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故事梗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1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语文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注重阅读多读书,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学生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他们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让学生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让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十分明智的。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学生应该多读书,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状况、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具体因素进行相应的指导,就能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去交流、去创造、去生活,从而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一、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

1.忽视了教科书的本质,视教科书为全部。一本语文书里面充其量只有三十来篇课文,然而中国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美文可谓群星璀璨,学生常常只是以完成作业为限。

2.缺乏教科书以外的多种趣味。大多数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即使读书也是电子书居多。

3.不懂得阅读应有的速度与态度。世上的书汗牛充栋,他们不懂得什么书该详读,什么书该略读,为什么读,怎么读。

4.对网络阅读的疑虑。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中学生相对来说缺乏去粗存精、去芜存真的能力,媒体的发达破坏了阅读的胃口,产生了副作用和后续影响。

二、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课堂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结,而是语文教学的开始。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可以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并且阅读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他们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阅读。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精彩的语段或者有独到的见解时,及时激励表扬效果很好。

4.授之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

(1)悬念调动。教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欲望,激发学生去阅读。

(2)故事梗概。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阅读。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先将故事梗概向学生介绍,学生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抓住机会向学生推荐读物,学生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电视台播出的《水浒传》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和学生一起读《水浒传》,谈一百零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5.创设氛围。我班坚持每日课前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我还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三、指导阅读方法

1.读物要有选择。根据学生学习需要选择读物,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最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阅读要有目的。文章往往有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等多个层面。比如,理清文章的层次可掌握文章的脉络。如《看云识天气》,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带着“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3.注意阅读方法。对于感兴趣的、有益的书籍可熟读精思;对于消遣类的,可观其大概;对于艰深的知识,可不求甚解,蜻蜓点水雾里看花也未尝不可。因需而择,提高效率。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举行一些读书比赛、辩论会、演讲赛,参加一些征文竞赛等,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2

[关键词]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57-01

1.培养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1.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因此,我坚持在一定的时期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不时交流。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的读书观念。

1.2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放旷的个性。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1.3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不同程度地带动了这些文学名著的流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1.4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每学期要进行必读书目考查,一般只对文学名著的相关常识作了解性考查,如作者、国籍(朝代)、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情节、人物绰号等,这对学生阅读名著是个很好的促进。当然考查的方法应该谨慎考虑,不能成为有压力的应试。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2.1引导学生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2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

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所以说,凡是好书都得重读的。

2.3教会学生有针对地灵活读

比如阅读小说,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

2.4培养学生有效地动笔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打问号,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二是寥寥数语写批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摘摘抄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可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也可以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

2.5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廷伸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在学了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适当补充介绍李清照中、晚期的代表作,如《醉花阴》(薄雾浓浓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喜爱李清照的,可找到女词人的全部作品熟读、吟诵。另外,对不同作家同一内容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使学生发现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2.6让学生学名著去写作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一、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构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对初中语文阅读培养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语文阅读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筛选能力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初中生在阅读时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面对着浩瀚的书海,学生要具备选择优秀作品的能力,选择思想内容健康、鼓舞自己积极上进的读物。在阅读时,需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快速而准确地找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认知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们识字的量和质。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汉字识字量和词汇量,能辨析词语的外延和内涵,能了解语境中的语义及辨析词语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他们大量识字,掌握常见词语的含义,以及各种句型的用法,注意丰富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三)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能力是一种由学生自身的智力、经验和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参与的思维活动能力,是经过分析、综合,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形成对文本的内容等的全方位的把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读不懂一些文章,多半不是因为生字词多,不理解字词的含义,而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四)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对阅读能力更高的要求,是建立在对作品全面而又准确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的用词造句,文本的写作风格,文章的人物形象及情感的赏析、鉴别和评说的能力。如《沁园春・雪》中的“望”字,统领下文,体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与大气,更激发了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俗话说:“诗言志。”作者的人格、胸襟、气度的高下也就决定了作品境界的高下。

(五)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能力可以理解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用新知识、新经验充实已有的旧知识、旧经验;用旧知识、旧经验来理解新文本,或用旧知识、f日经验丰富新知识、新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尽量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在写作中,从而产生新的体验和认识。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文本的内容,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创设情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阅读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随时圈画的习惯;使用各种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化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把阅读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鼓励创造性、个性化阅读。面对同一个文本,由于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文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就是阅读的个性化。教师就是要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向共性上引导,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批注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读书做批注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会做各种批注,是读熟、读懂课文的好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这种自己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批注什么,怎么批注,明确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自己进行阅读。

2.猜读法。是说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或者文中的某个情节,对下文内容进行大胆猜测,然后把猜测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朗读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强调了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法,并且向学生讲授朗读的技巧,要注意读音、停顿、语速、语气和语调等。

4.默读法。默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默读很少出声,这样让学生不互相影响,也就为学生更集中地思考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默读的时候,要注意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读,并且克服回视、指读等不良默读行为,以便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5.精读法。精读是要从词、句、段、篇来对文本进行详细、细致的阅读,是一种课内学习语文的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文本主体结构的能力,了解文本框架“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分析文本中富有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三、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中小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在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将“语文教学”和“经典诵读”有效结合,在浸润中让学生爱上经典、学会阅读。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需要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充分开发和利用与名著有关的各种阅读资源,因势利导,创设一种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的阅读氛围,消除学生对名著的敬畏心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接触名著,从而达到走进名著的目的。

《走进名著》单元,可让学生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知全豹”的欲望。比如,教学《景阳冈》,引出与武松有关的情节,推出许多有关的人物,课后布置学生列出《水浒传》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还利用第二课堂,请每位同学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介绍内容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艺术特色等。还要有声有色地朗读一个相对完整的优秀片段。有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著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合理利用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新的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的可以为名著教学利用的新型资源,如“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电视节目。如果定期有选择性的向学生播放,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阅读信息,从而唤起学生自觉阅读名著的欲望。另外,还可以把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视听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文本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深入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

譬如在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王熙凤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接见黛玉的一笑一哭的刻划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泼辣能干、工于心计、八面玲珑、机变逢迎、圆滑世故。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第十二、十三、四十六、六十八、六十九回等,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不难悟出整部《红楼梦》一开始就对王熙凤的性格通过特别的肖像、特别的言行进行了界定,对其一生的命运给予了暗示,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

3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巧妙阅读

教师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后,还要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笔者认为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读书笔记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导火线,是激感体验的催发剂,是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书笔记的写法可以总括为下列几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进行选择:

摘抄式笔记,就是把书上那些见解深刻、描写形象、词藻丰富的语言直接摘抄下来汇集成篇,可以分类摘抄,也可以专题摘抄。摘抄式笔记能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但应注意的是必须要求学生长期坚持,才能在写作中“厚积而薄发”。

符号式笔记,即在读物上运用多种阅读符号勾划圈点,标明读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符号的标记为以后深入的阅读提供了导向。

提要式笔记,即把读物的内容用简明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有助于对整部名著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培养。

批注式笔记,即对书的内容进行直接的评点,这种笔记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一种对话方式,能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在自主阅读中酝酿了新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心得式笔记,即读者看完文本后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及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阅读的心得,读因写而深化,写因读而丰富,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扩大了写作的广度。

名著阅读中,只有做到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使整个阅读活动行之有效。

4 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在名著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4.1举办“阅读沙龙”

定期举办“阅读沙龙”,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畅谈读书体会,让情感自由碰撞,让心灵直接对话。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构建了一个阅读名著的兴趣场和信息场。学生在获得对名著的深层次的理解的同时,精神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语言得到演练。

4.2举办成果交流会

读书笔记展览、 精彩语段朗诵、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当学生的作品及其表现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获得同伴的夸奖,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人今后的阅读。在教完本单元后,全班内举行了“走进名著”故事会,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起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

4.3进行文学创作

让学生尝试在名著阅读中发挥想象,或改编、或缩写、或仿写、或续写,进行文学再创作。比如在教完《猴王出世》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缩写。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原著的精神,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接近和亲近文学名著。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5

关键词:选择 爱读书 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 展示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58-02

在人生的阅读过程中,小学时期处于第一个黄金阅读阶段,像一株刚破土的小树苗,希望吮吸知识的雨露,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雨露”,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道授业”,还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汲取。教学事实早已证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出路就在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指导方面,教师要讲究策略,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更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爱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也总结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家长在引领学生读书方面缺少方法,所以教师指导和干预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注重阅读和知识的更新,成为学生的榜样。

一、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一)经典名著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言情小说等,这样的快餐书籍,读来虽然“轻松”,但其中一些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时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作文书,教材全解,这是一种肤浅的功利阅读。功利阅读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多读经典作品,可以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大师的经典中感悟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人生的艰辛、在诗歌的韵律中品味……

(二)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森林报》等科普书籍。

(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虽然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却是必要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扩充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五年级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学习了《杨氏之子》,指导学生读南朝刘义庆的古记小说《世说新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读书也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爱上读书,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讲故事诱导法

学生不爱看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学生们都爱听故事,当老师讲故事时,学生百分之百感兴趣,百分之百关注你,所以用故事吸引学生是再好不过的办法。我经常给学生讲《红楼梦》中的故事,“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但一本书我最多讲三个故事,当学生们期待听下一个故事时,我动容地告诉他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们虽然有些失落,但他们迫切要去读原文。每周五下午的阅读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二)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以赞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某一做法进行表扬、喝彩,激发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成功。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引领,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博览群书的金钥匙,面对大量引人入胜的优秀书籍,五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收营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文中标记

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感悟深刻或者语言文字十分优美的字词句。

2.文中批注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读到感悟深刻的地方,不妨在语段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此时所感、此时所悟。寻到文章的绝妙之处,思考一下:此处为何写得如此绝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这些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批注在语段旁。

3.摘录佳句

课外阅读,学生们习惯于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粗略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本谈不上高效积累,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将优美的词、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翻阅,从中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大有益处。

4.读书汇报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读书汇报会可以为学生搭建这个平台,我班读书汇报会隔周一次,每次5~8名同学参加,组成元素大致相同:故事梗概+精彩片段+阅读场景+联系生活谈感受。读后感的主体依然是讲故事,这是学生们喜欢听的原因,这样的展示,是对阅读热情的激励与召唤。同时,读书汇报也让“未读者们”对“读书”略知一二。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美文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更多的学生开始涉猎课外的美文,所以我鼓励学生每日诵读,课上也要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我们班长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在活动中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写读后感。“吉光片羽,当感悟的灵光闪动时流淌下来的一定是甘露,是清泉。”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篇幅可长可短,随时有感想随时写,可以建立班级微博或微信,随时让学生“晒一晒”自己的读后感,这样写读后感学生一定兴致盎然,而且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办手抄报。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我爱读唐诗》《诵读<论语>》《在散文的月下漫步》《我钟爱的一本书》《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言文字需要日积月累,我们的语文课本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们积累的要求。所以语文教育,确实需要走出课堂,由课内走向课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当导航人的角色,领着学生航行,教会他们方法,当他们渐入佳境后,我们悄悄隐退。

参考文献: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6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1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本人觉得在教学上真是受益匪浅,以前总是注重课内阅读而忽略课外阅读,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狭隘,视野也不得拓展,经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单单地一学期学习那么二十几课文而已,而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语文课内课文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很少看课外书报。有些学生则完全沉迷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不科学的。大家知道,课堂学习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来丰富课内。

 

在教学中,老师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课外阅读的功效,让学生得以在课堂上展示课外阅读的本领,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了《春晓》这首古诗,我就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咏柳》等有关春天的诗歌。学了《乌鸦喝水》,就可以让学生去看有关动物如何运用自己聪明来摆脱困境的寓言故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两者能完好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2

 

书是一叶扁舟,能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是一阵轻风,为我们驱除夏日酷热。书,是一座阶梯,使人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发。所以,我喜欢读书,喜欢阅读,喜欢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小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坐在妈妈怀中,听那几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慢慢的思考着,沉思着。理解着人物的个性,心理活动。渐渐的,我开始喜欢上书了。

 

小学一年级时,慢慢地我已开始学会认字了。妈妈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兴趣了。于是我便尝试着读书啊。虽然有些字显然我市不懂的。但我仍慢慢地领悟着,渐渐得,我真的能开始阅读了。我又找来了几本书,又尝试慢慢地阅读,这次我一字一字地看,看看能否找到四字词语,以便我日后的积累。

 

渐渐的,我开始领悟书中人物的个性,因为我之前看书就像囫囵吞枣。读到五年级时,我开始“博览群书”。看《水浒传》中林冲的刚正不阿,宋江的仁义待人,李逵的直肠直肚。《三国演义》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胆量过人,关云长的单刀赴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都让我无不动容。就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真的喜欢上了阅读。

 

萨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自从阅读后,我的思维敏捷多了。也让我们一起读书,增添精神粮食吧!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3

 

记得一放寒假,我就匆匆地赶到书店,挑选起我喜爱的课外书。当我看到盼望已久的《希腊神话故事》时,别提有多开心了!新书一买到后,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人物可真多啊,有: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还有一些英雄人物: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伊阿宋、柏勒洛丰、忒修斯……

 

在这么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英雄人物阿喀琉斯了。书中讲到:古希腊那时期是一个城邦制的奴隶社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国家。各个独立的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结成同盟,奉强大的城邦为盟主。而不属于希腊诸城邦的则被他们称为“异邦人”。有一天,“异邦人”特洛亚人突然打开了特洛亚的城门,攻击毫无准备的希腊人的船队。海洋女神的儿子阿喀琉斯带领着士兵勇敢地出现在战场上。最后,所有的敌人都被击退了,特洛亚人又紧紧关上城门。之后,特洛亚人和附近的科罗奈人结盟,带着庞大的军队又去攻击希腊。最终,希腊人阿喀琉斯依然带领着士兵勇敢地与敌人作战,又一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阿喀琉斯在战场上英勇的样子。他戴着头盔,一手执着盾牌,一手挥动着长矛向敌人投去。“擒贼先擒王”,阿喀琉斯用手抓住科罗奈国王库克诺斯的背,把他完全摔倒在地,用盾牌和膝盖压住他的胸膛,用自己头盔上的皮带紧紧勒住他的喉咙……。为了保护城邦,阿喀琉斯不顾牺牲,顽强作战的伟大精神真让我佩服!

 

看完了《希腊神话故事》,不仅使我更了解了希腊,而且使我学习了勇敢、顽强、无私的英雄精神,真使我受益非浅。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4

 

它是知识的殿堂,它是智慧的黄藏,它是通向真理的路,我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舟,他就是我的好朋友——书。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好科学的阶梯,是生命的摇篮,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生活中没有书籍,犹如生活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

 

书,蕴含了悲喜,溢满了成败,教会我要善待成长,哪怕风雨侵蚀,书籍会给你流去心中的委屈,悲伤,可以引发你心中各式各样的情感,可以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沉醉在书籍的丛林中,其乐无穷,啊!我阅读我快乐。

 

我爱读书!书是一匹马,让我在知识的原野中奔跑!书是一双翅膀!让我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飞翔!书是多彩的笔,在我的心中画着知识的蓝图,书更是我最好的朋友,带我走进生活,教我如何做人,如何面对,书——我的挚友。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掩饰着成长的途径,每当我捧起书,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书里的知识是宝贵的,不读书,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没有书的世界是乏味的,没有认真阅读过人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没有阅读的生活也是苍白的,没有色彩,读书的人是快乐的,我的人生因读书而变得灿烂而绚丽多彩。

 

书是无穷的宝藏,它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经验,书里蕴含着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庸俗,书还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照亮了我的人生隐藏在黑暗之中的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同时也吸取了战胜困难的经验。: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我在阅读中成长,也在阅读中收获。

 

阅读让我成长,书香让我振奋,只有不断的阅读,知识的甘泉才不会干涸,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阅读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让我快乐,阅读让我成长……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5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它经过了千锤万击,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成形的。所以,它是那么坚不可摧!我们的人生是困难打磨出来的,只有经历挫折,才会炼就百折不挠的韧劲。钢铁的坚硬正是因为它承受了不计其数的敲打,才会有一具“刀枪不入”的身心!

 

掩卷而思,标题赫然入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他的身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伤痕:眼睛、脊椎、腿......但他绝不轻言放弃,一次次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他的一番话令我感慨万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作为一名学生不也应该珍惜时间,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做到问心无愧!我并不善于抓紧时间,也做不到迎难而上,就像做题也一样。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只“拦路虎”,我看着题目,却始终找不到思绪,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轻言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保尔在桌上似乎对我微笑,他高举着剑,在战场上英勇奋战。面对呼啸而来的子弹,他依然临危不惧,生与死,都是变幻莫测的,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眼前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热血沸腾”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地演算着。我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要放弃!我灵光一现,在图上添了一条辅助线,一道难题迎刃而解。我面对来之不易的答案,激动万分。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包含了我坚持不懈的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为了时光流逝而哭泣,因为只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不会觉得失落。不要为了一事无成而悔恨,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不会空虚。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这么说过。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事业,在生活中,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那就多多直面困难和挫折吧,这样你就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一个像保尔一样百折不挠的“英雄”。

 

初中课外阅读个人心得6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大语文观”的集中体现,有机地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下面,课外阅读指导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书籍充满兴趣,他们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古今中外的风俗人情。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喜欢看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与喜欢读书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切不可用强制、武断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

 

1、资料交流法。可让学生在看名著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名著的资料,然后在班级交流所搜集到的材料,从而主动对名著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观看视频法。让学生观看一些名著的影视作品,从而激发学生详细了解名著的欲望。

 

3、故事梗概法。由老师先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名著的欲望。

 

二、良好的开始是阅读课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阅读课的成功开展往往会决定今后阅读课的质量,因而需要充分准备,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氛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看书,可以事先写一些关于读书的标语,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配一些轻音乐;还可以摆放一些盆景,用以装点教室。

 

2、准备好必备的阅读工具。如:笔记本、工具书等。

 

3、、做好小组的搭配。阅读能力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有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4、阅读后及时交流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方式很多,如:写读后感、开展演讲比赛、名著知识竞猜,等等。

 

三、让方法贯穿阅读课的全过程

 

开展阅读课,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一定要贯穿阅读课的全部,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对一些优美的词、句、段可以进行摘抄,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于一些中、长篇小说,应教给学生“跳读”的一些技巧,在一些精彩的部分可适当作些停留,仔细研读,作深一层次的思考。

 

3、将课内阅读分析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课内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课外的作品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