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措施

措施范文1

为保证施工现场周围的单位、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的生活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招待以下不扰民措施

1.

晚上十点至早晨六点,原则上停止一切建筑施工活动,特别是噪音较大的施工活动,以免影响周围的居民休息。不可避免要在该时段内施工作业,施工前要事先取得周围的单位、居民或居委会的同意,并到政府有关部门输相关的施工许可手续。

2.

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排放。

3.

施工现场车辆出入时,要避开每日上下班(学)时段,不要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不畅或发生事故。

4.

施工现场材料的运输车辆要冲洗干净,方可进出现场,运送散装材料的车辆要有防止散落、飘落的措施,防止污染周围地面。运送砂、石的车辆在卸车时,要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以免噪音影响他人休息。

5.

施工过程中若造成周围环境地面及空气污染,应及时终止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整改。

6.

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路人注意施工可能对其造成影响。若施工需要破坏附近的路面或在路边挖坑,一定要设置防护,夜间要设照明和警示灯。在行人出入的附近施工,应设置封闭的防高空坠物走道,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7.

教育工人要遵纪守法,严禁施工人员骚扰附近单位、居民。

8.

施工现场要公布施工投诉电话,虚心接受他人批评意见。

9.

要经常与当地单位、居委会保持联系,交流情况,经求意见,及时消除施工带来的扰民隐患,切实做好文明施工。

施工不扰民措施

一、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

1.

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文物保护区内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已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2.

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以减少扬尘。

3.

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场地的规划和设置,路面硬化,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4.

在城区内施工要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搅拌扬尘;在城区外施工,搅拌站要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设置喷淋装置后方可进行施工。

5.

茶炉要用消烟除尘型或烧型煤,锅炉要设置消烟除尘设备,食堂大灶的烟囱要有消烟除尘设备,加二次燃烧或烧型煤。

6.

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等内,严禁使用敞口锅熬制沥青,凡进行沥青防水作业的,要使用密闭和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加热设备。

二、施工现场防水污染

1.

施工中洒水养护排放的废水,现制水磨石作业生产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流向,选合理位置设沉淀池,经沉淀后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2.

现场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

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坚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4.

现场设有专用的油漆油料库,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楼和污染水体。

三、施工现场防噪音污染

1.

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坐也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报工地所在地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并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取得谅解。

3.

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4.

尽量将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尽量采用木模、胶合板等模具代替钢模,以减少噪声的发生。

措施范文2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4/0016-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和气候条件,本工程处于寒冷地区。主要满足冬季保暖要求,根据地方节能标准按公共(居住)建筑类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本工程体形系数

建筑物主楼朝向采用坐北向南,以保证冬季室内能够得到较多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门为保温隔声套装门,窗宜为单层银白色铝合金868系列推拉、安装中空玻璃,最大限度的阻止减少热能的损失。建筑外门窗的主要性能和要求以及实用检测标准应符合《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建筑门窗空气声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中的各项规定气密性:不能低于GB/T7106中的6级水平且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不大于1.5m ³/(m ²·h ),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不大于4.5m ³/(m ²·h )的要求。水密性不能低于GB/T7106中规定的3级水平且p ≥250pa ;抗风压性能不能低于GB/T7106中规定的4级水平且p3不应小于3.0KP ;隔声性能:不低于GB/T8485中规定的4级水平。

(1)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以减少热损失。第一,增加外墙厚度,

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目的。第二,选用孔隙率高、重量轻的材料做外墙。

(2) 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为了避免采暖建筑热损失,冬季通常是门窗紧闭,但

生活用水及人的呼吸使室内湿度增高,形成高温高湿的室内环境。温度越高,空气中含的水蒸气越多。当室内热空气传至外墙时,墙体内的温度较低,蒸汽在墙内形成凝结水,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因此就使外墙的保温能力明显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在靠室内设置隔蒸汽层,阻止水蒸气进入墙体。内墙采用防水乳胶漆。

(3) 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墙体材料一般都不够密实,有很多微笑的孔洞。墙体上

设置的门窗等构件,因安装不严密或材料收缩等,会产生一些贯通性缝隙。由于这些孔洞和缝隙的存在,冬季室外风的压力使冷空气从迎风面墙体渗到室内,而室内外有温差,室内热空气从内墙渗透到室外,所以风压及热压使外墙出现了空气渗透。为了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采取以下所示;a :选用密实度大的墙体材料,b :施工时保证砌体饱满度。c :户门采用密实性较好的专用门。d :采用双框双玻窗,既满足保温要求,又满足了隔声。

建筑节能设计项目简表

节能节水措施

本项目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源,拟采用以下节能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目的。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根据建筑节能法规。采用节能型新技术、新材料,在保证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有利于建筑物采光、采热的因素,节约能源,避免浪费。

1)、室内外照明以节约型灯具为主,部分场所采用声控装置,以节约电能。 2)、所选电梯、风机、水泵等用电设备均为国家规定的节能型设备。 3)、定期对各类设备、管道等进行检修。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不断的增加人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型设备。包括:节水型便器冲洗设备、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设施和其它节水型设备。采用必要措施,减少剩余水压。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杜绝控制跑、冒、漏现象,减少浪费。

总之,采用以上节水措施,其节水效果将是显著的。“坚持开发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不仅能去的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解决高峰期缺水问题,还能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环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能耗分析 1耗电量 1)、照明电力消耗

其它设备电力消耗统计表 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

措施范文3

流感大流行与两次大流行之间因病毒亚型内的变异所引起的局部地区流行相比,危害后果明显不同。20世纪人类曾发生过4次流感大流行,即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和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每次大流行都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幅源辽阔,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历史上曾是流感大流行首先袭击的地区。加之,我国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基础仍较为薄弱,疾病监测系统尚不完善,疫苗、药品研制生产能力落后。如果在流感大流行前不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流感大流行,必然会造成社会和群众的恐慌,使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遭受沉重打击,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为了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充分做好大流行前的准备工作和大流行发生之后的应急反应,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家流感大流行计划指南》基础上,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监测、疫苗、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立足准备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组织落实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加强能力立足自身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加强流感大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流感大流行计划指南》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有关防治方案执行。

(五)应对流感大流行阶段划分和应急反应分级

根据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的特点,将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定,按照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阶段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的分级、预警和相应的应急反应认定、宣布和终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卫生部就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就当地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本级政府提出建议。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流感大流行发生前的阶段。人类新亚型流感病毒并不一定最终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但由于其潜在的大流行威胁,必需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因此,应对大流行的准备阶段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及应急反应级别。

(1)无应急反应阶段:

无新亚型流感病毒报告。

(2)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

人类标本中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但未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或虽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却未出现临床症状。

(3)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

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4)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2、大流行阶段,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为大流行阶段。

(1)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

(2)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3、结束阶段

全国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由卫生部组织专家,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意见判定大流行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

卫生部成立全国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部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厅、应急办、医政司、疾控司、科技司、国际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大流行准备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协调全国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

(1)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

(3)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

(4)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

(5)定期组织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流感疫情,及时鉴定和评估新流感病毒。

(6)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共同加强疫苗生产能力准备,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做好流感大流行药品储备和生产能力准备,加强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和生产;积极开展流感预防控制技术科学研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技术合作和交流。

3、及时公布有关流感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三)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全国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大流行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及时更新预案,保持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通过简报等形式,交流准备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组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并确保信息和政令的畅通。

(四)应急指挥组织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卫生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三、准备

在特定的时间内,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会处于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不同阶段,因此,准备工作是个连续的过程,并贯穿于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的始终,其间无明显界限。

(一)监测

在卫生部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国家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加强流感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监测系统质量。

1、监测系统建设

国家流感中心要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建立国家流感毒株分子生物学信息库;具备快速分离鉴定新、老毒株及变异株的技术;承担全国流感病毒鉴定、分析、评估和对省级、地市级流感监测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提供足够的标准化检测试剂。

建立流感监测区域性中心,承担邻近省份流感监测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国家流感中心开展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性和基因序列分析,协助国家流感中心做好全国流感监测技术培训、指导和研究工作。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专用的流感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实验室和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提高病毒分离、鉴定及抗原变异的分析能力、现场快速检测能力;加强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步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流感实验室,加强现场快速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监测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流感监测工作,做好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的病例)的采样、标本的登记和送检工作。

对需要审批认证的实验室(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操作所需P3实验室),有关部门要加快审批进度。

2、监测工作内容

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暴发疫情监测、人间禽流感应急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及时送流感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及时组织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分离,并报告结果。

3、报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报告。

4、信息交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技术平台建立“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国家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分析流感监测信息,建立周报制度,及时报告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反馈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机构。

卫生部负责协调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流感监测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及时互通流感监测相关信息。

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信息沟通,及时收集分析全球流感监测信息。

5、新亚型流感病毒的确认

国内报告发现人类病例中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需国家流感中心和至少一个流感分中心或一个其它部门流感实验室共同确认。

(二)流感疫苗准备

1、疫苗生产能力和潜力评估

有关部门开展对国内流感疫苗生产能力和潜力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为提高国内流感疫苗生产能力提供信息。

2、疫苗生产能力准备

有关部门制定流感疫苗生产研制国家扶持的相关政策,以提高生产厂家研制和生产流感疫苗的积极性;向公众普及流感疫苗接种知识,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率;重点支持流感疫苗开发、研制工作,发展多种类型和多种接种途径(适合大面积使用)的疫苗;建立和健全疫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疫苗质量,降低疫苗生产成本,做好新亚型疫苗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储备。

有关部门完善流感疫苗研发、生产政策,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保证新型流感病毒疫苗及早供应。

3、疫苗使用优先人群

大流行期间的疫苗使用,优先考虑保护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人群和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降低流感新亚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抗流感病毒药物准备

1、药物储备

卫生部负责拟定药物储备的品种和数量,报送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储备。药物储备和调用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药物生产能力和潜力的评估

有关部门开展对国内生产厂家抗流感病毒药物生产能力和潜力调查和评估,为提高国内药物生产能力提供信息。

3、药物生产能力准备

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抗流感病毒药物生产国家扶持的相关政策,以提高生产厂家药物研制和生产的积极性。开展预防和治疗抗病毒药物、中药的科研工作。

4、药物使用策略

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预防用药优先使用人群包括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

药品使用和预防性用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治疗性用药由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药物使用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

(四)医疗救治机构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

(五)人员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组建由素质高、业务精的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六)技术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

国家级每年对省级流行病人员和实验室人员至少组织一次技术培训,各级也应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七)经费和物资准备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应急反应和结束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相应的应急反应措施。

(一)Ⅳ级应急反应

发现地将被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株的人员送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医学观察、消毒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采集必要的动物和密切接触人员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调查结果及时报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必要时,卫生部派国家级专家赴现场指导调查处理和开展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Ⅲ级应急反应

1、病人救治和接触者处理

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国家级、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病人救治进行技术指导。医疗机构内流感样病例及候诊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需佩戴口罩。对于其他密切接触者可建议佩戴口罩。

2、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调查,对病例的可能感染来源、潜伏期、传染期和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调查,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调查,对出现症状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流调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卫生部应派国家级专家赴现场指导调查处理和开展危险性评估工作。

3、监测和报告

疫情发生地所有医疗机构要设立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流感样病例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病人,要立即采集标本,送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国家及省级卫生、农业、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相互通报流感、禽流感监测信息。

4、卫生部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疫苗和药物

国家流感中心负责尽快选育制备新亚型疫苗所需的毒种,指导疫苗生产厂家开展新疫苗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以争取时间和机会。

卫生部组织开展新亚型病毒的药物敏感性研究,根据疫情形势评估并提出调整抗病毒药物储备的意见。

6、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1)消毒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的消毒工作。不需要进行空气和外环境消毒。

(2)健康教育与咨询

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三)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开展对所有新亚型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开展传播链调查,追踪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和医学观察。

2、监测

疫情发生地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病,及时进行排查。

未发生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分离病毒。

3、疫苗、药物

有关部门加快新亚型流感疫苗的研制和评审。出现疫情的省份及周边省份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预防接种工作,根据需要,单位医务室可作为应急接种点,但医务人员应先经规范培训,接种点要符合预防接种的基本要求。

根据治疗和预防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拟定抗流感病毒药物使用计划。

4、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1)检疫

疫情发生地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

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医学检查。

(2)健康教育

卫生部门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病人就诊时或与他人接触时要戴口罩。

(3)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5、医疗救治

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四)Ⅰ级应急反应

大流行期间,对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流感流行情况,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

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

2、监测策略调整

流感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疫苗、药物

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疫苗和药物需求量,组织生产厂家扩大生产规模,最大程度地满足药物、疫苗的需求。

4、卫生部每日向社会公布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国家非必要的旅行,劝助疫区群众取消或推迟赴非疫区的旅行。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五)流感大流行结束

1、评估

流感大流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流感大流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五、督导

(一)准备工作的督导

卫生部全国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情况的督查。各级流感大流行准备领导小组均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督查。各级督查工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督查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的建立和行动机制,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疫苗、药物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健康教育等。督查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领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调查真实的准备工作情况,并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二)应急工作的督导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对辖区各部门流感大流行应急工作的全面督查,按照相关行政和技术规范要求,逐项进行督查、督办。督查内容包括监测系统,药物、疫苗管理和接种工作,医疗救治,健康教育和咨询等。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现场解决。督查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六、附则

措施范文4

关键词:健康;贫困;扶贫;措施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01414)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健康扶贫实施中的措施、保障

收录日期:2017年2月8日

一、贫困的定义

贫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涵义,它隶属于一个历史和社会范畴,1989年欧洲共同体定义贫困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贫困从狭义上讲,一般是指经济范畴,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社会所有的领域,包括经济、文化、历史、心理、生理、卫生等各个方面。贫困的实质一般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缺乏某种社会资源而处于一种整个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二是指为摆脱上述状态而缺乏必要的能力、手段或者机会。

二、健康扶贫的涵义

由上述困的定义可知,贫困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指资源、机会、能力等方面的缺失,而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无疾病、无痛苦,还包括心理及社会权利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健康扶贫”是扶贫的广义范畴。在我国,“健康扶贫”的口号最早提出于2002年,是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中央统战部、卫生部、文化部等国家党政部门支持下发起的。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服务项目,推动中国基层及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距,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从而体现出“人人健康”的社会公平及公正,逐步消除家庭或个人因生病而致贫困和因生病而返贫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健康扶贫”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既注重“输血”机制的构建,又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既注重扶贫手段的针对性,又注重扶贫手段的系统性、综合性;既注重对贫困者从资源(主要是资金和物质)上予以支持,又注重从权利、机会、自助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既注重对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建设、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又注重在健康教育、科学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培育、社会保险、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予以支持;重视培养贫困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变对贫困者的生存支持为发展支持。

三、健康扶贫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档案立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7,000万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人约占42.4%。此外,根据我国832个贫困县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床位数人均数、执业医师人均占有数,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健康扶贫工作十分紧迫,道路长远。

从宏观上讲,健康扶贫工作对于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2015年11月,同志在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对于扶贫,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的倾斜。这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健康扶贫的工作方向,对于我国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健康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我国计生委及扶贫办的长期深入调研,于2016年6月21日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凝聚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真知灼见,补齐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微观上讲,我国的“健康扶贫工程”是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惠民工程,可以使基层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贫困群众受益,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善举。“健康扶贫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压力,避免“病来如山倒”的现象以及给患病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连锁效应,从侧面看,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能够使家庭或个人缓解甚至摆脱“贫弱交加”的境况。

四、实施健康扶贫的措施保障

实施健康扶贫系统工程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那么,针对我国健康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明确和加强健康扶贫的组织实施策略。对于健康扶贫的组织实施,我们一定要明确扶贫办及其他相关部门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首要部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明确以中央作为统筹部门,省(直辖市)、市、县主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和实施方案;明确健康扶贫的路线图、时间表。此外,要层层落实责任,强调县一级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要做好政策衔接、人力调配、项目确定、资金统筹以及实施推进等工作,要切实将实施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将国家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的投入责任。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与健康卫生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员配置力度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实施力度,建立健全东西部健康扶贫框架,应将省、市两级卫生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并逐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应继续加大对健康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健康扶贫横纵深方向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将健康扶贫工作列为领导责任制并将其列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管理项目,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应按期对各地的健康扶贫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而地方负责领导应在健康扶贫年度中制定具体的任务完成方案,对职责分工、任务要求、任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效果和不足以及下一年度改进措施等方面作出书面说明,并向国家扶贫办及卫计委汇报,国家卫计委及扶贫办针对工作完成情况对相关领导及部门作出评价和相关奖惩措施。

(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康扶贫。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程,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充分发挥其具有组织性、协调性的作用,发挥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的作用,从而能够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此外,国家应相应地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扶贫政策中关于税费减免政策及其他一些优惠措施,从而进一步拉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作中来。

(五)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首先,应培养能够吃得苦、住得下、扎得根的乡土人才。在本地选拔具有高学历或者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医疗人才,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后上岗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本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其次,应通过对口帮扶方式实现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各省市三级医院应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向贫困地区派遣1名(副)院长,3~5名技g骨干,定期到实地帮助培训贫困地区的医疗人才,对现有的人员医护能力进行提升;最后,应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报酬及待遇,用适当的待遇招引人才。本地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从工资待遇、津贴补贴、住房购买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保证有感情、愿意奉献的专业人才在贫困地区扎下根来,为贫困地区打赢脱困攻坚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继续摸索新的健康扶贫形式及途径。通过深化改革的力量继续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与当地健康扶贫工作相适宜的扶贫形式及途径,同时,提高配套资金、人才、技术等的使用效率并形成合力,充分提高健康扶贫的实际效果。

五、实施健康扶贫的重要任务

我国当下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人类迄今为止覆盖人数最多的一种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其分母之大就显得我国医疗体系力量的单薄与乏力。国家卫生计生委王培安说:“健康脱贫简单说有四个目标:第一,要让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第二,要让他们看得好病;第三,要让他们看得上病;第四,让他们少生病。”由此可见,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人才技术资源、资金项目资源,逐步加大对健康贫困地区的管理及支持力度,采取更加符合该贫困地区情况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健康贫困人员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继续加强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继续强化贫困人口登记工作,扩大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全部贫困人口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切实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医疗负担。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制定医疗费用分担比例,对参加基本医保的贫困人口的个人部分推行补助政策。降低、减免一些特定贫困人群的全部或部分治疗费用。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能否为贫困人口购买健康保险。

(二)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及大病保险制度。政府采取调整财政投入分配比例的办法,逐步加大对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医疗救助能力,提高医疗救助的“兜底”能力,预防城乡居民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区分基本医保制度延伸之外的大病二次报销、大病保险等制度,做好不同性质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继续探索其他可持续的医疗救助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水平与其他健康保障风险防控能力同步提高。提高疾病保险经办机制整体工作效率,做到实时实地处理。逐渐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努力实现救治病种的全覆盖。

(三)实施健康扶贫中的“精准”。要精准识别和确认健康扶贫的扶持对象,以基层政府为组织单位,对健康贫困人口进行普查并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根据扶贫安排,在确定贫困患者的基层医疗救助医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由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实施救治后定档存储以备后用。对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病人,要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及时转入上一级医院,实行动态管理。

(四)开展对贫困地区和人群的疾病预防,实施健康干预。贫困地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疾病的视而不见。国家应针对贫困地区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应下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在国家产业扶持中,要坚决取缔污染企业,防治慢性、传染性、地方性、职业性疾病的发生,应定期对贫困人群提供免费体检的机会以帮助人们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当地人群的日常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改善其健康状况。

(五)依法打击在健康扶贫中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及渎职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哄抬药品及医疗产品物价的行为,警惕扶贫工作成为捐赠买卖。

主要参考文献:

措施范文5

经济危机以来,我们不但面临着“交船难,接单难”的窘境,同时还面临着因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汇率提高及公司自身管理存在漏洞等不利因素导致成本上升,且船舶市场价格下滑幅度较大,致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种种困难局面。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润邦海洋不断成长并壮大,在肯定我们的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不足之处。为此建议从以下几点加以整顿和提高:

㈠ 生产上

狠抓生产,强化造船的计划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力争缩短造船周期,以保证生产稳步进行;

1、坚持抓前道工序,以确保下道生产工序顺利推进。根据产品特点,明确各部门的重要节点和关键项目,并责任到人,跟踪完成,以避免计划不周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2、建立健全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树立计划的权威性,公司各个部门要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计划,编制各自的专业计划,如: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物资采购纳期计划、设备保障计划、安全生产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产品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并相互衔接和协调,以保证公司生产计划的落实和全面完成,由公司统一综合平衡后下发执行;

3、计划一旦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要不折不扣的坚决执行;

㈡ 质量上

我们实施“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即一个产品建造完成自己必须先检查一次,然后员工之间开展相互检查,最后由专职检查人员把关,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坚持“一次做好,一次做对”的做事原则,尽量减少交验次数,避免返工;

规范工艺纪律,完善设计质量,加强设计管理,对设计图纸严格把关,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隐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设计错误流到生产环节,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增加。

㈢ 管理上

加强“7S”管理,突破管理者的思维定式,改变员工“不规范行为”。生产现场、设施的定置化和规范化管理,生产工人按标准化、精细化要求,精心施工。

1、全面强化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生产单位并与经济责任和奖惩结合起来,做好检查、考核、分析、总结、反馈工作;

2、进一步理顺产品成本核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办法,合理的分摊和计算产品成本,防止漏算、重复计算现象的产生;

3、完善产品定额、工时定额管理,配齐配全定额业务管理人员,严肃定额纪律,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4、健全价格管理体系,包括工时价格、外协劳务(产品)价格、设备台时价格等,统一各种价格的制定、审核、审批和对外结算程序,杜绝朝令夕改、政出多头、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现象;

措施范文6

营造国民旅游氛围,引导旅游消费,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游客总量,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和省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暨‘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旅游市场开发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旅游宣传周暨“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活动,以整合资源,形成旅游宣传促销合力,实现市外游客来莆旅游人数有明显增长,入莆台胞人数有明显增长。

二、活动名称、时间

名称:市“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暨‘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活动

时间:旅游年活动从月日启动,贯穿全年;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为月日一日。

三、活动主要内容

(一)电视电话动员会议

时间:年月 日上午09:00—11:50

地点:市电信公司电视电话会议室

内容:收看国家旅游局“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电视电话动员会、省旅游局“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暨‘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电视电话动员会议,召开市旅游系统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市旅游宣传周和旅游年工作。

(二)全市活动启动仪式

月日组织各县(区、管委会)旅游局、全市旅游景区(点)、星级酒店、旅行社等在市区步行街举办“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暨‘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市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向广大市民发放免费景区门票。

(三)开展“欢乐海峡·爱在”旅游年系列活动

l、围绕生态旅游年和海峡旅游主题,编制精品线路。在对传统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提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挖掘优势,突出特色,推出圣地滨海游、生态风光揽胜游、乡村休闲浪漫游、红色记忆重温游、工艺美术鉴赏游等主题线路对外大力推介。

2、组织旅游进社区、下乡村宣传促销活动。组织旅游企业进宾馆、进酒店、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发放旅游宣传图片、资料,发放旅游优惠券,开展城乡旅游互动,积极鼓励市民到旅游“名镇名村”和“工农业示范点”优惠旅游。

3、组织旅游企业到主要客源地开展促销推广活动,介绍入旅游优惠政策,发放免费景区门票等。月初组团赴省市进行旅游宣传推介,与当地旅行商进行交流洽谈。月底组织赴大连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月份,参加百人旅游促销团赴台湾参加台北国际观光博览会并进行巡回宣传推介。月份,组织重点旅游企业赴江苏、上海等地推介。同时,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加强促销意识,自主促销。

4、组织推出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举办第四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文化旅游节。

5、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地位,认真做好台胞直航岛的各项工作,借海峡两岸媒体的互动配合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促进两岸旅游大交流。

6、继续发挥闽东北区域协作区的区域合作优势,加强合作,联合促销,扩大影响。

四、大张旗鼓宣传造势,营造国民旅游氛围

加大旅游年宣传造势力度;力求最大化引导旅游消费,做到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多媒体整合互动,宣传造势活动从月份启动,有声有色、迭起,延伸到第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1、利用中央及省、市电视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月份起在央视投放“欢乐海峡·爱在”岛旅游广告。在东南电视台《畅游》栏目介绍旅游。争取在海峡卫视的旅游栏目中播放旅游广告。

2、利用晚报、侨乡时报等平面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系列介绍旅游产品,重点推介旅游精品线路。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向公众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线路。

3、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主要在旅游网站旅游景区资讯。

4、编制一批旅游光盘、旅游地图、旅游画册、旅游风光扑克牌等宣传品进宾馆、进酒店、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扩大宣传覆盖面。

五、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旅游消费

1、月日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全程在工艺美术城参加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活动的市外游客将获得60元/人补助。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在工艺美术城参加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活动停留1个半小时的市外游客将获得30元/人补助。

2、提供免费参观岛、景区纪念门票3000张,在启动仪式、全国旅交会及周边省市旅游推介会上发放。

上一篇挪用资金

下一篇中秋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