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声内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声内镜范文1
9月-2016年3月本院拟诊为胰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主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入院接受检查,经胰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临床症状检查疑似为胰腺癌。随后入选患者均给予单一的内镜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内镜超声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单一常规超声检查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79%、58.82%、72.00%,与单一内镜超声的75.76%、52.94%、68.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超声联合内镜超声检查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4.12%、98.00%,均明显单一常规超声检查或内镜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内镜超声; 常规超声; 胰腺癌; 诊断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其发展急骤、病情十分凶险、死亡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胰腺癌发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缺乏典型的症状,但恶化程度较高,危害性较大[1]。因此,及早诊断胰腺癌对抑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指导临床选取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目前,胰腺癌诊断的方式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临床Y状观察。因胰腺癌临床表现多与其他胃肠道疾病重叠,特异性不足[2]。CA19-9(糖链抗原)是一种胰腺癌肿瘤标记物,血清内水平高于37 KU/L,则提示为阳性,但在胆管癌、结直肠癌等患者血清内均有较高水平,故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仍较缺乏[3]。超声作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因其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常用于诊断疑似胰腺癌,如常规超声、内镜超声,其中常规超声可清晰显示较大体积的病灶边界范围,但在检查小胰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周围浸润情况等方面较内镜超声明显处于劣势,而内镜超声诊断较大病灶时准确度较低[4]。鉴于两种超声各有优缺点,此次研究对本院疑诊为胰腺癌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内镜超声及联合两种超声检查,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内镜超声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经本院拟诊为胰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14例,年龄54~78岁,平均(62.35±5.72)岁。入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检查、B超、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检查、血清CA19-9检查、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疑似为胰腺癌,其中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消瘦、黄疸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核通过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规超声 选用Siemens 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有4.0 MHz的4C1凸阵探头。超声检查前患者应保持空腹>8 h,采取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检查,如有必要可行站立位检查。给予上腹部多切面检查,严密探查胰腺形态、边界、体积,观察主胰管是否扩张,检查癌肿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及其与周边结构关系,记录回声特点。测量胆总管内径,并观察其是否扩张,判断胰腺癌病灶是否转移至肝内,获取清晰的声像图,若胰腺声像图无法清晰显示,嘱咐患者饮300~800 mL水,再次检查。
1.2.2 内镜超声 患者空腹8 h后,采用日立小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机与PENTAX EG3670UR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将超声内镜常规插入胃内,对局部胃肠壁情况展开观察。将消化道气体排空,启动超声系统,依次探查胃底、胃体、胃窦等部位。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时将镜身取直,检查十二指肠、。于十二指肠下方放置内镜,采用水囊法扫描,以拉出法检查胰头、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胰管、胆总管、胰体尾等病变情况,详细记录肿块形态、位置、大小、边缘及回声情况。若超声内镜或常规超声探及病灶,予以超声内径下穿刺活检,采用PENTAX EG3630U超声内镜为穿刺镜,穿刺针选用美国Wilson-Cook Medical生产的ECHO19/22G穿刺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及血流声像图,穿刺时注意避开血管,选取适当位置固定超声内镜,行穿刺,经内镜活检孔将穿刺针与针芯一同刺入病灶内,连接10 mL针筒建立负压,上下提插靶病变区,穿刺期间,超声严密监测针尖位置,将穿刺针拔出,病理检查穿刺所得切片与涂片。若病理诊断为阴性,则反复活检三次,对三次活检均仍未显示阳性,但仍存在较大的可疑性患者,剖腹探查,结合手术病理诊断。
1.3 观察指标 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单用常规超声、内镜超声及常规超声联合内镜超声检查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其中灵敏度=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漏诊)、特异性=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误诊)、准确性=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误诊+漏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50例患者中,胰腺癌33例,胰腺良性肿瘤17例。常规超声检查与内镜超声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86、0.119、0.190,P>0.05);而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常规超声与内镜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831、9.103、6.291、7.884、13.255、15.946,P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发展快速、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故早期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生长部位较深,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易与胃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混淆,从而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增大临床诊断的难度,导致多数患者于病情进展至晚期才可确诊,带来严重后果[5-6]。因此,探寻及时、安全、有效的胰腺诊断方式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均是目前常见的胰腺癌诊断依据,由于胰腺癌临床症状相似于其他消化道疾病,故特异性较低,胰腺癌确诊较为困难。至于肿瘤标记物CA19-9亦存在与观察临床症状诊断胰腺癌类似的问题,其在其他恶性肿瘤中同样具有较高的表达,如胃癌、结直肠癌等,故CA19-9诊断胰腺癌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仅用于判断预后及监测治疗过程[7-8]。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各类疾病的主要方式,如CT、常规超声、内镜超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上述影像学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临床确诊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为检查者展示清晰的肿瘤形态、大小、位置,较好的区分胰腺肿瘤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研究认为,CT动态增强扫描在判断胰周血管受侵方面效果要明显优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某种程度上可取代术前胰腺癌血管造影[9-10]。但由于胰腺正常状态下胰头至胰尾逐渐变细,头颈体层部位间具有一定的比例,故仅在异常状态下(局部隆起)方易发现;癌肿衰减值近似于胰腺实质,只有客观存在的大小能够将胰腺轮廓改变时方易鉴别。另外,胰腺癌呈弥漫性生长时,多数胰腺表现为不规则肿大,但有少数病例胰腺肿胀程度较轻,并保持相对正常的各部分比例,因此,螺旋CT诊断胰腺癌存在诸多困难[11-13]。
常规超声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同时还具有经济、简单、重复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诊断胰腺癌等疾病的首选方式。在胰腺癌诊断中,通过将胰管、胆管扩张与胰腺实质内低回声占位清晰显示,较好的反映出胰腺占位病变,尤其是检查体积较大的病灶时,可清晰显示病灶边界范围,并可对远处转移进行良好的判断[14]。但临床应用发现,由于在后腹部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十分复杂,检查结果易受腹水、肠气、脂肪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常规超声检查体积较小的病灶时常出现漏诊、误诊现象[15]。而经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直接观察病灶,进行穿刺病理活检;同时超声探头深入至人体胃腔及十二指肠,对胰管、胰腺实质、胰周组织等组织进行直接的观察,从而避免腹壁脂肪与肠道气体的干扰,进而能够有效弥补常规超声检查的缺点,在检测小胰腺癌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度,尤其是直径
综上所述,内镜超声联合常规超声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克服彼此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明显提高早期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便于临床及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郭晓钟,刘旭.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的思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8):734-736.
[2]覃山羽,姜海行,李萍,等.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胰腺实性占位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312-316.
[3]卢颖,黄光亮,谢晓燕,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超声表现及与胰腺癌的鉴别[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4):308-311.
[4]于航,杨爱明,姚方,等.内镜超声检查术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2):77-79.
[5]黄平,张筱凤,吕文,等.术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对可切除胰腺癌诊断之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7):5-9.
[6]何强,徐有青.超声内镜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7):1280-1282.
[7]黄祥辉,郭伟斌,冯嘉俊,等.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45-48.
[8]张小红,朱丽萍,王如瑛.超声联合CA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37-339.
[9]党军强,廖江泰,任彦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9):1287-1291.
[10]贺军,曹金敏,陈国栋,等.miR-103a-3p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4.
[11]赵聪,黄建平.胰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点及对策[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6):482-484,501.
[12]王宏.胰腺癌与局限性胰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2014,9(9):1327-1329.
[13]葛振远.超声内镜联合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115-116.
[14]董磊,沈晓青.超声造影和内镜超声弹性成像在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4,14(4):269-270.
[15]徐明,徐作峰,沈顺利,等.超声造影在胰腺囊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10):869-874.
[16]钱银锋.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癌诊断及临床决策中的作用[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1):7-9.
[17]王平,黄镇,崔彦.早期胰腺癌的影像诊断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958-961,970.
[18]顾小燕,吴昌平,金建华,等.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2):163-166.
[19]姜淑英,李秀云,寇红菊,等.胰腺癌的超声误漏诊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5):427-429.
超声内镜范文2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胆胰疾病; 诊断; 临床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39
胆胰疾病是胆系疾病及胰腺疾病的统称, 其发病率高,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需尽早进行临床检查, 以明确病情, 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加快机体康复[1]。对于疑似胆胰疾病患者,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疾病, 减少误诊率与漏诊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 95例疑似胆胰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1例)。A组行超声内镜检查, B组行CT检查, C组行B超检查。行超声内镜检查的A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疑似胆胰疾病患者95例, 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1例)。A组男19例, 女14例;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51.92±8.03)岁。B组男18例, 女13例;年龄32~77岁, 平均年龄(52.16±8.37)岁。C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51.55±7.82)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即应用FG-36UX型超声内镜, 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频率, 病灶不同, 频率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频率为5~10 MHz, 同时应用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前需静脉注射山莨菪碱与安定注射液10 mg, 检查方法与常规内镜检查相同, 检查结束后引导患者休息1~2 h。B组进行CT检查, C组进行B超检查。三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比较三组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A组33例患者中, 诊断为胆囊结石5例, 胆管癌4例, 胆囊息肉5例, 胆管炎性狭窄1例, 胆总管结石4例, 胰腺癌4例, 慢性胰腺炎6例, 胰腺囊肿2例, 胰岛细胞瘤1例, 未检出1例,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2例, 符合率为96.97%。B组31例中患者, 诊断为胆囊结石4例, 胆管癌3例, 胆囊息肉2例, 胆管炎性狭窄1例, 胆总管结石3例, 胰腺癌3例, 慢性胰腺炎5例, 胰腺囊肿1例, 胰岛细胞瘤1例, 未检出8例,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7例, 符合率为54.84%。C组31例中患者, 诊断为胆囊结石3例, 胆管癌3例, 胆囊息肉1例, 胆管炎性狭窄1例, 胆总管结石3例, 胰腺癌3例, 慢性胰腺炎2例, 胰腺囊肿1例, 胰岛细胞瘤1例, 未检出13例,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0例, 符合率为32.26%。A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 B超检查与CT检查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两者均能诊断一些重要的胆胰疾病, 但易使胆总管成像或胰腺成像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 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2]。近年来, 随着我国影像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B超检查及CT检查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超声内镜检查逐渐取代B超检查与CT检查, 成为胆胰疾病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3]。
超声内镜主要指将高频超声探头装在内镜顶端, 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内镜对相关病变进行严密的观察, 而且可以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对相关部位及毗邻的脏器进行全面地扫描, 其充分发挥了内镜及超声的双重作用, 因此可以获取更清晰、更全面的超声图像信息, 提高胆胰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国外文献报道, B超检查可以诊断肿瘤直径>3 cm的疾病, 其阳性率>90%, 但在肿瘤95%, 而且其对肿瘤
综上所述, 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内镜检查方法, 可以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振远.超声内镜联合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1):115-116.
[2] 王邦茂, 方维丽.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9):856-858.
[3] 方军, 冷芳, 徐玲燕, 等.超声内镜在胆道及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江西医药, 2015, 50(12):1505-1507.
[4] 岳玲艳.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3):475-477.
超声内镜范文3
关键词:超声内镜;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及粘膜下病变(平滑肌瘤、间质瘤等)。胃镜只能对部分隆起性病变做出初步诊断,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内镜技术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尤其是在粘膜下、壁外脏器等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内镜是在内镜引导下,于消化道内对消化道及其周围的脏器进行超声扫描,是一项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超声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及其周围脏器的隆起性病变,并对病变的部位、起因等进行准确诊断,对其以后的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通过具体病例显示出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40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23~67岁。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等。
1.2方法 全部患者先进行胃镜检查,然后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检查前要空腹4~7 h,用超声内镜进行扫描时频率应控制在7~12 MHz,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采用注水法或水囊法进行超声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超声内镜和胃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初步诊断,240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分布及种类如下:240例病变中,病变位于食道的有100例,位于十二指肠的有28例,位于胃的有112例。经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消化道隆起性病的有200例,其中平滑肌瘤32例,间质瘤20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40例,脂肪瘤15例,囊肿23例,异位胰腺10例,炎性增生9例,癌9例,静脉瘤6例。超声内镜诊断后符合的例数为188例,其中平滑肌瘤30例,间质瘤17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8例,脂肪瘤13例,囊肿23例,异位胰腺10例,炎性增生7例,癌8例,静脉瘤6例。胃镜诊断后符合例数为125例,其中平滑肌瘤16例,间质瘤10例,壁外压迫17例,息肉30例,脂肪瘤8例,囊肿16例,异位胰腺9例,炎性增生7例,癌6例,静脉瘤6例。超声胃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4%,明显高于胃镜的62.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大致包括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腔外正常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压迫。用常规胃镜检查患者时可以初步确定是隆起性病变,但对于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却很难诊断。超声内镜集内镜和超声探查为一体,它是在内镜顶端安置微型高频超声探头,然后检查时把内镜插入体腔,用内镜观察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同时利用超声进行实时扫描,可清晰地在图像上反映出消化道的层次及组织结构,还能反映出其周围脏器的超声影像。超声内镜可将消化道壁分为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为粘膜层,在超声内镜检查图像中即膜层及膜表面所产生的界面波(显示为高回音),第二层为黏膜肌层(显示为低回声),第三层为黏膜下层(显示为高回声),第四层为固有基层(显示为低回声),第五层为浆膜层及浆膜外组织(显示为高回声)。由此可通过超声内镜的原理及显示出的图像清晰地看出消化道的各层结构,这样便可准确地根据异常回声判断出病变的起源、部位及性质,对后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超声内镜多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如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且超声内镜对壁外压迫、囊肿的诊断符合率达到百分之百,在静脉瘤、癌、炎性增生的诊断上超声内镜和胃镜的检查结果相当。且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4%,明显高于胃镜的62.5%,一系列数据充分的证明了超声内镜能较准确的判断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呼吸道壁上的层次、起源、大小、性质及侵入的程度等,在呼吸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志宏,阮水良,王波,等.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2]彭贵勇,房殿春,唐郡,等.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8(3):260-260.
[3]朱建伟,王雷,郭杰芳,等.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06):342-344.
超声内镜范文4
[关键词] 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000-03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i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mucosal muscular layer liomyoma
WANG Dongfang FANG Lifeng WANG Xiaoxia WANG Shujun CHEN Hongchao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e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in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liomyoma and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Methods Cases of mucosal muscular layer liomyoma diagnosed by EUS were reviewed, and the EUS images,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Lesions of 38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one time, and pathology all indicated muscular layer liomyoma. There were five cases of basal part errhysis during operation, and were controlled without perforation. Wound healing was favorable in all cases by gastroscope reexamination after operation, without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EUS has high accuracy rate in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liomyoma, and EMR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method i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liomyoma.
[Key word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sophagus; Liomyoma
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是消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在上消化道内镜下常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主要见于食管,食管平滑肌瘤组织学来源主要为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常规内镜下活检仅能取到黏膜层病变,黏膜下层病变相对稍深,一般不易取到,进而不能给予定性。对于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则能探测到黏膜下层病变的起源层次、内部回声、实性还是囊性等基本情况;EUS由于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因而成为最准确的检查方法[1],成为了消化道疾病无创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2],对于黏膜下病变,即往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后来由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等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黏膜下层及以上的病变均可通过EMR切除,EMR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其他性质病变的治疗[3,4]。本研究拟探讨EUS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的准确率,回顾性分析应用EMR治疗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镜室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经EUS检查证实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患者59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7~76岁,肿瘤长径0.3~2.0 cm,表面光滑。EUS显示均向腔内生长,与黏膜下层分界清楚。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了解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排除手术禁忌证,并签署知情及手术同意书。禁食12 h,禁饮 4 h。
1.2 仪器设备
富士VP-4400,EG-450WR5。超声胃镜采用富士公司SU-7000,EG-530UR。选取德国MTW圈套器、注射针,以环扫超声内镜进行扫查;超声频率设定为10~12 MHz。操控探头用水囊或水充盈法。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患者左侧卧位,床头抬高,食管扫查时持续适量注水,使管腔动态充盈,然后抽气使超声探头浸泡在水中,较大病变或位置较高病变应用水囊,操作时避免水囊过于压迫病变,食管30 cm以上的患者行普通超声胃镜检查。
1.3.2 手术方法 部分患者胃镜末端安装透明帽进行手术操作,以利于病变暴露,黏膜下注射给予1∶10000肾上腺素美蓝生理盐水进行一点或多点黏膜下注射,直至病灶明显抬起,使病灶隆起并与黏膜下层分离后,使用单钢丝圈套器给予圈套,再慢慢向腔内提起后给予电凝电切,后观察创面未见瘤体组织残留,以钛夹封闭创面。如创面出血用氩气刀止血后给予钛夹封闭,切除病变均送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术后常规禁食2~3 d,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等表现,避免剧烈活动,应用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术后3个月及半年复查胃镜有无复发及创面情况。
2 结果
2.1 超声内镜诊断
经EUS检查证实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患者59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38例患者EUS下表现均为位于第二层的一个低回声团块,有的甚至接近于无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向食管管腔内凸起生长。
2.2 手术效果
38例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其中1例长条形病变逐次套扎后切除,余37例病变均完整一次套扎切除,后观察创面未见瘤体组织残留,创面给予止血夹夹闭,5例渗血病例给予APC电凝后止血夹夹闭。切除标本病理结果均为起源于第二层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切缘无残留,见封三图4。
2.3 手术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出现基底部渗血患者5例,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出血停止,再给予钛夹预防迟发型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胸闷,吸氧及对症用药后自行缓解,部分患者于术后出现胸骨后隐痛、上腹部不适,轻度发热,对症给予抑酸、保护黏膜、止痛等治疗后缓解,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半年后复查胃镜,患者创面愈合均良好,无食管狭窄、复发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EUS结合超声及内镜的特点,具有普通内镜、体表超声和CT的优越性,能反映病灶是囊性还是实性、内部回声、起源的层次及病灶与消化管壁的关系[5]。对食管黏膜下病变能做出较好的判断,定位准确,并能判断病变浸润深度,从而对内镜下切除术前做出准确的评估[6],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消化内镜领域,是术前判断病变深度、诊断黏膜下病变的首选方法[7],并能指导黏膜下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8]。目前,临床上开展的EMR和ESD都需要EUS的辅助[9]。EMR前给予EUS检查能提高病变切除的准确及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EMR是指在保留肌层的前提下,使用内镜将黏膜层切除至黏膜下层的深度并回收所切除部分的技术[10],EMR是基于黏膜注射术和息肉电切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的保持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是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最有效、常用的方法[11]。1985年工藤等把EMR方法应用于大肠病变,近10年来,EMR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在扩大。EMR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各种治疗附件品种齐全,大量临床资料已证实EMR是一项成熟、规范、安全、高效的技术、价格低廉,便于临床应用。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其中90%是平滑肌瘤,因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易被忽视。常在胃镜检查时无意发现。有尸检报告在50岁以上的人当中有5%患有食管平滑肌瘤[12],男性多于女性。平滑肌瘤可恶变为肉瘤,但甚少见。食管平滑肌瘤,一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一部分来源于黏膜肌层[13],大的平滑肌瘤内部可见点状或条索状的强回声,小的食管平滑肌瘤一般回声较低,少数接近无回声[14]。食管壁相对薄弱,浆膜层多不完整,对于位于固有肌层深层,尤其是直径>3 cm的肿瘤,操作困难,易造成穿孔、不易切除干净;被认为是内镜下切除的禁忌证,而位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是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
超声内镜下诊断食管平滑肌瘤与病理下诊断吻合性较高,是目前食管平滑肌瘤诊断的最佳方法[15],本研究通过EUS对食管平滑肌瘤进行诊断,对诊断为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患者行EMR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EUS诊断符合率100%,进行EMR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EMR技术安全可行、高效低廉、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hatia V,Tajika M,Rastogi A. Upper gastrointestinalsubmucosallesions clinical and endosonograph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 Trop Gastroenterol,2010,31(1):5-29.
[2] Kang JH,Lim JS,Kim JH,et al. Role of EUS and MDCT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 according to the revised pathologic concep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 Eur Radiol,2009,19(4):924-934.
[3] 钱俊波,陆华生,孔社女. 内镜诊治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22例[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10):550-551.
超声内镜范文5
1 术前准备
1.1 患者准备 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术前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经历、文化修养及其所患疾病的种类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手术的可靠性与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同时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检查及呼吸方法,使其更好地配合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高血压、心脏病、前列腺增生等病史,有无活动性义齿(俗称假牙),有无咳嗽等不适,并及时向操作医师说明。
2 器械准备
2.1 内镜系统 检查光源、注气、注水、负压吸引以及内镜角钮功能是否完好。超声探头工作是否正常,注水装置是否完好;因超声时要向消化道内注入较多的水,可向贮水瓶内装入水温35~37℃的蒸馏水,以防止因水温因素引起患者不适[1]。
3 术中配合
行上消化道超声检查时应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向胸部屈曲。替患者固定好牙垫,检查过程中可经牙垫的空隙对患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进行充分吸引。术中当操作医生发现病灶后,协助术者将注水管与内镜活检钳道开口相连,脚
作者单位:130011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
踏注水装置数秒,根据实际情况及病灶所处部位向消化道内注入适量脱气水(注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患者腹胀、误吸等),然后配合医生将超声探头轻轻插入内镜钳道,当探头接近病灶观察超声图像时,可根据检查需要协助患者更换并密切观察其呼吸、有无呛咳等不适,及时吸出患者口腔分泌物[2]。
4 术中监护
行超声小探头检查时应由专职护士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及血压检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面色的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有较多口腔分泌物时应及时吸出,以防患者误吸。
5 术后护理
5.1 患者护理 术后嘱患者当日不能驾车,登高,不能参加重要会议及签署文件。一天中需要要家人陪护。嘱患者2 h后进温良流质饮食。
5.2 器械处理 内镜退出体腔后先用酶洁液纱布擦净镜身表面,送消毒室进行常规清洗消毒。消毒后的内镜应放置在清洁、通风、温度适宜、无阳光直射的房间备用。超声小探头使用结束后应采用酶洁液纱布擦净表面,擦洗小探头头端部位时尤应格外小心,防止碰撞及折断。
参考文献
超声内镜范文6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41—02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并且是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病人主要表现是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失明。白内障最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就是摘除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就是其中一种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用超声乳化仪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该手术不但要求手术者有精湛的技术,还需眼科护理人员在术前及术后做大量的护理,所以该项手术的护理工作,对病人术后预防感染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眼科于2012年8月与上级医院合作,成功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共8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80例(80眼),其中男性2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52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例,玻璃体切除术后2例。合并糖尿病病人6 人,高血压病人 8人,房颤1例,陈旧性心梗1例,人工晶体眼1例,乙肝1例,高度紧张者1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自上方12点处做角膜缘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3点处角膜缘辅助切口,分离皮质与核,超进入前房进行乳化,注吸残留皮质,前房囊内注入折叠晶体。术毕,术眼加压包扎,安返病室。
2 手术前的准备
2.1术前检查
2.1.1 全身检查:术前应给病人做必要的常规检查,(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随机血糖等生命体征检查(2)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血液生化、病毒四项检查及眼球彩超检查,注意有无感染,及时报告医生。(3)询问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及患病史,注意病人有无糖尿病,术前应适当控制血糖,病人有无高血压,手术前应测量血压,如异常均应及时报告医生,请有关专科医生给予处理,以决定是否可行白内障手术。
2.1.2 眼科检查:手术前查视力、色觉、光定位、测眼压、眼底检查及验光检查、角膜曲率测定及人工晶体度数测定并告之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详细了解病人眼部疾病史,即视力下降的原因、时间、有无感染、炎症发作史及青光眼、高度近视等眼科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有无外眼疾病史及眼部外伤史,如结膜炎、泪囊炎、眼钝挫伤及眼球穿通伤。以上疾病均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做眼部A超检查,确定人工晶体的选择。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因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是项新技术,病人了解甚少,护理人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方法及其优点,介绍该项手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如何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解除病人的顾虑,恐惧紧张心理,使其身心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同时应热情接待病人,用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的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有1例患者高度紧张、恐惧,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顺利通过手术。
2.2.2术区准备:一般手术前3d眼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5~6次,冲洗泪道,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冲洗结膜囊,给予睑板腺按摩,将病人术眼的眼睫毛剪去,术前散瞳:瞳孔大小是手术能否顺利完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术前30分钟应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点术眼4--6次,以瞳孔扩大至5~6mm为宜。
3 术后护理
3.1术后常规护理:嘱尽量卧床休息,建议健侧卧位或仰卧位,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询问有无术眼胀痛情况,观察术眼包扎敷料是否清洁,有无渗血。
3.2术后观察与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术后眼部疼痛、异物感等是内眼手术后比较普遍的症状,如发生明显眼胀痛,恶心、呕吐,不要紧张,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给予相应处理。术后遵医嘱静脉输入消炎药1—2天,后再口服消炎药3—5天,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每天6次,每2小时一次,一周后改为每天4次,两种以上眼药水应间隔5分钟以上,夜间不点眼。点眼药之前应先洗净双手,眼药水瓶切勿触及眼睛和睫毛,切忌揉眼及按压上眼皮,以免污染刀口。眼药水应先点刺激性弱的,再点刺激性强的,先点水剂的,再点凝胶状的。加强眼部防护 ,瞩病人切勿搓术眼,戴安全眼罩,防止眼部外伤碰撞而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3.3生活护理:术后即可进食,宜进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增强角膜上皮营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3d未排便者,应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切记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因腹压升高造成眼压上升,使伤口裂开等严重后果。避免做剧烈运动,以免眼外伤发生,年体弱者应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出门佩戴有色眼镜防止强光刺激及风沙,10天内睡眠应戴眼罩保护。视物时,头动眼少动,一个月内少看或不看书报及电视,少做近距离用眼的工作。术后10天勿洗澡、洗头,洗脸时用湿毛巾擦脸,防止污水进入眼内造成感染。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用力咳嗽、大声说笑,以免眼压增高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等。将患者常用物品摆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如打开水、吃饭、喝水及上卫生间等。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避免跌倒。教会患者使用传呼系统,鼓励其寻求帮助。
4手术并发症的护理
4.1术后前房出血的护理,术后如发生前房出血,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护理要点是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做好生活护理,应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吃流质或半流饮食,应多吃带有粗纤维的食物,以防大便干燥,而致大便时用力增大腹压而加重出血
4.2继发性青光眼,超声乳化术早期眼压升高很常见,大多因残留晶体皮质过多堵塞房角,粘弹剂残留堵塞房角所致。眼压升高可造成对视神经的永久性损害,应及时遵医嘱点降眼压药水和静脉输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以降低眼压,必要时可进手术室行皮质残留注吸术。如果病人心理负担重,可产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应耐心向病人做心理疏导指出低落的情绪对眼压的负面影响,解除心理压力,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5健康教育
5.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的护理知识,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脸盆、毛巾等生活用品专人专用,禁止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揉眼。洗头洗澡时,不要让脏水进入眼睛等。
5.2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5.3出门配戴太阳镜,睡眠时戴眼罩,尽量不按压术眼。
5.4早期尽量少看书报及电视。
5.5患者正确使用术后眼药水,使用糖皮质激素眼水的患者注意眼压监测,防止眼压升高。如有眼痛,眼胀者及时来院就诊。
5.6遵医嘱定期复诊。
5.7随时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6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是近年来眼科手术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手术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要缝合,炎症反应轻,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可同时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被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之一。因此,手术后的护理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它要求护士要严格执行医嘱,点眼药水要按时、准确,护理观察要全面、细致,护理措施要准确到位。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 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学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山东.齐鲁医学杂志.201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