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跳远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跳远技巧范文1
2、双手向前摆起,两腿保持伸直。
3、然后双手尽量往后摆,身体降低重心,双腿屈膝。
4、起跳时脚掌同时用力蹬地,两臂用力向上摆,整个人向前腾空跳起并充分展体。
5、落地时记得收腹,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前。
跳远技巧范文2
1、站着跳远主要需要腿部爆发式,腰椎和腹部力量,以及整体的协调性,当然还有技术动作本身。三个月要有效果,主要练习动作技术,额外的力量练习要注重大腿肌肉群和腰腹肌群的练习。
2、运动技术的重点在于跳跃的时机,跳跃时重心的高度和高度的协调,这取决于你的高度、重量和腿的力量。判断尺度是你的主观感受。
3、当着陆时,小腿应该向前拉,手臂应该向后摆动以保持平衡。锻炼腿部肌肉群时可采用蹲式杠铃、深跳、蹲下负重。腰腹力量锻炼可采用仰卧起坐、悬垂抬腿等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跳远技巧范文3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防治
目前,无论是旧有公路或新建公路都存在桥头跳车现象。桥头跳车主要是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冲击荷载,使行车感到颠簸不适。如是沥青路面,视觉不佳情况下,甚至造成车辆瞬间跳跃,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如何解决道路桥头跳车问题,对于我们公路部门具有很大意义。 下面就桥头跳车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浅谈。
1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桥头泛指桥台背后的回填土部分。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台不仅要承受桥跨传来的荷载及自重,而且还要承受台背填土土压力及填土上车辆荷载产生的附加土压力,为此正确认识、分析桥台背回填及处理方案对防治跳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地基土质不良造成的沉降。桥涵通常位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的沟壑地段。而软土一般都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在软土上填筑路基,极易产生沉降。同时,桥头路基填筑高度比较大,相应产生的基底应力也较大,更易引起地基沉降,特别是后期沉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对地基要进行充分的处理。
②结构不同。沉降不一致桥头台背回填材料以及路基体是从刚性逐渐向柔性体过渡,其所对应的塑性变形量与刚性成反比,与柔性成正比,在荷载作用下必然产生不均匀沉降。其沉降差超过一定范围,必然产生跳车现象。刚度不同的路面在跳车处所产生的振动效果不同,柔性材料对能量的吸收要比刚性材料大。由于结构物桥台一般采用刚性很大的坚石砌筑或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属刚性体;而与结构物桥台相连的道路,具有刚性较小柔性较大的特性,属弹塑性体。显然,道路与结构物桥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刚度差,这个刚度差的存在必然引起道路与结构物桥台之间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相对差和较大的刚度突变,势必增强桥头跳车的振动效果。
③台背填料压缩引起路基的沉降。台背填料因含水分,存在孔隙,施工中不能完全将填料颗粒间的孔隙完全消除,使之无孔隙。在各种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孔隙率逐渐降低,填料逐渐被压缩,密实度也逐渐增大,使路基在一定时间内有沉降现象。因此,压缩沉降主要取决于填料性质、施工条件及台前台背的防护排水工程的设置等情况。
④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台背回填土或换填处理。如换填砂或回填砂砾,但压实时分层,分层过厚或压实遍数不够,或压实时含水量不在最佳状态(过干或过湿都不宜压实)或压实机械选用不当,都可能使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在行车荷载及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跳车现象发生。台背回填部位地方特殊,有些部位压路机不能到位,使一些地方不能碾压到。还有一些桥在设计上为避免破坏桥的结构性能,不允许使用振动压路机,只能使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要保证标准的压实度有点难度,所以要严格进行分层压实,层厚不宜超过20cm,而且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检测,确保压实效果。
⑤措施不当。施工时不按施工规程作业,造成台背填土的压实度不够,或压实层厚超出规范要求,排水设施没有处理到位,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这些种种因素都可能造成填土的不稳定,施工后期沉降大,都是造成跳车现象的原因。设计时也应注意处理好桥梁与引道路面接缝问题,避免接缝损坏而造成跳车现象。 转贴于
2桥头跳车现象的防治措施
①采用规范的压实方法严格控制分层压实,分层检测,下层达不到要求,不得再填上一层,每层厚度不得超过20cm,一级公路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施工时应该在桥台台身背后每20cm划一记号,一次摊铺一层,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并做好压实度记录,合格后再允许填上一层,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保证压实度。
②对连接沥青路面,增设度厚的水泥砼埋板,对连接水泥砼路面,则将连接处的路面板变厚,并铺设钢筋网,使搭板一端在桥台上,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塔板内的钢筋焊接良好,如为斜交桥,尚应设置钢筋砼渐变板。必须保证塔板同各道接缝衔接良好。
③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把握施工规范要求,做到每一项工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控制好填料质量。控制好每层填筑的厚度和碾压遍数及方法。
3 结语
对桥头跳车问题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要把设计、施工和养护之间相互协调,根据不同原因,提出合理的方案,严格控制施工程序,把握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地避免桥头跳车现象,改善行车条件,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跳远技巧范文4
关键词:桥头跳车 处理措施 湿喷桩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车辆快速、安全、经济和舒适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道路病害就是桥头跳车,影响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以及公路使用性能和运输效益的发挥。如何解决台背回填处的跳车问题,已引起公路建设行业的重视,但并未获得满意的解决办法。本人参加了锡宜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拓宽、安大公路等工程的施工,现结合工程实践,就如何防治桥头跳车问题谈一些体会。
1.桥头跳车原因分析
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桥台与台后地基沉降不均匀造成的沉降差引起。当沉降差超过2cm以上时,将使此处的路面断裂,形成错台,从而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和不适。分析形成沉降差的原因,主要由于高等级公路桥台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桩尖落到持力层,其沉降量甚小,设计控制工后的沉降量一般为2cm-3cm,而其后的台背回填因地基沉降和台后填料本身的压缩变形,从而使桥台和路基的沉降不均匀,造成路面和桥台的高程突变,形成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地基沉降
由于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于软弱基础,在路基自重及营运荷载的作用下,使地基产生压缩变形,形成地基沉陷。特别是软弱地基一般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系数小的特点,地基沉降更为严重,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同时,由于高等级公路多为全封闭、全立交,为了满足被交公路、航道等净空的要求,桥台后的路基高度一般都较高,路基自重非常大。因此,产生的地基应力相对较大,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从而导致桥台后的路基随地基在一定时间内逐渐下沉。
1.2台后填料的压实问题
一般工程中的台后回填要等到桥台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填筑。因此,压路机要受到桥台的限制,碾压困难,对紧靠台后的填土难以碾压到位,尽管使用小型夯实设备补夯,也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因而增加了台后填料的压缩变形。
1.3施工措施不当
当前一些施工队盲目追求进度,没有严格按施工规程作业,台背填土速度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用料没有把好质量关,排水措施没有做好,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这些人为因素使高填土引道不稳定,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是造成台后沉降较大原因之一。
台背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是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
2.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措施
2.1地基加固处理
地基加固处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桥台跳车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软弱地基。地基处理有多种方法,如换土垫层法,可换填天然砂砾、碎石、工业废渣等,强夯法,湿喷桩、碎石桩、砂桩、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等,下面介绍采用湿喷桩加固桥头软基的方法。
湿喷桩是深层搅拌法的一种,是近几年用于加固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兴常用方法,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专业工程钻机,将带有叶片的钻头往下旋转切割土体和钻进,至设计深度后,利用装在叶片上的喷嘴喷射水泥浆,同时保持一定的旋转速度向上提升。高压射流使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并与水泥浆液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土基中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直径、比较均匀的圆柱体,使得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从而提高桥头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特别是工后沉降量),缩短固结期,提高边坡稳定性。
采用湿喷桩施工应对每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保证水泥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施工设备严禁使用非定型产品或自行改装设备,设备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电流表、压力表、水泥浆量监测记录仪和水泥浆密度记录仪,且该装备应经过计量部门标定,并按规范施工,以此来保证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2.2以桩代柱,整体施工
在进行路基填筑时连同桥头范围一并填筑,形成一体。然后直接在路基顶层上进行桩基放样、施工,并且取消立柱,直接用桩基替代立柱(安大公路宝射河大桥0#台采用此设计方案)。因为路基填筑代替了台背填筑,克服了台背单独回填时因施工场地(台背预留的范围)窄小无法用大型机械碾压、边角无法压实的弊病。路基填筑与台背填筑同时进行,可以保证台背回填范围内所有点的压实度真正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且其大大的延长了台背填土对原地面的预压时间。施工过程中加强动态观测,施工填土速率按1m/月控制,地面沉降≤10mm/d,侧向位移≤5mm/d;路基填筑完成后,预压期末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小于5mm/月才可铺筑底基层。
2.3其他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排水措施与土方填筑同时进行,使土体保持永久性干燥状态,防止塑性变形和地基下沉。
为了使填方压实度达到要求,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建设监理工作,对台背施工的填土材料、压实机具、填土厚度进行检查,分层验收,层层把关,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桥台两端填土和路堤施工质量,避免桥头跳车。
综上所述,处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处治方法,需要从设计、施工、养护各方面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陈维立, 简斌强. 公路桥头跳车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山西 建筑,2006,1.
跳远技巧范文5
【关键词】桥头跳车 原因 防治 措施
一、 前言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常见病害仍经常发生,成为一种“顽疾”,如桥头跳车问题,颇具代表性。无论高速公路、城市或乡镇道路,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桥头跳车现象都不同程度地成正比增长,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更为严重,给养护单位带来了很大困难。
如盐城市区迎宾大桥,青年桥和南新河桥等,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严重桥头跳车现象,高差达5-8cm,使桥头接缝、沥青或水泥砼路面遭到破坏,影响了行车舒适与安全。因此,探讨桥头跳车成因,对此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处治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施工单位和养护管理部门都有较现实的意义。
二、桥头跳车对工程及养护工作的主要危害
所谓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柔性道路与桥头刚性结构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
其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影响。
2、由跳车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冲击力会对路面、路基和桥梁结构物产生进一步的损坏,如伸缩缝、砼台帽等,从而增加了养护维修费用和管理的难度,并降低了道路使用性能。
3、跳车时的冲击力会对车辆产生不利反力,增加了车辆的振动幅度、机械零件磨损、轮胎的磨耗、油耗和保养费用;亦相应地缩短了车辆使用年限,增加了运输成本。
4、跳车时的振动和躁声对驾驶员、乘客和道路两旁的居民会产生躁声污染,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
引起桥头跳车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的影响。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机具、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以及设计、施工管理等等。以下就一些主要问题,联系本地区情况作一简单探讨和分析:
1、地质不良、地基沉陷
2、填料不实、压缩沉降
3、 措施不当、控制不严:
4、 变形差异、沉降不一
5、 排水不畅、浸蚀填土
6、 设计不周、衔接不佳
(1)施工图设计考虑不周全,缺少预见性和灵活性。
(2)在考虑桥台结构时,往往忽略桥台与路堤的恰当衔接,存在“桥归桥,路归路”现象,在连接部位有的设计接缝,有的设计连续铺装,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形成裂缝。
(3)考虑了桥台与路堤相邻的沉降差,而对桥头竣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却注意不够,造成桥头段纵坡不顺,在突变点往往形成台降,以致出现跳车现象。
(4)多方建设主体,缺乏统筹兼顾、步调一致。
(5)设计时也应选择好桥梁与引道路面接缝类型,避免使用易损坏的接缝而造成跳车。如迎宾桥、青年桥橡胶板伸缩缝,经常遭损坏,给养护单位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7、政府行为、欠科学性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因此,本来属于企业行为的东西政府也进行干涉。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引进世行贷款修建的项目,由于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施工十分慎重,该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前后4-5年,从91年通车,将近7年没有大面积返修过。因此,说要修一条高质量的路,政府的不科学行为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8、质量意识、模糊不强
当前,施工队伍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多层分包现象时有发生,人员素质、机具配备、质量控制等方面难以保证。有时监理人员也缺乏经验或质量隐患意识不强;有时建设方代表也会盲目干预;有时也会存在腐败现象,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工程病害更加难以根除。主观因素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深思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及质量控制:
1、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
设置桥涵构造物应允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引发工程病害的客观条件。
2、加固处理台背填筑前的地基:
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重要措施。
(1):对软弱地基处理,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
(2)、对于湿陷性黄土处理,常有人工夯实、换土夯实和重锤夯实等方法。前两种适用于处理浅层地基,后种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能消除湿陷性土层厚度约1-2米,且还适用于稍湿的粘性土和砂类土的加固处理。
3、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材料选用
4、桥头路面作特殊结构处理
5、在施工中,适可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尽可能使用大型压实设备。当台背支撑桥头搭板的牛腿妨碍机械压实时,可将难于压实的部分用低标号砼填筑。
6、台背回填不可使用容易产生崩解的风化岩碎屑,以免因填料风化崩解而产生下陷。
7、施工中,应保证作业面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
8、提高各参与者业务素质和责任感,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制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和建设工期,加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9、施工单位须精心组织施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注意人、材、机等条件的合理配置,抢晴天,防雨天,少差错,紧抓关键工序的细节处理,减少客观和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
五、防止桥头跳车新技术
(1)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桥台涵背的填方。采用带孔的土工格栅和土工网,分层铺设对台背填土进行加筋,可有效地改善路堤的整体特性,使台背局部土体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明显减少,剪应力明显提高,同时有利于填土的压实,减少填土本身的沉降。
(2)加筋土整体式桥台。此种方式起到了普通桥台的作用,下部无桩基础,其高度和对地基的压应力与路堤相同,沉降也相同,故无沉降差。
(3)减少或取消伸缩缝技术。中、小桥梁设计时,桥梁与桥台连成整体,梁的伸缩靠桥台和台后的特殊处理予以吸收,桥梁任何位置不需要设置伸缩缝。
(4)桥头回填材料部分以浆砌片石代替其他普通回填材料。搭板以下1米内,拱桥距路面以下1-2米内,从前墙背部至翼墙尾端伸入到路基1米外,均用浆砌片石代替其他回填材料,使上部回填区域初步板块化,路基和桥梁间初步形成整体结构。
跳远技巧范文6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1 前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成绩,投入运营高等级公路越来越多,但从使用情况上看,出现了桥头跳车这个公路通病,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路段更为严重,给公路养护部门带来了很大困难。如G105线1998年建成的涡河大桥和洪河大桥,刚投入使用就出现严重桥头跳车现象,高差达3-6cm,使桥头接缝遭到破坏,影响了行车舒适与安全。因此,探讨桥头跳车现象,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处治措施,尤其对我们从事公路养护部门有较现实意义。
2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
(1)地基沉陷
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且多有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就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不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
(2)压缩沉降
台后填料一般为渗透性材料,存在着多孔隙,加上施工时受施工作业方面影响,压实机具不能过分靠近接触台背,不能将填料颗粒间孔隙完全消除,在车辆荷载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迅速压缩,孔隙率降低,便在短时间内产生压缩沉降,造成跳车。在工程实践中,就是施工时工序符合要求,压实度达到要求,但台后填土较高,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不可避免沉降。有时台后填土荷载对基底产生附加压力,严重时会使桥台向后倾斜,发生不均匀下沉,危及行车安全。
(3)措施不当
当前一些施工队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严格按施工规程作业,台背填土速度过快,对地基造成扰动和破坏,没有充分时间固结,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挤压力大,施工时没有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三分法”施工。用料没有把好质量关,排水措施没有做好,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这些人为因素使高填土引道不稳定,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是造成跳车现象主要原因之一。
(4)结构突变
桥台与台背路面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在桥台背墙顶面柔性面层与刚性桥台组成双层路面体系,柔性或半刚性多层路面体系,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垫层、基层密实度迅速增加,结构层压缩,而桥台由于巨大建筑作用,加上基础处理较好,一般沉降已经完成,相对于路基而言,沉降可视为零,而铺装层压缩也不大。这样,由于抗变形能力不同,相对沉降就不可避免出现,使路面结构破坏,造成跳车。
(5)设计不周
在基底未作彻底处理,而沉降还未稳定时,应周详考虑桥台结构与引道衔接,在没有质量保证情况下,不应该直接浇砼板。应先设过渡性路面,使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情况会好一些。设计时也应处理好桥梁与引道路面接缝问题,避免接缝损坏而造成跳车。
3 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1)处理好台后地基
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重要措施。对软弱地基处理,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就目前情况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但费用高;超载预压一般可利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工期较短,施工简单,经验较为成熟,是目前处理软基较为常用方法。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受造价约束,一般情况可设置过渡性路面,加强养护补强措施,待沉降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常用过渡性路面有预制水泥砼块、沥青过渡层等,都是解决好桥头跳车有效办法。
(2)对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
我们认为桥台到路基结构是不同体系。因此,如何消除和减少结构突变影响,使两个对接性质不同路面体系在抗垂直形变上能平顺过渡,是我们考虑主要方面。对连接沥青路面,则在桥台处增设增变厚式水泥混凝土埋板,对连接水泥混凝上路面,则将连接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我们还应注意,混凝土路面同桥梁相接处,最好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放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如为斜交桥,尚应设置钢混凝上渐变板。
(3)妥善处理好接缝
参考柔性路面与刚性路面接缝处理方法,合理地使体系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结构突变点。桥梁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间接缝,如处理不好,容易造成错台。桥梁与沥青路面间接缝,往往由于该处沥青路面难以碾压密实而沉陷和出现拥包,建议采用合理形式进行平顺过渡。
(4)严格控制施工
合理安排好施工计划,施工时符合规定,是有效减少桥头跳车关键,应控制好填料质量,尽量采用轻型材料,渗水性好填料。控制好每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井对每层填筑质量实施检测,特别是控制好压实度。后台连接处填土应尽量与桥台砌筑协调进行,尽量使这些不易碾压地方密实度达到要求,台后最好按一坡度设置泄水盲沟,沟底用粘上夯实,以利排水。这样,才能更好减少病害。
4 结束语
对桥头跳车问题讨论,大家都有很见解,个人认为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养护部门尽力协调,针对不同原因,提出方案,合理缩小造价和缩短施工期,才能有效地避免桥头跳车病害产生,有效地改善行车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2]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3]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