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港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港中学

新港中学范文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钢琴教学;创新方法

一、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孔子最早提出要“因材施教”,这里就蕴含着教育心理学中的一类知识,教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钢琴教学中尤为明显。钢琴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取得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持续而长久的兴趣和热爱。对于低龄人群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正处于一个最强烈的阶段,钢琴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将低龄人群的好奇心转化为对钢琴学习的浓厚学习兴趣。如何运用适当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使得钢琴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变成了前期教学的重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钢琴教学的前期阶段,更应该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钢琴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对学员进行兴趣引导和心理建设,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钢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应用科学方法的必然结果。

二、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情绪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提高成就感。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把整首钢琴曲都弹下来,不要一小段一小段的练习,少练习技艺,多弹奏乐曲,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不会感到厌烦。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采用西方的教材。学习西方的钢琴教材等同于学习西方的文化,孩子们会有水土不服的感受。不如从浅显易懂的儿歌开始,这样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弹起来也更有成就感。此外,还可以钢琴教学中增加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环节,音乐鉴赏课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无论哪个年龄段的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基础练习,轻视弹唱伴奏的现象。如果在教学环节中能够从早期就引入自弹自唱和简谱、五线谱的即兴伴奏等课程,就能够使得学生在钢琴教学环节中更加有参与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钢琴教学中增加合作学习模式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主要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学生在接受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是有的,在社交需求方面有所缺乏。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钢琴教学大多采用独立演奏这样一种形式,强调训练学生独立表现音乐的能力,而孩子长期一个人练琴,时间久了之后产生孤独感,容易对钢琴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钢琴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合作学习模式,采用四手联弹、八首连弹、双钢琴联奏等形式。这样可以产生很多好处。

(三)发展赏识教育,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强调鼓励教育、赏识教育,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性格外向热烈奔放,有的沉稳内敛,性格外向,所以每个人适合弹奏的曲目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乐曲题材。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快乐教学,每次教学时间30分钟比较合适。时间过久,孩子就会产生厌烦、暴躁的情绪。当孩子不想练习的时候,不逼迫去练习,那样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主动想练琴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引导孩子主动练琴。

(四)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创造思维首先需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这里包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等。钢琴小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一是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钢琴演奏本来就有即兴演奏在里面,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教材去教学,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在正常练习之后给它们一段自我发挥的时间,哪怕弹的不好,也不要去批评,给孩子一点启发。适当的启发练习有助于孩子发泄自己的压力,宣泄自己的情绪。二是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比如在钢琴教学中增加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对不同教学目标的课程目标设定,强化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学习。钢琴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三、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

(一)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创新方式不被家长接受

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往往不是自己的本意,是自己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家长培养孩子钢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郎朗、李云迪那样的表演者。但是像“郎朗”这样的天才几十万人当中也就出了一个。原因在于填鸭式的教育,没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学生们把学习钢琴当成了一份工作,一个任务去完成。在钢琴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中应用创新方式,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从长远的角度上较好,然而却难以得到家长理解,甚至引发教育冲突。作为钢琴教学老师,不能因为害怕家长不接收而不采用创新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一方面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家长心理,和家长沟通,使得创新教学方法得到家长的理解。

(二)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让步于钢琴技巧类课程

钢琴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许多钢琴教师往往开设一定的自弹自唱、即兴伴奏、音乐鉴赏课程,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应用于钢琴教学的实践表现。但这类课程的比例相对不够,主要是因为钢琴教学和钢琴考级相关,很多学生参加钢琴教学就是为了考级,更重视技巧类课程,因此在实践中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常常让步于钢琴技巧类课程。钢琴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心理学,重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配音,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音乐素质。比如音乐鉴赏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领悟力,从而阻碍演奏技巧的提高。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新港中学范文2

专业理论和名人事迹为学生提供的是基础层面上的心性沉淀,倘若想要在具体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性情,教师就应该更好地利用日常的演奏练习。在平时的钢琴演奏练习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以及专业技巧的掌握。然而,要想在钢琴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钢琴演奏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有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钢琴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各方面性情的培养。第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忱心。带着真情实感演奏而出的作品远远要比懂得娴熟运用技巧的作品更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对于音乐人而言,最能够散发个人特质并且感染他人的便是那份对音乐的热爱和真诚。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热忱心的重要性,并且要在实际的演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全力投入。第二,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自信心。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中,学生们往往由于紧张而发挥失常。

实际上,紧张心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不自信。为了避免这种紧张心理的出现,教师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演奏练习中要求学生设想一定的大场合,让学生在想象中训练出一种应对大场合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利用手中的资源,多为学生安排演奏竞赛或进行正式的严格考核,让学生在丰富的经验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应对方法,同时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第三,培养学生的气场和内在气质。由于钢琴演奏表演不仅仅是声音的展示,还是整体风格的呈现,因此个体的气质和整体的风貌也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日常的演奏训练中也要对学生的整体风格进行一定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内在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特气场。另一方面,再强大的气场也离不开内在修养的提升以及内在气质的凝聚。那么,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外在的气场之余,还应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在精神世界、人生境界等方面的修养,内在化地提升自身的高度。

二、在共性培养中注重学生的个性

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教师倘若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理论和演奏练习的作用,那么学生心性的培养也便指日可待。然而,如果想要收获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在共性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第一,教师要根据具体学生的特点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钢琴教学中,不同学生对于钢琴演奏的掌握以及对于音乐的领悟程度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明确培养学生心性的基础上要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法。例如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样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如果学生是由于舞台经验不足而缺乏演奏自信,那么教师应该多为此学生创造当众演奏的机会。如果学生是由于自身的心理阴影而缺乏对自己的信心,那么教师应当多多开导学生,从心理层面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那些不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可以稍微放松对自信心的培养,而将精力投放在热忱度或气场的培养上。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热忱度、自信心和气场之余,还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培养出学生独特的性情。热忱度、自信心和气场固然能够塑造出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气质,然而倘若缺乏属于个人的独特的东西,这种气质也会沦为一种“大众化”。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便要留意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性情和风格。例如有些学生本身属于沉静一类,那么在钢琴演奏中势必也会带着个人的性格痕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演奏练习选择适合沉静特点的曲目,做到人曲合一,实现艺术与人文的和谐。

三、结语

新港中学范文3

答: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发挥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面向全体中职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国现有二千万名左右的中职在校生。中职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省市近20个地区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校生的调查发现,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今年初,又颁布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这个《大纲》还是教育部向各级各类学校颁布的第一个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德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的内容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保证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说,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确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个方针。我们既考虑到与初中思品课的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出中职特色。《大纲》规定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悦纳自我,健康成长”“和谐关系,快乐生活”“学会有效学习”“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五方面内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学习环节、活动和体验环节以及实践环节来安排。

问:《大纲》强调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指出要“加强活动和体验的环节”。您怎么看待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活动?

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各种活动为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研究表明,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因为,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是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中职生在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过程。其次,心理健康活动的活动模式是他助、互助、自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助过程。只有在活动氛围和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把整个身心都融入活动中,才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自助的目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实现有趣、有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就必须加强活动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活动是心理训练,就是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资源,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同时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根据《大纲》的精神,您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材编写有何建议?

答:根据《大纲》,心理健康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内容可以按大纲的编写次序,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教材编写,要着力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着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现有的心理实际需求和求职就业的心理素质的联系。特别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好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的思想准备。中职一年级以心理健康知识、学校环境适应、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潜能开发为主要内容;中职二年级以成长和生活中的自我意识、职业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中职三年级以认识职业和培养职业兴趣、职业选择和社会适应训练为重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

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有哪些评价方式?

答: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要对学生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不允许进行知识性考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

问: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学科化倾向。即把心理健康当作一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概念、理论。我们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但反对那种把课程理解为普及心理学知识,甚至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考试的学科化倾向。因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目标是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来解决中职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医学化倾向。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的领导、教师有这种看法,会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患心理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现在的人都重视保健,不是生病了才去看病,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这个道理。据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中职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学习、成长、生活、职业等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适应性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要任务。

片面化倾向。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心理辅导,如果教育对象片面化,就成了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时候片面地选择一年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但实际上二三年级、特别是即将上岗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更需要心理辅导。

新港中学范文4

想要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就要从现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现阶段的幼儿钢琴教学问题,大多数的问题原因都是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幼儿期学生心理,单方面的重视教学,不能与学生做到有效地互动。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学说,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幼儿钢琴教师可以更加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儿童教学,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才能够使得日常的钢琴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钢琴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师加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了解幼儿学习时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钢琴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到教育心理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1、培养幼儿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学最常用的说法就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用让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尤其对与幼儿学生,只有提起他们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育心理学最认可的方法就是通过兴趣来推动人的学习,并且为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幼儿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中,讲述不同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曲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乐符的形状,通过乐符的排列的不同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样能够通过新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用故事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曲谱。良好的兴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榜样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幼儿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并且他们会为了肯定做出很大努力,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获得教师的表扬,他会做的更加优秀,而且其他孩子也会消防他的行为来获得肯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方法,不是采取批评教育,而是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也不能不管不问,这时候的孩子好坏观念分辨弱,很容易把一些有不好的习惯的孩子当成榜样来学习,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对榜样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钢琴的知识与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练习,这样的枯燥工作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且,教育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最易养成,并且可以跟随人的一生,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对孩子发展影响深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孩子意志力的养成。

三、结语

新港中学范文5

关键词:情感运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43-01

一、钢琴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特殊功能在于感性的影响、启迪和陶冶,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成功的音乐教学无不充满丰富的情感流露和交流,那些忽视情感性的音乐教学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因此,钢琴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流动的音乐音响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音乐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它所抒发的情感不是纯生理性的喜怒哀乐,而是和时代、社会、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意识形态。一方面音乐语言有着人的共同性,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语言”,但另一方面音乐所抒发的情感又总是和思想倾向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特质是构成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核心。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根据师范学生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选择情感高尚健康的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

二、钢琴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功能,也是艺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之一。美的音乐是美好心灵,美的情感的外观,是作曲家美好情感与高尚心灵所释放的信息,他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表现塑造人的情感,使人的个性得以和谐的发展,因为情感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充分在每一乐曲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三、更新教学观念,在能力培养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钢琴教学中是惟固定的谱子是从。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钢琴教学中,学生只会看谱弹奏,没有创新,离开固定谱子就不会编配伴奏,甚至有的学生学了很多年钢琴,却不会实际运用,灵活运用。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学习的提出,音乐教育教学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已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1.钢琴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包括观摩、训练、演出辅导等。观摩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校内外的示范课、分层次高低不同的演出,各种排练包括班级汇演、学校演出等。艺术训练包括课堂性与非课堂性的集体性训练,如乐队排练、合唱伴奏排练、舞蹈基训课伴奏、舞蹈民间课即兴伴奏等。通过艺术实践,大大锻炼了学生演奏、伴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专业思维更加牢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更浓了。

2.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涵义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没有创造和创新能力,学生就不可能有个性,音乐教学就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作为创造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应用相当广泛。

3.钢琴教学中的即兴创作、分析与评价作品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音乐教育应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索到的音乐知识来进行即兴创作。在即兴创作时,由于学生能敏锐地捕捉探索过程中萌发出来的想象,通过思维的扩散、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和录音,组织学生分析、评价。

4.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仅仅是尖子教育、英才教育。如何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应给予重视的问题。器乐教学中更要重视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器乐教学是学生个别演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但学生禀性不同,性格各异,教学中需特别鼓励那些没有基础、反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让这些学生在小组中演奏,再到全班面前演奏,让学生体会成功。

总之,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如何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标新立异,如何真正实现全面素质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实践过程,它更需要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愿不断努力,同音乐各界同仁努力开辟钢琴教学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新港中学范文6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而各种心理因素又是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钢琴教学中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最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取决于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方式是否能把一般认识感知、审美感知和艺术感知相结合,并通过理性的思考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提炼、概括和集中,凝结为自己的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以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心理体验和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为条件,通过音乐想象的形象思维活动,弹奏出鲜明生动、富于独创性的音乐形象。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学生的表现欲望是需要教师来激发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通过生动的示范演奏具体谱例,并结合提示解释来唤起学生的演奏热情,还要在对钢琴作品的弹奏手法的模仿分析练习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更直接的认识。无论是对作品中音乐主题形象的具体刻画,还是对旋律弹奏中的音调处理,音色、音区力度的选用等,既要符合演奏的要求,又要能准确地刻画乐曲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并能形象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也就能更直接地激发起学生的欲望,同时要十分注意他们非常渴望自己所弹奏出的音乐作品能立即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的个性表现比较强烈,又不许别人干涉自己,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沉静、谨慎、反应缓慢,一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以致使演奏水平得不到正常的提高和发挥。还有不少人介于这两种性格之间,表现各异,所以钢琴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专业技术上进行教学,而且更要注意了解学生在性格上的不足和弱点,有针对性的,并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自我性格修养的调节,告诉他们,有了好的性格,对人生对事业来说,才能取得成功。

二、培养学生高度的激情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作品曲式结构了解还不够全面,把握全局的能力也不够强,所以,在演奏中,常常容易产生结构松散的现象。虽然弹奏处理的旋律、技巧、音质也都不错,但在整体性结构上,特别是句与句之间包括在旋律的连接上不太顺畅,由于不太连贯,乐曲情绪始终得不到贯穿,而学生自己总感觉到良好。在遇到这种心理状态时,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能够认识到其中出现的问题在何处,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此种情况,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教师举例说明,并弹出具体范例。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多聆听名家弹奏的钢琴音乐作品,引导孩子对乐曲的处理形成全面的考虑,让学生在演奏时对如何连接过渡都要考虑得细致全面,考虑全面了,才能将乐曲的脉络层次发展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弹奏的过程中要进行思考,找好自己的最佳思路,并分析这种思路是否能体现出乐曲所具有的音乐形象。演奏中,对演奏手法的运用要恰当并做到有序推进,否则弹奏出来的作品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每一个段落弹得符合要求了,才能继续向下弹,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包括演奏家的演奏经历,演奏家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学生本人阅读、旅行乃至与外界的接触等所得来的体验。这些都出于自己心灵的深处,包括无意识、潜意识中储存的各种情绪、情感、本能冲动,也包括性情、童年的记忆等等。也有一些孩子,内心世界特别是想象力比较窄,思路反应比较封闭,在作品体验上显得不够充分,在演奏作品的过程中就不那么容易很快地把思路展现出来。有些学生在学习演奏中,仅凭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弹奏哪些乐曲,尤其喜欢自己崇拜的教师所弹的那些乐曲,其实这些现象都不利于钢琴演奏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三、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