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价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价格范文1
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来自家庭经营收入为1746元,占59.5%,12005年东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02.74元,而家庭经营纯收入为3074.53元,占66.80%2,可见农产品(农业、牧业、渔业、林业产品)收入构成了农村居民主要收入。农产品价格高则农民收入多,农产品价格低则农民收入少,增产不增收。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在1994年和1996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每次增幅达40%,结果导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年分别比上年上涨32.43%,22.05%。3可见,农产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农业利润上升吸引金融投入、农民增收拉动内需及建立农村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
1,模型设计
农业贷款的增加、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上升能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因此,设计模型为Y=AIaP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任意一个因素的增加都会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故此模型符合上述假设条件。若对两端取对数则:
㏑Y=㏑A+a㏑I+b㏑P.
这样转化为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a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农业贷款弹性,b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弹性,I为农业贷款金额,P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2,数据说明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中,1992~2000年为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2001~2004年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将其以上年为100的价格指数,经过变换,以1990年为100进行推算而成。又由于东营市统计年鉴中缺失近几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所以直接用全国的指数代替,虽有差异,但差异很小,不致于影响整个计量研究中价格影响因素的定性判断,是可以接受的。
3,计算结果及检验
农业贷款单因素分析
㏑Y=0.795+0.498㏑I.(1)
R2=0.909=0.901F=109.952T=3.28910.486
查表F0.05(1,13-2)=4.84T0.025(13-2)=2.201
检验通过(一元回归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农业贷款、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两因素分析
㏑Y=-0.298+0.441㏑I+0.630㏑P.(2)
R2=0.949=0.939F=93.590T=-0.69010.3912.816
查表F0.05(2,13-2-1)=4.10T0.025(13-2-1)=2.23检验通过
由上述回归方程(1)可知: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影响明显,拟合度很高,F、T检验通过,伴随概率为零,能很好地表示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变动之间所具有的稳定的函数关系,即金融贷款是决定农民收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回归方程(2)加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后,拟合度由0.901提高到0.939,F、T检验都通过,可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也是决定农民收入变动的另一重要因素。㏑I的系数为0.441,说明农业贷款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441个百分点,㏑P的系数为0.630,说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升一个百分点则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0.630个百分点,可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农民增收更快,影响更大。
三,措施
1,大力发展价格优势产品生产,对大宗农产品实行“绿箱政策”保护,“黄箱政策”补贴
对价格优势产品,如蔬菜、海水产品、禽畜产品、部分干鲜水果等,我们应该加大投入,一方面通过改良品种扶持老品牌、培育新品牌,使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尽量增加加工增值产品出口,减少原料性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注意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东营市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对农药、兽药残留量加工过程添加剂进行专项整治并长期保持,对禽畜产品加工安全方面按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地区规定),使用指定设备消毒,对出口农产品包装材料以及出口检疫等方面的规定,我们要及时收集、跟踪,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计划”,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
对大宗农产品,东营市已失去竞争力,但其关系到粮食安全及大部分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发展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大宗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培养科技人才,培育新品种。同时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收益递减规律,必须对其生产给予特殊的补贴,根据入世协议,我国的农业补贴可达农业总产值的8.5%,据此计算东营市农业补贴可达4.097亿元,而东营市财政补贴还有较大空间,因此,要积极运用“黄箱政策”在允许范围内加大对农民补贴,而且要集中支持优质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的生产与经营,以培育与增强其竞争力。同时巩固储备制度,通过“旺吞淡吐”的手段,平抑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2,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方式的转变
农产品价格范文2
Abstract: Is precisely the farm price frequent fluctuation, carried on the agricultural big development to us to bring and the good opportunity; The present is precisely the capital,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the talented person enters this domain the golden opportunity. If can use this opportunity or seize this opportunity, goes in thoroughly, the full excavation, not only may change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the condition, moreover also to be able to make the quite abundant progress.
关键词:价格 农业 开发 波动
Key words:price agriculture develop fluctuate
作者简介:杨光(1958-),男,江苏如皋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一
近来以大蒜、绿豆、生姜、棉花、玉米和小麦等为代表的某些农产品,价格频繁变动;或涨或跌,犹如过山车一般。这些农产品价格的上窜下跳,对消费品价格变动、特别是上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此现象引起众人关注、议论纷纷。人们对此的解释主要集中于这么两个方面:
第一,是供求失衡。例如某些农产品前阶段过剩、价格暴跌,于是农民减少生产;而当前需求量上去了,供应量却不足,导致价格上涨过快。另外,农业受制于气候和气象条件;近年灾害性天气频发,乃造成农产品产量减少,这个也是导致供求失衡的因素。这是从生产与市场的角度来解释问题的。
第二,是过度炒作。由于近期楼市、股市萎靡不振,不少投机资金从中撤出;那么它们究竟该往何处去呢?不少投机资金的拥有者扳起了手指头,掐指一算进入农产品市场、炒一把。由于近年以来货币发行量庞大,游资量也猛增;它们总是要有个去处,别的地方没有赚头、这里却有机会来了,这个也是导致过度炒作的因素。这是从资金与金融的角度来解释问题的。
笔者认为:目前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确实是上述那些因素或是它们的综合作用引起的。但是背后却潜藏着更深刻的原因,即我国农业的弱质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引起的。只有从源头着手,来解决我国农业的弱质地位,才能改变目前的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所带来的对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应当看到,正是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给我们进行农业大开发带来了及好的机遇;现在正是资本、科技、资讯、人才等进入这个领域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机遇或者抓住这个机会,深入进去、充分发掘,不仅可以改变我国农业的状况、而且还能够取得颇丰的成果。
二
进行农业大开发、充分动员各类资源和要素投入这一古老的领域,并且让其重新焕发青春,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理念: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往来、历年不变。但是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繁重的体力支出,致使人们厌烦田间的劳作;加上种田是不赚钱的、增产不增收,更使人们欲脱离土地而宁愿背井离乡。这些状况导致田地撂荒、无人精耕细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雪上加霜的困难。然而农产品供需矛盾的突出、农业情景的不乐观,同时也为引导人们重新审视、深刻思考如何解决农业问题带来新希望。
第一,改变落后的作业方式是首要的前提。它要求把现代科学成果完全运用于农业,同时以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特别是带有智力型的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的数字农业是发展先进农业的物质基础。
第二,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灵活安排农作物的生产。历来农民只是埋头干活,鲜有市场观念。这种状况于现实是不利的,必须抬头看市场了;了解农产品市场的各种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情况。特别是利用网络,了解农产品期货市场里和各类农产品综合市场里的交易情况。
以上所述,是农业本身变革之必须的。要开发大农业,还希冀各个方面的加倍努力;特别是农民本身素质的提高,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意义重大且深远。
三
要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实现大开发并且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必须要有如下条件:
第一,要依靠广大农民自己努力。要向农民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即采用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况的;只要努力奋斗,是可以做到脱贫致富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曾经在城里打工过的人,因为经历过工业化的洗礼,思想状态已经发生极大的改观;由他们返乡创业、从事新农业的开发,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还能够带动一大批人跟进来、共同创业。正是这样一些人,将成为农业大开发的先锋。
第二,政府部门的职责。实际上,上述两个条件能否有效地起作用,与各级政府部门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县、乡、村的行政组织应当是在农业大开发中,大有作为的;在动员、组织,特别是帮助广大农民的行动之中,是大有文章可作的。政府可以起到“耦合”各种因素的作用。
农产品价格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价格波动;文献综述
1 引言
随着国内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改革的逐渐推进,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逐渐加深,而近年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现象,但总体呈现上涨趋势,这也是推动我国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十年内,特别是2011年以来,粮食的亩收益不稳定,并且有下降趋势,11年、12年、13年、14年粮食亩收益分别为250.76元、168.40元、72.94元、124.78元,15年玉米市场收购价一度降到每斤0.78元,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进而影响物价水平的稳定,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1。2015年,国内小麦期货交易均价2.62元/公斤,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交易均价为1.23元/公斤,其中,国内外价差50%以上,国内小麦期货价格大大高于国外小麦期货价格,大量进口小麦进入国内市场,在市场作用机制下,对于占国内需求18%以上的国外低价粮会对国内高价粮会产生影响,即使有国家价格支持,国内粮价也可能受到影响2。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除了受一些国内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一些来自国际因素的冲击,如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冲击等。因此,对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农产品价格相关传导机制,并对于准确把握农产品市场价格未来走势、稳定物价总水平有重大意义。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主要是对农产品波动进行度量、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数据来源:①农业信息网;②商务部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司商务预报”市场数据”。
2.1 农产品价格波动度量的研究
国外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度量的理论研究,最早是由Gardner(1975)年采用Muth(1964)提出的均衡模型,引入农产品市场,分析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分析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价格边际的变化,并推导出能够度量农产品价格传导的弹性公式,MeCorriston(2001)拓展了Gardner(1975)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理论,分析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规模经济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传导的影响,并推导出新的价格传导模型。Hollyway(1989)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受到农产品供给的影响,Clark(1995)认为生产者价格对消费者价格变动存在影响关系,并且,Todd E.Clark(1995)进一步的证实了这种影响关系,认为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Trostle(2005)研究国际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并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2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些外国学者从宏观经济因素波动的视角研究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汇率、货币供给、农业补贴等。关于汇率对一国物价波动的影响研究颇多,较著名的有Krugman(1987)提出的“因市定价”理论。“因市定价”理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出口商可能会由于其在进口国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而进行成本加成调整,导致汇率对价格传递产生不完全影响。McCarthy(2000)、Goldfajn 和Werlang(2000)等学者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关于货币供给与农产品价格的研究,Schuhs(1974)发现农产品价格受到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Smith(1992)实证研究结果表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尤其是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外最早关于农业补贴的法案是美国《1933 年农业调整法》,其次关于农业补贴较具体的法案是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Kym Anderson分析了农业补贴带来的经济影响。Randy Schnepf从法律合规性层面,分析WTO框架下本国农业补贴政策可面临的挑战。David Bailey、Ivan Roberts研究了一国农业补贴对该国贸易地位的影响。Nkunde Mwase(2006)运用计量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坦桑尼亚的国内物价水平与汇率波动的相关性,并得出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在宏观环境冲击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下,传递效应逐渐下降。
2.3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研究
Gyulnara Sagidova建立TAR模型,以乌克兰与世界谷物市场为分析对象,数据采用国内外小麦期货市场周价格,研究发现,世界谷物市场价格波动对乌克兰市场谷物价格波动的传递是不完全的,非对称的。Barry K. Goodwin等(2008)运用VAR模型,以国际小麦价格波动为研究内容,加入国际间汇率与运费率变量分析,研究六大国际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相互关系。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
国内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理论研究,王秀清(2007)在规模报酬改变与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以Gardner模型为基础,以国内农产品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推导出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不同函数形式。程国强(2008)实证研究发现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具有同步性的特征。任沛东运用计量方法,采用2009至2013年的小麦价格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小麦价格波动与季节因素以及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关联度较大,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也会促使小麦价格产生结构性的波动。
3.2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文献也较丰富,主要从汇率、货币供给、农业补贴等其他宏观金融经济因素分析,刘艺卓、吕剑(2009)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下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用我国数据,构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认为非农就业人口变动与我国农产品出口及改善贸易逆差有关系,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人民币贬值以及国内GDP提高会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刘世宽(2014)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农产品以及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汇率变动影响不显著,而进口农产品价格对汇率变动影响更敏感。凌一楠(2015)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与农业政策背景下,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动货币层面波动原因,研究发现货币供给过剩所引起的货币冲击,是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李赛男、柴智慧(2016)采用蛛网理论说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机理,并且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农业补贴是一国为保护本国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国内关于农业补贴的文献主要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效果。何忠伟(2005)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生产补贴、价格支持、出口补贴等,并认为可利用WTO框架下,关于“黄箱”“绿箱”保护政策对我国农业进行少量补贴。徐全红(2006)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农业财政补贴,主要运用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研究,支持对农业实施补贴,并认为“三农”问题是三个有关联、但性质不同的问题。郭宏宝(2006)从财政的角度探讨了农业补贴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现有财政体制改革之后,长期的农业补贴会成为财政的负担。黄汉权(2016)等分析了我国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并提出改革建议。
3.3 国际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研究
吴翔、张小宇(2013)基于非线性LSTAR模型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关系,得出国际油价与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之间存在门限自回归效应,门限值为12.58%,当油价涨幅超过12.58%时,国际油价变动对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有显著影响。黄守坤(2015)通过建立BEKK-GARCH模型,测量国际大宗商品对我国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波动贡献,并得出国际大宗农产品的波动贡献近1/3.周金城(2014)运用TGARCH、EGARCH和CGARCH模型等分析我国9类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并得出这9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存在波动集群效应,并且研究还发现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的传递时对称的。
4 研究述评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文献研究分析,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国内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度量以及国外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进行理论或实证研究,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国外研究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但侧重实证研究的居多,实证研究方法上运用如协整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还有较复杂的TAR模型、BEKK-GARCH模型等。发达国家对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更加深入,其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调控措施能取得较好效果,并形成良好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机制。而国内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的分析解释并针对相关问题给予政策建议,也有部分学者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测度,比如采用非线性LSTAR模型、TGARCH、EGARCH和CGARCH模型等复杂计量方法,但其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1)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波动的品种不同居于不同的波动机制,现有文献多从类如农产品角度去分析,对于不同品种的具体分析还是少见,在不同的环境形势下,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2)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国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及汇率等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环境下导致出现复杂性的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形态以及波动原因,而且对于相关价格影响因素传导方向、程度等进行量化分析显得更加重要。(3)农产品价格波动在不同阶段出现非对称性波动现象。国际上农产品价格先于上涨,并且其涨幅大于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涨幅,而下跌时,情况则相反,国内农产品价格先于国外价格下跌。在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产品价格成本增加,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下跌时,则与此情况相反。而对于上述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性分阶段相关文献研究则涉及较少。(4)国家对农业采取的保护补贴政策,对农产品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关于农业补贴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的量的大小的测度,以及在国家采取保护措施下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及方向,大多数文献对于此类的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1]黄汉权.农业补贴政策的反思和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6,01:1
[2]李赛男,柴智慧.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产生机理和平抑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6,01:29-31
[3]王小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农业出口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6,01:140-148
[4]黄锋,赵春江,彭程,吴华瑞.农产品价格波动时期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01:275-281
[5]代明慧,张红丽.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粮食安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5,12:122-124
[6]庄岩.金融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4,01:13-14
[7]朱一鸣.期货市场、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对小麦、玉米、大豆的实证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57-60
[8]任沛东.我国小麦价格波动计量预测与原因分析――基于2009-2013年的数据[J].中国物价,2014,08:69-71,75
[9]温涛,王小华.货币政策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4,06:20-29,122-123
[10]周明华.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供需因素还是货币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4,08:125-129
[11]欧进锋.200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5,01:24-27
[12]黄守坤.国际大宗商品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溢出[J].宏观经济研究,2015,07:88-95
[13]徐全红.我国农业财政补贴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93:21-26
[14]付莲莲,黄斌,方桂英,朱丽,曾春华.结构突变视角下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6:981-987
[15]孙秀玲,宗成华,乔娟.中国农产品价格传导机理与政策――基于生猪产业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6,01:113-118
[16]刘士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农产品价格范文4
农产品价格涉及农民增收和消费者负担两难问题,其价格上涨会造成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因而具有社会和政治的高度敏感性(Trostle,2008)。为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离散型蛛网波动,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对运用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价格补贴等价格调控政策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调控基本没有什么争议。Cummings R等(2006)通过对亚洲6个国家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的分析,指出上述国家在推动“绿色革命”时,政策制定者都采取了相关政策措施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目前关于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理论问题,主要集中在调控的出发点和目标,即为谁调控和怎么调控的问题。
(一)价格调控目标在于促进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是指政府为使农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农产品或得到合理的农产品销售收入,以期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农业生产等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市场干预措施(赵地,2010)。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属于市场干预型手段,一般只在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时才使用。根据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产品市场均衡价格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压抑性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支持性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范围或对象,又可分为倾斜性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和非倾斜性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钱克明(2010)认为农产品价格具有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利益分配两大基础性作用,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可作为调整要素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工具。为此,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要逐步建立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城镇低保水平联动机制;要统筹考虑国内政策与国际贸易政策,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的调控和支持政策;努力保持粮食类基础性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大豆等贸易依存度高的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的有效调控办法。
(二)价格调控手段主要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影响两类
《WTO农业协议》将农产品价格支持做为国内支持的重要手段。冯涛(2006)发现美国对谷物和棉花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无追索权贷款、差额补贴和农户自储农产品项目等。欧盟则采用了差价补贴、门槛价格、闸门价格和对剩余农产品发放临时存储补贴。日本则对大米和烟草的价格实行管理价格制度,即对收购、批发、销售乃至外贸实行政府管制,由政府统一指定其购销价格;对大米和烟草之外的农产品价格干预程度较轻,实行包括最低价格保证、价格稳定带、差额补贴、价格平准基金等手段在内的价格调节制度。覃海珍(2009)认为,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对农产品市场的直接干预,即制定农产品价格区间,采取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的形式。二是对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的控制。如对市场上农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的控制,对影响农产品价格要素价格的控制等。三是对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化因素的控制,如对农产品运输、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投资等。赵地(2010)认为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保护价收购或支持性收购、农产品投入品价格补贴、差价补贴或差额补贴、缓存储备。钱克明(2010)认为农产品的有效调控手段主要包括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预案管理、进口调剂、农产品市场调节基金等措施。
总体来看,学者们关于农产品价格调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为何调控方面,大家认识较为一致;但在对为谁调控和怎么调控等问题方面还略有差别。不少文献将价格支持、价格调控、价格管理、价格政策等概念混用,概念界定的不清晰也给深入研究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是否上述所有针对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等供应端,并能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的各类直接、间接政策手段,以及众多学者很少提及的、针对消费端的补贴且能对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所产生影响的政策手段,如最低生活补贴、工资补贴等都应考虑和涉及?因此,有关农产品价格调控的主要手段应包括哪些具体手段,其边界在哪里,如何利用农产品价格调控手段以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价格合理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三者的平衡,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表现形式、结构特征和国内传导路径
第一,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总体上呈现长期趋势性上涨和短期波动性加剧并存现象。一方面,从变化趋势看,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和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土地、水、劳动力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方松海、黄汉权,2010)。另一方面,受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和价格形势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一是结构性矛盾迅速凸显,在农产品供求平衡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二是中长期内我国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很可能维持中长期偏紧的格局;三是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显著加大,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涨大落的风险明显增加(姜长云,2008)。
第二,部分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推动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王芳、陈俊安(2009)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养猪业的各种价格波动频繁,而且波动幅度大。长期中,玉米价格对猪肉价格的作用最强,生猪价格的作用最弱;短期内,生猪价格对猪肉价格的作用最强,仔猪价格的作用最弱。冯玲玲、刘慧芳(2011)认为,小宗农产品受流通主要依托产地批发市场,价格完全由市场自发形成,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决策易产生“羊群效应”等非典型性因素影响,从相对有限的时间段看,目前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大大超出了建国以来的历史记录以及当下人们的心理预期。刘仲新、廖诚(2011)以历年广东蔬菜价格变化情况为例,指出近年来,广东省市场菜价变动呈现大幅波动上升、波动周期缩短、波幅加大的趋势。同时,广东省蔬菜价格除受生产与流通成本、季节更替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影响外,自然灾害频繁引发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走势明显。
第三,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局面转移特征。其波动受到不可观测的局面转移变量影响;这种波动不但带有长期平稳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使得农产品价格极容易出现由低谷直接暴涨的情况,而在价格回落时却以平稳下降为主(顾国达、方晨靓,2010)。同时,近年来出现的绿豆、大蒜、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的不正常波动表明,依据传统价格传导路径制定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措施可能失效或出现偏差,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中,农产品价格波动由价值链的两端向中游传导,两端传递时滞与方向均存在非对称;二是农产品产业链的上中游环节间的价格波动传导路径非对称是由于价格传导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运动方向不一致造成的;三是农产品产业链中下游环节间价格波动传导路径非对称是由于传导作用力具有不同的方向造成的(顾国达、方晨靓,2011)。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细化,不仅对农产品总体的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涉及到猪肉、蔬菜、小宗农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因此,面对波动频率加快、幅度加大和底部不断抬高的农产品价格基本趋势(张红宇,2010)以及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国内传导路径等新特征,都提示我们农产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价格风险。因此,必须依据这些新特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体系,改变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的现状,尽量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对农民、消费者和宏观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解
(一)主要因素
Cummings R等(2006)认为,在一定时期对市场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则应依靠市场来调节供求关系。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注意政策何时退出的问题。程国强等(2008)认为,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国际价格上涨传导作用明显、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的拉动等成因。此外,还有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的影响。FAO(2008)认为,未来农产品的价格可能比过去波动更大,原因包括:展望期内库存水平预计不会大幅增加;随着食品最终价格中商品价格所占比例下降、工业需求增加,在农场一级,需求对价格的变化敏感度下降;气象条件和农产品供应受气候变化影响更加多变;投机性非商业投资资金随获利机会的变化进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徐雪高(2008)提出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动,既与农产品需求拉动有关,也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扰动。魏乐献(2009)从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货币供给因素及国际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具体原因。郭永俊(2009)根据2002—2009年的相关数据,认为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短期存在着波动性的相互影响,长期两者协整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两者存在双向“溢出效应”。
Simla Tokgoz(2009)认为,随着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质能源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欧洲谷物价格产生影响,也将进一步给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带来冲击。胡冰川等人(2009)认为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后,全球石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弹性大幅提高;并通过模型结果得出美国国内经济的变化并未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结论。罗锋、牛宝俊(2009)提出,长期而言,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存在协整关系,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影响较为显著;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进口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影响的作用时滞为3个月,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不存在时滞,且在第15个月影响达到最大;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与进口价格传递相比,国际期货价格的信息反应机制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
李国祥(2011)认为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除了气候灾害、动植物疫情病情等不可控因素外,一些经济因素,特别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农产品生产成本、货币供给量、国家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对国内市场的传导等,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姜长云(2011)则将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原因归结为极端天气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频繁发生,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和农业产业链垄断力量的强化,国外资本市场、能源市场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传导效应,小而全、小而散、同质性强的农业微观组织结构和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过度关注等方面。
部分学者和机构还对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中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进行了分解和分析。FAO(2008)认为,由于促成近来价格上扬的某些因素具短期性质,这种情况将不能持久而会逐渐下降。但也很有理由相信存在着使价格上扬的持久性因素,其作用将使价格维持在高于以往的平均水平,且使实际价格长期下降趋势减缓。郭愫劼等(2008)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受到气候、能源及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能源市场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相对较大。一方面,石化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运输成本的提高,随之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导致了玉米、大豆等粮食原料需求的激增,使其供需缺口日益增大,价格出现飙升。方松海、黄汉权(2010)认为,近期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除了中长期因素之外,更多地与宽松货币政策、异常气候、投机活动、国际市场等短期因素有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2011)对 2000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状况和原因的分析表明,尽管从短期看,不同时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具体原因各异,但从长期看,流动性过剩对农产品价格具有显著影响,通货膨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二)主要方法
郭永俊(2009)采用Hodrick-Prescott(H-P)滤波方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率波动的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胡冰川等人(2009)通过对1980年1月至2009年2月全球农产品价格以及相关因素建立的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着重分析了石油价格在生物质能源发展前后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罗锋、牛宝俊(2009)根据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刘艺卓(2010)运用Johansen 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顾国达、方晨靓(2010)选取全球经济状况、全球农产品供需及库存情况、国家调控、国际农产品价格、能源价格、美元指数走势和投机因素七项指标作为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际影响因素,采用马尔科夫局面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对国际市场因素影响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
国内研究主要是从价格波动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进而着重讨论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未来农产品价格的长期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国外研究侧重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借助新的模型工具,得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结论(黄先明、邱晓平,2011)。大部分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少数定量研究也是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单独研究,还缺乏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系统性定量分析,即并未测算出各因素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权重。同时,多数文献也是针对农产品这一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但不同品种的农产品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外向度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且对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特定品种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会略有不同甚至极度不同,我们需要加强对特定品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针对性分析。此外,大部分文献所述的农产品价格都指的是农产品的最终零售价格,没有对农产品的田头价、批发价和零售价进行区分,而且也缺乏对田头价、批发价和零售价间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的研究。
四、简要评述和展望
大体而言,现有研究呈现重视采用演绎方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表观现象进行分析,并逐步拓展到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结构效应、调控机理等归纳性研究领域的特点。
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能源发展等推高农产品价格波动弹性的主要因素将会长期存在,以及金融资本投机、跨国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等非传统因素对农业影响不断加深,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农业部贸促中心,2011),更需要我们对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重点分析,以便在制定政策时更有针对性。
一是价格调控是否必须的问题。不同类型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金融化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政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实行价格调控措施是必要且必须的,但对于其他重要农产品则必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福利净损益,慎重考虑某类重要农产品是否需要调控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协调短期调控和长效机制的关系,尽量利用长效机制减轻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短期调控也应尽可能运用市场化操作手段而少用行政手段。
二是农产品的价格调控出发点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价格管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价格管制所要解决的问题,除经济运行本身的客观要求外,也与执政党的政治原则、选举战略有一定关系(刘树杰,1996)。对我国新世纪以来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而言,价格调控的出发点不应仅仅是从促进生产者收入的提升出发,而应是照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生产者而言,要促进收入的提升,免受价格大幅波动的冲击;对消费者而言,要保证价格在可承受的范畴内;对政府而言,要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类型农产品调控目标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的问题。
三是价格调控的时机问题。一个成熟的政府,不应该只在市场涨幅波动过大时才出来调控,也不应该仅仅关注消费终端的价格上涨,而忽视整个生产环节的价格问题(李治国,2009)。在事后“补救”时,要确定正常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下不同类别重要农产品的合适调控触发点。
农产品价格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价格波动 供需矛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产品供给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近年来由于个别农产品价格在没有任何明显征兆的情况下接二连三地大幅度上涨,紧接着在第二年相同产品价格又大幅下跌,第三年又重新回到价格高位的现象,已经超过了正常范畴,并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农民收益存在更多风险。找出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并加以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五年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大蒜、马铃薯、生姜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使得出现脱销与滞销两种极端的市场销售场面,同时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白糖、棉花、白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跟上述产品类似的暴涨暴跌情况,并且相继发生。
此次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具有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小宗农产品带动大宗农产品从而造成整体价格上涨。其次,在农产品价格暴涨之前,同种农产品都存在价格下跌幅度过大的情况。最后,我国此次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在粮食连续增产条件下发生的,国家的粮食保障并没出现危机。国家粮库储备的粮食占消费比例的百分之四十[1],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百分之十八的安全线[2]。所以这就需要从农产品生产本身,结合多方面因素对此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一)农产品供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农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虽然很大,产品品种丰富,但由于缺少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指导信息,农户在生产经营投资方面模仿化、从众化倾向非常严重,生产过程具有小而全,小而散的特点,谈不上分工协作,也就很难做到科学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种植。
(二)货币供给因素
从货币供给因素看,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贷款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迅速提高,同时受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农产品价格随之受到影响。
(三)农产品流通因素及农产品市场因素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虽然多种多样,但错综复杂无序的流通环节也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从而推高了农产品价格。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企业经营模式,职能模糊,缺乏价格形成机制[3],这也造成了产品从田间地头出来时价格低而销售价格很高的情况。
(四)制度因素
从制度层面看,我国没有相应完整的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以应对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和投机商投机炒作,政府部门琐碎,部门间合作力度小,对于侵害普通农户利益的行为缺乏监督和惩罚力度。
三、解决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解决我国农户分散经营、个体规模小的问题,必须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抓住国家进行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契机 ,通过农户与农业企业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原本分散的生产集约起来,通过订单与合同实现对农户的分工及其产品的标准化。
(二)完善政府在调节农产品价格波动方面的职能
通过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建设,给农民种植提供参考,并拓展配套储备设施,加大对国有粮食储备库、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保鲜冷藏设备的投入,以延长农产品保存期,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三)健全公益性批发市场
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其在产品聚集、物流、价格形成方面的作用。将批发市场定位为公益属性是国际通行做法,在税收,占地,开支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仍然以营利为目的,其本身要求利益最大化,对农产品销售流通都非常不利。
(四)采用多种交易方式进行农产品买卖
我国大多农产品交易方式都还仅限于农产品生产者和购买商之间直接进行交易的简单范围,这种交易也叫对手交易,对手交易方式在农户不了解市场价格信息和市场需求量的时候对农户自身权益的保护是不利的。
好的交易方式能使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大大降低,相反,交易方式单一落后不但使交易成本上升,还会增加交易风险。除对手交易外,在其他商品如钢铁、矿石、金属等交易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如期货交易,委托交易,协约订单,拍卖,招标等多种交易方式都可以引入到农产品交易当中。
近五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全体大学学者们共同努力,寻找破除这些难题的办法,护送我国经济突出重围,重新回到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1] 刘振滨.稳定小品种农产品价格的路径选择――基于供需链管理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8)
[2] 刘昭杰,王俊应.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原因及影响[J].农村经济,2011年第12期:40-42
农产品价格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 政策 监管 预防
(一)我国农产品上涨的过程回顾
中国农产品上涨首先是受国际农产品期货上涨影响,由于特大干旱导致小麦大幅减产,俄罗斯于2010年8月5日宣布谷物出口禁令。作为全球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的禁令立即在国际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当日以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接着棉花接过了上涨的大旗,2010年9月27日,代表国内棉价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328级)达到22032元/吨,创下10年来的新高。期货市场上,在 2010年11月3日,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突破3万元大关。短短三个月时间,棉花价格连连刷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最终完成了翻番的“壮举”。紧接着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广西、云南等食糖主产区糖产量受到了影响,白糖价格也因此一路攀升。在下半年大宗农产品的牛市中,糖价又上演一波“糖高宗”的行情。
紧跟这股势头,在现货市场上部分农产品的涨势更加疯狂。首先引领涨价之风的当属原本不起眼的大蒜,由2009年的两三元一斤疯涨至9元/斤,部分城市甚至卖到了13元/斤,跟着价格翻跟头的还有绿豆,从去年同期的4元一斤飙升至12元一斤。此外,辣椒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浙江、甘肃等地青椒的价格较之去年同期普遍上涨了1-3倍,山东、四川等地干辣椒产地市场价格暴涨,广州市场上干辣椒的批发价最贵卖到42元/公斤。人们形象地调侃为“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在这波农产品价格的疯涨下,2010年10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1%,创下25个月来新高,其中在涨价构成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涨幅“贡献”了74%。
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中国实际上经历了三次较明显的物价上涨。分别是2004年,2007年,2010年。但这次涨价的特点跟2004、2007涨价的原因和品种都有所区别。2004年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减产,当时的CPI达到了3.9%,2007年是猪肉价格短缺引起的。而这轮以农产品涨价为主带动的价格上涨,表面上是因为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而从深层次的宏观角度来看,更与当下宽松的货币环境,农产品市场自身的制度缺陷,人为监管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政策
农产品价格暴涨,不仅加大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影响了经济的正常秩序,还加剧了通胀的风险。因此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应对这个问题时,较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因为除了要采取行动作用在政策的传导机制上,还必须花费精力放在市场体制的完善和改革上,着眼当下,立足长远,建立起动态的价格预警机制,才能防止极端情况对市场的扰动。总体而言,为应对农产品价格暴涨,应在货币政策,市场制度,人为监管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具体如下:
一、 货币层面
灵活地运用各种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调整存货利率来平抑通胀,收缩流动性。既要做到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又要体现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从而引导和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减弱物价水平的波动性;实行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来应对外部价格冲击。当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时,这些上游产品价格会快速传导到中下游产品,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政策,可以第一时间减弱外部上游产品对本国产品的价格传导效应,为抑制通胀赢得时间。
二、农产品市场体制方面
1、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推动主产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销商直接对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发挥大型市场和经销商的作用,密切产销对接,推动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实行 “农超对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近几年粮食生产成本已由物质成本为主,逐渐向由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等因素共同驱动转变。2007年至2009年,与粮食有关的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年均分别增加11.3%、29.2%和15%。而目前包括柴油、化肥、农药、农机等在内的投入品可以通过补贴来控制农业和农民的支付成本,但人力成本的上升却暂无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对此,政府而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并把补贴范围扩大,采取适当措施补贴人力成本。
3、加大对农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和,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付出。长期以来,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和甄别能力,致使农民的种植行为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他们只能根据上一年度的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行为。这就使得相关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具有了蛛网效应的特点,当年价格好,下一年度大家一哄而上,当年市场价格不行,下年大家又一哄而散。而信息的不对称则为炒家炒作农产品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由政府特定部门定期并及时地权威市场信息,尤其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信息。同时必须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这一渠道及时向农户和市场反映价格及需求变动情况,有效抑制农产品价格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走势,增加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透明度。
三、人为监管方面
1、农产品价格飙升也反映出人为监管的缺失,因而要大力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动态监管,根据历史数据建立农产品的正常波动范围,并对近十年的相关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案例作好备案,深入地研究其内在规律,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一旦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应迅速地启动应警方案,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合力处理问题。
2、要大力地打击市场上囤货居奇的行动。要对农产品市场现货信息做及时,按时的统计,并在基层设立农产品信息观察员,一旦发现有人大肆收集相关农产品并导致现货数量剧减时,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对炒作农产品价格,破坏经济秩序的炒家给予严厉处罚。
四、预防方面
要预防和制止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一方面是完善和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给游资提供稳定的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局面。游荡在社会上的大量的民间资金,它们的资本增值欲望强烈,如果缺乏足够的投资渠道,就会像打游击一样四处寻找机会,并且一旦发现有机可趁时,则会一哄而上,而当高位套现后,则又迅速撒离,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合理引导资本,让游资发挥发挥蓄池作用。例如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
回顾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实乃错综复杂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为监管部门,不仅要对造成我国农产品上涨的外因作深刻的理解和剖析,还要深入地研究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特别要认识到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缺陷和认为监管方面的不足。只有在充分分析了导致这些以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从货币政策、市场机制、人为监管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也只有立足长远,对症下药,我们才能迅速地抑制农产品的暴涨,引导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归,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静,付娜.热钱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