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榜样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榜样阅读答案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一16题。(12分:每小题各2分)

野草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③结果,这一切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 1 、 2 ,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生长的小草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杭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档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 3 ,能屈能伸的力, 4 ,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shùn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chī笑。

小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①解剖( ) ②瓦砾( ) ③shùn间( ) ④chī( )笑

小题2:.文中 1 、 2 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2分)

A.紧密坚硬B.紧凑坚实

C.致密坚固D.有弹性有刚性

小题3:.文中 3 、 4 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2分)

A.有韧性有弹性B.有柔性有韧性

C.有柔性有刚性D.有弹性有刚性

小题4:.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一句应还原到文中的( )处(2分)

A.甲B.乙C.丙D.丁

小题5:.第⑤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2分)

A.说明机械力不如种子力量大。B.介绍把头盖骨分开的巧妙方法。

C.说明植物种子的力量。D.赞扬植物种子力量的巨大。

小题6:.本文写于一时期,文章的主旨是( )(2分)

A.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歌颂。

B.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C.赞扬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长期抗战。

D.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长期抗战。

参考答案

小题1:①pōu②1ì ③瞬 ④嗤(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A(2分)

小题4:B(2分)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状 措施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并能够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观念方面都有所改变,但在一些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够强

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取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担心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使教的痕迹过重,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且教师的提问过于繁琐并缺乏针对性,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2. 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对教材没有深入的了解,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由于目标不够明确,会使教学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

3. 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虽然给学生营造一个热闹的学习环境,但给学生提供的自主阅读机会都很少,使学生与文体的对话欠缺。教师应该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并在体验中掌握知识点。

4. 课外教学不规范

学生虽然对课外阅读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阅读教学过于死板,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5.忽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了向学生们在最短时间里传授最多的语文知识,以应付平时测验或期末考试而不断缩短语文阅读的时间,如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写作手法等语文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而而学生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去仔细地阅读文章,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而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即使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文章的内容、写作方法等,也还是不明白文章到底讲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小学生只是不断被动地接受这些语文阅读的“技巧”如怎么分段、怎么归纳等固定的一个阅读模式,而实际上根本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小学生对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产生厌倦心情,实际的课堂阅读教学也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使教学计划更具条理性,课堂提问的问题所包含的范围要广,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参与教学,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间要有足够的思想交流互动,教师要用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课堂。

2. 建立不同的教学类型

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类型,对于阅读教学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包括积累、消化、解析和鉴赏。不同的教学类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假设问题的答案,再通过仔细阅读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这样有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3.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明确、适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础,同样也是教师的教学依据。教师要能够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们可以放松身心,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快乐。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指导者,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化修养,从而在学生中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树立小学生们的自信心,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使学生们从心底里爱上阅读,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接着积极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证明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主动走入到阅读的世界中,不断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要针对个人不同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如鼓励小学生们对文章的内容展开辩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或者安排小学生们自己上讲台当“小老师”进行领读,不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和理解,让阅读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苦差事,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5. 对学生的潜能挖掘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3

下面,结合不同类型的题目,具体谈谈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一、理解型试题

1. 词句意义的理解

【设题角度】问一个词或句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等。

【典型例题】(2009年全国卷Ⅰ)请解释“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相关语段]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简析 画线部分是一个直抒胸臆的语句。“喜欢”一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而“精神”一词则是“喜欢”胡杨的原因所在。那么,理解这个句子的关键就在于结合语境,发掘出“精神”的具体内涵。而前面这些带有浓郁抒彩的描写句中的形容词,则是我们解读“精神”内涵的重要依据,在被风沙折断树枝,剥开树皮的情况下,依然“挺立”如“强悍”的舞者,不难看出作者此句着力赞扬恶劣环境中的胡杨那种顽强的意志和信念,而这正是人类也应该具有的精神。因此,说它是“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案要点】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技巧归纳】(1)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中寻找与答案相关的信息,然后整合为答案。

(2)寻找句子的关键词,以对关键词的解释,作为答案。

(3)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的语句,从喻体、象征物的特征出发,发掘其比喻意义、象征意义。

2. 词句作用的理解

【设题角度】(1)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用意、好处)。

(2)问一个词句能否被删除、替换等。

【典型例题】(2009年北京卷)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语段]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简析 先从内容的角度看,“仰望”一词有双重含义:一是它的表层意“抬头向上看”,由此可以理解司马祠的地势是由低到高的走向;二是它的深层意,仰望中含有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意。再从结构的角度看,下文所写内容由此句开启,因此它起到了“统领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要点】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技巧归纳】(1)内容方面,透过关键词把握语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

(2)结构方面,根据语句位置与上下文内容,判定语句结构作用:①开头句,领起下文,作好铺垫,制造悬念,奠定情感基调;②结尾句,总结上文,升华主旨,照应上文,结构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中心。

(3)修辞效果,对比、衬托突出强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二、分析型试题

1. 某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分析

【设题角度】问某种情感、现象、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典型例题】(2008年全国卷Ⅰ)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相关语段]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简析 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必须以原文的信息为依据。此题难度并不大,只是考生易犯答案要点不全的毛病。只讲阳关自身在地理、文化方面位置重要,而忽略《渭城曲》、阳关道的民谚等作用。

【答案要点】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技巧归纳】(1)利用文本中的提示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

(2)注意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内因分析(事物本身的原因),二是外因分析(与之相关事物的分析)。

2. 描写句、抒情句的思想、情感分析

【设题角度】(1)问描法或抒情手法。(指出手法并分析效果)

(2)问描写句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2009年全国卷Ⅰ)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关语段]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简析 第一问,分析艺术手法,考生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认识原文相关语句的特征,如根据“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可以确认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从作者对待石油工人的劳动环境、工作热情、巨大贡献等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

【参考要点】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做出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4

语文学习中,工具书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培养学生读书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对学生的人品,将来生存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要么会问老师或其他人,要么置之不理,长期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收获就大打折扣,以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学生见过几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如教学《小露珠》一文,理解“光彩熠熠”一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接着我让学生看图理解,并感情朗读这句话。小露珠闪闪发光的情景立刻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此外,参考书也能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人手一本字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时刻放在书包里,伸手可及,随时查阅;学生要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我发现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时,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因此应该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参考书。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并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会利用工具书是一件惬意的事!

语文学习中,工具书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但在工具书的使用上,学生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

1.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需从多方入手。

整个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教辅书是一定不会少,有的甚至多于2本。其中既有教材解析类,又有文言文习题类,还有字典词典等。于是学生对于语文教辅书的依赖性逐渐增大,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的教辅上都有,不认真听讲没关系,看看教辅书就可以了。一本教材解析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课后,无时无刻不随语文书一起出现。这样学生的就不认真倾听了,不积极思考问题了。为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我第一步将放在了降低学生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上。

(1)给学生讲解各种工具书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在班级中树立使用工具书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个别错误使用工具书的、把工具书作为习题和课堂答案库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工具书。

(3)严肃指明学生抄袭工具书的行为是懒惰、投机取巧的可耻行为,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大力表彰自主学习的同学,表彰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

2.正确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学生了解了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方法后,我强制性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类别的工具书。比如在教授新课前和教授新课中我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或其它书籍甚至电脑(教室内的电脑),但不不允许学生使用教材解析类的工具书。而在教授新课后,尤其是完成相关作业时,我允许携带教材解析类的工具书,以便使用。为了坚决执行这个规定,我将以身作则,养成了一个不在课堂上使用教辅书的习惯。这样促使我认真备课,认真研究课文。同时,还将养成我随时携带词典的习惯,在班上,我将放了一本词典,供课堂上随时查阅。

3.定期举行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多找资料书和课堂中未讲到的新想法。

每一学期,我将都会举办不少于两次的课文阅读交流会。交流的内容是已上过的课文中的新体会新感悟,并规定这个新体会要是课堂上没讲过的,资料书上也没有的内容。学生对此参与兴趣很大,发现甚至还引发了全班范围的大讨论。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是学生意识到,不依赖教辅书,一样有新的思考,有新的发现。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5

一.用书店和图书馆里的书来诱导阅读

阅读本是一件自由快乐的事情,而阅读课本和老师指定的书则往往被学生看成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既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快乐,最终失去了阅读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把选择阅读对象的自由还给学生,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我曾经带领几个学生去参观过大型书店和图书馆,面对浩瀚的书林书海,他们大都惊奇得大呼小叫:“哇,这么多书!怎么能有这么多的书?”然后四散开来,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对于小学生教材和辅导资料,他们并不感兴趣,相反,幼稚的《动物对话》,玄妙的《宇宙奥谜》,枯燥的《兵器知识》,他们倒是情有独钟,看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带学生去参观书店和图书馆,让他们去发现那里有那么多的书,有那么多跟课本不一样的书,那么多有趣的书,让他们感到惊奇和兴奋,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有些学校和老师往往会自以为是地为学生指定一些所谓的好书,殊不知他们并不喜欢。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爱读的书,才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其他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二.用课文和电视节目来诱导阅读

课本中有许多从经典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节选的故事,如西游记故事、三国故事、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的故事等等。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除了适当地延伸课文的故事以外,还可以像传统章回小说那样故意设置悬念,诱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乃至阅读全书。

电视节目也可以用来做诱导阅读的引子。看电视是现在学生的普遍爱好,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一味的限制很难收到成效,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把看电视与阅读结合起来。有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会经常播放,如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每逢假期许多电视台都连播,小学生大都喜欢看,开学以后还是津津乐道,热烈讨论。这时,老师不妨加入其中,故意提出一些与电视剧有关的问题,如某人与某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某某妖怪的兵器是什么、某故事的前因后果怎么样等等,因为这些细节大部分学生记不清,往往会争论得热火朝天、面红耳赤,为了寻求准确答案,他们自然会搬出《西游记》原著来阅读查找。一旦搬出了原著,有的同学就会爱不释手地看了下去。用这种方法加以诱导,很可能一部连续剧播放完了,厚厚的两本《西游记》也就粗略地读完了。

三.用老师自身的阅读行为来诱导阅读

榜样阅读答案范文6

一、设疑之土,绽放探索之花

传统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备课之时,于课前预设好疑问,然后课堂上由老师提出再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问题设置形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做出答案,但这些问题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无法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无法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设置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笔者认为,课堂上如果能将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质疑问难,将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更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在深入学习时也会急于找到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时,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针对题目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包弟是一只怎样的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它和作者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研读文本。笔者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当遇到和问题相关的语句时,学生会自觉地做上标记,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写下自己的感悟。在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针对文章的文体特点及所写内容,提出_自己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在奥斯维辛都见到了什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平时看报纸或电视上所说的新闻都是因为有新闻才说,那这篇新闻和我们平时所见的新闻有何不同?……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再一次深入阅读文本,独立探究文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分析问题的兴趣,在课堂初期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育些会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而且是简单的。可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及时解决:有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非本质”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备忘录,以后再解决。而着重把木课的“中心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重点,加以分析解决。同时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能比较清楚规范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

二、质疑之源。滋养知识之花

质疑问难不仅要在课堂之初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再一次鼓励学生针对文本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才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引导,使学生由“初步提问”逐步做到“深入探究”。教师要把鼓励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态度、必不可少的教学艺术,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乐问”的好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把利用信息和提出问题结合起来,把质疑与提问融为一体。如在学习《失街亭》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问:诸葛亮斩了马谡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这样可顺势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自行求解。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一些难、怪、偏的题,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显示学生的动脑思考,显示出他们敢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三、激励之语。拂开智慧之花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激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激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激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鼓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也就会越足。课堂上,笔者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采用了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 竞赛激励法。苏联学者B.A斯拉斯捷宁认为:每个人都“期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理想方法,它可以将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上,促进创造性、积极性、首创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课前可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疑问写成纸条,然后让学生抽签、抢答,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山“探索明星”、“质疑之星”等。

2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不断搜集同学身边勇于提问、敢于探索的学生,为他们近距离的树立学习的榜样。

3 眼神激励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提问时要给学生以激励的眼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同时也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以赞许的眼神: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要给以鼓励的眼神,肯定他们有回答问题的勇气,激励他们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4,情感激励法。,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不吝惜对学生的鼓励,当在你的课堂上时时可听到鼓励之语时,你会发现在你的课堂上会处处弥漫着学生智慧之花的浓香,结满了学生知识的硕果。

“春色满园关不住”,智慧之花“疑”中开。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敢于大胆的质疑问难,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教师“要我学”,而是学生自身的“我要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探求。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其收获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容易完成,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者哇王会获得做教师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400。

[2]魏雄广,审视语文创造性阅读[J]阅读指津,2007,(8):35。

[3]钱梦龙,窦爱君,人文关怀渗透于细节[J],教育科学论坛,2005,(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