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影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1

今年贺岁档大片,当属《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前者有“张艺谋+张伟平”的金字招牌;后者除了徐克,还早早打出IMAX 和3D噱头。很早,两部影片便相继锁定年底档期,上映时间只相差两天。

“飞甲”撞上“十三钗”

《龙门飞甲》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两部影片的档期,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表示十分“纠结”。《金陵十三钗》于去年9月宣布将于2011年12月16日公映,《龙门飞甲》则在今年8月高调宣称档期定为12月18日,正面“叫板”前者。

二者互不相让,除了争赶年底贺岁观影高峰外,与圣诞节加元旦小长假也密不可分。“都是质量上乘的国产佳作,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对此十分惋惜。据说,除了不少业内人士谏言,甚至两部影片的发行方和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均曾出面调停。

但如果真要调整档期,不免给人“示弱”嫌疑。“相较狭路相逢,以致最后两败俱伤,调整档期带给公司‘面子’上的损失其实算不了什么。去年,《赵氏孤儿》就主动退出与《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三强争霸的战局,这对三方都有好处。”吴鹤沪对“面子说”不以为然。

既然早已了解对手的档期,《龙门飞甲》为何还要迎头直上?“贺岁档是黄金档期,大片相争是必然现象,而且现在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两部影片。”《龙门飞甲》出品方博纳影业发行公司副总孙晨如是向记者解释。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对此表示赞同:“12月下半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档期,圣诞节一向又是票房产出量最高的一天,所有大片都不想错过,两部片子放在一起能互相带动,共同提升人气。”

有知情人士透露,《龙门飞甲》的制作周期较长,最早只能于12月中旬上映,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又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后者也瞄准了圣诞加元旦的黄金档期,“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业内人士揣测,有此前《十月围城》大战《三枪拍案惊奇》的经历,作为竞争对手,博纳影业与新画面有意“再较劲一番”。

如是,二虎相争已很难避免。“也许最终的结果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糟糕。去年的《大笑江湖》与《赵氏孤儿》一前一后,票房都不算差。后面的《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更是实现了双赢。《龙门飞甲》主打3D和IMAX版本,而这并不是《金陵十三衩》的杀手锏。”知名影评人魏君子表示。博纳影业今年暑期档推出的《窃听风云2》,也曾由于被进口3D大片《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围攻而被业内担忧。但结果证明,主打3D版本的《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冲击,影片最终成功突围。当然,《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的竞争实力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不可同日而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金陵十三钗》果真如去年的《让子弹飞》一样来势凶猛,料想《龙门飞甲》也不会迎难直上。”

张伟平单练“饥饿营销”

“飞甲”主推3D及“徐李配”

“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

“当我不炒作的时候也许就是最大的炒作。当我不说话的时候,也许就把所有话都说了。”张伟平如是描述《金陵十三钗》的营销策略。

张伟平可谓电影营销行家:2002年,《英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商业营销模式;2003年《十面埋伏》第一次用演唱会运作首映式;2005年《千里走单骑》首映式独创脱口秀和云南丽江400米长街的“四方宴”;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做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全球同步上映⋯⋯

然而从去年的《山楂树之恋》开始,一直将电影营销做得“轰轰烈烈”的张伟平似乎越来越低调。“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这么多电影都在炒作,都需要媒体去采访,《金陵十三钗》这个时候不需要。”张伟平此番摆明了要单练 “饥饿营销”。

其实不是不需要,而是吸引媒体主动宣传。“从‘三枪’到‘山楂树’,我不开新闻会,媒体依然愿意跋山涉水自己来找料。”张伟平深谙此道。然而饥饿营销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离影片上映只有一个多月,笔者亲耳听到有人以为《金陵十三钗》讲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古装片。不过据片方透露,12月11日将为《金陵十三钗》举办一次盛大的首映礼,以便向普通观众“抛下诱饵”。

与《金陵十三钗》的饥饿营销相比,《龙门飞甲》的营销则显得“轰轰烈烈”:开机时便抛出 3D和IMAX噱头,包括与IMAX的签约会、在北大举办“收复武林失地新讲堂”等,之后又向媒体“前导预告片”,并不时放出一些明星新闻、剧照和多款预告片。

对于《龙门飞甲》的宣传,有影评人认为片方有意“隐瞒”了影片的“故事情节”:“目前,片方大肆炒作的是3D视听盛宴和‘徐克+李连杰’的黄金拍档。而关于故事和情节冲突,一直没有宣传。”不过这一点也许正是片方想要吊足观众胃口的地方。

除了档期互相较劲,两部大片在论坛和一些专业影评网站上也在暗中较劲,不时有人在骂“水军”:“不要老想着打击对方抬高自己。”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对张艺谋前几部作品的失望,在某专业影评网上,很多网友对《金陵十三钗》的期待值只打了1分。

海外市场:有动静有变化

《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金陵十三钗》寄望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从柏林电影节到香港电影节,再到戛纳和多伦多,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抱着《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这次我们希望在北美能覆盖1800-2500张银幕,进入主流英文市场院线分账。”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早已在戛纳电影节上被电影国度公司买走了除北美等地的全球发行权,并有消息称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该片的北美发行权确实已经卖出,价格颇为理想”,但片方并没有公布确切信息。张伟平也对外表示,这次《金陵十三钗》要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的海外宣传均十分卖力,但能否创海外票房佳绩,尚不可预料。考虑到近几年华语片海外市场均不理想的情况,记者接触到的几位业内人士对二者的海外市场表现大多持保守态度,还有人指出:“两部影片的海外宣传可能更多地还是为了国内市场造势。”

博纳影业自从登陆纳斯达克之后,股价一直没有太大起色,也急需几部大制作影片打开国际知名度,之前其对《白蛇传说》的海外宣传就十分卖力。此外,博纳于10月底宣布将与华谊兄弟共同参股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推进中国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同步上映。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2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人物塑造;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成功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深刻地体现电影作品的内涵。《金陵十三钗》作为张艺谋导演的转型之作,虽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商业片,但张艺谋的个人风格在里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人物形象既具有东方神韵,又具有西方特质,十分具有代表性。

一、玉墨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英文片名是“TheFlowersOfWar”,也就是战争之花。用张艺谋自己的话说,他说要表达的就是“战争中的一抹粉红”。而这抹“粉红”主要是指以玉墨为主的这群“秦淮河女人”。

玉墨这个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完全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对女性的审美。她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温婉的才情,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她身上很多元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某种文化,比如旗袍,比如秦淮风情,弹琵琶,唱小曲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同时《金陵十三钗》在对玉墨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具有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特征,是我们对传统审美的有了新的定义和审视。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是个不美的概念。就像电影中书娟等十三个女学生起初对于的印象一样,认为们是下九流,认为她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可当们为了保护女学生去赴约时又从另一个层面上展现了人性之美。没有人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也没有人是可以随便去牺牲的。虽然她们的身份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但是所展示出的人性之美,精神之美缺更为深刻,更震撼人心。

二、假神父约翰·米勒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重视统一性,追求的是平衡与和谐,更倾向于人善论。中国传统的感念是“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那些浪子回头的艺术形象每每让人回味。在《金陵十三钗》中的约翰·米勒也并不是恶人,虽然作风不算正派,但也只是在那种战争的大背景下,体现出人性的一些阴暗面而已。影片演到当日本兵破门而入的时候,约翰·米勒第一反应是害怕的躲进衣橱里。当他意识到自己正穿着神父的衣服,并又听到了被日本兵追逐的女学生们的惨叫时,按中国观众的审美价值推断,约翰·米勒是一定要站出来保护这些女学生的。正因为导演张艺谋与编剧刘恒抓住了中国观众心理活动的特点,才安排剧情就此发展下去的。

然而国外多数媒体认为这个角色非常刻意,觉得“不合理”。甚至有专栏作家指出约翰·米勒是为了体现电影的全球化,尤其是为了讨好美国观众和影评人。虽然在国内也有评论者也提出约翰·米勒的出现与随后人格的升华有些突兀,但中国普通观众还是很容易的接受这个假神父转变,这就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但由于这部电影由中国导演进行拍摄,还是讲这个美国人身上融了很多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现在中国的影视作品多数只为了满足中国普通观众对人性本善的审美趣味,而忽略了人性的善恶转变,这种类型化、脸谱化的故事组织方式也阻碍了国产电影国际化。

三、女学生孟书娟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中》对这个人物的把握并不如原著小说好。作者严歌苓女士的作品多为关注女性题材,《金陵十三钗》原著也不例外。小说是以南京沦陷时躲在教堂里的一位女学生,也就是“我姨妈书娟”为叙述角度的一部纯女性视角的作品。小说用孟书娟的眼睛来看不同的人,在一个毁灭性的战争中人性的不同界面。分明的描绘出了孟书娟青春期的爱与憎,性格是非常丰满。和们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孟书娟为代表的女学生团体,展现的是一种纯洁之美。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处女崇拜”。

孟书娟在这期间所遇到的人和事,使得她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在短短的几天内已经逐渐成熟。一开始天使般的纯洁女学生们,完全无法去接受这些意识上被认定的肮脏的,并与她们多次产生冲突。但随着情节的推动,女学生们受到了有情有意的豆蔻悲惨结局的震撼,并且对这严峻的事态有所了解。使得她们明白,在这个残酷的战争中自己与那些没什么区别,同为女人都是弱者。随后孟书娟等女学生与经过逐渐的彼此了解,到相互磨合。而们最终义举,使得女学生彻底认同了“这群被她们看成下九流的女人”。而这人性的转变与对比,甚至是最终的升华,才是严歌苓想要表达的。

纯洁的事物会给我我们带来美感,但对于任何事物我都应应该考虑到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下。女学生们虽然纯洁,当们为了逃命躲进教堂时,她们也曾不远接受,甚至牺牲们的生命。们虽不那么纯洁,但也懂得舍生取义。这就丰满了我们的审美观,事物没有完全的好坏,美丑。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金陵十三钗》作为张艺谋导演的转型之作,延续了张艺谋以往的风格。将所能体现到的中国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对中国观众还是西方观众来说,都是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对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是一种传承。但由于考虑到,海外市场的商业价值。《金陵十三钗》人对传统的中国的审美文化进行了探讨与改变。着意体现了对生命尊重的人性之美。虽表现的有所欠缺,但意识已经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3

5月30日晚,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海口揭晓。香港和台湾电影各领,几乎瓜分所有重要奖项。相比之下,内地电影逊色不少,只有《到阜阳六百里》《钢的琴》获评审团奖,《金陵十三钗》的演员佟大为、倪妮分获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女演员,以及濮存昕凭《最爱》获最佳男配角奖,此外再无收获。香港电影《夺命金》风头最劲,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四个大奖。从提名阶段开始《夺命金》就是大热门,八项提名最终四项夺冠,得奖率可谓不低。颁奖礼上《夺命金》剧组声势也最为浩大,导演杜琪峰、男主角刘青云,女配角何韵诗、男配角卢海鹏、姜皓文,编剧欧健儿等近十位主创出席捧场。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亦同获四奖(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观众票选最受瞩目表现),虽分量稍轻,但年度话题之作《赛德克·巴莱》不负众望,拿下最佳电影大奖,使得台湾电影足以与《夺命金》《桃姐》组成的“香港队”打成平手。

颁奖礼星光熠熠,奖项虽有得有失,但电影人均心情轻松,更像是参加一个大聚会。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内地上映口碑上佳,票房惨淡,这次获得最佳影片奖可视为一种肯定。魏德圣接过奖杯时说:“感谢上帝。这部片拍摄这么久,宣传也跑了这么久,终于把故事讲完了,期待我们下一个故事好吗?”他动情地表示,“我觉得天下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应该被成就出来,我希望万事美好。”

《夺命金》连获四奖与影片本身质量过硬关系紧密,评委会评价该片:“三个故事勾画出一幅金融危机下的众生相。虽为集体创作,整个故事却结构完整,角色性格鲜明统一,情节流畅自然,结尾更是意味深长。”而评委会对最佳男主角刘青云的评语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角色完成统一,层次丰富,技巧炉火纯青,男主角非刘青五莫属。

从威尼斯电影节到台湾金马奖,再到香港电影金像奖,叶德娴凭借“桃姐”一角在各大电影节所向披靡,本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已经是她获得的第四个最佳女主角了。由于普通话不好,她的获奖感言是照着事先准备好的手稿一字一顿念的:“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祖国内地拿奖……”《桃姐》投资方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片中客串了一场戏,叶德娴拿他打趣:“如果你客串多点戏份,新人奖应该是你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创接受颁奖时,表现得像他们的电影一样有趣。导演九把刀说:“我有种小人得志的感觉,非常开心……”主演柯震东则接到主办方特别给予的一个“惊喜”——他的偶像黄晓明通过视频送上祝福。原来柯震东在高中是个胖子,因看到了黄晓明的杂志照才下定决心减肥。女主演陈妍希获得观众票选最受瞩目表现奖,上台时她说:“感谢九把刀,谢谢你一直都像太阳一样,在我的生命里,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柯景腾;也谢谢柯震东,他有青春无敌的力量,人生有很多事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相信拍《那些年》绝对不是。”

创办于2001年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至今已举办12届,是国内惟一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项。该奖以“深度开掘、锐意进取”作为评选宗旨,通过海峡两岸及港澳电影人及影评人的交流,为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促进电影评论与电影生态的良好互动。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不采取一般电影奖项通用的报名参选方式,而是规定凡当年公映的所有华语电影作品均自动入围当届候选作品。该奖每年年初在中国各地举行七场以上评审讨论会,并将评审投票讨论结果公开刊布,对待评审流程相当审慎。据主办方介绍,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提名候选由往年的3个增加到5个,参与提名名单诞生的评委多达70位,为历年之最。评委阵容包括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前台湾金马奖主席、著名电影制片人、剧作家焦雄屏,香港著名编剧、作家、戏剧导演林奕华等。

获奖名单

最佳电影:《赛德克·巴莱》

最佳导演:杜琪峰(《夺命金》)

最佳编剧:银河创作组、欧健儿、黄劲辉(《夺命金》)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夺命金》)

最佳女主角:叶德娴(《桃姐》)

最佳男配角:濮存听(《最爱》)

最佳女配角:何韵诗(《夺命金》)

最佳新导演:九把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最佳新演员:柯震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评审团奖:《到阜阳六百里》《钢的琴》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佟大为(《金陵十三钗》)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倪妮(((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4

她就是甜美淡雅,自带高冷女神范儿的李纯。

一、北影“现象级”人物,不想当演员的“谋女郎”

李纯,1988年2月出生于安徽芜湖的水瓶座妹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级本科班。2011年出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饰演秦淮河女而崭露头角,后又在《归来》中与张艺谋再度合作,饰演芭蕾舞演员崔美芳。2015年主演了玄幻仙侠剧《花千骨》,饰演女二号霓漫天,并凭借该剧获得2015国剧盛典最佳女配角提名。时下,她参演的清宫剧《如懿传》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欲于年底与观众见面。

在北影,李纯是个“现象级”的人物,因为她是个不想当演员的好演员。

打小,李纯就好动,父亲想磨磨她的疯劲,让她学绘画,她偏不,她要跳舞。小学四年级时,10岁的李纯离开安徽,远赴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芭蕾舞。这一跳,就是7年。2005年毕业后,李纯受聘于上海芭蕾舞团,担任舞蹈演员。她的形体好,基本功过硬,曾在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担任“四小天鹅”,也曾赴美国巡演大型芭蕾舞剧《梁祝》。工作3年后,李纯对自己的前途有些迷茫,培养她的舞蹈老师对她说,芭蕾舞演员的路其实很窄,因为谁都不可能在舞台上跳一辈子,这是个吃青春饭的事业,等有一天跳不动了,最理想的工作就是留团当老师,培养下一代舞蹈家。

那年,李纯才21岁,但已经明白了,老师说的这条路不适合她。出于对表演的兴趣,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被顺利录取。

每当上舞蹈课,李纯就成了“代班老师”,带着女生们练形体,老师最喜欢上她们班的课。可一上表演课,李纯就愁眉苦脸的,她不懂如何调动自己的情绪,去饰演不同的角色。她觉得自己天生长着一张“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脸,既不喜形于色,表情也不丰富。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她找到辅导员,说想要退学。辅导员很惊讶,在他看来,李纯形象好气质佳,绝对是个当演员的好苗子。他劝李纯再等等,表演是一个漫长又奇妙的过程,你总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

2010年10月,北京影学院60周年校庆,张艺谋导演回学校参加庆典活动。李纯代表班级领跳了一支舞蹈,她纯粹、干净又专业的舞姿给张艺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她身上那种灵动又孤傲的气质,张艺谋立即通知她试镜。

试镜后两个月,李纯接到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进组通知。

李纯让整个北影炸了锅,这锅不仅因为她接的第一部戏就是张艺谋的大戏而炸,还因为她在戏里仅靠眼神和动作,一句戏词都没有,却成为最终与张艺谋的新画面公司签约的六个女孩之一,其中就包括因为“玉墨”一角而红透半边天的倪妮。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那可小看李纯了。

3年后,张艺谋拍《归来》,又找到李纯,这次她本色出演了一名芭蕾舞演员。依然是个没有多少戏份的小角色,但张艺谋说,有些人不需要开口,她站在那里,看你一眼,戏就出来了。

最终,《金陵十三钗》的票房超过6亿,获得2011年华语片票房冠军;《归来》则参展了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并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纪录。

二、“坏女人”专业户

李纯说,虽然自己出道时间不长,但路一直走得很顺,她特别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张艺谋。早在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李纯就对自己特别没信心。一个刚读大三的女生要演一名,她无论如何都觉得自己演不来,于是她找到张艺谋,告知了自己的苦恼。张导跟她说了一番话:演员演的是别人的人生,实则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你觉得自己演不出来,是因为你不接受这个角色,更是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去塑造角色。你记住,你可以演一辈子戏,我不会看错。

李纯豁然开朗,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角色,这虽是个风尘人物,却是个有大情怀、性格凛然的女子,她在脑海中跟“她”来了一场诚恳的对话。有人评价,李纯饰演的秦淮女不媚不妖,自带一份触不可及的贵气,一个眼神,就让人记住了她。这部戏后,李纯的小宇宙爆发了,由衷地爱上了演戏。

2014年5月,李纯与霍建华、赵丽颖联袂主演了玄幻仙侠剧《花千骨》,在剧中她饰演了高冷傲娇的蓬莱岛富二代霓漫天,将她身上那种“一生骄傲,宁为毒药”的悲剧性格演绎得入木三分,并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2015国剧盛典最佳女配角提名。

一时间,涨粉涨人气,微博粉丝突破一百万。与此同时,因为演得太好,“坏女人”的角色纷至沓来,令李纯哭笑不得。例如目前还在拍摄的,由霍建华、周迅主演的清宫剧《如懿传》,还有即将开拍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懿传》中李纯饰演令妃魏魍瘢清朝嘉庆皇帝的生母,是一个出身低微,为获取地位不惜一切代价的反面角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李纯则要重塑大热人物,工于心计的女二号天妃素锦。

没事的时候,李纯喜欢看影评,看大家对自己演技的评论。看到观众对霓漫天的各种吐槽,李纯很开心,这代表自己演成功了,有什么比认可更让一个演员感到开心的呢?

上学的时候,李纯有个绰号,叫“大力纯”,这是班上的男同学给她起的外号。“可能是因为我的力气比普通女孩要大一点吧,他们认为我很爷们儿。”李纯笑着说,她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导演总找她演“狠角色”的原因,拍《花千骨》的时候,每回霓漫天出场都杀气冲天,打戏还超多。在广西拍打戏的时候,有一天高温40℃,李纯吊着威亚一条条地拍着打戏,演到自己快缺氧了,一转头看到赵丽颖特别无辜可爱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边笑边感慨:要是长得都跟赵丽颖一样萌,就演不成坏人了!

三、一生与舞蹈结缘,

是件美好的事情

别看戏里总是一副“狠样”,但是私下里,李纯是一个乐观开朗、自信独立的大妞。

她离开家的时候,只有10岁。那是1998年,用手机的人还很少,李纯与父母联系以写信为主。当时,学校门口有个电话亭可以打IC插卡电话,每星期,李纯都会往家里打好几个电话。这些经历养成了她独立的性格,她是个想到什么就会立刻去做的人,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会撒谎说好。有人曾说,学舞蹈的女孩,又有气质,肯定很多男生追吧!李纯却笑着摇头,都吓跑了吧。

李纯从没觉得自己漂亮,s很喜欢被人夸“有气质”,她一直觉得自己的气质源于舞蹈,舞蹈令人举手投足、由内而外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当初《归来》给李纯出了一张海报,画中她轻点足尖,一袭白裙,飘逸洒脱,被新华网评价为“气场十足、灵动清澈得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也是因为学舞蹈的缘故吧,气质方面包括眼神稍微会有些犀利的感觉在里面,所以导演对我很有信心,就觉得我可以塑造好傲娇啊、冷艳啊,有些距离感的角色。”李纯这样说。

未来,李纯有个心愿,如果有机会,还想回到舞台跳舞,因为她觉得舞蹈就像是自己的童年,所以她一心想拍一部关于舞蹈的微电影或短片,纪念一下曾经自己跳舞的样子。这是在计划当中要做的一件事。未来如果有人请她去演舞台剧之类,她也会欣然接受。李纯觉得这是对演员全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女孩学过舞蹈,受用很多,同样的动作,就会比别人做得好看。一生与舞蹈结缘,李纯觉得是件美好的事情,她也很享受当下的生活,享受在表演中学到的东西和成长的自己。或许有一天不再演戏了,但回头看,自己一直是美丽和优雅的,未来虽不可知,却也没什么好怕。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5

这轮票房大战不是单兵较量,而是集团作战。就如同足球比赛,需要有超级明星携迷丝之威引观众入场,又需集十一人之力让比赛踢得好看,更需要替补队员做后盾让战斗120分钟都给力激情。2011年的电影足球世界怀已经开始,亲爱的观众,你准备好了吗?那么就敬请捧爆米花进场,接下来要为您奉上的是:国产电影大战进口片。

前锋

比赛中担任进攻者,负责把球踢进对方球门。

中方:《王的盛宴》、《无人区》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电影史,其实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等四大导演的成长史。四大导演曾经是中国电影的急先锋,他们创作激情高涨时,向外,疯狂拿奖;向内,狂敛票房。然而“李杜诗歌万古长,至今已觉不新鲜”。四大导演,虽然有姜文正渐入佳境,但其他仨已江郎才尽。中国电影亟需补充锋线,以保持进攻的锋芒与锐利――凭《可可西里》赢得口碑,凭《南京!南京!》赢得票房;在《疯狂的石头》中小试牛刀,在《疯狂的赛车》中赢得“中国盖・里奇”的称号,陆川和宁浩无疑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在新的一年,《王的盛宴》虽然经历了选角和改名风波,《无人区》虽然几易其稿但终通过广电总局审核。宝剑锋从磨砺出,假以时日或许他们真的能成为中国电影新名片。

外方:《丁丁历险记》、《青蜂侠》、《绿灯侠》

在好莱坞,如果一部电影获得成功,必然成就一个电影系列,系列电影向来是好莱坞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一大批电影续集的退役,好莱坞也感觉到了锋线危机。好在好莱坞一向都善于未雨绸缪。这一年,他们在锋线上找到了新偶像――《丁丁历险记》、《青蜂侠》和《绿灯侠》,这三部电影都是从动漫改编而来,有动漫的坚实群众基础,电影票房就有了保障。更何况如《青蜂侠》,前有功夫巨星李小龙旧作做铺垫,新有新天王周杰伦辅佐,成为票房尖兵只是时间问题。

解说员点评:你有新锐英雄,使漫画人物拓展新疆域;我有新锐导演,让历史名人继续发挥余热。

中场

保持控球权在己方、向对手作出拦截,争夺球、制造攻势,以至入球。

中方:《建党伟业》、《》、《关云长》、《喜洋洋3》

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一种名为“主旋律电影”的特殊片种,它就如占尽天时地利的国企,举国体制的基因让它们很好很强大:在偿到《建国伟业》的甜头后,《建党伟业》正开始起势,“将伟业进行到底”;在2011年,这一百周年的特殊时期,将产生《》这种特殊的电影也在情理之中,观众也乐于接受。在这“主旋律在手,票房跟我走”的环境下,《关云长》倡导的忠义主流价值观,《喜洋洋3》面向“祖国花朵”的定位,决定它们的票房能借主旋律的东风排云直上。

外方:《功夫熊猫2》、《赛车总动员2》、《福尔摩斯2》

将有众多的续集电影同时上映的2011年,将是好菜坞电影的“大年”。而在这众多续集中,“2”字辈的《功夫熊猫2》、《赛车总动员2》、《福尔摩斯2》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处于事业上升期。《功夫熊猫2》卖的是中国元素,《赛车总动员2》则有皮克斯做金字招牌,《福尔摩斯2》有同名小说做坚强后盾。它们处于中场位置,进可攻,退可守。面对本土强大的“主旋律”攻势,他们可能鲜有胜算,但却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解说员点评:你有超高人气续集,超强电影技术;我有长盛不衰主旋律,无坚不摧山寨功力。

后卫

防守、抡截和阻止对方进攻,由守转攻时要组织进攻,传好第一传。

中方:《太极》、《新少林寺》、《龙门飞甲》、《一代宗师》

2011年的华语影坛最大的特色便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周星弛在蛰伏多年后,携《太极》重新出山;成龙、刘德华等一帮老将瞄准了《少林寺》和少林寺的影响,“旧瓶装新酒”;徐克和李连杰时隔多年后再度携手《龙门飞甲》,“但使龙门飞甲在,不教老外抢票房”;王家卫也重新搭档老搭档梁朝伟,把目标锁定叶问这一老题材,试图把《一代宗师》变成“一代票仓”――然而,今天的电影江湖虽然还有他们的传说,但这江湖已不再是他们的江湖。他们虽然不肯退出,使出浑身解数,捍卫自己的领土,但就如比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试图以血肉之躯对抗宇宙拆迁部队,他们用的武器太落后――武侠和功夫,这半个世纪前李小龙就用过的技术,虽然有可能凭借奇袭取得一时之利,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外方:《加勒比海盗4》、《碟中渫4》、《哈利・波特7(下)》、《变形金刚3》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续集虽好,终将成绝唱。2011年,很多经典的电影续集都会走到终点:无论是承载了一代人回忆的《变形金刚》,还是每一部都创造票房奇迹的《哈利・波特》;而如《加勒比海盗4》和《碟中谍4》,虽然风头正劲,但是随着强尼・德普和汤姆・克鲁斯慢慢老去,系列电影终究失去光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虽然他们现在依然很孔武有力,但在攻防转换后已司职后卫,苟延残喘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解说员点评:你经典续集行将就木,我电影明星明日黄花;你科幻、奇幻亦真亦幻,我功夫、武侠,吃老本炒饭。

守门员

用身体各部分阻止对方球员攻入己方的球门。

中方:《金陵十三钗》

老谋子很天真,去年他用两个不谙世事的年轻演员演《山楂树之恋》,给自己植上了“清纯”之皮;今年又试图借一个“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帮助自己圆国际化之梦,喑度陈仓,抄美国人的老底。是比德国集中营更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我们期望中国能出现斯皮尔伯格,能拍摄出类似《辛德勒名单》那样悲天悯人的电影作品。然而在《金陵十三钗》未开拍之际,就听到制片人张伟平放出“十亿票房”的话风。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电影门将的职业素养。

外方:《美国队长》

好莱坞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好莱坞制造的美国式英雄,在征服了电影内的坏蛋的同时,也征服了电影外的观众。当全世界价值观都向美国看齐后,老美的文化侵略就不再遮遮掩掩。这一次他搬出了《美国队长》,印着美国价值观的条形码就来到中国明目张胆搞文化扩张。他似乎有点忘乎所以:《美国队长》到了中国你只是客场作战,且不说广电总局能否允许完整版引进,仅在对抗性上,很难挑战张艺谋的新作品。

解说员点评:你把最美国式英雄主义搬上银屏,推销美国精神;我勾起中国人最痛苦的回忆,赚取国人票房。

教练

培养和训练运动员者,对运动员的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品质等全面负责。

中方:张艺谋

自《红高粱》起,开中国艺术片风气之先;自《英雄》始,成中国大片滥觞;自《印象桂林》后,让实景演出流行导演奥运会开幕式,达到声望顶点――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的名片,是中国电影的领军^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一年中国电影在电影世界杯中的表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张教练的心态和他拍摄的《金陵十三钗》的表现。

外方:斯皮尔伯格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有记者要采访上帝,天使说上帝没空,因为他正在研究斯皮尔白格的电影。从这个段子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的影响力――他是好莱坞电影的教父,他的电影让所有人,甚至是上帝也为之着迷。2011年,他将为我们奉献《丁丁历险记》和《战马》两部电影,无论是前者要表现的童心,还是后者严肃的政治题材,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斯皮尔伯格的领军能力毋庸置疑。

解说觅点评:你导演了北京奥运会,身价飙升;我执牛耳多年,谁奈我何。

裁判:

体育比赛中负责维持赛场秩序者,执行比赛规则。

主裁:影评人/水军

影评入利用自己的笔墨,网络水军利用自己的键盘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混淆了视听。到底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烂片,公道不再自在人心。

边裁:观众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6

[关键词] 情节张力;风景表情;气氛渲染

  第84届奥斯卡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下拉开帷幕,也在众望所归之下落下帷幕,成功的导演们携着小金人在媒体前笑开怀,没有获奖的导演则消失在人群之中。这届奥斯卡掀起了一股“怀旧风”和“献礼风”,获得最多提名的两部电影《雨果》和《艺术家》分别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向电影前辈们致敬。这种致敬仿佛让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变成了一个小型的重温电影历程的怀旧聚会,而这种聚会似乎也让不论是专业的影评家还是非专业的观众群,都为之莫名兴奋。

然而在这兴奋的表层下,更多的却是显露出电影这一产业由于过分追求视觉景观化、奇观化所出现的疲软状态。不得不说,相比于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应当更加能够有资格获得奖项。而可能因为政治等方面的种种原因,《金陵十三钗》并没能如愿,这也应该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能够再用老套的思维拍电影——中国导演擅长通过历史题材、地域特色、民族奇观景象来吸引外国人的注意力,事实上,这种电影已经开始在西方变成了一道经常食用的菜肴而变得有些腻了。

回到《雨果》这部电影中来,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为什么能一揽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众多奖项。看完《雨果》之后,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影片中出现的两次穿帮镜头,一次是在钟楼顶端雨果看夜晚的埃菲尔铁塔的景色,前后铁塔“神奇地”挪动了位置,另一处是在雨果跳下铁轨拣钥匙时,钥匙从铁轨中间“自动地”跑到了铁轨旁边。这两处镜头不禁让人质疑该影片是如何拿到最佳视觉效果奖项的,也不禁为当今电影主靠数码合成技术而忽略了镜头下被摄物体真实美的现象而惋惜。其次,观赏完电影之后,笔者联想到了1998年拍摄的一部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这部电影获得了当时的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联想到它的原因在于:(1)两部影片都是以儿童为主线情节发展的;(2)两部影片都是讲述儿童和成人相互救赎的故事;(3)影片故事都是在火车站这样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中展开的。然而《雨果》在情节上与后者相似却没有在艺术上超越后者,这是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电影自诞生之际就在为观众展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片段,虽然说卢米埃尔兄弟这种纯粹拍摄生活场景段落的短片差点葬送了电影艺术,但是随后导演们对于杂耍蒙太奇的偏执使用都使得电影艺术一度走向迷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电影一路走来历经诸多坎坷,却仍然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喜爱,又有电影理论家、批评家对电影进行剖析和理解,使得电影最终走向艺术。《雨果》通过描写梅里埃的电影时期,努力还原电影初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些努力都呈现在银幕之上,画面的精美、数码合成的天衣无缝都让人感受到了电影初期的景象。然而影片并不是依靠奇观化的场景和画面就能够取胜的,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就应当要有艺术的准则和规范,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总是擅长拍摄类型片,影片追求刺激的场面而叙事线索单一薄弱,通常是宣扬“美国精神”“美国梦”的实现。但是电影一旦没有了灵魂,那么华丽夺目的场景、震撼人心的音乐都只会让观众感到空虚。

贝拉·巴拉兹曾在《可见的人:电影精神》一书中针对电影是否属于艺术而进行探讨,书中有很多观点至今仍然令人受益匪浅。笔者结合书中某些观点,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从而浅析电影创作中对于某些元素的使用问题。

一、“儿童”在电影中的魅力

“美国人如此强烈地感到电影是自己生活的要素,就是因为电影充满了孩子气。”①诚然,回顾电影历史,多数影片中都有儿童的身影,《四百击》中的小男孩,《中央车站》中的约书亚,《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色衣服的小女孩,《阿甘正传》中儿时的阿甘,《阳光小美女》中可爱的小女儿……这些儿童的形象作为“天使”的象征出现在电影中,起着治愈成人内心伤痛、令人不畏惧生活的艰辛从而振作起来的作用。孩子在成人眼中就像是天使,他们有时候会学着大人说话,不知道什么叫做“责任”和“代价”,但是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真、善、美”并且不畏惧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便是儿童。这样的儿童形象安插在电影中不仅起到了对比效果,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导演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电影中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真实,从而将观众拉入剧情中,感受观影的乐趣。

由于儿童在电影中的表现少有做作的成分,因此“导演大叔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允许孩子自由活动,随心所欲地表演”②。而在《雨果》中,小雨果背着工具袋穿梭于钟楼之间,使出吃奶的力气试图搬动钟上沉重的螺丝,每到这时,观众都会在心里说:“嗨!让那孩子停下吧!他甚至拧不动那颗螺丝!”将这样一个动作放置在一个身体瘦弱的孩子身上似乎有些不合逻辑,这个年纪的孩子应当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十分情绪化的时候,而雨果的身上却被导演冠上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现实压力,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如果按照罗伯特·麦基先生所讲的“主要人物……他们的内心绝不能和他们的表面一模一样”③。那么该影片中雨果的人物塑造则过于单薄,缺乏立体感。而在《中央车站》中,不敢直面母亲出车祸死亡的约书亚在火车站流浪,想要写信给爸爸却没钱,想要讨回给母亲写信的钱却被朵拉骂而显得手足无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些细节描写都是源于对儿童的细致观察,也均符合儿童的心理,但是他们并不会将这种感受表现给外人看,因此我们看到影片的三分之二时,约书亚仍旧在嘲笑朵拉不够漂亮,这种人物性格的塑造具有立体感,也能够让电影看起来具有情节张力,也令人信服,深有感触。

二、“风景”存在的意义

在生活中,风景总能勾起情绪的波动,这种受天气或景象而影响心情的心理,在电影中也可以成为一种“移情”。如同贝拉·巴拉兹所说:“风景有面孔,也有面部表情,它就像隐蔽在色彩斑斓、线条杂乱的万物中难以辨认的一幅画那样注视着我们。”④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作用,电影中的风景必须要有“表情”,这种表情应当与整部电影的主旨情感起到互文或是反衬的作用。

我们在观看《中央车站》时,可以明显看到导演对于自然光的青睐,自然光受时间的约束通常难以把握,而导演利用了里约酷热的天气,因而烈日下的一切事物都构成了一种焦躁不安的风景表情,这样的表情不用情节冲突和数码技术的修复,但更具有社会现象的表征,从而也达到了一种“视觉奇观化”的效果。同样,在《雨果》中,对于火车站的拍摄也有其特色,画面色彩饱和度高,整体偏向明亮的色调,这样的处理将蒸汽时代的工业飞速发展的表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影片开头的一个较长的推镜头处理也非常高明,众所周知“……移动镜头如果是穿过一条在人们记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街道,那势必加强现有的怀旧感”⑤。因此,一个简洁的推镜头不仅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也将观众迅速带入影片的时代背景之中。

如果要说风景表情的处理有不妥之处的话,应该是梅里埃的玩具店,据记载,当时梅里埃由于电影的失意,最终落魄于街头,在火车站外开了一家破破烂烂的玩具店,但在影片中,玩具店不仅设置在了火车站内,店内的物品更是一应俱全,店铺全无落魄感,导演执意追求影片的奇观化的风格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性,因此电影中梅里埃的人物形象没有很强的“人物弧光”,只是单纯地由不接受曾经辉煌的自己到最后能够面对一切,在每一个情节冲突上导演并没有对人物性格、场景氛围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因而我们也就感受不到身处在落魄玩具店的失意导演——梅里埃真正的人物性格。

三、“气氛”的渲染

“长时间目视的意义与匆匆一瞥的意义完全是两码事,长时间或短时间的场景不仅决定电影的节奏,而且决定电影的含义。……每一秒都是有用的,我们只剪去一米,场景——如果本来就好——不仅会短一些,而且也会有变化,它会具有其他气氛的内容。”⑥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电影的气氛渲染需要音乐的表达、演员的表演、人物的对白等,往往在时间长短的把握上会有些许过犹不及或意犹未尽的遗憾。

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期待视野”也需要气氛的烘托才能够得以释放。《中央车站》中最后一场戏是朵拉和约书亚的别离,其中朵拉坐在公车上和约书亚站在山顶上看照片的画面切换得十分到位,无论是音乐的配合还是画外音的剪辑都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中国不乏擅长气氛烘托的优秀导演,《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在山坡上奔跑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个元素融合在一个场景中浑然天成;与《雨果》一同上映的影片《午夜巴黎》中也有出彩的段落,影片开头的60个画面配上具有法国风情的音乐,整部影片的气氛立刻呈现出来,也深层次地引出法国人特有的“慢生活”的情绪。诸如此类的优秀影片不胜枚举,《雨果》也不例外,但不足之处是其中一个关于梅里埃和雨果之间的“冲突场景”,当雨果误以为梅里埃烧掉了自己的笔记本之后绝望地跑开,在这一场戏中,似乎忧伤的音乐刚起,雨果在转角处撞上了梅里埃的小孙女,而音乐也戛然而止,这种气氛还没有舒展开就立刻被终止的感觉十分唐突。这也是当下电影一味地追求影片“奇观化”现象下的弊病,影片总是在追求色彩、物体等一系列元素上的视觉“奇观化”冲击,然而却忘记了对人物内心的细节塑造,忽略了对片中配乐时间长度的准确把握,这样的失误往往会导致一部电影气氛的“误读”、主题的不深刻以及情节冲突的模糊。

纵观今年的奥斯卡电影节,《雨果》的获奖似乎来得有些容易,若是去掉了向梅里埃致敬的帽子,从故事的角度出发,该部影片应当有许多值得考量的东西。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毕竟有其一定的原则和准则,尤其是对于剧本创作的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而剧本的创作最为重要的便是人物的塑造,换句话说,即是人物如何在情节冲突之下作出一系列的选择,在突破内部和外部的影响下走向人物的重大转变,画出完美的“人物弧光”。

注释:

①②④⑥ [匈]贝拉·巴拉兹:《可见的人:电影精神》,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第78页,第66页,第92页。

③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