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课外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课外书读书心得1情系两世,却以泪水告终……

————题记

有些情意,你给予了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接受的人,不知将这份情意珍藏了几世。结好比纯洁的绛珠草,为了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雨露之恩,为了木石前盟,愿追随他的脚步,以一生的眼泪相伴,来到了人面多换的人间,踏入了繁华而又浑浊的贾府,开始了一生寄人篱下的偿还……

可老天已对她有所眷顾,在荣誉至高的贾府,他遇到了前世的恩人,却早已没有了前世的记忆,"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感觉娇小而又姿美,甚是眼熟。

从那以后,前世情人相遇,再续前缘,在大观园演绎令人揪心的唯美恋情。情再深,也深不过老天的安排。宝钗的出现,仿佛夺走了林黛玉的一切,原本林黛玉以聪慧典雅获得众人的芳心,一夜传出"宝钗为黛玉所不及"的众人对宝钗的称赞,更有"金锁配宝玉"一说,令她心凉。再多的泪水,再深的痴情,也经不住一年又一年的春流夏,秋流冬。众人说她爱耍小性子,其实并不是,而是她不服气,不服气前生前世的情谊落入他人手中,白费一枉心思,白费了痴痴的深情。那一颗颗饱含忧伤的泪珠,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又能有多少人懂。

入府不久,又传来父亲因病而逝的消息,使她更加无依无靠,寄人篱下,饱受嘲冷。她以为花儿和她的命运相同,便为花儿找归宿。然而花儿的归宿找到了,那自己呢?还是独自一人,流连在这情缘望着宝玉,只是可望而不可即。

凄凉之夜,远处锣鼓喧天,喜气渲染整个贾府,一对新人步入洞房。而黛玉,只是静静地倾听着远处的喧闹,等待着自己的凋零,等待着自己从奄奄一息到全身冰冷。一句话的话音还未落,一代佳人离世,只留下不甘心的哀怨与无可奈何。不过好在,宝玉没有受到世俗繁华的迷惑,看透人间情谊,不忘木石前盟,只心系黛玉,离家远行。黛玉的眼泪也算没有白流。

两玉的唯美世恋,凄凉的结局,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封建社会"爱情战胜不了制度"的残忍。 情系两世,却以泪水告终……

课外书读书心得2闲读《红楼梦》,赞黛玉之风华绝代;叹黛玉之才华横溢;怜黛玉之命途坎坷。潇湘馆那幽深的竹林里,藏着林黛玉多少哀怨愁思。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若西子胜三分。"

出身书香门第,列侯世家。父亲风流儒雅,母亲温婉贤良,黛玉身为名门娇女,享尽父母呵护宠爱,自幼得到悉心教养,本应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然而事与愿违,母亲经受不住失子之痛身染重疾而撒手人寰,父亲也为朝廷鞠躬尽瘁。年幼的黛玉痛失双亲,父母留给他的只有病弱的身体和满腹的才华。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本应天真烂漫的小黛玉学会了察言观色,养成了敏感细腻的心思。黛玉的悲剧在她小时候就开始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身处贾府,黛玉看似深受贾母疼爱,可与宝玉比肩,还有众多姊妹陪伴,也应该健康成长才是,而细品《红楼》这些只是表象而已。黛玉初进贾府,两位舅舅都没有见她,两位舅母开始也还只是客气。而当家人二舅母王夫人后来对黛玉的厌恶之情竞溢于言表,公然在骂她不喜欢的丫头晴雯时捎带把黛玉也骂了,"很看不上她那狂样子".看似疼爱她的贾母,在她到贾府时还没为她准备房间;在除夕夜宴上,只因黛玉让贾宝玉替自己饮酒,贾母便借批书含沙射影指责黛玉行为不检点。所谓至亲骨肉就是这样用一些貌似无心的行为凌迟着黛玉敏感脆弱的.心。使得她在大观园锦衣玉食却孤苦无依。潇湘妃子之诗风流别致,却有着抹不去的哀伤,一首《葬花吟》正是她自己的悲歌。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贾府张灯结彩鼓乐齐鸣迎娶新妇之时,无人关注,凄冷的潇湘馆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含恨而终,结束了她短暂而悲苦的生命。黛玉如花,但尚未绽放就被狂风吹断。她与宝玉的爱情,是黛玉之幸,也是黛玉之大不幸。虽然宝玉给了黛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却也带给她无尽的烦恼忧思。还泪之说,并非空谈,最后他更让黛玉痛彻心扉,寒心绝望,生无可恋,抑郁惨死。黛玉的悲剧,在于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摧残,对女孩的苛刻,是封建婚姻葬送了黛玉的爱情,世俗礼教剥夺了黛玉年轻的生命!

昔日潇湘才冠群芳,今日潇湘芳魂早逝。品读《红楼》,不得不叹黛玉之悲剧。

课外书读书心得3我读过《三字经》之后,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而且也让我感到有些后悔,那就是"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个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买梨回来,哥哥们总是一哄而上,你争我夺,都想挑最大的吃。只有孔融不争也不抢,每次都排在后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买了梨回来,让小孔融先挑。可他还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问他:"有那么多大梨,你为什么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我是弟弟,当然该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岁。读过这句话,了解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后悔莫及,因为我知道,每次父母买回好吃的,他们总要第一个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来,而且每次我吃的好东西最多最好,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却吃坏的、酸的、不好的。现在我都十岁了,怎么还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家里,每个人都让着我。吃饭时,把最好吃的让给我;看电视时,想看哪个频道也是我说了算;过年买新衣服,给我买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会欣然接受。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就连奶奶也一直关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聪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绝了。奶奶年纪大了。过年时,许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她,总会给她带许多水果、补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后,奶奶就向我招招手:"来,来,给你吃!"边说,她边拿起身旁的某样东西塞到我手里。原来,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后便"噌——"跑开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经十岁了,我抢过饼干就往奶奶房里跑,我要把它让给奶奶。"奶奶,奶奶!"我大声呼道。奶奶见我捧着刚才的饼干来到房里,很疑惑:"孩子,你怎么了?这饼干不好吗?""奶奶,这饼干很好吃,但我要让你吃。""为什么?""你是长辈,晚辈要孝顺长辈!""孩子,奶奶不爱吃才给你的。"奶奶笑道。"胡说!"我大喝一声,"你爱吃的,你一定要吃。"说完,我跑出了门外。关门时,我听到奶奶小声说了一句:"我孙子长大了!"我站在门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奶奶,我要学会让。"谦让是一种美德,其实谦让也能使人感到快乐。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家庭中,让出的是亲情;在校园里,让出的是深深友谊……同时,我也觉得《三字经》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学习那种精神,把好的先让给别人,多一份谦让,也就多一份关爱。读过我的感受,你们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

课外书读书心得4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课外书读书心得5平时一提历史,脑子里立刻蹦出"枯燥乏味""刻板"无聊"之类的词。但《明朝那些事儿》却一改常规,用调侃的方式、代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向读者详尽叙述了元朝末年至清朝初年240多年的历史。从翻开第一部开始,我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直至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拜读完七部,还感觉意犹未尽,思绪依旧畅游在明史之中。

摘录当年明月原话"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没法改变。"而作者当年明月是用直白的口吻,白话的方式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把故事情节凸现出来,历史不再枯燥。至此,他让一个个历史人物形象鲜活、丰满。如:我在一般史书上见到的朱元璋能征善战、铁腕治国,当朝明月笔下的他还能铁血柔情,对发妻马皇后恩爱有加,对她提出的建议也能采纳。对于一代名臣张居正,不仅懂得权术同时他对权利的欲望一点也不比大反派魏忠贤差。抗倭大将戚继光,懂得排兵布阵的同时,收受钱财的事情也没少干。大奸臣严嵩与发妻最终恩爱终老。他还原了历史原貌,给原来读者只能见到片面的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就如同把一个个帝王将相、奸臣走狗还原成我们身边的小人物,有感情,有家庭,不再冰冷,在现实中感受铁血也柔情,名将亦苟且,奸臣能终老。

以史为镜,下面谈一下明史带给我的感悟。

居安思危,这是老生常谈的词语了,说的是挺多的,但真正落实下来的没有多少。开国皇帝朱元璋知道打天下不容易,所以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朱棣了解夺权太艰辛,他兢兢业业,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时间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臣们习惯了太平,如同温水煮青蛙,完全没有危机感。嘉靖帝一心炼丹,只求长生,从此君王不早朝。万历帝更是一心一意要打破嘉靖的不上朝记录。朱常洛直接就当起了木匠,朝中大事小事全由大反派魏忠贤处理,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任由崇祯帝怎么努力,也没能摆脱灭亡的宿命。这些,的确很熟悉,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这样。问: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如何才能永世太平?答:时刻为广大人民着想,居安思危。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2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3.1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3

一、业务能力提升。

1、 以“同课异构”为平台,有序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引导、促使教师由“教”向“研”转变。(附:诊断课堂的四个分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学科每周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备课组分为四个观课小组,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观察,课后组织开展研究讨论,最后做课者写出反思。

2、 开展不同模式的教学方式尝试,探索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期中考试之后要开展专项的“双分管理教学法”,“后茶馆式教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学习研究,通过专项学习、同课异构、反思沙龙的形式,拓宽老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帮助其尽快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子来。

3、 校本研修。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研究,要求每一个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要求全体人员提前针对问题进行研究,集中进行解决方案展示交流。

二、教师基本功提升。

1、普通话。学校给老师分提供名家名篇录音,老师们对照练习,在十二月上旬,要以教师新年诗会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

2、三笔字。粉笔字坚持一日一练,钢笔字每周上交字帖一张,学校定期展示,毛笔字办公室备有毛笔字帖,提倡老师们日常练习。

3、每周三下午5点到6点练习合唱。

4、提倡老师们开展相关书籍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

5、坚持每天早上班主任陪同学生跑操,上午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跑操。开展教师迎新年体育竞赛活动,目前跳绳、羽毛球、毽子初赛正在进行。

三、班主任。

1、以“晋级为核心”的班级文化打造,推动“一班一品”文化建设。各班已经制订了共同的发展愿景,班旗、班歌、班徽、目标,都在制作当中。

2、通过每天预备后唱歌和能量朗读,强化学生集体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案

一、走班上课。每周一、三下午最后一节,全体学生进行走班上课,开设语数英六个课堂,授课内容同步,大多是备课组根据校本研修制订出方案。针对差生差科、优生弱科进行培优补习。

二、社团建设。上周四已经开始社团活动。每周二四下午最后一节进行,已经开展有十一个社团:毽子、羽毛球、跳绳、文学、英语话剧、趣味实验室、朗诵、手工、书法、合唱、田径。我们选派了专业老师负责管理社团。在条件尚未成熟时候通过学生自己筹借器材,创设条件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新年之前,要对社团活动进行一次集中地展示活动。

三、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生大气、贵气、书卷气。本学期十月份和十一月份是读书活动集中时间。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分享会、“我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观看《朗读者》、《朝花夕拾》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学生们读书热情,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四、开发校本课程,建设适合我校发展的精品课堂。九月份到十月份开发了思维导图,学生现在每周的学科总结都是用思维导图来做。学生都有思维导图专项作业,通过展览,评选优秀作品的活动。极大提升了孩子们开发多元智力的潜能。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4

一、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任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三大作用,即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

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在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会去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

实践也证明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使学生课外阅读全面启动,教师应在学生入初中后及时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和有关书目抄印给每位学生。学生明确了目标任务后,不仅会引起关注和付诸行动,还会在阅读过程中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对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快乐感,从而大大激发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有了指向作用未必有激励作用。教学目标要起激励作用,目标必须与学生切身需求相一致,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进而转化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二、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有些家长、教师迫于中考压力,不正确对待学生课外阅读,视课外阅读为“不务正业”,对“以身试法”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没收、撕毁其书。在学生方面,课业负担重,课外

阅读耗时多、不能立竿见影,觉得课外“远书”救不了中考“近火”,便对之不屑一顾。殊不知,近年来中考语文卷开放性题有所增多,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如2008 年中考语文卷有一道阅读《一只土碗》的考题:

读有所味,读有所感,读有所言,是我们的阅读追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赏析,也可以作局部的品味。请你在阅读《一只土碗》后,写一则不少于200 字的读书笔记。

命题意图显然:既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考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命题者在向师生投放信号:要强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要求,尤其是课外阅读。试想,面对命题观念的改变、题型的开放,如果再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的积淀,学生答题是“巧妇终究难为无米之炊”。

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备课】

当新生入学后,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和有关书目抄印给学生的同时,附上有关意向,供学生参照。

例如:

阅读时间:每天30 分钟。

阅读数量:每天至少5000 字;每学期不少于40 万字。

阅读书目:1.从所给书目中自选,或另选;2.古诗词背诵(也可是教材附录的)。

阅读要求:1.认真阅读《关于阅读名著》一文,学会运用阅读方法;2.摘录好词佳句精段,读完一书写一则不少于300 字的笔记;字迹清楚,书写规范;3.对古诗词能做到默写无误。

【改作】

平时随机查看一些学生的“摘抄”、“读书笔记”情况。做得好的,在班上表扬、传阅,以点带面;做得不足的,导之以法,晓之以理,敦促其力求完善,下次抽查以这些同学为主。另外,每学期定期普查两次,分别在期中后和期末前,并有总结交流和表彰。务必让全体学生有读、有得、有乐。

【辅导】

1.保证让每个学生既能有可读之书,又能读得方便除向学校图书馆借以外,可发动学生提出“少花零钱,多买书籍”的倡议,自主量力购买,低限额每人买一本。同时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选定管理员,给每本书统一贴上标号和书主姓名,登记造册后互相借阅。对购书多的,表扬鼓励,确保人手一本(册)。这样,学生借阅方便了,又可排除因无书或买到不易而阅读量难完成的忧虑。学生的热情很高。三年后,这些书归还原主,或由原主自愿捐给学校。

2.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

把每个学生所读书名,阅读量、摘录、读书笔记等完成情况记载下来,在总结交流时通报。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个人如果只有“吸收”,没有“倾吐”,那他的生理肯定不健全,学习也同样。所以,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一点不能松,与“改作”环节配合落实。

3.灵活安排教学课程教师预先提醒学生:在校上学期间,不宜阅读长篇,多读短篇,最好读些文情并茂的散文之类;长篇放到寒暑假中读。把教材中与名家名作尤其与长篇相关联的课文,尽量挪到作业相对轻松的时段中教学,做好课内外调控,力求双赢。否则,学生会被书的趣味性战胜而影响课业,本来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外书又会被判作成绩下降的“罪魁祸首”。如布置假期中读《三国演义》一书,新学期开始教学《杨修之死》。七、八年级教材虽无长篇中的节选,但部分篇目涉及名家名作,也可借鉴以上方法进行灵活安排。如教学《荷叶母亲》、《阿长与〈山海经〉》,在假期中让学生读《繁星·春水》、《朝花夕拾》。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1.广泛阅读能促进学习主体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面对各种新问题、新现象越敢探索并甘愿为之不惜付出,从而使自己的各种技能越强。

2.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越敏锐和深刻,判断和推理越准确

学习主体致力于广泛阅读,他面对的知识世界永远新奇,他会去不断认识、探究、获得解释;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他会永不知满足,会有新的思路与追求;他面临可研究的领域会越来越多,创造性奇迹也一定属于他的。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丰富。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5

一、激发读书兴趣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演讲。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范文6

一、体会书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兴趣是先天的,而更多的兴趣则来自于后天的调动和培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言,更离不开老师后天的启发和引导。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产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1.依托课本,感悟内涵

要想提升初中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揣摩学生的阅读心理,给他们精心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材料。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意境优美、发人深省的美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把玩、品味,充分感受作品之美,领会作品的内涵,激发阅读的热情。例如《背影》《最后一课》《我的母亲》《林中小溪》等课文,这些作品语言文字优美,意蕴深刻,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其次,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也可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例如《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的人》,情感真挚、境界崇高,读后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精彩的片段描写、幽默风趣的演讲词,以及配套的《语文读本》上的一些精美的文章,也可安排学生赏读。

2.巧妙实施,激发兴趣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陶冶情操。如开展亲情、伟人故事、励志名篇等主题阅读,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或举办阅读竞赛活动,举行讲故事比赛、课外知识比赛、摘录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要求学生挑选好书来阅读。好书犹如良师益友,让人受益终身,而坏书犹如毒药,能害人于无形。因此,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不加选择,一味盲目的“统统拿来”。事实上,当今世界,报刊杂志,各种出版物琳琅满目,质量也参差不齐,如果学生仍然迷信“开卷有益”,而不加甄别,则可能导致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不良书籍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的督促和指导。目前教育部指定初中生必读书目,如《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繁星・春水》等,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阅读,从对这些名人大家的经典力作的研读,接受心灵的洗礼,陶冶情操,自觉抵制那些世俗的不良书籍的影响。

三、科学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和其他学科一样,阅读也有一定的技巧、方法。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也有赖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只有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才能使学生积淀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1.教会学生速读与精读

速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阅读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书海中筛选有用的篇目或章节,为我所用,它既有信息检索的功能,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捕捉“关键点”等方法,快速阅读,把握要旨。精读就是认真仔细地、细致入微地阅读。不仅要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中微妙的思想情感、复杂的社会背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等。

2.分门别类,优选方法

长篇著作应当首先阅读它的序言或后记,领会文章的要领,然后再仔细研读;书报杂志可以做好标注,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剪辑、粘贴,将其归类、整理,然后分类保存,便于查找;对于别人的书籍,阅读时应做好分类摘记。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上有大量的可阅读材料,浏览起来方便快捷。教师要在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阅读。

四、合理安排,制订课外阅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