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角的度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角的度量范文1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 在观察对比中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培养认真观察、仔细对比的良好习惯。
3 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学会用看书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为主,把“猜测质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要使用什么测量工具?计量单位是什么,你能够测出数学课本的长是多少吗?
2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还会用到其他测量工具。如,比一比“
”这两个角,哪个角大?大多少?你们知道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吗?怎样测量呢?请猜猜看。
(本环节适时安排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测量数学课本的实际长度回忆测量要用的测量工具、方法和计量单位。由此类推出测量角的大小要用相应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知识结构,并进行猜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操作探究
1 感知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1)感知量角器。
①想一想。刚才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
②看一看。我们知道了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请在小组内互相看一看各人的量角器,虽然量角器的大小、颜色各有不同,但什么是共同的?(分别指一指。)
③说一说。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量角器的特点:量角器是半圆形的、一个中心点、刻度线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标有内外两圈刻度等。总结后,进行激励评价。
④指一指。请分别指出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与90°刻度线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观察,合作讨论,目的在于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说出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90°刻度线的位置,为学生进一步正确使用量角器及理解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①学习角的计量单位。
自学教材第37页。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请你说说1度、45度、90度角怎样用符号写。(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如,1度记作1°、45度记作45°、90度记作90°,写好后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②认识1°角的大小。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的角,1°角有多大呢?请同学们先看教材上1°角的大小,再看手中量角器上的1°角,最后看教具量角器上1°角的大小。
③认识几度角。
1°角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角,那么5份所对的角是几度?10°角是几份所对的角?
这三个角各有几度(先猜后试量)。
④请说出几个比90度大的角和比90度小的角。
(设计意图:在重视学生规范书写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表象认识,在对1度角大小的认识以及由若干个1度角组成的角度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比90度大或比90度小的角,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埋下伏笔,也为估测角的大小作好铺垫。)
2 尝试测量,归纳方法。
(1)请拿出练习卡。看第一个角
你能猜出它有几度吗?说说你的想法。
(2)你们猜测的结果可以用什么办法验证呢?(学生尝试用量角器度量,教师即时评价。)
(3)小组讨论,怎样测量题卡上的第二个角 是多少度。
(4)课件演示测量过程。(着重说明读哪圈的刻度。)
(5)请看题卡上的第三个角。先估测这个角比90度大还是比90度小,再用量角器测量,并说明该读哪一圈的刻度。(学生量完后,抽一人在投影仪上量给大家看,边度量边说方法。)
(6)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①学生讨论归纳。
②出示:角的度量方法。
A 中心点必须和顶点重合。
B 0刻度线必须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C 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的刻度线所示度数就是角的度数。
③读一读并说说自己读懂了没有。
(设计意图:教师以“猜想设疑――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模式构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与概括能力,同时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思想。)
3 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关系。
(1)直观比较。
说一说答题卡上∠4与∠5谁大?为什么?
(2)教师用“活动角”直观演示
①张开活动角的两条边,形成角
,问:这个角比90度大还是比90度小?
②让一边逐渐张大形成角,问:这时角大约是多少度?
③让两边叉开更大,形成角,
问:这时角比90度大吗?
④引导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3)实际度量。
①请观察题卡上∠6和∠7有什么不同?(两个角边长短不同。)
②请量出∠6和∠7的度数。(都是50°)
③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个测量过程,形成直观表象,建立“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的概念。)
三、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1 分别画出30°、45°、60°、90°、120°角,再比一比。
2 量一量,下面的角各多少度。
3 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测量订正汇报结果(分别指认各个角的度数)。
4 猜一猜,在放大镜下看物体时,物体表面角的大小会改变吗?
如图:
(设计意图:针对课的重难点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
作者单位
角的度量范文2
1.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本节课的W习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点
使学生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
3.难点
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小学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又开始了,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你们愿意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放风筝比赛?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看风筝线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
那么∠2和∠3哪个大?看来,光凭眼睛无法准确判断,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度量的方法来解决。那么用什么度量,怎样度量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内容(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索、发现新知
(1)请拿出你的量角器。这就是度量角的工具,同学们第一次认识量角器。出示讨论的题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从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量角器。
媒体演示:
这是一个半圆,把它平均分成2份、6份、12份……直到180等份,其中任意一分所对的角叫做一度的角,通常记作1°,同学们观察老师画的一度的角,闭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睁开眼睛,度是角的计量单位,通常用"°"表示,写在数的右上角。
180等份中1份所对的角是1°,10份所组成的角是多少度?
90份所组成的角是多少度?像这些1°、10°的角都比90°的角怎样?135°的角里包含多少个1°,160°的角里包含多少个1°?像这些135°、160°的角与90°的角相比较都比90°的角怎样?
为了方便我们量角,一般的量角器上都有两圈刻度,外面的一圈是外圈刻度,是沿顺时针方向读;里面一圈是内圈刻度是沿逆时针方向读。
这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这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
(2)同学们认识了量角工具,有没有信心尝试一下用量角器量角?请拿出题单(一),分四人小组互相帮助来量一量∠1是多少度,边量边说,你是怎样量的?请一个小组到上面来量。
学生操作后,提问你量的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明的地方?(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刚才我们尝试自己量角,想想,我们是怎样度量角的?(学生自由叙述),归纳出量角方法:一盖二重合三读数。
同学们,结合自己刚才量角体验,你认为哪里最难?
(3)有一个同学量了三个角,我们来帮他判断他量角方法,读数是否正确?
(4)现在让我们回到放风筝的比赛现场,关于∠2和∠3哪个更大,现在你有办法吗?请两个同学来量一量?
(5)请拿出题单(二)。
题单(二)的角1和角2哪个更大,你有办法验证吗?(量一量)
请看电脑演示(重合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所画长短无关。
电脑演示∠2的一边叉开大些,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叉开程度有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单(三)。
比一比哪个组量角的方法最多,技巧好。
(2)练习猜猜角的度数。
(3)独立完成作业,书P131。
(4)书本上的角我们会量了,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量角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量?还有吗?
运用你学会的知识量一量身边的角的度数,好吗?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度量范文3
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角的度量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角,知道了什么是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也已经知道了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六、课前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半圆工具、10度小角、草稿本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活动角,复习角的组成。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那你还记得什么是角吗?
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师:对,请看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1大。
生2:∠2大。
生3:一样大。
师:刚才我们是靠眼睛来观察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下到底谁大谁小?
生1:用量角器量、活动角量、平移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学习新知
初步感受
角的测量
1、用活动角量角。
师:刚才有人提到用活动角可以量角的大小,怎么量呢?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到黑板上用活动角量一量?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谁大?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2、用10°角量角
(1)用10°角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活动角比了两个角的大小,那如果老师只给很多个同样大的小角,你知道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你能量出∠1比∠2大了多少?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小组互学:
(1)怎样用同样大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展示,交流反馈
师:哪一组的同学上来展示展示用小角怎么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哪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3)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的小角量这两个角和用活动角量角相比,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就更精确了。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自主探索理解量角器的构造
1.自制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可以)真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8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简易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刚才前面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知道小角的顶点与量的角的顶点重合,那用半圆工具去量角的大小时,量的角的顶点应该和半圆工具的哪里重合呢?
2.用简易量角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两个角,∠1里有(2 )个小角,∠2里有( 3)个小角)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展示你是怎么量的?
师:在用简易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
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
的关键。
3.量角器的初步形成
(1)改进量角工具
师: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
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
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总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简化量角器(课件出示简化过程)
(3)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用°表示。(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4.
量角器的最终成型。
(1)量角器的刻度标示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5度、32度、105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32度、105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
(2)反方向角的测量
(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哪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
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
5.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活动1: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和同桌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量角器教具。
活动2: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
家。
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知识提升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80°和120°、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小组讨论:①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②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什么时候
读内圈刻度?
③组织语言,全班汇报。
师: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3.书44页课堂活动第二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1
2
度
写作:“°”
1°读作:1度
方法: (1)点重合
角的度量范文4
关键词:中国;英国;教育督导;制度
一、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相同点
(一)从中英两国的情况来看,普及义务教育是推动两国建立和恢复督导制度的主要动因
中英两国在不同历史发展条件和社会制度下,都认识到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英国政府认识到必须通过国家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通过国家的投入和法律来推行义务教育的普及,而教育督导从一开始就成为行使国家在义务教育普及中监督作用的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监督它的合理有效使用。而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将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奠基工程,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将教育督导制度作为保证落实“义务教育法”实施的重要手段。
(二)虽然中英两国各自认识的角度和表述方式不同,但都认为督导制度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教育督导制度与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同步建立这一事实就充分说明了早在170年前,英国就认为督导是教育管理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国在重新恢复督导制度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明确地意识到没有督导监督,教育就会出现各种执行不力、虚报、信息不准、决策失误的现象,因此将督导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来认识其重要意义。
二、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不同点
(一)英国教育督导制度以督学为主,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兼顾督政与督学
英国从建立督导制度之日起就将学校督导作为督导的对象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形成学校性、地方性还是全国性教育状况和标准的评价的判断,都是根据学校督导与评价的结果而得出。我国刚刚恢复教育督导制度时,也同英国一样,将教育督导的任务确定为对下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监督、评价、帮助和指导,实践证明,仅仅对下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督导评价还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只有强调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才能保证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因此,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是兼顾督政和督学两方面。
(二)英国教育督导的性质偏重于服务指导,中国教育督导的性质偏重于检查监督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包括监督和指导两方面。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使我国的教育督导更偏重于对督导对象的视察和监督。我国当前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而督导的评估和指导作用尚处于从属地位。
三、英国教育督导制度对我国教育督导的启示
(一)严格实施督学公开招聘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育督导队伍
督导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我国教育督导人员的主要问题是入职条件不够严格和水准不够高。关于专职督学的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专职督学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自律,从事教育教学或者教育科研、教育行政管理工作10年以上,并经教育督导机构专业考核合格。根据意见稿的规定公开招聘符合要求的人员组成专职督学队伍,这对于教育督导队伍走向专业化,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成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体系,为提升教育督导制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提供保证
教育督导作为教育行政监督和教育执法检查机构,必须依法督导。而依法督导的前提是:教育督导与评估自身必须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制度。与英国相比,我国的教育督导的法制化进程相对滞后,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教育督导法案》《督学工作规定》《督导细则》《教育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这都是国家对教育督导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三)建设多元化的督导监督体制,增强教育督导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主要从建设多元化的教育督导队伍和对教育督导报告结果的处理这两方面入手。首先,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吸收教育督导关系中的各主体共同参与教育督导过程,这样能促进社会、学校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全面支持和参与。并且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参与能代表教育督导关系中不同主体的观点和利益,这有助于督导过程的公平合理性,提高督导的民主化程度。其次,对于教育督导结果的处理,应该学习英国的做法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提高督导的透明度。
作者简介:
彭妍妍(1986-)女,安徽桐城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
参考文献:
[1]王璐.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比较研究:动因、意义与职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8.
[2]张旭,梁秀清.中英教育督导制度之比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
角的度量范文5
一、 从学生的阅读起点出发,把握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中国语言文字、锻炼学生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也是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文本解读是教师们必须钻研的一项内容。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多了、少了都会影响质量。那么,在语文课上解读文本时,如何把握其广度和深度呢?
凡是涉及到教学的问题,都需要围绕学生的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来考虑。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一个引导者,需要做的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目标知识。而在文本解读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起点出发,了解学生在掌握文本知识之前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学习障碍,研究有哪些知识内容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文本知识的,进而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把握其广度和深度。我们会发现,在文本解读前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的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我的信念》一文时,文本的主旨大意、意境表达、思想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首要内容,进而是文本内使用的句子、词汇的深层含义,最后则是学生的自我感受。在教学此文前,教师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讲述个人所了解的居里夫人,从而了解到作者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性格、毕生贡献等,为之后的文本解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居里夫人所写的信念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彻。
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我的母亲》一文中,“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是语言平淡,极易被学生忽略、被教师漏读的一句,但其在文本解读时却能起到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品性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并分析“母亲究竟是怒还是不怒”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读文本就能发现:对于大儿子,母亲是不便怒,也不好怒,更不能怒,一直处于忍让的状况。这样对于平淡语言的深度挖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人物的具体行为,学生也就不难分析出母亲“气量大”的品性。这也正是教师从学生的阅读起点出发,为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度的一个体现。
二、 教师有效的引导,提升文本解读的细致度
语文教材中意蕴深远的文章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及深入剖析,更需要的是教师带领着学生一同进入到解读文本、领会内涵的语言世界中去。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学课上,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意义,抽丝剥茧地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细致地解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丰富生动地中国语言文字中徜徉,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故事情境,体会作者想要读者体会到人格魅力、思想感情等,并且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升华自己的情操、品格。一句话总结,就是教师需要提升对文本解读的细致度,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
对于解读文本时的细致度的把握,首先,教师需要有对文本内容的重、难点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不带成见,不盲从他人见解,引导学生与文本间进行更细致的学习。其次,遵循一定的语文教学规律,对学生学习文本的重、难点做出有效的引导,如在教学古文、古诗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相同意象的之间的意境与情感的对比学习,使得学生抓准该古诗、古文所想要表达的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正确把握文本本身的艺术特质;又如在学习人物关系复杂的小说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矛盾点,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让学生更细致、全面地解读文本。最后,对学生的在学习文本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意见要予以鼓励,并细致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方法的创新能力。
关于文本解读的细致度的把握,照应文本内容为学生作出有效的提醒和相关的细致解读是很关键的。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例子,谈谈从哪些方面解读此文本可以提升文本解读的细致度。《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记述了晁盖、吴用等人劫下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此文把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勇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教师要讲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就需要进行有效、细致的引导。如要学生明确晁、吴之智,不妨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若学生仍旧无法找出答案,可以进一步细致的分离问题成:“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怎样?”和“黄泥冈、松树林两地的地理特征对劫纲有什么帮助?”这两个小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容易找出答案,也从教师的提问方式中学会将问题分解后进行分析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以上方法自主探究晁、吴利用“人和”智取生辰纲的各个细节。学生学得自由、快乐、细致,是教师解读有“度”最有成就感的收获。
三、把握恰当课堂提问时机,促进文本与学生心理的沟通
文本解读,除了能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的能力,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操的有效途径,令学生逐渐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就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学生“谈感受”的教学环节,其实在整体教学了文本内容后,让学生逐一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的看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教学环节,要是能够多注意该环节的时间限制和把握恰当的时机对学生提问,会更能够发挥“谈感受”的教学作用,从而促进文本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冰心所写的《谈生命》时,教师通常都会让学生把课文先朗读一遍,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对通篇文章有个整体的认知。但是学生一般都很难读出感情,此时教师不要急着纠正学生在朗读时所犯的“技术错误”,学生不理解文章内涵,自然难以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身边是否有发生过关于生命的故事或者听过颂扬生命的歌曲,让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述一个有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故事,或者让学生听一首脍炙人口吟唱生命的歌曲,并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如惠特尼・休斯顿的《Greatest Love of All》,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名词有个大致的思想感悟,再将学生引导到文本的解读中。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会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并且会联系自身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完成文本解读之后,提问个别学生,“学习玩这篇文章后,你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不能结合自身,谈谈你的感受?”
角的度量范文6
在半玩半学的状态中,我自觉轻松地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并且被分在了一个重点班。那时的我还嫩得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高手云集”的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我在班里异常活跃,很快和全班同学打成了一片。我觉得老班肯定会让我当班委的,但当朋友问我高中要不要当班委时,我硬着嘴说“再说吧”,虽然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要么当一班之长,要么什么也不当。
然而在班会课上,我很清楚地听到老师宣布班委会成员的名单。我没有看清老师的脸,却听清了一个我不愿听清的消息——我是副班长。新班长是位乡下来的男生,按中考成绩排,他是全班第一名,而我是第十一名。(虽然我不认为成绩代表一切,但我也一直处在班级前五名之内。鬼才知道中考的成绩为何那样不留情面。)我在初中当了整整三年的班长,而据说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坐着“班头”这把交椅。很明显,无论从成绩来看,还是以先后而论,我都输给了他。但天生的骄傲让我对眼前的一切根本就不服气,当时的状态不是一直骄傲的我所能接受的。可接下来我却犯了兵家最大忌——轻敌。我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我以为他是那种只会死用功的学生,仍以初中时的状态投入到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去。由于分散我精力的事情太多了,结果可想而知,在学校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我滑到了全班中上游的位置。于是,我放弃了当初的决定,老老实实当起了副班长,心里却一直缓不过劲儿。我仍一直对班长的位子耿耿于怀,顺便也跟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他较起劲儿来。但我从不肯承认他是我的对手——我们不是同类型的人,根本无从比较。
虽然如此,表面上我仍与他交往得很融洽。我不是那种毫无心计的人。我很清楚,如果我对他的敌对情绪暴露出来,不但正常的班务工作难以进行,别人也会觉得我是那种小肚鸡肠、胡搅蛮缠、刁蛮任性的女孩;更何况,他身上还真没有让我深感厌恶的地方。
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场只有我知情的较量。白天与黑夜没有倒转,许多事情却无法把握。他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一般乡下孩子的腼腆。相反他既幽默又热情,常常以一两个笑话逗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一扫课间的沉闷;他也不像其他好学生那样,连打饭时也捧着书本不放。他下课时,同我们一样翻看各种各样的杂志。放学时,同其他男孩子一起在球场上发射“世界波”。我使出全身解数也搞不定的数理化,他能够轻轻松松地得到高分。尽管我的语文成绩考到了全年级第一名,却也敌不过他拿了满分的数学。期中考试的大排名,他仍然遥遥领先地排在我前面。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失败。我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在考试前不怎么复习也能考得这么出色;我不知道他有什么诀窍,能处在班长——这一向来上下受气的位置上,而让老师同学都交口称赞;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使得同桌小然像着了魔似的喜欢他;更不知道,他又是凭着什么拒绝了貌美如花的小然。我只知道,我真的输了。尽管我很投入地打一场比赛,但上天注定我会碰到一个强我一百倍、一千倍的敌手,而这个角色恰恰在这个时刻由他充当了。我不是个小气的人,也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我不嫉妒他,却越来越感到对这场较量的力不从心,我的确碰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我必须承认他的快乐,容忍他的成功,汲取他的经验。他是第一个让我承认败的人,我没有办法不欣赏他的才华和学识。
虽然那场较量最终以我的失败而告终,我却依然骄傲如初,但也从心底里接纳了这个对手和朋友。当我以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这样结束的时候,一件我万万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没有邮戳也没有发信人地址,更不是我所熟悉的笔迹。当我把那封信从头至尾读完时,不得不相信上帝是如此娴熟地运用着一种愚弄人的、极其荒谬的巧合。那封信来自于他。他在信中说,从第一次认识我起,便觉得我很与众不同。他觉得我是那种敢拼敢搏的女生,他说他很欣赏我。这是件多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如同你拿着一把剑指向仇人将要报仇时,仇家却突然跳出一句“你衣服的颜色不错!”在这场较量中,我一直不知不觉地扮演着一个复仇者的角色,“寻仇”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一个更为完善的自我。较量是我获得成功的工具和支点,而他则悲哀地成为了我进攻、敌对的目标。到头来,在这场较量中,谁是输者谁又是赢家呢?
所幸的是,这一切他都不知道。或许,这是我们之间唯一公平的。
我告诉他,他的确是个优秀的男孩子,但我却只能说声“对不起”!他点头说他明白。但我知道属于我的心情故事他永远也不会明白。
从此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他仍牢牢稳坐着第一名的位置;我的骄气收敛了一些,副班长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偶尔也会想起那场曾经的较量,心中便会又一次对自己说:“为了自己,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