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检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检测范文1
关键词:检测仪器;食品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168-01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违背了良心和道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甚至在使用违禁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违法者提出惩罚外,也对食品检验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检测问题的多样性促使食品安全检测迈上了新的高度,一系列食品标准对食品添加剂、非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物限量的检测对分析检测技术和分析所用的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对食品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食品检测仪器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食品安全监管已离不开检测仪器设备。
一、食品检测仪器设备的种类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各类现场、快速、多组分检测仪器设备、车辆,试剂盒、试纸等;2、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异物检测设备;3、转基因食品及食品成分检测仪器设备;4、食品包装检测设备;5、实验室仪器设备:样品前处理、实验室仪器配套设备、附件、耗材、试剂和相关设备;6、食品冷链配送测试仪器设备;7、微生物、疫病、毒素检测设备;8、农药兽药、药物残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检测设备。
在质检机构的食品检测中,根据食品的产品标准和所检项目的检验方法标准,天平、恒温或精密水浴锅、干燥箱、马弗炉、生化培养箱、恒温培养箱、酶标仪、超纯水器、低速或高速离心机、电动验粉筛、磁力搅拌器、微波消解仪、可见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定氮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
二、部分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天平有以下三类:普通的托盘天平、半自动电光天平、电子天平,用来称量被测物质的质量。干燥箱对被测定样品进行快速高效的干燥处理,通过计算得到该样品的水分含量。电动验粉筛主要用来测定被测样品(如面粉)的粗细度。全自动定氮仪通过消解、蒸馏、滴定的过程测定被测物质的含氮量,通过计算得到样品的粗蛋白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可对食品中的酒、米、面粉、油、酱油、食醋等二十八类食品中砷、硒、汞、铅、锗、铋、锑、锡、碲、镉、锌等种元素痕量及超痕量的检测。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因之得名。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仪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气密的气体流路系统。适用于分析具有一定蒸气压且热稳定性好的组分,对气体试样和受热易挥发的有机物可直接进行分析,而对500℃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它的载气主要是高纯氮,主要检测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脱氢乙酸、BHA、BHT等食品添加剂及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有机氯等
液相色谱仪分为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普通液相色谱仪,现在的食品检测中主要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它具有: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适应范围宽等显著特点,它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电导检测器四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一般可分为4个主要部分: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此外还配有辅助装置:如梯度淋洗,自动进样及数据处理等。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高压泵将贮液器中流动相溶剂经过进样器送入色谱柱,然后从控制器的出口流出。当注入欲分离的样品时,流经进样器贮液器的流动相将样品同时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依先后顺序进入检测器,记录仪将检测器送出的信号记录下来,由此得到液相色谱图。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液相色谱主要检测食品中的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合成着色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咖啡因、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和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己内酰胺、灭幼脲残留量等,以及氟、氯、溴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维生素K1、三聚氰胺等。
三、食品检测仪器设备在未来食品检测中的发展趋势
食品检测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问题;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身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的检测对民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食品监管部门应重视食品的检测工作,集中力量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食品中营养成分比例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
1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属于民生问题,其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对食品进行检测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食品的生产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可为食品安全及生产质量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种类逐渐丰富,各种复合型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选择[1]。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与日俱增,其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消费权益造成威胁。因此,食品监管部门需要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制定相关检测制度及标准,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长久发展。
2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问题
2.1检测人才匮乏
食品安全的检测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要求。当前,我国食品检测工作普遍存在检测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其不利于食品安全保障。专业化且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既需要具备丰富的食品检测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检测经验,能够认真对待并完成食品检测工作。虽然我国逐渐提高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但该行业正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诸多检测人员存在日常工作懈怠的问题,检测人员缺少对食品安全检测重要性的认知,不利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2]。
2.2检测设备落后
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的辅助工具,食品安全的检测需要借助各种设备仪器,如一体化食品安全检测仪、调味品添加剂检测仪、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手持式兽药物残留检测仪、肉类水分检测仪以及手持式重金属检测分析系统等[3]。检测设备正常运行可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及效率。目前,部分地区食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诸多设备存在更新不及时,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既不利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不利于检测设备作用的发挥。同时,专业型人才的缺失,使得部分先进的检测设备无人员可操作,设备的引进形同摆设,使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3检测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诸多食品检测技术及方法尚未被研发成功,如在蛋类、奶类以及鱼类等食品中导致过敏病症的蛋白检测技术。同时,诸多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双氧水或膨松剂,此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此类添加剂使用量超标,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危害人体健康。我国仅能检测出此类添加剂的使用量,而发达国家可以进一步检测出添加剂的具体成分。
2.4检测机制缺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有机食品以及复合食品的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并被销往世界各地。相比于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我国食品行业检测机制创建与完善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诸多地区食品检测机制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使得原有检测机制很难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有效落实,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4]。同时,各地区食品检测机构受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安全检测缺少统一性,不利于检测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另外,部分欠发达地区的食品检测技术较为落后,技术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严重阻碍了检测机制的创建。
2.5检测数据不准确
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检测既需要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支持,又需要专业检测人员的操作。在日常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食品检测数据不科学的问题,其会对食品安全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食品安全的鉴定,检测技术的应用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5]。此外,检测人员的技术操作、设备应用以及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等都会对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产生重要影响。食品检测数据直接关系着食品是否能够进入销售市场,必须具备科学性及精确性,禁止出现检测数据不完整或不明确的问题,禁止将检测不合格的食品投放进消费市场,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3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改进措施
3.1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食品检测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引起检测机构的重视。为了促进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发展,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注重食品检测人才的培养。①可创建奖惩机制,将人员日常考核与奖惩机制挂钩,有助于鼓励检测人员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及技能,有助于检测人员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6]。②食品检测部门或企业应重视与职业高校的合作,职业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可为食品检测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有助于专业检测人员队伍的构建。③鼓励技术人员加大对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3.2引用先进设备
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设备的先进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精准操作都会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先进设备的引进与操作需要工作人员注意以下几点:①总结设备使用经验,定期调整先进设备管理流程及机制,有效落实并注重管理制度;②引进先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或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③注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专业的设备操作人员,确保其能够操作各种先进设备,有助于防止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检测偏差[7];④做好先进设备的维修工作,企业或机构应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无任何质量问题。
3.3应用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技支持。相关部门以及消费者应提高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应给予食品监管部门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持,既有助于食品监管部门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又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8]。此外,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获得进步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我国构建良好的食品检测环境[9]。
3.4完善检测法律
建立并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有助于为食品检测人员的日常执法提供法律保护。当前,我国各地区食品监管部门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应引起相关法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依据各地区食品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销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食品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既可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又可确保我国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10]。
3.5制定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不准确与检测机构缺失或者是机构缺少安全检测标准有关,各区域政府应该注重食品检测机构的创建以及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政府应该重视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创办,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农村地区,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发达地区,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细则化的网络检测系统,以减少食品检测人员的压力及失误,提升食品检测效率并降低检测成本[11-13]。此外,各地区食品检测机构需要完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有章可循的同时,通过科学制定食品检测标准,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14]。
4结语
食品检测范文3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担忧
转基因生物之所以被广泛利用于食品领域,主要是因为通过有益的基因组合,可以使转基因作物增加产量,增强作物的抗虫性和抗病性,一些不耐储存的作物变得耐贮藏、抗衰老、可以进行长途运输,使季节性作物摆脱季节的影响,并且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同时,转基因技术也是培植植物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使一些作物具有能预防疾病的神奇效果。这些优点使得转基因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虽然转基因食品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食品的不断商业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不断被提及,有关伦理学和环境污染的疑问也越来越多。
2012年6月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爆发了定时群杀吃了掺有转基因饲料的牛的事件。这些牛的寿命和食用基因饲料的时间长短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牛的代数也有好几代,但却都在同一时间死亡。Jeffrey M.Smith的研究发现:在老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了含转基因的成分后,老鼠会莫明其妙的紧张好斗,肝脏和都呈现病态反应,且繁殖的后代体内不同部分出现了致命的病变,55.6%的小老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周内就死亡。这些至少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能够对一些动物的后代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
目前我们对转基因技术对食品、人群健康、环境、生物物种等方面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但转基因作物中所转入的外源基因并非亲本自己所有,而是来自其他的生物,或者人工合成。这就使得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具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转基因食品很可能会引发过敏、具有毒性或使食品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这些是否会对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潜在的影响,新基因在食物链和环境释放等途径中是否会影响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等等,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并且转基因食品的外源DNA如果不在肠道内消化,被机体细胞摄取并整合到基因组中,很可能会引起细胞突变,这对人类的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并且使转基因食品很可能具有生物武器的威力。
尽管不少科学家做了相关实验,但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最终的结论还是要靠长期系统的监测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要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也要不断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目前采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核酸水平的检测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
1.核酸水平检测
转基因食品的核酸水平检测主要是指检测遗传物质中是否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即新引入的外源DN段)。当今核酸水平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定性PCR、定量PCR、印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1)PCR法
PCR方法是针对外源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等来设计引物,经PCR反应对待测食品DNA样本进行扩增,经凝胶电泳分析靶标PCR产物的有无,来对食品进行定性判断,改良的PCR方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与蛋白质具有组织特异性相比,PCR技术不受到材料的限制,又由于核酸的性质比蛋白质稳定,变性之后复性也更为容易,所以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因此在转基因领域PCR技术使用最为广泛。(2)定量PCR法
PCR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是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样本容易受到污染或因样品本身感染相关病毒而呈现假阳性,有的时候还会呈现假阴性。由于PCR本身的局限性,又为了满足定量分析的需求,为此,研究者们在定性筛选PCR方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不同的定量PCR检测方法。目前,国外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竞争PCR(Quantitative competitive,QC—PCR)和Real—time PCR法。
(3)基因芯片法
基因芯片方法又称为DNA微探针阵列法,其实质就是高度集成化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是将目前通用的报告基因、抗性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的靶片段固定在载体上,将待测基因扩增、标记后与固定的探针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由扫描仪扫描后,由计算机对杂交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判断得到杂交谱。
基因芯片方法与PCR方法具有相同的优点,但PCR方法检测范围窄、检测效率低,而基因芯片方法能够一次性单独分析样品中大量的、不同种类的GMO,进行筛查、定性、定量。迄今为止,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前沿,但由于基因芯片技术造价高,所以应用阻力较大。
2.蛋白质水平检测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外源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检测,主要方法有ELISA、侧流型免疫测定(1ateral flow)、蛋白质印迹法和试纸法等。
(1)ELISA法
ELISA法用于间接检测转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此方法是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反应来实现的,由于抗原只和它自己(或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诱导产生的抗体发生反应,因此具有高度特异性,将抗原或抗体其中的一种标记上酶制成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和酶的底物催化特性的酶标抗体,再将酶标抗体结合到载体上,在它与相应的另一种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加上相应的底物进行显色,就可以根据底物显色的深浅做出定性或定量判断。此外,试纸法也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的,试纸法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初筛。
ELISA法成本低、特异性高、检测速度快、仪器操作简单、并且对人员要求不高,但是此法灵敏度低、检测范围窄、易出现假阴性。由于加工过的食品的蛋白质容易失活,所以ELISA法只适用于原料性食品,难以检测加工过的食品。
(2)侧流型免疫测定
“侧流”型免疫测定是在最近十几年间发展起来的,之前主要用于医学领域。这种测定方法基于夹心式技术原理与ELISA相似,但该法是建立在一种膜支持物上,标识过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侧向迁移,与一种固定表面上的抗体结合。
“侧流”型免疫测定方法的操作过程简单,且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用于侧流分析并能用于野外测试的试剂盒。
(3)蛋白质印迹法
蛋白质印迹法将电泳分离、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及酶显色反应三者结合起来用于分离、检测复杂混合物异的目的蛋白质,灵敏度为1~5ng。蛋白质印迹法中印迹上的目的蛋白(抗原)与一抗结合后,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结合的酶标记二抗,最后通过对二抗上标记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此法可确定一个样品中是否含有预定限值水平的目的蛋白质,可用于不可溶蛋白质的分析。
另外,在转基因食品的实际检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例如,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近红外波谱技术、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及基于一些成熟技术建立起来的试剂盒技术、试纸条技术等。例如,Hurburgh等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初步解决了食物加工过程中植物纤维结构可能被破坏,无法判断是否具有转基因成分这个问题。
现 状
自1994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产品Flavr Savr西红柿在美国上市以来,转基因植物在种植面积和市场化方面都得到很快的发展,世界很多国家将转基因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一些转基因作物如玉米、油菜、番茄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它们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57%和25%,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高达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中国由于人口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科技发展计划,抗虫棉等5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
但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目前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2000年1月29日,13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主持下,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生物安全议定书》(Bio—safety Protoco1)。这是第一部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活性转基因生物的国际法。
在欧洲国家,由于民众的抵制,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发达,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许多国家(包括欧盟)都制定了转基因产品的标示阈值。俄罗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原料采取国家登记制度。日本较早开展生物技术安全立法工作,转基因实验必须遵循文部省的《重组DNA实验指南》,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需要遵守农林水产省制定的《在农林渔、食品和其他相关产业中应用重组DNA生物体指南》。
食品检测范文4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6-01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等特点,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是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大型设备如核磁、气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好,但同时耗时长、专业性强、费用高,很难在短时内掌控食品的质量情况,不适于较多样品的筛查。通过现场快检仪器对可疑食品开展初级筛查,给食品安全搭起一层绿色屏障,提升了监督成效,促进了科学执法,健全现场快检能力迫在眉睫。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的待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样品成分复杂,快速检测按照使用目的、场所和要求的差异,可划分为现场快检、实验室快检和在线快检。国外在这个领域着手较早,很多产品已经相对成熟,部分已经投入市场。在我国,最近几年研究所和企业潜心研发,大批快检设备诞生。
(一)实验室快速检测
实验室快速检测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为快速查找出目标物质并达到检测结果可靠,需要改进实验室仪器设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实验室快速检测专业性强,只适用于少量食品的检测,很难掌控食品的质量。
(二)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仪器装置便于携带,可很好地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如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食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半导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将食品待测物含量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光、电信号等传感信号,对残留在食品上的农药、兽药进行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稳定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
(三)在线快速检测
食品快速检测常用的方法是便携光谱技术,便携式光谱仪具有优化的光路系统、体积小的特点,常常用于在线快速检测。光谱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不污染样品,根据特征峰定性分析出微量有害物质,光信号强,反应快,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
二、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
实现快速检测的前提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出待测物,浓缩待测试样中的目标物,可有效降低基体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干扰,提高准确度,拓宽快速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固相萃取技术能有选择地吸附目标物质,从而降低复杂基质的影响,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
(二)快速分析方法
实现快速检测的基础是准确方便的快速分析方法。当今食品安全分析要求对多残留同时检测,快速分析方法要求做好采样、处理、检测、分析各个环节的效率工作,解决食品种类和检测对象繁多的问题。如免疫快速检测法利用流动注射免疫层析等新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抗体的专一性,使抗原与抗体发生快速的特异性反应,简单快速,成本低,重现性好,实现测量的自动化。
(三)快速检测仪器
实现快速检测的关键是简单易用的快速检测仪器。随着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小型质谱仪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备装置小,功能多样,发展速度快,检测可达到微秒级,精准度更高,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快速检测结果的判定及应用分析
在快速捡测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方面,目前还会受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限制,而不能作为判断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是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突出快速检测的作用,2015 年国家对 《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捡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同时,这项规定除适用于食用农产品外,也应当适用于对其他食品的抽检。也就是说,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先进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仪器不仅简单易用,还高度智能化,实现自动控制各种复杂过程,可以总结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一)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快速检测食品的标准不但可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规范,约束食品安全行为,还可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食品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增加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
目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还不足,研究并丰富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刻不容缓。完善快速检测方法,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资金,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并创新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如基于光学分析、电化学、PCR、纳米材料等快速检测技术。
(三)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素质,加强对食品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制。同时,食品安全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检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食品检测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测,实验室样品,食品安全
样品是检测工作的对象和载体,人、机、料、法、环等各项质量保障措施也都是基于样品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只有检测的样品得到良好的控制,确保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测工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检测结果才有可能真实可靠。因此,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一、样品控制的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5.6款抽样和样品处置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5.8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分别对样品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结归纳如下:
1)实验室应有用于检测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或清理的程序,确保检测样品的完整性。
2)实验室应具有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在实物、记录和文件中混淆。
3)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尤其对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4)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置样品,有程序避免样品发生退化、丢失和损坏。
5)实验室应保存样品的流转记录。
6)样品抽取过程中应注意样品存储、运输条件的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样品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样品的抽取
抽取样品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抽样人员承担。抽样程序、抽样方法、抽样工具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及技术文件规定。样品抽取时应注意样品是否满足抽取和检测的要求,同时注意详细填写抽样信息,必要时索要产品执行标准等必要技术文件。
样品抽取后应根据样品自身的特性、样品量的大小、运输路途的远近、抽样季节气候,选择适当的保存运输方式,以确保样品抽取过程中不发生丢失、变质和损坏。
常用的保存方式有塑料周转箱、泡沫塑料箱、便携式冷藏(冻)箱和箱式冷藏(冻)车等。
(二)样品的运输
委托样品的运输由委托方承担,抽查样品的运输由抽查方承担。运输工作的承担者应确保运输过程中检测样品的各项安全,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当标准对检测样品的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时,抽样人员以及检测人员应采用按标准规定的包装和运输设施,检查包装和运输设施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制定检测样品的运送方案,确保检测样品的运输安全,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样品的接收
业务接待人员接收客户送检的检测样品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对照检验委托书或抽样单填写的检测样品信息是否与实物相符,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数量、包装物、包装状态、样品形态特征(形状、颜色、气味等)、规格型号和等级等。对于抽样的检测样品还应特别注意签封是否完整。
2)以及对存放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检测样品存储方式,应在检测委托文书中注明。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3)确认检测样品实物信息与检验委托书或抽样单信息一致,并协商确定检测完成后样品的处置方式等检测约定后,方可在检测委托文书签字认可。
4)在接收样品时,必须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中所述正常(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测存有疑问,或者样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者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不够详尽时,负责在工作开始前询问客户并得到进一步的说明,记录下讨论的内容。
(四)样品的登记与识别
样品唯一性识别体统由样品编号和样品标识卡组成。
1)样品唯一性编号由业务接待人员在进行样品登记时给出。一个批次检验任务的检测样品对应一个唯一性识别。所有与该检测样品有关的文件和记录,都应标明该检测样品唯一性识别,以便溯源和归类。例如:样品唯一性编号JSP2010SP00001代表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10年承检的00001号食品检测样品。
2)样品标识卡是样品唯一性识别系统的载体。样品标识卡承载着样品唯一性编号、存放状态信息和实验状态信息。业务接待人员在样品进入实验室登记后应立即将填写完整的样品标识卡黏贴于检测样品的适当的、明显的部位。
样品标识卡中检测样品所处存放状态,分为:“备用”、“检测用”,可以通过检测样品标识卡的颜色加以识别;按所处试验状态,分为“未试”、“在试”、和“已试”,可在样品标识卡中明示。
3)检验人员应对检测过程中的所有检验样品进行唯一性识别的传递,保证检测样品唯一性编号在流转过程中的完整性。
(五)样品的领取和分发
检验人员依据检验任务指令文件如检验任务流程卡,到样品管理部门领取与唯一性标识一致的检测用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如需其他部门协助检验,由主检部门填写实验室内部委托检验卡,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向协助检验部门分发样品;主检部门和协助检验部门应负责检验样品的唯一性识别传递,保证检测样品唯一性编号在流转过程中的完整性。
(六)样品的保管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样品室,由专职的样品管理员负责保存备用样品;检测样品由检测人员负责保管,存放于各检验部的样品室中。
样品室应配备样品柜、样品架、样品车等存放运输设施,以及冷藏、冷冻等环境设施,以确保备用样品的存放环境符合标准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做好环境监控记录。
样品室中的检测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保持样品实物、标记、登记记录的一致性。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七)样品的处置
1、备用样品保存期限
备用样品保存期限一般为保存至报告异议期后,若样品保质期不足异议期的,保质期满后即可申请处置。免费论文,食品安全。免费论文,食品安全。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各类抽查检验备用物品保存期限一般为报告发出后3个月。特殊情况的依据双方约定的时限保存。
2、样品的处置方法
1)客户要求取回的样品,保存期满前3天,由样品管理员书面通知客户取回样品,协商取回时间方式等具体事宜;客户逾期未取回的,报批后由样品管理员按报废处置,并做好记录。
2)报废的样品,由样品管理员填写样品报废审批单,经批准后处理。注意处置时采取适当的方式,避免污染环境或造成潜在危害。
3)特殊情况依据双方约定的方式处置。
(八)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样品管理人员严格遵守保护委托单位技术所有权和机密的声明,以及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客户的检测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的要求。留样期内的检测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样品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内务管理规定,确保样品室内环境的整洁卫生,做好防盗、防火、防虫蛀工作,确保检测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或损坏。免费论文,食品安全。
对于贵重的检测样品和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储存或处置的检测样品,由样品管理员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存放,必要时应设置警示标志,保证检测样品存放满足规定的要求。
三、结语
食品样品的流转及有效控制与实验室能否出具科学公正、真实有效的检测数据紧密联系,可以说食品样品的有效控制程度直接关系到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社会形象甚至法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管理者应不断完善样品流转及有效控制的制度和手段,确保食品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准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食品检测范文6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现状及问题;完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88-02食品检验检测是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进行检验检测,系统评价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水平,对稳定食品市场监督、促进食品贸易、改进食品生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1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曝光,比如苏丹红辣椒、三聚氰胺奶粉、工业明胶、硫磺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深度热议,食品安全问题一度成为重大民生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贸易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食品出口安全问题关乎国家贸易经济,食品检验检测是监督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起到保障的作用,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格监督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食用,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食品消费者的利益,实现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2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食品行业迅速发展,体系建设不完善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食品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种新加工食品层出不穷,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更新和完善的速度远远不及食品行业的发展,检验检测体系涉及食品产业范围不全面,导致各种新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危害范围越来越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外,当前食品检测体系侧重对最终出厂成品的检测,忽视对食品加工原材料、中间产品、市场流通及食品消费过程的安全检测,极易造成过程环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可见现有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当前食品安全检验的要求,不利于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督。
2.2检测标准制定不健全,检测实施缺乏科学依据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食品制定了食品工业国家标准1070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1164项、食品进出口标准578项,形成我国食品生产标准的主要依据[2]。但对于大部分的食品缺乏明确是国家或地方标准,不利于地方食品的管理、监督、检验,造成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极大困扰,加大食品检验检测标准贯彻化实施的难度。
2.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总体落后,技术发展不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也获得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掌握先进技术,经济落后或偏远地区技术革新速度慢,检验设备老旧,设备不完善,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当前丰富的食品市场安全检测需求,不利于国家检验检测整体水平的提高。检验技术落后不仅表现在检测设备落后,同时也表现在检验方法的传统、单一,比如筛选技术不成熟、速测法灵敏度不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差等方面,极大的限制了食品检测更新。
3建立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有效措施
3.1依据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呈现“重尾轻头”的现象,对于食品加工源头和过程中间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督,未形成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极易造成过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改革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开放竞争式食品检测市场,大力引进民间资本的投入,介入民间检验检测机构,刺激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形成食品加工从原材料到消费者食用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扩大食品监督涉及面,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3.2健全各级检测标准,促进食品检测有效实施国家或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应当依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各类食品的检验标准,为食品检验检测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促使企业食品加工的自觉按照标准进行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充分融合先进检测技术,充分考虑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研究或制定符合我国、地方实际情况的食品标准,促进食品加工行业安全稳定发展。此外国家应当加强重点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检测标准,比如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生物化肥等,建立严格的检测标准,强化食品加工源头的监督工作,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3]。
3.3创新食品检测技术,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对于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并有选择性研制部分先进的检测方法,加快食品检测技术朝高端、精准、创新、先进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或检测机构应当加强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训,包括食品加工行业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等,并制定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食品检验检测行为,确保食品检验检测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此外国家还应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食品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行业法律法规,规范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促使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快速发展。
总之,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监督食品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供给,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加强各级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创新检测技术,形成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对于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园园.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2010,9(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