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城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个人的城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个人的城市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1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是一座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的美丽城市,堪称“地中海明珠”。第一次听到这个富有节奏感好像唱歌似的名字是在90年代,只懵懂地明白这是一个跟奥运会有关的地方,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后来知道了西甲,电视里经常看到的诺坎普球场,还有尊敬的萨马兰奇先生。印象中的巴塞罗那就是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激情城市。身处其中之后才发现,它还是一个与众多天才的名字紧密相连的现代主义文艺之都!

毕加索曾在这儿度过了青涩的少年时光,达利的故乡距此不过百余里之遥,米罗则是地地道道的巴塞罗那人。而无一例外地,他们从这片土地汲取灵感,从这片大海领略激情,在这片天空遨游思想,他们用超越现实的风格展示着西班牙人最奔放的活力和最幽默的幻想,也让西班牙以艺术的方式完成了伟大的复兴。

飞机落地时间是晚上,从机舱中俯视整个城市,灯火通明。作为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巴塞罗那从不缺殊荣。有人说它是“欧洲之花”,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混血美女,既看到罗马风格的痕迹,又融合了极美的现代主义风格;可以看到保留完整的中世纪老城区,又接纳了“新艺术运动”的前卫。在各具特色的欧洲城市中,巴塞罗那以新鲜的气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觉睡到自然醒,出门就可以尽情享受地中海的明媚阳光,唤醒了每一寸肌肤也唤醒了美丽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心驰神往的圣家族教堂,寻找停车位时抬眼一望就已激动不已。由高迪反复研究设计,并从1883年开始亲自主持工程的伟大建筑,已足以震撼世界。这座充满了想象力的圣殿,倾注了一位天才的心血和灵魂,高迪留下这还有万千可能的未完成礼物,离开了人间。

教堂设计共有十八座高塔,诞生、复活和荣耀三个立面,远远超越了为上帝建造房子的教堂建造理念。教堂内外的墙壁上布满了繁复精致的装饰和雕刻,栩栩如生地描述着《圣经》里的场景和故事。大量光线的应用和象征手法让教堂内的琉璃窗透着灵气,绚丽并赋予内涵。几何形柔美线条搭配着花岗岩和红石,如万花筒般美丽的穹顶忙坏了双眼,终于可以用上小学语文课上学的两个成语――目不暇接和美不胜收。

一座属于高迪的城

巴塞罗那从来不缺乏顶尖的艺术家,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像高迪一样无处不在地代表着这座热情的城市。他给巴塞罗那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其中的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人说,这是座一个人创造的城市,没有了高迪,巴塞罗那便将不再是巴塞罗那。

从古至今的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大多是规矩方正、四平八稳的“火柴盒”,人们在这种诗意全无的住宅里重复着生老病死的宿命。高迪则与众不同,是他将对自然万物生灵的崇拜充盈到建筑物的每个细节,是他将压抑于心的婉约柔情凝结为流动的固态,是他将所有对建筑的传统理解统统颠覆。漫步在巴塞罗那街头,高迪那些造型大胆、色彩独特、装饰元素新奇的作品,会毫无距离地如精灵般出现,以巨大的魔力引人驻足不前,连连惊叹。

精品购物街格拉西亚大道位于新兴区,那儿集中了巴塞罗那最奢华的建筑,许多设计优雅、装饰别致的建筑常常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眼帘。20世纪初,西班牙国王一声号令,工商界富豪们纷纷在巴塞罗那投下巨资,他们互相攀比,追求别出心裁的设计,创造出一件件建筑精品。高迪生逢其时,在纺织航业巨子吉埃尔的全力支持下,那些在常人看来疯狂十足的想法一一得以实现,他只需如鱼得水地全力表现,而全无财力之虞。

被称为“石头屋”的米拉之家是高迪最自鸣得意的,“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的最有说服力的作品”。它的外立面采用了打破常规的曲线设计,墙面凹凸不平,如波涛汹涌,充满了起伏不定的动感。大大小小的窗户如洞穴随意开启,阳台栏杆如荆棘纠结缠绕,屋顶上林立的雕塑实际上是形态各异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它们有的形如头戴面罩的鬼怪,有的形如寺院的大钟,有的干脆就什么也不像,将十足的想像空间留与后人。从屋顶俯视,又发觉整个建筑还如同一根巨骨,三个天井构成了中空的骨腔。加之这个庞然大物全部以立柱为支撑,因此所有墙壁都不承重,内部的房间可以随意隔断,并都能得到绝佳的双面采光。当然,建筑内部也几乎都是采用了曲线设计,无论天花板、窗户还是走廊,都很少使用方正的矩形。据说,高迪在设计建造米拉之家时完全处于天马行空的状态,没有预算,没有方案,草图也不过画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片上。正当投资人心疼地捂着钱包,坐立不安时,高迪却胸有成竹地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交相呼应。”

古埃尔是高迪一生的挚友、保护者和赞助人,也同样是一位幻想家。1900年,他突发奇想地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下了一片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在这里建设古埃尔公园――富人居住区。

古埃尔公园为高迪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正是在这里,他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儿拥有只有在童话王国里才能看到的奇妙景象:镶嵌着碎瓷片的彩色长椅如游蛇般蜿蜒,巨大的马赛克蜥蜴伏在喷泉上畅饮,石块修砌成的柱廊如棕榈在海风中成排倾斜,巧克力蛋糕般的小屋顶端竟然长出了剑龙骨板……高迪像个孩子般肆意地构建着他的空中花园。然而,由于古埃尔公园距离市区太远,地势过高,在交通条件有限的20世纪初,这一项目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商业上的彻底失败,园内规划的16块私人住宅用地仅售出了一块。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个伟大的建筑作品久存于世。而今,百多年过去,当笑靥如花的西班牙少男少女徜徉嬉戏于此,与依旧时尚十足的古埃尔公园相映成趣,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新鲜色彩和盎然生机。

从古埃尔公园居高而望,整个巴塞罗那都可尽收眼底,圣家族大教堂引人注目地矗立在城市正中央。

格拉西亚大街从Gran Via大道到Diagonal之间的一段短短的路上,则汇集了梦幻的巴特洛之家、端庄的阿马特耶之家和柔美的叶奥・莫雷拉之家。风格迥异的三座建筑比邻而居,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就是有名的“不和谐街区”(Mancana de la Discordia)。加上风格华丽的铁艺街灯,使得整条大街充满了艺术气息。即便是大师作品在此处云集,高迪的设计依旧能放出万丈光芒,力压群芳。

夕阳余晖洒满了整个城市,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开始沿着“流浪者大街”Las Ramblas漫步,走到尽头,可以看到哥伦布青铜塑像直指美洲方向,在哥伦布纪念塔的顶端意气风发。也就是从这个港口开始,这位探险家为西班牙开启了海上霸权。天色渐暗,坐在有“黄金海岸”之称的小巴塞罗那海滩吹吹海风,当然也不能错过路边海鲜大排档的美味。热情的侍者招呼我们坐下,介绍着最具传统特色的美食。

令人留恋的海鲜饭

西班牙的美食和意大利一样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胃口,浓郁的海鲜烩饭中米粒颗颗分明有嚼劲儿,配上刚从大西洋打捞上来的新鲜海味让人口水直流。清蒸的海鲜拼盘贝类清爽无沙,小龙虾肉紧嫩鲜美,最为惊艳的是最普通的对虾,那种味道彻底改变了脑中对海虾味道的存储数据,难以形容。

西班牙海鲜饭也是西餐三大名菜之一,与法国蜗牛、意大利面齐名。它源于西班牙鱼米之都――瓦伦西亚,是以西班牙产艮米为原料的一种饭类食品,用深度通常不超过5厘米的平底浅口大圆双耳锅烹制而成。海鲜饭卖相绝佳,黄澄澄的饭粒出自名贵的香料藏红花,饭中点缀着无数虾子、螃蟹、黑蚬、蛤、牡蛎、鱿鱼……热气腾腾,令人垂涎。

我们在巴塞罗那不过待了几天,却吃了好多版本的海鲜饭。第一次点海鲜饭时,那位帅气的餐厅经理笑着调侃说,“就像西班牙人只知道中国的长城,许多游客只知道西班牙有海鲜饭和火腿。”我尴尬地点头默认。

过了不多会儿,送上来一份墨鱼汁儿海鲜饭,一份带着零星一点儿虾仁和贝壳的海鲜饭。每一样东西都鲜美可口,尤其是海鲜饭,汁液浓郁,饭又软又整粒,咬到嘴里真是爽口。

第二天中午,我们居然又在一家温州人的餐馆里点了海鲜饭。在圣家族教堂斜对面,眼看着基督耶稣以一个现代雕塑之体,高高地悬挂在十字架上,迷离、古怪,送上来的海鲜饭嚼起来略显硬朗,但还是那样鲜香。

第三天,我们去一家菜市场附近的酒吧式餐馆吃了点东西,烤虾烤鱼烤淡菜,没有点海鲜饭。可到了晚上就忍不住开始想念海鲜饭的味道,于是就去了一家超大规模的海边大排档式馆子,大模大样地坐下,对着说西班牙式英语的服务员,又点了一堆海鲜和一份海鲜饭……吃着吃着,我起心动念,回国后一定要学做味道鲜美的海鲜饭!也许我可以用寿司米来做,配合虾、鱿鱼圈、干贝等物,味道一定可口无比。

除了海鲜饭,在巴塞罗那许多餐厅的木质屋顶上,还整齐地悬吊着一排排已成熟的火腿,煞是吸引眼球。提起伊比利亚火腿也是大有讲究,作为欧洲九大传统食材之一,它由血统纯度高达75%的特有黑种猪为原料,并严格根据填喂蔬菜谷物、复合饲料,或者自然放养。经过简单、原始和自然的手法,再加上长时间的流程和等待,让它在质朴中透着高贵。高蛋白质的肉质在高温风干过程中降低了脂肪含量,片成薄到几乎透明的淡粉色肉片,将整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海盐的咸味和肉质带有植物气味的自然芳香绝美地融合在一起,久久留香于口齿之间。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2

2009年,对中国每一个城市来说,都不平凡,济南亦如此,这一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济南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奥体中心,新大明湖,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等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纷纷落成或上马,济南在全国的“曝光度”迅速增加。一时间,济南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感叹:济南变了,泉城美了。

济南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其经济成果令人瞩目。

省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的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5.87:45.07;49.0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3.8%,高新技术产值比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分别达35.3%,39.8%。济钢,山水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浪潮,力诺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重汽等一批企业摆脱困境焕发生机,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汽车,住房,文化,教育,旅游,健身等支出比重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3.8个百分点。社会保障门类增加,标准提高,覆盖面扩大,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扩大,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创新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步伐。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政策日趋完善,“政企产学研金”自主创新模式逐步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跻身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行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落户济南。

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将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首次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市域产业布局拉开。按照“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加快市域产业布局调整,改变中心城功能过于聚集的状况,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周围县(市)转移,带动县(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济南城市群都市圈逐步形成,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承东启西,在山东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居重要地位。济南都市圈地域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城市。济南都市圈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以城市间快速交通为开端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始筹划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济南都市圈的目标定位是,将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总部经济开始发力。着眼于济南特点,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植,引进国内外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类型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到济南来发展,逐步将济南建设成为立足山东,面向沿黄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总部经济集聚中心。

高新开发区成为发展引擎,高新区把握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建区宗旨,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企业。高新区将加快推进中心区,出口加工区,东部新区三大片区建设步伐,形成高新区产业发展新格局,争创全国一流高新区。规划建设“特色总部基地带”,倾力打造知识经济总部基地,新能源总部基地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民营科技创新总部基地,商贸总部基地及金融总部基地,

2009年,以十一届全运会,园博会以及一系列重大城市建设项目落成或上马,带动的整个济南的大变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写入省会济南城市变迁的历史,

2009岁末,为济南行一个“成人礼”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3

她回家的路上,一个围观的十岁左右的男孩竟然向她投掷土块,我跑过去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还真想掐了他!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恶劣的行为,他的父母、他的老师都是如何教育他的,我真想不通。

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潲水桶里捞米饭粒,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的潲水,也不敢问她,只听她说够吃两餐了……

这是她的厨房。你能想象它有多脏就有多脏,你能想象它有多穷就有多穷。就一个铝锅一个铁锅,十只八只碗,一张发霉的木台,一个发霉的破烂的竹盖。

最令人不忍目睹的是那水缸的水,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都没洗过的水缸里,隐隐约约浮动着令人毛骨悚然的……

每天她捡柴需要近一个小时(100米距离),每天她提水需要近一个小时(150米距离/半桶水)为什么没有一个正常人帮助她10分钟呢,亲情何在?人性何在?我不禁想起了那二十年前的那些岁月,那时的空想乌托邦还知道对老人五保呢。那时还有一些做好事的小同学给老人挑水捡柴呢!

第三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更虚弱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她也许再也不能去捡柴提水了。唯一的远嫁的女儿也不可能回来照顾她。

7.临走时我们给了几十块钱给她,她收下放进袋里,却从袋里掏出另外一张破烂不堪的10 元钱“同志,我这10元钱别人说是假的,买东西别人不肯收,好心人再帮我换一张吧。”看着那张破烂的钱,我们一时无语,老人太可怜了。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很勉强站了起来,全身发抖,嘴里要说的话也说不出来,其实我们在心里听到了,唉,一个老人快死了………。。

当我第四次去拍摄她时,她已经死了。屋前长满杂草让人伤感。她的死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就会让她活不长。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4

18岁是什么?十八就是木,木头的木,在18岁之前,你是一棵小草,但从18岁开始,你就是一个木了,人是怎么由一个花朵变成一个木的呢?

当我回望18岁,就是1986年,最鲜明的记忆就是饥饿,双重的饥饿,一个是胃里真的饥饿,另一个是与阅读有关的饥饿。对我们来说,那时的北京王府井书店像一个教堂,去那儿就像去朝圣。虽然没钱,但几乎每周都要去看一看。使我的生命发生重要转变的好几本书好像都与86年有关。

《朦胧诗选》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打开时看到的头两句就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跟过去我的父母们和爷爷奶奶们说的话是不一样的,接下去也会突然意识到,在别人心目中如此朦胧的诗,我们却可以轻易读懂,因为它反映的是我们的心声,从此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不会再去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辈们去延续他们已经熟悉的那套话语。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比如舒婷的《神女峰》,其中有一句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痛哭一晚。我觉得这是对一个悲剧性时代的温柔的却又强硬的批判。

我想起了86年李宗盛第一张专辑中的一首歌《和自己赛跑的人》。我觉得诗选让我那一年与他相逢,其实就与这首歌的主题紧密相关,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前方没有终点,但是你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那么对于当年18岁的同龄人来说,三毛的作品又意味着什么呢?同样在86年,音乐人李寿全《张三的歌》中这样的一句歌词“我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让你一下就觉得可以畅想那遥远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我翻开三毛的书,读到了发生在西班牙的故事,她跟荷西的爱情,以及远方的那么多与我们不一样的故事,你突然觉得远方开始进入到你的视线,对我们来说格外的重要。

在朦胧诗当中我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开始独立。我在想如果要是没有18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如果没有18岁,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与爱情有关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我抵抗不住饥饿。现在双重的饥饿当中有一个已经治愈了,反而是怕自己吃的很多,但是另一个依然保持着那样一个巨大的饥渴。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阅读意味着什么呢?阅读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头不断地去播种,然后让你的这棵大树,这个木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民族,都有气质。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女士用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人类是如何受限于时代:“不是像琥珀里的苍蝇那么僵硬透明,而比较像糖蜜中的老鼠。”3月,全美书评人协会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这位78岁的加拿大籍女作家―既身处时代的限制中,又以作家之眼旁观时代的限制。

童年的阿特伍德在昆虫学家和营养师组成的家庭中成长。由于父亲昆虫研究工作的需要,阿特伍德自6个月大时,就开始了她的丛林探险。年复一年地进入林区又离开,在八年级之前阿特伍德甚至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全日制教育。但“这绝对是一种优势”,这种经历让文明与蛮荒之间的张力成为她作品常见的主题之一。

经历了丛林与都市双重童年后的1960年代,年轻的阿特伍德创作了小说《可食用的女人》,写出了《圆圈诗集》―获得当年加拿大本土颁发的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的作品和《该国动物》,却无法免俗地要处理面包与水仙花这个永不过时的矛盾。得知获奖消息时,当时正值双十年华的阿特伍德,居然只有一双休闲鞋。1960年代的加拿大,作家是不能算作职业的。她仍记得那个年代“戴副眼镜,邋里邋遢”的自己,并将那时的境况描述为:贫穷和顺从―顺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同期另一位广为人知的加拿大作家,便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斯・门罗了。阿特伍德回忆,“从1969年,也就是她的故事集《快乐影子之舞》和我的诗集《圆圈游戏》双双出版的那一年起,我跟爱丽斯・门罗便成为了朋友。一次我去维多利亚拜访她,睡在她家地板上。那时许多加拿大人都是从短故事开始写起的,因为60年代的加拿大要发表小说很难。我们都是从罗伯特・韦弗在CBC的电台节目《选集》中起步的。”

一个人的城市范文6

他在这个城市里游荡了一世,一直租住在旅馆里。

他坚持用旅馆前台转接的那种老式电话,1992年的时候他很不情愿地学会了使用座机的呼叫转移功能,但还是经常忘了设置或者忘了改回来。2005年,他的名片上出现了手机号码,他递名片的时候通常会这么补充一句:“你可以打我的手机联系我,如果我早上记得开机,而且电话响的时候我正好没有按错键挂掉的话。”

他对这个城市里的街道和地铁线路了如指掌,因为他一直坚持步行或者搭地铁,如果有人要请他打车或者送一辆车给他,他的拒绝理由多半是:“我怎么往返是我的事”或者“我又用不上”。

他大部分的夜晚都消耗在拳击比赛和大卫・莱特曼的夜间秀上,他好像很喜欢大卫・莱特曼的那些闷笑话,实际上他的岁数比莱特曼小不了多少。他吃的东西不复杂,用一只手就可以数出他去过的餐厅数量,其中两家必然是晨星餐厅和火焰餐厅,如果算得上嗜好,那就只有味道浓烈的爱尔兰菜。

他没什么朋友,但仅有的几个一定是过硬的交情。他们很少联系,见面也很少说什么话,他喝咖啡,他朋友喝酒,然后各自离开。他有过一次婚姻,有两个孩子,没什么联系。和他最亲密的是他现在的女朋友,以及一个跟着他忙前忙后的黑人小孩,他从不说什么感谢他们的话,但他知道这两人就是他的精神归宿。

很明显,这是一个很老派的人,一个老顽固。和他的幽默感一样,没什么花招,但他的一言一行直接钉到你的心里。

马修・斯卡德,前警察,没有执照的私家侦探,戒酒协会的忠实参与者,生活在纽约。

从1976年的《父之罪》开始,劳伦斯・布洛克就让马修・斯卡德带着我们体验纽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绝不认为马修・斯卡德系列是单纯的侦探小说。尽管它拿下了最显赫的侦探小说奖项。马修的魅力不在于密室、诡计、逻辑、推理等等,而在于这个落魄而坚强的老男人日日夜夜晃荡在纽约的阴暗街头,让我们看到“八百万”纽约人在这个妖兽都市里的生活――看着他们高兴、愤怒、惆怅、忧郁,看着他们相遇、离别、隔绝、重逢,看着他们生,看着他们死。

再没有什么比得过这样真实的生命历程。布洛克让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真实得可怕,只用寥寥数语,便让每个纽约人嘴角带着嘲讽的微笑出现你面前――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仇恨一样强烈,纠结在一起。人和城市,每一个纹理都细密地编织在一起,让读者永远不愿相信这只是虚构的侦探小说。

但现在,布洛克要让马修离开了,早在1998年的《每个人都死了》里就露出了这样的苗头。和书名一样,能死的都死了,一个疯子几乎毁了马修所有的朋友们。我不知道布洛克是不是疯了,但看上去他似乎有点厌倦纽约了,开始清理马修的人际关系了。

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像马修这样的老顽固还能剩下什么?布洛克最后决定对马修唯一的亲人、妻子埃莱娜下手(他们于1997年结婚)。2001年的《死亡的渴望》是马修・斯卡德系列很重要的一本,在这本书里布洛克开始改变写法,第一次使用凶手和马修双重视角的写法,第一次有了抓不到凶手的结尾,凶手居然逃出了“大苹果”,奔向“幸福的西海岸”。

布洛克在挑战读者,即使有了凶手视角,读者依然很难猜到凶手是谁,但我却宁愿放弃我的智力来换得马修在纽约继续游荡下去。没有马修的纽约和没有纽约的马修,都是没有生命的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