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秘书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秘书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秘书培训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1

获取秘书资格证书的申报条件:

五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经五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 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四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四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四级秘书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三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四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 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二级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三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培训教材及教授内容:

(一)秘书职业考核的内容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和《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为依据。??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2

关键词:秘书 职业资格 鉴定 问题

1997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秘书)》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秘书)》,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审定通过。1998年在试点省市开始进行“秘书”职业资格的鉴定考核。1999年将其正式确定为全国实行就业准入的六十六个职业之一,并逐步将秘书职业确定为五个等级,从此揭开了国家秘书资格鉴定工作的序幕。通过这一工作,为秘书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为用人单位挑选合格的秘书人才提供了客观标准,对秘书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随着鉴定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十年来的实践,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该证书“含金量”的问题。笔者在从事秘书教学和鉴定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如下见解:

一、认识偏差

秘书鉴定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受利益驱使突现认识上的偏差显而易见了。秘书鉴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偏差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有关部门的认识偏差。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把一项涉及到多部门的工作仅归口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显然是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秘书鉴定工作应该有教育考试部门和秘书行业协会以及岗位能手组织参与,应实行认证和考试分离,理论知识和技能环节考核分离;其次,现归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而有些地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未能把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作为一项重要的严肃工作来抓,不作有效宣传或者不作宣传,不花力气组织实施,致使该项鉴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低,影响力很小。二是用人单位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进人不是从本单位用人的实需出发,往往进一位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不一定是这方面的急需人才,即使需要这方面的人员,如若是进行权钱交易,往往把具不具备秘书资格置于脑后。很多人乃至许多领导层从传统秘书工作的角度认为要不要秘书资格证书无所谓,认为秘书工作无非就是抄抄写写,跑跑腿而已。推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除了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拔的客观标准外,也是中国秘书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需和必然。三是鉴定对象的认识偏差。这表现在大部分鉴定对象为考证而考证。许多鉴定对象尤其是秘书专业的在校学生,平时学习时不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面对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片面地认为不过是突击考个证书,找工作时多个筹码而已,由此出现突击考证的不良现象,从而使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花钱买证,这样势必会导致有证无能者的大量存在。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实行专业限报,严格培训课时,严肃考纪考风。

二、管理误区

由于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管理是必然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归口不尽合理。既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技能与学历的地位并重,双证(技能证,毕业证)确认是劳动用工制度的必需和必然,“双师”是高级岗位的职业要求,那么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仅归口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考试认证体制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只有教育考试部门严格组织考试,有秘书行业协会和岗位能手组织参与的技能鉴定,在此基础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签发秘书资格证书这样才趋于合理,才具有广泛的权威性。

2.招生管理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一至五级秘书的职业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但有的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规操作,把暂不符合报考相应级别条件的人员想方设法拉进来。如:在校秘书专业的大专学生不能申报三级秘书资格,但一些培训机构指使学生通过开假证明等手段直接报考三级乃至二级,有的还用“只要能来,肯定能过”的许诺方式招生,以至收费混乱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损害鉴定的权威性。由此,必须严格办学资质,实行招考分离。

3.培训管理误区。首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了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都是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鉴定中心,各省市劳动职业鉴定部门相继又确定了一批培训机构,而这些培训机构很多不具备鉴定条件,有些培训机构仅租有简陋的办公地点,人员素质偏低,不能胜任鉴定前的系统培训工作。其次,把培训变成一种形式。如:在极其有限的几次培训课上简单地划划所谓重点让考生背,不作培训辅导;更有甚者,连象征性的划划重点都没有,直接让学生抄袭,这些做法在质量上严重地损害了鉴定的权威性。

三、鉴定标准的缺失

制定科学的鉴定标准是保证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质量的重要保证,保证证书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现今秘书资格鉴定的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

1.鉴定内容太少。以四级秘书职业技能鉴定为例,缺少人文基础知识,公关礼仪,基础英语知识(英语仅涉外秘书鉴定才涉及),会计与统计知识等,缺少这些内容势必与日益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仍然以四级秘书为例,比如:通用文书的拟定方面,仅涉及到决定、指示、批复、通报四种公文的草拟,与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类公文相比显然太少了。

2.鉴定标准偏低。从整个秘书资格考核的知识点来

看,要求掌握的标准太低。以四级秘书鉴定为例,比如:法律与法规部分的鉴定,涉及的仅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由此导致整个法律与法规部分鉴定标准的偏低,使被鉴定者忽视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全面掌握,只是为应付考试去死背公司法、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内容,这样给那些非秘书专业毕业人员获取秘书资格证书寻求了捷径的机会,势必降低了其“含金量”。

四、考核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单一

好的鉴定标准还需要通过好的考核标准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来,考核的内容与形式是整个鉴定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现今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在考核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

1.考核内容方面,不能真正体现现今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需求,仍然以四级秘书为例,一般只分两部分即基本要求和技能要求,基本要求方面涉及到职业道德、汉语、办公自动化、速记、法律法规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要求方面涉及的是接待工作、档案工作、文书拟定与处理,会议组织,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等内容。笔者认为考核内容不全,应该分为必测模块和选测模块。借鉴上海的经验必测模块考试内容除了已有内容外,加进了人文基础知识,会计与统计基础知识,公关礼仪,基础外语(英语)等内容。选测模块内容为:①法律事务与基本法规;②公共行政管理;③商务管理与经济知识;④外语与涉外知识(涉外秘书鉴定已涉及到)。考生除了必测模块外,可以从四个选测模块中任选一个,这样就改变了现今只有涉外秘书可以选择的格局。

2.考核形式和手段方面是涉及到考试管理的问题,现今的考试管理方面是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统一标准,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这些都没有摆脱传统的笔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和手段。并不能反映出被鉴定对象的实际技能。笔者认为鉴定考试应分别在计算机网络环境和模拟场景操作考试中(含面试和操作),要通过模拟现代化办公条件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技能进行鉴定。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现代化手段考生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考题,然后通过现场操作等方式答题。既考考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考考生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理论考核的束缚,摆脱技能考核停留于纸上谈兵的局面。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从事秘书教学和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中,对秘书鉴定工作的一点感受,只期秘书职业鉴定工作更加完善,在现实社会中更具有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杨继明:《秘书学》,中国农业出版,2006.6。

[2]孙荣等:《秘书工作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郭建庆:《职业鉴定或为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秘书》,2003.4。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3

关键词:职业倦怠;行为激励;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左晶(1977-),女,陕西铜川人,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程师;王罗慧(1979-),女,陕西商洛人,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55-02

马斯洛激励理论认为激励来自人的需求,如自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工作本身、赏识、进步、成长的可能、责任、成就是激励的主要因素。在现代人事管理中,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发挥行政运行效益的主要手段。

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实施主体与中坚力量。高校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繁重,工作业绩很难量化。在拔尖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高校人事体制下,教学秘书群体显得微乎其微。但是作为协调学校与二级教学单位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岗位却是举足轻重。随着高校准入门槛的逐年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整体性的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如何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中,以及教学秘书队伍的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从目前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依靠自身的行为激励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教学秘书发展的主要障碍

1.繁重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职业倦怠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专业逐步细化,扩大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权利与工作任务,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越来越大。大多数高校的人事编制未能根据学生人数、专业个数、教学建设等具体情况合理配备教学秘书。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责任重,教学秘书极易产生情绪倦怠和心理压力。[1]同时许多高校未能从制度上给予教学秘书队伍足够的激励和支持,没有合理的晋升制度和评价机制,对提高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的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长久以来,对教学秘书岗位的偏见和价值的不正确认可,责任—权利—利益不对等的现实状况导致教学秘书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与不平衡,付出的辛劳和情感得不到回报与认可,造成了教学秘书的职业倦怠。[2]

2.缺乏定期的业务技能培训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专业认证、审核性评估工作的逐步实施,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秘书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来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大多数教学秘书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他们所受的专业知识教育各不相同,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各有差别,绝大多数人上岗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管理基本知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岗位培训。但是高校及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仅把教师的学历深造和发展纳入其中,教学秘书的职业培训与学习却无人问津。教学秘书的培训仅限于工作需要的教务系统培训,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地调研、教学会议等。

3.工作的创新性、延续性不强

工作的创新源自于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探索。长期局限于繁琐的教务工作导致教学秘书没有足够的精力涉足教学管理工作,多是机械地往来于教务处与学院教务之间的各种通知、任务,执行各种规定,长期以来缺乏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深入总结、思考与探究。教学秘书鲜有机会参加与自己本职工作直接相关的教学管理项目研究,教学科研的成果以论文形式为主,且论文水平相对不高,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二、教学秘书行为激励的有效途径

1.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高校对于教学秘书的培训、评价、激励、晋升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导致教学秘书的职业倦怠。但在当前高校现有的体制下,要想根本性改变教学秘书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教学秘书自身来说,必须建立适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管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不可好高骛远,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发挥个人专业技能优势的前提下开创性地工作。目前西安科技大学的教学秘书均为各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秘书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另外,教学秘书积极参与了一些教改和科研项目。近两年西安科技大学先后进行了采矿专业、安全专业、测绘专业的认证,专业认证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对于教学秘书也是一种发展契机,有利于学习本专业教育的规范管理。高校教学秘书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自主意识,并最终使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团队,进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3]

2.结合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时代下,信息管理是应对日益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学秘书而言,目前学校的教务系统基本实现了教学计划、任务、学生学籍、成绩的系统管理。除了依靠基本办公软件处理日常工作外,数据库的使用在二级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学院历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教师教学、科研有很大的指导性,电子版资料往往要永久性保存。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满足毕业论文资料日益繁重和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基于Access、SQL平台的毕业论文数据库系统,可以查询学院学生、教师的毕业论文信息,提高教学秘书信息管理的效率。

3.专题技术培训增强管理研究能力

建立正规的职业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逐步增强。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错误观念下得不到发展。为此,教学秘书应该在学院内多与领导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参与各类教学管理的专题研讨会,业务软件的使用培训,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学籍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职业培训使教学秘书获取了新知识,拓展了视野,增强了教学管理研究能力,使教学秘书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积累了资本,为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奠定了基础。[4]

4.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凝练并升华教育教学中的思路和理念

尽管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影响了教学秘书的工作创新能力,但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结合学院自身的学科、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模式,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从事务性工作到教学管理策略的升华,从而提高教学秘书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成就感。近两年来,笔者结合学院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近三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虽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人员不足、没有专项经费、调查形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受调对象不够配合等困难,但还是获得了不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院教学的客观评价,为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和跟踪调查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结果被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调整中,形成了有计划、有实施、有调查、有落实的规范化闭环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教学质量分析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教学管理和评价从经验型转向科学论证型。

三、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1.教学秘书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档案具有查考和凭证作用,对于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知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能力是教学秘书工作规范化与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教学档案不仅种类繁杂,而且数目繁多。教学档案应该做到全面系统、科学管理、分门别类、有规律可循。教学秘书应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整理。教学档案管理也应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从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5]因此,教学秘书应该努力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对学院的各种技术资料、教学过程管理文件进一步专业化、信息化,实现二级教学管理过程的科学规范。

2.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规范教学管理过程

制度是教学秘书工作健康、有序和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齐备,能够减少教学管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教学秘书应该熟悉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熟悉本学院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培养计划,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秘书应及时对不适宜学院发展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使其针对性、时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对于新出现的教学管理事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修订,使其不断趋于完善。[6]

3.将高等教学管理工作融入到高校“育人工程”中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教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管理育人亦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他们向学生介绍有关信息和学籍管理的知识,通过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学秘书应在与学生联系与接触中做出表率,以文明服务、礼貌待人、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完美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6]

四、结语

在当前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高等教育人事体制下,依靠人事制度的激励改变教学秘书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学秘书的职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依然要取决于自身的行为激励,教学秘书应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管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丰富的专业知识、执着的专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中使教学秘书的职业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使教学秘书的工作真正融入高等教育的育人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刘琼,华小梅.探讨当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

[2]张铮.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状况及对策研究——以TC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韦素玲.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

[4]丁文婷.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院(系)教学管理研究——基于教学秘书的角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4

关键词: 高职秘书教育 秘书职业资格教育 秘书专业 作用

秘书主要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秘书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我国从1998年开始将秘书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范围,使秘书教育开始真正走上职业化道路,秘书已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化愈加明显的职业领域。

高职院校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秘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转变、改革和创新,至今“双证书”制度已在全国高职院校全面推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高职秘书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两张皮”与“泛职业化”现象。“两张皮”是指教学计划仍沿袭老“三段式”,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职业化程度不高,迫于“双证”压力,单独开设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题或培训课程,秘书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未能有机结合;“泛职业化”是指在突出职业性、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基础责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与中等职业教育或职业资格培训的“同质化”,职业发展分析不深,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动态发展。[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质量秘书人才的培养,也是导致学生虽有所学专业却不能从事相关职业、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胜任其职业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是未能厘清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二者相互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秘书人才,必须充分认识“双证”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实现“双证”教育高密度的融合。

一、高职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1.就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而言。

高职秘书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分类和教育标准是国家学历文凭制度的起点,专业教育是这个制度的主体,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具有相近职业功能的职业群,学历文凭证书是这个制度的终点。高职院校的秘书教育的对象是经过高考(或者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有一整套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其服务,受秘书根本属性即辅的制约,高职院校在秘书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人”的培养,先“做人”再“做事”。

职业资格鉴定属于非学历教育,是国家或行业组织对劳动者完成特定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进行测量与认证的活动。职业资格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起点,职业资格证书是这个制度的终点。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资格的机构,是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专门机构。它实施的对象包括社会从业人员和准从业人员,只要符合报考条件且通过就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秘书职业资格标准是以秘书职业需要为依据,是关于“事”的标准,主要是为了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分属于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和劳动就业(人才使用体系)两个不同领域的社会现象,但二者相互沟通,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服务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这一根本目的,因而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或者说内在统一的关系。[2]

2.就教育内容和方法而言。

高职秘书教育涵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在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处理好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高职秘书教育中的“双证”教育模式应将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嵌入专业课程中,使秘书专业课程兼有学历性要求和职业性要求,使职业教育目标与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考核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技能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与职业资格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融合起来。[3]

在此基础上构建高职秘书教育的课程体系,可由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拓展学习领域(专业拓展课程、公共拓展课程)几部分组成。之所以用“领域”这个词表述,是为从事秘书职业留下继续教育空间,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有终身教育的理念。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学习领域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准备,具有弹性的、可广泛迁移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这一领域的课程可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对接;拓展学习领域主要是扩展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职业潜能的开发。由此可见,高职秘书教育指向的是一定的岗位群,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则是根据职业分类和职业岗位标准进行,更强调本职业岗位的上岗从业要求。

高职学历教育除了提供就业准备教育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培养,它的要求和内涵高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理论教学中,要遵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不能用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取代实验(实训)大纲,仅仅强调具体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证”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职业资格教育替代高职教育,而应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

3.就考评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而言。

高职教育由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负责考评和实施,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则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至今仍有不少高职院校,高职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存在着“两张皮”现象。高职教育有计划、有课程,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用课余时间进行,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织较为松散。要实行“双证”教育,除了要将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秘书专业课程外,还应将秘书考证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扬州职业大学文秘专业自2002年以来,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百分之百取得了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秘书等级(四级)证书。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学生、老师、社会都有益,检测了学生适应秘书工作岗位的能力,促使教师往双师型努力,以使社会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高职秘书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想要顺利实施,一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考评员队伍必不可少。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与职业资格考评员队伍可以互动互补,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或培训师培训,获得相关证书;也可聘请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的专业考评员兼任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从江苏省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队伍看,95%为高校教师,弥补了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考评员的不足;南京、扬州、镇江的部分高职院校经常邀请秘书考证专家、秘书行业专家为文秘专业的学生讲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信息,了解秘书职场。这样既可以使两支队伍互补,又可以形成高职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良性互动局面。

二、秘书职业资格教育对高职秘书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1.秘书职业资格教育推动了高职秘书职业化教育进程。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其职业性,是直接针对一定社会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品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这一本质特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内在逻辑、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培育目标,设置专业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出台之前,我国高职秘书教育的职业特色不鲜明,存在“普教化”倾向,往往照搬普通本科中文教育的模式,按照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从而导致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需要,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等弊端突出。秘书职业教育真正走向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内在逻辑、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摆脱普教模式,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学理和法理的依据。[4]

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以职业活动本身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观念,加大高职秘书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为此,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秘书工作的典型任务、对应工作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秘书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导向;积极改善实验实训的设备和条件,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文秘实习(实训)基地,职业化特征在秘书教育过程中逐渐显现。

2.有利于客观、公正、有效地评价高职秘书教育的质量。

高职院校培养的秘书如何体现既“高”又“职”,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自我评价往往难以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和用人部门对人才职业素质的真实要求,从而使这种自我评价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建立,在学校和教育系统之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学校自我评价存在的弊端。其一,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以国家统一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试题主要取自国家题库,这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其二,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主要是由企业等用人部门和行业组织参与制定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够充分反映劳动力市场和用人部门对不同等级职业人才职业素质的真实要求,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三,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方式,由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从制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从用人单位招聘文秘类岗位和学生就业情况看,大多数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与岗位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近几年高职文秘的毕业生从事文秘工作或与文秘岗位相关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以往,这反映了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秘书教育的肯定,充分说明秘书职业资格教育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秘书人才的重要性。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高职秘书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等级与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学生获得就业的“通行证”,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

(2)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往往是同就业后一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将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明晰化,在学习者的学习与未来的学习收益之间建立起较为清晰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高职秘书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四级(原中级)秘书资格证书后并不满足,积极努力期盼获取三级(原高级)秘书资格证书。

(3)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等级与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得到社会权威部门的认可和证明,使劳动力产权和质量得到权威的认证,[5]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高职秘书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实行高职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教育融合,关键是将高职秘书的学历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确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相互融通。因此制定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对秘书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对职业标准中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新教学计划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的同时,在理论知识方面覆盖秘书四级、三级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在技能训练方面覆盖职业标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使毕业生既具有高职学历又达到相应的职业水平,使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6]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功能模块、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相对应,理论教学及实训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数与鉴定试题中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各知识点所占分值相对应;按照职业功能模块中秘书的工作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如秘书工作中的“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会议组织与活动策划”、“办公室事务管理”、“接待工作”、“信息与档案管理”等内容,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项目密切结合,在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实行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工作情境,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分别充当工作情境中一定的角色,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模拟,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通过项目教学,使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7]

在制订秘书专业新教学计划与开发适应新计划的课程体系、规划教材时,坚持突出能力主线,教学活动按照秘书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来组织,力求体现培养目标能力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坚持以秘书工作过程与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总体框架,对原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按照职业能力要求组织实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秘书的职业能力要求。

积极推行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高职秘书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举措,应将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更好地融入秘书教育,实现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使高职秘书的就业导向更加鲜明,促使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刘春兰.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4,(5):24-26.

[2]邓红珍,徐肇杰.试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7-18.

[3]邹连.高职教育改革出路在于“职业化”[J].现代企业,2009,(6):55-56.

[4][5]关中梅.论我国文秘教育的职业化[J],教育与职业,2006,(9):46-47,48.

[6]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6):13-16.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生涯困惑;职业生涯规划;措施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研究(2013QNJJ16)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教学工作是高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好坏,进而影响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基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教学秘书高效细致的工作,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建立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因此,教学秘书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时间性强,工作繁杂,责任重大。教学秘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尴尬的职业困惑:工作任务繁重,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不小但是不能获得应有的职业认同;精神压力大但是待遇不高等等。这些困惑严重影响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困惑,关注教学秘书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一、教学秘书职业发展困惑

1.教学秘书责任重,但有责无权,角色失调。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是连接学院与院系,院系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与其他行政岗位相比,教学秘书岗位工作繁重,面向的工作对象多,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近年来教学秘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同和重视,但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角色定位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学秘书的工作,学校把那些学历低,科研能力差的教师都安排在教学秘书岗位。教学秘书往往有责无权,经常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出现教学事故就成为第一问责对象。

2.长期事务性工作造成的职业倦怠。在高职院校,院系教学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由教学秘书完成。教学秘书职责有以下几方面:

(1)上令下达,要及时准确;(2)下情上报,要客观公正;(3)配合主管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使教学、管理合理运作;(4)日常教学管理;(5)各种档案材料管理。

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任何一项做不好都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秘书心理压力非常大。长期的心理压力加上简单而不断重复的工作使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突出。

3.付出与回报不匹配造成心理不平衡。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无论是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他们的付出都难得到相应的回报。从物质方面看,教学秘书属于管理岗位,虽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职工作,但因这些工作很琐碎,很难进行定量考核,自然就难以在收入上有所体现。从精神方面看,教学秘书做的大多是服务性的和辅的幕后工作,能在台前表现的机会不多,取得荣誉的机会很少。这些问题导致教学秘书没有安全感,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4.培训机会少,难以跟上信息化的管理步伐。教学秘书大部分时间都疲于应付日常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无暇考虑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院系很少给他们机会去进修,这就造成教学秘书队伍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

二、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

1.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虽然教学秘书职称低,学历低,但能力不低。但在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地位普遍偏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自身学历和职称不够,因此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获得工作中前进的动力。

2.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向管理干部或者教师岗位转换。确立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走向,理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自信心,追求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而什么事情也不做,安于现状。

3.高职院校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对于教学秘书的发展应给予群体政策上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解决教学秘书职业生涯困惑的措施

1.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提高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其系统学习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提供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为教学秘书提供进修机会,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更新现代化管理理念,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

2.满足成长的需要。在制定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教学秘书成长的需要,做好他们的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其不断自我完善。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建立岗位聘任制,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其工作范围和任务,制定奖惩机制。

4.提供多种发展路径。高职院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因此专业教师待遇普遍高于辅导员,辅导员待遇又普遍高于教学秘书。一些教学秘书工作年限很长,待遇却没有多大变化,要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很好地为高职院校服务,那就必要使他们获得同等行政岗位待遇;大力拓展其发展路径,并保持路径通畅。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培养教学秘书时,要考虑到现有教学秘书发展的方向,以避免出现职位晋升停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爱华.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2]赵莉莉.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及其建设[J].黑河学院学报,2011(6)

职业秘书培训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文秘人员;能力提升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从市场需求来看秘书人员并不是只具备传统的文字能力和事务能力,而更要有较高的办公自动化能力。秘书只有提高素养,提升能力,将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融合到现代的信息时代中才是其成才的必经之路。

一、秘书人员需在时代中成长

社会中的秘书是在实践与研究和探索中成长的。在文秘专业顶岗实习中,经常会出现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问题,在无从适应中需要重新认识学习,重新适应。在不同的企业中对文秘人员的要求会有不同的要求,当前社会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是正在发生改变。现在,文秘人员的就业渠道由行政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单位,尤其是各类发展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秘书的工作分工范围大,对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文秘人员身兼数职,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于一身,要求做到高标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①掌握文秘专业知识、能力和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②具备办文办事、熟悉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③熟悉驾驭语言、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超前意识、公关意识、智商高、情商高、熟悉各种计算机软件。

二、利用网络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

随着信息论的兴起,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充分的了解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只是利用网络单纯的发发邮件,制作一下表格或者幻灯片,以及统计各类数据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利用网上传播的各种知识用它们为我们的管理和企业服务。

1.提高秘书的信息能力。秘书的信息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对于秘书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信息的能力包括:第一、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建立的内部信息网络和建立并掌握自己所熟悉的常规信息渠道,探索新的秘书工作信息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秘书人员要收集网络上有关秘书工作方面的网页、站点、栏目,寻找能快速查找与浏览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下载和保存搜集到的信息及灵活并运用。第二、信息选择的能力。每天在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个问题上,信息垃圾、信息干扰和信息焦虑这些问题在所难免。经验和实践证明选择信息的方法有:①学会筛选信息。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灵活运用;②学会理解、识别信息的含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全面掌握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对领导决策和秘书工作产生的影响。③预测信息的能力。预测信息的能力属于高层次的能力。它是指秘书人员对现有的信息进行预见及推断。信息预测能力是对理解信息的能动反映,是在所获取的信息上,对事物的理性判断,它对秘书在辅助领导科学决策是非常重要的。④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处理的程序:加工、开发、传输、存贮、调阅和吸收。处理信息一是对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整理排序及归类处理,来充实数据库;二是对认识信息,有针对性的给领导提出建议和对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方法。⑤信息运用的能力。信息运用能力是其他信息能力的综合,是指秘书人员在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充分融入到获取和处理的信息中,用正当的手段将信息传递、分享、给他人,并交流的能力。对于信息的运用能力来说,秘书集中表现在及时、准确、完整、有连续、有针对性的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慢慢变快,同事说明了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再到现在的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急速的改变,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适应新的模式和新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

三、对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只有在学生在校之间进行更好更独特的教育,才能科学的在学校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文秘人员。文秘专业教学应实行三个阶梯:初级阶梯—课堂模拟训练;中级阶段—实训操作训练以及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级阶段—依托校企合作的秘书专业与实践。

1.初级阶梯—课堂模拟训练

此阶段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立,通过互动进行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将理论与生活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期具体形式有情景模拟训练和纸上模拟训练,训练学生对日常事务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使其更加熟悉并且适应秘书的角色

2. 中级阶段—实训操作训练以及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为了让文秘专业的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综合的职业技能需通过连续的、有固定场所设施及时间保证的操作训练下进行。例如,设有专门的实训中心: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接待模拟室仪训练室、文档整理实训室、模拟会议室、专业的机房,让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训内容。相关的实训项目包括:秘书实务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知识实训、专业知识实训。此外,在专业机房让学生进行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档案管理的操作、使用及测试。对于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职业资格是进入行业的重要依据,参加秘书资格考证,并安排学生进行考试培训,采用秘书工作情况分析、重点知识与技能点的讲解与回顾性练习等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在离校期间可以让同学们多一个获得职位、获得成功的优势条件。

3. 高级阶段—依托校企合作的秘书专业与实践

所谓的高级阶段就是在社会这样一个大课堂中,从分利用外界的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岗锻炼进行专业实习阶段在秘书岗位上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真谛,从而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进步,进而形成对企业有用的高级秘书人才,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信息时代潮流,秘书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个人思想上成熟而有能力地辅助领导让企业更有利的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以上文秘人员对信息时代适应性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具体的实施过程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秘书人员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一层一层的向成功迈进。

参考文献:

[1]孙善清,陶庆萍“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小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泰安2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