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1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使用效率不高、盘亏现象突出、占有苦乐不均、使用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由国家及主管部门对高校缺少成本核算的政策与高校内部缺少重视资产使用绩效的管理环境所致。应通过树立成本观念,强化绩效意识;建立“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夯实绩效考核基础;促进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科学制定配置标准,全面实施效益评估;控制增量预算,实施全程监控;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奖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不断加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工作。

关键词: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考核

为促进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一、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不高的成因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使用效率不高、盘亏现象突出、占有苦乐不均、使用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家及主管部门对高校缺少成本核算的政策所致(1)宏观法规政策缺失,导致不讲办学成本与讳言使用绩效。一是法律法规没有要求按成本办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虽然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2005年国家发改委虽然出台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把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但严肃来讲不是通过会计核算程序计算而来的会计成本,只是一种统计成本。虽然2006年12月25日教育部就说正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高校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和核算方法,[1]但是直至今日也没有制定出大学生培养成本。再如《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都没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由此造成高校所有人员没有成本意识,不按成本办学,导致资产使用绩效普遍不高。二是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没有资产使用绩效衡量指标。如规定“教学设备利用率”,对校内实训条件优秀的则要求“利用率高”:“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4000元,文史财经管类≥3000元;②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台;③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个”,[2]却没有对教学设备利用及校内实训条件提出量化指标。另外规定的合格要求是:新增教学仪科研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2)主管部门的“指定”大赛设备及软件,导致部分资产使用的单一与低效。目前,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技能大赛,如某省2015年就组织了15次技能大赛,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但是由于每项大赛在不同周期内都有不同的赞助商,而参赛又必须使用赞助商的设备及软件,这就迫使参赛院校不论有无同类设备及软件都必须新购这种“指定”设备及软件。导致其作用仅限于大赛,其受众面很少与使用绩效极低。其次,高校内部缺少重视资产使用绩效的管理环境

(1)绩效意识普遍淡薄,无偿使用观念盛行。

在高校内部对资产的诉求一直处于只讲需要,不讲绩效;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只讲无偿占用;不讲投资问报;只讲我有我用,不讲共有共享。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环境下,导致在“教学需要”、“社会效益”的幌子下,各部门在资产配置上普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求人”,致使重购不止,利用偏低,闲置浪费。[4]

(2)重视账物相符,忽略使用绩效。

一是重视账物相符。在高校内部尽管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资产清查,但是其核心是为了完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所要求的“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亦即资产管理一直是以账物相符为主要目标。二是不讲使用效率。对如何集中管理,余缺调剂、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多。[5]既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刨根问底,更没有建立资产使用经济责任制度,造成重复购置,低效使用。

(3)未建衡量标准,考核缺乏依据。

一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政策标准。关于贵重仪器设备的效益标准教育部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在进行资产绩效考核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而关于非贵重仪器设备的效益标准则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虽然都要求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但是普遍停留在定性标准上,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尽管要求:“真实地反映和评价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主要内容”,但是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再如《江苏省省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实施细则(暂行)》(苏教财〔2013〕4号)考核内容之绩效管理(10分)也只是中列出了(1)开放共享(5分):高校逐步实现各类资产开放共享3分与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逐年提高2分;(2)建立资产绩效考核办法(5分):建立校内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分与设置绩效考核指标3分,同样缺乏量化标准。二是资产购置论证缺乏标准。不仅要论证申购理由、拟购仪器功能指标及质量调查情况报告、购置与使用的风险规避与应对方案,更重要的是要论证开放共享、使用效益。如校内同类仪器工作机时小于1600h/a,则不主张购置新仪器等。[6]但实际上则是只论证申购理由,致使从源头上就注定了使用的低绩效。三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客观依据。如某校对10万元以下的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求达到1296课时/年,而事实上则是在127个实验室中只有2个实验室的课时达到了规定标准,平均仅599.78课时/年。这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四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经验。如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规定在3年内对省属高校国有资产进行一次考核,并在2004年对12所高校进行试点考核。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没有开展过绩效考核。如上所述,某高职院也是在2004年底首次进行绩效考核,其间存在着许多困惑。

(4)设备使用单一,难以形成共享。

首先是使用单一。一是仅用于教学,几乎没有用于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二是仅用于技能大赛,而非还能用于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其次是难以形成共享。由于缺乏一级共享平台(学校)和二级共享平台(院系),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化与小型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使用绩效越来越低。如某高职院在2004年绩效考核时,发现有2个实验室全年未使用,9个实验室半年从没开机,有的实验室全年开机仅8小时与16小时。

二、加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工作的建议

1、树立成本观念,强化绩效意识

在这方面需要:一是高校领导要有成本与绩效的观念,要像抓教学与科研一样重视固定资产工作,把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水平列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便营造出优化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必需的良好氛围。二是高校实训与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绩效观念、管理意识和责任担当。[7]不仅要宣传绩效管理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必须制定绩效管理的制度与标准,并且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购前论证把关,从源头上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高效化。

2、建立“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夯实绩效考核基础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尽管已要求计提折旧,但是并不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只有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逐步建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并进行成本核算,才能夯实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真正考核的基础。[8]促进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创新管理机制,加大资源调剂。认真分析学校闲置资源的现状,搭建资源调剂平台,积极推进闲置设备调剂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科学制定配置标准,全面实施效益评估

要摸清配置依据。认真学习国家、行业相关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的参考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的配置标准。要深入调查研究,论证测算标准,开展标准试点,全面系统实施。要加强目标效益评估。即以项目申报时预定的每年使用目标为标准,在年底对每个项目的目标效益进行评估。其次是教学与资产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年度评价,作为今后是否扶持的依据。再次是严格控制报废报损。报废报损既不能取决于使用部门,也不能取决于教学与资产管理部门,而应由专家组论证决定,以提高报废报损的科学性。

4、控制增量预算,实施全程监控

要控制增量预算。对增量资产的配置进行全程、系统监督,以实现固定资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相结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要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奖惩机制。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不能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上,必须真正与预算管理、提高效益相结合,以形成“钱投向何处,绩效说了算”的新局面。[9]因此,必须完善资产管理绩效的奖惩制度,对使用绩效偏低的部门不仅要停止新增资产,而且要在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中实施一票否决制,至少也应当占有较高的权重。对使用绩效较高的部门不仅要保证其新增资产的需求,而且要大为宣传与褒奖。以保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要倡导自主学习。要学习国家、省主管部门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学术界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同行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等,结合学校实际开创新的资产管理新途径。要开展高效服务。既要树立很强的服务意识,更要有突出的服务能力,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提升业务能力。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密切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石希.教育部:高校培养成本核算方法正在研究中[Z].2006-12-2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2004-04-19.

[3]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Z].2004-02-06.

[4]张煜.以绩效管理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经济师,2011,(05):97-98.

[5]王玉香.公立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5,(05):93-96.

[6]凌辉等.大型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的方法与流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224-227.

[7]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基于绩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2-124.

[8]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上),2012,(05):146-148.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对策建议

当前社会,随着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电力系统的实施和管理日益迈上了新的台阶,电力企业的发展在深化经济改革之后,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条件的提升,使得国有的电力企业在营销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市场化的运行和操作,是我国主要的电力系统发展模式,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我国的企业发展正朝着运行性、垄断性、传统性、和谐性的方向不断进步,可以说,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电力系统的模式不谋而合。

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市场的现状透视

(一)电力企业营销市场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用电市场的丰富性,用电市场是最直接面向可的主要市场,这个市场的影响范围极大,涉及的角度比较广阔,而从我国目前的电子营销角度来说,经济的发展正处于成长的环境中,电力企业的进步和国家的基本政策有着一定的联系,收到政策实施的限制,直接关系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二)电力企业的国企性质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国有属性

电力系统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主要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国有的属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而且在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上来说,电力系统企业主要是经营化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在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方面,也会有完全的影响。我国作为基本的电力系统要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上进行对等位置的研发和处理,把握相关的政策,对于用户的要求,能够得到很好地满足。

(三)电力市场营销尚未真正走向市场化运作轨道

我国电力营销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真正走市场化的道路,而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企业的营销部分认识比较薄弱,而电力系统作为一种商品,在流通方面的价值和进步空间非常大,可以通过简单地利用,就可轻松实现。

我国是电力系统企业的大国,属于国有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以来,电力系统的商品话程度比较低,在经济运营放方面也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传统的角度出发,符合现代化的电力系统操作模式,使得最新的概念能够完成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电力企业发展发展和进步的垫脚石。

由于我国的电力系统和企业在市场的变化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战略方针的认识方面,我们做出了一定形势的分析,也制定了相关的营销方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改变,也会在不同的经营方式上实现经济的共赢和进步,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来说,缩减各国之间的差距,保证电力事业常规有序的发展,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当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营销管理机制与现代信息化发展不适应

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机制方法较为落后,陈旧的管理机制无法适应现代的信息化发展,使得电力企业形成责权不明确,行政干预的比较多,政企没有得到很好的分开,使各自的职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营销管理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意识不强,供电服务的质量比较差,对于电力产品的销售比较困难,无法很好的适应增加的电力需求,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的位置,从而使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和电力供应不足两者同时并存的问题出现。

(三)垄断型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国有经济当中是重要的组成部门之一。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已经渐渐的实现了一省一价、厂网分离,并且还成立了南方电网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市场经济意识已经在逐渐的提高。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目前的经营模式还是属于垄断型的经营模式。

三、加强和完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应对之策

(一)确立电力企业市场化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和发展,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地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要从过去的供给为主转变成现在需求为主的方向,主动的面向客户和开拓市场,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稳步的进行。

(二)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对于用电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加强需求管理,从而准确的预测出电力的供需情况,进一步了解用电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用电的报装工作流程要做好规范工作,加强报装环节的考核,提供方便快速的用电服务方式,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优质服务方式,逐步的提高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基层的营销人员的业务和技能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加强电力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

通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而搞清楚目前电力企业内部进行营销管理信息的各个方面的信息的更改和管理的安全,使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预防和判别,致使采取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建立起预警的管理机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让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不间断的跟踪,从而保证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提高事故演练的应变能力,逐步提高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电力企业内部营销管理

在目前来说,由于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成本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工程上的材料费用处不够透明,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费用处于较高,而其潜在的浪费也严重的存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严格的控制用材成本,从而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企业内部各种的管理问题有了明晰的概念,可以说,每个电力人能够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的情况出发,增加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意识,占领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源能量,提高企业发展运行的经济效益,保证电力企业常规有序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翠珊.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及应用,2011,(23).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3

消防部队的主要责任是对于公民的安全进行保障,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稳定,消防部队对于人们的责任也逐渐加大,除了对于消防进行救援外,消防部队也对于抢险救灾等任务进行完成,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加强对于消防部门的发展。消防部门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于收支进行核算,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做到有据可循,这对于消防部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约束力不足

当前由于我国对于消防部队的发展十分重视,因此制定出了相应的预算编制,更为合理的对于消防部队的收支进行控制,但消防部队方面并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即表现为,虽然标志的内容十分合理,但是并不能将其全部投入并且实施,一些消防部队还认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于人民进行保障,而与财务管理无关,因此忽视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造成消防部队的支出较为不合理。并且消防部队还存在着严重的支出混淆问题,一些项目上级拨付了专用的款项,而由于消防部队欠缺财务管理意识,很难做到专款专用,这就很容易造成款项不足,并且对于资金造成浪费,使其达不到原有的目的,不利于消防部队的进一步发展。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当前消防部队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消防部队中的财务人员大多由女性担任或者从其它岗位调转过来的相关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素质,并且消防部队也不定期对于其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考核以及提升,因此这就使得其不仅不具备专业素养,还难以在工作过程中得以提升。

财务人员欠缺综合素养,消防部队聘请的财务人员通常容易对于会计以及管理的内涵有所混淆,很难将二者良好的结合,从而对于消防部队做出贡献。会计工作只是单纯的对于账务进行核算,而财务管理则是结合账务以及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提出相关的合理措施,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因此难以胜任。

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当前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具备创新意识则不仅能够使得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还能够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找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式,而当前的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这一意识有所欠缺,因此消防部队难以形成个性化管理。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消防部队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属于后勤工作之中,但由于消防部队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消防部队属于公共机构,应该定期的对于其盈亏进行清算,而很多消防部队忽视这一问题,因此没有明确的数据能够对于其开支进行记录,这就会使得消防部队存在花费不够经济化的现象,造成消防部队难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花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没有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也难以对于专款专用的情况进行良好的监督,长此以往就会花费混乱。

消防部队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正常的会计核算会对于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定期有所计提,从而使得企业中的亏损达到最小,并且通过记账能够明确的对于企业自身的债权以及债务进行反应,有利于分析企业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而消防部队由于没有明确的记录,因此使得大量的死账长期积累,挂账余额不断增大,长此以往会使得消防部队的资产不断的有所降低。

消防部队内部的记账十分简单,对于清算、费用管理等都很难有效的进行落实,长此以往,会使得资产混乱,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现象。

三、解决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意识,加强预算管理

对于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衡量的最为基本的标准就是收支平衡,只有收支平衡才能够正确地对于账务进行反应。消防部队作为促进我国治安的平稳发展的基础,应该严格的遵守收支平衡的账务登记法,从而正确地对自身进行核算,不仅能够使得账面中的数字对于自身的经营成果有所反应,还可以将自身的账务以及花费情况更好的向公众进行提供。并且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得以突出,只有将自身的预算管理不断强化,才能够使得钱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做到专款专用,在花钱的时候严格的遵照预算管理,以避免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

由此可见消防部门应该重视上级审批过的预算管理,并且让预算管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来提升自身对于预算管理的质量。首先,消防部门应该结合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自身的预算管理,并报与上级,待上级审核通过后再进行实施,若未通过则需进一步的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消防部队应该不断的对于预算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第二,在预算实施后,应该按照收支平衡的方法来对于账务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并且在记账以及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自身自己的清晰程度以及手续的完备性,增强记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定期将其报与上级审批,增强对于自身财务管理的严格化。第三,在账务登记过后应该于月末制定出财务报表,来宏观的对于整月的收支进行体现,当预算与实际花费差距较大时,应及时对于自身进行反省,并且在下月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结合。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消防部队应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来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以及提升,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考核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行检测,以使得其养成将学习代入生活中的良好习惯。财务人员还应定期对于管理的新理念进行了解,从而将其结合到自身的工作当中,以实现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消防部门还应该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对于财经法规的掌握,以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从法律以及道德两方面对于自身进行约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τ诓莆窆芾砉ぷ饔凶攀?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消防部队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

首先应将综合的管理制度进行健全,例如可以加强消防部队的内部控制、核算制度、审批制度等,从而使得综合方面得以提升。其次对于专项制度进行制定,结合一些消防部队所必须会涉及到的科目进行制定,例如消防部队所要缴纳的宽带费、电话费等。随后,对于财务的相关费用制度进行完善,并制定出事后监督等制度,以更好的对于自身进行监督,避免对于资金的浪费,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并且消防部队还可以根据绩效考核来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综合的测评,并吸取其中的经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这一经验进行应用。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4

高等院校进行科研教育、学科建设及教学研究等工作产生的要求进行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即为高校档案,其具有很大程度的使用价值及参考价值,也对高校的发展历程有着详细准确的记录,是高校进行发展经验总结,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科研教育及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文件。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水平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一、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1.制度建设

集中统一的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党群、科研、财务、外事及任务等各个部门的档案都要由特定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各部门都要在制度的规范、指导及甄别下进行文件资料成档,因此,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支撑。高等院校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执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实现档案及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化。

此外,还要加强档案知识宣传,明确界定高校涉及档案管理的岗位职权,制定合理、具有激励效果的赏罚制度,实施年度及季度考核,提升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感。

2.人员队伍建立

首先,高校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持证上岗,以提升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此外,要将档案管理列入高校日常工作事宜中,根据高校办学规模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现并落实解决问题;在各个部门中挑选具有高素质且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并积极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力求为档案管理落实工作提供优质的必备条件及科学依据。

二、加大高校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1.硬件设施的投入

各大高校要本着分开库房、查阅及办公的原则,依照相关标准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档案专用库房。在档案专用库房中要设置一定的消防设施等必备设施,并采取措施有效保障库房安全及档案安全,力求做到并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鼠及防高温等防范工作。建立档案工作场所,还需要购进全面的档案管理用具。因此,高校要为档案机构购进符合该校档案管理实际的存储柜、打码机、裁纸机等等。此外,要定做符合规定的无酸专用档案盒,保证资料文件不变质,不受腐蚀,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发展。

2.自动化办公设施的投入

人工形式的档案管理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让工作人员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及工作挑战,还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中的档案门类与其数量不断递增,且速度超过人们想象。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因此,高校要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配置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配备管理专用的软件系统,让各个门类的档案资料实现数字化归档,使用计算机录入全部文件资料,真正地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提升进行档案资料检索的速度,尽力对教学及科研等工作进行服务。

三、推进档案业务能力的建设

1.健全档案形成的步骤及方法

一般都按照编目、组卷及分类等进行档案管理。各大高校中各职能部门档案管理的负责人要按照相关制度严格要求档案管理,各个时期产生的资料文件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及立卷,避免过多文件资料形成积压,同时要保障全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及准确性,资料上的字迹要清楚、图样及图表要整洁清晰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机构要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验收,对机构内部开展的档案相关的业务进行培训与指导,建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如组建QQ群,开展档案工作例会等,以此有效促进档案工作者在业务方面的交流。要与兄弟档案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便于及时掌握新的档案知识。此外,可通过检查等方式对各个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其能够实现工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定期的移交验收,相关人员要仔细核查,拒收不符合归档标准的档案,营造严格实施档案管理制度的好氛围。

高校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要进行各类接受档案的编目及上架,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充分,将专业高效的档案管理软件运用到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也就是将编目完备的档案纳入该软件系统中,实现计算机检索功能,从而为档案统计提供帮助并提升档案的服务效率。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的档案能利用准确真实的数据较为直观地反应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其借阅率。

2.强化创新服务意识

提供服务是实施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高校档案机构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并做强重要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在保证档案具有完整率及齐全率的同时,要不断强化档案服务功效,积极创新,加强学校各项活动与档案管理之间的互动,使档案“历史凭证”的功效得以真正发挥。

3.提升档案防范意识

信息化的普及虽然为高校档案管理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会档案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带来了威胁。例如,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容易遭遇病毒侵害及版本更新等问题,因此,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对库房的安全防范予以绝对重视,对异地储存和实行多载体的档案数据进行安全的备份。此外,实施严格的档案借阅制度,将借阅登记做好,力求避免泄露失密现象的发生,保障检索及时准确,离开库房之前一定要确认电源已切断,并关门落锁。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食堂管理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30-03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学生的日益增多,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及多管齐下的监管下,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为保证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充分发挥食堂管理员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高职院校食堂管理工作浅谈几点见解。

一、当前高职院校食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广东省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学院的食堂规模相应扩大,在快速满足生源需求的同时食堂营业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涌入,食堂经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大多数高职院校食堂还设置了小炒、风味小吃等特色食品,一改以往的单一的形式,从多方位为广大师生服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食堂管理的弊端也随之凸显。食品安全隐患潜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堂管理权限不清,管理监督机制有“缝隙”

不少高职院校在后勤转制过程中,学院方面、经营方和广大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责任权利不清,部分高职院校有些是双方不到位导致校方和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参与度降低,管理、监督力度不到位。高职院校食堂由社会餐饮企业、团体或个人承包经营,其中个人承包变动性尤其频繁,经营方与学院方签订的大多是短期合同,以三年为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他们大多数缺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管理经验,没有建立一系列健全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总之这些经营方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与学校的高要求脱节。目前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和高等学院的食堂达到管理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的屈指可数。在此大背景下,食堂管理漏洞不堵,严重影响食品卫生安全。这就迫切要求食堂管理员发挥其能动作用,于细节处发现问题,认真核查事由,并一一记录,遇到双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到学院处,积极寻求改进措施,从而不断完善食堂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权责分工明确,以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二)食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或职业高中升格而来,存在办学时间长,建校时间较短的问题。随着校区合并或者改址新建,高职院校校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遇到了资金短缺的瓶颈,用在食堂基础建设的资金也相应减少。这就导致一些院校继续使用旧的食堂、旧的设备。另一方面,食堂承包者出于利益的考虑,不会对食堂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入,设施维护也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堂场地不足,设备不足,食品容易交叉污染,水电设施、消防设施相对陈旧。滞后的食堂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就餐环境。改进就餐环境,提升师生的餐饮质量,直接关系一所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三)经营者过度追求利润

高职院校食堂公益性性质,决定了食堂的经营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一种情况为一些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经营方为了尽快收回成本使用了陈年的米面、散装油、散装酱油,以及未有检疫合格证的鸡、鸭、猪肉等等,或者直接从校外购入来路不明的成品直接放入食堂售卖,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在学院监管方面,食堂管理员应每天对进货进行检查,确保来源可靠性,同时排查是否有成品从校外流入。还要严把材料进货关,确保食品原料进货渠道合法,从源头上杜绝来历不明的劣质、过期商品进入食堂,并督促食堂做好各种台账、收据等资料登记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擅自提升菜品价格,或者减少菜品份量,久之容易出现因价格不明、“吃不起、吃不饱”等产生不满甚或与售菜服务员发生纠纷等情况。当学生不满达到一定程度,易引发“罢餐”危机,危害学院稳定。因此,食堂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将菜品价格调查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每样菜品明码标价,关注菜品价格及份量,保证有条件的学生“吃得好”,一般经济情况的学生“吃得饱”。针对物价快速上涨,学校可给予食堂以不同形式的补贴,如减免水电费、下调租赁费加大幅度等。学校可给予教师、学生以一定的用餐补贴或优惠,改变“食堂做不好就纷纷跑出去吃,吃的人越少做的越难吃”的恶性循环,促进食堂良性运行。

(四)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

高职院校食堂承包团体或个人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接收的服务人员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普遍较大。每个学期结束之后,部分工作人员用工关系也随之解除,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此外,食堂聘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知识,甚至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识都十分淡薄,导致服务水平下降,饭菜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堂与师生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另外,经营方普遍在对员工培训问题上是否进行专门培训不置可否,在培训资源和时间上均不能达到院方要求,对此,学院方面应作出配合,主动分担或者承担培训任务。这就要求食堂管理员具有培训资格,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要求新入职员工及时办理健康证,凭证上岗,将食堂员工方面的潜在不良影响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五)食堂的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

近几年,在食堂发生过人身危害事件。由于食堂场地大,位置相对隐蔽,除去营业时间多是空置。学生食堂处在校园内部,又处在整个校园安全保卫系统之中,导致保卫巡查工作容易疏忽,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食堂大门始终呈现大开的状态,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生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由于食堂没有门禁或者门禁未开启,在非营业时间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后厨,造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食堂保卫系统薄弱,虽然大部门食堂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仍不能制止危害发生。学院方面食堂管理员应督促各食堂开启门禁系统,做好营业休市时间房间排查工作,将安全隐患防于未然。

二、食堂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教师、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

食堂管理不应该只靠食堂管理员一人之力,成立教师、学生膳食委员会有其必要性。一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宣传作用,负责食品安全教育、文明用餐教育等职责,并协助参与评选食堂“优秀员工”等活动,促使食堂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定期检查、积极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进货渠道安全、价格定位等问题,对于不合理的安排、不合理的价格,督促其进行整改,并不定期深入到师生之中调研情况,整理并反馈广大师生的意见;三是发挥膳食委员会的卫生检查作用,定期检查食堂安全卫生,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向学院报告并监督整改。

(二)充分发挥食堂管理员的作用

学院方面重视食品管理员专业培训工作,在个人工作中充分给予其管理的权利,明确其工作职责。为保证巡检工作不出差错,食品管理员应根据各学校的食堂配置情况,建立与食堂场所配置路线相符的日常检查表。规范日常巡检工作,确保不漏检;形成纸质文件材料,约定责任人、责任区域,确保日常检查工作不空走套路,发挥小问题当日检查现场整改功能。

(三)实行食堂管理员参加的经营方、学院方例会制度

为促进学院方、经营方和广大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责任权利不清,提高高职院校院方和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参与度,让管理、监督到位,实行经营方、学院方面含食堂管理员例会制度,每周组织召开例会,通报一周食堂现状,分析利弊,提出待解决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督促食堂整改,通报检查设施设备情况,及时维修维护保养。

(四)发挥网络监督和意见反馈功能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达,微信、微博等成了师生交流的热门渠道,利用互联网、手机,逐步完善校园内部交流平台。在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发挥网上监督食堂和意见反馈的功能。通过网上调查问卷、问题反馈、问题解答等环节,做到食堂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通过微信等渠道征集食堂食品安全图片,发挥手机问题征集和意见反馈功能。以及时对一些操作不卫生造成的问题要给予经营方通报处罚。了解学生动态,对于广大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食堂方面会派出专人进行解答,并提出整改方案。

(五)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食堂环境

在食堂基础设施方面,学院方面应把设备维修改造专项基金纳入学院预算,保证食堂基础设施到位;尽可能在资金充足情况下,对食堂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改造升级;定期对厨房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做好损坏设备的维修工作。

(六)加强院方与经营方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互动

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培训活动。食堂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学院方面督促经营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日常培训,在工作中发现不良习惯,及时纠正。督促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措施,调动食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评选食堂优秀员工。督促其采取措施稳定一批专业能力强、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从而有效降低中层管理者流动比率。保证大部门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固定性,保证食堂的正常运作。学院后勤部门也可以邀请食品卫生专家为食堂员工讲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等基本常识,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佟明光.浅议后勤社会化下的高校食堂管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 郭光华.高校学生食堂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2(8)

绩效管理工作建议范文6

前言

保障公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是消防部队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而由于近年来,消防部队所承担的职责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成效,要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不断优化自身财务管理内容,最终由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下就是对新时期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建议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消防部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编制等问题的限制下导致消防部队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出自于部队内部的工作人员,而由于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因而导致财务管理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第二,由于部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规范化完成账簿设立、决算评估等自身工作职责;第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的表现。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消极且不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影响到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质量。此外,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财务错误问题,影响到了工作的有序开展[1]。

(二)预算管理较为落后

部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将财务状况记录化为工作的重点,而由此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频繁出现财务错误。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但是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认知不足,因而导致预算信息无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功效。此外,财务预算信息可精准的计算出财务资金数额,进而便于消防部队在开展相应活动时可提前做好财务预算,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当前大多数消防部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未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给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且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财务管理部门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二、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消防部队财务管理部门应将预算中的各项工作职责落实给相应工作人员,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以此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且从大队的中心任务出发,严格控制预算项目经费的投放,最终达到解决部队难点问题的目的。此外,为了推动预算管理的有效加强,要求消防部队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宣传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能提高自身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另外,消防部队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为此构建相应的监督部门,确保预算管理的执行质量。

(二)加强财务基础工作

强化财务基础工作时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此,首先要求消防部队相关部门应加强财务制度的落实,进而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严格参照财务制度内容完成相应的财务基础工作。此外,在财务制度的引导下,财务管理人员也会在工作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且从根本上避免财务计划失控现象的发生。其次,在财务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支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亦应加强基层单位的监督工作,以此来规范财务工作操作管理。此外,消防部队财务监督部门也应定期检查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状况,进而对其工作的展开加以指导,最终达到强化财务基础工作的目标[2]。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消防部队领导者应定期安排财务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深化自身专业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由此增强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且有效避免财务管理问题的频繁发生;第二,应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到实际岗位中进行操练,进而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其自身对相关业务的认知;第三,考核评比制度的构建是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而消防部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其制度的落实,以此来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促使其在制度的引导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下,且由此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发挥自身内在潜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