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敌必亮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逢敌必亮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逢敌必亮剑范文1

逢敌必亮剑范文2

有的专家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认同这句话的哲理性,但是我不认为这句话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是句空话。很多国内处在发展阶段的企业,受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导——老板听过大师的讲座痛哭流涕、但是员工没感觉;干部看了某些企业的哲理名言激动不已,但是管理还是没有执行力;员工做了这个训练那个训练兴奋三天,但是很快还是心如止水。为什么?

因为,企业文化是现实环境中“大家共同认知、认同的理念、价值观”,是大家能够信任的、信以为真的行动指导思想——形成真实信仰,才会在工作中将心注入,而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根本真谛不就是让员工能够“用心工作、用心生活”吗?文化,修炼的是一种企业态度。

企业文化建设是为发挥正能量

“汉武大帝”有一句话:寇可往,我亦可往;《亮剑》中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些就是个性文化的力量,当我们有组织的倡导、表彰、学习这些积极的个性文化的时候,久而久之的积淀就形成团队的执行力与思想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浅显过程。

什么是最优秀的团队?军队。

学校要军训、企业要军训,为什么?因为军人的意志力、执行力是所有组织和团队看重的,军队就是最优秀的“企业”典范。那么企业也是这样,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像军队这样的管理效果和正能量,那就是口头上的空话。

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

有人说,现在许多“明星企业”转眼就成为“流星企业”;说企业往往分权就分心、分财就人散;说企业高层想的与中层执行的格格不入;说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太高——反反复复难以执行,“成也企业文化,败也企业文化”。

其实这样不对,或者说不客观。文化不是万能的,微观上讲“文化是制度或者体制的延伸品”。实际上,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文化氛围的好坏,决定了你这个企业的人来了以后的一些行为、一些习惯,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有好文化,也有坏文化。

因此,如果我们更深层面的去分析,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不融洽、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人的教育和管理就不会产生积极作用,本来一个好端端的人来到这里变坏了,我们说这就是企业文化造成的。

在美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大概十米左右很窄的马路,虽然正好是红灯,左右也没有车,但是没有一个人闯红灯。

为什么?是文化倡导出来的?是课本教育出来的?是外国人比我们教条?都不是,是久而久之的制度使然。现实中任何企业都有某种文化思想,都有企业制度,但是制度执行的不好,文化也只是在“纸上、墙上、嘴上,就是不在心上、不在行动上”,这是制度在执行上“奖罚不严”。

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是靠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做保障的,在制度的保障下人的素质自然提高、形成氛围,企业文化才算上了轨道。

企业文化就是为了执行力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讲,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变为行动才有力量。许多成功,不是因为你知道多少,而是因为你做了多少。

逢敌必亮剑范文3

商场如战场,从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打造出来的。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必须强化群体的职业素质修养,磨砺“亮剑”精神。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李云龙的队伍从新一团到独立团再到师,最后到二军。队伍在变,可都一样能征善战,凭的是什么?凭的是那不变的军魂――亮剑精神。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无论敌人如何强悍,逢敌必亮剑,即使血溅七步,也在所不惜。亮剑精神就是军人素质的体现,由这些高素质的军人组成的队伍,必然是一支攻无不破,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队伍。因此,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团队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一、职业素质及其特征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具有专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职业素质的专业性是指劳动者具有专门的业务能力。在当今社会从事某种职业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职业素质的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一经形成,便会在劳动者的个性品质中稳定地表现出来。

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和专业知识的内化,它一经形成就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职业素质的整体性是指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其他个性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职业素质的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上的信念或信仰,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它是推动和鼓舞劳动者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1)合作共赢

培养员工具有合作共赢的理念。我们的事业是个合作的事业,也离不开,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都有一份责任。为培养共同目标奠定基础。

(2)团队无我

团队无我就是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无我、忘我是人生最高境界,具体表现就是培养员工用真心去付出,这种付出的本质是服务。摒弃把团队成员看成自己增加业绩和赚钱的机器的观念,培养和强化旺盛的士气。

2.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等。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观念的培养为切入点,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去遵守,强化“慎独”意识。

3.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等人类文化成果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求实、创新、进取、怀疑、协作、献身等。

4.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与水平。它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状态和水平。

(2)心理素质是指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具体内容是: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全的心理包括:一是健全的能力,它又分为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二是健康的情感。三是坚强的意志。

逢敌必亮剑范文4

今天我们2015届中考百日誓师动员大会。我受年段的委托,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最近,我听到有人这样形容初三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家长是及时雨,在学生困难时给他们所需;老师是智多星,在学生迷惘时给他们解惑;学生呢,是黑旋风,在硝烟四起的中考考场上冲锋陷阵。

黑旋风李逵有一颗拳拳孝心,有一副忠肝义胆,有一股冲天豪气,还有一对令人望而生畏的板斧。各位同学,你有什么呢?你如何去面对一百天后的中考考场呢?我想你应该有这么五个条件:心里有一种信念,眼前有一个目标,肩上有一份责任,手中有一套技能,脚下有一地汗水。

首先,心里有一种信念。它叫做坚持。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到初中三年级,我们经历了将近九年的学校教育。这是一场长达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马拉松赛跑。我们从第一天种下希望起就意味着九年后才能收获理想。今天正是你们努力冲刺去收获理想的时刻。站在冲刺线上,我们应骄傲地对自己说:我人生的初级理想就要实现了!我要为此而感到自豪!这最后一圈赛跑我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你想松懈的时候,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这么鞭策自己的:决不放弃!决不决不放弃!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第二,眼前有一个目标。同学们刚才都给自己定下了中考目标,我觉得很好,而且很有必要。目标定好了,能激发我们的潜力和创造力,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可能。当然目标不要定得过高。一口想吃成个胖子,这是不现实的。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每个同学必须快速制定并切实落实科学、完善、周详的冲刺复习计划,并且按计划分步骤地去做,你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在具体操作中,很多聪明人的做法是:盯住眼前的那个同学,以他为赶超对象,再付出努力去超越他。我想,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会有成就感的,也一定会越来越有信心的。

第三,肩上有一份责任。当年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体现了一个炎黄子孙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历史责任感。今天的中国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举足轻重,百姓生活已无衣食之忧,我们当中的同学有的甚至过着锦衣玉食的王子公主般生活,这样我们是否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任呢?不是。我想很多同学也没有这么去想。但是,少数同学的所作所为从小处来说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从大处来讲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有的同学下课嬉戏,上课说话,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影响了他人学习,与复习迎考的大氛围极不协调;有的同学对这种不良行为听之任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却不知这样助长了这股歪风邪气,到头来害了自己。

从大处来讲“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小处来讲,你们中有大部分是家中的独苗,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你们应怀揣着这份责任感,做一个敢于扛责任的人,决不会在中考考场上遇难而退,反而勇往直前。

第四,手中有一套技能。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武侠小说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没有一身好功夫是难以立足的。有的凭借身高体壮,孔武有力;有的凭借身轻如燕,飞檐走壁;等等。在中考考场上没有一点真本事也是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的。有的同学重文轻理,有的重理轻文;有的同学记性虽好却懒于动脑筋,有的运算虽强却疏于记公式;有的同学天资聪颖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因而浪费时间,有的细心谨慎却缺乏主动性导致浪费机会……这些都无一例外地限制了同学们的发展。

你如今练就了什么真功夫呢?如果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得全面而均衡,那就如当年的习武者一样闭关修习,远离一切闲杂之事的诱惑,一心苦读“中考书”吧,这样你才能笑傲“考场”啊。

最后,脚下有一地汗水。所谓“天道酬勤”,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趟着汗水一路走来的。离开了“勤”字,一切都没有意义。有了“勤”字,它一能补拙,二能出效益,三能节约时间。“勤”是一切的根本。进入冲刺阶段,有很多考试。每次考试都会暴露出我们的许多问题和缺陷,如何在最后一阶段把自己的成绩推上去,是我们同学在这100天里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同学们能否成功的最后契机,我们必须从对家庭对自己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薄弱学科进行持续的自我补差,尤其是对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潜力的学科给予时间上的倾斜和保证,务求实现补有成效、补有提高,补有突破的目标。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你不懈地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各位同学,真的英雄敢于直面重重困难,真的英雄敢于正视困难重重。面对中考,你做好准备了吗?你想成为100天后的英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对自己说,我会全力以赴!我是最好的!在这里,我代表毕业班的老师也表个态,我们将倾注所有心血,为你们保驾护航。甘为垫脚石,让你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甘作扶梯,让你们站得更稳走得更直,和你们风雨兼程,与你们风雨同舟。

逢敌必亮剑范文5

关键词:甘宁 勇谋相兼 高义薄云

甘宁,字兴霸,三国东吴之名将,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可以敌也。”[1]可见孙权对甘宁的重视与甘宁本身的才能。而唐代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之注释中提到的甘宁祠宇,也表明了甘宁作为战神般的存在,为后人所敬仰,为后人所供奉。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对其记载与分析的文字材料却很少。对此,笔者将从写作缘起、人生契机与转折、人物性格与形象、总结评价四方面,对甘宁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写作缘起

毋庸置疑,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这段不足百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众多重要历史事件,涌现出了无以计数的文臣谋士,英雄豪杰。时至今日,大家对于这段时期内的人和事仍然津津乐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讨论得比较多的多为蜀魏两方阵营人物:蜀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创下不凡事迹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魏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立下赫赫战功的五子良将。而吴国方面除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和高瞻远瞩,致力于联蜀抗曹的鲁肃外,其他良将被关注得并不多,对良将之本人及其相关事迹的描述略显单薄。但事实情况却是,相对于蜀魏的猛将,吴国在将相人才方面并不逊色,否则东吴也不可能与蜀魏鼎足三分。在正史《三国志》中,就对东吴的武将做了更为客观的叙述,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作为东吴武将的代表,并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可谓东吴十二虎臣。这十二人为东吴基业的开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其中甘宁,被很多人推崇为东吴第一猛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相对于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神话和刻意拔高,对甘宁的叙写和正史《三国志》出入并不大,本文笔者主要结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部资料,来对东吴虎将甘宁做一个文学上的形象分析。

二、人生转折与契机

甘宁的人生以东吴为风水岭,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我们且先来看他的出身,《三国志》中有如下叙述:“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敬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2]大致意思就是说甘宁年轻的时候喜爱游侠,召集了一批少年并担任他们的首领,经常成群结队一起出去,并且随身带着刀剑弓弩,头上插着羽毛,身上佩戴着铃铛,人们只要一听到铃铛响,就知道是甘宁来了。凡是和甘宁相遇之人,包括所属县城的官员,如果能给与甘宁比较周到的接待,甘宁就会和他们结交作乐,反之,甘宁就会放任自己的手下去抢夺他们的财产。这段对于甘宁出身的描述,摆到今天来讲完全就是给人一种古惑仔的感觉,似乎就是一个小混混。但好在后来甘宁改变了这种生活模式,“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3],他停止了这种举动,不再抢劫,反而开始专心阅读诸子百家全书。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甘宁发生如此重大转变,演义和史书中并没有给出详尽的解释,但不管怎样,通过这样的转变,甘宁也得以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但并非一帆风顺。

甘宁投奔的第一个势力是刘表,其为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名声很大。且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战火并没有烧到荆州,荆州成为当时很多遭受战乱的百姓乃至士大夫理想的避难地,一时之间很多人才都聚集到了这个地方。但是很快甘宁就发现刘表这个人不习军事,又无四方之志,在当时的形势下,终究不能成就大业。且“因居南阳,不见进用”[4],甘宁在刘表处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因此想投东吴,但是由于黄祖在夏口,他的军队无法通过,只能先寄身黄祖处。不过在黄祖处他仍然没有得到太多的机会,黄祖因为甘宁锦帆贼的出身,“三年,祖不礼之”[5],也没有重用他,即便甘宁立了大功也依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心生去意是必然的,随后在他的好朋友苏飞的帮助下,他终于来到了东吴。

三、人物性格与形象

在东吴,他终于得到了施展自身才华与抱负的空间,他的人物性格形象也得以充分展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深谋远虑。甘宁在东吴的起点很高,“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6],周瑜是孙权掌权时期的第一任大都督,吕蒙是后来的第三任大都督,有此两位重要人物的推荐,甘宁想不得到重用都不行。而甘宁此时也向孙权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今汉祚日微,曹操弥,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7]可见甘宁并非一介武夫,其帮孙权谋划成就大业的策略竟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多有相似之处。而幸运的是,甘宁此时也得遇明主,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其西征江夏,果然一战成功,帮助孙权拿下了江夏。

2.义薄云天。在征江夏一役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小故事:孙权攻破黄祖后,准备了两个匣子来盛黄祖和苏飞的首级,闻此,苏飞就托人来找甘宁,甘宁说道,就算苏飞不说,我怎么可能忘记昔日他对我的恩情呢。于是在孙权摆酒庆功的时候,“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8],对孙权诉说之前苏飞对自己的恩情,并以自己性命做出担保,最终孙权答应了甘宁的请求,赦免了苏飞。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甘宁确为知恩图报,有情有义之人。而另一件事也不得不提,即在加入东吴阵营后,甘宁和东吴阵营里的另外一员虎将凌统由敌化友的故事,至今仍是历史上化干戈为玉帛的典范。凌统也是东吴阵营的一员猛将,其父凌操曾经是孙权手下的破贼校尉,在孙权与黄祖早期的战斗中,被彼时还在黄祖手下效命的甘宁射杀,凌统奋力夺其尸还,自此也和甘宁结下了杀父的不共戴天之仇。在甘宁归顺孙权后,凌统更是屡屡欲寻机报仇,甚至在宴席上欲趁机刺杀甘宁,但甘宁并不多介意,反而在后来一次与曹操的战斗中救了凌统一命,自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对于苏飞,甘宁展现的是一种知恩图报,而对于凌统,甘宁则是以德报怨,公私分明,深明大义。

3.勇冠三军。除了有谋有义之外,相信甘宁留给世人最多印象的还是他的勇。在加入东吴阵营后,甘宁多次出生入死,立下诸多战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率百骑劫曹营,这也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对于此战,史料《三国志》有如下描述: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9]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此战有着更为详尽的叙写:“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10]在之前张辽威震逍遥津,搞得东吴的小孩在夜里听到张辽之名都不敢啼哭,东吴方面士气一落千丈,而这仗确实大大提升了吴军的士气,以至于孙权也欣慰地感叹道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宁,足可以与之匹敌。《三国演义》对此战有诗总结:“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11]面对防备森严,兵精粮足的曹军,甘宁仅以百骑就达到了威慑敌军,扰乱敌方军心的效果,而且还未曾损失一骑,这足以映衬其勇。

除了这一经典战役外,另外一个被人较少知晓的是他与蜀国名将关羽的一次正面对抗。当甘宁随鲁肃镇守益阳时,关羽派兵投物堵住上游十多里的浅水地带,称要派军队在夜里渡河。鲁肃与诸将商议退敌之策,当时甘宁手下仅有三百人,他对鲁肃说能否再给他五百军士,由他去抵挡关羽,保证关羽不敢渡河。鲁肃立刻选派一千军士给他,甘宁也连夜赶到上游设防,这次的结果是“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12]关羽见甘宁来,以为对方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这次不战而退敌,而且对手还是威震华夏的关羽,让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给他升官进爵。在这次事件中,可以说是在演义里面一直唱主角的关羽给甘宁当了回配角,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关羽一生之中就不曾惧怕过任何对手,之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经常上演以一敌百的好戏,但此次闻甘宁之名,居然不战自退,实在让人感到意外,但也从反面衬托了甘宁之勇,威名之盛。

四、结语

对于甘宁之谋,清末大臣黄恩彤曾有如下评价:“先取荆,次取蜀,兴霸之策与孔明、公瑾略同,亦识时务之俊杰也。”[13]把甘宁在攻城略地的才能拉到和诸葛亮、周瑜一样的高度。而《三国志》的编著者陈寿也评价道:“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14]。足可见甘宁并非简单的一员猛将,他在谋略以及团结下属上颇有一套。而其行军打仗方面更是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后有诗赞其曰:“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关公不敢渡,曹操镇常忧。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灵显圣,香火永千秋!”[15]有谋,有义,有勇,甘宁不愧为东吴武将的杰出代表。

注释:

[1]许嵩:《建康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3][4][5][6][7][8][9]陈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0][11][15]罗贯中:《三国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

[13]黄恩彤:《鉴评别录》(卷十五),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逢敌必亮剑范文6

那时候,我们北票棋艺最厉害的有李松武、蒋瑞平、刘景文三人,他们多次在地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称“煤城三剑客”。其中李松武的棋风大刀阔斧、剽悍凶猛,是我最欣赏的。我和老李在茶馆下棋时约定,三盘棋只要我和一盘就算赢,就可以免付两毛钱的茶资,但很多时候都是我买单,有时候一天要输他三元茶资。那时候,他在我眼中是不可战胜的高手,13岁的我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棋艺水平能和李松武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末举行了“辽河杯”省级比赛,李松武也参加了,那次他有盘棋输得很惨。赢他的就是丹东棋手景文仁。据老李说,那盘棋景文仁只用20来步就把他杀了,“本来斗顺炮这个布局是我很熟练的,可景文仁后手竞走了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一手棋,几步就要我命了!这人太可怕了!”赛后李松武在茶馆复盘时心有余悸地说。

那时候,和我一起学棋的还有很多孩子,他们的看法和我一样,都感觉李松武的棋到哪儿都好使,我们如同井底的蛤蟆,以为头上的那片天就是天,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李松武的惨败给很多孩子的触动都很大,有的知道了棋艺的深不可测,要达到一定高度是很不容易的,从此不再下棋了。而我和几个从小长大的棋友,则知道了自己和真正高手的距离,从此发奋努力,买棋书,订棋刊棋报,仔细研究大师的对局,棋艺终于有了质的提高。从那时起,我又有了新的理想和偶像,就是能像景文仁一样,成为辽宁冠军。

多少年后的今天,通过霍文会老师的介绍,我终于认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偶像,大大小小三十个冠军得主的景文仁。这是一位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面目慈祥的老人。当听说我要写业余非大师高手的文章时,他低调地说:“我不想依靠过去的回忆来光荣自己。”后来我反复做工作,说我并不是想单纯地宣传个人,而是通过宣传个人来宣传象棋,他这才同意了我的采访。

2 景文仁1947年生于辽宁丹东,排行老三,父亲读过几年私塾,是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特别崇尚孔孟之道。家教也非常严,经常教育儿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善良,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努力做到忠孝仁义。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父亲也特别喜欢,尤其是象棋,更是爱之成痴,不仅自己下棋,而且还教会了儿子们马走日,相走田。对象棋颇有天赋的景文仁迅速成长,很快哥哥和父亲便不再是他的对手。与附近的人对弈也不能满足他提高棋艺的渴望。于是他开始四处寻觅高手。当时的广济花园和二道桥附近,有一位被人称为“棋谱”的木匠。“棋谱”看过很多棋谱,与人对弈时,总喜欢说“这个棋,棋谱中有”,于是便有好事者送其外号“棋谱”。在“棋谱”家门口,经常摆放着一副精美的棋具供人对弈,棋具都是自制的,那大棋盘、碗口粗的棋子都用油浸过,怎么摔也摔不裂。“棋谱”为人善良热情,经常给棋友们烧水、沏茶。却分文不取,因此这里成了高手云集的地方。

在这个棋摊。景文仁先后认识了上世纪50年代的老冠军王玉祥、刘世富,以及后来从山东到丹东的姜林坤等高手。少年时代的景文仁谦虚好学,小小年纪就知道尊重长辈、礼貌待人,赢了棋从不像某些棋手那样到处张扬,输棋了则认真地讨教,得到了这些老棋手的喜欢,经常把看家的绝活倾囊相授。

“说到我的成长,还要提起我的一个朋友郝家铸,他比我大十几岁,他酷爱象棋,原来在市检察院工作,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象棋》月刊都限量发行,丹东市只有六本,那几位老冠军手里都没有这本月刊,而郝家铸订有一本,无私地借给我看。这本书如同影片中的武功秘籍一样,经过苦心钻研,我的棋艺大增。经过理论和实战再理论再实战的反复运作,经过这些老棋手的传帮带,特别是与姜林坤的对局。让我悟出了很多棋理,提高了中残局水平。我和老冠军们下棋,大都采用从《象棋》月刊中学来的新式布局,令他们刮目相看,这也是他们愿意和我下棋的一个原因!”谈起往事,景文仁津津乐道地回忆着。

在这些园丁的辛勤培育下,小苗茁壮成长起来。上世纪60年代初,14岁的景文仁报名参加了劳动宫象棋三关擂台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攻杀激烈,前锋、副擂、擂主被他一口气打了下来。围观的人无不惊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凭借这次胜利,景文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市体委的人联系到他,让他参加了省少年比赛,并引起了“杀象能手”孟立国大师的注意。当时孟大师任辽宁省象棋队教练兼队员,那年他才27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已经打进全国前六名,进入国手行列了。当他看了景文仁的棋后,对小家伙非常赞赏,多次鼓励他要沉住气,下好每一步棋。景文仁也没有让人们失望,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及丰富的经验,一举夺得冠军。

3 夺得少年组冠军后,景文仁暗暗发誓,要像孟老师一样成为人人敬仰的国手。如果那时候是百花齐放、繁荣稳定的今天,说不定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幸的是一系列政治运动开始了。象棋作为“封资修”产物被扫地出门,胆小的家人害怕惹祸上身。把棋具和棋书都付之一炬,那个借他棋书的好友郝家铸也因喜欢象棋和发表所谓的“言论”被下放到市政公司做科员了。辽宁棋坛的正式比赛,从1963年一直停到1978年。10多年啊!这对于一个崭露头角的棋手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个时期他最迷惘,象棋作为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一项体育运动,怎么就封就资就修了?他实在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快乐地下棋了,但景文仁热爱象棋的劲头一点没减。一次,他去同学家玩,看见同学家糊墙的纸竟然是一本棋谱。于是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平时只要没事就去那个同学家,为的就是去读墙上的棋谱。那位同学的家长看他如此喜欢读棋谱,就把糊墙剩下的半本送给他了。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对于景文仁来说,则是“半本棋书打天下”,以后的若干次比赛,他所取的成绩都得益于钻研这半本棋书。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终于结束了对象棋的不公正待遇,各种象棋活动重新发展起来。1975年辽宁省体委举行了辽宁省象棋集训赛,这也是后期辽宁棋坛时隔11年的首次象棋活动。景文仁被盂立国大师抽调到集训班,得到了当面教诲,与孟大师拆棋时常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孟大师豁达豪放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棋艺水平让景文仁获益匪浅。如鱼得水的景文仁重新找回少年时代的梦想,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

几十年征战,他获得19次丹东冠军,一次省少年组冠军,一次省个人赛冠军,四次省“辽河杯”团体冠军,三次省老年冠军,两次省老年团。

体冠军。1983年辽宁省象棋赛上,景文仁先后击败了郭长顺、赵庆阁两位象棋大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轮与赵庆阁大师那盘棋,当时赵庆阁和了就可以夺冠军,但是却输给了景文仁,从而成就了另一个棋坛新秀――尚威。那次尚威获得了冠军,并因此被抽到省队集训。20年后景文仁与尚威相遇,提起往事,尚威津津乐道地说景文仁成全了他,使他走上了大师之路。

除对象棋研究颇深,景文仁对制谜、作诗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先后在多家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500多篇作品。一幅残局配上一首审时度势的小诗,同时暗藏解此残局的玄机,读者无不钦佩景文仁的巧妙构思。

景文仁最喜欢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将其运用到弈战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古体版《三国演义》他读了三遍,而且能将里面诗词歌赋一一背诵下来。正是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景文仁的棋、诗、谜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景文仁曾用“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制了一个谜,打24节气(谜底:大雪)。表面上看,谜底是一个天气现象,但如果打一个天气现象,谜语就显得太直白简单,而换成24节气,就有了谜语的难度,需要解答者既了解诗句的出处,又要了解24节气。还有一个谜:红绿灯有何作用(打一七字俗语)。谜底是给你点颜色看看,诙谐有趣。得到谜界的好评。

棋与诗相辅相成,棋与谜息息相关,谜与棋又浑然天成,正是靠着点滴的积累,景文仁的世界中,棋、诗、谜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千古无同局,人生也一样。只是棋局可以推倒重来。人生不能……”景文仁说。景文仁在单位是工程师,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并获奖,曾获得丹东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荣立二等功。1970年我国第一台工业X探伤机试制,景文仁参与了其中橡胶配件的研制。当时这项技术国外对中国封锁严重,凭着下棋时不服输的劲儿,景文仁废寝忘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正是有了这样的大局观,让他在工作中、生活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两害权衡择其轻,面对生活,景文仁总能从棋局中悟出道理来。

5 景文仁参加过许多次全国“棋发杯”大奖赛,并多次打进前16名,也多次进入省前3名。按照国家规定。进入省前3名就可以得到棋协大师称号,因此他晋级为棋协大师。半生征战,他创造了许多名局,其中在“辽河杯”与郑舜的对弈残局被两本棋书采用,在棋友杯上的残局被收入《象棋实用杀法》两局,与郭长顺对弈的残局被收入《残局妙手》一书,同时还总结提出了“马低兵有士胜高卒双士”的两个定式,得到了棋友的好评。

为了更好地普及宣传象棋,他把多年征战棋枰的体会撰写成文,在《棋艺》、《象棋》、《上海象棋》、《象棋研究》、《象棋报》、《棋友》上发表。本着为读者负责的态度,他每篇文章都反复推敲,生怕出错,就因为有了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治学态度,他的对局评注至今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如水的日子,就这么在枰耕和笔耕中充实地过去了,一转眼,景文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对于一位叱咤辽宁棋坛的人来说,那些辉煌的回忆足可以让景文仁过得津津有味。然而他不是那种依靠过去的辉煌光荣自己的人。2002年,已经50多岁的景文仁报名参加了省成年组个人赛,赛前有人劝他,你已经这么大岁数了,现在的年轻棋手又那么厉害,你不怕输得太惨影响了一世英名吗?但他还是去了,并一举夺冠,当年又在省老年组比赛中夺冠。其后几年,又夺得两次省老年组冠军,成为辽宁省唯一获得少年、成年、老年冠军的棋手,这一纪录至今还没有人达成。2009年9月6日,景文仁再创辉煌,他被抽调到省里组建辽宁省象棋队,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老年人体育大会象棋比赛,辽宁省象棋代表队勇夺金牌,景文仁夺得银牌。

景文仁的座右铭是认认真真工作(下棋),老老实实做人。他常勉励自己要有两个“热”:对人要热情,对生活要热爱。和他性格不同的是,他的棋风硬朗霸道,强调攻势的营造,他不喜欢和局,用他的话说,两和等于一败,于是从第一次参赛开始,他一直秉承逢敌必亮剑的精神,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自战解说中得到佐证。

自战评述/景文仁

丹东 景文仁(先胜)沈阳 韩福德

(1984年7月15日弈于抚顺)

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左炮封车

辽宁省“辽河杯”团体邀请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省的一项重要比赛。创办于1981年,以营口地区的母亲河辽河冠名,现役特级大师陶汉明、苗永鹏,大师尚威、宋国强都经过了她的洗礼而成长起来。

本局是我在第四届比赛中第七轮执先手对阵韩福德的一盘棋。韩大师曾经获得过七省市象棋邀请赛冠军,有“七省棋王”之美誉。面对强手,我志在一搏,并最终取得了第一台第一名的好成绩。

1 炮二平五马8进7

2 马二进三车9平8

3 兵七进一卒7进1

4 车一平二炮8进4

5 马八进七马2进3

改走象3进5较有弹性,红如炮八进七,车1平2,车九平八,炮2进4,马七进六,士6进5,兵七进一,车2进5,马六退八,卒3进1,黑方弃子取势占优。

6 炮八进二…………

抬巡河炮灵活。至此红方阵型工整。布局可以满意。

6 …………象3进5

7 兵三进一炮8平7

8 兵三进一车8进9

9 马三退二象5进7

10 车九进一………

抓住黑象高飞的弱点,及时起横车攻击黑方左翼,好棋!以下双方虽然没有大刀阔斧的攻杀,但一招一式如太极推手外松内紧颇见功力。

10 …………象7退5

11 车九平四炮7退2

12 车四进五士4进5

黑方支士乃不明显缓手,从此形势完全被红方控制。可改走马7进8,车四平二,马8进7,红方稍占先手,双方战线还很漫长。

13 车四平三马7退8

14 车三平二马8进7

15 炮五平三马7退9(图1)

如图1形势,红方平炮打马出乎黑方预料,临场韩大师沉思良久未敢打相。如改走炮7进5,仕四进五,马7进6,车二退三,马6进7,炮八退一,马7退6,相七进五,炮7退1,车二退二捉死炮后,红方大优。

16 车二平一炮2退1

17 相三进五车1平4

18 马二进四车4进4

19 车一平四卒3进1

20 车四退二炮2平3

21 兵七进一炮7平3

22 炮八平七…………

挥炮打马好棋!以下兑掉黑方双炮后,红方车马炮兵种配置较好,并多兵占优。

22 …………前炮进3

23 炮三平七炮3进4

24 车四平七马3进2

25 车七平八卒1进1

26 炮七平九马2退3

27 车八进三马3退4

28 马四进二马9进8

29 车八退一车4平5

30 兵五进一………

弃中兵乃抢先之着,炮打边卒后将黑方4路马牵死,从而牢牢地控制了局势。

30 …………车5进1

31 炮九进三车5进1

32 炮九进四象5退3

33 兵九进一车5平9

34 车八平七象7进5

35 车七平五车9平8

36 马二退四马8退7

37 车五平三…………

赶马至边陲再抢占肋道,次序井然。

37 …………马7进9

38 车三平六车8平2

39 马四进六车2退6

40 马六进七士5进6

黑方调车急于赶走红方底炮。以解4路马之围;红方置九路炮被捉于不顾,飞马抢占桥头堡乃算度深远的佳着。红炮如鲠在喉,黑车难以吃掉,如误走车2平1去炮,红则马七进八作杀,黑方丢车。

41 马七进八士6进5

42 车六平一象5退7

43 马八进七将5平6

44 炮九退三车2进1

45 炮九平四马4进6(图2)

如图2形势,红炮再次拴住黑马,已呈必胜局面,有趣的是第一次是横线利用对方的3路象链拴,这一次是纵线利用对方的6路士链拴,象棋奥妙无穷,此话不虚矣。

46 马七退六车2平1

47 车一平二车1平4

黑方平车,无奈的下法。如改走车1进4吃兵,则车二进二,马9进7,车二平三,红方亦胜定。

48 马六退七士5进4

49 车二进一车4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