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竖式计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竖式计算范文1
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要注意: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减法竖式:当减不够时,要向前借一位当成十,
加法竖式:每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一,十位进一就是十,百位进一就是一百。
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来源:文章屋网 )
竖式计算范文2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84÷4=
142÷3=
550÷5=
25÷9=
63÷3=
43÷6=
990÷3=
605÷8=
42÷2=
28÷6=
660÷3=
404÷8=
363÷3=
42÷8=
600÷5=
203÷3=
96÷3=
432÷5=
360÷3=
508÷7=
82÷2=
57÷4=
650÷5=
206÷5=
62÷2=
68÷5=
480÷4=
309÷7=
48÷4=
23÷6=
820÷2=
208÷9=
48÷2=
53÷5=
770÷7=
302÷7=
85÷5=
57÷7=
850÷5=
305÷4=
36÷3=
44÷9=
960÷9=
203÷8=
75÷5=
35÷8=
960÷8=
308÷7=
竖式计算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竖式计算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93-02
高中数学学习“类比推理”,它是相似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推理方式。高中数学计算方法也可以以相同的类比方式来推理,从而将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计算整合为有机的整体。
1.两个复数的加法结果是以这两个复数实部的和作为实部,虚部的和作为虚部的复数,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i,类似于小学学的整数的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2.两个复数的减法结果是以这两个复数实部的差作为实部,虚部的差作为虚部的复数,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i,类似于小学学的整数的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
3.两个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类似,运算过程中需要用i2=-1,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bc+ad)i,类似于小学学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4.两个向量的加、减法也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算式表示为:(a,b)±(c,d)=(a±c,b±d),类似于小学学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5.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类似于小学学的“多位数乘以多位数”。
由此可见,上面知识点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不妨做一次大胆的探索:找出高中数学中出现的复数、向量、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小学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用竖式来表示,类似的运算会是什么效果呢?下面举例说明两个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向量的乘法以及多项式的乘除法应用竖式计算的完整过程,从而通过比较来研究其可行性。
例1:计算(2+3i)+(3+4i) 例2:计算(2+3i)-(3+4i)=5+7i
解:?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
(例1竖式)?摇?摇 ?摇?摇?摇(例2竖式)
例3:计算(a+bi)(c+di)。例4:已知■=a■+b■,■=c■+d■,求■·■解:?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
(例3竖式) ?摇?摇?摇?摇?摇(例4竖式)
例5:求f(x)=■x4-x3+4x的单调区间.f′(x)=x3-3x2+4.但是好多学生不会解高次方程x3-3x2+4=0.我们可以猜想x=-1是这个方程的一根,接下来可以用下面竖式除法解得其他的根,易得f′(x)=x3-3x2+4=(x+1)(x-2)2,再用穿针引线法即可。
(例5竖式)?摇?摇?摇?摇 ?摇(例6竖式)
例6:和的立方的公式推导(a+b)3=(a+b)2(a+b)=a3+3a2b+3ab2+b3,也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竖式计算范文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对教育加大了支持力度,以便更好地促进其的发展。教师结合时代的不同特征,也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练习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主要从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实施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加以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设计;实施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国教育问题,政府也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小学数学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教师需要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可采用练习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解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1.类型分析
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会选择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不同的上课方式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学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然后进行消化,这更像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小学数学练习课主要有两类: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巩固性练习课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流程包括:①基础练习,唤起记忆。②范例练习,加深记忆。③综合练习,提升能力。④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综合性练习课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流程是:①巩固练习,再现知识。②专项练习,辨析异同。③系统练习,知识重组。④综合练习,升华思维。
2.巩固型练习课的特点分析
(1)特点
巩固性练习课是对以往学习课程的一种巩固,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学习类型,它在内容上较为完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遗忘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学生在上巩固型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新知识的一种巩固,更是对新知识的一种延伸,在巩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规律,便于其以后的学习。
巩固练习的作用分析:它能够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像是一N探索的过程,学生开始会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质疑。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明白知识的重要内涵,有助于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它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相关技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发现其规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教师在对新知识备课过程中,较为仔细,选取的案例也较为精确,但是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只是将它定位为新课的练习,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新课与练习的不协调,对于提升课堂实效性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立练习课的教学目标,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教师需要看到它的独特优势,然后进行具体的实施,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理解,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习题的配置要具有层次性。练习课上,教师要选择最为合理的习题,供学生学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习题。有些学生本身的基础不牢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基础的习题,供他们练习,在提升他们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激励他们学习,促进他们发展进步。
习题的内容要多样化。小学生注意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计算教学练习课的案例
1.案例
本文以计算练习课为例,研究小学数学练习课实施效果。这一章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此章内容。同时,这章本身也较为重要,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节,能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对练习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学会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练习课设计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运用练习课的形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也有助于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
教学过程主要有:
听算6题:6×7= 5×4= 9×3=
21÷3= 42÷7= 72÷9=
首先教师要以练促忆,唤起学生的记忆。
比如,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练习。
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在森林里生活得很开心,今天他们想考考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最认真、最棒!
第一关:白雪公主要把245朵花平均分给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可分得多少朵花?
(1)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指名学生列式,估算。
(2)计算
板书如图:245÷7=( )
学生独立把竖式补充完整,指名板填。
如果学生解决了第一道题,教师可以说:“你真棒!再来一题考考你,请完成下列竖式如图。”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
第二关主要是以练促深。
(1)指导审题,独立完成判断商的位数,集体讲评。
怎样判断商的位数?
引导学生小结: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2)计算(分组计算,集体订正)
师:第1、2组完成第一棵树上的两题,第3、4组完成第二棵树上的两题。看看哪个组的同学算得对,写得好。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
第三关主要是人人争当“好医生”。
“数学诊所”里来了4个病人,我们一起当医生,分工合作,帮它们找出病因,开药方。
每组一题,同桌合作,找出你们组所诊治的病人的病因。指名说错因。
老师问学生: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吗?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让学生看书本第24页第6题,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些习题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看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先自己提问题,小组学习,交流。
以练促伸:
三年级有316名同学坐船去游玩,每条船只能坐6人,最少需要几条船?
小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样?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流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以《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一课为例[J].教育导刊,2008(12):51-53.
竖式计算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数的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和发展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所谓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一、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运算能力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审题细心、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恰当的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方法
1.注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法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而算理是四则运算的原理和依据,它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强调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就是要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计算,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算理不清,算法就难以牢固,计算技能就无法形成。学生只有透彻理解算理,在解答数学计算题时,才有可能做到灵活而准确。
小学生常用的算理有:四则运算的意义、十进制计数原则、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构建,以便在学习新知时,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和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会运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个知识点。学生如果把这个知识内化的很好,就能顺利地应用到小数乘除法以及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问题上来。
数学知识是螺旋上升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不必急于求成。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解分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加减的,就如同笔算整数加减法时数位要对齐,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一样,其实都是为了保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学生感受到已有知识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时候,再引导学生学习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就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领悟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也能够充分体会数学“转化”思想的价值。
2.注重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计算等都是常用的计算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口算;稍复杂的题可以笔算;不需要精确结果的可以估算;很大数目的题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有数据和结构特点的题目还可以简算。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题目或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和快速地解题,简化计算步骤,节省做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比如,计算35×101时,利用竖式笔算可以得出结果,但是计算过程的书写较为复杂,因为乘数中间有0,学生在列竖式时也比较容易出错。假如改变一种思路,将101分解为100和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很轻松就能得出结果。不仅避免了竖式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而且省略了竖式书写的步骤,既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又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不同解法的比较,有比较才有辨别,学生注意归纳总结,方能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水平息息相关。一道稍复杂的计算题,所包含的口算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口算出错,笔算、估算、简算也会随之出错。因此,口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口算天天练的习惯,题量不在多,而在于日久天长的坚持。教师要从学生的口算练习中找出学生常犯的错误,找到错误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错因分析,帮助学生改正。教师还要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指定差异化的练习作业,让学生的练习更有针对性。(2)教师要重视基本口算的掌握。所谓基本口算,指的是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等,它们都是口算的核心,掌握得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这也正是小学中低年级相较高年级更为重视口算练习的原因。只有在低年级时夯实基本口算,中高年级的计算才能有稳固的基石。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心理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仅仅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长期有效的练习。在日常练习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坚持每天完成20道口算题,而是等到一周临近结束时突击完成5天的练习量,以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也有一些学生只要遇到步骤稍多、数据稍大的计算就有畏难情绪,想方设法不算或者用计算器代替计算。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没有耐心。确实,数学计算比较枯燥,不容易诱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订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适度练习,多多采用小比赛、小评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逐渐培养数学计算的兴趣。教师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逐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心理。因为良好的运算心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内部动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注重培养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是良好计算的开始,也是成功计算的前提,审题错误必定导致解题的错误。审题时要做到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理清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明确计算方法,不急于动笔;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依据数据的特点寻找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数字和数学符号要书写工整、美观,间距要适宜,布局要清晰。要避免数字写得模棱两可或两个数字写得粘到一起的情况。竖式书写要做到数位对齐或者末尾对齐。打草稿时,草稿也要书写规范,因为草稿是学生思维的过程,规范打草稿,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3)要培养学生检查和核对的好习惯。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运算方法检验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核对、验证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计算过程,体会书写规范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课堂上的科学引导,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教师要不断审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凤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学实践,2013,09(05):113.
[2]霍文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2,05(09):150-151.
竖式计算范文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主题图的形式,创设了“回收废电池”情境,帮助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材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验算习惯。
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感受生活
(1)课件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电动玩具,让学生说说玩这些玩具需要什么做动力。(学生:电池。)
(2)课件出示不同型号的电池图片,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经常用到这些电池,感受电池的用处很大。(学生回答。)
2.环保教育:引导学生说出家里用过的电池都是怎样处理的。你们知道随便扔废电池的危害有多大吗?(学生自由交流。)
师: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可是用过后的废电池却有很大的危害。(课件出示“知识窗”: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含三种:汞、铅、镉。这些物质会对土壤、水、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一号电池烂在泥土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然而,这些废弃的电池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有关专家称:废弃电池的再利用率可达90%以上。)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3.揭示课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收。)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回收废电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观察与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废电池对大自然的危害,以此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废弃的电池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大家看,这是小学二年级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从这个统计表中,我知道二年一班回收了102节废电池,二年二班回收了97节废电池,二年三班回收了129节废电池……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生: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生: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生: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和“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A.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
(1)列式计算。
师: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怎样列算式?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02+97= ;说出这个加法算式是三位数加法,板书。)
师:怎样计算102+97,你能看着算式,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吗?(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合理地给予肯定。)
师:究竟谁估的最接近答案呢?下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算法计算,再到小组内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估算,使学生意识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2)展示算法多样化。
①交流计算方法。(合理地给予肯定,方法如:口算、用计算器算、用竖式计算。)
②全班试着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提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板书。)
③引导学生验证估算结果。(进一步认识估算的作用。)
(3)完成教材第52页中的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B.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
(1)列式计算。
师: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02+129=,板书。)
师:怎样计算102+129=,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
(2)计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展示算法多样化。
① 交流计算方法。(板书:用竖式计算。)
② 验证估算的结果。
3.比较讨论,构建方法
(1)说一说,在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时,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2)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加法运算;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3)讨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4)森林医生。(改错)
456+130=1756 763+152=915 502+123=628
456 763 502
+ 130 + 152 + 126
1756 915 628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比较、讨论等探索活动,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争当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会产生许多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比如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可以回收的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就不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污染了。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呢?(配合谈话,出示环境污染,废物回收的画面,每个易拉罐上面有一道计算题,学生自由回收计算,然后订正。)
456+307= 271+426= 169+602= 98+320=
2.环保小卫士去植树
(1)师: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自由计算,解决“一共植树多少棵”?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计算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3.学校废品回收站
(1)出示“各年级回收站回收矿泉水瓶情况统计表”。
(2)师: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尝试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有多种,如:三年级同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一班和三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二班和三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4)如果收集500个矿泉水瓶就往学校废品回收站送一次,请问:哪两个班的矿泉水瓶合在一起够一次?
(5)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将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生活中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趣味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设计一张“废电池回收”宣传海报。记得图上顏色喔!(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找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废电池回收”宣传海报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废电池对大自然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加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内容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让枯燥内容生活化,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本节课努力的方向。
1.在情境创设上,我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电动玩具入手,通过展示电池图片及讲解,使学生了解废电池对人类环境的危害,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已有的两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上,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并不难接受,主要强调: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注意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加法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