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瓷电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瓷电容范文1
关键词:MLCC;热应力;检测方法
1 引言
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MLCC)又被称为片式叠层电容器、独石电容器等,被广泛用于家电、电脑、手机、军工、航天等电子信息类领域,已经成为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片式元件[1]。近年来,国内MLCC的年市场需求量几乎都超过5000亿只。
MLCC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广泛应用,采用Ni贱金属内电极(Base Metal Electrode,BME)制备MLCC的工艺在90年代得到飞速发展,于21世纪初形成比较完善的贱金属内电极工艺,使MLCC制作成本下降了70%以上[2]。在小型化方面每两三年就出现一个新的规格,在容量方面则不断追求更薄介质和更高介质层数,使MLCC在近十年来不断推出更大容量的产品。我国MLCC起步较晚,MLCC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国产MLCC多数为低端产品[3]。由于国际上对我国进行知识产权技术封锁,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还处于相对弱势,而商用MLCC特别是低成本MLCC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用检测技术来提高MLCC产品的质量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典型的MLCC多层介质结构由几百层陶瓷介质和金属电极交互叠加,高容量MLCC甚至可达上千层,由于陶瓷和金属电极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热冲击、热循环等作用下,电极-介质接触界面很容易产生热应力,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热应力损伤”[4]。研究表明仅热冲击这一种热应力造成的失效就占总失效产品的25%左右[5,6]。由此可见,MLCC热应力损伤是一种重要的损伤模式。
因此,通过灵敏热应力损伤检测技术对存在热应力隐性失效的产品进行评估,可以保证MLCC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对常见的热应力损伤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重点介绍课题组研究的基于噪声的元器件热应力损伤检测方法。
2 热应力损伤检测方法
MLCC热应力损伤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直观观察、模拟分析和参数退化表征三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检测方法。下面将对常见的热应力损伤检测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介绍。
2.1 直观观察
所谓直观观察,就是利用图像等手段直接对损伤的位置和类型进行监测,常见的方法包括磨片分析法、声波/超声扫描检测法等。
(1) 磨片分析法
磨片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常规的损伤分析和检测方法。磨片分析的过程为:先将被测样品制作成有一定硬度的研磨台,然后将研磨台放在高速旋转的砂纸上研磨,直到看到需要的剖面,再进行抛光,以便观察面清晰,确保观察效果,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2,7]。
磨片分析法可以通过剖面及相应的显微镜检测得到MLCC失效部位的成分、形貌等精细结构,从而帮助失效机理的分析[8]。但由于磨片过程中选取拍片的位置对于磨片的结果有较大影响,很容易造成不良品漏判,因此,磨片分析法不能完全保证备件产品的可靠性。
(2)声波/超声检测法
利用声波或超声波可以对MLCC进行无损缺陷探测。常见的声学/超声检测试验包括声学发射试验、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试验和C型声学扫描显微镜试验等[9]。在所有的声学/超声检测方法中,超声扫描检测是MLCC最重要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2,10]。
超声扫描检测法就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和反射特性来检测样品中的缺陷。超声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且在同一种物质中超声波直接穿透物质。当物质中存在缺陷时,超声波会在两种不同物质的界面产生反射,从而探测到缺陷的存在。
超声波可以十分有效地探测出MLCC内部的缺陷和形态,如空洞、分层和水平裂纹等,因而可以有效的筛除有缺陷的产品,从而提高批量MLCC的可靠性。超声波检测法也存在其局限性,主要是检测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产品的检测分选;其次进行超声无损检测前对设备的调试、MLCC产品排序、MLCC表面的清洁与表面除泡要求很高,否则容易出现误判[7]。
2.2 模拟分析
所谓模拟分析法就是利用模拟的手段对损伤和缺陷进行预测,进而对热应力损伤机制分析、工艺改进和可靠性提高等提供依据的方法。常见的模拟分析方法为有限元分析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数学方法对材料的热学及力学特性的分布与量级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
MLCC中的温度变化率或温度梯度所产生的热应力超过材料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纹[11-12]。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对MLCC质量进行有效的研究,但是由于MLCC内部温度与时间相关性复杂,导致失效判据难以判定,同时数学模型建立困难,使有限元分析法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3]。
2.3 参数退化表征
所谓参数退化表征方法,就是利用器件参数的退化对器件性能进行表征,进而监测器件缺陷的一种方法。随着MLCC介质厚度逐年变薄,漏电流对MLCC的影响越来越大(见图1)。漏电流过大,也就是“漏电”,成为MLCC最重要的一种失效模式。对MLCC的参数监测最主要的就是监测漏电流和绝缘电阻,两者具有倒数关系。利用参数退化对MLCC性能进行表征的方法包括液体检漏法、加速寿命试验和噪声检测等。
(1) 液体检漏法
液体检漏法是一种古老的MLCC无损检测方法,利用对陶瓷表面渗透性非常强的液体(例如甲醇、盐水等)涂覆陶瓷介质表面,液体通过毛细管作用渗透进入MLCC器件,加电后产生很大的漏电流,从而可帮助诊断出MLCC中的缺陷[9]。
液体检漏法只对表面缺陷或者与表面贯通的内部缺陷有效,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较为严重的分层和开裂缺陷,目前也作为MLCC的一种常规检测手段。但液体检漏法对陶瓷介质内部较小的缺陷无效,常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方法。
(2)加速寿命实验法
在电子元器件中,产品的工作寿命是评估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数量特征之一[14]。在传统的寿命实验中,国内外偏重于进行高加速寿命实验(HALT)[15]。HALT的实验条件为2~8倍额定电压和100~175℃之间的高温[16]。HALT使MLCC退化速度加快,通过观测MLCC的漏电流或绝缘电阻的加速失效率推算出预期失效。利用MTTF数据来预测无故障工作时间是HALT的重要特性。
HALT可以快速评价某一批电容在某些失效模式下的时间分布,从而大量缩短试验时间,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但这种方法具有破坏性,属于破坏性检测方法,仅适用于对批量样品进行总体性能的考察和抽样,高加速得到的试验结果需要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结果相结合进行使用,不能单独作为一种判据。
(3)漏电流和噪声检测方法
所谓漏电流和噪声检测方法就是通过漏电流和噪声的退化来判断MLCC的退化程度,从而对MLCC的损伤进行判定的方法。其中,噪声是指电流噪声,在低频区域可以反应器件缺陷的信息。
这种方法首先由M. Tacano等在2009年提出,他们指出漏电流和噪声检测比高加速寿命试验得到的MTTF方法可以更为快速的给出MLCC的可靠性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6实验室对MLCC的噪声检测表明,MLCC低频噪声检测比漏电流检测更灵敏,而且具有忠实性和一致性。我课题组研制的电子元器件噪声测试系统可以检测和分析元器件中的各种噪声,并实现采集和处理,从中提取MLCC热应力及其他应力损伤的有用信息。
3 结束语
热应力损伤是MLCC最重要的损伤模式之一。根据国产MLCC的现状,通过检测手段来提高MLCC成品的批量可靠性是一种可行的手段,现有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合理搭配,可以有效的对含有热应力损伤的MLCC进行剔除,从而提高MLCC的应用可靠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Hiroshi KISHI,Youichi MIZUNO,Hirokazu CHAZONO. Base-Metal Electrode-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 Past,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 The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2003(42):1-15
[2] 梁力平,赖永雄,李基森. 片式叠层陶瓷电容器的制造与材料[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祥冲,黄新友. 贱金属内电极多层陶瓷电容器研发产业及现状[J]. 新材料产业,2005(3):58-60
[4] 李贺. 基于多层陶瓷技术(MLC)和低温共烧陶浅析无源元件热点应用领域技术的发展[N]. CEM,2007-10-24
[5] 姚立真.可靠性物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6] 莫郁薇. 热应力对半导体分立器件失效率的影响 [J].电子产品与可靠性试验,1996(5),25-31
[7] 肖培义,李基森,卢艺森,陈杰. 超声波探伤技术在MLCC 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质量检测技术卷,2006,7:18-20
[8] Lloyd W. Condra,Grant M. Johnson,Michael G. Pecht,Aris Christou. Evaluation of Manufacturing Variables in the Reliability of Surface Mount Capaci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Materials,hybrids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1992.15(4):542-552
[9] 戴玲. 提高脉冲电容器储能密度的新方法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10] 朱志芳. 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电气性能的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11] 杜磊,孙承永,黄继颇,包军林. 表面组装技术中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电子元件[J],1994(4):15-19
[12] 付兴中,荣丽梅,黄超,戴强. RF MLCC热应力分析[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48-52
[13] I. P. Lipscomb,P. M. Weaver & J. Swingler,J. W. McBride. Micro-computer tomography―An ai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changes in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ceramics after temperature-humidity bias testing [J]. J Electroceram,2009(23):7275
[14] Jung-Rag Yoon,Kyung-Min Lee.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of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with inner Ni Electrode under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Conditions [J]. Transaction on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2009.10(1):5-8
陶瓷电容范文2
[关键词]FEKO 电磁兼容 仿真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67-01
引言
本文采用FEKO软件,解决系统级电磁兼容分析,满足电缆之间,PCB与机箱之间及系统级电磁环境的要求。
1 FEKO电磁求解器
FEKO系统级电磁兼容分析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电缆互连网络、多PCB板与机箱系统、系统间及空间电磁环境的所有电磁问题的分析要求,能够高效地促进用户的产品研发。FEKO是针对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等高频电磁辐射问题开发的专业电磁场分析软件,从严格的电磁场积分方程出发,以经典的矩量法(MOM:Method Of Moment)为基础,采用了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Method)算法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规模(专门针对电大尺寸的高频电磁问题)及计算效率;并将矩量法与经典的高频分析方法(物理光学PO:Physical Optics,几何光学法GO:Geometric Optic,一致性绕射理论UTD:Uniform Theory of Diffraction)完美结合,从而非电磁兼容-EMI/EMI、开域的辐射等领域的各类电磁场问题。此外,FEKO软件混合了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能更精确的处理多层复杂电介质、生物体吸收率的问题。
FEKO作为系统级电磁兼容分析软件自身包含了强大线缆分析模块。另外,FEKO与PCB板级的电磁兼容软件具有开放的接口。支持导入PCB板级分析软件计算的近场数据导入,支持测量设备测试的近场数据导入。因此FEKO软件与第三方PCB分析软件形成了完整的电磁兼容分析方案,能够完成复杂线缆束电磁兼容分析、电路板机箱系统电磁兼容分析、机箱屏蔽效能分析、系统级电磁环境分析等各种电磁兼容问题。
2 FEKO软件的主要功能
FEKO通过MLFMM、MoM/PO、MoM/UTD、MOM/GO、FEM/MLFMM等从算法上提供了电大尺寸问题求解的多种途径。
* 强大的并行求解能力
EMSS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FEKO并行算法的实现及优化。FEKO提供优良的并行计算能力(MOM并行、MLFMM并行、高频计算并行等),进一步提升了计算规模,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以舰船电磁分析为例测试了多层快速多极子的并行,并行效率达到80%以上,而且在高到32个CPUs的情况下,并行效率没有明显下降;
FEKO具有卓越的并行计算能力,对于电尺寸特别巨大的工程问题,除了上述的各种解决方案之外,还可以利用并行计算进行处理。上图是用MLFMM分析一船舶模型,230λ(长) 、14λ(宽) 、22λ (高)共计318万未知量。
FEKO 软件基于OpenMP技术支持共享内存的并行和基于MPI/OpenMP技术支持共享内存与分布式混合并行计算;OpenMP并行技术加速了MoM矩阵的求解。
* 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FEKO以矩量法(MoM)和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算法为核心,引入物理光学法(PO)、一致性绕射理论(UTD)、有限元(FEM)、几何光学法(GO)以及多种混合算法来高效处理各类不同的电磁问题。
* FEKO具有良好的优化设计能力:
FEKO基于多种经典及最新的优化算法(如单纯形法、共扼梯度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用户可以指定优化目标,针对增益、辐射方向图、近场场强大小、阻抗系数、反射系数等进行优化分析,达到分析设计一体化。
* 自适应频率采样宽频分析:
FEKO独具特色的自适应频率采样(AFS)技术使其具有快速而精确的扫频计算能力。该技术利用有理样条函数来自动选择扫频计算的采样点,采样点的梳密分布与响应曲线直接相关(比如,在谐振频率处会自动增加采样点),在同等精度下,该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扫频分析的计算时间。
* 利用近场等效、远场等效方法来模拟辐射源;(这些近场、远场等效源可以来源于FEKO或其他软件仿真计算的数据,
* 非辐射网络的联合计算:
FEKO软件支持场、路联合计算,对于非辐射电路部分如果是包含非线性器件(如放大器、混频器等)可以采用ADS、Microwave Office等射频电路分析软件来分析,如果是由线性器件组成的无源电路(如匹配电路、滤波器等),可以采用FEKO软件来分析,得到电路的S、Z、Y参数文件,在FEKO中可以直接读取电路的S、Z、Y、Spice等参数文件,把非辐射路网络和辐射单元联合起来进行总体分析。
* 二次开发功能:
在建立FEKO项目文件时会自动生成脚本命令流文件,也可以单独建立或编辑脚本命令流,FEKO的脚本命令流编辑器(EditFEKO)提供循环和分支控制语句,能够输入自定义的函数、读入文件数据或进行计算过程的程序化运行;开放的输入输出文件,可以被Matlab、Frotran、VC等调用;
* FEKO支持分布式内存和共享式内存并行方式,提供了单机多CPU并行、多机网络并行等程序版本,以满足工程实用需要。同时FEKO具有优异的并行计算效率。
3 机箱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实际的电子对抗、电台通讯等系统都工作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之中,在实际情况中,为使机箱内设备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影响而正常工作,就对箱体的电磁屏蔽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应用FEKO软件,能够考虑在不同方向、不同极化形式的电磁波照射下(或者设置其它特定的复杂电磁环境),箱体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可以考虑不同的箱体开孔以及屏蔽设施对系统电磁屏蔽性能的改进及影响。从而能够指导工控机箱设计,并分析,使机箱屏蔽性能达到相应的国、军标要求。
4 机箱内电子设备之间的EMC/EMI分析
电磁兼容的另一方面,就是分析一个系统内部的EMC性能。在电子机箱内部,通常会存在多块PCB板等设备,对每一个电子设备而言,都会有能量的辐射,并同时都受它所处电子机箱空间的电磁环境影响。要是每个电子设备都能正常工作,需要多个电子设备之间有好的电磁共容性。因此需要对多个电子设备之间的EMC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间相互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或者调整各电子设备的空间位置,使设备间的影响最小。
5 线缆束辐射与抗干扰分析
在分析线束之间的信号耦合方面,FEKO软件也有自身的特性。辐射和抗干扰有如下特点:支持任意线缆截面形状;可计算电缆辐射,需添加电压源激励;采用新的MTL/MoM混合技术;加载可支持串联/并联RLC电路;与CADFEKO无缝集成,在图形界面中完成所有操作;新增三种方法的屏蔽层支持,实体屏蔽层,编织网屏蔽层,根据测试数据和数据卡定义屏蔽层。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KERO电磁求解器的分析,采用了建模及仿真计算的方法,对机箱电磁屏蔽性能、机箱内电子设备之间的EMC/EMI、电子设备屏蔽特性、电磁泄露、复杂机箱的EMC、线缆束辐射与抗干扰及线缆间干扰等进行了解析,得到了各仿真特性及效果图,为产品研发提供了依据,在缩短周期及减少费用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David M Pozar著.微波工程(第三版)[M].张肇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陶瓷电容范文3
关键词:新能源;动力系统;控制器;电磁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09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形势日益紧张。在人们能源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积极开发新能源就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就是新能源开发的典型例子,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力系统的不同。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是汽车节省能源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中核心设备是用电机以及控制器。用电机和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传统能源日益紧张,新型能源方兴未艾。加强对新型能源汽车用电机以及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有助于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兼容性测试的原因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主要采用的是驱动电机系统,这种系统与传统的内燃机系统相比优势很大。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普及。在平常工作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由于电流在极短时间内的跳动以及大功率半导体开关的快速移动会发出强烈的辐射以及电磁干扰。例如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开通和关断,虽然只有几十纳秒,可是就是在这几十纳秒中可以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动力系统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对新能源汽车用电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而为了减小电磁干扰,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电磁兼容性测试。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兼容性测试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兼容性测试大部分采用的是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系统和弱电系统标准来进行测试的。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科学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兼容性测试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2 动力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内容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骚扰测试;二是抗扰测试。实现科学测试,就必须要精确把握这两方面测试含义,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来进行测试。
2.1 骚扰测试
骚扰测试主要指的是对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人员保护能力的测试。当前骚扰测试采用的标准是GB 14023-2006。该标准与原来的标准相比,虽然内容有所扩充,适应了新能源汽车的某几项要求,可是在该标准说到底是内燃机式的标准。采用这种标准无法科学地进行测试。该标准对被测对象的运行状态主要是通过千米每小时来进行计算的,相反新能源汽车是按照转每分钟来进行测量的。两者的计算标准就有着明显区别。此外布置方式的不同也是导致兼容性测试失效的主要原因。在对动力系统单独测量同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系统的测试是有明显不同。两者的布置方式有显著不同。这就会使得兼容性测试没有实际
意义。
2.2 抗扰测试
抗扰测试主要指的是对机动车的电子器组件抗电磁辐射能力的测试。当前我我国抗扰测试的参考标准是
GB/T17619-1998。该标准明确规定了抗扰限值和测试方法。由于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环境与传统车型兼容性测试的环境大致相同,因而采用GB/T 17619-1998来进行参考也是可行的。
3 新能源动力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可行性方案
了解了动力系统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之后,笔者就来探讨新能源动力系统用电机及控制器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可行性方案。我们针对驱动电机系统兼容性测试主要是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明确测试对象;二是要科学布置驱动机电系统和对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督。
明确测试对象。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用电系统用电机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对象就是驱动电机整体。传统的测试方法是把用电系统各个主要的元件以及逆变器分开来,进行独立测试,这种分层测试方法测试效果不佳,测试成本较高。因而我们要采用整体测量的方法来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兼容性测试。
科学布置驱动驱动电机系统。驱动机电系统的布置方式对测试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测试过程中慎重选择布置方式是保证测量效果正确的关键。当前我国相关标准中并没有专门明确规定布置方式或者是虽然有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不能适应驱动电机系统的测试。因而我们在布置驱动电机系统的时候主要参考模拟实验的布置方式来进行
选择。
在系统兼容性测试过程中一般需要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加载。对驱动机电系统进行加载,可以有效提高发射水平。笔者曾专门就此做过实验,笔者会同专业人士制作了一辆专门用于测试的台车。在这辆台车中主要是通过底盘测功机来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加载。在采用这种方式加载后,通过观察实验数据,笔者发现发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平均水平相比多了50个dB。系统加载是提升驱动机电系统性能的关键。在测量过程中要利用条件来为系统加载。在看到系统加载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系统加载过程中还有许多限制因素。最为典型的因素有两条:一是要实现系统加载需要专门设置半电波暗室,此时测试成本就会很高;二是当前我国系统加载技术还不成熟,还不能适应复杂的形势。我们在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兼容性测试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以上两个因素。要在既定条件下实现兼容性测试的最优化。
4 兼容性测试标准
在了解了新能源汽车用电系统测量的可行性方案之后,还要精确把握各项测试标准。掌握这些兼容性测试标准对于科学测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于兼容性测试的参考标准的选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的:
一是从辐射发射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当前针对辐射角度的参考标准主要是GB 18655-2002和GB/T 18655-2002。这两个标准主要是用于对新能源车内接收装置进行测量。这两种标准使用范围非常广。驱动电机系统能够适用于以上两种标准,那么车内各装置就能取得较好的性能。例如笔者通过对一款新型的新能源轿车的驱动电机系统进行了专业的从辐射发射的角度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发现该车负荷GB 18655-2002标准,但是在辐射防护的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是辐射抗扰度。针对辐射抗扰度的测量,我们主要是采用GB/T 17619-1998标准来进行测试。我们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标准来进行测试主要原因是该测量标准已经明确规定了抗扰限值和测量方法。对于测量频率范围也有明确规定。该标准不是专门用来测量新能源动力系统用电机电磁兼容性的,但是由于电磁辐射环境与该标准的辐射环境相差不大,因而我们采取此种标准进行测试。
三是传导抗扰度。针对传导抗扰度的测试主要是依据ISO7637-3-2007和ISO7637-2-2004D等标准来进行测试。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车辆24V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的测试方法。按照此项标准的规定,传导抗扰度有八种脉冲形式,这八种脉冲形式分别为1、2a、3a、3b、2b、4、5a、5b,其中前四种形式可以用来进行兼容性测试。
随着我国传统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加快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形势。但是由于新能源本身动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发出强烈的电磁辐射,此时对用电机及控制器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兼容性测试的原因、主要内容、测试方案和参考标准。笔者认为做好兼容性测试关键在创新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GB/T 18488.1-2006)
陶瓷电容范文4
贴片电容常见以下几类:
1、NPO电容器。NPO是一种最常用的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单片陶瓷电容器。
2、X7R电容器。X7R电容器被称为温度稳定型的陶瓷电容器。
3、Z5U电容器。Z5U电容器称为”通用”陶瓷单片电容器。
陶瓷电容范文5
关键词:HBLED;无电解电容;LED驱动;开关寿命
DOhI:0.3969/I.issn.1005-5517.2010.03.004
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发展LED照明技术。高亮度LED要达到长寿命,并且要尽量小的光衰,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因此与其他光源相比,LED灯都需要一块比较大的散热器。为了获得理想的散热效果,将LED与散热器直接接触可以获得最小的热阻,将散热器暴露在空气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设计方法,但却带来了安全隐患,不过如果采用隔离的LED驱动器方案将解决此问题。在保证一定温度条件下,LED寿命可以轻松超过20000~\时,因此驱动器的寿命将成为整个灯具长寿命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电解电容是影响开关电源寿命的重要元件,限于电解电容的结构、很难匹配LED的长寿命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无电解电容的驱动器。此外根据能源之星于2008年11月的固态照明灯具计划标准1.1版,其中对LED驱动器的pF值提出了要求,即民用灯具大于等于0.7,商用大于等于0.9。
本设计使用ST的新VIPer系列控制器VIPer17H,对标准应用电路进行一些修改后开发出一款3.6w无电解电容LED驱动器。输入为100-240Vac/50~60Hz,输出为10V/360mA(平均值),电路图如图1。
VIPer17是意法半导体(ST)新一代单片集成控制器,采用了BcD6和SuperMESH制程(图2),拥有更低的待机功耗,开关部分是一颗耐压800v的MOSPET,加上完备的保护功能,包括OVP、OCP、OTP、sCP、Brownout等,可以使设计拥有更多的安全裕量。
在此芯片的7个引脚中,CONT脚比较特殊,具有两个功能,见图3:
1 设定允许流过MOSFET的最大电流值。
2 设定过压保护点。
此3.6W无电解电容设计即是利用该引脚改变值来实现,根据芯片工作原理,当CONT引脚外接一颗电阻RIim到GND时,在一定区间内,随着电阻值变小,MOSFET的限流点也会相应的变小,对应关系见图4。从本质上看,随着RI的变小,是改变了流出CONT引脚的电流值,从而改变内部的限流点。因此、如果再通过电阻连接CONT引脚与输入整流桥的输出端(如图l的Rll,R12),那么流出CONT引脚的电流将会跟随输入电压变化,进而改变限流值,输入升高,则限流点变大,反之亦然。通过这一步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流过开关管的电流值在一定程度上跟随输入电压变化,输入特性类似于PFC电路,因此可以采用PFC的电路结构,一个小容值的输入电容(一般为薄膜电容)。此设计采用的是一个0.1uF的薄膜电容,同时控制回路也类似于PFC电路的设置,非常低的回路增益穿越频率,这样可以获得相对高的PP值和稳定性。此时输入端的电解电容已经去掉。在满足EMc要求的前提下,此电容的取值可以尽量小些,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PF值。
陶瓷电容范文6
电容是电容元件电容器的简称,以储存电荷为其特征,因此具有储存电场能量的功能。常见的电容类型有电解电容、陶瓷电容、钽电容等。
电容器作用:
电容器主要用于交流电路及脉冲电路中,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一般起隔断直流的作用。电容既不产生也不消耗能量,是储能元件。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是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器件;在电子电路中是获得振荡、滤波、相移、旁路、耦合等作用的主要元件。因为在工业上使用的负载主要是电动机感性负载,所以要并电容这容性负载才能使电网平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