新生产水平,而这种能力只能通过终生不倦的学习来取得。教育培训是决定企业命运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省公司素来有重视教育培训的良好传统。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保障,支撑教育培训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显著。高培中心作为省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培训基地,依托省公司的坚强后盾,取得了教育培训工作的丰硕成果,为省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

发挥教育培训在实施“五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要突出四个基本原则:

一致性原则:所属各级培训组织,要紧密围绕省公司的总体部署,根据省公司“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统筹安排培训工作,确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在统一的计划体系下实施培训。

层次性原则:“五大”体系建设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所担当的工作职责不尽相同,各级培训组织机构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要有清晰的界定。

阶段性原则:“五大”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任务,而是省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和实施的管理体制变革,需要一个持续的周期,各阶段有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培训组织机构要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需要的人力资源培训保障工作。抓住宣传发动阶段的有利时机,提早开展培训工作,做好思想发动,使各级干部、全体员工从思想上做好“五大”体系建设的准备,为五大”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奠定基础。

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大”体系建设培训要打破传统的培训思维模式,纳入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保证教育培训的实用性与引领性。

三、提前谋划,助推省公司“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方面工作,都是优秀人力资源基础的集中体现,“五大”体系建设也将带来省公司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的大幅提升。素质与教育培训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关于“五大”体系建设的教育培训工作,省公司在三届四次职代会和“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省公司要发挥宣传培训在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培训成果在管理实践中的转化,确保“五大”体系建设高起点启动和顺利实施,将培训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硬件环境准备:借鉴重庆电力教育培训中心的经验,实施“五大”培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教室作为支撑。高培中心克服教学硬件资源紧缺的困难,压缩员工办公场所,建设了符合“五大”培训基本要求的教学环境设施。

培训流程准备:以突出干部个性化差异和培训需求为切入点,调整培训计划,充实“五大”体系培训内容。建立了党校网络培训平台,为干部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加强对培训需求调研、项目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的全过程监控。推行培训班项目管理试点运行,实行全程跟班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建立优秀学员档案,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师资准备:作为管理人员培训中心,需要的是高层次重实效的培训。高培中心积极与国内高层次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省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智能部门联系,储备了一批优秀的高端培训兼职师资。完善《教师三年培养规划》、制定品牌培训推广计划,以做精“品牌课程”、做优“品牌教师”为原则,加强自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选派青年教师深入现场实践、送出学习等形式,完成专、兼职教师从教师向培训师、从培训师向技术技能专家的转化。

模式创新准备:推行竞赛调考式培训方式。以营销专业为试点,开展“营销训练营”,满足省公司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需要。研发咨询指导型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省公司“三集五大”、“四化”、同业对标等工作,以自主研发或与咨询机构合作的方式,建立咨询式培训指导科研课题,综合对企业的咨询服务、管理指导、培训服务等多项功能,使中心从单一的培训服务,转向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将培训真正融伸于企业管理。推进模块化教学。根据不同培训班的要求,将讲授式、菜单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理论教学中,激活课堂氛围,扩大学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升理论课教学效果。

培训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胜任素质;岗位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高潇(1979-),女,辽宁辽阳人,辽阳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干部管理专责,政工师。(辽宁 辽阳 111004)王小溪(1982-),女,辽宁辽阳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对外联络部品牌建设专责,经济师。(辽宁 沈阳 11002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05-02

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辽阳供电公司在原有培训制度与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之上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理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公司已经掌握了可以复制并能广泛运用的典型经验。

一、公司培训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公司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创新和完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机制,辽阳供电公司在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从培训规划、培训形式、培训激励、培训组织实施与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培训准确性不足

培训准确性是指培训能否准确地反映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需要。培训准确性主要由培训需求的科学性决定。培训需求来源不仅包括组织需求,还包括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实际操作过程中培训需求往往只偏重于组织层面,而忽视了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培训工作失去了主线,并容易造成重复培训和盲目培训两个弊端;另一方面使员工失去了学习热情,影响了培训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

2.培训内容零散

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形式进行。由于基层单位和班组对培训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上报培训内容过程中往往仅凭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辽阳供电公司在对最近五年的培训计划进行整理和统计过程中发现,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内容比较零散,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也没有形成按专业和阶层进行分类的课程体系。

3.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要达到什么效果、课程内容的深度要设置成什么水平往往仅凭感觉进行描述,造成培训目标导向性不强。相同的一个培训内容对于不同的岗位,其培训深度应不尽相同;同一个培训内容对于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其培训目标也要有所不同。由于操作过程中对培训目标的制订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培训效果,对培训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

4.培训效果评估粗放

培训效果是衡量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指标,也是企业进行培训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培训效果无法明确,那么培训规划就失去了指引。公司对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工作仅停留于基础层面,目前主要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撰写培训心得报告和考试三种形式进行评估,而对学员行为改变和对企业效益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有效的评估。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辽阳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现有培训管理制度和操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优化与机制创新。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试点运行,从中总结出了一套主线清晰、结构严谨、流程顺畅、目标明确的“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宗旨在于培训必须以岗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为基础,以员工素质能达成岗位需求和能持续支撑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岗位对员工的能力有哪些要求、这些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员工素质结构和水平现状如何、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素质之间是否有差距、差距有多大等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起点。只有站在这个起点之上对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制订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岗位关键素质提炼、岗位素质模型构建、员工素质差异查找与分析、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计划与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六大部分。该体系具体管理内容及之间的关系详见图1所示。

三、体系建设步骤

1.岗位关键素质提炼

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指全面系统地梳理、确认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重要程度和工作输入输出的过程。岗位分析应遵循分类原则、细化原则和区分重要程度的原则。首先,将岗位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工作分类应以工作性质为标准逐级展开。其次,进行工作细化。工作细化是指将工作内容分解成不可再分的独立作业动作。再次,对细化后的工作任务按重要程度进行区分。工作任务重要性通常可分为“很重要”、“重要”和“一般”三种级别。

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分类的结果往往会出现“重叠”和“不从属”两种现象,这时可以将无法分类的工作内容单独归为一类。在工作细化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不可再分解”的程度,这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工作内容细分为工作模块、工作单元和作业动作三种粗细级别。在区分工作重要程度时,有些工作不易归级,这时可以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操作。工作重要程度划分应遵循时间原则、影响原则、例行原则和专业原则。

2.岗位素质模型构建

岗位素质是指对素质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和说明。素质定义应遵循描述清晰原则和通俗易懂原则。在素质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岗位要求员工素质所需要达到的程度。岗位素质通常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四个等级。

3.员工素质差异查找与分析

以岗位素质模型为标准对员工现有素质进行测评,从中发现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素质之间的差异程度。员工素质测评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素质测评通常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每一类素质开发一种科学的测评工具;第二步,对每种测评工具进行效度和信度评估;第三步,对测评工具进行试测与修正;第四步,以岗位素质模型为依据对员工现有素质逐一进行测评。常用的员工素质测评工具主要有:卡特尔16PF测试、MBIT测试、动机测验、无领导小组测试、结构化面试、文件筐测试、投射测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工作样本测试、背景资料分析、专业能力笔试和专业能力操作。

4.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是制订培训规划和计划的前提条件。培训需求的来源通常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岗位需求,第二层面是组织需求,第三个层面是员工个人需求。岗位需求是以岗位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为基础、以员工能力满足岗位素质模型为导向的培训需求;组织需求是以班组、基层单位和公司本部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为基础、以员工能力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员工个人需求是指员工以自身需求为基础、以满足自身能力提升需要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岗位与组织培训需求是刚性培训需求,也是培训需求的核心来源。员工个人培训需求是补充性需求,是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参与度的辅需求。

5.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计划本着遵循省公司培训规划和计划基础上进行编写。培训计划需站在公司全局的角度综合分析培训的重复性、必要性和阶段性三个问题,从而制订分阶段、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计划。培训组织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在于根据培训计划开发横到边的专业别课程体系和纵到底的阶层别课程体系,从而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系统性课程资源库。

6.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培训效果评估层次。学习层次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整体感受,一般可以通过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学习层次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员对知识、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报告、考试、测试、知识问答和技能竞赛等形式进行;结果层次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培训对学员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通常可以使用日常工作观察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和工作考核法三种形式进行;效益层次的评估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培训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使用ROI法(投资回报率)进行。

“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并以实效为宗旨的管理体系,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决了培训主线不清的问题,使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在以胜任岗位工作和支撑企业发展为核心的主线周围。第二,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因为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考虑到岗位与组织的培训需求,还首次将员工个人需求纳入到调查与分析的范围。第三,节省了大量成本。该体系的出发点是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当多数员工能力达成或超出岗位需要时许多培训项目就可以暂缓执行,从而避免了重复培训的弊端,并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梁毅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