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媒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媒体

广播媒体范文1

2009年8月24日,全球销量最大的刊物,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读者文摘》自2005年以来的几近亏损态势,被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称作“媒介技术革命带来市场重新洗牌的结果”。《读者文摘》的停刊成为2009年网络冲击传统媒体最为典型的案例。而同样的挑战对于广播而言似乎也并不乐观,虽然中国之声成功改版并创造了中国广播界一个新的传奇,但与网络媒体相比,广播听众在呈收缩态势,同时下降的还有报纸。而2009年传媒界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的跟风、追逐。这让我们不得不自问,极其严峻的媒体竞争形势下,传统媒体应走向何方?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而言,带来的是一次新的头脑风暴,带来的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重新认识。当我们正视新媒体主流化趋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新媒体的优势是信息量大、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互动人群多,更深入、更广泛、更自由、更贴近。劣势则是受终端限制、使用成本高、受众要求高、公信度稍差、安全掌控难度大等。那么与新媒体相比,广播也有其优势与劣势。优势包括,权威性、公信力、贴近性、服务性、传播手段的快捷和受众接收的便利。劣势有传统的运行理念使新闻价值受损、传播手段单一、载体受限、成长性弱。分析这些优势和劣势,我们不难看出,广播最具与新媒体融合的空间,广播的传播速度可以转化为网络的传播速度,广播最易于与互联网形成联动,形成文字、声音和图像合一的立体报道模式,广播也最易向手机扩展,借助移动数字技术,拓宽服务的领域。

正是具有这样潜在的上升空间,近年来广播一直都在寻求着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壮大广播的竞争实力作出了积极探索。

一.借助互联网,广播实现立体报道模式

近年来,广播对网络的重视空前提高,对网络的开发利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10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网再次改版升级,全台八套节目都能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收听和点播。同时对重大采访活动都提出音视频播出的要求。这一手段的运用,使广播丰富了内容,提升了优势,实现了多媒体的联动。而且正在改变过去传统收听广播的习惯,受众也已经接受了利用互联网收听、收看广播的新方式。

二.台网联手,广播快速融入新媒体

2009年8月22日,新浪河南网正式开通,全球领先的中文网络媒体新浪进军河南,联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地方性门户网站。依托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背景和媒体资源,以新浪网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结合丰富的互联网媒体运营经验,为河南网民提供全面的本地新闻及丰富的资讯服务,致力于打造本地新闻、生活服务、互动社区三大平台。

河南网民再访问新浪网,不仅可以看到更多河南本地新闻,而且还可以通过直接登录新浪河南网网址,参与更多本地话题讨论、写博客、传视频、参加各种网友活动。这一合作模式被看作是广播与网络联姻的新模式,双方在合作中都寻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应当说这是广播融入新媒体的一个崭新模式。

三.向多媒体延伸,广播向新媒体演变

2009年12月2日,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的曹景行在自己的博客上了一条告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手机台’已经开张,老曹与多位‘不安于室’的朋友也加入其中,想试办一种真正的新媒体。”这条告示的背后寓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全力向新媒体演进。

央广视讯手机电台业务是一项无线数字音频技术与广播传媒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增值业务。用户使用手机电台业务可以随时随地点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它媒体资源的节目。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反复收听精彩节目内容,将广播式的被动收听变为主动获取,还可根据喜好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财经、音乐、评书等。目前,已经开通手机电台业务的各省联通GSM用户均可通过下载客户端收听。曹景行受聘担任手机台的台长。

其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已着手开发新媒体。 2008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手机电视作为第四家手机电视牌照商正式在中国移动网络上线;由央广视讯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主营的手机电视业务力图打造集音乐、教育、娱乐、体育、影视服务为一体,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经过一年的运营,其手机电视业务在中国移动平台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中国联通(行情股吧)的视频业务已开始上线测试,中国电信的备案和资质审查也已完成,合作正在洽谈中,与此同时,另一个视频平台“中广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也以付费电视“家庭健康”频道为依托,逐步搭建起来。

广播媒体范文2

[摘要]: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享受美妙的在线 音乐 、欣赏精彩的flash动画、观看感人的在线电影的时候,“流媒体”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线广告、网络广播、网上直播等流媒体形式以其直观、互动、实时等特点,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注意。数据表明,无论是接触频度和范围,还是市场的前期投资反响,都毫无例外地显示,未来属于流媒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it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对流媒体的未来非常乐观。

2006年,流媒体的 发展 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流媒体时代”的春天会不会是传统广播的冬天?还是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一、流媒体带来的变化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以前需要通过收音机、cd机、电视机来收听、观看节目,现在只需要一台 计算 机就可以全方位覆盖需求。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流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的下载时间,而且使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互动、实时、直观等传播特征上,开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下载等待时间,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了。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被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媒体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为主,而要顺畅、实时地收听、收看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来收听和收看。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地运用,而且深受网民欢迎。

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范围大。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全球化传播,各种功率的电台获取听众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

2、多媒体性。传统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这也是传统广播被视为四大媒体中的相对弱势媒体的一大原因,而且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性也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结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听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过程,网上点播是对听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5、全新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台基本依靠广告作为其收入来源,网上广播则为广播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角度,即对节目内容资源的经营上的转变,付费收听节目可以成为广播电台生存的新方式。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网际网路进行全球播音。如今,已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广播电台都开始了网上播音。dataquest的数据显示,1998年时,因特网上已经有2,500互联网广播电台,这一数量在1999年时增长到了2,700万。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1]。有近半数的跨国 企业 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据英国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在《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一文中所提到的,12岁以上的全部美国人中有22%,即5,000万美国人曾经访问过一个广播电台的网站,在广播网站的访问者中,46%的人停留长达20分钟以上[2]。

据统计,到1999年初为止,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多家,其中从1995年到1997年两年间,美国已经有85%的广播电台建设了网络广播,到1998年上网的电台超过了2000家。1996年12月15日,广东的珠江 经济 广播电台首创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例,到2000年5月底,我国的网络广播已经达到100多家[3]。《世界广播电视 参考 》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4]

三、广播的生存机会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历次传播革命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也就是说,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使旧媒体消亡,而是新旧媒体共进共荣;而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即新的媒体会以整合了旧媒体传播优点的特征出现。

流媒体技术在技术上的进步,也遵循了人类传播革命发展的 规律 。传统的广播媒体在新技术的促进下,并不会消亡,而是会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整合,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冲击。

在流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具有自己的生存机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如果洞悉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就不会对广播的发展前途悲观失望。因为广播的某些独有的优势,可以成为“流媒体时代”广播生存的新契机,迎来传统广播媒体的“第二个春天”。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广播的固有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新机会:

1、伴随性。广播媒体伴随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收听广播节目只占用了听众的听觉器官,并不影响眼、手、口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听众可以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做饭、散步、旅行、锻炼等)兼顾广播节目的收听,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使用率。伴随性的优势在网上广播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为网络用户在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的过程中,占用的只是视觉,其听觉处于闲置状态,而广播伴随性的特征使其在不妨碍网络用户视觉运用的同时,可以顺利完成依赖于听觉的信息传播。网上广播可以顺利避开视觉层面的激烈抢夺战,并转入后台工作,作为背景声音完成对用户听觉的占用。

2、低成本。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的运行成本相对低得多。无论从规模、数量上来讲,广播媒体要完成一个节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小得多。相对电视节目的上网,广播节目上网只需调动音频资源,从技术角度看广播上网比电视上网简单便利,从成本角度看广播上网也比电视上网成本更低。

3、高普及率。广播是普及率最高的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相比,广播由于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接收;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体积小、携带方便,流动状态也能接收,而且接收装置价格低廉,尤其在

3、努力借鉴国内外网上广播的先进经验。

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广播界的 发展 经验对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广播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就开始摸索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我国广播界也已经开始在专业特色和个性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同理,在广播与 网络 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有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对于更好地认识广播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不无裨益。

英国bbc的网上广播。2001年3月,英国bbc首次实现了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网上直播采访。这次访问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并进行 英语 和俄语的同声翻译。在电脑屏幕底端还有显示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的比例,并编辑了有关普京总统执政第一年的资料。在bbc的网站上,网民们可以浏览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讲话和向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网上直播,全世界公众都获得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这次网上直播采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对普京总统采访时,bbc网站收到了大量的关于此次采访的e-mail提问和评论,共计24000件,且来自世界各地。

日本的网上广播。日本的网上广播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把无线电广播里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因特网广播;二是广播与因特网的互动节目;三是专门在因特网上播出的节目。自1999年4月开始,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具有个性且具有因特网广播特点的网上广播节目。如“tokyo-fm”电台于1999年7月开始的《tfm即时剧场》,最早使用了活动的画面,用了5分钟的电影画面剪辑介绍最新的电影;被称为开发了因特网上的“广播新娱乐方法”的《山田的有限弧度》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当地面广播节目播出时,网上的节目主页就会出现主持人和节目小宠物主人公的网上漫画,而漫画中主持人和小狗的变化是根据用户听众的反馈意见来左右的,深受日本听众、网络用户和广告商的欢迎;而“文化广播”的《望世界》和《因特网广播·在网里相见》则属于第三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这是专门针对卡通电玩迷们编排的因特网节目,由卡通片的配音演员与特定的因特网听众相互交换电邮地址,向传统广播本体进行挑战,希望把很少收听广播的电脑一族——年轻一代吸引到广播里来。

香港电台的网上广播。1994年12月香港电台率先进行“香港电网版”的网上实验服务,以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为主。1995年9月17日上午7时起,香港电台运用同步直播科通过互联网36小时向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进行36小时直播的电台。1997年6月,香港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报道有关的各项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25万人次的收看和收听,到访其网站的人次高达900万。2000年4月,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中国 国际广播电台。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 .cn )。1999年底,国际台网站已初步形成了华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繁体字)、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共九种语言的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上网。在国际台的网页中目前已经链接了实时收听和节目回放,在节目回放中还会放上文字稿,以满足用户收听和学习需要。

 

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的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创收90亿美元,内容提供商创收28亿美元;全球将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去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亚洲访问流媒体的人数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将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随着iptv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6]。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移动流媒体作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一部分正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量将达到2144万人,其次是德国和韩国,而预计中国将有超过190万的用户数[7]。

图表引用自艾瑞资讯网站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流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宽带的逐步普及等角度来看,流媒体的应用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政策因素、版权等各种相关问题的制约,流媒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环境催化。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在“流媒体时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与网络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合作和功能、价值的整合,从而实现双赢。对我们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差,跟上发展的潮流。

“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反而是传统广播焕发“第二春”的绝好契机。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广播在传播特征上的不足得到弥补,传统广播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直观性差的弱点得以修正。通过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段落,反复多次地收听,同时可以配合文字、图片等各种其他载体,丰富广播内容的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媒体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8]对广播媒体而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更好地改变。

[注释]

[1]《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使流媒体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cn ,2003/9/26,19:56。

[2][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选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3]张潇潇、郑一卉《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4]杨叶青《论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现状和经营理念》, academic.mediachina.net/ ,传媒学术网,2003/11/22,21:30。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23日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流媒体应用全面开花》 顾荣强 计算 机世界网

广播媒体范文3

【关键词】广播 传统媒体 新媒体 媒介市场

上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给广播的地位带来了第一次冲击。与此同时,报纸的改革也给广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广播在遭受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竞争的同时,也受到来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侵袭,尤其是手机、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更是开始疯狂地瓜分原本由广播占领的市场,广播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为难局面。

一、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广播业的冲击

电视在自然属性上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可视性,其最主要的传输符号是动态的图像,所见即所发生,电视接收机的技术进步使受众在看节目时,感到越来越逼真、越来越生动。同时电视节目,也在电视圈本身的竞争中,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的发展又满足了受众娱乐的需求。无论是严肃主体的新闻类节目,还是具有视觉冲击的娱乐节目,都是广播所望尘莫及的。

报纸擅长传播理性认识等抽象的信息、重要的讲话、论述文章、数字资料、在时空方面有大跨度的事件,在深度报道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其次是受众接受信息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文章。报纸也便于保存、携带。最后,在受众心中,报纸具有权威性。上个世纪末,在印刷技术和商业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报纸平面媒体也开始“与时俱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报业集团纷纷成立,整合优化后,在资产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方面加以改进,增强了报纸的整体竞争能力。

在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广播媒体在市场产值、广告市场明显地表现出来竞争力不足的劣势。

1、产值低

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4811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6%,其中电视占据了17%,报业占11%,而广播只有1%的市场份额。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势头,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不仅受到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的竞争,同时也感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压力。

2、广告收入增长比重萎缩

媒体的运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广告,效益高才会有能力开发更好的节目,从而拉动受众,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2005年前,广播大部分是医药广告,而在2005年国家对药品广告进行整治后,广播的广告收入大幅度降低。根据索福瑞数据,2007年中国媒体广告市场份额中,广播的市场份额只有1.1%,排在第七,远远低于电视74.1%和报纸媒体13.5%。

根据《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广播电视产业收入1350.04亿元,年增长19.54%,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提升。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达到701.75亿元,年增长16.85%。其中广播广告收入72.23亿元,占广告收入的10.29%,年增长10.45%。电视广告收入609.16亿元,占广告收入的86.81%,年增长17.32%。到了2009年,广播电视广告收入预计752亿元,占总收入的45.22%,比2008年增加50.17亿元,增长7.15%,其中广播广告收入75.83亿元,占广告收入的10.09%,比2008年增加3.27亿元,增长4.51%;电视广告收入654.03亿元,占广告收入的86.98%,比2008年增加44.84亿元,增长7.36%。从这2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广电行业整体收入提高背景下,广播的广告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广播的广告收入在广电行业整体广告收入的比重却在萎缩。

3、受众市场流失

媒体在进行广告交易的时候,实际上是进行了两次买卖,首先是将广告时段卖给了广告客户,其实是将受众卖给了广告客户。而广告客户投放广告的前提是,这个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并且在受众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广播的广告市场份额在传统媒体中处于最低,其实一方面也反应了广播受众的逐渐流失。根据CSM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广播的人均收听时间平均为85.2分钟,较2007年的89分钟有所减少,较2006年的97分钟有大幅下降,但是比2005年的69分钟仍有明显的增长,基本维持了自2003年广播市场复兴以来的繁荣态势。广播收听的人均时间的减少,从侧面反映出广播受众市场份额的降低。

而根据《2009年美兰德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研成果》显示,近年来全国卫视的平均月到达观众数量持续增长:2009年全国卫视频道平均月到达观众达到4.04亿,较2008年增加0.33亿,2005-2009年5年年均增长率达11.8%。电视仍然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体,有87.4%的受众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电视媒体,平均接触频次达到5.3天/周。网络媒体跃升至第二位,平均接触频次增至1.5天/周;报纸居第三位,平均接触频次约1.4天/周。电台已连续多年跌出前三位。由此可以看出,电台在广告和受众两个方面同时遭到电视和报纸的挤压,地位岌岌可危。

二、异军突起的新兴媒体对广播的影响

1、互联网强力侵袭广播市场

随着流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已跃居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媒体,根据《DCCI2010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规模达3.82亿,比2008年的3.03亿增长26.1%,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互联网用户规模占中国人口数)达28.6%。互联网以其高互动性、实时点播、易于保存等优势逐渐蚕食着广播的受众市场。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从此进入了3G时代。3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广播的优势将逐渐被淡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上网收听各种信息。艾瑞咨询1月4日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广告比2008年呈现21.2%增速,市场规模达206.1亿元。而广播广告的收入只有75.83亿元,仅比2008年增加3.27亿元,增幅也仅有4.51%,在不知不觉中,网络已成为广播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2、“手机+3G”: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除了互联网的强力侵袭外,手机、播客、博客等新媒体都开始瓜分原本由广播占领的市场,其中以手机和播客最为突出。手机作为最贴近受众的媒体,已被看做是继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承担着个性化传播信息的重任。目前,手机已成功地通过短信、手机报、手机音乐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下一步,在3G和三网融合的助推下,手机电视也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随着DMB技术的完善,广播完全可以把手机、掌上电脑、MP5等新媒体转化为自己的接收终端。然而,随着3G牌照的颁布,广播和手机在移动受众市场上的竞争将出现白热化,在这场红海战场上,究竟谁能撑到最后就看谁最先制定游戏规则并进行内容制作的垄断。

3、播客:一个具有革命性的产物

播客相对于传统广播,其门槛更低,只需要一个麦、一台电脑、一个音频软件就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播。正是由于播客把传统广播的“你播我听”模式转变为“我播你播,大家听”的模式,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大众基础,也更符合web2.0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播客相对于传统广播,其最具有革命性的改进就是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受者成为了传者,受众更具主动性,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另外,播客打破了传统广播的线性收听方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音频资源。据媒体搜索和挖掘网站MeFeedia的《播客(视频分享)现状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追踪到的播客已经达到11万个,是2007年近2万个的5倍多,其在三年间的增幅超过500%。目前我国最早的一个中文Podcast目录网站podlook收录了10016个可订阅的播客频道,包括21407档节目。另一项调查显示,除计算机外,其他用来播放音视频内容的终端,MP3播放器的使用比例达到57.3%;手机达到24.6%;掌上电脑PDA有5.4%;除了这些终端外,还有35.3%的其他终端被用于互联网音视频内容的接收。如此看来,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播客可能会像博客(Blog)一样,带来大众传媒的又一场革命。

除此以外,移动电视、户外电视、分众传媒等其他媒体也在不断地消弱广播的独特优势。那么,面对来自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挤压,广播媒体该何去何从?3G的到来是否能成为广播新的红海战场?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广播是否可以用产业的视角来审视广播的发展?在web2.0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的广播,将会借助广电集团发展的资源优势,在向新媒体进军的同时,大力开发自身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真正实现内容精品化、服务个性化、产品多元化,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利用目标专业频率受众群具有专业性的优势开始向别的方向进军,根据市场规则进行产业融合。

结语

广播产业面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既要找出自身发展中的缺陷,也要发扬自身所具有的长处。更为重要的是,广播产业要认清当下传媒发展的大局势,要认识到新兴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和优越性,而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体现便是寻求媒介融合之路。

广播媒介有自身的特点,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即是自我缺陷的克服,也是对自身发展空间的拓展;而不管是从技术角度、政策角度,还是媒介自身的形态角度,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都具有无限可能性,未来广播产业和新媒体的融合道路和形式多样,作为广播从业人员,我们应当提前准备,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融合之路。

【2009年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编号2009SK061】

广播媒体范文4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02-0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我国快速的进入了网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以其快速、方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快速的占领了媒介市场,并俘虏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中较为弱势的广播媒介,更是面临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广播媒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面对新情况,广播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寻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广播媒介工作者都该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从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对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纷至沓来,互联网、手机、MP3、MP4等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给在传统媒体大战中本已处于劣势地位的广播又笼罩上一层阴霾。网络等新媒体所能提供给受众的海量的信息、自由选择权、灵活的互动性、零损失的收听音质都是传统的广播等媒体所不能提供或者不能完全提供的。面对新媒体的咄咄逼人的竞争,作为传统媒体中相对弱势的广播媒体来说,必须认清当前形势,积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在发展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的重要概念,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广播媒体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无线电波为介质的传递信息手段,以传达政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社会服务、普及社会教育、丰富文化娱乐为目的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与时俱进,推动广播媒体管理创新、宣传创新、科技创新和经营创新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三贴近”的方针,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永续发展,既实现广播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为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广播媒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媒体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总体来说,其仍然有待加强,在各级广播电台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广播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广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广播节目,很难提供给受众大量的信息,这是由广播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中央广播电台还好一些,特别是一些地方台,发射功率普遍比较低,一般是不出本市或者本地区,如此小的传播范围不可能会有大量的及时的信息来传递给受众,当然也不可能会有忠实的大批的受众群;

第二,传统的体制束缚了广播事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走的是双重体制,即事业编制,企业经营。国家最初这样实行的初衷是:既能实现对新闻媒体的很好管制,保证了舆论宣传,又方便媒体实现经营性收入来壮大自己。但事实证明,广播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效益不好;

第三,有影响力的广播栏目较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普遍存在着节目缺乏,播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内容匮乏成为制约广播发展的瓶颈。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性、多选择性的需求。甚至在一些时段,广播节目完全沦为卖药品的和卖保健品和宣传虚假广告的阵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同时也暴露了广播事业在人才方面的短板,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中国的广电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现象,特别是由于中国广电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导致广电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我国的广播媒体要想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反思,总结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北京电通网络互动中心.现代广告,2007(2).

[2]王岩玲.融合新媒体:电视节目的未来[J].中华新闻报,2007-10-16.

[3]周杰.论打造城市电视台本土文化栏目[J].新闻爱好者,2008-03-10.

[4]黄鸣奋.新媒介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学林出版社,2009.

[5]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6]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7][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华夏出版社,2003,7.

[8]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现代传播,1994,2.

[9]匡文波.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J].现代传播,2004,4.

广播媒体范文5

1974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大学的文顿·瑟夫开发了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这一协议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世界广泛采用,成为互联网的核心。

1986年,美国建设了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

1989年,我国正式开始了互联网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进展缓慢。

1994年前后,随着Web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明,第一代互联网全面成熟,也给世界互联网的领先者——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促进了美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繁荣。

1994年4月20日,中国教育科研网(NCFC)与美国NCFnet直接联网,这一天是中国被国际承认为开始有网际网路的时间。

互联网应用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商用以来,经过全球化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也是互动性的,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断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价值和本质提出一个个新的理解。所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路的传媒特性。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初步融合

进入新媒体环境后,传统媒体或多或少地和新媒体进行了融合。传统媒体筹建了基于自身的网站,如央视国际、中国广播网、新华网等,依托网站实现内容的二次传播,如报刊的数字版、广播电视的在线直播和点播等。在具体的节目中,引入了短信平台和受众实现了实时互动;报纸则运用短信、QQ或电子邮箱等为读者提供互动平台,内容经过编辑之后见诸报端。凡此种种,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初步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自身的影响力。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媒体形式,如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网络电台、网络电视、手机报、手机电视等。随着全球性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而广播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稍纵即逝”的先天性弱点决定了它在受众中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无法与其他媒体相提并论。[1]新形势下,广播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多媒体化、平台合作、内容合作是广播的发展方向。广播媒体和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广播媒体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媒体和广播的融合

进入新媒体环境之后,传统媒体或多或少自发地实现了和新媒体的融合。广播电台大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网上直播和节目点播。当传统广播节目通过网络可以播出后,“网络电台”的称谓一度就成为这种现象的名称,其实还是称为传统广播网络化比较合适,暂称为初级网络电台。初级网络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政府网络电台、商业网络电台、个人网络电台。这一类型的网络电台还是传统广播的网络延伸,传播范围无疑更为广远,“能上传能下载”的功能使得“同时与异时”分享得以很好地实现,广播不再是“过耳即逝”不可保留的媒体。

网络电台,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搭建的电台。是通过编码器,将电脑里正在播放的音频或视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传送的格式,用户登录电台的网站时,可以下载经过编码的音频信息,再通过相关软件将音频信息转换成声音播放出来。网络电台不需要占用卫星频段和频率资源,其播出效果受网络带宽的影响。网络电台把传统意义上的电台搬到了网上,在这里,没有笨重的编录设备,有的只是轻便的电脑;没有发射基站,有的只是四通八达的网络;收听电台不用收音机,只要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就能听到主持人的声音。

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电台具有迅捷性、无限性的优势。正如美国在线在美国所刮起的互联网风潮,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美国在线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网络电台与传统电台相比拥有海量信息,这些海量信息还可以进行重构、分类,实用性更强,这是传统电台无法比拟的。而且,网络电台的实时报道能力远远胜过传统媒体。

另外,网络电台还具备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在某些方面也是一致的。网络电台是一种传者与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用户在因特网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既可以自己控制并选择以何时、何种方式获得信息,又可以随时就自己接收到的一则信息做出评价和反馈。这种反馈信息构成了一个双向流动甚至多次反复的交互性文本。

当然,网络电台还具有多媒体的传播优势,这是建立在流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流媒体出现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了网络广播的加入,网络具备了更多魅力。

“网络电台”和“手机电台”概念的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电台是传统广播应对新型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产物。那么,网络电台是新环境下广播人不切实际的网络化尝试,还是传统广播突围求存的希望之路?网络电台与传统广播的网络化有何区别?网络电台的内涵是什么?其外在呈现形式是怎样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以下试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阐述:

广播有内容、有受众,在网络数字化过程中与网络运营有很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广播电台建立初级网络电台,在推出自身优势频道的基础上,联合门户类网站进行资源整合,增加自身频道内容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得“想要的东西”。还有更多的结合点等待着探讨发现。

市场的需求与导向引导着广播媒体的融合。媒体使用者在信息内容和信息接受程度上呈现新的特征。媒体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广播终端接收设备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消费者手中的广播终端接收产品除了传统广播设备外,还出现了MP3、MP4、手机小屏幕便携式移动接收产品等大量“轻、薄、短、小”的数字化终端设备。经历一段时间的多元融合之后,随着3G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独立属性的网络电台逐渐成型。

另外,产生初级融合的力量中,来自传统媒体以外的力量不容忽视。在通信行业,基于3G智能手机或类似终端的移动网络电台,已经具备脱离传统电台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和传统电台的亲缘关系,至此,网络电台的独立属性已经非常明显。

现在智能手机可以下载多种电台平台。列表如下:

移动网络电台的特点首先是实现了和传统广播一样便捷的收听模式,甚至有所超越。移动网络电台可以拿在手里听,可以居家收听,可车载收听。收听效果和传统广播一样方便快捷,其舒适体验甚至优于传统广播。

再者,移动网络电台的海量内容是传统广播无法相比的。以河南的一名听众为例,他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最多可以接收的广播频道有20多个,他只能在20多套节目中进行选择,而且考虑到发射功率的差异,收听音质各有优劣。而现在,网络电台可以提供包括本地所有频率节目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上百套节目,另有种类繁多、制作精良的音频,在内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广播。

另外,创收模式方面,传统广播模式单一,即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而网络电台除了在音频节目中插播广告之外,既可以在手机终端插入可视广告,又可以和移动运营商分享网络流量产生的话费分成。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应该说,新兴网络电台的产生,给广播人和有广播背景或与广播关联的人群带来巨大的商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网络电台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具有独立属性的新兴网络媒体,其规模业已初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网络电台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受众面前。随着3G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会使用网络电台,这对传统广播构成了极大威胁,传统广播在新形势下要重新准确定位,或者直接组建自己的网络电台,才有可能不落伍于时代,进而谋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师会芳:论提升地市广播媒体的竞争力[J].新闻爱好者,2012(6下).

广播媒体范文6

[关键词]数字; 广播; 多媒体;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38-01

一、前言

随着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内容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实践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电视多媒体技术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在电视领域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现实生活中,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已数见不鲜。科技的卓越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圈。

1.计算机技术。当今的科技技术进步得比较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机型与配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电视多媒体对计算机的要求远远不止是主机的部分,还需要扩展相关的专业用卡。所以,有时候计算机主机的作用只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虽说不是非要追求高端的主机平台,它本身的系统稳定性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然而,集成度的提高,可以方便将其他的工作或者更大的功能集成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较快捷的处理。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最早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它是借助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数字图像的转换、压缩、恢复、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带动了其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4.计算机信息贮存技术。信息贮存技术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目前,最廉价的贮存介质是磁带,所以对一些长期需要贮存的信息,采用磁带贮存是最好不过的了。美国一家公司提供的一定容量的数据流磁带和相应的驱动设备,经过数字化保存的视音频素材,在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下可以完好无损长达20年。

三、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在我国每个省市,各家电视台都有数量不等的演播室、后期编辑机房、音频制作机房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运用网络化技术之后,可以将每个点连为一体,真正地实现所有素材、资料的共享,进而加快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经常查询各种资料。运用网络技术之后资料查询工作变得十分方便,可以在本地工作站访问资料库,查找出所需的资料并直接调用。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视频编辑、字幕、三维动画、音频制作等分机房进行,之后再通过网络整合成为完整的节目。由于实现了网络化,由多代复制所造成的信号损失就可以避免,制作人员可以充分享受由无损失编辑带来的好处,即使需要多次修改编辑意图,对节目的最终质量也将毫无影响。这样,制作人员便能消除后顾之忧,将精力全部放在节目的创意和充满想象力的制作上,打造出最精美的电视节目,进而提高节目质量。

2.无磁带播出

广播电视系统的联网,使得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变得更加简便,自动播出设备可以调控节目播出的内容和顺序,甚至还可以在节目播出前的最后几分钟内更改节目单。

许多电视节目的现场性、时间性非常强,在进行现场新闻采集时,可以随时将拍摄好的素材下载到便携式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草编,这样便提高了后期机房编辑的效率。甚至还可以在便携式设备上直接进行联机编辑,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并且应用很广,能在新闻、专题片、MTV和电视剧等多种节目的制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种编辑模式下,编辑人员通过网络从电视台的素材库把较低质量、较大压缩比的视频素材下载到家中的脱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草编完成后,再传到电视制作中心进行一次合成。目前这种编辑技术发展还受到广域传输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远程编辑定会成为现实。当然,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首先必须对广播电视系统中,从事多媒体编辑操作的计算机相关硬件及软件进行选配与安装。

四、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五、网上广播

将广播节目的声音送上因特网是网上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新形式。我台早在2003年就已将广播送上互联网。依托金号网平台,我台实现了十套频率的直播与点播。2009年,配合我台各频率及其他业务部门,完成七十余次拍摄任务,以金号网为主体,联合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如腾讯网、西部网等,实现视频直播、录播。

网络音视频在实现起来其技术也相对简单。以我台金号网为例,各频率音频从主控机房进入信息中心机房音频编码服务器,经过编码,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通过互联网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供网民访问。而视频则更加方便,通过视频切换台可以直接送出信号至视频编码服务器,编码后编码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直播流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即可在第一时间将节目展现在网友面前。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技术的多项优势特点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应用技术实施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阿群,陈少红,刘,徐方勤.计算机网络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天高任鸟飞

下一篇名人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